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合集下载

外滩1至33号建筑介绍

外滩1至33号建筑介绍

外滩1至33号建筑介绍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于1913年,最初由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

1996年起,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外滩2号:上海总会大楼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华尔道夫酒店1861年由在沪英侨创设上海总会,1864年建楼,1910年重建。

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现为希尔顿集团旗下华尔道夫酒店。

外滩3号:有利大楼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顶级品牌旗舰店加高档餐饮建于1916年,1854年有利银行上海分行入驻,故称“有利大楼”。

目前底层为意大利乔治阿玛尼中国旗舰店,往上分别为沪申画廊、依云水疗中心,黄浦会上海餐厅、Jean Georges法国餐厅、新视觉西餐厅及陆唯轩等高档餐馆。

外滩5号:日清大楼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建造。

曾经由海运局使用,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2006年改造成高级餐厅。

现在使用单位:一二楼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往上为月影铁板烧景观餐厅、绿韵SPA、The Glamour Bar酒吧、米氏西餐厅。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顶级品牌旗舰店加高档餐饮建于1897年,原是拍卖行,后于1906年拆旧建新。

1956年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被称为元芳大楼。

现今是意大利顶级品牌Dolce&Gabbana的旗舰店,同时还有日本料理餐厅东京和食、日本新派高级中菜食府“天地一家”和Prive Shanghai酒吧入驻。

外滩7号: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盘谷银行建于1906年,是旗昌洋行的产业。

最早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上海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

1844年起「外滩」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直至1943年收复租界后,百年外滩租界史告一段落。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外滩」百年来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最终奠定如今独具魅力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承载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无论你是否生活在上海,外滩都是一处值得探索和品位的文化地标,它的诞生,建立在百年文化积淀之上,它的繁华背后,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

外滩 1 号No.1 The Mc Bain Building外滩1号初建于1916年,由英国「麦边洋行」投资,「马海洋行」设计。

是当之无愧的「外滩第一楼」。

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平面「回」字形中央天井,外观带巴洛克装饰。

朝向延安东路和外滩的两个立面,分别设置两排爱奥尼式立柱,柱头涡卷优美,是点睛之笔。

1917年,壳牌石油旗下「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入命名「亚细亚大楼」。

解放后成为「上海冶金设计院」所在地,1996年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

外滩2 号No.2The Shanghai Club Building外滩2号建成于1911年,由「马海洋行」设计。

作为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曾是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社交场所。

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立面三段式设计,中部贯通两层的爱奥尼克柱廊引人瞩目。

窗楣、窗裙及墙面装饰均为巴洛克风格。

屋顶两侧各一座巴洛克式瞭望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总会」命运多舛,1941年沦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1956年上海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又化身「东风饭店」。

2011年,外滩2号百岁生日之际,又经历修整,恢复历史旧貌,变身为低调奢华的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浸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回忆。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外滩[编辑]历史及现况外滩(面向对岸陆家嘴)外滩夜景(十六铺方向)汇丰银行大楼(左)及江海关大楼(中)绿顶的和平饭店及其他外滩建筑1928年的上海外滩1933年上海外滩地图∙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

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由于外滩建筑名称和使用者更迭频繁,而门牌号码却长期相对稳定,因此上海市民通常用门牌号码来称呼这些大楼,如“中山东一路3号”或“外滩3号”。

中山东一路1号1916年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英资马海洋行中山东一路3号1922年有利大楼外滩3号(原为外滩4号)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外滩6号英资玛礼逊洋行+F .M . Gratton中山东一路9号1901年旗昌洋行大楼夏姿英资通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3号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5号1903年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德资倍高洋行中山东一路17号1923年字林大楼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资德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9号1908年汇中饭店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司各特(英资玛礼逊洋行)中山东一路23号1937年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英资公和洋行+陆谦受中山东一路26号1918年扬子大楼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英资公和洋行北京东路2号1921年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33号1873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半岛大酒店(改建中)Grossman & Boyce中山东一路1号甲1907年外滩天文台[编辑]全景图。

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上海外滩 海派建筑的热门代表

 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上海外滩  海派建筑的热门代表

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上海外滩海派建筑的热门代表上海外滩,作为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一,是海派建筑的热门代表。

它位于上海黄浦江畔,与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上海外滩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现代风格。

在外滩的建筑群中,有许多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如中央大楼、南京东路步行街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繁荣和开放,令人仿佛回到了当时的黄金时代。

除了欧式建筑外,上海外滩还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例如,陈毅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这座建筑精雕细琢,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以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的感受。

上海外滩的建筑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展示,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这里曾经是早期近代中国与外国交流的重要门户,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

外滩的建筑风格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在外滩的建筑群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海外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无论是建筑风格独特的外观,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都使得外滩成为了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纷纷来到外滩欣赏这里的建筑和景色,感受上海的独特魅力。

除了建筑观赏,外滩也是一处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黄浦江边,欣赏江景和高楼大厦的壮丽景色。

夜晚,外滩的灯光璀璨,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里的餐厅、咖啡馆和商店也林立,提供了各种美食和商品供游客选择。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上海菜,体验到上海的美食文化。

总的来说,上海外滩作为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外滩的建筑群展现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地标。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外滩的建筑和景色,并体验上海的独特魅力。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上海外滩是上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貌之一。

外滩的古建筑群是外滩的一大亮点,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上海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上海外滩的古建筑。

外滩的古建筑群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洋行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金融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时期”。

“洋行时期”是外滩古建筑的开端,这个时期的建筑物主要是由外国洋行和商人所建。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是黄浦江畔的外滩十大建筑之一的“外滩公共租界总理署大楼”,它是外滩最早的一座洋行建筑,建于1865年,是上海最早的石造建筑之一。

此外,还有“中国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上海滩公共租界总医院”等建筑物。

“金融时期”是外滩古建筑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物主要是由各大金融机构所建。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是“外滩十大建筑”之一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它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高达262米,是上海的地标之一。

此外,还有“中国银行大楼”、“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中国保险大厦”等建筑物。

“社会主义时期”是外滩古建筑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物主要是由中国政府所建。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达468米,是中国最高的电视塔。

此外,还有“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大厦”等建筑物。

总的来说,上海外滩的古建筑群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上海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

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

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

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外滩老建筑穿越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TA们的过去和现在

外滩老建筑穿越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TA们的过去和现在

外滩老建筑穿越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TA们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张姚俊)有人说,外滩,上海的眼睛;也有人说,外滩,上海的象征;还有人说,外滩,上海的灵魂。

其实,以任何语言来赞美外滩都不为过,因为世界上绝少有一个地方能像外滩一样,在江边短短千余米的堤岸上,浓缩着万国建筑的精粹,浓缩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兴衰,浓缩着一个民族百年的荣辱。

那一幢幢造型优美、风格迥异的建筑,沿着黄浦江岸蜿蜒伸展,鳞次栉比,宛若凝固的音符,钢筋水泥勾勒出它们刚健的线条、雄浑的轮廓,砖柱穹顶堆砌出它们雍容的气势。

徜徉在这一座座历经沧桑、巍然屹立的楼宇之间,旧时上海的斑驳岁月历历在目。

就让我们一起去细数外滩建筑的过去和现在……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今昔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高8层(初建时为7层,1939年加盖1层),由麦边洋行出资兴建,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1723平方米。

因其为当时外滩最高建筑,又是外滩1号,故被称为“外滩第一楼”。

1917年,经营“壳牌”石油的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买了大楼产权,将其作为华北总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楼,平面呈“回”字形,使建筑物尤如井壁,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尽显华丽高贵的气派。

解放后,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等入驻。

1996年起曾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机构使用。

上海总会大楼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今昔上海总会大楼建于1910年,地面5层,地下1层,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塔兰特设计,建筑面积9811平方米,是上海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建筑外观为典型的英国复古主义样式,爱奥尼克式柱、芒萨尔式楼顶以及顶部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瞭望亭,凸显大楼巍峨挺拔的身姿。

解放后,该楼曾改建为海员俱乐部。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1989年12月8日,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业于此。

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有利大楼今昔有利大楼建于1916年,高6层,入口处为7层,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3760平方米,为中国第一幢钢框架结构高楼。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

追溯100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你都认识吗?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名中⼭东⼀路,全长约1.5公⾥。

东临黄浦江,西⾯为52幢风格各异的⼤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接下来就让我们⼤家去认识⼀下百年的万国建筑吧!中⼭东⼀路1号:亚西亚⼤楼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外滩,中⼭东⼀路1号,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设计院使⽤,⼀般也叫'冶⾦设计院⼤楼',⽽年纪稍⼤⼈仍习惯称它为'亚细亚⼤楼'。

此楼建成于1916年,⾼7层,是当时外滩最⾼的⼀幢建筑,且⼜取得中⼭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称它为'外滩第⼀楼'。

现在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

亚细亚⽕油公司中⼭东⼀路2号:上海总会上海总会⼤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座著名建筑,位于上海外滩2号。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创设于1861年。

1864年建楼。

建于1910年以前是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华尔道夫酒店外滩天⽂台外滩天⽂台由西班⽛建筑师阿托奴博(ATONOBO)设计,在全球仅有两幢,⼀幢就是外滩⽓象信号塔,另⼀幢在挪威。

圆柱形的建筑雄伟挺拔,线条简洁,风格优雅。

室内装饰采⽤16世纪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风格,华丽⽓派,古典优雅。

1993年10⽉,在外滩综合改造⼯程中,被整体向江边移动了22.4⽶,⽴于现址。

天⽂台中⼭东⼀路5号:⽇清⼤楼建于1921年,2006年被改造成⾼级餐厅。

经过整修后的外滩5号,成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的顶级综合消费楼。

中⼭东⼀路6号:中国通商银⾏建于1906年,2006年投资3000万美元改成了外滩6号,采取的仍旧是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加⾼档餐饮的模式。

中国通商银⾏⼤楼中⼭东⼀路7号:泰国盘⾕银⾏泰国风格建筑中⼭东⼀路9号:轮船招商总局⼤楼建于1901年,现在是外滩唯⼀的独栋的单⼀时尚品牌(夏姿·陈服饰)精品旗舰店。

看得见风景的外滩老建筑_惊艳全城的沙美大楼

看得见风景的外滩老建筑_惊艳全城的沙美大楼

地处上海黄浦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核心区,具有百年历史的保护建筑沙美大楼,上个月因为楼体悬挂的巨大“钻石”蝴蝶,在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再次激发讨论和互动。

近年来,沙美大楼不断拥抱新品牌、新设计、新业态与新的生活方式,每每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a |04读城编辑张敏蕾美编戚佳敏2024年4月16日历经沧桑的沙美大楼沙美大楼位于北京东路四川路口,属于外滩的“第二立面”,或者说外滩的腹地。

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沙美大楼是当年通和洋行在上海外滩地区的早期重要作品之一。

它是上海最早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也是最早一批使用电梯的大楼。

初时,沙美大楼为金融办公和公寓用途,后成为上海信托大楼,1949年以后为多家机构与居民合用。

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就曾居住于此。

在大楼老居民的口述历史中,不少人仍能回忆起俞丽拿家的悠悠梁祝余音。

可以说,这栋大楼见证着近代金融业发展从外资走向民族资本的历史,记录着上海市民的集体记忆与烟火气。

百年建筑焕发新生沙美大楼是一栋精美庄重的古典欧式建筑,它是典型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高五层,石材饰面,立面建筑元素丰富,局部有巴洛克风格装饰,强调曲线和浮雕。

入口处在半圆拱门洞内设置了一个完整的古典柱廊,非常典雅高级。

大楼保留了外滩建筑的特色,空间开敞。

大楼的塔楼、门楣等多处采用了巴洛克式的多曲线雕刻。

房屋平面呈梯形。

二层以上后退形成阳台,设石柱栏杆,三、四层外凸阳台为纹饰简约优美的铸铁栏杆。

窗间墙均有壁柱,加上笔直的横向嵌纹,整个立面形象丰富、装饰精美庄重。

2014年,大楼开启了长达七年的保护修缮工程。

经考据,在修缮中工作人员对楼内原有的设计做了最大程度的保留,重新组织建立包括大厅、中庭、屋顶花园在内的公共空间秩序。

大楼不仅复原了玻璃顶,并加固了内部结构,还利用水泥灰中掺石子的手法,模拟了上世纪上海英式建筑常见的水刷石饰面。

同时,修复人员参考了同时代的铁栅电梯,定制了开敞式铁栅的电梯轿厢,阳台上也重新装上了黑色围栏。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是上海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于1908年开始兴建,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位于上海黄浦江南岸外滩,是一座以西方各国建筑风格为原型的建筑群。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是由上海著名建筑师高瑞宇设计的,它结合了法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各国的建筑特色,反映了外滩当时西方建筑特色的缩影,形成了独特的外滩建筑风格。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共有14座建筑,分别是法国、英国、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捷克、瑞士、挪威、芬兰、瑞典、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体现的是不同国家的建筑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各国的建筑风格的细微差别。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最能反映这一历史的是外滩纪念碑,它是外滩的标志,也是外滩建筑群的中心。

外滩纪念碑是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以纪念上海外滩的重建,它的建筑风格深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是上海外滩建筑中的精粹。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不仅体现了上海外滩的多元文化,而且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是上海发展历史的见证。

今天,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成为上海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

陈毅广场
外滩一瞥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现在我们见到的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造一期工程。现在的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厢内能停放300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快2慢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流连忘返。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外滩一瞥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古建筑介绍上海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见证者之一。

作为上海的名片,外滩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古建筑是外滩的一大亮点,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外滩古建筑是上海市的历史遗迹,也是上海的象征之一。

这些建筑物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是外滩的十大建筑,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其中之一是外滩公共租界博物馆,它是上海外滩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建于1906年,是意大利新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外滩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

另一座著名的古建筑是渣打银行大楼,它建于1923年,是外滩最高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庄重典雅,内部装饰豪华精致。

渣打银行大楼曾经是上海金融界的象征,如今它成为了外滩地区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这些著名的古建筑,外滩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特色的建筑物。

例如,外滩十八号是一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建于1923年,曾是法国总领事馆。

现在它成为了一家高端餐厅和咖啡馆,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美食,同时欣赏外滩的美景。

还有一座古建筑是中国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这座建筑物的外观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和雕花窗户,内部装饰也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银行大楼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外滩地区的一处景点。

上海外滩的古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它们承载着外滩的过去和现在,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来到外滩,欣赏这些古建筑的美丽和魅力。

外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修复和维护工作,确保这些古建筑能够延续下去,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上海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建筑介绍上海外滩是一个位于黄浦江畔的著名景点,也是上海的象征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摄影师。

外滩的建筑物分为老外滩和新外滩两部分。

老外滩是指位于浦江畔一带的上海滩第一排,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上海最早的商业区。

这里有众多的洋行、银行和大型商号,是上海商务和交通的中心。

老外滩的建筑风格以欧洲殖民地的特色为主,有装饰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充满浪漫主义的哥特式建筑以及富有特色的希腊复兴式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巴黎、伦敦和罗马等欧洲城市,凝聚了当时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活力。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包括外滩十八号、外滩三号和外滩十一号。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风格独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新外滩是指近年来在上海外滩地区开发建设的一系列高楼大厦。

这些建筑物高度不一,线条流畅,采用现代风格的设计,代表了上海作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新外滩的建筑物有的玻璃幕墙设计,反射着阳光,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有的设计独特,如外滩公共空间中的“松原大桥”和“倒转的空中花园”等。

这些建筑物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城市天际线,与老外滩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建筑风格,外滩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在旧时的外滩,各国的洋行和银行相邻而立,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外来文化的交融。

在那个时代,各国的商人和外交官在这里办公和生活,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

外滩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和纪念碑,如外滩邮局大楼、中法建筑、中国船政博物馆等,它们见证了外滩百年的历史,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今的外滩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每天傍晚,成千上万的游客汇集在这里,欣赏黄浦江两岸的美景。

夜幕降临时,外滩的建筑灯光灿烂夺目,变得更加夺目壮观。

游客们可以在江边散步,在长凳上休息,观赏上海的城市夜景。

外滩的水面上还有游船往来穿梭,提供了更多欣赏外滩全景的机会。

总的来说,上海外滩的建筑物代表了上海历史的延续和城市发展的象征。

东方明珠探秘中国上海外滩

东方明珠探秘中国上海外滩

东方明珠探秘中国上海外滩东方明珠探秘——中国上海外滩作为上海的地标之一,东方明珠电视塔矗立在黄浦江畔的外滩,成为上海最著名而且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不仅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让我们一起来探秘这个壮丽而神秘的地方吧!外滩,最初是一个河滨码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上海的贸易中心和金融区。

如今,外滩已经成为上海最繁忙的商业和娱乐区之一,各种高档餐厅、时尚商店以及繁华的夜生活场所林立其中。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外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而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这座塔楼高达468米,拥有包括室外观景台、旋转餐厅和观景电梯在内的多种设施。

在塔楼的顶部,游客可以俯瞰整个上海的美景,包括黄浦江、陆家嘴金融区和外滩的壮丽风光。

除了东方明珠电视塔之外,外滩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建筑,比如港务大楼和上海银行大楼。

这些建筑的特色设计和历史背景给外滩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游客可以漫步在外滩的宽阔人行道上,欣赏这些建筑的美丽和建筑师的智慧。

此外,外滩还有一些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外滩美术馆,这里展示了许多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外滩还是一个迷人的夜景胜地。

夜晚,外滩灯光闪烁,建筑物的轮廓映射在黄浦江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游客可以在外滩散步,欣赏这种独特的美景,与朋友分享美好的时光。

总之,东方明珠探秘——中国上海外滩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热门目的地。

无论是渴望一窥上海的现代化面貌,还是迷恋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外滩都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让人不禁想来一次深入的探索,感受东方明珠的魅力。

外滩1号到33号的故事

外滩1号到33号的故事

外滩1号到33号的故事“外滩”是上海的符号,万国建筑群景观更是众多高端酒店垂涎的一大卖点。

特别搜集了从外滩1号到33号的故事▼1933年外滩地图外滩1号历史变迁:麦边洋行+亚细亚火油公司→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此楼建成于1916年,高7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人称“外滩第一楼”。

这幢7层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从1996年开始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

而在此前,这里是上海市冶金设计院的一部分。

再早一点,到解放前,大楼产业归麦边洋行所有,但是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从而又有个“亚细亚大楼”这个名字。

外滩2号历史变迁: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1864年的上海总会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建筑设计师H. Tarrant 采用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而今这些在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手里依旧光彩夺目。

外滩3号历史变迁:有利大楼→外滩三号▼这是上海市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始于1916年。

巴洛克式装饰,爱奥尼克石柱和塔亭诠释出华美的新文艺复兴风格。

原来的洋行大楼在美国知名建筑师Michael Graves手中演绎出犹如万花筒一般的多彩世界。

光顶级餐厅就让人眼花缭乱,POP的纽约复古风尚,CHI-Q里韩国料理和法式烹饪碰撞出的火花,UNICO的拉丁激情,Jean-Georges里折服《纽约时报》的传奇,在黄浦会或者上海最为私密的用餐场所--望江阁里则可以满足每个固执坚持中国口味的老饕。

上海外滩建筑简介

上海外滩建筑简介

上海外滩建筑简介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是中国上海市的中心,是世界
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外滩西起外白渡桥,东至苏州河,全长约1.5公里。

外滩建筑群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张锦秋设计。

该建筑群
总占地面积约30公顷,建筑面积为40多万平方米。

外滩建筑群
自西向东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
牙及希腊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样式。

上海外滩有200多幢风格迥异的建筑物,其中有140多幢建
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功能各异。

它反
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建筑风格。

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结构形式是由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单体组合而成的。

整个建筑群由11个小岛组成,即黄浦江畔的“如意”、“观潮”、“望塔”等6个岛和苏州河口的“小陆家嘴”。

这些建筑虽然没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但每一幢建筑物都反映了不
同时期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特征。

上海外滩建筑群最早建成于1873年至1874年间,是当时英
租界的一部分。

—— 1 —1 —。

上海外滩欣赏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感受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气息

上海外滩欣赏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感受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气息

上海外滩欣赏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感受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气息上海外滩:感受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气息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和繁华的现代气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便是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黄浦江畔,以其震撼人心的地标性建筑和迷人的夜景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的城市风貌,体验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气息。

外滩的地标性建筑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

首当其冲的就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高达468米的摩天大楼是上海的地标之一,也是全球最高的电视塔之一。

从塔顶俯瞰,整个上海的美景尽收眼底。

其独特的球形设计使得东方明珠成为外滩一景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紧邻东方明珠的是金茂大厦,这座超高层建筑以其镀金的外表和独特的外形成为外滩的又一标志。

金茂大厦的88层高度让人目眩神迷,是上海市区最高的建筑之一。

站在金茂大厦的顶层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繁忙的上海市区,感受到城市的无限魅力。

此外,外滩还有其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如外滩十八号,这是一座著名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曾是上海滩上的金融中心和外滩的代表。

如今,外滩十八号已经成为了餐厅、咖啡馆和商店的聚集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上海独特的历史韵味。

此外,还有外滩外白渡桥的真理广场,以及西方建筑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天津路和广东路等等。

然而,来到外滩,仅仅欣赏地标性建筑是远远不够的,夜晚的外滩才是最让人沉醉的时刻。

当天色渐暗,夜幕降临之时,外滩灯火辉煌,霓虹闪烁,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灯光装饰的外滩,仿佛是一个绚丽的彩虹,散发着无比夺目的光芒。

夜晚的外滩,灯光璀璨,让人彷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在夜晚,外滩的地标性建筑会亮起灯光,每一座建筑都会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让这个城市更加绚烂多彩。

黄浦江上绽放的璀璨灯光,倒映在江面上,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呈现在游客眼前。

不仅如此,还有夜晚的外滩巡游,让这个地方更加热闹有趣。

沿着外滩的步行道,游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小吃摊,品尝到地道的上海美食。

外滩建筑用途

外滩建筑用途

外滩建筑用途外滩是上海市黄浦江边的一条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拥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各不相同,包括商业、文化、住宅、办公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将介绍外滩上一些著名建筑的用途。

首先是外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外滩十八号。

这座建筑是建于1923年的一座罗曼式建筑,曾经是上海洋行公会的总部,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外滩警察博物馆。

该博物馆展示了近代上海的治安历史和外滩地区的发展历程,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上海的警察历史和城市建设。

外滩十八号是外滩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其次是位于外滩的和平饭店。

这座建筑建于1929年,是上海外滩地区仅存的一座富豪级旅馆。

和平饭店现在是由星级酒店公司运营,提供高档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这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上海外滩地标性的建筑之一。

另一座著名的建筑是外滩英租界时期留下来的各式建筑群,它们代表了上海市政府的历史和外滩地区的发展。

这些建筑群包括上海市市民中心、中山东一路的建筑群、中山西路的建筑群等等。

其中,上海市市民中心位于中山东一路与中山东二路之间,是上海市政府的办公地点,起初是一座法国殖民地贸易公司的地址,后来被改造成政府大楼。

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两侧的建筑群则是外滩地区独特的商业街区,由各式建筑风格组成,包括民国时期的西式建筑、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以及现代的摩天大楼。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感受到外滩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外滩还有一些著名的购物中心,如外滩源、外滩维多利亚和华尔道夫酒店购物中心。

这些购物中心位于外滩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提供高档的购物和娱乐服务。

外滩源采用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

外滩维多利亚则是以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为特色,同时提供豪华品牌的购物体验。

华尔道夫酒店购物中心则位于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内,是一座奢华的购物中心,提供高端品牌的购物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滩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

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

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

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

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

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

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

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

“文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

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

东部底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大楼由英资德和洋行设计,日方建造下部3层,外观比较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层装饰比较讲究,设计了挑檐和浮雕。

#6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

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大楼的设计师为英资玛礼逊洋行,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

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

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7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

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

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

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9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

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

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

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

#12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别发洋行和外滩10号美丰洋行的房产,二战爆发后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战争结束,汇丰迁回此楼。

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

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

副楼在1956年改为上海市档案馆。

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

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13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

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

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

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

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14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

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

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

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

#15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

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

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

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16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

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17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

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

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18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1923 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

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

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

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

#19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

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

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

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

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

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江泽民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

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22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北楼建成于1929年。

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直到1952年,市政府接管该楼。

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

1965 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

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

大厦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

#23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