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合集下载

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1期·综述· 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朱雨露 综述 徐岚 审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汕头 515041)【摘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

通常,ADPKD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临床上该病以双肾多发性囊肿为主要特征,并常伴发肝、胰、脾等器官囊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变。

ADPKD亦可在儿童期甚至在胎儿期发病,一旦发病,其程度较成年患者更加严重,疾病进展也更加迅猛。

诊断为患有ADPKD的胎儿的母亲在随后的妊娠中,胎儿有50%的复发机会。

胎儿超声检查在胎儿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预后评估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症状出现前,产前即进行胎儿基因检测并尽早干预有助于避免具有致命缺陷的胎儿出生,目前已经有多种基因测试方法可用于检测ADPKD。

本文旨在对胎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产前检查、产前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关键词】 遗传咨询;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产前超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遗传学【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1.012 通信作者:徐岚,E mail:xulandoctor@163.com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的疾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全身性疾病。

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为1/500~1/1000[1],大约8%的透析或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患有ADPKD[2]。

ADPKD的特征在于双肾多发性囊肿,该疾病的标志是在儿童早期肾脏中数百个微观充满液体的囊肿的发展,它们以不同的速率甚至以指数倍的方式连续生长(每年增加2%~10%),逐渐导致正常肾组织的损失[3],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kidneydisease,ESK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基础知识何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主要表现是什么?多囊肾是肾囊肿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属于遗传疾病。

据文献报道,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约10%为多囊肾,肾移植患者中原发病中约5%为多囊肾。

根据遗传学研究,多囊肾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两类。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又称婴儿型或儿童型多囊肾病,此型并不多见。

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死亡,极少数患者可存活至儿童期或成年。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又称成人型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发病率很高,在国内约有150万患者。

主要表现为双侧肾皮质与髓质多个液性囊肿形成与增大,肾进行性增大伴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同时伴多系统受累,如肝囊肿、卵巢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及结肠憩室等,因此它是一种多系统全身性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1996年Qian等提出二次打击学说,认为患病个体先天就存在着一个PKD,(多囊肾病基因1)或PKD₂(多囊肾病基因2)等位基因的突变,它影响到机体的所有细胞,出生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各正常的等位基因在感染、中毒、应激等条件下发生体细胞突变,两次突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丧失正常功能。

后一事件的发生开始了囊肿形成的级联变化,并决定了囊肿的发生时间和部位。

当同一个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一对PKD₁或PKD₂等位基因,因两次突变而丧失功能时,就不能产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多囊蛋白(PC-1或PC-2),使多囊蛋白复合物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囊肿的发生。

如何诊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依据是什么?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Ravine等1994年提出以下的诊断标准:30岁以下患者单侧或双侧有两个肾囊肿;30~50岁患者双侧肾囊肿至少有两个;60岁以上患者双侧肾囊肿至少有4个,若同时具有其他ADPKD表现,如肝囊肿等,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

多囊肾PPT课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

多囊肾PPT课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


临床表现
• 1.肾脏体积增大 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 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 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 硬。 • 2.肾区疼痛 为其重要症状,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 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疼痛可因体力活 动、行走时间过长、久坐等而加剧,卧床后可减 轻。肾内出血、结石移动或感染也是突发剧痛的 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ADPKD)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遗传病,发病率约 为1/1000-1/40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 多囊肾除累及肾脏外,常伴肾外囊肿, 如肝囊肿、胰腺囊肿、脾囊肿等。
多囊肾术后实体病理
发病机制
• 目前已经发现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致病基因, 即adpkd1和adpkd2.分别定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 (16p13.3)和4号染色体的短臂(4q21-23),其编码蛋 白产物为多囊蛋白-1(PC-1)和多囊蛋白-2(PC-2)。 其中adpkd1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患者 占85%,而其余大多为adpkd2突变所致。adpkd2所致多 囊肾病较adpkd1起病晚,发生终末期肾衰竭迟,但两者 病理改变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PC-1和PC-2之间存在相 互作用。此外约40%患者无明确家族遗传史,提示其基因 突变可能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 血糖、血脂、电解质、C反应蛋白、凝血五 项、内生肌酐清除率、心电图、胸部正位 片、肝脏肾脏彩超 • 肾损十项、肾脏CT、肾脏ECT、淋巴细胞 亚群、免疫五项、自身抗体系列
• 成年型多囊肾一般在成年早期出现症状, 常以血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发病,腹 部触诊可发现较大的多囊肾。肾功能多呈 缓慢进行性减退,高血压、梗阻或肾盂肾 炎,是加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 期,临床较罕见,多在婴儿期死亡,极少 数轻症者可活到成年。本病贫血程度常较 其他原因引起的尿毒症贫血轻,其原因是 肾脏的囊肿一般能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流行病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有种族都可发生ADPKD,报道的患病率为1:1000。在美国每年
开始透析的患者中,大约有5%的肾病由ADPKD引起。

ADPKD主要由两种基因突变引起:16号染色体上的PKD1(编码多
囊蛋白-1)或4号染色体上的PKD2(编码多囊蛋白-2)。大多数患者可维持
正常肾功能到30岁左右。一旦GFR开始下降,其每年可平均降低4.4-
➢ 多囊肝 多数不需治疗。肝脏明显增大可引起腹胀、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门静脉高压等。可根据病情选 择肝囊肿穿刺硬化、去顶减压术、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术
➢ 颅内动脉瘤 对于有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病人,推荐MRI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直径大于10mm的动 脉瘤应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
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 ➢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目前认为ADPKD病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和 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移植后肾存活率、并发症与其他肾移植人群相似
治疗
对症治疗 ➢ 疼痛
急性疼痛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慢性疼痛,程度轻者或一过性疼痛卧床休息并观察,如疼痛持续或较 重按止痛阶梯序贯药物治疗,仍不能缓解可考虑囊肿穿刺硬化、囊肿去顶减压术及多囊肾切除术
➢ 出血 多为囊肿出血所致,呈自限性,轻者绝对卧床休息、止痛、多饮水。出血量大、保守疗法效果差可 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或出血侧肾脏切除
泌尿道和囊肿感染,引起ADPKD病人发热的首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囊肿感 染和肾周脓肿,逆行性感染为主要途径
临床表现
肾外表现 ➢ 囊性病变
可累及肝脏、胰腺、脾脏、卵巢及蛛网膜等器官。其中肝囊肿最常见,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 可表现为疼痛、囊肿感染和出血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疾病,它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有很多进展。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瞬时受体势;Max作用因子1;雷帕霉素靶蛋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重要疾病。

现在已经发现3个基因(PKD1、PKD2、PKD3)与此病有关,其中PKD1定位于染色体16p13.3,其突变而导致ADPKD约占85%,PKD2定位于染色体4q21-23,其突变约占15%。

PKD3突变仅在几个家族中发现,目前尚未定位[1]。

ADPKD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

囊泡损伤肾组织,引起肾功能改变,出现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肾衰竭。

ADPKD除累及肾脏外,还可引起肝脏囊肿、胰腺囊肿、心脏瓣膜病、结肠憩室和颅内动脉瘤等肾外病变[2],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故揭示其发病机理,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以综述。

1 ADPKD的发病机制1. 1 多囊蛋白PC PKD1基因的蛋白产物被称为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又叫做TRPP1,多囊蛋白-1是一种跨膜蛋白,分布广泛,可以与多种蛋白(如PC2)、糖、脂类结合并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发挥功能。

PC1还与Wnt信号途径、JAK-STAT途径、转录因子AP-1和G蛋白偶联等信号途径有关。

PKD2基因的蛋白产物被称为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又叫做TRPP2,是TRP家族的一员,为非选择性钙离子通道。

它不同于PKD1,在人类基因组中是单拷贝,并不含多嘧啶区,但它的第一个外显子富含GC,从而使得此处易于突变[3]。

瞬时受体势(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虽然最初发现于感受器,主要参与神经传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发现该通道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如何诊断鉴别,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肾功能检查、肾脏叩诊、尿常规、肾上腺CT检查、肾脏触诊
*一、检查
?一、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及磁共振等。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以上是对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易混淆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主要考虑与多房性单纯肾囊肿鉴别,其他鉴别需考虑ARPKD,获得性肾囊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等,表19-30早期ADPKD与多房性单纯性肾囊肿鉴别。

多房性肾囊肿(multilocular cyst of kidney)是指肾内有局限性、大而有完整被膜的肿物,压迫周围肾组织,内由多个囊肿构成。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做哪些检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杨霓芝教授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的临证经验

杨霓芝教授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的临证经验

-名医经验荟萃-杨霓芝教授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的临证经验** 本课题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704100,2218YFC17041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杨霓芝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资助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育便函[221/] 167号)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122)②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广州510060)△通讯作者林文秋① 王子燕② 包 崑① 侯海晶① 杨霓芝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 )的发病率约为1/402 -1/1 002,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基因的 遗传性肾病⑷。

其临床可见双肾多发性进行性肾脏 囊泡充液、泌尿系感染和持续性高血压等特征,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终末 肾 病 肾 肾 治疗宀7。

ADPKD 病变除累及肾脏外,还可引起肾外囊性病变,如肝脏囊肿、胰腺囊肿、心脏瓣膜病、结肠憩 室和颅内动脉瘤等并发症[5]0杨霓芝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同时也是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医教研40余年,长期潜心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杨师研习,所获 匪浅,现将杨师治疗多囊肾的经验及个人体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的认识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本病属于中医积聚范畴。

本病的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或感受六淫之邪,致肝脾受损,气机 失调,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混乱,导致血瘀内停及湿浊内阻;湿浊日久凝结成 痰,痰瘀交阻,搏结于肾,渐而成为积聚(囊肿)o 杨霓 芝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湿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虚”、“瘀”与“湿”均贯穿本病的始终。

后期脾肾气虚日久及阳,开合不利,瘀血、水湿及浊毒之邪潴留在 体内,则可出现“\闭”、“关格”等症。

2中医治疗切入点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分层,确定中医药分层治疗的目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多囊肾病的研究和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多囊肾病的研究和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多囊肾病的研究和治疗摘要:控制一种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由这种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发病率约为1/400~1/1000。

ADPKD多在3()岁~50岁之间发病,囚此过去常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实际上ADPKD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包括妊娠时的胎儿,故“成人型”这一术涪并不准确,现已废用。

ADPKD临床表现为双侧肾脏皮、髓质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晚期伴肾功能损害。

可累及多个系统。

正文:一多囊肾病的概述1.什么叫多囊肾多囊肾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多个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

2.还患者发病原因90%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

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

患者的基因型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假定用A表示显性致病基因,a表示相对应的隐性正常基因,则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显性纯合体(AA)和杂合体(Aa),基因型aa的个体正常,但临床上所见到的患者大多数为杂合体。

二.系谱特点1、男女发病几率相等;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如父母均患此病,子女发病率增加到75%;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其下代(孙代)也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

真正不经父母遗传而由基因突变而发病的情况极少见。

三.多囊肾的症状1、肾肿大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疼痛为其重要症状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

3、血尿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破裂所致。

4、高血压。

5、肾功能不全本病迟早要发生肾功能不全。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一家系15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一家系15例

文章编号 : 0 1 4—2 1 (0 8 0 0 5 0 0 13 20 )3— 1 8— 4
F FTEEN I CA S ES oF AUToS oM AL DoM I NANT PoLYCYS C DNEY N FI I TI KI I A M LY TREE
DUAN a Xi o—x n i g, XI Li—h A ua, ZHANG o—g a g, e 1 Gu un ta .
维普资讯

18・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t cdMe caA a dNe Mog l J n 0 8 V 13 N . i n o u e2 0 o. 0 o3
常染 色体显 性遗传 多囊 肾一家 系 1 5例
段 晓星 , 夏 丽华 , 张 国光 , 梦雅平 ’
g e ig a . slt : i e d n n me t re d a r m Re lls S x m n a ie wo n wi ADP wee i c o d wi e l w fi h rtn e n h K r n a c r t t a o n e ia c h h
i y tm t l s se wi ADPK, ih wa r c d b c o fv e e ain wa e o t d a c r i o t e p d — y h wh c s ta e a k t e g n rto s, s rp re c o dng t e i i h
( eatetfNp rl yA iae o ilInr noi Mei l oeeH h o 0 05 hn Dp r n o eho g ,fl t H s t , e gl dc lg ,oh t 100 C i m o i d p a n Mo a aC l a)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有哪些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有哪些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症状,尤其是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早期症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有什么表现?得了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会怎样?以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有哪些并发病症,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见症状:蛋白尿、细菌感染、脓尿*一、症状:晚期病例肾脏明显肿大可扪及容易诊断。

尿液分析见轻度蛋白尿和不同程度的血尿,但红细胞管型不常见。

即使并没有细菌感染,脓尿症多见。

由于囊肿破裂或结石移动也可有发作性的明显肉眼血尿。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为有多个囊肿,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肿大,外形不规则,并且因为囊肿压迫肾盏,漏斗和肾盂而使其拉长呈蜘蛛状。

由于囊肿取代功能性组织,故在肝,肾的超声检查和CT扫描中可显示典型的"虫蚀"状。

因此在静脉尿路造影未显示典型改变之前,这些检查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手段。

需与该病相鉴别的是尚未造成足够肾实质损害导致尿毒症的单个或多发性囊肿。

正确的遗传学诊断很快可采用。

运用重组DNA技术已发现约85%的APD-KD家族中,被称为PKD1的基因突变定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P)上,它具有两个特异性标志:球蛋白复合体及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基因。

大多数其余的家族发现在4号染色体(PKD2)上有基因缺陷,但也有少数家族不与如何基因座相关。

*二、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并发症,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动脉瘤*一、并发症:尿路感染最常见,大多为下尿路感染。

也可出现肾盂肾炎,囊肿感染等。

其他并发症有:尿路结石、梗阻;动脉瘤破裂出血,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占ADPKD患者死因的7%~13%。

极少见情况下可出现两肾的恶性肿瘤。

多囊肾如何治疗分两种情况

多囊肾如何治疗分两种情况

多囊肾如何治疗分两种情况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如何治疗?尽管无法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命。

疼痛。

肾脏区域的疼痛可能由囊肿感染,囊肿出血,肾结石或肾囊周围纤维组织伸展引起。

医生会首先评估这些原因中的哪些导致疼痛,以指导治疗。

如果确定是因囊肿扩张引起的慢性疼痛,医生可能会最初建议非处方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

在服用任何非处方药之前咨询你的医生,因为有些可能对肾脏有害。

对于大多数但并非所有因囊肿扩大引起的严重疼痛的病例,收缩囊肿的手术可缓解背部和侧面的疼痛。

然而,手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会减缓疾病向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头痛是严重的,或者似乎感觉到不同于其他头痛可能是由动脉瘤,血管呈斑点状,大脑中的气球出来造成的。

这些动脉瘤可能会破裂,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头痛也可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患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人,如果他们有严重或反复的头痛,甚至在考虑非处方止痛药物之前,应该去看医生。

尿路感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往往有频繁的尿路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患有此病的人应立即寻求尿路感染治疗,因为感染可从尿道扩散至肾脏囊肿。

囊肿感染难以治疗,因为许多抗生素不能穿透囊肿。

高血压。

控制血压可以减缓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种药物可以降低高血压。

患者应该向医生询问这种治疗方法。

有时适当的饮食和锻炼足以控制血压。

晚期肾脏疾病。

多年后,多囊肾可能会导致肾脏衰竭。

由于肾脏对于生命至关重要,ESRD患者必须寻求两种替代肾功能的方法之一:透析或移植。

在血液透析中,血液循环进入外部过滤器,在重新进入人体之前进行清洁。

在腹膜透析中,将液体引入腹部,在那里它吸收废物并随后被移除。

将健康肾脏移植到终末期肾病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且成功的手术。

移植入多囊肾患者的健康非多囊肾肾脏不发展囊肿。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如何治疗?药物可以控制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高血压,抗生素可以控制尿路感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 2002C 12)。

・综述与讲座・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突变研究进展刘 征,丁克家(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多囊肾疾病;基因突变[中图分类号] R 6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66X (2006)2120090202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 PKD ),又称成人型多囊肾病。

据国外文献报道,到60岁时大约有50%的患者出现终末期肾衰竭。

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存在遗传异质性。

目前已知的引起该病的突变基因可能有3个,分别为PKD 1基因、PKD 2基因、PKD 3基因。

其中85%患者由PKD 1基因突变引起[1],约15%患者由PKD 2基因突变引起。

PKD 3基因由于少见,研究不多,故至今尚未定位克隆。

1 PKD 1基因PKD 1基因定位在第16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3亚带(16p 1313),总跨度约53kb ,由46个外显子组成,其转录的mRNA 长度1411kb ,编码的多囊蛋白产物称为PC 1。

PKD 1基因的近端区域(16p 1311)含有三个同源基因位点(H G 2A 、H G 2B 和H G 2C ),与PKD 1基因同源性极高。

PKD 1基因的35~46外显子为单拷贝区,1~34外显子由于存在同源基因出现3次核苷酸重复,这给基因测序和突变检测带来了极大困难。

为此,不同实验室采用了多种不同方法,包括蛋白截断实验(PT T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 GGE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高压液相色谱法(DH PL C )及直接测序法。

每种方法各有利弊,PT T 无法检测没有造成蛋白异常终止的错义突变;D GGE 由于需要在电泳前在产物两次加上一对GC “夹子”,增加了操作难度;SSCP 虽然简便,但存在5%~30%的漏检率;DH PL C 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直接测序虽然检出率较高,但花费较大。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怎样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怎样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治疗方法,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应该吃什么药。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约50%的具有ADPKD1突变的患者在55~60岁之间发展到尿毒症。

而非ADPKD1突变的要到70岁才发生。

少数ADPKD患者在少儿时就出现临床表现,即使其父母成年后发病。

与许多其他肾脏疾病一样,ADPKD在黑人中有进展加速,约提早10年发病。

其他预示该病更快进展的因素包括年幼时即诊断,男性,肾脏体积较大,高血压,肝囊肿(在女性患者中),肉眼血尿及尿路感染(男性)。

如未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患者常死于尿毒症或高血压并发症,约1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

对尿路感染和继发性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命。

若尿毒症存在其处理与其他肾脏病相同。

ADPKD透析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

肾移植是可行的,但由于该病的家族特性,使用双亲和同胞供肾脏。

推荐遗传咨询。

*二、中医*1、治疗:根据多囊肾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约相当于中医的“腰痛”“水肿”“肾积”“关格”等病范畴。

本病之起因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主要由肾脾不足,阳气虚亏,水津不化,聚而为痰,血运无力导致血淤气滞,累及于肾,使气血痰湿凝聚成块,留恋日久积块体积渐增三焦水道受阻,水湿内泛外益,血淤更甚,故而出现腰痛较固定,小便不利,面肢浮肿,腹胀。

或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气短无力面色苍黄而暗。

此时小便常规化验可见蛋白++以上,红血球+~+++或肉眼血尿等。

1.禀赋不足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禀赋有异,肾精虚损,肾气素虚而致。

肾乃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叠生”说明禀赋不足为发病之主要原因。

肾气内虚,一则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壅;二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水瘀交结,发为积聚。

多囊肾病症介绍

多囊肾病症介绍

【概述】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

根据遗传学特点,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两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常见。

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成人型多囊肾,是常见的多囊肾病。

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入,预后明显改善。

ARPK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父母几乎都无同样病史。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婴儿型多囊肾,为多囊肾中少见类型。

常于出生后不久死亡,只有极少数较轻类型,可存活至儿童时代甚至成人。

ADPKD 常见于成年时出现症状。

囊肿在出生时即已存在,随时间推移逐渐长大,抑或在成年时发生和发展尚未完全阐明。

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变可能在胎儿时期即已存在。

绝大多数为双肾异常。

两侧病变程度不一致。

其特征是:全肾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直径由刚能分辨至数厘米不等。

乳头和锥体常难以辨认。

肾盂肾盏明显变形。

囊内有尿样液体,出血或感染时呈不同外观。

囊肿呈进行性长大,可能与细胞增殖的相关过程、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囊肿周围组织受损有关。

ARPKD囊肿上皮细胞经培养后显示了与ADPKD不相同的性质:ADPKD囊液中有内毒素或Gram阴性细菌,而A RPKD囊液中则无。

【多囊肾病因】90%ADPKD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ADPKD1基因,基因产物尚不清楚。

该区域的许多编码基因已被阐明并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将来,ADPKD1可被确认。

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ADPKD2基因,其编码产物也不清楚。

两组在起病、高血压出现以及进入肾功能衰竭期的年龄有所不同。

本症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尽管大多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症状,但在胎儿期即开始形成。

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其液体性质随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于近端小管,囊肿液内成分如Na+、K+、CI-、H +、肌酐、尿素等与血浆内相似;起源于远端则囊液内Na+、 K+浓度较低,CI-、H+、肌酐、尿素等浓度较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长征医院
肾内科
I
II
III
一ADPKD家系
长征医院
分子遗传
PKD2 PKD1
ADPKD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分子发病机制
pkd2 ws25/ws25、 pkd2 ws25/- 小鼠和人ADPKD的肾脏图象
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 Vol. 69, 1-15, 2000
肾内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 解放军肾脏病中心
长征医院
肾内科
肾囊肿定义
肾小球囊至集合管任一节段达到 200μm的局部扩张,称为肾囊肿。当囊肿 长至几毫米大小时,即与肾单位脱离,形 成封闭的囊腔。
长征医院
分子发病机制
多囊肾病的囊肿形成
肾内科
目的:(1) 检测ADPKD家系患者,提供遗传学咨询和随访 (2) 让ADPKD家系健康人放心
用途:(1) 年龄18岁以上,能理解检测意义,并主要要求者 (2) 将要成为亲戚供肾者 (3) 年龄虽<18岁,但因治疗并发症需要明确诊断者
方法:B超、CT、基因连锁分析
长征医院
肾内科
ADPKD诊断与鉴别诊断
因此,肾囊肿感染时,既要选择水溶性,又要选择脂溶 性抗生素。 水溶性:氨苄青霉素,氨基苷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脂溶性: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氯霉素和甲硝唑
长征医院
肾内科
(四) 结石
发生率:10~34%。57%结石为尿酸盐。 50%病人无症状。
肾内科
ADPKD定义
ADPKD是指肾单位囊性扩张在 两侧肾脏形成三个以上囊肿的一种遗 传性疾病。
长征医院

多囊肾病名词解释

多囊肾病名词解释

多囊肾病名词解释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其特征是肾脏内形成多个液体充满的囊肿。

这些囊肿可以逐渐增大,导致肾脏体积增大,影响正常的肾功能。

以下是与多囊肾病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1.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多囊肾病是指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DPKD(成人型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RPKD(婴儿型多囊肾病)等。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PKD是由一对患有该基因突变的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每个患有突变基因的子女有50% 的几率继承并发展成多囊肾病。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ARPKD是由患有突变基因的两位健康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患有突变基因的子女在两个基因都突变时才会表现出多囊肾病症状。

4.肾囊肿(Renal Cyst):•肾囊肿是指肾脏内充满液体的小袋或小囊。

在多囊肾病患者中,这些囊肿可以逐渐增多并增大,导致肾脏组织被取代,影响正常的肾功能。

5.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由于多囊肾病导致肾脏组织受损,患者可能逐渐经历肾功能的减退,最终可能发展成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6.多囊肾病联合肝囊肿(Polycystic Liver Disease):•有些多囊肾病患者还可能在肝脏中发生囊肿,称为多囊肾病联合肝囊肿。

这可能增加了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复杂性。

7.遗传咨询(Genetic Counseling):•针对多囊肾病家族史的患者,遗传咨询可以提供有关遗传风险、遗传检测和家庭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多囊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治疗主要包括管理症状、控制高血压、处理感染并监测并发症。

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医学管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一家系报告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一家系报告

剂( AC E I ) 类 降压 药 、 大 黄 及 虫 草制 剂 等 保 肾治 疗 , 彩 超提 示多囊 肝 、 多囊 肾 、 肾结石 。此 次入 院病情 较 重, 出 现持续 性 肉眼血 尿 , 肌酐 达 1 2 9 0 . 1 0 , u mo l / L , 结合 病 史 、 体 征及 辅助 检查 , 诊断 为 常染色 体显性 遗 传 多囊 肾病 、 囊肿 出血 、 慢性 肾脏 病 5期 、 囊 肿感染 、 肾结 石 、 继发 性 甲状旁 腺功 能亢 进 。 病例 2 : 先证 者 之外祖 母 ( I 1 ) , 据 先证 者 回忆 , 其外 祖母 约 5 3岁 时 因反复 双下肢 浮肿 伴血 尿去世 , 因当时 医疗条 件所 限 , 未 明确 诊 断 , 结合 AD P KD遗
腹胀 痛加 重 , 合并 持续 性 肉眼血 尿 , 伴发热 3 8 . 5 ℃。 人 院后查 体 , 体温 3 6 . 5 ℃, 血压 l l 1 / 9 0 mmHg , 肾病
[ 作者单 位]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附属 医 院 肾脏 病 中 心, 南 京
2 1 0 0 0 3 ; 通 讯 作者 , E — ma i l : j wy a n g @n j mu . e d u . c a 本文2 0 1 3 —0 5 —1 7收 到 , 2 0 1 3 —0 6 —1 9修 回 , 2 0 1 3 —0 7 —0 2接 受
左右, 未 系统治 疗 , 未 进行 血液 透 析 , 5 1岁 因尿 毒症
去世 。
6 0 t _ t mo l / L, 尿蛋 白( 2 +) , 尿 隐血 ( +) 。
病例 1 1 : 先证者 之子 ( I V 1 ) , 2 9岁 , 无 高血压 、 血 尿、 肾功能 不全 病 史 , 无任何不适 , 1 O余 年 未 体 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U)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0—1:1000,是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肾病,居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病因的第4位。

引起ADPKU的突变基因有PKD1、PKD2和PKD3。

PKD1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

ADPKU具有显性延迟性发病的特点,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

此时大多已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因此,有必要对ADPKU家系进行产前诊断。

该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形成多个液性囊泡,囊肿进行性增大,造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最终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除了肾脏病变外,还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肝囊肿、高血压、颅内动脉瘤、心瓣膜畸形等。

多囊肾病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尚无特效药,只是一些对症治疗和透析治疗。

女性较男性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比例为高[(1.2-1.3)/1]。

临床表现
1.肾脏表现
(1)肾囊肿:多囊肾肾功能异常表现包括高血压,肾痛,肾功能不全等,这些表现与肾囊肿的进展直接关系。

(2)肾功能异常:较早发生尿浓缩能力和氨排泄减少,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些异常较轻,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不大。

(3)高血压等
产前基因诊断
两个基因已知与多囊肾相关:PKD1,占大约85%的患者;PKD2,占大约15%的患者。

一.突变扫描
PKD1:序列分折/突变扫描:阳性率约88%。

PKD2:序列分折/突变扫描:阳性率约88%。

二.连锁分析
在人口较多的家系进行症状前检测可运用PKD1和PKD2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

三.缺失/重复分析
适用于PKD2基因内或全基因缺失临床检测,检测频率估计不到1%。

产前诊断技术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检测已发展可以筛查PKD1和PKD2重排。

开发的PKD1位点特异性探针可以分析鉴别PKD1假基因。

遗传咨询
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对多囊肾家庭调查表明,只有4%一8%的家庭成员将终止多囊肾胎儿的妊娠。

一.先证者的父母
1.大多数患者的父亲患有多囊肾。

2.从头突变的发生率显著,约有10%的家庭发生。

3.对于从头突变先证者的父母需进行影像筛查并评估建议,特别是在PKD2的情况下。

二.先证者的家系成员
1.先证者的家系成员的患病风险取决于父母的遗传状况。

2.如父母患病,子女的风险是50%。

3.当肾脏影像分析表明,父母不患病的先证者的致病突变不能在父母任何一方的DNA检测出,先证者可能是由新生突变造成,家系其他成员的风险较小。

三.先证者的后代
多囊肾患者的孩子有50%的机会出现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