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

合集下载

《天道》丁元英 五台山论道原文的精彩全篇转发

《天道》丁元英 五台山论道原文的精彩全篇转发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点击加载图片智玄大师:敢问二位施主,什么是真经。

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丁元英: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到达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修 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智玄大师: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丁元英:佛乃觉性,非人。

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

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

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点击加载图片智玄大师: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难能可贵。

依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

进则净土,退则凡尘。

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

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

与基督,我进不得窄门;与佛,我不可得道。

我是几等货色,大师已从这首词里看得明白。

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

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旁白:杀富济贫,丁元英这个词里让人嗅到一股招招见血,剑剑封喉的寒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商场如战场。

丁元英到五台山讨个心安的由来就在于此。

智玄大师:水,是山上的泉水。

请二位施主品茶。

智玄大师:施主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作者:庄子及门徒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

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无为则俞俞。

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

下与上同德则不臣。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

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

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

神剧《天道》究竟要表达什么?

神剧《天道》究竟要表达什么?

观好剧,品人生,欢迎来到枪花电影。

本系列会结合小说原著,为大家解读一部我心目中唯一的神剧——《天道》,本剧改编自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说实话,解读这部作品犹豫了很久,因为自知自己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是比较浅薄的,妄言解读无异于班门弄斧,远远达不到作者的那种深度。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希望大家多多评论,我们共同探讨。

大道至简,枪花电影用简单为您解读经典,感谢大家欣赏。

有的朋友可能小说和电视剧都没有看过,我一直觉得优秀的文化作品是能够影响人生的,毫无疑问《天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将其称之为“人生必看”系列,吐血推荐。

小说序中这样到: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天道》对于原著小说内在的表达上,展现淋漓尽致的,从导演到演员的筛选,再到出色的演技和清晰的故事架构,组合到一起几近完美。

《天道》比起现在动辄就拍四五十集、内容冗长、逻辑混乱的“神剧”来说不可不谓制作精良、寓意深刻,用逻辑清晰的剧情和二十四集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意识空间,看完以后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可以从这样的独特角度去解读天道,解读人生,解读社会,解读文化属性,大有酣畅淋漓,醍醐灌顶的痛快感受。

作为系列的开头篇,我们不做深入解读,首先为大家介绍下本剧主角: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贯成都,北京户口,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同年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 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结婚,同年8月离婚。

1991年鬼混。

1 992年3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年1月辞职。

1 994年6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1995年5月私募基金预备解散。

此人无信仰,爱好音响,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国永久居留权。

简单梳理一下剧情: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超出常人的手段,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后来又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但退出是要受到惩罚的,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甚至穷到天天吃方便面。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题解】跟《天地》篇一样,中心还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

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

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混同万物而变化。

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而尊卑、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

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

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

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

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

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

【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6)。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11);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

虚则静,静则动(15),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6)。

天道什么意思

天道什么意思

天道什么意思
天道就是自然规律,天理就是自然界发展变化所依据的内在本质。

天地万物都有其存在和生长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具有“天道”和“人道”或曰自然法则:人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事;人若破坏了自然法则,那么必将受到惩罚;人应当遵循自然法则而行事;一切祸福、成败皆由天道而定……上帝就是造物主,他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我们),这些都是天道!宇宙中任何事情都逃脱不出这
个范围,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更高级了,但人却又无时无刻不处于被支配状态下,只要你还活着,那么你便永远离不开这种支配关系——即使死亡来临,也会再次回归这种支配关系,直至另外一个新的循环周期结束。

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并控制的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称作科学知识。

人类对大千世界进行探索研究后获得的各门科学技术,如数学、力学、光学、声学等,均属于科学知识体系。

现代社会里,科学已经渗透到人类日常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同样,人类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亦属于科学知识的功效。

总之,凡是符合自然规律且能够给予人类带来好处的知识,统统纳入科学知识体系。

- 1 -。

《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天道12句金句的意思

天道12句金句的意思

《天道》是一部深入探讨文化、命运、人生和爱情等主题的电视剧,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经典金句及其解释:“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解释:悟道是一个过程,不要被命运所限制,修行并不一定要取真经。

人生中的悲喜枯荣都是自然现象,没有前生注定的命运。

真正的修行是在红尘中保持本性清净,寺庙的钟声虽然幽深,但也只是人们心中的痴言妄想。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

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价值。

有时候,人们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生活,而这种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

“要想做点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解释:想要做成事情,需要放下个人的得失和尊严,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解释:形容一个人原本默默无闻,后来突然有了机会成为名人或贵族。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可能不足以支撑他/她在这个新的位置上胜任。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解释: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是人生之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解释:简单的人需要用各种外在的装饰和点缀来填补自己的不足,而复杂的人则更注重简洁明了、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

“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边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解释:真正的感情是不需要招数和技巧的,如果需要使用招数和技巧来维持感情的话,那么这种感情本身就不真实。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1、这部剧让大部分人看到自己就是那个刘冰,处在井底弱势文化里的人,实力不够,阶层难以改变,这是宿命所在;在这个丛林法则里,这部剧让刘冰这样的人看透未来,看到了无法实现人生理想而无为。

2、唤醒了沉睡的人,没睡醒的很少部是法则制定者,遵守实事求是、人情世故各方面的规律看问题,不能违背,这也是一种慰藉。

3、天道——人性经不住考验,道法自然,之规律判断而为而生,执着而知进退。

首先《天道》剧中展现出来复杂的人性,让很多人觉得消极。

而且天道中很多的观念都和传统观念相违背,将人类传统观念中的迂腐进行抨击,和传统做出抗衡,这正是因此,导致很多人也什么事情都逆着传统来,因此也有天道害人的说法。

其次这剧无论是人设、剧情、呈现、立意上,都充满了写作、逻辑、现实性和专业性上的硬伤,是一部不成熟、不精致、不真诚的作品。

这部剧的可取之处:
其实这部剧也有有一些可取之处,就是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某种反思,刻画了某些东西,并成其一家之言。

观点或可争论,但这种反思本身还算深刻有价值,至少国产剧中
少见。

《天道》课件

《天道》课件

丁元英——德国文化血统下的中国觉者
五台山智玄大师给他 的那个评价:“三分静 气,三分贵气,三分 杀气。……还有一气 住于身中,游于心外 ——痞气。”
首先是丁元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对“道法自然, 如来”的应用。
丁元英做事是庖丁解牛般的顺其自然, 而不是生砍硬崩的去解决问题,丁说“ 按自然规律办事就是神”,他从来不企 图去改变别人,也从不去解释什么。“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包 容”。
她骨子里还有着天生的傲气,这傲气不是指对待别人的高视角,而是对自 己的高要求。她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波澜不惊,对待任何人都非常淡定从容,再 了不起的人,她只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因为在她内心,人从没有高 低贵贱之分。
她到北京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情 况时面对高规格接待所表现出来 的傲气和尖锐,在面对冯世杰的 巴结时坦然直接的说明,让人肃 然。
肖亚文————随缘惜缘不攀缘,悟
元英和小丹分别是“大智”“大爱‘的 化身,而亚文这个角色则是贯穿 整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的关键角 色。
肖亚文是聪明、干练、做事极有 分寸,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用 她自己的话说是有自知之明。
————“何等聪明的人。”
肖亚文代表着这个社会中一批独立、自信、能干的女性 ,她们都想有所成就,而这种成就源于基础、源自积累 、源自机遇、 更取决于自己的把握,而如何把握,仍是一个“悟”字当 头,悟的是什么,是道,是规律,是事务的本来面目, 是深藏于种种表象之下的因与果。
《 天道 》观后感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即万事万物得以依存变化的本体。万物不 断变化,神则不变,如同佛家心经所说: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神就是道,道就是依据自然规律来体现的, 而这种规律又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世界 上根本没有神,而是有自然规律,人的理性可以 认识到这种必然性,从而体验到神,认识到神的 必然性就是人的自由,遵循这种必然性的人,自 然是觉悟者,参透规律,即心地澄明、来去自由, 是谓自然、如来,也就是丁元英所说的当生则生, 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天道》原文及翻译

《天道》原文及翻译

《天道》原文及翻译《天道》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道》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道》唐代:冯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译文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

只要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

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

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拓展:关于冯道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官场常青树的人物。

他不但在生时是每一位开国君主的香饽饽、抢手货,而且,还能“侥幸”地善终。

尽管后世有许多“名流”不屑他的为人,不耻他的为官,但他确实在历史这本“大书”里留下鼎鼎大名,尽管褒贬不一。

最后,他也预料到后世之人对他“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据骂他是“极品奸臣”的`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冯道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人品淳厚,未发迹时能安于清贫。

所谓的“耕读之家”,懂历史的人应该清楚,在古代没文化的种田人,人家客气点的称呼是“世代务农”,不客气的称呼是出生“微末、贫寒”。

能够被称为“耕读之家”的家庭在古时就算不是当地豪强,最起码也是有钱有文化的家庭了,在那个读书识字是一种特权和身份标志的年月,能够给司马光称为“耕读之家”的应该不是小门小户,可见冯道在投生的时候还是挺精明、蛮有技巧的。

难怪他长大以后在乱世的官场会混得一帆风顺,官运亨通。

《庄子》:天道原文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译文

【导语】跟《天地》篇⼀样,中⼼还是倡导“⽆为”;所谓“天道”,也就是⾃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

下⾯是⽆忧考分享的《庄⼦》:天道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天道》 【题解】 跟《天地》篇⼀样,中⼼还是倡导“⽆为”;所谓“天道”,也就是⾃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

全⽂⼤体分成⼋个部分。

第⼀部分⾄“谓之天乐”,指出⾃然规律不停地运⾏,万事万物全都⾃我运动,因⽽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为。

第⼆部分⾄“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然⽽运动,混同万物⽽变化。

第三部分⾄“⾮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为、⾂下有为的主张,阐明⼀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尊卑、男⼥也都是⾃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齐物”的思想,⽽且还给统治者统治⾂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

第四部分⾄“天地⽽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然。

第五部分⾄“夫⼦乱⼈之性也”,写孔⼦与⽼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之性”。

第六部分⾄“其名为窃”,写⽼⼦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

第七部分⾄“⾄⼈之⼼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做到“守其本”⽽⼜“遗万物”,即提倡⽆为的态度。

余下为第⼋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传,所谓圣⼈之⾔,乃是古⼈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的思想太远,因⽽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作。

【原⽂】 天道运⽽⽆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所积(3),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为也(5),昧然⽆不静者矣(6)。

圣⼈之静也,⾮⽈静也善,故静也;万物⽆⾜以铙⼼者(7),故静也。

⽔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匠取法焉(10)。

⽔静犹明,⽽况精神!圣⼈之⼼静乎!天地之鑑也(11);万物之镜也。

《天道》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道》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道》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天道先秦-庄子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

天道是什么

天道是什么

天道是什么
天道是一种古老的伦理思想和宗教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几
千年,一直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力和意义。

天道认为人们需要遵循的是一套客观的行为准则,即天的法则,即“仁义”,这是一种仁慈的、道义的、公正的、谦虚的、友爱的,得到他人体谅的精神态度。

它认为唯有具备这种
精神态度的人才会得到历史的认可。

因此,遵守天道,从心所欲,在道德上天道者则表现
出仁义精神和谦虚有礼的敬畏。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追随天道。

一方面,一些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如《论语》、《孟子》、《春秋》,将其作为社会道德行为准则,鼓励人们尊重责任和尊严,维护社会公约。

另一方面,多年来,中国政府也在运用“天道”,以提升社会的守信程度,加强公用资源的
保护,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尊严。

天道的思想已被世人接受。

社会发展的今天,它仍具有指导意义,引导人们做一个正义的、真正的、尊贵的、智慧的人。

用天道来思考和行动,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核心,也是对自身
有意义的精神寄托。

天道解释最精辟一句话

天道解释最精辟一句话

天道解释最精辟一句话
对于天道的解释,有很多说法和理解。

但如果要说出最精辟的一句话,那么可以用以下这句话来描述:
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法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普遍力量。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法则”这两个词组。

它们强调了天道是由上天或宇宙中某些神秘力量推动和控制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无法被人类所抗拒和改变。

这也暗示着人类需要尊重天道,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与之和谐共处。

此外,这句话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指出了天道与人道的不同。

人道是一种人类自身创造并注重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而天道则是无所谓善恶正邪的客观力量,它的存在不会因为人类的信仰或行为而变化。

因此,人类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同时也应该尊重和敬畏天道的存在。

总之,这句话对天道的解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既包含了天道的本质特征,也强调了人类需要对天道保持敬畏和谦逊的态度。

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天道的含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之天道
中国的古代没有自然界这一概念。

今天我们所说的自然界,在古代一般称之为“天”,与天相对应的是“人”,即人事。

探讨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探讨自然界与人事的关系。

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哲学家,从先秦时期的儒、墨、道诸家到清代的戴震,都把天人关系作为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虽然他们对天和天人关系的具体看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自然界与人事是相互联系的,人和天是无法割裂的。

如孔子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

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国人其如予何!”(见《论语〃子罕》)又说:“知我者,其天乎!”(见《论语〃宪问》)在孔子那里,天是有旨意的,天的这种旨意是不可抗拒的,它能决定人事。

老子对天的看法与孔子不同,他所说的“天”是指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天是没有意志的,它并不是万物的主宰。

在探讨天与人关系系时,往往是通过天道来探讨人事,其言天必联系于人事,讲人事必取法于天道。

在《道德经》中,天指的是自然之天,同时老子还指出,这个自然之天是有法则的,这个法则就是“天道”或“天之道”。

天道的法则是什么?有什么特质?对这一问题若不作出回答,那么天道就难以成为人事的依据。

故《老子》书用了大量篇幅论
述“天”和“天道”,根据詹剑峰先生的统计,达19章之多。

在这些章节中,老子对天和天道的阐述,首先表明天道的法则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而不是人为的法则。

进而,老子对天道的特质作了说明。

天道无私,是老子对天道特质的重要解说。

他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河上公注:“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

”成玄英疏:“言天地但施生于万物,不自营己之生也。

”唐玄宗疏:“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覆载万物,长育群材,而皆资禀于妙本,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以是之故,故长能生物。

”(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二)他们皆一致认为,老子的天道大公无私,它的一切作为都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老子以此说明自然界的法则是没有私心的,普遍的,故能永久运行。

天道均平,是天道的又一特质。

《老子》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自均。

”王方注:“甘露者,阴阳交和所生,自然均被,无使之者,盖道之所感,无所不周故也。

”(见王方《道德真经集注》卷五)程大昌亦说,甘露滋濡万物,“轻细均齐,天下如一,此盖天地腾降而有常者也。

故老氏取象于均,而求原于合也。

”(见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卷八)这就是说,天地相合降下来的甘露,人和万物都公平地受到了滋润。

天道均平与
天道无私是相联系的,因为天道无私,所以它才能均平,万物都能够接受它的滋养。

天道好生,亦是天道的一种要素。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

”河上公注:“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

”王方曰:“天者,群物之宗,常以慈畜万物,岂有害之之意。

”(王方《道德真经集注》卷十)吕知常解释说:“天道阳也,故好生而恶杀,谓之有利而无害。

春夏故生之育之,秋冬故成之熟之,以其至公无私,每成人之善而不成人之恶,与人之利而不与人害,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

”(见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卷十)一句话,好生恶杀,利而不害,这是天道的物性,天道的大德。

天道无为,亦是天道的一大特质。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唐玄宗注:“妙本清静,故常无为。

物持以生,而无不为,则万物自化,君之无为,而民淳朴矣。

”(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十)李道纯曰:“天地无为,万物发生。

圣人无为,万民安泰。

”(见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卷五)张嗣成亦说:“自然而然者,天之行。

齐而不齐者,物之情。

执其行,得其情,而返之于无形之形。

寂兮寞兮,无臭无声,亦孰使夫。

”(见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卷上)自然无为是天道的重要特质,也正因为自然无为,无偏无私才能
成为生育万物的根源,成为人道效法的对象或人事之依据。

那么,为什么人必须遵循天道?按照老子的看法,人类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是天施地育的结果。

因而人类同其它万物一样,也必须遵循天道这个自然法则。

如天道均平,人们就应该效法之,按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富有的人就应该拿出多余的财富以补足贫困的人。

又如“天之道,利而不害”,按照这一法则,圣人就应该“为而不争”。

如此等等。

总之,天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纟单}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即用天道的“善胜”、“善应”、“自来”、“善谋”等特征,说明天道这个自然法则,万物都要遵循,不可抗拒,无法逃避。

正如宋人陈景元所说:“天道自然平施,不逆万物,而万物自尊之,岂与人校其敢与不敢,杀与活哉!然而人自服从者,不与物争而能善胜者也。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而福善祸淫之应,信不差矣。

”“天道高远,又无言教,何尝呼召万物,而万物背阴向阳,春生而秋实,暑往而寒来。

”“张自然之罗,故曰天网;纵太虚之宽,故曰恢恢。

四达皇皇是谓疏,幽明难逃是谓不失。

”(见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卷十七)
老子以天道作为人事的准则或依据,这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非
常突出。

老子对人事的把握是以天道的自然法则为宗而验之于人事,这是老子把撑天人关系的要害。

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自然无为的思想,就是要人们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行事。

当时他看到的不是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紧张,而是人与人关系的不自然,当然这种不自然是身居统治地位的人强伸己欲的结果。

他也没有认识到对人的统治是以人对大自然的统治为基础的,但他知道应当效法天地宇宙的和谐。

需要强调的是,在老子看来,如何理解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并非是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生存之道,即怎样才能度过富有意义的一生。

在《道德经》一书中,谈到“天”是无私,强调自然界的非道德属性,人应“无为”,要顺应“天道”,依照万物的“自见”,效法天地,效法大道,效法自然。

天地在感觉的世界里为“道”的运动提供媒介,许多有关“道”的比喻皆来自自然界。

为了使人顺应道,老子鼓励人若“木”、若“释冰”、若“朴”、若“谷”。

欲领悟天道,不仅要对外在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还要对内心进行反省,所谓“不窥牖,见天道”。

正如成玄英注:“天道,自然之理也。

隳体坐忘,不窥根窍,而真心内朗,睹见自然之道,此以智照真也。

户通来去,譬从真照俗;窗牖内明,喻反照真源也。

”(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十三)
因此,人与天道——大自然的融合共存,不仅仅是后天生存的必要,更是先天本能的决定。

因为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家天人观念的要害,也决定了道家中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立场和冷静的态度。

正是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定势,唤起了道家、道教中人热爱大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美好情操。

他们重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生态,强调自然界与人、万物之间,宇宙大生命与人体小生命之间的同构与互动关系,诱导人们亲近大自然,尊重生命,从自然哲学转到生命哲学的研究,从而推动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科技成果及对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探索成就,首先应该归功于道家。

老子及后来的道家学者,皆一致肯定了万有协和性、涵蕴性及依存性,指出宇宙、天地、万物和人类共同生存,万物与人休戚相关,不容分离,生死相依。

道家的这种万物涵蕴、彼此相联的整体和合观,与西方哲学中心物二分、主客对立、人天分判的二分法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人类和大自然、万物本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统一体,人类又有什幺理由去暴殓万物,破坏人天共有的生态环境呢?所以老子说:圣人办事自然无为,因此不会失败,不会遭到损失。

如人类能自觉地“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干涉”,就能保持宇宙的良好生态体系,获得万物并生、人天共存、持久发展的生存空间,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显然,以老子为代
表的道家学说颇富远见,其科学价值也是毋庸臵疑的,并为近现代社会因片面追求征服自然、主宰万物所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所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