昆虫纲的特征(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广为分布的原因:具翅,体小,口器多样化,繁殖力强,变态特征.昆虫的头胸腹及其附肢(结构,类型,功能):昆虫头部的附器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触角的结构: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1节叫柄节,第2节叫梗节,这两节内都有肌肉着生,以后各节内部均无肌肉,统称为鞭节。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双栉状,膝状,具芒状,环毛状,棍棒状,锤状,鳃叶状。

①刚毛状(蝉)②丝状(蝗虫蟑螂)③念珠状(白蚁)④锯齿状(芫菁)⑤栉齿状(雄绿豆象)⑥羽毛状(雄蚕蛾)⑦膝状(蜜蜂)⑧具芒状(蝇类)⑨环毛状(雄蚊)⑩棍棒状(蝶类)⑾锤状(瓢虫)⑿鳃片状(金龟子)触角功能:触角鞭节上着生有各种感觉器,在昆虫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产卵场所时起到嗅觉,触觉和听觉等作用。

因此触角是昆虫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

复眼的结构:位于昆虫头部的侧上方,常呈卵圆形,圆形或肾形,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而成。

复眼的功能: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光的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而且还能看到人类看不到的短光波。

单眼的类型: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

背单眼:成虫和不完全变态若虫和稚虫的单眼位于额区的上部。

侧单眼:全变态昆虫幼虫的单位位于头部两侧。

单眼的功能:也是视觉器官,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不能分辨物体,也不能分辨颜色。

口器是昆虫取食器官,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3对附肢组成。

口器的类型: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舐吸式,锉吸式,刺吸式。

昆虫的头部: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3节组成。

各节均具胸足1对。

胸足的构造:着生在各胸节的侧腹面,是胸部的行动附肢。

成虫的胸足自基部向端部常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肘节和前肘节6节。

胸足的类型:步行,跳跃,开掘,捕捉,携粉,游泳,抱握,攀握足。

步行足(蛾类)、跳跃足(蝗虫和蟋蟀的后足)、捕捉足(螳螂、螳蛉和螳蝽的前足)、开掘足(蝼蛄和金龟子的前足)、游泳足(龙虱)、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攀援足(生活于毛发上的虱子)翅的构造:常近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翅面上常发生一些褶线,将翅分为3—4个区。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变态。

昆虫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1农业害虫:1造成灾害2产量、品质下降2林业害虫3其它害虫:贮藏物害虫、木材害虫二、昆虫对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取食、骚扰、恐吓(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有益方面一传粉昆虫二工业原料昆虫三天敌昆虫四食用、饲用昆虫五药用昆虫六、文化昆虫七腐食、粪食昆虫八科学试材九仿生学:昆虫纲繁盛的特点1历史长2种类多3数量大昆虫纲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化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每个体节在胚胎发育期应具备1对神经节1对体腔囊1对附肢1蜕裂线2颅中沟3)额唇基沟4)额颊沟5)围眼沟6)颊下沟7)后头沟8)次后头沟:头壳的分区1)颅顶2)额唇基区3)围角片4)后唇基5)前唇基6)围眼片7)颊8)颊下区9)口侧区10)口后区11)口后片12)口后桥13)后头区14)次后头区15)后颊16)后头;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幕骨前臂、幕骨后臂、幕骨背臂组成)触角的基本构造为柄节、梗节、鞭节。

触角的功能嗅觉、触觉与听觉1刚毛状如蝉、蜻蜓2线状如蝗虫、天牛3念珠状如白蚁4棒状如蝴蝶、蚁蛉5锤状如瓢虫6锯齿状芫菁雄虫7.栉齿状如豆象雄虫8羽状如雄蛾9肘状如胡蜂、象甲10环毛状11.具芒状如蝇类12.鳃状如金龟类前胸1前胸背板2前胸侧板3前胸腹板具翅胸节背板一般具3条沟,分别为前脊沟、前盾沟、盾间沟3条横沟把背板分为4个片,从前至后依次为端背片、前盾片、盾片、小盾片腹板:前腹沟、腹脊沟把腹板分为4片前腹片、基腹片、小腹片及间腹片胸足是着生在各胸节侧腹面基节臼(或称基节窝)里的成对附肢成虫的足由6节组成(1)基节2)转节3)股节4)胫节5)跗节6)前跗节(1)步行足(2)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4)开掘足如蝼蛄、金龟子等的前足(5)游泳足如龙虱等的后足(6)抱握足(7)携粉足(8)攀握足:虱有3缘3角前缘,后缘,外缘。

昆虫纲

昆虫纲
2、卵
蚊卵小,长不足1 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
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
出后单个沉在水底。
14
一、形态
3、幼虫
幼虫共分4龄,经历3次蜕皮。初孵的幼虫长约1.5 mm,4龄幼虫长约12
mm 。幼虫为头、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丛。
10
Mosquito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生态 四、与疾病的关系 五、防制
11
概述
蚊的种类繁多,但与医学有关的多为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属于体外暂时性 寄生虫。
12
一、形态
1、成虫
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 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 胸、腹3部分。
13
一、形态
四、与疾病的关系
1. 叮刺吸血;
2. 传播疾病:
(1)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乡伊蚊。 (2)疟疾:微小按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3)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 (4)登革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27
五、防制
1. 环境治理 控制和消除幼虫孳生地 2. 化学防制 杀虫剂室内外滞留喷洒灭蚊 3. 生物防制 观赏鱼、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
5
一、形态
胸部
前胸:足1对 中胸:足1对、翅1足、中足、后足组成。各足分节,由基部向远端依次为:基节、 转节、股节、胫节和附节,附节有1~5个分节,附节末端有爪。 * 翅:有前翅和后翅之分。有的种类翅退化。
6
一、形态
腹部
共有11节,但不同种类数目不尽相同。

昆虫纲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纲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纲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一、外部形态昆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十分多样,但大多数昆虫成虫都具有以下特点: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有六条腿和一对复眼。

头部通常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触角用于感知环境和觅食,复眼则用于感知光线和运动。

昆虫的头部还有一对口器,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类型的口器,如咀嚼式口器、针吸式口器等。

胸部有三个节,每个节上都有一对足,昆虫的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有些昆虫的足甚至演化为了特殊的适应环境的结构,如跳蚤的跳脚和蜜蜂的刷毛状足。

腹部由数个节组成,末端通常有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二、内部结构昆虫成虫的内部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用于摄食和消化食物。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中含有氧和养分,并通过血管循环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组成,气管与外界相连,通过体表的气孔进入昆虫体内,使昆虫能够进行氧气交换。

昆虫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胸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等,用于感知外界刺激和控制昆虫的各种行为。

三、其它特征除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外,昆虫成虫还有一些其它独特的特征。

例如,昆虫的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昆虫通过交配繁殖,有的昆虫通过孤雌生殖,有的昆虫通过产卵生殖等。

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不同种类的昆虫在不同的阶段中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昆虫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有些昆虫甚至具有飞行能力,能够迁徙到较远的地方。

昆虫成虫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其它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昆虫成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繁衍方式。

对于研究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了解昆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如此,昆虫成虫也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作为害虫给农作物带来损失,也可以作为重要的食物链的一环,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昆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纲,其具有以下的特征:一、体形特点昆虫的体形通常为三段式,即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的身体呈现出非常多样化的形态,不同的昆虫种类在身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些昆虫如蚂蚁和蜜蜂,具有分工明确的社会性结构,包括有各种各样的工蜂、兵蚁、女王和雄峰。

二、触角特点昆虫具有一对或多对触角,用于触觉和嗅觉。

触角的形态在不同的种类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有的触角长而细,有的粗短而呈球状,还有的触角分枝繁多。

三、翅膀特点昆虫的翅膀发达,可以帮助它们飞行。

除了一些原始昆虫,如蚂蚁和蜜蜂,大多数昆虫都具备有翅膀的特征,这是它们很容易被辨别的标志之一。

翅膀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昆虫只具有一对前翅,如蝴蝶和蜻蜓,有的则具有两对翅膀,如飞蛾和蜘蛛。

四、化学特点昆虫通常具有化学特点,如用于保护自身的毒液和释放特殊气味等。

蜜蜂的蜜蜂蜇会在对敌人攻击的时候释放出毒液,保护其自身免受外来攻击。

而蚂蚁则会在行走的时候释放出气味,帮助它们在调查和寻找食物的时候更好的协作。

五、种类繁多昆虫种类极其丰富,据估计,昆虫的种数已经超过一百万个。

昆虫能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存活,从大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

总的来说,昆虫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昆虫为很多植物花受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又成为许多大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昆虫将会继续地在地球上演绎她们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为我们带来永不枯竭的惊喜和启示。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和最多样化的纲之一,具有许多独特的基本特征。

以下是昆虫纲的一些基本特征:
1. 体躯三段:昆虫的体躯分为三段,分别是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有三对腿和一对触角,腹部则包含生殖器官和大部分内脏器官。

2. 头式:昆虫的头式分为三种类型:下口式、前口式和后口式。

下口式是指口器位于头部下方,通常用于咬食植物或动物组织;前口式是指口器位于头部前方,通常用于穿刺和吸食液体;后口式是指口器位于头部后方,通常用于捕捉猎物。

3. 触角:昆虫的触角是感觉器官,通常位于头部前方,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因种类而异,可以感知气味、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 复眼:昆虫的复眼是由多个小眼睛组成的,能够感知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复眼对于昆虫的视觉感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逃避天敌或进行繁殖
活动。

5. 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是通过气孔进行呼吸的。

气孔通常位于身体两侧,能够帮助昆虫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6. 生殖方式: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

大多数昆虫是卵生的,但也有一些种类可以不经卵化直接生产幼虫,称为卵胎生或胎生。

7. 外骨骼:昆虫的体表有一层硬质的外骨骼,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损伤和水分散失。

外骨骼通常由几丁质和碳酸钙组成,具有高度保护作用。

以上是昆虫纲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体躯三段、头式、触角、复眼、呼吸系统、生殖方式和外骨骼等。

这些特征使得昆虫在动物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适应性。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为成功、数量最多的纲,其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腿和一对或两对翅膀。

2. 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被一层坚硬的外骨骼所保护,并且外骨骼内含有肌肉,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来运动。

3. 气管呼吸:昆虫没有肺,它们通过一种叫做气管的呼吸系统进行呼吸,气管将空气直接输送到细胞中,使得氧气能够更快地进入细胞内。

4. 孵化方式:昆虫的卵孵化后会经历蛹化和羽化等过程,这种变态发育的方式使得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备不同的适应性,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5. 大量种类: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万种,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物习性,使得昆虫成为了生物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类群之一。

总的来说,昆虫纲的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同时也使得它们具备了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控制害虫、传播花粉等,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而蜘蛛蜈蚣和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是非昆虫类。

昆虫在地球上無處不有,所以到處都可以采到昆虫﹔但各類昆虫部有自己喜好的環境。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昆虫学就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利用所得的知识造福人类。

21世纪中,人类面临着许多难题,对昆虫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
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

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

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
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

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
而得名。

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Coleoptera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

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

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
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

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束置于背上的翅膀。

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Diptera
长角亚目(瘿蚊科)
短角亚目( 盗虻科)
芒角亚目(食蚜蝇科寄蝇科花蝇科潜蝇科)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

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

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Hymenoptera
广腰亚目(叶蜂科)
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
针尾部:胡蜂科泥蜂科土蜂科)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叶蜂科)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
针尾部:胡蜂科泥蜂科土蜂科)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Hemiptera
(蝽科缘蝽科盲蝽科花蝽科猎蝽科网蝽科)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

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

属半变态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Orthoptera
(蝗科螽斯科蝼蛄蟋蟀科)
直翅目Orthoptera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蟖、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

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蟖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

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蟖。

同翅目和缨翅目Homoptera
蝉亚目(蝉科叶蝉科飞虱科)
木虱亚目蚜亚目
蚧亚目(蚧科盾蚧科绵蚧科)
粉虱亚目
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

口器刺吸式,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

同翅目分为5个亚目。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

复眼发达,有或无单眼。

触角较长,6-10节。

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翅脉退化,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

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Thripidae),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翅仅具两条纵脉。

有些种类无翅。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例如葱蓟马。

其它昆虫:
其它昆虫:六足总纲(Hexapoda)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4个目,共计31个目。

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声嘹亮的同翅目--蝉;捕食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蚤目--人蚤等等。

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昆虫的具体进化树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