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分析方法和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IE的定义及公式计算

IE的定义及公式计算

I E的定义及公式计算------------------------------------------作者xxxx------------------------------------------日期xxxxIE培训技术资料IE的定义:IE(Industrial Enginccring)即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

生产线平衡率(编程率)=各站标准工时之和/瓶颈时间*站数*100%平衡时间 = 60分*60秒*8H*(8H)产能/(1+宽放率)标准工时= 60分*8H*(站数)/产能(8H)標準工時簡稱「標時」。

在傳統產業,尤其是勞力密集的產業中是一種重要的標準。

舉凡每日標準的工作量衡量、計件工資、生產獎勵辦法的指標設定、加工成本的估算、員額設定、‧‧等等都以標時為基準。

正常工時─以一個正常效能的工人,在無干擾的正常情況下完成一項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間。

標準工時─以一個正常效能的工人,在考量某些無法免除的正常因素下完成一項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間。

─上述所謂「無法免除的正常因素」是指在現行的管理體制下和現有工作環境及設備、方法條件下從事長期的相同且重覆性工作。

其平均完成一項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間。

在標準工時計算公式中,一般稱之為「寬放」。

一般工業測定標準工時之方法大概採用兩種方式,其一為預測法;另一種則為實測法。

這兩種方式通常都會交叉採用,相互印證。

預測法─以預定動作時間訂定時間標準預測法在工業工程專門學科中叫做「PTS法」─其全名稱為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中文譯為「預定時間標準法」。

最早的PTS法又以MTM法─Method Time Measurement 、WF法─Work Factor 為最早發展完成且係最佳的兩種方式。

PTS法係將工人之操作動作拍成影片,然後詳細分析其動作和條件。

分析後發現工人之作業皆由若干基本動作和若干條件所構成。

於是在確立各種基本動作和條件因素後再求出以正常合格工人實施各種基本動作所需要的時間,最後將這些確定的時間值整理成「數據卡」。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IE常用公式一覽表
一. 績效管理常用公式;
1.作業時間使用率=(投入工時-異常工時)/投入工時
=實際工時/投入工時
2.作業者作業效率=產出量╳標准工時/(投入工時-異常工時)
=總標准工時/實際作業工時
3.製造生產效率=產出工時/實際作業工時+異常工時
4.公司生產效率=產出工時/投入工時
5.出勤率=出勤人員/編置人員
6.加班率=加班時間/總工時
二.常用計算公式;
1.設備總合效率=時間稼動率╳性能稼動率╳良品率
負荷時間- 停機時間
= ╳
負荷時間
理論C.T ╳投入數量

稼動時間
投入數量–不良數量
投入數量
正常時間合計
2.平衡效率= ╳100%
規制時間(瓶頭時間) ╳工程數(人員數)
1.時間利用率
實際作業時間
總投入時間
2.作業效率
總標準工時
總實際工時
單位時間實際產出標準人數
標準產出實際人數
實際作業時間內之效率指針
3.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 作業效率x 時間利用率
單位時間實際產出標準人數
標準產出實際人力總標準時間總投入時間
總投入時間內之效率指針(含除外工時在內)
1.生產線平衡率
T1+T2+T3+…+T n
n.T m a x
T m a x﹕瓶頸工時
2.平衡率提升途徑
1.合併
2.重排
3.取消
4.簡化。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IE相关计算公式1.标准产量= (上班总工时/周程)*总工作人数
2.平衡率= 周程时间/ (瓶颈工序时间* 总人数)3.目标(实际)产量= 标准产量* 平衡率
5.标准人均时= 3600 / 周程
6.实际人均时= 总产量/ 总工时
7.人均时达标率= 实际人均/ 标准人均*100% 8.TAKT TIME=日计划可实际利用的工作时间/日目标产量9.实际产距= 总工时/ 实际产量
10.目标产距= 总工时/ 目标产量
11.周程时间=各工序标准工时之和
12.标准产能=日总工时/标准工时
13.计划人力=目标产能/标准产能
14.瓶颈工时=最高人均工时
15.总瓶颈工时=最高人均工时*实际人力
16.平衡率%=周程时间/总瓶颈工时
17.损失率%=1-平衡率%。

IE公式汇总范文

IE公式汇总范文

IE公式汇总范文IE公式是工业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它们用于描述和优化生产与运营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运输、设备维护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汇总一些常见的IE公式,详细介绍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1.消耗率公式消耗率公式用于计算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消耗率。

它可以用于评估和优化生产过程的效率。

消耗率(CR)等于单位时间内所使用的资源量(RC)除以单位产出量(OU)。

CR=RC/OU例如,如果一家工厂每小时消耗100千瓦时的电力,每小时生产100个产品,则消耗率为1千瓦时/产品。

2.经济数量公式经济数量公式用于确定最经济的订单或批量大小。

它需要考虑到订单或批量的固定成本(FC)和变动成本(VC),以及需求率(D)和库存维持成本(H)。

经济数量(EOQ)等于固定成本与需求率和库存维持成本之间的平衡点,计算公式如下:EOQ=(2*FC*D)/H3.周转率公式周转率公式用于衡量存货的转换速度。

它可以帮助评估和优化库存管理的效果。

周转率(TR)等于销售量(S)除以平均库存量(IAV)。

TR=S/IAV例如,如果一家超市每年销售1000台电视,平均库存量为100台,则周转率为10次/年。

4.马太效应公式马太效应公式用于描述生产过程中的累积效应。

它指出,当生产速度提高时,生产效率将比预期更好。

马太效应(ME)等于适应时间(AT)除于生产速度增长率(RG)。

ME=AT/RG例如,如果一项任务在提高生产速度后需要适应1天,而生产速度每提高10%,则马太效应为1天/10%=10天。

5.利润公式利润公式用于计算销售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

它可以帮助评估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盈利能力。

利润(P)等于销售收入(R)减去成本(C)。

P=R-C6.供应链效率公式供应链效率公式用于评估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它可以衡量供应链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供应链效率(SCE)等于供应链的货币价值(VC)除以供应链流动性(VL)和供应链灵活性(VF)之和。

IE数据处理与常用公式

IE数据处理与常用公式

IE数据处理与常用公式IE(工业工程)数据处理是指在工业工程领域中使用数据进行问题分析、优化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

下面是IE数据处理常用的公式和方法。

1.生产效率公式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效率公式为:生产效率=(总产量-损耗)/生产时间2.完工率公式完工率是指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产品数量占计划生产数量的比例。

完工率公式为:完工率=完成产品数量/计划生产数量3.制造周期公式制造周期是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制造周期公式为:制造周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完成产品数量4.成本公式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包括物料、人工和设备等。

成本公式为:总成本=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5.制造周期时间公式制造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加工时间、等待时间和运输时间等。

制造周期时间公式为:制造周期时间=加工时间+等待时间+运输时间6.资源利用率公式资源利用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占总资源的比例。

资源利用率公式为:资源利用率=生产所使用的资源/总资源7.效率公式效率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之间的比例。

效率公式为:效率=实际产出/标准产出8.容量公式容量是指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容量公式为:容量=总资源/单位时间9.平均停留时间公式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在其中一工序的平均停留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公式为:平均停留时间=生产时间/生产数量10.时间效率公式时间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时间效率公式为:时间效率=完成工作量/单位时间以上是IE数据处理常用的公式和方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优化流程,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IE数据处理与常用公式

IE数据处理与常用公式

步骤六:改善过程
1、装配线人员定岗、定置作业
a) 固定岗(作业员)与移动岗区分 (移动岗位:修理员、物料员、拉长、多能工) b) 由员工自已离岗去拿物料,变为专人配送物料到岗(编
岗位物料配送清单,明确数量/次、频次/天); c) 员工的作业范围要规划合理,减少不必要的走动; d) 员工离岗,设定顶岗人员机制(多能工配置)。
出勤时间
8H(28800S)或10H(36000S)(是否倒班)
出勤方式
单班/两班/三班
步骤一:现状数据调查
实际节拍时间
=实际出勤时间/实际产量
目前人均时产量
人员配置
出勤方式
步骤二:实物数据分析
1. 编制生产节拍测定表
能够看出每个岗位中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所需物料、工作工具都列明
步骤二:实物数据分析
➢实施强制节拍(在自动生产线上) ➢虚拟强制节拍(在手推滚筒线上) ➢岗位之间“一个流”传递(作业台传递)
4、动作浪费改善
使用最低级动作作业
➢改善瓶颈岗位的浪费动作(明显+细小)
➢改善每个岗位的浪费动作(明显→细小)
浪费动作消除后,平衡也会打破,需重新调整生产平衡
步骤六:改善过程
常见的12种动作浪费:
活动程序
PD AC
PD AC
P-Plan D-Do C-Check A-Action
活动基本步骤
改善对象选定
现状调查
总结及标准化
效果确认
改善实施
问题点提出 设定改善目标 改善案确立
步骤一:现状调查
选定改善对象
XX工段XX生产线(班) 针对XX品号(系列)进行改善
计划产量
XX台/8H(或XX台/10H)

电流ie的计算公式

电流ie的计算公式

电流ie的计算公式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流动,是描述电荷运动的物理量。

在电路中,电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电路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因此,准确地计算电流对于电路设计和分析来说至关重要。

电流ie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表示,即:I = V / R。

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是安培(A);V代表电压,单位是伏特(V);R代表电阻,单位是欧姆(Ω)。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大小。

当电压增大或电阻减小时,电流也会增大;反之亦然。

在实际的电路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电流的大小,以便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这个公式进行电流的计算。

例1,简单电路中的电流计算。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电路,其中有一个电压为12V的电源和一个电阻为4Ω的电阻器。

我们需要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公式I = V / R来计算电流。

将电压和电阻的数值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到:I = 12V / 4Ω = 3A。

因此,这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3安培。

例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

接下来,我们考虑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即一个并联电路。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压为6V的电源,并联连接了两个电阻,分别为2Ω和4Ω。

我们需要计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对于并联电路,我们需要先计算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每个电阻上的电流:I1 = 6V / 2Ω = 3A。

I2 = 6V / 4Ω = 1.5A。

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电流:I = I1 + I2 = 3A + 1.5A = 4.5A。

因此,这个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大小为4.5安培。

例3,复杂电路中的电流计算。

最后,我们考虑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即一个由多个电阻和电压源组成的复杂电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组合来计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服装IE常用计算工式

服装IE常用计算工式

IE 方面的一些计算公式:
单一工序测时效率=单道工序的SMV/
*100%绩效的计算=实际产量
*一件衣服的总SMV
*100%加浮余后的时间(总人数*总工作时间)-NPT时间
目标产量的计算=总人数*总工作时间
*目标效率实际效率的计算=实际产量
*一件衣服的总SMV
*100%一件衣服的总SMV总人数*总工作时间
小时目标产量的计算=
总人数*总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NPT率计算=总
NPT时间
*100%一件衣服的总SMV*目标效率总工时
小时效率的计算=
小时产量
*100%达成率=实际产量
*SMV
*目标效率目标产量*目标效率目标人数*目标工时-NPT
数据分析=单道工序时间
/每线总人数平衡率=测时工序时间相加的总时间数*100%(线平衡人力计算)总SMV工序时间最高的工序
100%目标目标总件数
*100%不平衡率=(总工序数*堆积工序工时)-工作总工时*100%率件数=目标效率总工序数*耗时最多的工作点标准工时
最大产出率=测时最大产出件数
*100% 100%目标率件数。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题型分析与解题归纳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题型分析与解题归纳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题型分析与解题归纳电离平衡常数(IE)是衡量一种物质可以电离的程度表示出来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其计算公式为:IE=K=a/b,其中a是物质A+离子的浓度,b是物质B-离子的浓度。

在计算IE时,可以按照一下题型来设计:(1)给出电离平衡常数K值,求电离平衡状态下物质A+离子和物质B-离子的浓度;(2)给出电离平衡常数K值,求添加某物质后物质A+离子和物质B-离子的浓度;(3)给出电离平衡状态下物质A+离子和物质B-离子的浓度,求IE值;(4)给出添加某物质后物质A+离子和物质B-离子的浓度,求IE值。

第二部分算电离平衡常数的解题步骤归纳1.先,要搞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元素是什么,物质A+离子和物质B-离子代表什么。

2.据IE计算公式:IE=K=a/b,其中a是物质A+离子的浓度,b是物质B-离子的浓度,确定求IE的公式。

3.据不同的题型,把题目中的信息代入公式,得出结果。

第三部分离平衡常数计算题型练习(1)已知K=0.0000579M,电离平衡状态下A+离子的浓度和B-离子的浓度?解:根据IE=K=a/b,有a=Kb,b=Ka,由K=0.0000579M,得a=0.0000579Mb,b=0.0000579Ma,即A+离子的浓度和B-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0000579Mb和0.0000579Ma 。

(2)已知a=0.000147M,b=0.0000836M,求IE值?解:根据IE=K=a/b,有IE=K=0.000147M/0.0000836M=1.76M,即IE值为1.76M。

结论电离平衡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计算IE可以按照给出的不同题型来完成,其解题步骤有:搞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元素是什么,根据IE计算公式确定求IE的公式,把题目中的信息代入公式,得出结果。

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IE的方法,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知识点。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IE相关计算公式1.标准产量 = (上班总工时/周程)*总工作人数
2.平衡率 = 周程时间 / (瓶颈工序时间 * 总人数)3.目标(实际)产量= 标准产量 * 平衡率
5.标准人均时= 3600 / 周程
6.实际人均时 = 总产量 / 总工时
7.人均时达标率 = 实际人均 / 标准人均*100% 8.TAKT TIME=日计划可实际利用的工作时间/日目标产量9.实际产距 = 总工时 / 实际产量
10.目标产距 = 总工时 / 目标产量
11.周程时间=各工序标准工时之和
12.标准产能=日总工时/标准工时
13.计划人力=目标产能/标准产能
14.瓶颈工时=最高人均工时
15.总瓶颈工时=最高人均工时*实际人力
16.平衡率%=周程时间/总瓶颈工时
17.损失率%=1-平衡率%。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表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表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表一、IE常用计算公式在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领域中,有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IE工程师更好地进行生产过程的规划和优化。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计算公式。

1. 直接工时(Direct Labor Hours,简称DLH)计算公式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人所需的工时。

计算直接工时的公式为:DLH = TPH × QT其中,DLH表示直接工时,TPH表示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标准工时,QT表示生产或服务的数量或需求量。

2. 间接工时(Indirect Labor Hours,简称ILH)计算公式间接工时是指用于辅助生产过程或提供支持服务的工人所需的工时。

计算间接工时的公式为:ILH = TPIH × QT其中,ILH表示间接工时,TPIH表示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标准间接工时,QT表示生产或服务的数量或需求量。

3. 有效工时(Effective Work Hours,简称EWH)计算公式有效工时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工人实际用于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工时。

计算有效工时的公式为:EWH = TH × (1 - RE)其中,EWH表示有效工时,TH表示总工时,RE表示损耗时间的比例。

二、报价成本计算表在IE工程中,报价成本计算表是用于估计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的工具。

下面是一个示例的报价成本计算表:项目计算公式说明原材料成本MC = (CCI × MCI) + (CCS ×MCS) + (CCP × MCP)CCI、CCS、CCP分别表示原材料的成本系数,MCI、MCS、MCP表示原材料的消耗量直接人工成本DLBC = DLH × DLRC DLH表示直接工时,DLRC表示直接人工的单位成本间接人工成本ILBC = ILH × ILRC ILH表示间接工时,ILRC表示间接人工的单位成本设备折旧成本DDC = (DPC × DPY) / BPT DPC表示设备购买价值,DPY表示设备折旧年限,BPT表示生产总时间设备维护成本EMC = (EPC × CT) / BPT EPC表示设备的年维护费用,CT表示设备维护次数,BPT表示生产总时间水电费用UEC = UER × MEP UER表示单位用电成本,MEP表示月用电量其他费用OEC = OEB × T OEB表示其他费用的标准,T表示生产总时间总成本TC = MC + DLBC + ILBC +DDC + EMC + UEC + OEC通过填写每个项目的具体数值,可以计算出总成本。

IE分析方法和常用计算公式

IE分析方法和常用计算公式

一.流水线优化部分:1.输送带的pitch 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日产量*(1+不良率)2.输送带的速度 = 记号间隔距离 /输送带的pitch 时间3.日产量 = 整日的上班时间/实际际cycle 时间(瓶颈站的作业时间)4.效率 = 投入cycle 时间/实际cycle 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最后一站5.的作业时间(当然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最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6.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 ( 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 ) * (整日的上班时间/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7. 稼动率 = 在作业的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所谓稼动就是流水线上有效的工作) 二.流水线设计部分:1.先求节拍时间 C=2.工站理论值 N=3.评价流水线效率=4.选择作业分配原则:A 按后续作业量的多少来安排作业(第一规则遇到问题时采用第二规则)B 按作业时间最长安排作业(若作业最长时间相同,任选其一安排作业) 三.生产线平衡部分:1.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 )×100% =∑ti /(人数×CT )×100%2.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天的计划产量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节拍 C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 实际工站数目N ×节拍C3、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方法工时长的工序的改善方法:A.细分作业内容,将一部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B.改善作业本身C.谋求工序机械化D.通过改良,增大机器的运作能力E.增加作业人数F.调配经验丰富,作业技能高的熟练作业人员G.“瓶颈”工序能力不足的部分,利用加班完成,或用其他方法完成 工时短的工序的改善方法:A.细分作业内容,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取消该工序B.从其他工序转移来部分作业内容,增加作业量C.将同是作业工时短的工序合并起来D.在不影响后工序的前提下,采用继续集中作业方式4、生产线平衡分析步骤决定分析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取得相关人员的理解和帮助分解各工序的作业单元测定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实际修正测定工时求出每个线点时间作成线点运行表计算平衡效率(浪费率)研讨工序平衡5、现场生产线平衡分析对生产中的生产线进行分析时,依下述步骤进行:1)对生产线的各工程顺序(作业单位)予认定,并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中2)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以DM(Decimal Minute)为单位记入平衡表内(1人实质时间栏)注:1DM=0.01分=0.6秒3)清点各工序作业人数,并记入人员栏内4)1人实质作业时间÷人数 = 分配时间,记入时间栏5)依此分配时间划出柱状图或曲线图6)在分配的实质时间最高的这一工序顶点横向划一条点线7)计算不平衡损失上面斜线部分的总和即为不平衡损失的总和 T(Lose)=Σ|Tm-Ti| 不平衡损失=(最高的DM×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如下图8)生产线平衡率生产线平衡率=——————————————9)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10)如使用输送带之动力传送,则应计算输送带的流动速度(M/时间单位)称为节拍时间,符号TC 。

IE工业工程分析方法

IE工业工程分析方法

IE工业工程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IE工程师的核心工作之一、该方法通过对生产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深入研究,识别瓶颈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分析需要对各个层级的细节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整个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方式。

2.流程分析:流程分析是IE工程师用来评估和改进生产流程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活动进行详细分解和分析,识别出低效的环节和改进的机会。

流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流程中的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

3.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是IE工程师用来确定工作站和生产线的工作标准的方法。

它通过对员工工作时间的观察和测量,确定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并建立工作标准以指导员工完成工作。

时间研究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配资源和计划生产进度。

4.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价值流程并识别浪费的方法。

它通过对价值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活动进行分析,找出不增值的环节,并提出改进策略。

价值流分析可以帮助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和成本。

5.人工程学:人工程学是IE工程师用来改进员工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的方法。

它通过对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人工程学可以帮助减少员工疲劳和错误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IE工程师用来评估生产过程改进方案的方法。

它通过对改进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权衡,确定改进的经济效益和回报周期。

效益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决策是否实施改进方案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利润。

7.运筹学方法:运筹学方法是IE工程师用来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的方法。

它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解决生产规划、调度和资源分配等问题,以最大化生产效率和利润。

运筹学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方案,提高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通过运用这些分析方法,IE工程师可以全面了解生产系统和过程,并提出改进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

IE工业工程(之时间分析)

IE工业工程(之时间分析)
例:总工作时间设定为Y;工厂宽放时间设定为C;疲劳宽放时间设为A;疲劳宽率为R;私事宽放为B;延迟宽放为D;净工作时间设X;
A=R×X;Y=X+A+B+C+D; R=(Y-X-B-C-D)÷X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
不平衡率=(单站MAX×人数-站位时间和)÷单站MAX×人数
标准工时=SCT×人力
评比系数分为:熟练度、努力度、工作环境、一致性。
又为:理想(0.1)、优(0.075)、良(0.05)、平均(0)、可(-0.1)、不良(-0.22)。
四、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
宽放种类分:私事宽放(男:10分、女:14分)、工厂宽放、疲劳放、延迟宽放。
系数订于5%-10%之间,也就是宽放时间。IE的组成----九大功能
(之一)时间分析
一、测量技术:设备,以马表、摄影工具、时间观测表。(化分动作单位约0.06秒)
二、测量方法:归零法(单程测试法),连续测试法(以30个一组测10次)
三、测时步骤:测时状况:正常时间=测试时间×(1+评比系数)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
SCT=MAX(标准时间)

IE常用概念定义公式

IE常用概念定义公式

IE常用概念定义公式IE是指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管理与优化生产和运作系统的学科。

IE的目标是通过改进流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质量,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IE常用的概念、定义和公式:1.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所有相互作用的组件、设备、人员和信息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它负责将输入的原材料转化为输出的产品或服务。

2.流程:流程是用于描述一个过程中各个步骤和活动的一种方式。

IE 通过研究和改进流程,来优化生产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3.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指在生产系统中安排设备、工作区和人员的空间位置,以最大化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

4.作业分析:作业分析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确定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以便设计出最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站。

5.线平衡:线平衡是指在装配线生产中,通过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和调整工作站的数量和位置,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接近或相等,从而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

6.物料搬运:物料搬运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IE通过研究和设计合理的物料搬运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7.产量:产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产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产量=总生产数量/总生产时间。

8.效率: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生产系统所能实现的最大产量。

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效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9.制造周期:制造周期是指完成一个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

制造周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制造周期=生产终点时间-生产起点时间。

10.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货物和信息流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以实现最优的供应链运作。

1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标准、监控过程、改进方法和培训人员,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一种管理方法。

12.总质量管理:总质量管理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员工参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

IE公式汇总

IE公式汇总

IE公式汇总IE(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其他工程学科、管理学科以及数学、统计学等知识的学科,旨在通过有效的运用资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IE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和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和优化不同的生产和运营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E公式汇总:1.生产效率=产出/投入:这是衡量生产过程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在特定投入下生产的产出量。

2.平均生产率=总产出/总工时:用于计算每个工时的平均产出量,用于评估其中一部门或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3.利用率=实际产出/最大潜在产出:用于计算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衡量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4.平衡产线效率=(理论产能-待机时间)/理论产能:用于评估生产线的运行效率,表示除去待机时间后实际生产能达到的百分比。

5.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生产线理论产能:用于计算生产线的产能利用情况,衡量生产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6.累计标准时间=基准时间+非直接工时:用于计算生产工时的标准化,提高工序计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进料数量=订单需求量/单次生产制造量:用于计算生产订单中的所需原材料数量,为生产计划和采购提供依据。

8.循环时间=组装时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处理时间:用于计算产品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生产、检验和物流等环节。

9.作业单元时间=作业时间/作业数量:用于计算单个作业的平均生产时间,衡量作业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10.生产指数=实际生产量/计划生产量:用于评估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衡量生产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效果。

11.转换效率=成品产量/原料消耗量:用于衡量生产过程中资源的转化效率,评估生产过程的节能和减排效果。

12.效益率=实际效益/标准效益:用于评估工作站或生产线的操作效果,衡量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和错误率。

13.加工时间=累计周期时间/产品数量:用于计算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加工时间,为生产进度和计划提供参考。

以上只是IE领域中一些常用的公式和模型,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可以基于具体的工业工程问题来应用。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IE工程师在生产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计算生产成本和报价时,IE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如下:1.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标准产量/标准产能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产能条件下完成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时间。

IE工程师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产品的标准产量和标准产能,进而计算出标准工时,用于生产计划和生产效率评估。

2.进料与产出的关系产出数量=进料数量*制程利用率*一次合格率进料数量是指制程开始前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数量,制程利用率是指在制程过程中能够得到有用产品的比例,一次合格率是指在制程过程中得到合格产品的比例。

IE工程师通过计算进料与产出的关系,可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和成品率,进而制定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生产效率计算公式生产效率=产出数量/实际工时生产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产量的能力。

IE工程师通过计算生产效率,可以评估生产效益,并找出生产中的瓶颈和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案。

4.报价成本计算公式报价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折旧、维修、能耗等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无法直接分配到具体产品上的费用,如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等。

IE工程师通过计算每个成本项的费用,并根据产品的数量和预计产量,计算出报价成本,用于确定产品的售价和利润。

以上是IE工程师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报价成本计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IE工程师可以评估生产效益,制定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并确定产品的售价和利润。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时间序列模型 以时间为独立变量,利用过去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需求
预测监控
通过预测监控来检验过去起作用的预测模型是否仍然有效
因果关系模型
利用变量(包括时间,如广告投入vs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种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另一种变量的未来 变化
CYCLE 每单位工序中1个循环的作业所需的时间
TIME(C/T)
標準時間與工時 定額的關係
標準時間是制定工作定額的依據、工時定額是標準時間的結果
時間研究
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 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時間研究的研究 方法
時間研究是用抽樣調查技術來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觀測,以決定作業的時間標準
时间观测法 用秒表观测分析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或设备运转的方法
FOOL PROOF 作业人员或设备上装上无需小心作业也绝不出错的防止出错装置
生产率
一般用产量对投入的比
OUT PUT /IN PUT
工时
人或机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时间来表示
标准时间
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均水平的作业人员用正常速度按规定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生产出规定质量的产品一个单位时所需要的时间。
总损失=稼动损失+平衡损失+操作损失
快速切换
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的缩短作业切换时间,以减少时间浪费,达成提高综合效益之目的
作业切换时间 是指前一品种加工结束到下一品种加工出良品的这段时间
外部切换时间 不必停机也能进行的切换作业时间
平衡率=单件标准时间/(瓶颈时间*人数)*100%
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 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

IE(工业工程)公式汇总

IE(工业工程)公式汇总

率 工.业--工--程美的国目大标百就科是全设书计1一9个82生年产版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
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某种或几种产品,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
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著名的工业工程专家 P.
希 1. 克科斯学管(P理HI时LIP代E(. 本HI世CK纪S初) ~ 30年代中期) 2. 工业工程时代 (20年代后期
整体工厂效率(OPE)=平衡率*稼动率*操作效率
平衡损失=(瓶颈*作业人数-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
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
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
26、工费率
平均每小时发生费用=单位时间内发生总费用/单位时间内投入工时
27、单件成本
平均每件分摊成本=某批产品花费总成本/该批产品总量
28、成本下降率
Σ[(上期单件成本-本期单件成本)*实际产量]/Σ(上期单件成本*实际产
机会成本=投资额*行业平均盈利率
29、机会成本
经营收益=收益-机会成本 节省成本﹕=(改善前需求工时-改善后需求工时)*工费率
交付周期=∑(CT*批量)
30、所有机器效率=Total S.T*Output/(可利用时间*机
36、CYCLE TIME(C/T)
每单位工序中1个循环的作业所需的时间
周期时间
单位工序C/T的和/ 测试次数
37、(T/T)
制造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节拍时间
作业时间/ 需求数
38、NECK TIME
整个工序中1个循环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
38、NECK TIME
#NAME?
39、RATING

IE常用公式

IE常用公式

客戶緊急稽核﹐現場看板准備﹑5S抽查1.客戶緊急稽核﹐現場看板准備﹑5S抽查
2.C07棟廠房暖氣管道重新布置規划AYOUT繪制
棟廠房暖氣管道重新布置規划AYOUT繪制
跟工務檢討確認C07棟廠房1.5樓VIP辦公室施工方案及更新LAYOUT
應服務單位要求﹐准備客戶過來稽核的文件及相關事項
1.應服務單位要求﹐准備客戶過來稽核的文件及相關事項
廊坊SRM三樓清洗制程LAYOUT重新規划及現場數據調查
ALONA機種連線自動化改善效果驗証及收集和分析數據
1.應服務單位要求﹐准備客戶過來稽核的文件及相關事項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可能影响因素,必要时停产
Cpk 制程能力指数:一种以量度某一特性的变化趋势及概率的统计指标,
Cpk = Cp ×(1- |Ca|)=
T
6σ×
[1-|
2(U-X) T
|]
U 为规格中心
Cpk
=min(Cpu
=
(USL-X) 3σ
,Cpl =
(X-LSL) 3σ

即,取两者最小值,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果都是一样的。
例图如下:
五.IE 部分: IE 七大手法:
1) 動作改善法(動改法) 2) 防止錯誤法(防錯法) 3) 5·5W1H 法 (五五法) 4) 雙手操作法(雙手法) 5) 人機配合法(人機法) 6) 流程程序法(流程法) 7) 工作抽樣法(抽樣法) A. 工作抽样的观测精度,一般取 2σ的范围,根据统计学中的二项分布标准差σ,子一定条件下有:
S ×g

f
ί
在工作式传送带连续运动时,传送带速度 V,可按下式计算:V L0 / R L0——传送带分区(例相邻工位)单位长度。
式中:
工作式传送带的速度不能太快,以便工人安全顺利地完成工序作业,在工作式传送带间歇运动时、每
隔一个节拍移动一次。
工作式传送带工作部分的总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L=∑Lί +L0
L——传送带长度;
Lί——第 ί 道工序工作地长度; L0——后备长度。
在分配式传送带流水生产线上,传送带起运输和分配制品的作用。
分配式传送带的速度应该和流水生产线的节拍相配合,其长度计算方法与工作式传送带相同。
为使分配式传送带起分配制品的作用,必须在传送带上做号码标记。按号码标记将制品分配给工人
加工。
一.流水线优化部分: 1.输送带的 pitch 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日产量*(1+不良率) 2.输送带的速度 = 记号间隔距离 /输送带的 pitch 时间 3.日产量 = 整日的上班时间/实际际 cycle 时间(瓶颈站的作业时间) 4.效率 = 投入 cycle 时间/实际 cycle 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最后一站 5.的作业时间(当然 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最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
F.增加作业者, 上面的工作都做了,还未达到理想,可能就得考虑增加此一工序的人员了。
(2)从作业方法改善
运用改善四要法(工作简化法)进行方法改善。 「剔除」不必要的动作。 「合并」微小的工作。 「重排」作业工序或动作。 「简化」复杂的动作。 (3)对于有防碍效率的布置或环境进行改善。 四.生产设备部分: 某工序所需设备数 Sί :①与流水线同步完成加工:Sί = tί / C 式中:Sί——第 i 道工序所需设备 数; tί——第 i 道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C 为流水线节拍。 ②与流水线节拍不同步完成(设定完成时段) Sί =[工序工时(分)×产量]/[所设时段内有效工作日] 计算出的设备需要量若不是整数,则采用的设备数 Sί应取接近于计算数 Sί的整数,合并“同类项”(所 有车间共需同种设备),即可得某种设备的总数(可设不同时段),同理:可得各种设备的总数,工作地 的数量可用同样方法求得。 ③设备负荷数 Kί= Sί / Seί 式中:Kί——第ί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 Sί ——第ί道工序的实际设备 数量,Seί ——第ί道工序的计算设备数量 ④工序数为 m 的流水生产线的总设备负荷系数 K 等于
1.67>CP≥1.33 A(合格) 对精密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对一般加工来说工序能力仍比较充裕,有一定
储备,不合格品率 0.00006%≤P<0.006%
1.33>CP≥1.00 B(警告)
对一般加工而言,工序能力适宜,不合格品率 0.006%≤P<0.27%
1.00>CP≥0.67 C(不足)
×100% =
X-U T/2
×100%
规格允差 T= 规格上限-规格下限,U 为规格中心,
Ca 等级评定后处理原则:
12.5%
25%
50%


A级
中 心
B级

C级
100%


D级






X X X






A、作业员依作业标准继续维持
B、有必要时,尽可能改为 A 级
C、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或未按照作业标准操作,应加强训练,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
=∑ti/(人数×CT)×100% 2.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方法
➢ 工时长的工序的改善方法: A.细分作业内容,将一部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 B.改善作业本身 C.谋求工序机械化 D.通过改良,增大机器的运作能力 E.增加作业人数 F.调配经验丰富,作业技能高的熟练作业人员 G.“瓶颈”工序能力不足的部分,利用加班完成,或用其他方法完成
1、 制程精密度,其值越高表示制程实际值间的离散程度越小,亦表示制程稳定而变异小,离中趋势与σ有关;
2、 当公差范围内能纳入越多的σ个数,则此制程表现越好,其本身是一种制程固有的特性,代表一直那个潜在的能力。
精密度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算得到的 CP 值 制程等级
说明
CP≥1.67
较佳
工序能力较为充裕,有很大储备,不合格品率 P<0.00006%
∴Y=e-dpu ∴對缺陷機會數越大,“Y”越接近“0”
六、制程能力分析:
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精确度:是衡量工序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记为 CP,通常以规格
范围 T 与工序能力 6×σ的比值来表示,

Cp =
T 6×σ
=规格公差/6×标准差
规格公差=UCL-LCL=规格上限-规格下限
节拍 C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 3.评价流水线效率=
实际工站数目 N×节拍 C
4.选择作业分配原则:
A 按后续作业量的多少来安排作业(第一规则遇到问题时采用第二规则) B 按作业时间最长安排作业(若作业最长时间相同,任选其一安排作业) 三.生产线平衡部分: 1.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100%
Cpk
Cp
0.33
0.67
6.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 ( 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 ) * (整日的上 班时间/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7. 稼动率 = 在作业的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所谓稼动就是流水线上有效的工作)
二.流水线设计部分:
每天的生产时间 1.先求节拍时间 C=
每天的计划产量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 2.工站理论值 N=
各种规格形态下的 Cpk:
仅给出规格上限:
Cpk =Cpu = (USL-X)
仅给出规格下限:
单边公差时,由于没有规格中心值,故 Ca=3Nσ/A,故定义 Cpk=Cp
Cpk 制程能力指数:
等级
Cpk 值
A
1.33≤Cpk
B
1.00≤Cpk≤1.33
C
Cpk≤1.00
Cp 与 Cpk 所代表的合格品率:
➢ 研讨工序平衡 5、现场生产线平衡分析
对生产中的生产线进行分析时,依下述步骤进行: 1)对生产线的各工程顺序(作业单位)予认定,并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中 2)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以 DM(Decimal Minute)为单位记入平衡表内(1 人实质时间栏) 注:1DM=0.01 分=0.6 秒 3)清点各工序作业人数,并记入人员栏内 4)1 人实质作业时间÷人数 = 分配时间,记入时间栏 5)依此分配时间划出柱状图或曲线图 6)在分配的实质时间最高的这一工序顶点横向划一条点线 7)计算不平衡损失 上面斜线部分的总和即为不平衡损失的总和 T(Lose)=Σ|Tm-Ti| 不平衡损失=(最高的 DM×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如下图
8)生产线平衡率 各工序实质时间(1 人)合计
生产线平衡率=—————————————— 最高 DM×合计人数
9)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10)如使用输送带之动力传送,则应计算输送带的流动速度(M/时间单位)
称为节拍时间,符号 TC。 通常 TC=实际工作时间 ÷ 生产量 在 TC 计算出来后,在横向划线,划上节拍时间的线后生产线是否平衡就清楚了,将生产线流 动平衡图画出,并计算平衡损失率及节拍时间后一条生产线的基本面貌就呈现出来了,根据这个 面貌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改善依三个方向来进行: (1)、如何减少耗时最长工序(第 1 瓶颈)的作业时间。 A.作业分割, 将此作业的一部分分割出来移至工时较短的作业工序。 B.利用或改良工具、机器, 将手改为工具,或半自动或全自动机器,或在原有工具、夹具做改善, 自然可提升产量缩短作业工时。 C.提高机械效率, 研究如何把现有的机器产能提升。 D.提高作业者的技能, 运用工作教导,提升作业者技能。 E.调换作业者, 调换效率较高或熟练作业人员。
n=
4(1-P)
2
SP
H、 离散型数据分析:U(Unit):元件,元件測定可能機會的細節 DPU(Defect Per Unit):每個元件內存在的缺陷數 DPO(Defect Per Opportunity):每個機會損失數 DPMO(Defect Per Million opportunity)(每百萬要會損失數)
K = ∑Sί / ∑Seί 设备负荷系数决定了流水生产线的连续程度。 当 K 值在 O.75 以下,宜组织间断流水生产线;当 K 值在 O.75 以上,宜组织连续流水生产线。 ⑤计算工人人数 A.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流水生产线上,工人人数可按下式计算:Pί = Seί ×g×W 式中: Pί —— 第 ί 道工序的工人人数;g —— 每日工作班次;W —— 第 ί 道工序同时工作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