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愚公移山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实现自己移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努力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1.故事梗概:愚公和他的家人住在两座大山的中间,因为山的阻挡无法通行,所以愚公决心移山。

尽管有人嘲笑他的愚蠢和不可能的目标,但愚公却深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移山。

他每天和家人一起挖土、运石,坚持了几十年之久。

最后大地神仙感动,派天神二姚将山挪走。

2.主题与寓意:a.坚持不懈:愚公移山的故事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即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成功。

b.乐观态度:愚公身上还体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他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和嘲笑,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c.集体行动:故事中愚公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

这种集体行动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强调了团队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价值。

3.历史背景:愚公移山故事是源于中国古代传说,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但它承载了中国人对于困难和挑战的态度和思考。

4.学习内容与启示:a.目标的重要性:愚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要移山。

这个目标给了他坚持努力的动力,并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和行动去追求并实现它们。

b.努力与勤奋:愚公每天都很用心地挖土搬石头,从不怠慢。

这种勤奋与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能够逐渐接近成功。

c.乐观和希望:愚公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希望的态度。

这种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未来。

d.团队合作:愚公与家人一起努力,他们相互帮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难关,取得成功。

5.现实意义与运用:a.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愚公的坚持和勇气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努力,追求更好的成绩。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移山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愚公移山》的知识点归纳,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寓意以及与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内涵与寓意1. 故事背景描述: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愚公家门外有两座庞大的山,深感山体的阻碍,他决定将之移走。

2. 愚公的坚持:愚公采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态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 山神的考验与奖励:愚公的坚持引起了山神的注意,山神想要考验他,然而面对愚公的坚持不懈,山神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愚公实现愿望。

4. 内外因素对比:愚公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类,而山则象征了才华的那座桥梁,山体大小与问题的严重性成正比。

5. 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寓意着要有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和外界压力,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二、现实意义1. 创新精神:《愚公移山》唤起人们对创新思维的探讨,激发了对突破困难的动力。

2. 积极进取:《愚公移山》故事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追求目标。

3. 共同奋斗:愚公的故事也告诉人们集体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通过合作、齐心协力取得胜利。

4. 人类环境改善意识:故事也让人们意识到,人类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5. 传承优秀品质:愚公故事中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激励着人们追求梦想和迎接挑战。

三、故事对社会的启示1. 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愚公由个体到集体,最终实现移山的目标,体现了个人努力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

2. 团队合作与协作:愚公不能独自完成移山的任务,需要集体合作与协作,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3. 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愚公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不轻易放弃。

4. 环境保护与改善:故事的背景表明,人类应该重视环境问题,积极改善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5. 面对困难,保持积极态度:愚公故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已古义:止今义:已经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惩古义:苦于,被... ...所苦今义:惩罚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畚:名词用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方圆】方其远处海门【正当】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始一反焉【加强语气】通假字: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一直无陇断焉。

“陇”通“垄”,陇岗,高山。

文言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3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汝(r u )曾(céng) 诸(zh u )箕(j 1 )畚(b e n)荷(hè) 孀(shu a ng)龀(chèn) 叟(s o u)匮(kuì) 亡(wú) 以应厝(cuò)雍(y o ng)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 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六、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聚集七、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八、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 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 、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 、叩石垦壤扣:敲,凿15 、始龀龀:换牙16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一、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列子】列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主旨:这篇寓言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四、注释。

方:表示纵横若干长度,方圆。

且:将近。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直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嫌疑:提出疑问。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地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docx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docx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 • 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 (háng)万仞 (rèn)惩(chéng)塞(sè)汝(r ǔ曾)(céng)诸 (zh ū)箕(j ī)畚(b ěn)荷(hè)孀(shu ā ng)龀(chèn)叟(s ǒ u)匮 (kuì)亡(wú)以应厝 (cuò)雍(y ōng)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断焉断:古:山川阻隔,今: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怎么会,哪怕今:不得做,犯不着六、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的使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用作,面向,面着3、吾与汝力平:形容用作,用尽:形容用作名,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用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5、山北之塞:形容意用法,以⋯⋯苦6、聚室而曰聚:的使用法,使⋯⋯聚集七、一多1、方: (1)方七百理 (古代称面用,横 )(2)今方来,吾欲辱之 (将要 )2、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 (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 (巩固 )(3)得腹中,固以怪之矣 (本来)(4)固若金 (固 )3、: (1)子子无也 (尽 )(2)今所乏者得我而之 (困 )(3)蝉千不 (尽)(4)非咨不其致 (追究到底 )(5)凶极 (极端 )4、如: (1)其如土石何 (如⋯⋯何:把⋯⋯怎么 )(2)水声,如佩 (好像 )(3)孰之,自以不如 (及)(4)如法炮制 (依照 )(5)如意算 (符合 )5、通: (1)指通豫南 (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 (通 )(3)阡陌交通,犬相(相通 )(4)政通人和 (利 )(5)通一舟 (全,整个 )八、重点解1、年且九十且:将近2、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4、聚室而曰室:家5、吾与汝力平汝:你6、然相: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8、以君之力君: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副,用来加气,可“ ⋯⋯都” :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 11、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代,哪里 12、投渤海之尾:之于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壤扣:敲,15、始:牙16、寒暑易,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愚公移山一、 理解性默写本文重点词句1. 侧面表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且移山十分艰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表明愚公有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的名句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二、 翻译本文重点词句★1.年且九十(将近)2.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3.出入之迂也(曲折、迂回)4.投诸渤海之尾(边际、边界)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6.始一反焉(通“返”,返回)7.汝之不惠(通“慧”,智慧) ★8.穷匮(穷匮,穷尽)(匮,竭尽)9.无以应(通“亡”,没有) 10一厝雍南(通“措”,放置) 11.无陇断焉(通“垄”,高地)1.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 感知并赏识本文相关知识点1. 愚公的夫人和智叟都对愚公是否能够移山而提出了疑问,并且意思都相似。

但细细斟酌,却又大有不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对愚公是出于关心的角度。

但是智叟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有意挖苦,嘲笑愚公。

2. 文中写到邻居的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什么?① 说明愚公行为得人心;②与智叟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讽刺智叟的见识不如京城氏之子。

3. 愚公所遇的艰难有哪些?① 山高而且大;②运土石的工具简陋浅小;③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5. 结合全文,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 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精神6.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神话故事万能答案)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条件解决人的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改善子孙后代生活而决心移山的故事。

这个寓言传递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愚公移山故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包括地理知识、心理学、土木工程等方面,旨在深入探讨这个古老故事背后的意义,并结合现实生活和职场实践进行解读。

正文内容:一、地理知识1. 地貌与山地:愚公移山故事中涉及到了山地的特征,如悬崖峭壁和陡坡等。

这部分的知识点涉及到地质构造、水体侵蚀、气候变化等因素,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可以深入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山水相互作用的关系。

2.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愚公为了移山,不仅仅是为了当时的需要,更是为了改善后代子孙的生活。

这引发了人们对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探讨如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球的资源。

二、心理学1. 动机与目标设定: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坚持了20年,这背后蕴含着他强大的动机和明确的目标设定。

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机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并学会设定有效的目标,从而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 抗逆心理与困境处理: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面对被人嘲笑和困境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做出了持久的努力。

这部分的知识点可以涉及到心理韧性、抗逆性以及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心理调适方法等,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困难。

三、土木工程1. 勘测与设计:愚公移山故事中涉及到了规划、勘测和设计的环节。

学习土木工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土木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现实情况的勘测和分析。

2. 施工与工程管理: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亲自参与到了山体的移动中。

这提醒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原则和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工程施工的流程,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四、谋略与决策1. 协作与合作: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一家通过协作和合作,最终实现了目标。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2. 体裁。

-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用简短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二、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 “始一反焉”中的“反”通“返”,返回。

-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聪明。

- “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没有。

- “一厝朔东”中的“厝”通“措”,放置。

2. 古今异义。

- 阳。

-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例句:“河阳之北”(黄河的北面)。

- 今义:太阳。

- 阴。

-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例句:“达于汉阴”(到达汉水的南面)。

- 今义:阴天。

- 指。

- 古义:直,一直。

例句:“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 今义:手指。

- 曾。

- 古义:连……都。

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 今义:曾经。

- 诸。

- 古义:之于。

例句:“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 今义:各个、许多。

3. 一词多义。

- 方。

- “方七百里”(面积),这里表示纵横,方圆。

- 且。

- “年且九十”(将近)。

- “且焉置土石”(况且)。

- 焉。

-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无实义)。

- 之。

- “惩山北之塞”(结构助词,的)。

- “汝之不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

- 其。

- “其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

-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三、句子翻译。

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2.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4.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知识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知识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三、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四、一词多义:且: 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固:1.汝心之固(顽固) 2.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1.今亡亦死(逃走)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 2.聚室而谋(表承接)。

八年级愚公移山知识点

八年级愚公移山知识点

八年级愚公移山知识点《愚公移山》是八年级语文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出自《列子·汤问》。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毅力和决心,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关于八年级《愚公移山》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作品《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列子所著。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等。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2、古今异义(1)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古义:直。

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3、一词多义(1)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3)之惩山北之塞(的)汝之不惠(助词,无实义)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4)其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4、词类活用(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三、重点句子翻译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道路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考点整理

愚公移山考点整理

《愚公移山》重点内容一、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面山面居,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从侧面突出愚公移山的艰难的句子: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受到广泛支持句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决心的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重点句子翻译:(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凭你现在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得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三、课文理解: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等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两座山非常大、高;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妻子的怀疑、外人的讥讽。

3、对于愚公移山,其他人的态度如何?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一方面说明“遗男”是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

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的神态写出来了。

另一方面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5、“笑而止之”,你是怎样理解河曲智叟的这一举动的?传神地写出了智叟对愚公的讥笑嘲讽和自作聪明之态。

6、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呢?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7、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

(完整版)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一、字词补充注释1、吾与汝毕力平险2、毕:竭尽险:形-名,险峻大山3、以君之力以:凭杂曰纷纷说道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于是夫:成年男子5、叩石垦壤叩:凿垦:挖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到7、而山不加增加:副词,更加增:增高二、通假字1、指通豫南指: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4、一厝朔东厝: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垄三、“之”的用法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四、“而”的用法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2、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五、“其”的用法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六、“且”的用法1.副词,“将”:年且九十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七、“于”的用法介词,“到”:达于汉阴;“向”:告之于帝八、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九、特殊句式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3.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一厝(于)雍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10、惧其不已也11、无陇断焉12、何苦而不平三、词性活用: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已:古义:止,今义:已经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昆仑山脚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母娘娘修松山,这两座山给愚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愚公希望能够将这两座山给移开,于是,他带领全家动员起来,决心从事这项艰巨的任务。

尽管一开始大家都感到困难重重,被其他人嘲笑质疑,但愚公一家却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

他们利用一家人挖山、扔石的方法,每天干一天夜一夜,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努力着。

终于,在一位神仙的帮助下,愚公一家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顺利地移走了两座大山。

故事寓意:《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传递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理念,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

1.坚持不懈: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移山的目标。

他们将目光放得很长远,劳动不辍,最终在反复努力之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团结合作:愚公一家人面对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他们通过团结互助,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工作进展顺利。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

3.乐观向上: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反对,但愚公一家人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没有气馁,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梦想能够实现。

1.追求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有多么艰巨、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实现,就一定会成功。

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就是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告诉人们只要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2.毅力和耐心:愚公一家人移山的过程非常漫长,虽然遭到了很多的质疑和嘲笑,但他们通过毅力和耐心,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3.合作与团结:愚公一家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愚公移山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愚公移山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愚公移山一、重点句翻译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有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大山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边的阻塞,进出都要绕远路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8、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1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1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山不会增高加大,哪愁挖不平呢?”1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二、重要字词(1)年且九十(将近)(2)惩山北之塞,(苦于)(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 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险峻的大山)(6)杂然相许(纷纷)(赞同)。

(7)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9)且焉置土石?(况且)(安放)(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扛)(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寡妇)(12)始龀(换牙)(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季节)(通“返”,返回)(14)河曲智叟(老头)(15)“甚矣,汝之不惠(太,非常)(通“慧”,聪明)(16)北山愚公长息曰(长叹)(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变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19)何苦而不平(愁)(20)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21)操蛇之神闻之(持),(22)惧其不已也(停止)(2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2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措”,放置)(25)无陇断焉(通“垄”,高地)(隔绝)三、重要简答题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年龄大,山高且大,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少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问题探究
1.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 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
语言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
2.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禁止、神的帮助对塑造 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
孙的宏愿。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6)指通豫南
指:直
(7)杂然相许Hale Waihona Puke 杂然:纷纭地许:赞同
(8)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置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12)叩石垦壤 叩:敲、打 (13)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换牙
始:才、刚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 易:更替 节:季节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老人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严重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7)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18)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20)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22)操蛇之神 操: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3)惧其不已 已:停止 (24)一厝朔东 厝:放置、安置 (25)无陇断焉 断:隔绝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一、故事梗概愚公愤恨巍巍,大山挡住去家门。

愚公决心移山,由于山势巍峨,他没有动力也没有机械的帮助,于是只能自己动手。

愚公努力地挖土搬石,不论白天黑夜,四季更替,始终坚持下来。

儿子劝他放弃,愚公说:“不论愚公与我子,还有学生至始至终坚持下来。

”智者闻讯,不以为然地前来。

他告诉愚公:“你已经老了,何必费力去移山”。

愚公回答:“我虽然老了,我的儿子还年轻,我的孙子还小,他们后代还会继续移山。

”智者惊叹愚公的坚持不懈和毅力,决定帮助愚公。

另一天,智者遇到了神仙,把两座山移到了别处。

愚公感到非常高兴。

二、主要人物形象1.愚公:一个老实的农民,天不怕地不怕,有坚定的信念。

他努力移山,不计较付出。

愚公坚信只要我们有坚持的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智者:一个有学识的人,他默不作声地看到愚公后生气地走过去告诉愚公不可能移山。

然而,愚公的毅力感动了智者,给了他鼓舞和帮助。

3.儿子:愚公的儿子劝他放弃,但受到愚公的影响,逐渐理解和支持愚公坚持下来。

4.孙子:愚公的孙子年纪小,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在愚公坚持下来的故事中,得到了很多教育。

三、寓意与教育意义1.坚持不懈:愚公展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哪一个阶段都需要坚持不懈。

这是成功的关键之一2.力量来自内心:尽管愚公在外界看来是愚蠢的,但他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他不为困难所动摇,不畏惧失败和挫折,最终战胜了困难。

3.同理心和帮助别人:智者看到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被他的毅力所感动,进而帮助愚公移山。

这个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应该秉持同理心,关心并帮助别人。

4.传承与激励的重要性:愚公相信自己的后代会继续移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为了后代传承的责任。

四、适用范围和教育价值《愚公移山》是一篇非常有影响力和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适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被用于教育儿童和青少年要有坚持不懈和毅力的品质;它可以被用于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它还可以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互相帮助。

(完整word版)愚公移山知识点最新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愚公移山知识点最新归纳,推荐文档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四、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五、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六、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七、理解性填空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docx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docx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docx《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háng)万仞(rèn)惩(chéng)塞(sè)汝(r ǔ曾)(céng)诸(zh ū)箕(j ī)畚(b ěn)荷(hè)孀(shu ā ng)龀(chèn)叟(s ǒ u)匮(kuì)亡(wú)以应厝(cuò)雍(y ōng)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断焉断:古:山川阻隔,今: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怎么会,哪怕今:不得做,犯不着六、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的使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用作,面向,面着3、吾与汝力平:形容用作,用尽:形容用作名,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用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5、山北之塞:形容意用法,以??苦6、聚室而曰聚:的使用法,使??聚集七、一多1、方: (1)方七百理 (古代称面用,横 )(2)今方来,吾欲辱之 (将要 )2、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 (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 (巩固 )(3)得腹中,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固)3、:(1)子子无也(尽 )(2)今所乏者得我而之 (困 )(3)蝉千不 (尽)(4)非咨不其致 (追究到底 )(5)凶极 (极端 )4、如: (1)其如土石何 (如??何:把??怎么 )(2)水声,如佩 (好像 )(3)孰之,自以不如 (及)(4)如法炮制 (依照 )(5)如意算 (符合 )5、通: (1)指通豫南 (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 (通 )(3)阡陌交通,犬相(相通 )(4)政通人和 (利 )(5)通一舟 (全,整个 )八、重点解1、年且九十且:将近2、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4、聚室而曰室:家5、吾与汝力平汝:你6、然相: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8、以君之力君: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副,用来加气,可“ ??都” :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11、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代,哪里 12、投渤海之尾:之于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壤扣:敲,15、始:牙16、寒暑易,始一反焉。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知识点《愚公移山》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老人和他的家人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移山的故事,寓意人们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能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下面,本文将根据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整理出相关知识点,以供学习参考。

一、词语解析1. 愚公:愚蠢的老人的意思。

2. 移山:将山移动的意思,也代表克服困难。

3. 岳父大人:岳父的尊称。

4. 过不去:不能通行。

5. 震惊: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惊讶。

6. 困难:困难和障碍。

7. 独自:独自一人。

8. 彻夜难眠:整夜难以入眠。

9. 睡意全无:没有睡意。

二、文化常识1. 山崩:山体发生碎裂、滑坡等现象,导致山体部分或全部下滑或坍塌的自然现象。

2. 杠杆:机械原理上将向一个方向用力的力量,通过撬棍等器具的辅助,集中加大了对物体的推力,使物体更容易被推动。

3. 宏伟:规模巨大,气势宏大。

4. 掘地三尺:形容极其刻苦的劳动。

5. 果断:做事果决,毫不犹豫。

6. 信念:坚定不移的信仰或信心。

7. 不懈:不停息,不放弃。

三、故事情节简介《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简述为:在古代有个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门口的山太高了,不能通行。

愚公决定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把这座山挖平。

他为此和家人一起开挖,焚香拜祭神明,哀求神灵减少山体,虽然遇到了强烈的困难和反对,但是愚公和家人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山体慢慢地消融,愚公的信念获得了神明的认可与祝福,最终目标达成。

四、寓意《愚公移山》的寓意是故事中的老人本来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老人,他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就是他坚定的信念。

这种信念使他一直坚持下去,只要他有信心和毅力,就可以让一座他认为自己需要的山峰移动起来。

这个故事在传递一种人生的信念,只要我们有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各种难题,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重点句子1. 山不是越来越老,而是越来越高。

2. 我们有信心、有毅力,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补充注释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毕:竭尽险:形-名,险峻大山
3、以君之力以:凭杂曰纷纷说道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于是夫:成年男子
5、叩石垦壤叩:凿垦:挖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到
7、而山不加增加:副词,更加增:增高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
4、一厝朔东厝: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垄
三、“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四、“而”的用法
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
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五、“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六、“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七、“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向”:告之于帝
八、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九、特殊句式
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三、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四、一词多义:
且: 1、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 2、惧其不已(代词,他)
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 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 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
固:1.汝心之固(顽固) 2.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1.今亡亦死(逃走)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 2.聚室而谋(表承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