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设计纲要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00年,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硬老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泻、皇、胎”等6个生字,会写“潜、渊、鳞、履、疆,”等9个生字。
借助注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及作者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比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品格培养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交流背诵搜集的爱国诗歌【预设评价】你背诵得很有感情,声音再放开一点就好了【预设评价】你背诵的诗歌真多,显示出你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4主持讲安全:不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
【设计意图】日日讲安全,安全记心中。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少年中国说》,学生谈感受。
2.导入语: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①字音:潜(qidn)龙腾渊鳞爪(zhαo)飞扬干将(jidng)发硼②字形:“惶”是竖心旁,“鹰”里面是两个单人旁,“商”上方是个“矛”;“履”里面是一个双人旁三、研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过渡: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原文来回答。
1.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少年中 国说说课稿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 1900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篇文章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较为久远,语言表达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较为深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认识“泻、鳞”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等 7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4、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资料补充法:适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作者的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师之梦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统编版教材《少年中国说(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少年中国说(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课程基本信息1.1课程名称:统编版教材《少年中国说(节选)》1.2课型:新授1.3执行时间:[具体时间]1.4执教:[教师姓名]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2.1.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1.2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2.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2.2过程与方法2.2.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2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3.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3.2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少年。
3.教学重难点3.1重点3.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1.2理解文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3.1.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重点生字。
3.2难点3.2.1深入理解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让现代的小学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体会到当时的爱国情怀。
3.2.2理解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含义,例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深刻内涵。
4.教学准备4.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梁启超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以及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重点字词解释、句子分析动画等。
4.2生字卡片,用于生字教学环节,方便学生认读、记忆生字。
4.3准备一些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小故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5.教学过程5.1导入新课(约5分钟)5.1.1故事导入教师开始讲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近代中国的故事。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叫梁启超,他非常担忧中国的未来。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第一篇:《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积极进取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人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著有《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说课稿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说课稿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1915年所作的演讲,后被收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篇文章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本文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的语言表达独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同时,本文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演讲艺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难点:欣赏梁启超的演讲艺术,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梁启超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勾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6.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少年中国说》部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少年中国说》,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写的一篇演讲稿,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少年的使命和责任。
课文从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论述了中国少年的重要性和力量。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自己作为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及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要求。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理解课文的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梁启超的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课文《少年中国说》的,下面列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句子,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作业设计:1. 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少年中国说》背诵熟练,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中国少年的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对于中国少年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明确的认识。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师之梦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少年中国说》经典教案
《少年中国说》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清朝末年的文学家梁启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o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其文学特色。
o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探究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少年的呼唤。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少年中国说》的文学魅力。
o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o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其文学特色。
o分析作者在文中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2.难点:o深入解读《少年中国说》中的隐喻和象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o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研读《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o准备课件,包括作者介绍、文本分析、文学特色等内容。
o收集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o预习《少年中国说》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o收集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展示与《少年中国说》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未来的兴趣。
o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与青少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新课讲解(15分钟)o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梁启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少年中国说》的创作情况。
o朗读《少年中国说》原文,让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和思想内涵。
o分析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
o探讨《少年中国说》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手法、排比句式等。
3.深入探究(15分钟)o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少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担重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 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韵律。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及其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梁启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观点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的意象和寓意?3. 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说课设计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说课设计精选1.说课设计之一一、说教材二、(一)说教材内容我说课的课题是《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现在已经在初中教材中删除。
今年我教初二,因此,我是按初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准备说课的。
课文较长,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本文写于作者流亡日本初期的1900年。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都是保守守旧、愚顽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初二学生实际,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重要词语,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进取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突破途径: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作者心情,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对比、排比、对偶,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品、悟的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快、更好、更直观的学习文本。
三、说学法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针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三、教学准备1、查阅梁启超资料。
2、了解清朝末年(1900年)社会背景。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读懂课题1、今天让我们走近梁启超和他的《少年中国说》出示梁启超图片,板书课题。
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指名2人读。
师带读。
师: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少年中国/说)2、释题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说”是论述的意思。
例如: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是写马的;宋朝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写莲花的。
猜一猜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齐读课题)师:何谓少年中国?(年轻的中国)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二、检测预习,感知文章大意。
过渡: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搜集资料,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1、汇报预习结果。
(写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2、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快速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指名1人读。
指导朗读:①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停顿,“故”是所以的意思,读时要停顿(出示停顿)。
再读。
指名1人读。
4、点红“今日”。
“今日”是什么时候,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谁来说说?师小结板书:结合资料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板书:结合资料)5、师出示图片介绍年代背景:120年前的中国,国家极其贫穷、落后。
人民生活贫苦、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他们嘲笑中国是年老腐朽的国家,想趁中国落后来瓜分中国,甚至有言论说,任何一个列强三天之内就可以灭了中国。
国家危在旦夕,民族危在旦夕,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为唤醒国人爱国热情写下,读(出示:故今日之责任……)6、理解“责任”。
师:今日之责任是什么责任?(板书:少年中国)梁启超渴望创造一个怎样的少年中国?7、出示剩下的句子,指读(生汇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3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2.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潜”。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泻”等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渊”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胎、履”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爪⎩⎨⎧ zh ǎo :前爪 张牙舞爪zhu ǎ:爪尖 鸡爪奇⎩⎨⎧ q í:神奇 出奇制胜j ī:奇数 奇偶(5)重点词语释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自然段:描绘出作者心中的中国。
第2自然段: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
第3自然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当起振兴祖国富强的责任。
2.作者怎样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五年级上册语文13《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共2课时)部编版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共2课时)部编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课文《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著,是一篇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课文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3. 写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自己的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课文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PPT或黑板2. 课文原文学具:1. 课文原文2. 笔记本和文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5分钟)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写作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
《少年中 国说》说课稿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政论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
文章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时代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文体上,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气势,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本文这种思想深刻、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对少年的期望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的强烈情感。
2、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少年的期望。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设计纲要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设计纲要第一部分、校本课程设计的简要说明一、课程设计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少年中国说》课程类型:校本活动课程授课对象:五、六年级学生(第三学段)教学时数: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十课时。
二、课程开发背景及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三学段(五、六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第一,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第二,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第四,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第五,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第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便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并结合学生的需求而开展的一门校本课程。
它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而且该课程是集演讲与辩论于一体,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
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气氛也更为宽松、活泼,互动效果更好。
当今的时代,需要靠自己推销自己。
所以,要做人才,应该具备辩才、口才。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需要的背景下产生。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三、课程的总体目标无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学生在语言交际的能力有很大的欠缺之处,开发这门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
既可以增长见识和知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说服这个世界,并由这个世界走向成功的人。
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敢于交流,善于积累。
有初步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规范,提高准确合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拓宽视野范围,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近代著名变法维新人士梁启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课文节选了《少年中国说》结尾最著名的三个段落。
第一段,作者通过一组排比句,前后连贯,层层铺陈,一气呵成地阐明了少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少年担负的强国责任。
第二段,作者以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化、干将等具体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的气质,热情赞美了少年中国朝气蓬勃、威震四方、充满力量、美丽无比、前途不可估量的特点。
整段话全部由四字短语构成,并且每句结尾均以ang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元气满满,激情澎湃,催人奋进。
第三段,以“美哉”和“壮哉”两个感叹句,再次热情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希望之心喷薄而出。
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朗读体会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课文注释、插图、补充文本等学习资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的形式要讲究,避免一次次地全班齐读。
根据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非常适合各种形式的合作朗读,比如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在多种形式的对读中,体会少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感受少年承担的责任;在多种形式的对读中,体会少年中国的精神气质,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通过合作朗读,读出气势。
3.能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注释、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搜集资料,制作为实现强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激发担当强国责任、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决心。
3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的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写作背景1.揭示课题,关注“节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设计纲要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一、课程设计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少年中国说》
课程类型:校本活动课程
授课对象:五、六年级学生(第三学段)
教学时数: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十课时。
二、课程开发背景及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三学段(五、六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第一,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第二,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第四,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第五,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第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便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并结合学生的需求而开展的一门校本课程。
它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而且该课程是集演讲与辩论于一体,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
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气氛也更为宽松、活泼,互动效果更好。
当今的时代,需要靠自己推销自己。
所以,要做人才,应该具备辩才、口才。
《少年中国说》校本课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需要的背景下产生。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
三、课程的总体目标
无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学生在语言交际的能力有很大的欠缺之处,开发这门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
既可以增长见识和知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说服这个世界,并由这个世界走向成功的人。
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敢于交流,善于积累。
有初步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规范,提高准确合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拓宽视野范围,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形成平时勤观察、勤动笔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议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广泛搜集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积累有关议题的素材,开阔眼界。
在议题活动中,学生的辩论和演讲语言的水平得到提高。
2、学生听同学的演讲,从中抓要点,学会了用自己的听觉收集信息,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同时,从别的同学的演讲中,还可学到更多的演讲技巧和形式。
3、通过活动训练,学生在讲话时能够做到:在思想感情的控制下,善于恰当掌握说话速度、重音、升降、停顿的变化,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灵活多样、自主广泛的活动安排中,学生兴趣得到提高,并于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2、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祖国标准化的语言,生动准确形象
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某些问题、现象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3、学生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
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对他们起到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
改善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课程的内容纲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
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
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
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
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
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因此,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紧密切合课程标准
的要求。
首先,在于议题的选择,应注意思想性、时代感,要贴近现
实生活,使其更具实在意义和教育意义。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应灵活
多变,如慢一步新闻、各地文化大战、情境扮演等环节的穿插。
《少年中国说》共分为十个模块、八个议题:
教学模块教学内容课时数第一个版块介绍课程开展的方式和流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一课时第二个版块议题1:小学生应不应该有零花钱?一课时第三个版块议题2:爱你的家人,应该大声告诉他们吗?一课时
第四个版块议题3:遇到老人摔倒了,你扶不扶?一课时
一课时第五个版块议题4: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孙悟空做员工,
还是会选择猪八戒做员工?
第六个版块议题5: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一课时第七个版块议题6:你觉得假期应该留作业吗?一课时第八个版块议题7:通过个人行为环保真的没用吗?一课时第九个版块议题8:合作高于竞争,还是竞争高于合作?一课时第十个版块回顾和总结,并进行多样式演讲《听我来说》一课时五、课程的实施建议
辩论与演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胆量,
提高学生口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充分保护
学生的参与热情,合理设置与安排课程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一,应向学生详细介绍此课程的开展方式,即“游戏规则”。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一名副议事长和秘书长,议事长则由教师
担任。
副议事长维持演说顺序,秘书长负责文字记录,均可发表见解。
议事长(教师)则倾听各方观点,并给予补充或点评。
其次,以六人
小组为单位,划分班级成员。
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代为发言。
第二,选择好一个议题。
就选题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而言,它是
一个首要环节,也是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选题问题上,教师必须十分看重学生的兴趣指向,把选择内容和生活实际、社会热
点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兴趣指向和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选择好一个议题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确定好观点,然后围绕确定的观点收集材料。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阅读报刊、查阅图书资料等形式收集相关观点与材料。
尤其是使用互联网,具有通信量大、速度快捷、效果好等特点。
第三,课程开展中,各组根据收集的材料,由小组长代为阐述观点,全组其他同学每人也应做一次陈述,作为观点材料补充课程活动结束后,每组上交一份书面材料陈述词,由秘书长存档。
最后,由全体成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六、课程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一,综合评价:主要通过全体学生在每次课程开展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的积极程度、发言的次数、表达的内容、陈述的方式、在团队中的表现等。
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三个方面。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第二,个人评价:主要是通过最后一次课的《听我来说》演讲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演讲内容(35分)、语言表达(35分)、形象风度(20分)、综合印象(10分)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
附:《听我来说》演讲比赛活动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
演讲内容(35分)1、思想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内容充实具体,生动感人(15分)2、材料真实、典型、新颖,事迹感人、实例生动,反映客观事实,具有普遍意义。
(10分)
3、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5分)
4、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5分)
语言表达(35分)1、演讲者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
(10分)
2、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
(10分)
3、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
(15分)
形象风度(20分)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
综合印象(10分)演讲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
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