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改革时代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改革时代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是对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大挑战,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后改革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将由生存转向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未来城乡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后改革时代;消费时代
一、前改革时代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演变
1978-2008年我国在这前三十年的改革中是围绕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最终使我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体制框架。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必须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进入“后改革时代”。在“后改革时代”,改革的主题由“发展”转变为“和谐”,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任务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分离”转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一体化”,改革的途径由市场化转变为集聚化、渗透化与融合化。[1]统筹城乡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是历史发的必然产物。在改革的前三十年,城乡发展走了一条城乡分化、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各自发展的道路,造成现阶段城乡矛盾突出。在后改革时代,我们要使城乡融合,要使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实现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78年):当时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工业化,只能依靠农村和农业积累。当时我国实行城乡分治,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工业积累,在城乡之间建立了严格的二元户籍制度。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我们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以农补工”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二阶段(1978-2000年):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农村和城市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城乡相对封闭的格局被打破。在工业收益大于农业收益4的市场效应下,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快速向城市流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没有被打破。[2]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列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首。2004-2010年,中央连续推出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并于2005年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年,国家批准成都和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二、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城乡一体化助推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消费主导时代
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来一直以出口主导型拉动经济增长,外生增长一直是主流,内生增长长期不足。1978-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平均23.8%,加入世贸后2001-2008平均增速24.2%:而同期实际增速为17.3%、18.8%。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较2008年明显下降,全年负增长16%。2010年我国进出口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好于2010年年初预期。但受发达国家复苏放缓和2009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半年我国月度进出口增速趋缓,且增速一直处在下行轨道,较历史水平下降明显。在这种外部环境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内需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然而国内消费却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06-2009年中国支出法GDP年均名义增长16.2%,资本形成额年均增长20.2%,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3.8%,最终消费增速慢于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慢于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治本之策。农村是新的经济增长区域,2010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只有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26.7%,比2008年还下降了5%,这也
说明农村消费市场巨大。如果,农村消费水平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即城镇居民的60%,新增消费规模将达到3.2万亿。[3]因此我们在后改革时代一定要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改变影响农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不良因素,大大刺激农村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轨迹可以看出,凡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阶段,其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增收“动力源”:(1)1979-1984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7.3%,其“动力源”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5-1989年,农民收入增长10.1 %,其背后的“动力源”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现阶段1990-2010年,计算1990-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拉动系数可得,农村消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对整体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农村消费拉动系数保持在0. 1以上,并在1996年达到峰值0. 240。1998年后国家开始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迅速减弱。近年来农村消费拉动系数虽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农村消费拉动系数维持在0. 1以下。从总体来看,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不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反过来说明农村消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消费需求的潜力如果能够得到释放,将对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离工业化模式,有利于形成农业工业化道路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三农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