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基于竹文化的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浅谈基于竹文化的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浅谈基于竹文化的课程建设实施策略摘要: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社会性、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现代幼儿园教育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也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渗透。

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本文着重研究基于竹文化的课程建设实施策略,通过分析竹文化的特点、幼儿教育的现状及需求,提出了采用竹文化元素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并探讨了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竹文化课程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力求使竹文化元素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幼儿教育注入更多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念。

关键词:竹文化;幼儿教育;课程建设;实施策略一、绪论。

竹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哲学、伦理、审美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涵。

竹子不仅是国家的象征,而且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柱,体现了古人勤劳朴实、刚毅坚韧、居安思危、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在现代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竹文化逐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也成为了各种领域文化创意和设计的重要元素。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和文化意识的增强,教育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发展到培养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教育。

幼儿期是人的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品德、教育、文化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更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渗透。

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将竹文化元素注入幼儿园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更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因此,如何利用竹文化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将其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应关注和深入探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对竹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系统论述了基于竹文化的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

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

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引言:竹子是一种自然资源丰富且环保的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用性。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通过引入竹玩课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竹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竹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 了解竹子:在竹玩课程中,首先需要向幼儿介绍竹子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和简单的故事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启发他们思考竹子的各种可能性。

2. 竹子的加工和利用: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学习如何加工和利用竹子。

可以组织幼儿剪竹子、竹编、竹雕等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竹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鼓励幼儿尝试将竹子与其他材料结合,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3. 竹玩的探索和创造:鼓励幼儿在竹玩课程中进行探索和创造。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竹玩示例,如竹筒风铃、竹竿拼图等,引导幼儿思考并改进这些玩具。

也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和制作竹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竹玩的应用和展示:在竹玩课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竹玩的实际应用场景。

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使用竹筒作为水杯、竹板作为乐器等场景。

也可以组织竹玩的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体会。

二、竹玩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 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竹玩课程,幼儿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竹子的加工和利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竹玩的制作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双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精细动作和操作技巧。

2. 创造力的培养:竹玩课程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竹玩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如何将竹子与其他材料结合,如何利用竹子的特点设计出独特的作品。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幼儿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竹玩课程,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竹子的来源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幼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幼儿园幼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竹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着坚韧、高洁、谦逊。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竹文化元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特此开展幼儿园幼竹文化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竹文化的认识,丰富教师的文化素养。

2. 探索幼竹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2年X月X日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竹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竹子的历史、文化内涵、竹子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等方面。

2. 教师经验分享组织教师分享在幼竹文化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教学观摩观摩幼竹文化教育课例,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4. 教学研讨针对幼竹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5. 教学设计比赛以“幼竹文化”为主题,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激发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五、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由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欢迎专家、教师们参加。

2. 专家讲座竹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教师认真聆听、记录。

3. 教师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幼竹文化教育经验,其他教师认真聆听、学习。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幼竹文化教育课例,现场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5. 教学研讨针对幼竹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6. 教学设计比赛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教师们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幼竹文化教育方案。

7. 总结与颁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设计进行颁奖。

六、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幼竹文化的认识得到提高,文化素养得到丰富。

2. 幼竹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得到拓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幼儿园竹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分享

幼儿园竹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分享

幼儿园竹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共享1.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艺术课程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近年来,竹艺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竹艺课题的教学实践和成效,并对竹艺在幼儿教育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2.竹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竹艺是一种集艺术、工艺、生态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审美情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竹艺课程的开展,幼儿可以接触并体验到竹子的自然之美,感受到竹艺的魅力,从而培养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和认知。

竹艺课程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和动作发展。

竹艺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3.竹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竹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我们精心设计了竹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了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目标。

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示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来引导幼儿参与竹艺活动,并通过互动、合作和交流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我们还注重了课程的情境营造和环境布置,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竹艺体验环境,使幼儿能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艺术体验和创作。

4.竹艺课程的成效与评价通过对竹艺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观察和评价,我们发现,竹艺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审美情感方面,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能够欣赏和表达竹艺作品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幼儿的手工技能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竹艺技法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5.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竹艺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和成效,发现了其在幼儿审美、动手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潜在价值。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竹艺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竹艺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发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开发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竹,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韧、清雅、高洁的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我校决定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竹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前期准备1. 资料收集:教师分组收集有关竹文化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2. 课程设计: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一系列的竹文化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活动、课外拓展等。

3. 教学资源准备:制作竹文化课件、制作竹文化手工艺品等教学资源。

(二)活动实施1. 课堂讲授:- 竹的历史与起源:介绍竹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竹的艺术价值:讲解竹在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 竹的民俗文化:介绍与竹相关的民间传说、习俗等。

2. 实践活动:- 竹编工艺:组织学生学习竹编技艺,制作简单的竹制品。

- 竹笛演奏: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竹笛演奏,感受竹笛音乐的魅力。

- 竹画创作: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竹子,展现竹子的精神风貌。

3. 课外拓展:- 参观竹文化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竹文化博物馆,实地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 竹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竹文化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竹文化创作比赛:举办竹文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活动总结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收获和成长。

3. 成果展示: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四、活动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竹文化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培华执笔人:钟华伟*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

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

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

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课题界说本课题以“竹”为主体,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并。

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依托竹海资源,通过“竹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庙下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3、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四、研究过程(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

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

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

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其他课题组成员:方忠伟唐美卿童丽贞工、提炼。

幼儿园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幼儿园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竹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象征着坚韧、高洁、谦逊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品德、习惯和兴趣的重要场所,将竹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中,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竹文化教育,我们特举办本次幼儿园竹文化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竹文化教育的认识,明确竹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2. 探索幼儿园竹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丰富幼儿园竹文化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园竹文化教育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幼儿园园长致辞,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专题讲座邀请竹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1)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2)竹文化教育的内涵和目标;(3)幼儿园竹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3. 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竹文化教育经验的教师分享典型案例,内容包括:(1)竹文化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2)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3)对竹文化教育活动的反思和改进。

4.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竹文化教育;(2)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竹文化教育活动;(3)如何评估竹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

5. 互动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 总结发言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竹文化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六、活动内容1. 竹子知识普及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用途和价值,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竹文化故事讲述教师讲述与竹子相关的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让幼儿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

3. 竹子手工制作组织幼儿进行竹子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竹编、竹灯笼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校本课程《竹韵人生》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竹韵人生》课程设计
课程的目标(预期的结果)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竹文化的相关知识;
2、学会制作简单的竹叶画、竹制品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竹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受众
七八年级的全体学生
课程单元主题与次主题(主要内容与板块)
竹韵人生
一、摇曳多姿的竹
1-1.步入Biblioteka 园,竹之初遇了解竹的种类及相关的生长知识,会初步的辨别几种常见的竹。
1-2.手植翠竹,竹之园艺
在学校竹园中认领一棵竹,或种植竹子,写好观察表。
二、变幻万千的竹
2-1.慧眼识竹,竹之应用
探究竹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应用。小组选择研究方向,作出报报告。
校本课程《
本课程的价值和目的(为什么要开设)
我校结合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将竹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的生长点,开发实施了“竹韵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现已成功开发出“丝竹合韵”体艺校本课程。“竹韵人生”校本课程是紧紧围绕“在阳光下拔节生长”的办学理念,教会学生认竹、识竹、品竹、乐竹等,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竹文化的内涵。
2-2.巧手制竹,竹之匠艺
学习制作简单的竹叶贴画、竹制童玩和竹制乐器。
三、韵味悠长的竹
3-1.吟咏诵读,竹之诗词
收集有关竹的诗词文章,进行诵读品系。
3-2.丹墨飘香,竹之画作
竹画鉴赏,尝试画竹画。
3-3.涵咏品味,竹之精神
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竹精神的理解。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本教材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竹文化的研究专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进行。同时,在“品竹”和“乐竹”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并动手完成自己的竹制品和竹画制作。

积淀竹子文化

积淀竹子文化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提要:在《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营造浓厚竹文化氛围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石,经营智慧竹文化课堂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土壤,开展专题竹文化活动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羽翼,形成地域竹文化神韵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

只有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不断积淀竹子文化,才能凸显校本特色。

关键词:竹文化校本特色“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

“校本特色”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挖掘学生和社会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自己的特点,形成的关注特定学校的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地过程。

我校抓住《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实施的契机,在建设庙小特色校本课程中取得了点滴体会。

一、营造浓厚竹文化氛围: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石学校特色文化氛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学校特色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江大竹海”之美称。

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给予学生遐想的空间。

我们以此为基础,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为基本目标,以“形成竹文化特色学校”为最终目标,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对竹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竹文化。

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竹乡”专栏。

宣传窗中每月一期的“家在竹乡”专栏由全校12个班级轮流刊出。

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

主题多样,有“竹乡名人”,“飞雪点竹妆”,“翠竹伴我同成长”,“乡竹,乡心”等。

景区农村学校“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实践

景区农村学校“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实践

景区农村学校“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实践作者:刘林生来源:《成功密码》2021年第04期一、绪论(一)核心概念界定本课题所指的“竹文化”,是指与竹有关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表现。

“竹文化”内涵独特丰富,并对国人的审美意识、道德观念影响深远。

最核心的内涵是竹不畏逆境、宁折不屈、中通外直、虚心奉献的精神风貌。

“竹文化”的外延则包括竹在文学、书法、美术、园林、音乐、舞蹈、游戏、农业、建筑、饮食、民俗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表征。

(二)研究背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学校所在地万龙山乡森林覆盖率达75%,其中竹林面积近1.33万平方米,已形成以竹产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特色。

学校有一批热爱“竹文化”的教师队伍,具备了“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客观有利条件。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

近年来,武功山风景区致力打造各校的校园特色文化,力争实现“一校一品”的目标。

综合自身有利条件,借鉴其他学校做法,隆波学校决定以“竹文化”为主题,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前期,笔者开展了一些相关活动与探索,现将其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期望能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全球有多个与竹有关的国际组织和会议,如国际竹藤组织、世界竹子大会等。

许多国家都重视开发利用和保护竹资源。

当前,竹的用途不断扩大,竹林的生态效益得到广泛关注。

世界竹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中国是产竹大国。

竹子不仅是生活的重要资源,也是国人精神的寄托。

国内很多学校把“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湖北枝江市实验小学,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书法品牌。

浙江湖州莫干山中心学校,挖掘竹的“七德”,提高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川安岳李家镇初级中学传承并发扬竹编非物质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江西九江兴中学校将“竹文化”与校园的环境建设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竹文化氛围。

在借鉴国内学校做法的基础上,隆波学校进行本项“竹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让“竹文化”进课堂、进校园,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山区学生能真正了解竹的功能及文化价值,形成校园独特的“竹文化”。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培华执笔人:钟华伟*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

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

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

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课题界说本课题以“竹”为主体,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并。

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依托竹海资源,通过“竹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庙下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3、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四、研究过程(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

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

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

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其他课题组成员:方忠伟唐美卿童丽贞工、提炼。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一、背景和目的竹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而且质地坚韧、美观大方,非常适合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竹玩是指利用竹材制作各种玩具、手工艺品和游戏设施等,这些玩具既能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开展幼儿园竹玩课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推广环保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承意识。

二、研修内容1. 竹文化介绍:讲解竹子的来源、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等。

2. 竹制品制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亲手制作出各种实用性强、美观大方的竹制品。

3. 竹玩设计:引导参与者进行创意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出适合幼儿使用的美观、实用、有趣的竹玩。

4. 竹乐活动:通过竹子的演奏、吹哨子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韵律美和生命力,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认知。

三、研修流程1.开场介绍主持人简单介绍研修的内容和目的,并介绍导师团队成员和参与者。

2. 竹文化讲解由导师进行讲解,介绍竹子的来源、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等,并辅以实物展示,使参与者更好地了解竹文化。

3. 实践操作由导师进行现场示范,教授基本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

参与者根据要求制作各种实用性强、美观大方的竹制品。

在操作过程中,导师根据不同人群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

4. 竹玩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创意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可行性。

最后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展示分享。

5. 竹乐活动由导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韵律美和生命力,在欢乐的竹乐活动中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认知。

参与者可以通过演奏、吹哨子等方式来感受竹子的音乐之美。

6. 总结交流主持人组织全体参与者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反思研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研修效果通过本次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教师们将获得以下效果:1.了解竹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2.掌握基本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提升动手能力。

幼儿园竹林奇趣:竹玩课程校本研修详细规划

幼儿园竹林奇趣:竹玩课程校本研修详细规划

幼儿园竹林奇趣:竹玩课程校本研修详细规划在幼儿教育中,创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竹玩课程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既能满足这一需求,又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和想象力。

本文将详细规划竹玩课程校本研修内容,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竹玩课程的内容与形式(500字左右)1.1) 竹玩课程的基本概念:竹玩课程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通过手工制作、拼装等方式,开展创意教育活动。

1.2) 竹玩课程的形式:包括手工制作、主题故事引导、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竹玩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800字左右)2.1) 竹玩课程的设计原则: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形式和主题的竹玩活动。

2.2) 竹玩课程的实施步骤: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成果展示等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和趣味性。

三、竹玩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600字左右)3.1) 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3.2) 创意思维培养:竹玩课程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和创新。

3.3) 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竹玩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和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四、竹玩课程校本研修的实施方式与效果评估(800字左右)4.1) 研修方式:组织幼儿园老师参加竹玩课程研修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2)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测评、学生作品展示和家长反馈等多种途径,对研修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和改进研修方案。

五、对竹玩课程的个人观点与理解(300字左右)竹玩课程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竹玩课程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规划,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竹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实施方式与效果评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竹文化”主题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竹文化”主题研究

“竹文化”主题研究一、活动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我们紫竹苑小学与竹结缘,提炼出“谦和、坚韧、向上”的校园精神,鼓励每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遇到困难的时候永不放弃,每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劲头。

这一研究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去关注身边的竹子,对竹子及与生活、文化的关系有比较全面了解,感受竹子高雅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竹百科”的研究活动,了解竹子种类及生长习性、竹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竹子对中国文化深远影响。

2、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的语、数、自然科学等各科知识,学会调查研究常用的方法,并能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自我评价和合理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能力。

4、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体验调查研究的成功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5、感受竹子朴实无华、宁折不屈、清新高雅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老师:课件、安排7人小组就坐(后面再调整)学生:讨论记录本(人手一本)计划表2张(交组长)四、活动预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能告诉在坐的老师们我们的学校是……?Bs:紫竹苑小学(1)为什么叫“紫竹苑”小学?原来就有吗?(联系地名“紫竹林”,紫竹林怎么来的?)因为是学校,所以加了“苑”这个极富学术、诗情画意的字。

(2)点“竹”,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哪里发现过竹?2、其实,小小的“竹”,就在你我的身边,这节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咱们就以“竹”为主题展开研究活动。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竹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意。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行、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新竹二小”特有的竹文化气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天然的舞台。

校园环境对学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认为学校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是物化的文化,它渗透着校本的思想、规范、创意和价值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应该是实现文明与福祉的生活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校本、耦合地域、深度开发,处处体现文明的气度和追求。

以竹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发展,让每一位师生都沐浴在文化建设的精神世界中,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使者”,这是学校教育梦寐以求的理想。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本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为使学生更多、更系统的了解竹子,认识竹子的特点,熟知久远的人文风俗。

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竹文化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我认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组织一次大型的“竹乡搜索我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索有关竹的名人名事、诗歌、儿歌、趣闻、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

二、化零为整,建构框架。

建立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二年级下册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下册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下册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理念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我班以“竹”为主体,开展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二、活动条件分析1.利用农村小学地处农村,学生可以轻易接触到农村的各种环境、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收集到有关农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应重视本地教育资源的开发。

竹子是本社区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竹子生产联系着千家万户。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竹业,不但活动易于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思想感情。

2.综合实践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以家乡竹业的探究为载体,多学科渗透。

通过家乡竹业发展历史的探究,开设了竹文化校本课程,学生学习竹子名称、种植、栽培、管理的相关知识,对竹知识的探究与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相渗透,突显了活动的综合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真正属于学生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预设,但更要重视生成。

要重视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句号,只有分号。

创作竹工艺品,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我们要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活动目标1.了解、感悟、传承竹子及深厚的竹文化,2.通过活动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

3.通过阅读有关竹文化的拓展资料,了解竹文化的相关内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调动积极参学习的积极性,在相互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竹之韵: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之韵: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之韵: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导语在早期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如何设计创意课程的难题。

而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本文将深度挖掘竹玩课程的价值和创意,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中的竹玩课程。

一、竹之韵:竹玩课程的定义和特点竹玩课程,是一种以竹为材料的创意教育形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竹玩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认知和情感上得到发展。

竹玩课程主要特点有:环保、富有创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竹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 竹玩课程的设计竹玩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与幼儿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的融合。

教师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芳龄和特点,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竹玩课程。

2. 竹玩课程的实施在实施竹玩课程时,教师们需要注重培养幼儿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互助与团结。

三、竹玩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 体能发展通过参与竹玩课程,孩子们可以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2. 想象力和创造力竹玩课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3. 社交能力在竹玩课程中,孩子们需要与小伙伴们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竹玩课程校本研修的实践意义1. 丰富教学内容竹玩课程的校本研修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们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提升学校特色通过校本研修,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项目,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3. 促进团队合作校本研修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老师们进行合作和交流,这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和水平。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创意教学形式。

通过竹玩课程,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丰富个性发展。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幼儿园课程设计一、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幼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课程的创新和个性化。

竹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教育意义的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兴趣。

将竹玩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1. 通过竹玩课程的校本研修,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掌握竹玩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 培养幼儿对竹玩的兴趣和热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内容和安排1. 理论学习1.1 理解竹玩的教育意义1.2 分析竹玩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1.3 探讨竹玩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2. 实践教学2.1 学习竹玩的制作技巧和方法2.2 设计竹玩教学活动2.3 进行实际教学操作,并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3. 实施效果评估3.1 对校本研修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3.2 收集幼儿学习竹玩的反馈意见3.3 汇总经验和改进措施四、实施步骤1. 确定研修计划和课程安排1.1 制定研修计划,并确定教学时间和地点1.2 安排学习竹玩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课程内容和讲师2. 组织教师培训2.1 整合资源,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理论培训2.2 制定教师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实操教学环节3. 实施校本研修3.1 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理论学习3.2 进行竹玩制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并开展教学观摩活动4. 效果评估和总结4.1 对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4.2 收集幼儿学习竹玩的反馈意见4.3 汇总经验和改进措施,形成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五、预期效果1. 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竹玩的教育意义,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2. 幼儿对竹玩的兴趣和热爱得到有效培养和促进;3. 整个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六、总结竹玩课程的校本研修方案,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将竹玩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玩课程

幼儿园竹玩课程校本研修方案 幼儿园竹玩课程

校本研修方案一、前言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幼儿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竹玩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

竹玩课程不仅具有教育功能,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的游戏和娱乐方式。

对幼儿园竹玩课程进行校本研修,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修目的1. 增强教师对竹玩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其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

2. 提高教师对竹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使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要。

3. 通过研修,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研修内容1. 竹玩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通过学习相关教育学理论和幼儿心理学理论,加深对竹玩课程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的认识,为后续课程设计和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2. 竹玩课程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探讨竹玩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3. 竹玩课程实施技巧和策略通过实地教学练习和角色扮演,掌握竹玩课程的实施技巧和策略,包括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技巧、课程情境营造的技巧等。

四、研修形式1. 理论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介绍竹玩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

2.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竹玩课程的实际操作,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情境营造等方面的练习和演练。

3. 讨论交流设置研讨会和座谈会,让教师们交流和共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

五、研修评估1. 考核方式采用书面测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观摩评估等综合手段,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2. 评估标准评估教师对竹玩课程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从而全面评价研修效果。

六、研修总结通过校本研修,教师对竹玩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入,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培华执笔人:钟华伟*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

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

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

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课题界说本课题以“竹”为主体,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并。

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依托竹海资源,通过“竹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庙下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3、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四、研究过程(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

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

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

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其他课题组成员:方忠伟唐美卿童丽贞工、提炼。

开题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竹乡搜索无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集竹乡名人名事、竹乡诗歌、儿歌、竹乡趣闻、竹乡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

学校建立了“校园竹文化”的研究课题专业网站(网址:)。

学生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

由此,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2、化零为整,建构框架。

根据积累的原始素材,我们建立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的基本框架。

主要内容包括竹乡风采:生态竹乡、美丽竹乡、竹之底蕴、竹之运动。

竹乡生态:竹经、育竹三步曲。

竹乡制品:庙下竹席、翠竹美工艺、竹食品。

竹子神韵:关于竹的传说、成语、歇后语中的竹。

竹子资源:竹与现代经济、庙下竹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

每一单元文本后还有单独的拓展单元“竹海人家”包括:百竹荟萃、竹林园地、竹园论坛、竹海名人。

3、集思广益,积累资料。

在框架基础上,2006年6月份开始,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专著,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征集资料。

一是向广大家长、所有学生征集。

以给家长一封信(附校本课程框架)的形式鼓励家长和子女一起搜集与竹有关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各种资料。

很大部分已经收录在各单元中。

二是向广大教师征集。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金点子评选”也使课题组老师视野大开。

三是向本地专业人士讨教。

我们邀请了县林业局驻乡林业指导员包乐祥和本地退休老教师叶文标以及当地民间艺人吴德林给课题组的老师作了专门指导。

还聘请他们为课题专业顾问,负责教师培训、学生讲座。

另外还与专门负责编撰“庙下乡非物质遗产志”的叶文标先生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集思广益,累积了大量资料。

摘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达90多篇;撰写有关论文12篇;完成典型课例6例,典型教学设计6篇;撰写各类典型案例12篇。

4、整理材料,编写样本。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内容的编写,经过努力,2007年2月编写出了《浙西大竹海风采》校本课程样本。

样本分竹乡风采、竹乡生态、竹乡制品、竹子神韵、竹子资源五个单元。

(二)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实施1、宣传竹乡竹海。

本乡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学生对竹并不陌生,通过对竹的认识和理解,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竹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竹文化。

向着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

(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竹乡”专栏。

宣传窗中每月一期的“家在竹乡”专栏由全校12个班级轮流刊出。

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课题组教师具体指导。

从2006年9月到现在已经整整刊出了12期。

主题多样有“竹乡名人”,“飞雪点竹妆”,“翠竹伴我同成长”,“乡竹,乡心”等。

少先队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

另外教导处还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读者奖、金点子奖和“火眼金睛”(找差错)奖。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公布名单。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刊出质量,扩大了阅读面。

每一名学生都无形中得到熏陶、感染,受益非浅。

(2)利用黑板报开设“竹乡风采”专栏。

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

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竹乡逸事、竹乡趣闻、梦里竹乡、我为竹狂、竹海古道、竹海人家等等。

每一期的板报都让人眼前一亮。

驻足观之令人感叹:身在竹乡,心情欢畅。

更为学生迸发出的热情、无限的创造力而惊诧。

它为学生架设了亲近竹,了解竹,感受竹,热爱竹的桥梁。

(3)建立校园“竹林馆”。

我们先后共引进了15种竹子移栽在教学楼后的“竹林馆”中。

每棵竹子上挂有该类竹子的习性、分布、繁殖过程简介。

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观察日记。

真正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块土地都育人。

构建了一个底蕴深厚、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

2、打造系列活动。

学生在竹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竹、论竹、研竹、品竹,在探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研竹的过程中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1)画:我们成立了“笋丫儿小画院”,由本校美术专职教师和民间画家何仲寅(县书画协会会员)担任辅导员,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

家乡的一草一竹、一山一水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

学生的作品《来看看我们村》和《夏热》获市书画摄影比赛三等奖,另有多幅作品获县一、二等奖。

(2)唱:成立了“笋丫儿艺术团”,招收了60多名小演员,精心排练了“竹泉”、“竹竿舞”等具有乡土风情的舞蹈与歌曲。

《庆元旦竹乡情》的专场演出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真可谓异彩纷呈。

由小艺术团选送的二年级学生张瑞参加龙游县中小学校园歌曲比赛获“十佳”歌手称号,是农村中小学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

(3)写:学校创立了“未来星创作室”,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竹海的壮丽、优美。

由于报名人数众多我们以自愿申请、现场创作、抽签确定各班6名学生组成创作室班底。

再聘请他们为各班的“斑主”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组建班级创作组。

2007年6月中旬我们组织了竹文化作文大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是部分学生获奖颁奖词及获奖感言:二年级汪月同学的作品《我家屋后的竹林》,她用聪慧的双眼,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并用笔记录下来,让大自然瞬间的美景成为永恒。

四(1)班雷小娟同学给我们展示了自己与竹林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深沉而富有哲理,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六(3)雷鹰杰同学的《竹子运动会》以自己那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竹子参加运动会的感人故事,赛场上激烈的竞争,顽强的拼搏,都给我们以奋进的力量。

金奖获得者梁伟越说:“我们不会骄傲,我们只会加倍努力,争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4)做:学校成立“竹艺品工作室”,每个班还设有“竹艺吧”。

①训,我们请民间艺人吴德林,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了5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

②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竹制品、竹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

③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和父母一起,但不能由父母代替,用竹子材料制作简单竹制工艺品。

④创,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提高了要求,提倡做有新意的作品。

使学生明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情。

⑤赛,我们结合县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征集创新作品、集体报名参赛。

⑥拍,对在县里获奖的作品我们除授予荣誉称号外,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还举行了小小拍卖会,拍卖过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少先队提供支持,家长委员会具体指导。

目前我们举行了两次拍卖会,家长参与面达到60%以上,共拍得款项人民币2341.5元。

全部捐献给了得造血功能障碍的六年级学生邓轶。

这一举措使学生感受到:庙小人,一家人。

同时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一位获奖学生家长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拍卖场面,第一次看到这样感人的场面,我为我的孩子骄傲!”3、营造竹韵课堂。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想更多、更系统的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竹,了解家乡的人。

06年第二学期学生新奇地发现课程表上多了一门课——校本课程《浙西大竹海风采》。

我们建立了“以活动体验为先导,以课堂实施为主渠道”的体验学习模式。

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竹艺术渗透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感悟竹的品性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现代意识。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我们非常谨慎地选取了3—6年级各一个班开始实施这门课程。

(1)教师培训:2006年2月25日,我们邀请了县教科室副主任商祝泉老师给全校教师作了“校本课程实施,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讲座。

商老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校本课程实施的注意点、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四个方面作了高屋建瓴地讲解,使每位教师茅塞顿开。

2007年3月16日,我们还邀请了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课程专家赖正清老师给每位教师作了课程实施前的最后培训及动员会,赖老师重点作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和评价的问题。

通过专家的引领,每位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心里有底。

(2)精心实施: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

我们分别挑选了省、市、县骨干教师钟华伟、方忠伟、叶应珩作为第一批课程实施教师。

集体制定教学计划、即时交流,课题组成员补充。

并且边实践边交流,举行了三次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与备课。

此举,实施教师得到了提高,又储备了新的实施教师。

(3)联动教研:语文组和综合组、数学组的三组联动教研模式是我们的一个创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