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结课论文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关键字】保护世界遗产导论结课论文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摘要: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多样的自然遗产是中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
历经千年沧桑,继承大自然和先人们的恩赐是我们的荣耀。
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还不能使遗产完全避免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所以遗产保护的路还很长,工作还很艰巨,这不仅仅是国家的事,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早就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有所耳闻,而对敦煌的兴趣却是从那部由唐国强和黄海冰主演的电视剧《大敦煌》里获得的。
《大敦煌》一部跨越了1000多年历史荧屏上第一次全面彻底地展现敦煌故事全剧将围绕着“藏宝、夺宝、护宝”这条主线展开演绎出敦煌最具有戏剧性传奇该剧讲述了最具戏剧性三个时段,特别是电视剧主题曲那句“苍天苍黄土黄,千年一梦大敦煌”让我对那坐落在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看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与自然留给我们多少的世界文化的遗产,怎么利用和保护,似乎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接下来我将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莫高窟简介(一)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世界遗产五篇论文

世界遗产再保护的思考摘要: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
由于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资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世界遗产正因为“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等错位开发而在生态环境、历史风貌等多方面受到破坏。
为此,人们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合理遗产地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法律,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永续利用。
关键字:世界遗产保护思考一、世界遗产再保护的基本情况1、错误的认识观念世界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但随着近年来一些世界遗产地申报成功之后知名度大增,游客蜂拥而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和领导对遗产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将遗产这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而且是无成本的经济资源,以旅游价值完全取代了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于是世界遗产被当作了地方的“金字招牌”和开发商的“摇钱树”,有的地方政府公然要求遗产地几年内要成长为当地财政的“顶梁柱”,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更有甚者将世界遗产当作地方或私有商品捆绑上市,发行股票,导致世界遗产遭受无法挽回的破坏。
如泰山的3条游览索道对泰山景观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敦煌莫高窟由于游客过多,游人呼出的CO2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间的人为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来的自然侵蚀。
2、片面的经济效益世界遗产被利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价值是全面的、综合的,空间上决不仅限于遗产地景区内,产业上更不只限于旅游业本身。
然而,我们目前一方面过分追求遗产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却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这种价值,结果是超载利用,低效收益。
主要表现,一是过分追求景区内的直接收益,忽视区域的整体效益;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失衡,食宿交通比例过大,而弹性大、效益高的购、娱比例小;三是过分倚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科学文化效益,打着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号,盲目崇拜市场作用,将自然文化遗产市场化;四是低效益的观光游览为主而缺乏参与性强的休闲、科普等利用方式。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结课论文

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摘要: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
东汉永平11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
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
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被正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造访五台山,因此对它的破坏也是也来越严重。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挥霍,而应加大保护力度,保持其原真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世界遗产五台山宗教景观自然景观一、五台山简介: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
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
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这些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典型代表,并分析其特点和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存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典雅。
故宫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故宫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时,它也是明清时期艺术和工艺品的集中地,包括瓷器、绘画、雕塑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长城的建筑和规模令人惊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的主体建筑跨越了北方的山脉和平原,并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长城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水平。
长城的修建和保护工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了解。
三、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非洲猿人分布之外最早的人类的发现地之一、这一遗址证明了中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不仅为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也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和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的保护对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黄山黄山是中国最知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
它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貌而著名,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之一黄山以其险峻的峰岭、奇特的岩石和云海等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山水的精华”。
《中国的世界遗产》结课论文

《中国的世界遗产》结课论文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机设4班姓名:***学号:**********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
世界遗产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壮丽山河、卓越建筑所带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更多的是她们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积淀所蕴育的巨大内涵,同样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撞击。
可以说,这些世界遗产,是伟大的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大自然的神奇塑造,是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她们理应受到人类的呵护。
但是在中国,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甚至没能得到最起码的保护。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和办法,对她们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将这些宝贵的遗产更好地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关键词: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措施与对策《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导缔结,目的是对具有特殊世界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识别和保护。
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即将进入21世纪的整个旅游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
因为保护好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诸多景观,不仅关系到遗产自身区域旅游发展的面貌和状况,而且还关乎着遗产地所在国能否肩负起保护好这些遗产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所在国的政府是否有能力保护这些遗产的等一系列问题。
一、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如何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结课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结课论文学生姓名:.所在院系:.学号:.学时:.任课教师:.开课院系:.开课时间:2012.2 ~ 2012.4山东省自然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摘要】本文仅以山东省孔府、孔庙、孔林自然与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同时结合本学期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课上所学的知识,以学生的角度对山东省孔府、孔庙、孔林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山东省孔府、孔庙、孔林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资源【前言】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为936项(新增25项),其中183项(新增3)为自然遗产,725项为文化遗产(新增21),28项为混合遗产(新增1)。
中国迄今有41个项目(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1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正文】1、世界遗产的特征1.1孔府、孔庙、孔林内容简介:孔庙、孔府和孔林统称为“三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建筑群。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现存文字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般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在的苏州早已变成各大旅游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人也越来越多,园中的景也很受喜爱。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内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种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而得林泉之越”,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的艺术境地。
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园古典园林的总称。
来到苏州,游贤古典园林,优雅精致的景色,一定能让你深陷其中。
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我认为最美的园林,不愧是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举世闻名得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合12000多华里,它被誉为“万里长城”,可谓名副其实。
长城初为秦始皇下令修筑,前后共动用了几十万民工,用39年得时间才完工。
长城得修建,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得骚扰,因而保证了那里农业得正常进行,对中原一带得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远望长城,高耸雄伟,蜿蜒万里,四周被连绵起伏、危峰兀立、高大雄伟得青山环绕着。
在这绿色得海洋中,它犹如一条灰色巨龙,盘绕于峰峦之间。
曾有一位南北朝诗人,用这样得诗句来形容它得险、长、高:“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据报载第一次登上月球得美国宇航员说,在太空中望地球,最明显得建筑物就是长城了。
长城由砖砌成,城墙高3--5米,墙头是齿形得,很适合防御敌人。
长城上有八大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其中得山海关最为有名,它背山面海,处于万顷波涛、千丈绝壁之间,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历代兵家得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曾与降清得吴三桂在此酣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结课论文中华文明的璀璨时刻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班级:08电气二班学号:0828010070姓名:赵瀚关键词:西安,黄山,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古城西安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总结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这些文化遗产在今后的管理方面和工作方向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
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一对古城的考察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
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距今有2000余年,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当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已发掘了三个呈"品"字形俑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藏与真人真马大小差不多的陶俑约8000件,战车百余乘,以及数万件实用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于1979年10月建成展厅;二号坑于1976年春发现,于1994年10月建成展厅并对外开放;三号坑于1989年秋建成展厅。
(二)唐华清池唐华清池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唐皇家园林,建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有:锺灵毓秀的骊山风光,流芳万年的天然温泉,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及其烽火台旧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旧址。
(三)东汉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距西安百余公里。
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东汉。
原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4座院落,唐时有僧人500余。
寺有一座八棱十三层宝塔,高47米,1至12层共有89个佛座。
塔因年久失修,于1981年8月,塔身半墙倒塌,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地宫内珍宝之多,令人目眩。
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佛塔地宫,宫内的稀世珍宝有十个世界之最,地宫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是当今佛教界最高圣物。
地宫建筑构造宏伟壮观,为唐时所建,是隋唐皇家寺院。
二古城西安的管理与保护国八大古都,西安居首。
千年帝都曾承载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辉煌的记忆。
唐代长安,八方来朝,声名远播,辉煌堪与雅典、罗马、开罗世界三大文明古城比肩。
唐朝的前一百多年,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开放的帝国”。
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千里跋涉的人,只有一个目标:去长安,到“世界首都”看看。
然而,当年的丰厚遗产,如果不合理规划和利用,不会自然转化成今天的“金饭碗”。
开发不忘护遗址,曲江新区初登场唐末,西安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是西北重镇。
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等遗址,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碑林、城墙等古迹,秦王陵和兵马俑、华清池、乾陵等70多座帝王陵。
如今,重现大唐盛世的努力正在西安付诸实践,一个以“遗址保护性开发”为目的的宏大工程已经启动。
西安复兴,不容易。
在这座古城,修建地铁也需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在经济发展较困难时期,西安也没有忘记保护前人的物质遗产。
新区一期规划15.88平方公里,其中最体现西安创意的文化开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女建筑师张锦秋设计的唐风建筑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耗资13亿元),它与大雁塔景区(耗资5亿元)和曲江海洋世界(耗资2.8亿元),2006年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
此外,新区内主要历史遗迹,还有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等帝王陵墓,以及大慈恩寺、唐城墙和曲江共三大遗址公园。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去年刚刚开门迎客的西安市三大遗址公园。
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例。
园内有大片绿地和湖泊,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游客盈门。
可见的文物古迹较少,其他遗址公园情况类似。
所谓“遗址”,几乎都是只留原址,不见遗迹。
在曲江遗址公园,许多游客恍惚之间,梦回盛唐时的长安城——在那座世界上第一个居民过百万的城市,从皇家到民间,多少欢乐来自曲江山水。
青山绿水间,古人呼朋唤友,相谈甚欢,类似的景象如今同样出现在曲江遗址公园里。
漫步园内,墙上、石上、碑上,常能读到唐诗,透出设计者的巧思——《全唐诗》收入500多名诗人,其中超过半数曾吟咏过曲江,佳句不胜枚举。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白居易《江楼月》);“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
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
”(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李白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出自曲江边的《月下独酌》。
旧城保护,仿古建筑如今,这里是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的重点工程,也是大明宫地区改造和发展的核心。
规划占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包括改造棚户区600多万平方米,新建居民区5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240万平方米、水面245亩。
一件文物来对待,否则怎么发展?应该保护的必须保护,但不能什么都不让动。
”对旧城改造的争议,张锦秋观点鲜明。
大明宫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仁义介绍,大明宫含元殿是中国宫殿建筑最高成就的代表。
宫殿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可以根据史料记载,异地复建,来满足人们对盛唐的想象。
“但我们不会在含元殿原址上动土,不去破坏遗址。
如果几十年后,人们觉得这样的宫殿建筑不好,还可以推倒重来。
总之不能什么都不做,也不能随便乱做。
”三古城西安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日前发布的白皮书《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中,以大手笔绘就了今后10~20年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蓝图。
“古城复兴”推进国际化西安的未来发展,将把保持和增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最重要的依托,实施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工程,努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对古城墙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与传统民居,规定不得拆迁;逐渐弱化和分离“古城 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强化其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
与“古城 保持一定的间隔,集中建设“新城 ,以承接从“古城 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重组和完善西安城市功能体系。
把四大遗址、秦汉唐陵等周秦汉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古都及其周边文化带的整体保护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争取列为“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国家工程,采取国家支持、城市运营、社会参与、国际援助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建设,使西安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文化形象。
今后西安在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中,将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依靠人的原则,使城市功能人性化、城市生活文明化。
一是教育市民树立风险竞争、敬业创新、契约诚信、责权对等、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现代意识,实践绿色、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西安成为理性、文明之城;二是遵循以人为本、承古开新的指导思想,持续促进城市结构的提升和转化,并按照“古都仪象、现代气息 的城市风格要求使西安成为安定、祥和之城;四是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城市容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和谐共生”走向生态化按照生态城市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均衡性、区域性的要求,西安将结合山、塬、河、田、城各区域环境特点,通过系统持久的建设,使西安生态环境逐步达到自然、清洁、安全、协调、舒适、优美,逐步建立起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生态产业经济体系。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争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最终把西安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又兼备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
黄山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
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黄山伟大的自然美,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和陶醉,产生无法抑制的创作激情,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
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就赞美黄山的诗词来说,现在可以查到的就有两万多首。
黄山艺术作品的体裁和内容都十分丰富。
它们从各个侧面发掘体现并充实了黄山的美,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灿烂花朵。
就诗文而言,李白、贾岛、范成大、石涛、龚自珍、黄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传于世。
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
另外,黄山的故事传说也不胜枚举,如《黄帝炼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绣花》等广为传颂。
尤其以体现黄山俊美恬静的黄山画派,更是成为黄山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山画派的大师们不断从黄山山水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以凝重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和清高悲壮的风格、深沉宏达的旨意,在画坛独树一帜。
黄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又赋予黄山以艺术的生黄山四绝“自古黄山天下奇”,“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雾之奇,信在铺海。
”横空峰峦,浩淼云烟,奔泄飞瀑,嶙峋巧石,奇特青松,无不展现着黄山的壮美风姿。
奇松:松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多生长于岩石缝隙中,盘根错节,傲然挺拔,显示出极顽强的生命力,已命名的多达近百株,玉女峰下的迎客松更成为黄山的象征。
怪石:黄山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峰脚直落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巧石怪岩犹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幅绝妙的天然图画,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著名的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等。
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走开放型发展之路现代经济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旅游经济尤其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只有突破区划制约实施区域联合和区域协作,才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历史上以山区经济为主的黄山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两山一湖”和安徽旅游的龙头,要做好带动作用,在安徽旅游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就应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采取更开放的举措:一是要结合“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打开四个出口(汤口、辅村、焦村、苦竹溪),实现四个联动:山上山下联动、自然文化联动、山南山北联动、“两山一湖”的旅游的区域联动,使黄山旅游步入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