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成因与防治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病成因与防治探索

作者:极炁日升月落,斗转星移。

随着天体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循环往复,其所对应的地面自然物候现象亦随之呈现出规律性的更替。唯有时序协调,寒暑相推,则雨顺风调;反之,一旦出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素问•六微旨大论》)的气候异常变化,则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灾害亦应时而生。尤其是高温、暴雨、狂风、暴雪、冰雹等极端天气,都容易致使或寒或热、或湿或燥等秽浊之气交织布散。

至此,疫气遂成。

由此可见,“今感疫气者,乃天地之毒气也”(《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

天象地数,“历象日月星辰”(《尚书•虞书》)。

几千年前,为了抗击自然灾害,指导农耕生产和生活起居,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态势,以及朔望月的月相变化周期对应地面的气候与物候的演变时序,并将二十四节气贯穿其中,创建了干支历法,“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使不同天象与季节、气候与物候皆统一于“同律度量衡”(《尚书•虞书》),期许“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庄子•寓言》)。

谨以2019干支己亥年疫病为例。

亥于五行属水,雨水类之;己于五行属土,地表类之。水土并临,水浊土腐;阳热郁蒸,阴寒粘腻。虽不同物种的生理特点和同一物种中的个体存在差异,但“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正蒙•乾称》)。人亦然。“若其年疫气充斥,不论强弱,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温疫论•原病》)。

至此,疫病遂成。

由此可见,“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夫国医之论疫,西医之论传染,虽其名异殊,而察其意仍一也”(《疫病病原之探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

根据人体生理功能和特点,疫气通过口鼻入侵人体,随呼吸下纳并藏匿于肾脏(类亥),这是疫病的病因所在;随着肾脏温煦失常,则首当其冲是湿困脾(类己)阳,脾失升清则核酸阳性,这是疫病无症状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虚风上扰,心火烙肺而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这是疫病确诊的临床依据之一。其余病症均为病理性预后转归(详见《极炁•疫病病理图》)。

至此,病理遂成。

由此可见,“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淮南子•地形训》)。

疫病防治宜根据本年度内天体运行的天文位置所应象的干支历月令对应人体脏器类象,确立“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温疫论•杂气论》)的程式,以象数思维与干支序列为根本构建时间与空间的实时坐标系,创建包括但不局限于病理态势、药理态势、食效态势等在内的“大数据”生态模型,利于对疫病的成因、病理及防治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精准分析及研判。

至此,治则遂成。

由此可见,“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浓薄,在四时有盛衰”(《温疫论•原病》)。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疫气感于人,“皆由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其发病及病理过程除了遵循人体生理功能传变路径之外,宜注重月令节气对应人体脏器的应时而动,注重以年度立春为界,跨时空则变异的自然规律,从

而建立起“未病先防”的大众膳食体系。“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复得其往,即不干邪”(《素问·刺法论》)。

至此,已病者补其不足则胜于治其病,未病者防其正虚则免于患其毒。

由此可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极炁•疫病病理图》

本文系《极炁生态医学》理论体系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