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

天道
天道

论《老子》之天道

中国的古代没有自然界这一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自然界,在古代一般称之为“天”,与天相对应的是“人”,即人事。探讨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探讨自然界与人事的关系。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哲学家,从先秦时期的儒、墨、道诸家到清代的戴震,都把天人关系作为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虽然他们对天和天人关系的具体看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自然界与人事是相互联系的,人和天是无法割裂的。如孔子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国人其如予何!”(见《论语〃子罕》)又说:“知我者,其天乎!”(见《论语〃宪问》)在孔子那里,天是有旨意的,天的这种旨意是不可抗拒的,它能决定人事。

老子对天的看法与孔子不同,他所说的“天”是指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天是没有意志的,它并不是万物的主宰。在探讨天与人关系系时,往往是通过天道来探讨人事,其言天必联系于人事,讲人事必取法于天道。在《道德经》中,天指的是自然之天,同时老子还指出,这个自然之天是有法则的,这个法则就是“天道”或“天之道”。

天道的法则是什么?有什么特质?对这一问题若不作出回答,那么天道就难以成为人事的依据。故《老子》书用了大量篇幅论

述“天”和“天道”,根据詹剑峰先生的统计,达19章之多。在这些章节中,老子对天和天道的阐述,首先表明天道的法则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而不是人为的法则。进而,老子对天道的特质作了说明。

天道无私,是老子对天道特质的重要解说。他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河上公注:“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成玄英疏:“言天地但施生于万物,不自营己之生也。”唐玄宗疏:“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覆载万物,长育群材,而皆资禀于妙本,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以是之故,故长能生物。”(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二)他们皆一致认为,老子的天道大公无私,它的一切作为都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老子以此说明自然界的法则是没有私心的,普遍的,故能永久运行。

天道均平,是天道的又一特质。《老子》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自均。”王方注:“甘露者,阴阳交和所生,自然均被,无使之者,盖道之所感,无所不周故也。”(见王方《道德真经集注》卷五)程大昌亦说,甘露滋濡万物,“轻细均齐,天下如一,此盖天地腾降而有常者也。故老氏取象于均,而求原于合也。”(见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卷八)这就是说,天地相合降下来的甘露,人和万物都公平地受到了滋润。天道均平与

天道无私是相联系的,因为天道无私,所以它才能均平,万物都能够接受它的滋养。

天道好生,亦是天道的一种要素。《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河上公注:“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王方曰:“天者,群物之宗,常以慈畜万物,岂有害之之意。”(王方《道德真经集注》卷十)吕知常解释说:“天道阳也,故好生而恶杀,谓之有利而无害。春夏故生之育之,秋冬故成之熟之,以其至公无私,每成人之善而不成人之恶,与人之利而不与人害,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见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卷十)一句话,好生恶杀,利而不害,这是天道的物性,天道的大德。

天道无为,亦是天道的一大特质。《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唐玄宗注:“妙本清静,故常无为。物持以生,而无不为,则万物自化,君之无为,而民淳朴矣。”(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十)李道纯曰:“天地无为,万物发生。圣人无为,万民安泰。”(见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卷五)张嗣成亦说:“自然而然者,天之行。齐而不齐者,物之情。执其行,得其情,而返之于无形之形。寂兮寞兮,无臭无声,亦孰使夫。”(见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卷上)自然无为是天道的重要特质,也正因为自然无为,无偏无私才能

成为生育万物的根源,成为人道效法的对象或人事之依据。

那么,为什么人必须遵循天道?按照老子的看法,人类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是天施地育的结果。因而人类同其它万物一样,也必须遵循天道这个自然法则。如天道均平,人们就应该效法之,按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富有的人就应该拿出多余的财富以补足贫困的人。又如“天之道,利而不害”,按照这一法则,圣人就应该“为而不争”。如此等等。总之,天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纟单}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即用天道的“善胜”、“善应”、“自来”、“善谋”等特征,说明天道这个自然法则,万物都要遵循,不可抗拒,无法逃避。正如宋人陈景元所说:“天道自然平施,不逆万物,而万物自尊之,岂与人校其敢与不敢,杀与活哉!然而人自服从者,不与物争而能善胜者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而福善祸淫之应,信不差矣。”“天道高远,又无言教,何尝呼召万物,而万物背阴向阳,春生而秋实,暑往而寒来。”“张自然之罗,故曰天网;纵太虚之宽,故曰恢恢。四达皇皇是谓疏,幽明难逃是谓不失。”(见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卷十七)

老子以天道作为人事的准则或依据,这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非

常突出。老子对人事的把握是以天道的自然法则为宗而验之于人事,这是老子把撑天人关系的要害。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自然无为的思想,就是要人们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行事。当时他看到的不是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紧张,而是人与人关系的不自然,当然这种不自然是身居统治地位的人强伸己欲的结果。他也没有认识到对人的统治是以人对大自然的统治为基础的,但他知道应当效法天地宇宙的和谐。

需要强调的是,在老子看来,如何理解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并非是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生存之道,即怎样才能度过富有意义的一生。在《道德经》一书中,谈到“天”是无私,强调自然界的非道德属性,人应“无为”,要顺应“天道”,依照万物的“自见”,效法天地,效法大道,效法自然。天地在感觉的世界里为“道”的运动提供媒介,许多有关“道”的比喻皆来自自然界。为了使人顺应道,老子鼓励人若“木”、若“释冰”、若“朴”、若“谷”。欲领悟天道,不仅要对外在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还要对内心进行反省,所谓“不窥牖,见天道”。正如成玄英注:“天道,自然之理也。隳体坐忘,不窥根窍,而真心内朗,睹见自然之道,此以智照真也。户通来去,譬从真照俗;窗牖内明,喻反照真源也。”(见《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十三)

因此,人与天道——大自然的融合共存,不仅仅是后天生存的必要,更是先天本能的决定。因为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家天人观念的要害,也决定了道家中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立场和冷静的态度。正是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定势,唤起了道家、道教中人热爱大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美好情操。他们重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生态,强调自然界与人、万物之间,宇宙大生命与人体小生命之间的同构与互动关系,诱导人们亲近大自然,尊重生命,从自然哲学转到生命哲学的研究,从而推动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科技成果及对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探索成就,首先应该归功于道家。

老子及后来的道家学者,皆一致肯定了万有协和性、涵蕴性及依存性,指出宇宙、天地、万物和人类共同生存,万物与人休戚相关,不容分离,生死相依。道家的这种万物涵蕴、彼此相联的整体和合观,与西方哲学中心物二分、主客对立、人天分判的二分法是截然不同的。既然人类和大自然、万物本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统一体,人类又有什幺理由去暴殓万物,破坏人天共有的生态环境呢?所以老子说:圣人办事自然无为,因此不会失败,不会遭到损失。如人类能自觉地“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干涉”,就能保持宇宙的良好生态体系,获得万物并生、人天共存、持久发展的生存空间,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显然,以老子为代

表的道家学说颇富远见,其科学价值也是毋庸臵疑的,并为近现代社会因片面追求征服自然、主宰万物所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所证实。

《道德经》微学精讲【27】第49章——【圣人常无心】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 第49章——[圣人常无心] 【题记】 圣人知道百姓有善与不善、信与不信,但是圣人皆善之、信之,自然德化众生,恢复如孩子一样的天真。这是因为圣人已经进入深度的混沌,到达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正文】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①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圣人在天下 歙②歙焉 为天下浑③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保存微学卡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①德:通得。 ②歙:[xī],收敛。 ③浑:混沌。 【直译】 圣人是没有自己恒定的想法的

以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 善者,我善待他 不善者,我也善待他 这就得到了善,人人都能向善 有诚信的人,我信任他 没有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 这就得到了信,人人都有诚信 圣人治理天下 收敛自己的想法 为了天下人,将自己的心复归于混沌 老百姓都是关注耳朵能听到、眼睛能看到的东西 圣人都让他们象孩子一样 【绎读】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是没有自己恒定的想法的,以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 圣人的心,跟随老百姓的想法而走,想老百姓之所想,看看他们的想法是否合理。就好像是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他要照顾、尊重大家的想法,大家才能服氣,心氣才齐,公司自然能运转得好。这有点象过去说的,他心里装的是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这样才能理解圣人级别的无为无不为,理解修之于天下。 善者吾善之:善者,我善待他。 不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我也善待他。 圣人知道人人不同,自然分出差别,如: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但是,天道无亲,一视同仁,皆善待之。这是圣人的修为,也可说是平常心,非常人所能企及,不可妄学。 德善:这就得到了善,人人都能向善。 信者吾信之:有诚信的人,我信任他。 不信者吾亦信之:没有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 德信:这就得到了信,人人都有诚信。 圣人就是这样伟大的德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然感化百姓,都能向善,都能守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治理天下,收敛自己的想法,为了天下人,将自己的心复归于混沌。 解读这句的关键是:什么是歙?什么是浑其心?谁的心?

【天道原创】王琦老师:亲身讲述 新加坡留学体验

王琦老师:亲身讲述新加坡留学体验 在众多学子将出国目标瞄准欧美国家,蜂拥而至的同时,我们邀请到了天道知名的留学专家王琦老师来和大家分享新加坡留学的概况。一方面,王琦老师曾在新加坡留学生活,对新加坡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通过王琦老师的介绍,希望对申请出国的同学,在选择上,可以提供更多参考。 本文为天道培训教师王琦老师原创访谈,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王琦老师 【主攻方向】致力于欧美名校申请 【顾问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工程管理方向双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加入天道教育前,曾先后在财富500强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以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中国区担任CEO助理等职务,希望为更多的国内有志学子提供高价值的留学指导和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 Q:王琦老师,您好!目前新加坡留学有些人未必真的了解。您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去新加坡留学?它和上面这两个地域的留学相比,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呢? 王琦老师:毋庸置疑,美国顶尖名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和质量,但其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特别是博士的申请,每年能够被美国排名最靠前的学校录取的学生不仅仅是最优 秀的,而且也是最幸运的.如果最后没有被那些众所皆知的美国大学录取的话,去新加坡读书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比起很多美国学校和欧洲学校来说,新加坡的大学在国内的知名度是极高的;第二,和香港相比,去香港总感觉像没有真正出国一样;第三,新加坡大学的老师基本都毕业于欧美名校,教育质量有很大保证,第四,新加坡是一个鼓励人才居留的国家,

如果想要留在新加坡工作的话,只要不挑剔工作,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就业,从而拿到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这一点比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优势。 Q: 现在有不少孩子本科阶段就出去了,听说新加坡是有“陪读妈妈”这一说的。您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吗?能否给家长们介绍一下,也给点建议——要不要去陪读? 王琦老师:当时在校外居住的时候,曾遇到过“陪读妈妈”这样的情况。经过了解,根据新加坡法律,母亲可以随孩子一同获得签证,并可以申请工作许可。只要孩子在新加坡,母亲就可以在新加坡。所以,一方面“陪读妈妈”可以照顾在新加坡读书的未成年孩子,另一方面“陪读妈妈”可以在新加坡以合法的身份找工作,收入一般比国内相应的工作报酬高。 Q:我知道王琦老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生活过,您当时是什么契机去那里留学的呢? 王琦老师:自己本科毕业后先是去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技术类工作,经过几年工作后感到如果要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朝管理方向发展,需要继续补充知识,特别是管理类知识,同时提升学历。所以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 Q:当时您学的是什么专业?在授课方式和老师上,以及周围的同学交往中,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儿吗? 王琦老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个学术强,适合华人生活和学习的海外名校。我攻读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和系统工程系下面的工程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授课方式上既有传统的大班上课,由于小班的讨论式课程,丰富多样。在和同学交往中,由于团队合作的缘故,经常会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做项目。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印度学生,他们平时没有中国学生努力,在团队中说的比做的多,但是在项目陈述的时候,他们善于表达比中国学生有明显优势,所以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尽可能地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Q:这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在课堂中,中国学生跟新加坡学生的接受速度有差别吗?本国学生与留学生能够友好相处吗?他们有没有明显的排外倾向? 王琦老师:学习气氛很好。中国来的研究生与新加坡学生的接受速度基本没有差异,成绩往往更好。由于中国留学生挺多的,所以整体的同学间的气氛挺好的,没有孤单或被排外的感觉。 Q:其实我们谈到新加坡,很多人会蹦出一个词“鞭刑”,既代表了一种好奇,其实也是对这个“威权”国家有一丝未知的畏惧。您在当地生活时对这种严苛是什么体会呢? 王琦老师:这个我在新加坡也只是听说,身边也没有发生过这类事情,总体感觉是新加坡人的行为素质是很高的,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简介 刍狗[chúɡǒu]: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来源 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般,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导读: 圣人对待(宇宙学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且这种规律也是?天地?的规律。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相同的。圣人即是发见和认知世界的先驱,也即是人中之一。

【天道原创】刘妮莎:一周挑战托福107,你准备好了吗

刘妮莎:一周挑战托福107,你准备好了吗? 一周时间真的能挑战107分吗?如果可以,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小编请天道培训的刘妮莎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周取得107分成绩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经验呢? 本文为天道培训刘妮莎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刘妮莎老师介绍 主讲:托福阅读 特色:教学风格幽默,轻松,擅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历: ETS认证教师, 3年托福教学经验,熟悉了解 TOEFL 考试思路及备考策略,尤其擅长 TOEFL

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轻松中掌握备考策略,冲向名校。同时擅长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观念。 座右铭: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 近些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的持续升温,留学人数逐年激增。这也导致了托福考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题目考点设置愈发细致。为了应对这困难但必须要过的一关,大量的考生来到天道培训里寻求老师专业的帮助。在感受着成功送走一批又一批取得了理想成绩考生的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常常分享老师和学生独特的故事。这些学生性格独立,目标明确且知学好问,在短暂的天道学习中很快地提升了自己的成绩,给教授的老师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张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正式上课之前的电话交流中,刘老师与张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她严谨、执着及流利的表达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见面之后刘老师惊奇地发现张同学竟是一个娇小文静的女生,眼睛里透漏着安静与理性。 张同学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而她出国的准备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了。她告诉我她大学的2/3都是在实验室度过,她喜欢独处,喜欢自己安静的做实验,喜欢看到自己的实验一步步朝自己期望的方向走去,她是同学们眼中的“牛人”。然而有一件事情让她很沮丧:那时她参加了多次托福考试成绩,取得的最高分数为92分,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的分数分别为28、24、19和21分。对此,一向追求完美张同学不是很满足,于是她选报了国内某知名机构的培训课程。但事实证明,考到理想大学要求的托福100分的路程比她想象中更遥远,也更艰辛。两年的考试准备与时间投入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张同学灰心了,着急了。在一次和北大留学回来的师姐交流时,她了解到天道的培训课程,于是她决定前来咨询。 在咨询和沟通中,张同学始终认为自己的问题在于口语分数太低。而刘老师通过对于她的成绩单项进行分析后,建议将复习重点放在写作部分并分析了复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张同学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分数没有明显提升的原因在于考试复习的侧重点不对。 了解完问题的症结并询问了张同学下次考试的日期之后,刘老师很快为张同学安排了课程。由于基础良好,学习态度认真,再加上刘老师对于张同学指导性的建议,她托福各科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有了一定的提升。逐渐,她略微严肃的脸庞有了微微的笑容。在写作课上,刘老师发现学生的写作和听力功底都很好,但是文章结构以及论点的选择与考试要求存在很多不符的地方,而这正是作文分数长期无法提高的病因所在。在听取了老师的建议之后,张同学吸收得很快,写出来的文章也越来越规范,而之前的语言啰嗦,分观点不明确等显著问题都逐渐得到了纠正。、

中国证明天道只用了两个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0460485.html, 中国证明天道只用了两个字 作者:张承志 来源:《视野》2015年第19期 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汗流浃背之中,自觉颊上冷笑。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雨没有用;在路上奔走着,眼见雨点也像热水溅落着。雨衣里面的汗浸透了衣衫,不知什么人偏还要穿着雨衣。 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街上老外,满脸愚蠢和汗水。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心里全是关于日晒和夏天的回忆。内蒙大草原上夏季的紫外线像颜料一样,大半个下午就能把脸颊染红。有一年我们在草地上搭圈,一个从北京回来的知识青年来了,大家都笑:一群红脸蛋中只他一个小白脸。第二天,他也红了。自那时我懂了紫外线决不像北京的夏日。北京的暑热是丑恶的、折磨的、阴险的,让人恨但是说不尽缘由。这么想着,我走在白晃晃的阳光里,心中麻木了一些,热烦便减弱了一分。所以,那个时刻来临时,我没有太留心。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熬到底了。古诗云: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我如今品出了那诗味来了。那个时刻应当记下来,但又毫无记一笔的必要: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仙侠小说经典句子

仙侠小说经典句子 1、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仙剑奇侠传》 2、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七界第一仙》 3、误会,是源于以为了解。——《仙剑奇侠传》 4、对你,我永远都是输。——《仙剑奇侠传三》 5、世有无情人,却有痴情妖。——《仙剑奇侠传》 6、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魔主。——《神墓》 7、有选择比没选择更难选择。——《仙剑奇侠传三》 8、如果要牺牲的话,让我来吧。——《仙剑奇侠传》 9、凋零中蕴含新生,绝望中再露曙光。——《遮天》 10、轮回的是故人,不变的是初心!——《仙剑奇侠传》 11、心在九天仙阙前,身在万丈红尘中。——《长生界》 12、郁结憾恨一念泯,恩怨情仇皆如尘。——《仙剑奇侠传》 13、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仙剑奇侠传》 14、一万年的风吹日晒,永不改变对你的爱。——《斗罗大陆》 15、再聚首,难相守;若相守,莫回首。——《仙剑奇侠传三》 16、我曾经也拥有过爱,只是,我放弃了。——《仙剑奇侠传》

17、明月饰楼台,你却在楼台中,说超然却黯然。——《长生界》 18、她偷走了我的心,却是为了她爱的人。——《仙剑奇侠传三》 19、记住你只是一个影子,没有爱与被爱的资格。——《斗罗大陆》 20、假若真的有缘就算分隔两地,心仍会在一起。——《仙剑奇侠传》 21、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必誓言。——《仙剑奇侠传》 22、千万不要扮猪吃老虎,否则真的很容易变成猪。——《斗罗大陆》 23、亡是终结,新生是开始。生死轮回,无边无涯。——《逆天仙尊》 24、不曾得到,谈何放下。既已得到,又如何放下。——《仙剑奇侠传》 25、有些东西只会在你的手中流走,无法把它留住。——《仙剑奇侠传》 26、如果喜欢的话,就大声说出来,记得要微笑!——《仙剑奇侠传三》

【天道原创】独孤剑9-剑桥雅思9全面解析Reading

目录 Test 1 (7) Passage 1 (8) 文章结构 (8) 必备单词 (8) 认知单词 (9) 解题关键句解析 (10) 试题解析 (11) 参考译文 (18) Passage 2 (22) 文章结构 (22) 必备单词 (22) 认知单词 (23) 解题关键句解析 (23) 试题解析 (25) 参考译文 (34) Passage 3 (37) 文章结构 (37) 必备单词 (38) 认知单词 (39) 解题关键句解析 (40) 试题解析 (41)

参考译文 (50) Test 2 (53) Passage 1 (54) 文章结构 (54) 必备单词 (54) 认知单词 (55) 解题关键句解析 (56) 试题解析 (57) 参考译文 (68) Passage 2 (71) 文章结构 (71) 必备单词 (71) 认知单词 (72) 解题关键句解析 (73) 试题解析 (74) 参考译文 (84) Passage 3 (87) 必备单词 (87) 认知单词 (88) 解题关键句解析 (89) 试题解析 (91) 参考译文 (101)

Test 3 (104) Passage 1 (105) 文章结构 (105) 必备单词 (105) 认知单词 (106) 解题关键句解析 (107) 试题解析 (109) 参考译文 (119) Passage 2 (122) 文章结构 (122) 必备单词 (122) 认知单词 (123) 解题关键句解析 (124) 试题解析 (126) 参考译文 (135) Passage 3 (138) 文章结构 (138) 必备单词 (138) 认知单词 (139) 解题关键句解析 (140) 参考范文 (150) Test 4 (154)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1、“道”可以控制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强势性格造就强势个体,弱势造就弱势。性格不可改变但可改善,即使所谓的----“改变”,也只能说这个人隶属于善于改变的这种性格。命运源于性格,性格影响思维,思维形成观念,观念左右行动,行动导致结果—你的命运。由不得你,这是道。 2、“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其实世上并没有神,所谓的神就是道,道就是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一切本来就是如此。 3、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上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他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去,他的规律是把大多数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得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5、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弱者是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的,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 6、中国得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得文化,他得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得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得价值判断体系。 7、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

政治的或者是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8、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于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9、杀富这步棋太阴,就是在降价幅度上太过分,才引起了争端。从这里可以看出丁元英这个人习惯于走极端,做人还是中庸点好,做事不要太绝,因为你是人,不是神。 10、既然是众生那便少不了生老病死,忠奸善恶。有爱便有恨,有喜便有悲,有高尚便有低俗,有战争便有和平。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果循环,一个生命的终点往往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这也是天道。

天道无常,常与善人

天道无常,常与善人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道贵李勇- 道德经道 贵李勇-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第79篇 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唐玄宗时,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随着形势的不利,安禄山的心情越来越坏,他开始随意惩罚身边的人,包括他最信任的谋士严庄和贴身侍卫李猪儿。 严庄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当初,安禄山发现严庄是个人才,对他礼贤下士,很快就把他安置在重要岗位上。他曾对严庄推心置腹地说:“你是读书人,知道的道理比我多,你可以随时指出我的过失,我是决不会怪罪你的。” 严庄受了安禄山的大恩,从此也一心报效,为他出谋划策,竭尽心力。他对朋友说:“安禄山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就是为他搭上性命也报不完呀。大恩不可言谢,我现在只有默默地做事报答他。” 李猪儿原是一个归降的僮仆,安禄山喜欢他的聪明伶俐,破

例把他留在身边服侍自己。他给李猪儿许多赏赐,又给了他许多特权,随时都让他陪伴自己。安禄山起兵叛乱不久,他的眼睛便失明了,身上也长了毒疮,他的情绪开始烦躁不安了。直到后来叛军进展不利,战败的消息接连不断,安禄山的情绪更坏,他杀身边的人泄气,平时总是大吼大叫。严庄劝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该过于认真。现在形势虽然对我军不利,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挽救的。” 严庄话没说完,安禄山就指着他骂个不停,说:“我对你有恩,你就是这样报答我吗?早知道你是个不中用的家伙,我就把你一刀砍了,留你有什么用呢?” 他命人鞭打严庄,打得他皮开肉绽。这样的凌辱发生过多次,严庄从心里恨他入骨,只是表面还保持恭顺。李猪儿也经常无缘无故遭到安禄山的痛骂和鞭打,安禄山还恶狠狠地对李猪儿说:“我不收留你,你早死了,现在我就是要了你的命也是应该的。” 严庄和李猪儿同病相怜,他们担心有一天安禄山会杀了他们,便勾结安庆绪,三人合谋,将安禄山杀死在床上。 安禄山自恃对严庄和李猪儿有恩,就无所顾忌地凌辱惩罚,而又不加丝毫防范,这是他对人缺乏了解的缘故。他施恩的用心并不真诚,严庄和李猪儿既已明白,他们当然会怨恨他了,对他不利便是很正常的了。 施恩不图报答,恩情才显得可贵。给人恩惠不论多少,重要

天道经典台词

《天道》经典台词摘录 看过部电视剧,名曰《天道》。王志文主演。个人感觉很不错,与现在很多无聊电视剧相比格局和境界都高太多了。不知为什么没在电视上热播,但当不是人的问题。用电影中的话来说,或许是中国特定文化属性的问题吧。里面有些台词还是比较经典的。粘贴出来以供欣赏。 1.《天道》部分台词 花天酒地并不违法,只是一种带符号的生活方式。 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国内信用是个问题,私募基金是没爹没娘的买卖,一边做生意,一边得准备拼刀子,脑后还得长只眼睛看衙门得脸色。 建时凭心凭理超度亲疏,不是佛门正本,但他得佛根理只有熔点没有正智,所以他看我是一个元宝不失德性,一坛元宝图财害命。他是佛是修来世正果得佛,他还得到佛祖那里多咨询咨询。 正果是不想了。尘埃落定。 一个恕字我已经有罪了。 这是文化属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北京像个淘金场,个个觉得自己是龙胎凤种,太闹了。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得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得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得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得产物,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咱们这些人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胡里胡涂闯入战场,得先活下来。等定下神来,时代已经变了,真的是穷则思变。可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得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远。

马克思主义得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中国得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得文化,他得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得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得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得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还没有装腔作势到可以无视可能发上得事情,但是你看到得东西不一定是个东西,天知,地知,不会有结果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得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得事,能混就混吧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事一个略懂投机之道得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得铜板,你要求得是一种雄性文化得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正法了一个罪犯包含打死了一个人,这就是法律得价值、法理、道理,都在那儿搁着。如果女性心理不适合刑警工作,那是性别问题 着相了,佛教得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本质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得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得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德期望破格获取得文化,也是期望救主得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

道德经之精华

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老子说: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

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修好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四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怎么会有忠臣呢?

试谈《周易》“天道”与“人道”思想

“天道与人道”一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论是远古神话传说,还是春秋子集,亦或是历代哲学著作,都不可回避此问题。作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的《易经》中关于天的叙述很多,天的内涵也丰富,大抵有自然之天,宗教之天,道德之天三类。 都说西方文化偏重实证分析,其中“二元论”是比较盛行的思维模式,而中国文化偏重整体感知,但自近代以来,不论西人或国人,大多以“二元论”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解读诠释。自然避免不了“二元论”,“二元论”思想缺点早已被西方哲人们论证过,至于在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弊病,在此不复赘述。 “天人合一”四字成语虽然直到北宋才被哲学家张载提出,但“天人合一”的观念却早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周易》。 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的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但就是这样的哲学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就会产生尴尬的情景。 “民族的神”的境遇 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历史的发轫之初,人类的生存能力极端低下,生存状态极为恶劣。电闪雷鸣,山洪爆发,火山地震,流星赶月等自然的现象,总会被幼稚的人类披上神秘的外衣,赋予神灵的色彩,而人类群体的普遍心理总是诚惶诚、战战兢兢的。 此时,为了寻求精神的慰藉与寄托,宗教的产生成为可能。至于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是找不到自我,丧失了自我的人的自我欺骗和满足”,这样的说辞固然有理,却失之偏颇。 宗教最根本之特点即超越虚象,达到彼岸世界。通常崇拜人格化的神,而所有的蹊跷便在这里。远古人类在平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却给不出合理的解释,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这迫使远古人类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而最终探索的结果便是对神的崇拜,对天的崇拜。而所有的行为活动的最终归旨就是寻求一种解释自然、解读自然的方法,寻求一条摆脱困境与恐惧的途径。 就象神话传说,便是远古人类只是为了解除外象强加给自身的一种恐惧感而给出一种看似合理性的解释。 这样的神话故事,往往在解决了疑惑后,使人类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获得暂时的心理平息,这种为摆脱困境、恐惧的应激性的本能反应,源自于一种跳出现实存在的束缚的牢笼的生存的渴望。 而这渴望背后起终极性的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自身的征服的欲求,不过这种征服的欲求的表现形式,却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把神“人格化”的方法实现的。 神话,表面看来是人类恐怖的虚幻的产物,但最终极的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欲望,以及为生存而进行的征服压迫的活动。 当这样一种对神灵的崇拜行为社会化后,便自然会产生特定的神灵崇拜的文化心理。由于特定地域的状况不尽相同,于是所崇拜的神灵体系也不尽相同。恩格斯曾解说:“在每个民族中形成的神,都江堰市是民族的神,这些神的王国不越出它们所守护的民族领域,在空上界限以外就由别的神无可争辩地统治了。只要这些民族存在,这些神就继续活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民族衰落了,这些神也就随着死灭亡。” 有别于西方国家对宗教的崇拜,华夏民族显得早熟,对宗教并没有狂热的崇拜,反而神被背景化、模糊化。 麦克斯·缪勒:“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不同的时候几乎都选中‘明朗的天空’这个名称,难道说‘天空’能充分表达人们心思中需要表达的那个思想吗?人的心思因此感到满足了吗?人的心思承认天空是神吗?全然不是这样。人们很明白自己用可见到的天空来表达什么。那个第一个找到‘天空’这个名称的人,在到处寻找以后,迫不急待地抓住这个名称,不过是寥胜于无,他心里明白他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可悲的失败。当然明朗的天空是最崇高的,它是

中国古代“天道”思想的论述

中国古代“天道”思想的论述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道”、“神”、“人”、“皇”、“帝”、“王”、“霸”等思想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阐明了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字:天道神人皇帝王 霸 一、天、神&皇、帝、王、霸 原始社会无至上神“上帝”观念。于母系氏族社会,“神”仅是自然力的幻象。当时人们所崇拜的天地之神同日月山川之神地位 平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神”才开始获得社会属性,出现了祖先之神、祖先崇拜等。但此时诸神的权限均未超出本氏族或本部 落的范围。私有制及社会等级的形成与发展,动摇了部落及其联盟首领推选制的基础,推选制逐渐被与私有制相适应的世袭制所取代,部落之间以及部落联盟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此社会背景下,作为部落首领的尧、舜、禹先后对原始宗教进行

了加工改造,逐步形成了“天神”观念,并将其权限不断扩大。 可见,以“帝”称最高尊神成于殷商,而以“皇”称最高尊神则始于西周。“皇”、“帝”最早均是神王“天”的称谓,而用其作为人王的称谓则应是始于“天人合一” 观念的最初雏形之后。“帝”是在殷商时代产生的具支配其他上天诸神之能的大神,在殷商之后西周之际又发展成为高居于一切 神灵之上、具无限权威的最高神,即“皇”。因此,“皇”是较“帝”具更高神圣性及权威性的君王称谓。 周朝时,行礼制、定谥法,“王”被用作周天子的专称,“皇”、“帝”则专称上古君王。可见,夏商周之际,“皇”、“帝”概念虽成,但君王仅以“王”自居,而“皇”、“帝”仅用作祖先王的称谓,足见当时“天”作为至高尊神,其神圣性与权威性的绝对地位不容僭越及帝祖合一思想观念的盛行,而“王”是次于“皇”、“帝”的君王称谓。东周之后,“天”的绝对地位逐渐衰微。春秋时,五霸先后兴起与周王分庭抗礼,有的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解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解 道德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这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您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五种人伦关系,这是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道理和行为准 则 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五常仁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会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耻对坏事的羞耻心

【天道原创】2013年1月GRE数学机经整理

1 / 22

2 / 22

3 / 22

4 / 22 天道培训六大优势 国内首家独创 专职“学习规划师”和“留学规划师”制度,对学生全程规划、全程跟踪,全程反馈。 十年经验积累 执着专注高端考试辅导和名校申请,铸就国际教育高端领先品牌。 汇聚业内顶级名师 培训老师均是从业多年的业内名师,平均教学经验在5年以上。 八对一尊享教学模式 课程规划师,留学规划师,阅读教师,写作教师,听力教师,口语教师,语法教师,词汇教师等八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海量成功案例 天道50%学子都获得TOEFL 100、SAT 2000和雅思6.0以上分数,90%学子成功进入美国TOP 50/英国TOP 。 完善培训&留学服务体系 整合十年留学服务经验,把一流培训和申请服务全程有机结合。

5 / 22 2013年1月GRE 数学机经整理 1月3日 加拿大温哥华 数学有两题印象深刻: 正态分布,平均值50,方差5.4,问(45.2,48.8)和(55.4,59)哪个分布高?我觉得前者高 一学校20%参加scince club ,25%参加band ,20%参加band 不参加science ,问参加science club 不参加band 占参加science club 的百分比?我觉得75%。全部新题,不晓得错了哪题。 比想象的简单,单词一定要背,我偷懒,结果题干几乎都看懂了,逻辑也几乎全看出来了,可是选择不认识,哪个悔啊。 1月5日 德州

6 / 22 有一道题给了个集合S={1,2,3,4,5,7,9}(具体数忘了,大概是这个吧),然后说一个五位数n 的各个位是从这个集合中选取的并且不重复。然后比较n 与 (7)(6)(3)(2)(1)的大小,(7)(6)(3)(2)(1)是神马意思我也不知道,我猜是表示一个五位数. 还有一道题给了两个集合s={1,2,3,4,5,6},T={1,2,3,4,7,8}(具体数值忘了),然后说从这两个集合各取一个数相乘,积有多少种不同答案。 一个车上坡5mile ,平均速度15m/h,下坡也是5mile ,问平均速度是多少才能保证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20m/h. 图表题:给了91-95年的出售房屋数量(表格),还有每年平均售价的平均值和中数(实线与虚线),其中一道题说大于92年中数的房屋售价的平均数是23000(数记不太清了),当年没有房屋售价是中数,问小于中数的售价的平均数,当时我是瞎蒙的,现在想想做错了,怎么写完机经后我觉得我会做了⊙﹏⊙b 汗-10 1月6日 北京 数学还是挺简单的,细心就好了。认真做完还有个三四分钟。 没啥新题,就是要细心,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好多错。后来在做第二个section 的时候明显慢了好多,好怕陷阱。看清楚求圆的周长还是面积。 大约难度就是,6个数的标准差是s ,里面每个数都加9,新的标准差是t 问 s+3 t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第一部分 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人对于他们所关心的一系列终极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世界的原质、是(存在)之所以是(存在)的根据、如何获得真理、什么是美德的本质、人生的幸福何在、理想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等等。然而,这种思辨探讨所受到的最深刻的方法上的影响却是来自数学。 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已经积累了计算数量和面积的知识,但只限于实用的范围。到了古希腊人手里,按照西方人写的数学史的说法,这些知识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脱开了它们曾经赖以出现的经验环境和内容。比如,三角形和圆柱体不再只代表土地的平面形状和谷仓的形体,而是关于形状和形体的形式。希腊人看到,通过这种分离,人并没有丢掉任何本质的和有理性含义的东西,反而能够面对“三角形自身”、“长方形自身”,而非某种三角形或某种长方形。由于这种形式的发现,在经验层面上被遮蔽的众多微妙的几何和数字关系能够被更清晰地揭示出来。这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所从事和获得的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也更真实的知识,即关于“形式”或“自身”的、具有内在和谐关系的知识。他们不只是知道怎么去做(比如测量),而且越来越真切地理解了、明白了能进行这种测量的形式缘由。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们,比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即数学不是一般的技巧,而是为他们开启一个更真实、更可理喻的世界的钥匙。无怪乎柏拉图在他的学院门口悬挂一字牌,禁止不懂几何学的学生入内。“形式”或“形状自身”不仅是不变的、永恒的,而且在可推演和相互牵连的意义上具有内在的生命与和谐。数学对于他们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更普适的理性手段而已。 因此,毫不奇怪,古希腊哲学家在数学知识那里看到了理性的终极含义。这不仅体现在毕达哥拉斯认“数”为万物的本原的比较狭隘的看法里,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了许多重要哲学家处理终极问题的方法识度中。巴曼尼德斯认为终极实在只是“存在”或“一”,柏拉图认现象的不变自身为“理式”,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就都是这方面的著名例子。这里的最关键处并非如一般哲学教科书上讲的,在于通过这些抽象,哲学家们可以从特殊达到普遍,或从变易的现象界上升到永恒的本质世界,而是在于纯数学的出现激发了这样一种信心,即通过“形式”,人才可以达到事物本身、存在本身,才能进入到一个可被理性切身理解的敞亮世界之中去。没有这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开启力和演绎力,抽象化、形式化和体系化就只是叠床架屋之举而已。这种有改天换地之能的“形式”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技艺”(technē),或更严格地说,是由技艺衍生的传统西方的“格式塔形状”和“缝隙结构”(Gefuege)。所以,用后来西方哲学中流行的“概念”(Begriff,concept)、“范畴”来表示这种有发生力的形式就有丧失其中所包含的存在论识度的危险。黑格尔曾力图通过他的“辩证法”来恢复“概念”的丰富含义,但并不真正成功。 这种通过“形式”以及它的“概念”替身来处理终极问题或理解存在本身的做法最深切地塑造了整个传统西方哲学。而且,几乎从一开头,即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这形式在哲学中就没有具备它在其母胎——数学——中的那种纯构成的形态。在柏拉图的并不协调一致的对话集中,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论著中,确实能看到这两位“巨人”自己与自己乃至相互之间的思想争战。我们能真切地感到数学的“形式”和古典意义上的形式化方法(定义、推衍的逻辑)对于他们特别是柏拉图的源泉性的推动力,但又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哲学中提出的对应者(“理式”、“形式”、“范畴”、“定义”……)在追究终极问题时总是达不到“形式”在数学中的那种真纯地步。他们本身思想的不一致、多头绪和鱼龙混杂现象正是出于这种深刻的思想动机和牵强的方法移植之间的错综关系。其关键就在于,在某个学科中适当的和极为成功的方法,在处理终极问题时却往往会失掉其构成力,蜕化为一种对于现成者的建构方式。在数学中龙吟虎啸般的“形式”,在哲学中却成了呆板不育的“概念”和“范畴”。当然,

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其译文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 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