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研究现状及进展
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1期·综述· 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朱雨露 综述 徐岚 审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汕头 515041)【摘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
通常,ADPKD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临床上该病以双肾多发性囊肿为主要特征,并常伴发肝、胰、脾等器官囊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变。
ADPKD亦可在儿童期甚至在胎儿期发病,一旦发病,其程度较成年患者更加严重,疾病进展也更加迅猛。
诊断为患有ADPKD的胎儿的母亲在随后的妊娠中,胎儿有50%的复发机会。
胎儿超声检查在胎儿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预后评估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症状出现前,产前即进行胎儿基因检测并尽早干预有助于避免具有致命缺陷的胎儿出生,目前已经有多种基因测试方法可用于检测ADPKD。
本文旨在对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产前检查、产前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关键词】 遗传咨询;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产前超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遗传学【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1.012 通信作者:徐岚,E mail:xulandoctor@163.com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的疾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全身性疾病。
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为1/500~1/1000[1],大约8%的透析或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患有ADPKD[2]。
ADPKD的特征在于双肾多发性囊肿,该疾病的标志是在儿童早期肾脏中数百个微观充满液体的囊肿的发展,它们以不同的速率甚至以指数倍的方式连续生长(每年增加2%~10%),逐渐导致正常肾组织的损失[3],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kidneydisease,ESK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治疗的研究进展
“ 二次打击” 模式 , 该模 式认 为首先存在有 多数胚层 P D1 P D K 和 K 2基 因 突变 的 内在 特 性 , 次 是 后 天 因 其 素 作用 下 肾和 肝 囊 肿 的 发 生 、 展 … 。P D等 位 基 发 K
因的 体细 胞 突变 不 受胚 胎 突 变 的影 响是 否是 唯 一或 最 主要 的引 起 A P D囊 肿 形成 的机 制 尚未 确定 , DK 如 果 A P D是 细 胞水 平 的 隐性 疾病 这 一假 说 被证 实 , DK 基 因替代 疗 法 在 理 论 上 是 可 能 的 。 OkRde国 家 a i g 实验 室多 囊 肾模 型 (rk模 型 ) 过 野 生 型 op o p 通 rk基 因作 为转 移 基 因 的表 达 , 得 其 肾脏 表 型得 到 挽救 , 使
因对 正 常 组 织 是 否 安 全 , 以及 P D1 度 表 达 也 可 K 过 声生囊肿表型的事实等 , 使人们对基 因治疗 A P D DK 的可 行性 存 在疑 虑 。
12 口连环 蛋 白 . 一 8连环 蛋 白 ( -a n ) 一 种 双 功 能 蛋 白 , 一  ̄ct i 是 3 en 在
如果 体细 胞 突变 对 于 A P D的 囊 肿 发 展重 要 DK
的话 , 么 减 少 体 细 胞 突 变 率 , 延 缓 疾 病 的 发 展 , 那 可 这种 观 点 日益 为人 们所 接 受 。人 们 设 想使 用 能够 防
止 内源和外源性 突变原活性 的药 物 , 1 如 相酶 的抑 制剂 p S , - Z 或使用 能够加强 去毒作用 的药 物 , 2 X 如 相酶诱导剂 o ia, h r 但它们都还未尝试应用在 A P pz D一
1 针对 基 因 突变 的治 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流行病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所有种族都可发生ADPKD,报道的患病率为1:1000。在美国每年
开始透析的患者中,大约有5%的肾病由ADPKD引起。
•
ADPKD主要由两种基因突变引起:16号染色体上的PKD1(编码多
囊蛋白-1)或4号染色体上的PKD2(编码多囊蛋白-2)。大多数患者可维持
正常肾功能到30岁左右。一旦GFR开始下降,其每年可平均降低4.4-
➢ 多囊肝 多数不需治疗。肝脏明显增大可引起腹胀、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门静脉高压等。可根据病情选 择肝囊肿穿刺硬化、去顶减压术、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术
➢ 颅内动脉瘤 对于有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病人,推荐MRI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直径大于10mm的动 脉瘤应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
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 ➢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目前认为ADPKD病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和 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移植后肾存活率、并发症与其他肾移植人群相似
治疗
对症治疗 ➢ 疼痛
急性疼痛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慢性疼痛,程度轻者或一过性疼痛卧床休息并观察,如疼痛持续或较 重按止痛阶梯序贯药物治疗,仍不能缓解可考虑囊肿穿刺硬化、囊肿去顶减压术及多囊肾切除术
➢ 出血 多为囊肿出血所致,呈自限性,轻者绝对卧床休息、止痛、多饮水。出血量大、保守疗法效果差可 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或出血侧肾脏切除
泌尿道和囊肿感染,引起ADPKD病人发热的首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囊肿感 染和肾周脓肿,逆行性感染为主要途径
临床表现
肾外表现 ➢ 囊性病变
可累及肝脏、胰腺、脾脏、卵巢及蛛网膜等器官。其中肝囊肿最常见,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 可表现为疼痛、囊肿感染和出血
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1‘
梅长林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
主要内容
❖ 多囊肾病概述 ❖ 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 ❖ 多囊肾病的治疗研究
国外研究进展 我们的研究结果
多囊肾病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
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 预期结果:ACEI/ARB联合治疗与ACEI单独治疗相比将更加 显著地延缓多囊肾病的进展,而且严格的血压控制也比常规 血压控制要更加显著地延缓多囊肾病进展
❖
研究 B组
❖ 试验人群:GFR 30-60 mL/min/1.73m2 且合并有高血压的 ADPKD患者
❖ 试验目的: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的情况下,比较 ACEI/ARB联合治疗与ACEI单独治疗对延缓ADPKD患者到 达研究终点〔GFR下降至基线的50%、ESRD或死亡〕影响
RAS存在于囊肿衬里上皮细胞
Renin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87: F775–F788, 2004.
Angiotensinogen
ANG Ⅱ
ACE
ANG Ⅱ
AT1 receptors
Mahmoud Loghman-Adham et al. The intraren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autosomal
❖ Study B:moderately advanced disease〔GFR 30-60
❖
mL/min/1.73 m2〕
❖
研究A组
❖ 试验人群:GFR >60 mL/min/1.73m2 且BP>130/80 mmHg的 ADPKD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疾病,它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有很多进展。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瞬时受体势;Max作用因子1;雷帕霉素靶蛋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重要疾病。
现在已经发现3个基因(PKD1、PKD2、PKD3)与此病有关,其中PKD1定位于染色体16p13.3,其突变而导致ADPKD约占85%,PKD2定位于染色体4q21-23,其突变约占15%。
PKD3突变仅在几个家族中发现,目前尚未定位[1]。
ADPKD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
囊泡损伤肾组织,引起肾功能改变,出现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肾衰竭。
ADPKD除累及肾脏外,还可引起肝脏囊肿、胰腺囊肿、心脏瓣膜病、结肠憩室和颅内动脉瘤等肾外病变[2],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故揭示其发病机理,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以综述。
1 ADPKD的发病机制1. 1 多囊蛋白PC PKD1基因的蛋白产物被称为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又叫做TRPP1,多囊蛋白-1是一种跨膜蛋白,分布广泛,可以与多种蛋白(如PC2)、糖、脂类结合并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发挥功能。
PC1还与Wnt信号途径、JAK-STAT途径、转录因子AP-1和G蛋白偶联等信号途径有关。
PKD2基因的蛋白产物被称为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又叫做TRPP2,是TRP家族的一员,为非选择性钙离子通道。
它不同于PKD1,在人类基因组中是单拷贝,并不含多嘧啶区,但它的第一个外显子富含GC,从而使得此处易于突变[3]。
瞬时受体势(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虽然最初发现于感受器,主要参与神经传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发现该通道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
mTOR抑制剂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知有 3种 基 因的突变导致 了 A P D,其 抑制细胞凋 亡 的发 生 。因此 ,有 学 者 轻 、血压下降 、囊肿出血风险降低等 ,甚 DK 中2种最 为常见 :为 P D ( 占 8% ) 提出使用 m O K 1 约 5 T R抑制剂 ,通过抑制 m O 至可能对 A P D的相关并发症如脑 动脉 TR DK 和 P D ( 占 1% ) K2 约 5 ;第 3种 是 P D , 信号通路 的异 常表 达 ,延缓 囊壁 细胞 增 瘤 、左心 室 肥 厚 也有 良好 的治 疗作 用 。 K 3
莫司靶分 子 ( a m l ntgt f aa y g0 at ,V G m m a a re o pm — r卅h f o i a r c r E F) 的 过 度 表 达 有 曙光。 目前 ,有 4个较为详细的临床试验 c ,m O ) 激 活 参 与 其 中 。 i n TR 关“ 。A P D后 期 发 生 间质 纤 维 化 ,更 观察 了 m O 抑 制剂 治 疗 A P D的 效 DK TR DK 1 mO T R参与 A P D囊肿形成 DK 加剧了肾小球滤过率 (lm rl lao 果 ,其 中 3个采 用 肾脏 囊肿 体积改 变 go e a ft t n u r ir i A P D复杂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早 已 被 r e F DK a ,G R) 的下 降。而 m O t T R抑制 剂对 作 为 首要 观 察 终 点 。这 些 试 验 的 区别 只 是
。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多 囊 肾 病 ( u sm l 积 ‘ J at o a o
d m ia t oy y tc i e die s o n n p lc si kdn y s a e, ADP —
比,囊肿体积增长率更适合用来代表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多囊肾病的研究和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多囊肾病的研究和治疗摘要:控制一种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由这种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发病率约为1/400~1/1000。
ADPKD多在3()岁~50岁之间发病,囚此过去常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实际上ADPKD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包括妊娠时的胎儿,故“成人型”这一术涪并不准确,现已废用。
ADPKD临床表现为双侧肾脏皮、髓质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晚期伴肾功能损害。
可累及多个系统。
正文:一多囊肾病的概述1.什么叫多囊肾多囊肾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多个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
2.还患者发病原因90%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
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
患者的基因型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假定用A表示显性致病基因,a表示相对应的隐性正常基因,则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显性纯合体(AA)和杂合体(Aa),基因型aa的个体正常,但临床上所见到的患者大多数为杂合体。
二.系谱特点1、男女发病几率相等;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如父母均患此病,子女发病率增加到75%;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其下代(孙代)也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
真正不经父母遗传而由基因突变而发病的情况极少见。
三.多囊肾的症状1、肾肿大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疼痛为其重要症状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
3、血尿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破裂所致。
4、高血压。
5、肾功能不全本病迟早要发生肾功能不全。
美国多囊肾最新研究报告
美国多囊肾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多囊肾最新研究报告引言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肾脏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肾脏内出现多囊状扩张。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有严重影响。
近年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多囊肾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本文将对美国多囊肾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多囊肾的病因和遗传机制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主要由PKD1和PKD2基因突变引起。
这两个基因编码了多囊肾蛋白1和多囊肾蛋白2,这两种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突变导致了多囊肾蛋白的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肾小管细胞功能障碍和增生。
2. 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多囊肾基因的研究,揭示了多囊肾发病的分子机制。
他们发现,多囊肾蛋白在细胞内形成复合物,并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多囊肾蛋白对一些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囊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3. 研究进展近年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多囊肾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药物和干预方法,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药物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已经上市的药物对多囊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利拉鲁肽。
–研究人员还通过筛选化合物库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具有降低多囊肾蛋白表达的作用。
•细胞治疗–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技术,成功地将修复后的肾小管细胞移植到多囊肾患者的肾脏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修复了多囊肾基因突变,为多囊肾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遗传咨询和干预–研究人员提出了遗传咨询和干预的重要性,通过遗传咨询,患者和家族成员可以了解遗传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修复了多囊肾基因突变,为多囊肾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未来的研究方向美国的多囊肾研究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多囊肾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块等 , 这些 临床表 现的出现常常是 肾实质 已遭到严重 破坏 的 及其 直径 大小 的作 用。基 因发 生突 变后 导致纤 毛正 常结 构 和 信号 , 更严重 的是这些损 害将不断加重 。尽管 多数患者 在 中年 功能发生障碍 , 由正常情况下尿流速率传递 的终 止信号不能传 导 致 肾小管 进 行性 扩 张, 最 后产 生 囊肿 J 。 以后发 病 , 但 目前很 多证据 表 明 A D P K D最早 在胎 儿期 即可被 递至肾小 管细胞 ,
诊断, 且病情 比成 年发病 者更 重 。S e l i s t r e等 对 5 2例儿 童 此外 , 已被证实 内皮细胞 上 的纤 毛长度 直接 的深入研究 , 证 实肾脏 功能正 常的 期发病 的 A D P K D患者 [ 平 均年 龄 ( 1 0± 4 ) 岁; 年龄分 布 1岁 一 调控 J l 7岁] 的研究证实 了肾脏部 位存在确切损害 , 且其 中 7 7 % 出现 A D P K D患者 , 其增 高的局部 多 巴胺 水平 导致 了 内皮 依赖 性 血 了高血 压 、 蛋 白尿以及 肾功能 损害 。因此 , 在诊 断 A D P K D时 , 患者 , 并进行及 时干预 , 延缓疾病进 展 , 提高其生存质量 。
且参 与 P C 1的定位 J , 主要表 达于 多囊肾 ( P K D) 是 一种 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 病 , 为单基 因遗 透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 传, 遗传学上将 其分为显性 和 隐性两 大类 , 两 种类 型均 造成 双 内质网 、 细胞膜底外侧及 初级 纤毛 。P K D 2突变 所致 疾病相 对
2 分子遗传学
管舒 张的减少。这一多巴胺 通路 的发 现将会成 为 A D P K D潜 在
3 . 2 “ 二次打击 ” 学说 目前 大多数研究者认 为 P K D 1 及
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作用的研究
马 吉芳 , 丽 荣 , 纳琦 郝 李 ( 尔滨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 1
gn o m rhs n1 a l cntl t n wt A P D(nlvl g3 f c dw r n l e ,n i i ae e ep l op i i f y o s l i i D K ic c n 5af t eea a sd awt ds s y m 6 mi eao h u i ee y h e
gn n D K a l cntl t n Meh d oy aec a evi ( C w sue odtr ieteA E e ea dA P D f y os l i . to sP l s h i r t n P R) a sd t e m n h C mi eao me n a o e
摘 要 目的 研 究 人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性 多囊 肾病 ( D K ) 系 与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 C 基 因 多 态 性 的 关 系 。 方 A PD家 A E) 法 提 取 基 因 组 D A, 用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基 因多 态 性 分 析 方 法 对 1 N 利 6个 A P D 家 系 ( 括 患 者 3 DK 包 5人 , 患 病 直 系 亲 属 不 3 O人 ) C A E基因多态性进行 了分析 。A P D患者 中肾功 能不全者 l DK 6人 , 肾功能正 常者 1 9人 。结 果 ① 有 l 1个家 系显示 A E基 因多态 性在 A P D家 系中具有遗传连锁关 系 , C DK 但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P> . 5 。② 家系 中患病与 不患病 者 A E基 因型 C 频率差异 不明显( P>0 0 ) .5 。③ 家系中患病与不患病者男女之 间 A E基 因型频率差 异不明显 ( C P>0 0 ) .5 。④ 家 系中肾功能 不 全 组 与 肾 功 能 正 常组 之 间 D D型 及 D等 位 基 因频 率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P< .5 。结 论 ① A E 基 因 多 态 性 在 A P D 家 系 C DK r不提 供基 因诊 断信息 。②A E基因多态性与人 A P 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③A E基 因多态性与性别 无明显关 系。④ } l c DK c D D型 基 因 型是 A P D发 生 肾功 不 全 的 易 感 因 素 。 DK 关 键 词 常 染色 体 显 性 多 囊 肾 病 ; 系 ; 管 紧张 素 转 换 酶 ; 因 ; 态 性 家 血 基 多
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活动 , 有利 于 改善 患 肢 的血 液 循 环 , 防止 肌 肉萎 缩 及 关 节
僵直 。
3 6 预防关节挛缩 : . 卧床期间要保持 适当 的床 上运 动锻炼 , 预防肢体废用性挛 缩及关 节挛 缩 ; 外 , 注意保 持各 关节 此 要
功能位置 , 特别 是患肢应 始终 处在功 能状 态下 , 样不 致于 这 骨折愈后站立不起来 。
4 指导功能锻炼
神志等体征变化 , 发现 问题及 时处 理。
维普资讯
・
9 ・ 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0 8年 4月第 2卷第 7期
C i dD hnJM0 mgAo1A r 0 8 V 12。o 7 o. o 0 . o. N . 2
3 1 警惕心脑血管 的并发症 : . 进入老年 期 , 环系统发生 明 循
3 3 预防呼吸道并 发症 : . 老年人 由于呼吸相对 减弱 , 有慢 并 性 支气 管炎 , 肺源性 心脏病 史 , 以长 期 卧床及术后 病人 易 所
4 1 老 年人健康 时其 活动就 已减退 , . 一旦 生病或手 术后 活
动量更是 减少 , 不利于骨愈合 。因此 , 卧床 期间 , 根据不 同情 况指导病人在 床上进行 活动。
3 护 理人 员应 耐心宣 传 、 帮助 、 督促 和指 导老年人 进行练 习 。要采取循序渐 进 的原则 , 才能起 到 防止关 节粘 连、 肉 肌 萎缩 , 以促进 骨折愈合 , 最终达到康复 的预期 目标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 2002C 12)。
・综述与讲座・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突变研究进展刘 征,丁克家(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多囊肾疾病;基因突变[中图分类号] R 6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66X (2006)2120090202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 PKD ),又称成人型多囊肾病。
据国外文献报道,到60岁时大约有50%的患者出现终末期肾衰竭。
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存在遗传异质性。
目前已知的引起该病的突变基因可能有3个,分别为PKD 1基因、PKD 2基因、PKD 3基因。
其中85%患者由PKD 1基因突变引起[1],约15%患者由PKD 2基因突变引起。
PKD 3基因由于少见,研究不多,故至今尚未定位克隆。
1 PKD 1基因PKD 1基因定位在第16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3亚带(16p 1313),总跨度约53kb ,由46个外显子组成,其转录的mRNA 长度1411kb ,编码的多囊蛋白产物称为PC 1。
PKD 1基因的近端区域(16p 1311)含有三个同源基因位点(H G 2A 、H G 2B 和H G 2C ),与PKD 1基因同源性极高。
PKD 1基因的35~46外显子为单拷贝区,1~34外显子由于存在同源基因出现3次核苷酸重复,这给基因测序和突变检测带来了极大困难。
为此,不同实验室采用了多种不同方法,包括蛋白截断实验(PT T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 GGE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高压液相色谱法(DH PL C )及直接测序法。
每种方法各有利弊,PT T 无法检测没有造成蛋白异常终止的错义突变;D GGE 由于需要在电泳前在产物两次加上一对GC “夹子”,增加了操作难度;SSCP 虽然简便,但存在5%~30%的漏检率;DH PL C 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直接测序虽然检出率较高,但花费较大。
mTOR抑制剂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研究进展
进行性囊肿增大为 主要 特征 的单 基 因遗 传性 疾病 。A D P K D多
在成年后发病 , 发病率约为 0 . 0 5 %, 具 有家族 聚集 性 , 男女均可
发病 , 两性受 累机会 均等 … , 其特 征为 肾脏组 织 布满 大小 不等
的囊肿 , 在胎儿期 间就开 始出现 , 并 且囊 肿进 行 性增 大压 迫周 围正常 肾组织 造成 终末期 肾衰 竭 ( E S R D) , 占终 末期 肾衰 竭病 因的 6 %一 8 % 。使 用 哺乳 动物 西罗莫 司靶分 子 ( m T O R ) 抑制 剂治疗 A D P K D是当前研 究较 多 的一种 治疗 方式 , 其 主要 机制 是通过抑制多囊 蛋 白下游 的 m T O R C 1复合体 的激 活 达到抑 制 囊 肿增大的治疗 目的。m T O R抑制 剂在动物实验 中取得 了很好 的治疗 效果 , 但 临床试 验效 果不是很理想 。
A D P K D的主要病 因为 P K D 1和 P K D 2基 因的突变 , 它们 分
别 编码 多囊蛋 白一 1 ( P C 一 1 ) 和 多囊蛋 白一 2 ( P C 一 2 ) 。P C — l 是 一 种 膜 受体 , 而P C - 2则为非选 择性 c a “通道蛋 白。大部 分 A D P K D 的发 病 是 因 为 P K D 1基 因 的 突 变 ( P K D 1占 8 5 %, P K D 2占
临床 内科 杂 志 2 0 1 3年 8月 第 3 0卷 第 8 期
J C l i n I n t e r n Me d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1 . 3 0 , N o . 8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7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因定位 于染 色体 4 2 —3 基 因长度 为 7 b 含 有 1 q 12 . 0k . 5个 外显
D G ) G E
D G G E是 利 用 正 常基 因和 致 病 基 因 电 泳移 动 速 度 的
差异 来检 测双链 中是 否存在错配碱基 。需要 设计 A P D基 因 DK 特 定片段 两侧 最佳 的 P R引物及 变性 条件 ,进行 P R反应 , C C
将 P R 产 生 的 双 链 D A 在 含 尿 素 和 甲酰 胺 浓 度 递 增 的 变 性 C N
胶上 电泳 . 只要 有一 个碱基 突变 , 可 出现 不 同的条 带 , 就 通过 A P D患 者致 病基 因条带的分 析 ,来判 断 受检 者是 否携带致 DK 病基 因。 G E方 法比 S C DG S P方法更加 可靠 , 因诊 断精确度进 基
一
因长度 为 4 b 含有 4 7k , 6个外显 子 , 录的 mR A约 1 、 k , 转 N 41 b
为 P D1 P D K 、 K 2和 P D 。 K 基 因 定位 于 染 色体 1p 33 基 K 3 P D1 6 1、,
高 。 点是 不能判 定 突变的位置 和性质 . 有 5 3 %的漏诊 缺 且 %~ 0 率。
1 变性 梯 度 凝 胶 电 泳 (eaua t rdet e e c o hrs , I 3 dn t n a i l l t p oei r g ng er s
子 . 录 的 m N 约 为 51k , 码 的 蛋 白 质 产 物 称 为 多 囊 蛋 转 R A . b编 白 2 是 一 种 通 道 蛋 白 ;K 2基 因 突 变 引 起 的 A P D 占 1% . PD DK 0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和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和研究进展1. 引言1.1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等症状。
根据国内相关数据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女性中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妇科问题之一。
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延误就诊。
其次,由于临床症状多样化,很多医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仍存在争议和困惑。
另外,由于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患者就医困难,影响了疾病的有效管理。
尽管存在种种挑战,但在中国,相关专家学者和医疗机构正努力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现状。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疗规范化,相信未来在中国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中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近年来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中国学者已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发病率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中国医学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女性中更为普遍。
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为今后更深入的病因探讨奠定了基础。
中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运动疗法等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正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深入化的方向,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月经紊乱、不孕不育、多毛症、肥胖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
其氨基酸组成与电压激活的钙离子通道 a 亚单位 1
及P KD1 似 。多 囊 蛋 白一 多囊 蛋 白一 过 存 相 1和 2通
在 于细胞 外 区 的 末 端 而 相 互 作 用 。破 坏 P D1 K
和 2 存在多嘧啶区 , 中在 2 2 其 1内含子 中的多嘧啶
区是迄今 为止 在人 类 基 因组 中发现 的最 长 的 区域 , 长 25k , . b推测 多 嘧 啶区 的存 在 可能 引 起 三螺 旋 体
的形 成 , 而使 得突 变容 易发生 。 从
P 1基 因编 码 一4 0 KD 33个 氨 基 酸 的跨 膜 糖 蛋 白 , 名为 多囊蛋 白 1有 1 个跨 膜 区 , 命 , 1 预期 分 子量 为 4 0k) 6 I。它 的 N一 端位 于细胞 外 , 括两个 富含 末 包
( ci)区 ,6个 免 疫 球 蛋 白样 区 , 个 L L A 样 1t e n 1 一 D2
区。它 的羧基 端位 于胞浆 侧 , 含有 一个 疏 水 的螺旋 一 螺旋 区 。多囊蛋 白整 个大 分子 与 已知所 有 的蛋 白质 家族均 无 同源性 , 测 多 囊蛋 白可 能 涉及 细 胞 与 细 推
1 AD KD 致病基 因的定 位和 克隆 P 目前 已知 有 3种基 因 的 突变 导 致 了 A K DP D,
白一 参与 E c hr 1 — d e n和 a ct i a i B一 e n复合物的形成 , an
这些 研究 表 明 多囊 蛋 白一 信 号 转 导 通 路 中起 重 1在 要 作用 , 控制 细胞 的增殖 和分 化 。 12 P 2 P D . KD K 2定 位在 42—3 大约有 1 % ~ q 12 , 0 1 % 的 AD KD病人是 由 P 2突变 所致 。该 基 因 5 P KD 跨 度 6 b 由 1 8 k, 5个 外 显 子 组 成 。 它 不 同 于 6 J P KD1在人 类基 因组 中是单 拷 贝 , 不 含多 嘧啶 区 , , 并 但 它 的第 一 个 外 显 子 富含 G 从 而 使 得 此 处 易 于 C, 突变 。P 2编 码 的蛋 白质被 命 名 为 多囊 蛋 白 一2 KD , 含 98个 氨 基 酸 , 是 一 种跨 膜 蛋 白, 跨 膜 6次 , 6 亦 共
托伐普坦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性肾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托伐普坦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性肾病患者的研究进展刘玉法;陈广新;刘纳新;苏立军【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通过搜索PubMed,ScienceDirect,万方,CNKI数据库,选择1990~2014年文献,对托伐普坦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性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总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显著地增加经济负担和致死率。
目前尚没有特定药物用于治疗或延缓该病的进程。
ADPKD患者早期使用托伐普坦可减慢疾病进程,但可能伴发频繁的、严重的不良事件,需密切监护。
%Databases of PubMed,CNKI,ScienceDirect and Wanfang were searched,and the literatures were selected from 1990 to 2014,to review the studies of tolvaptan o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disease(ADPKD).ADPKD is a chronic progressive disease which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conomy burden and death rate.No specific drug can be used to treat or prevent the progress of ADPKD.Tolvaptan applicated in early phase could prolong the progress of ADPKD,but with frequent and serious adverse events.【总页数】3页(P184-186)【作者】刘玉法;陈广新;刘纳新;苏立军【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 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 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 25503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药三棱为主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 [J], 李芳;贾丹兵;路更;李宇颖2.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继发囊内严重感染一例 [J], 刘春莹;冯露夷;冷伟;任艳芸;谭颖颖;陈磊鑫;屈直;尚乘3.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体液中含量的比较研究 [J], 吴俊;梅长林;赵海丹;戴兵;刘亚伟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 [J], 刘海军;马云航5.西罗莫司无益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性肾病的治疗 [J], Serra AL Poster D Kistler AD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临床分析(附二组典型家系调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临床分析(附二组典型家系调
查)
任伟;杨沫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1997(001)002
【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此病以往常被称为“成人多囊性肾病”,认为病变局限于肾脏,仅见于成人,近年来由于超声显象的普及开展,发现了任何年龄其中包括胎儿均可患病,病变可累及肾脏以外,肝脏、胃肠道、脾脏等。
这一变化源于近十年来的遗传学调查。
本文就我们近十年来采用B型超声显象方法对二组现症家系现存20倒人次进行调查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任伟;杨沫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肾内科,合肥2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中药三棱为主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 [J], 李芳;贾丹兵;路更;李宇
颖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 [J], 刘海军;马
云航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型肾病38例临床分析 [J], 王三亨
4.多囊蛋白,钙离子信号转导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J], 肖良;张静;赵海丹
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 [J], 李英;刘宽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检测分析患者是否存在PKDl及PKD2基因突变而
明确诊断。主要的技术有Sanger测序技术、连锁分 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等¨1|。 3并发症
3.1
100%。②修订统一(PKDl和PKD2)的诊断标准:
WU Yun-bin91 reviewing,NING Song—yi2,TANG Yuan—jie2 checking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Shanxi,China;2.Urology Province,Yangzhou
R69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199(2016)06-0668-05
[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6.06.022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ion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Van
肿、心脏瓣膜病、结肠憩室,腹壁疝和精囊腺囊肿。
多囊肾患者一半以上并发肝囊肿或胰腺囊肿,这种 现象在女性以及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中更常见。
多囊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5%一20%的患者可发生 脑动脉瘤破裂‘15I。因此,对多囊肾患者进行脑动脉 瘤的筛查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颅内动脉
现,目前尚未克斛2。31。
disease,ADPKD)是全球发病率最高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polycystic kidney
1发病机制
1.1
的单基因遗传肾病,其发病率约为1/400~1/1000,多 于成年后发病,且预后不良‘1 J。虽然从名字上看多囊
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I)
2.1.3
2.1影像学检查
2.1.1
MRI
MRI对多囊肾囊肿性质的诊断具有
B超ADPKD的诊断主要依靠肾影像学检
很高的特异性。单纯囊肿为密度均匀的低信号区、
查。超声因为其安全、无痛苦及费用低廉是筛查与 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在年轻患者中可信度相对较低。
有研究表明,在本病的5、15、25岁年龄组无临床表 现的亲属中,B超的检出率分别为22.3%、65%和 85.5%,年龄超过30岁B超检出率可达100%L6 J。
查方法的配合选择¨』,它是诊断ADPKD及其并发 症的重要检查方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临床及早
发现、拟定治疗方案、及时预防并发症和预后的判 断。应同时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以确保不致误诊
钙化、近期出血、小结石或高密度囊肿。约50%的 ADPKD患者可继发感染,特别是继发肾周脓肿时临
床极难诊断,死亡率高达60%,甚至更高。CT能清 楚显示肾周脂肪和筋膜,有助于判断肾周脓肿的有 无。CT还是病灶定性的有效方法,CT可提高囊肿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他汀类药物
血脂异常在慢性肾病患者中
非常常见,成为促进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_2 3I。
肾外并发症
主要包括脑动脉瘤、肝和胰腺囊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具有多重效
应,包括抑制肾细胞增殖、诱导肾细胞凋亡、抑制趋 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心3I。动物试验表明,通过 评估Han:SPRD大鼠肾体积、囊肿体积密度和血尿 素氮浓度水平,洛伐他汀能明显延缓肾囊肿的发生。
单侧或双侧肾囊肿/>2个,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 测值88%;30~39岁,双肾囊肿I>2个,阳性预测值 100%,阴性预测值88%;40~59岁,双肾囊肿≥2 个,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5%;≥60岁, 双肾囊肿≥4个,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
方案和治疗时机,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已大
高血压。腰痛可因囊肿增大或增大的肾对肾蒂的 牵拉所致,也可因囊内或肾实质感染、肾结石和囊肿
出血引起。35%一50%的患者会因囊肿破裂而发生 血尿。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压迫周围的肾实
质,造成肾实质内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启动肾纤维
化,继而肾纤维化损伤了肾固有细胞和正常肾组织,
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影响 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出现蛋白尿。研究表明 解剖及代谢异常是多囊肾发生肾结石的重要原
胞膜受体,广泛分布在肾、肝、胰腺、心脏及小肠等组 织的细胞膜上。它是蛋白质.蛋白质、细胞一细胞、细 胞-基质相互作用的藕联剂。PCI的异常可以削弱 细胞一细胞和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以致影响肾 小管上皮细胞按预定周期完成分化,使其既未完成
1,PKDl)基因突变引起以
及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PKD2基因突变引起所占的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吴芸冰(医 学硕士研究生)];225003扬州,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泌尿 外科(宁松毅、汤元杰) 通讯作者:汤元杰,E—mail:tyj0701@aliyun.con
分化成为正常上皮细胞而发挥吸收功能,也未失去 上皮形态分化成肿瘤细胞,却最终形成分泌液体的
出血性囊肿囊内可见高信号团块,感染性囊肿介于
两者之间。ADPKD患者肾的体积和囊肿的大小是 反映病情进展更敏感的指标。通过对肾水平位及冠 状位MRI扫描图片进行研判,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线
性分析,计算肾及肾囊肿体积半年增长速率,可以更
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
ADPKD超声诊断标准171:①Ravine的PKDl诊断标 准:PKDl阳性家族史者,年龄15~29岁,超声检查
因¨2|。因囊肿不断增大,对残存正常肾单位进一步 挤压和损伤,最终会导致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多囊 肾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易并发尿路感染,国 内报道其发生率16%~45%,国外报道60%~ 74%,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尿路梗阻所致。13I。肾癌是 一种很少见的并发症,囊肿内的囊壁细胞在ADPKD 中的癌变率约2%【14 J。
单层上皮,导致囊肿形成并逐渐增大。
1.2
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
位于4q21
万方数据
医堂盟窥生堂拯呈Q!鱼生鱼旦筮垫鲞箜鱼翅』些垡旦!幽:!!!:垫:盟!:鱼:!坠塑:2Q!鱼
染色体上的PKD2基因编码PC2 H1。PC2以流体形 式分泌到囊泡,在肾的远端肾小管、集合管、髓袢升
can
cause
an
irreversible decline in kidney function leading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in the gene search,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se relevant research the most commo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status
re—
and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athogenesis;Imaging studies;Treatment
0引
言
dominant
比例分别为85%和15%。PKD3仅在几个家族中发
3.2
究。2…。研究者发现托伐普坦治疗组发生ADPKD相 关并发症(如疼痛、囊泡出血、尿路感染等)较安慰
剂组明显减少。经过3年的随访,相比安慰剂组,托 伐普坦有减慢肾体积增大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效 果¨8I。同时托伐普坦也可显著降低肾功能恶化、肾 疼痛、高血压或蛋白尿等多种事件的风险旧2|。但因 其严重并发症FDA尚未批准将此药用于ADPKD的 治疗。
引起肾功能的不可逆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ADPKD发病率高,多器官累及,预后差,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多囊肾病的基因研究、诊断和治疗均已取得重要进展,文中从ADPKD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发症、治疗 等方面对该病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影像学;治疗
PKDl或PKD2阳性家族史者,年龄15—29岁,超声 检查单侧或双侧肾囊肿≥3个,阳性预测值100%, 阴性预测值86%;30—39岁,单侧或双侧肾囊肿I>3 个,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6%;40~59
肾囊肿的进行性增大所致的并发症
多囊肾
患者随囊肿进行性增大可出现高血压、腰痛、血尿、 蛋白尿、肾结石、肾功能不全或尿路感染等并发
2.1.2
支粗段表达于内质网、细胞膜底外侧及初级绒毛中,
起离子通道的作用,可能参-9了钙信号的传递”J。
在信号传递过程中,PC2可以独立或与PCI协同发
挥作用。目前认为PCI主要起信号传递感受器的 作用,感受细胞间和细胞与基质间的紧张程度,PCI 将信号通过羧基末端传递给细胞膜或内质网膜上的
CT扫描
・668‘
医堂婴窒生堂塑!Q!鱼生鱼旦箜垫鲞筮鱼塑』些生旦!丝型:!!!:塑,堕!:鱼:』坠些:兰Q!鱼
综
述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研究现状及进展
吴芸冰综述,宁松毅,汤元杰审校
[摘要】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可
CT扫描可作为多囊肾影像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