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自身 的生理 特点 , 能够 长 时 间 的保 持 IR在 理 想 的 范 N 围 内 , 其是 对 于那些 特别 高 龄 的患 者 (> 5岁 ) 非 尤 8 仍 易 事 。因此 根本解 决 高龄 心 房颤 动 患 者抗 凝 治疗 与 出
血 风 险的矛 盾须 使用 导管 消融 。
广 东省 人 民 医院 、 东省 心血 管 病研 究所 , 广 薛玉梅 报 告
达龙 。
可 降低卒 中风 险 达 3 % , 个 降低 的数 字 在 患者 已经 4 这 接 受适 当的抗 栓 治疗 的基 础 上 取 得 的 , 伴 有 各 种 风 在 险 因素 的更 高 危 患者 结 果 同样 取 得 一 致 的结 果 , 之 而 前 尚未有 抗 心 律 失 常 治 疗 显 示 出 可 以减 少 卒 中 的发 生, 但在严 重 的心 衰 及左 心 室 功能 障碍 患 者 应 避 免 应
摘 要
患 者使用 阿 司匹林 。
Me t n l i 显示 华 法 林 的抗凝 作 用如 下 : a—aa s ys 国际
标 准化 比值 (N I R)2 0~ . . 3 0时 , 缺血 性 中风 与 颅 内出 血 风险 同时是 最 小 的 ,N . I R I6~2 5时 大 约 为 充 分 抗 .
动 患者 不仅 能 够 有 效 降低 血性 脑 卒 中 的发 生率 , 且 而
是 相对 安全 的 。鉴于华 法 林 药物 本 身 的特 点 和老 年 人
危— —年 龄 < 5岁 , 伴 有 中危 或 高危 因 素 。高 危 患 6 不
者 使用华 法林 , 中危 患者 使 用 阿 司 匹林 或华 法 林 , 危 低
往 中风 或短 暂 性 脑 缺血 发作 ( ) 个危 险 因 素 各 计 1 S每 分, 中风/ I TA计 2分 。低 危 : , 0分 中危 : ~2分 , 危 : 1 高 93分 。计 分每增 加 1 , 分 绝对 风 险, C . 。 e H15倍 a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类药进一步可分为3类,Ⅰa钠通道阻滞中等速度,复极时限延长,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双丙吡胺,Ⅰb钠通道阻滞快速,如利多卡因、美西律,Ⅰc钠通道阻滞速度缓慢,如氟卡因、普罗帕酮。

Ⅱ类药是β-受体阻滞剂,Ⅲ类药延长心脏复极过程,在动作电位2、3位相阻滞钾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如胺碘酮、索他洛尔,Ⅳ类药阻滞钙通道,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慢反应组织,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上述分类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并未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未将对心律失常有影响的地高辛、腺苷等纳入在内。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2.1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①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②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

③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2.2 临床应用的适应证①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如心悸、活动后心律失常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朦,伴突然出现栓塞症象的心律失常等。

②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因而其预后良好,判断是否是正常心脏需经严格的各项检查。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

药物治疗缓慢⼼律失常⼀般选⽤增强⼼肌⾃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乳酸钠或碳酸氢钠)。

治疗快速⼼律失常则选⽤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律失常药物。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前临床应⽤的抗⼼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来分类(VaughamWilliams法)。

第⼀类抗⼼律失常药物⼜称膜抑制剂。

有膜稳定作⽤,能阻滞钠通道。

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

⼜根据其作⽤特点分为三组。

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

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均弱;Ⅰc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较弱。

1.奎尼丁(Ia): 是最早应⽤的抗⼼律失常药物,常⽤制剂为硫酸奎尼丁(0.2g/⽚)。

主要⽤于房颤与⼼房扑动(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命的室性⼼律失常。

因其不良反应,且有报道本药在维持窦律时死亡率增加,近年已少⽤。

应⽤奎尼丁转复颤或房扑,⾸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如⽆不良反应,可以两种⽅式进⾏复律: (1)0.2g1次/8h,连服3d左右,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0.2g、1次/2h,共5次,次⽇0.3g、1次2h,共5次,第三⽇0.4g、1次/2h、共5次。

每次给药前测⾎压和QT间期,⼀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量,每6~8h给药⼀次。

在奎尼丁复律前,先⽤地⾼⾟或β受体阻剂减缓房室结传导,给了奎尼丁后应停⽤地⾼⾟,不宜同⽤。

对新近发⽣的房颤,奎尼丁复律的成功率为70%~80%左右。

上述⽅法⽆效时改⽤电复律。

复律前纠正⼼⼒衰竭(⼼衰)低⾎钾和低⾎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多发⽣在服药的最初3d内,因此复律在医院进⾏。

急诊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理选择

急诊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理选择

ARREST试验结果:
胺碘酮与安慰剂对入院存活率的疗效
70 60 49 39 40 30 17 20 10 0 12 34 41 38 33 64
胺碘酮 安慰剂
患者的入院存活率%
50
44
所有患者
室颤
心脏停搏或 PEA转成室颤
ROSC
无ROSC
ARREST:从发现到接受研究药物的 时间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 胺碘酮的应用 • 关于利多卡因
• β阻滞剂
•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 关于联合用药
胺碘酮的作用特点
多通道作用
——钾通道阻滞(III类药物):
——钠通道阻滞(轻度)
——钙通道阻滞(轻度)
——非竞争性抑制a、β 肾上腺素能受体
胺碘酮在急诊的适应症
• • • • 在室颤/无脉搏室速中改善电治疗的效果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室速 快速房颤伴心衰时控制心室率 其他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控制快速房颤 的心室率 • 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用其他药物无效 或有禁忌时(心房扑动)
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
持续室速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 南
建议:IIa类
• 稳定的持续单形性VT 患者可首先给予静脉注 射普鲁卡因胺(或一些欧洲国家应用缓脉灵) (证据级别:B)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 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 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 C) • 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 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5 0 早用药组 胺碘酮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的心跳等情况。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使用指南。

一、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脏传导速度和减弱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和节奏异常。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使用指南如下:1. 普萘洛尔- 适应症: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临床持续时间长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 剂量:起始剂量为1.25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mg。

2. 美托洛尔- 适应症:治疗心房颤动、心室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 剂量: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100-200mg。

二、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减慢心脏节律异常的发生。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 - 剂量:起始剂量为120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40-480mg。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医生咨询: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2. 用药时间: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需要持续使用,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并且不可随意停药。

3. 剂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 不良反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心悸、头晕、低血压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5. 药物相互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及补充剂,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石亚昕[中图分类号]R97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26-7587(2007)06-0545-01药物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仍未找到一种既有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不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理想药物。

因此,当前药物治疗的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尽可能发挥药物的治疗效能,降低不良反应。

1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1)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2)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3)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2 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如心悸、活动后心律失常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矇,伴突然出现栓塞征象的心律失常等。

(2)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因而其预后良好,判断是否是正常心脏需经严格的各项检查,如:①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12导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正侧位胸部X线片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最好活动平板),必要的生化及血液检查。

②尽可能做的检查项目:心脏电生理检查,左右心室造影,核磁共振心脏检查,核素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平均信号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必要的血内中毒物质测定。

③要考虑做的检查项目:心脏活体检查(心内膜心肌)。

上述检查有时还需要定期例如6~12个月的复查,因为不典型的早期扩张型心肌病,逐渐发展的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以及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都有早期误诊为“正常心脏”的可能。

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束支阻滞型室速、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不在发作期,均可能漏诊而误为“正常心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医院脏”,但只要定期复查严密观察,都可以在认真随诊中发现而获确诊。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而导致的心脏排血不足或其他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离子流、调节心脏电信号传递等机制,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按照其作用机制分为如下四类:1. 钠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钠离子的流入,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稳定心律的作用。

药物代表品种为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等。

2. 钾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抑制钾离子的流出,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延长细胞的复极时间,稳定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多奈哌酮等。

3. 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流入,减少细胞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缓解心绞痛。

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收缩力,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效果。

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原则1.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因为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当患者的心律失常长期反复发作时,需要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舒利迭、美托洛尔缓释等,以维持正常心律。

3. 对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使用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4. 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等高风险患者,应谨慎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该特别谨慎使用。

5. 必须对剂量进行调整:由于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对剂量进行调整和监控。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指南。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Class I药物主要是钠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分为Class IA、Class IB和Class IC三个亚类。

Class IA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适用于持续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B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美多卡因等,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C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适用于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I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窦房结的节律和传导速度,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Class III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室动作电位和心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适用于顽固性和复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Class IV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心房和心室肌收缩力,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尔硫{}妥、维拉帕米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南1.窦性心动过速: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用体位性改变、情绪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钠通道阻滞剂进行药物治疗。

2.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胺碘酮或其他Class III药物进行治疗。

3.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先应评估其危险度,如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Class IA 或Class IC药物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Class IB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要在严密的临床和心电图监护下应用 剂量要准确,尽量用输液泵 胺碘酮溶液为酸性,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而用生理盐水配 置 注意避免静脉炎,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 负荷量静注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极易造成低血压,在10 分钟以上完成,也可在30分钟内快速静滴 每日记录静脉、口服、当日总药量和总累计剂量。静脉用 药期间每日至少做一次心电图,记录心率、 PR 、 QRS、 QT、QTc等参数
甲状腺功能化验轻度异常,可以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密切观 察
明显的化验改变伴有症状,只有停药
恶性心律失常无法停药者,可在服用调节甲状腺功能药物 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胺碘酮。
口服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经验
关于停药和换药 胺碘酮的消除半衰期特别长 停药后胺碘酮的作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产生心律失 常已经治愈,不必用药的错觉。
口服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经验
注意随访 最好每月随访一次 随访中除常规检查外,应定期做心电图,每半年查甲状腺 功能,肝功能,每年摄胸片。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了解有关心律的各种信息 为避免肺纤维化的副作用,随访中特别注意询问有无咳嗽, 呼吸困难,肺部听诊中注意有无爆裂音,以便及早发现, 及早检查和治疗
• 冠心病、既往MI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电生理试验中 诱发出持续室颤或室速(IIb,证据级别B)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
• 存在心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反复晕
厥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IIb,证据级别C)
• 不可解释的晕厥或有不可解释的猝死家族史,伴有典型或 不典型的RBBB和ST抬高 (Brugada syndrome) (IIb,证据 级别C) • 晚期器质性心脏病 的晕厥患者,创伤或无创检查不能确定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原则与用药选择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原则与用药选择

①先单独使用,再联合使用 ②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③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 ④↓药物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 2.房性期前收缩: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Ⅰ类抗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奎尼丁(先给强心苷)、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转律用利多卡因、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等 7.心室纤颤:转律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谢谢观看
减慢心室率使用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强心苷类 转律后选用奎尼丁、丙吡胺防止复发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强心苷、β受体阻断药、腺苷
慢性或预防发作,强心苷、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5.室性期前收缩:首选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美西律等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ivgtt 强心苷中毒选用苯妥英钠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_0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_0

---------------------------------------------------------------最新资料推荐------------------------------------------------------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强心苷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苯妥英钠D、胺碘酮E、妥卡尼标准答案:C 2、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维拉帕米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美西律E、妥卡尼标准答案:A 3、急型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速或是室颤最好选用:A、苯妥英钠B、利多卡因C、普罗帕酮D、普萘洛尔E、奎尼丁标准答案:B 4、早期用于心机梗死患者可防止室颤发生的药物:A、利多卡因B、普萘洛尔C、维拉帕米D、苯妥英钠E、奎尼丁标准答案:A 5、可引起金鸡纳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A、丙吡胺B、普鲁卡因胺C、妥卡尼D、奎尼丁E、氟卡尼标准答案:D 6、可轻度抑制 0 相钠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 4 相 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1 / 14A、利多卡因B、普罗帕酮、C、普萘洛尔D、胺碘酮E、维拉帕米标准答案:A 7、能阻断受体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能减弱心肌收缩力的抗心律失常药:A、普鲁卡因胺B、丙吡胺C、奎尼丁D、普罗帕酮E、普萘洛尔标准答案:C 8、胺碘酮不具有哪项作用:A、阻滞 4 相 Na+内流,而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新性B、抑制 0 相 Na+内流,减慢传导C、阻滞 Na+内流和 K+外流,延长心房肌、房室结、心室肌及浦氏纤维的 APD 和 ERP,消除折返激动D、抑制 Ca2+内流,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E、阻滞 Na+内流,促进 K+外流,相对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 ERP 标准答案:E 9、关于普罗帕酮叙述错误的是:A、重度阻滞 4 相 Na+内流,降低自律性B、延长 APD 和 ERP,消除折返C、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D、阻断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E、有轻度普鲁卡因样局麻作用标准答案:D 10、普萘洛尔不具有的作用 A、阻断心脏受体,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 B、大剂量或高浓度是可抑制窦房结及浦氏纤维的传导 C、治疗量时可促进 K+外流,缩短 APD 和 ERP,相对延长 ERP D、治疗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延长 APD 和 ERP E、高浓度或大剂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而延长 APD 和 ERP 标准答---------------------------------------------------------------最新资料推荐------------------------------------------------------ 案:D 11、禁用于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病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A、胺碘酮 B、普萘洛尔 C、普鲁卡因胺 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B 12、易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和红斑狼疮综合症等过敏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普鲁卡因胺B、维拉帕米C、利多卡因D、普罗帕酮E、普萘洛尔标准答案:A 13、室性早搏可首选:A、普萘洛尔B、胺碘酮C、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D 14、利多卡因对下列哪种抗心律失常无效:A、室颤B、失性早搏C、室上性心动过速D、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早搏E、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标准答案: C 15、下列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中,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B、普鲁卡因胺可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C、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综合症D、普罗帕酮可减弱心肌收缩力,诱导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E、胺碘酮可引起间质新肺炎,肺泡纤维化标准答案:C 二、思考题 1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临床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应用药物治疗,且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药物,即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死亡率。

为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心率失常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确保将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致力于不良反应的显著降低。

1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1.1临床症状明显需药物治疗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气短、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

1.2症状明显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仅在少数可见,关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并不存在,定义:各种心脏检查结果正常,且心脏异常的情况未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经开展一系列检查可判断是否为正常心脏。

(1)必检项目: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体表心电图、生化与血液检查等。

(2)尽量需要做的项目: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与左右心室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3)考虑做的项目主要为心脏活体检查。

关于上述各种检查,有时需定期复查,如6-12个月,因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缺乏典型性,会逐渐向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等方向发展,极有可能误诊为“正常心脏”。

因发作期不存在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型室速等情况,也会造成漏诊而产生错误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定期做好复查工作,并做好严密观察,是可以在认真随访中发现而进行确诊的。

2选择危险/效益比最小的药物现如今,医生多结合自身经验与临床试验结果来判断使用哪种药物。

按照CAST-1和-2地试验结果,在器质性心脏病种可更好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更好地认识该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即其效益可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但是本身所具有的危险会导致病死率不断增加,因此放弃了这类药物的使用,如氟卡因、英卡因等。

同时,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应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等药物时,但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格外小心、谨慎的使用,尽可能的以短期少量用药为主,对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护,对于QT间期延长等信息需要有效的捕捉,针对新近心律失常,需对低钾血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纠正,对心肌缺血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所合并的严重高血压进行控制,防止严重副作用的出现。

抗心律失常药物给药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给药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给药顺序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给药顺序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并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给药顺序1. 评估患者情况:在给药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电图、症状、药物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 给予急救药物:对于急性心律失常,需要立即给予急救药物,以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胺碘酮等。

根据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急救药物。

3. 给予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鉴于其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给予胺碘酮,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4. 考虑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给予β受体阻滞剂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心力状态和危险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5. 考虑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心动过速。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医务人员可以考虑给予不同的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

6. 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不够有效,此时可以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药物组合和顺序。

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对于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给药之前,应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给药顺序。

给予急救药物和优先考虑胺碘酮是常见的给药策略。

在联合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订,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技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技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技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科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现状

心律失常十分常见,除器质性心脏病和高 血压患者可合并各种各样心律失常外,其 他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 功能亢进,糖尿病,胸、心外科围手术期 患者等均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并可导致临 床症状而需要治疗。对心律失常来说,药 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慢性心律失常



不少I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与B受体 阻滞荆或钙拮抗剂合用。 B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和高 血压的一线治疗用药。 大量的临床试验已证实B受体阻滞剂可降低 这三类患者的死亡率和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并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慢性心律失常

因此,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在大部分患者能达到改善症状的治 疗目的。并且,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只要坚持定期随访,控制 使用剂量,就可减少或避免严重副作用的 发生。
急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律失常临床处理常见的误区是对心 律失常本身治疗过度而忽略抗心律失常药 物,特别是大剂量、联合静脉使用时,可 能对患者带来的危害。例如对频发的室性 早搏、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率较慢而 血压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为急于控制心 律失常,而采用大剂量静脉用药,或联合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往往 可导致严重低血压甚至电一机械分离。
小结

心律失常的治疗十分复杂,涉及到基础疾 病、合并症及心律失常本身等诸多方面, 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多 种形式。
我们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参照治 疗指南,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寻找最佳 的综合治疗策略和方案。

小结

如果过分强调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而忽略 基础疾病的治疗,不论采用药物或非药物 治疗方式均不能使患者从治疗中最大获益。 有时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正常心律的选择及用法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正常心律的选择及用法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正常心律的选择及用法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成为恢复正常心律的重要治疗手段。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患者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特点,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及用法指南,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治疗。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具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适应症。

选择恰当的药物类别是成功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一步。

1. 钠通道阻滞剂:如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

这类药物可阻断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延缓异常心电兴奋的传导,从而恢复正常心律。

适用于短暂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草酸美托洛尔等。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的兴奋作用,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速度,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3. 钾通道阻滞剂:如奎尼丁、胺碘酮等。

这类药物可延长心细胞动作电位,延缓扩展期复极,从而抑制异常电活动。

适用于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

4.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这类药物通过阻塞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降低心室肌收缩力和心室率,起到控制心律失常的作用。

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5. 其他药物:如胺碘酮、酚妥拉明等。

这些药物可以在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使用,特别是对于难治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治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使用药物的指导原则:1. 初始剂量和逐渐增加:在开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从较低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这样可以减少不适应反应和副作用。

2.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个体化地制定用药方案。

3. 定期监测: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药浓度和心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原因:研究表明,阿托品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剂量为 0.5mg IV。异丙肾上腺素从这个流程里去除了,因为没有证 据显示其有效性。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不规整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处理
•2005(新):心动过速的处理被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流 程。对不稳定的患者仍然推荐立即同步电转律。如稳 定,利用12导联心电图能够区分窄或宽QRS波心动过 速,还可再分为节律规整和不规整。流程图里有阴影 部分是用于住院或有专家会诊时使用(其它项目可由 ACLS复苏者酌情使用) •2000(旧):根据患者心功能正常与否,流程图将处 理措施相应分为几类
•原因:目的在于简化处理并保留必要的信息以便于在 最初的几小时内稳定及评估患者。流程图是基于心电 图的最显著的特征(QRS波的宽度和节律)。它不需 要了解患者的基础心功能。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药物治疗
腺苷
钙通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的药物治疗
胺碘酮 腺苷 利多卡因 镁剂 普鲁卡因酰胺 索他洛尔
ACS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室颤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出现后的前4小时内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最高, 且在前24小时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CHF或心源性休克所继发的室颤也是引起AMI患者 死亡的原因。
按照2003-2005年ILCOR的证据评估和最近ACC/AHA的STEMI指南和 UA/NSTEMI指南,ACS的指南已经作了更新。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何庆
心律失常是猝死的常见原因。 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杨子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7(009)11B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要按一定的频率、速度顺序下传;如果心脏
激动的起源、频率、速度以及传导的顺序发生异常,便将产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
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没有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品种也很多,但应用不当却有引起潜在的心律失常的可能。

所以,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先首先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是否需要用药;②选用何种药物的危险/效益比
最小;③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在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恰当的评估后,才能开始考虑选择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临床常用的又有良效的抗心律失常
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慢心律、心得安等,能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起到效果。

【总页数】1页(P32)
【作者】杨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3.4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为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2.循证医学为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护航
3.抗心律失常药物——当今的定位及选择
4.心房颤动与RAS抑制药物一类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发表时间:2019-09-05T17:22:01.9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黄素英[导读] 临床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应用药物治疗,且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药物,即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死亡率。

绵阳市游仙区石马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621000
临床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应用药物治疗,且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药物,即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死亡率。

为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心率失常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确保将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致力于不良反应的显著降低。

1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1.1临床症状明显需药物治疗
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气短、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

1.2症状明显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正常心脏”仅在少数可见,关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并不存在,定义:各种心脏检查结果正常,且心脏异常的情况未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经开展一系列检查可判断是否为正常心脏。

(1)必检项目: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体表心电图、生化与血液检查等。

(2)尽量需要做的项目: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与左右心室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3)考虑做的项目主要为心脏活体检查。

关于上述各种检查,有时需定期复查,如6-12个月,因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缺乏典型性,会逐渐向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等方向发展,极有可能误诊为“正常心脏”。

因发作期不存在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型室速等情况,也会造成漏诊而产生错误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定期做好复查工作,并做好严密观察,是可以在认真随访中发现而进行确诊的。

2选择危险/效益比最小的药物
现如今,医生多结合自身经验与临床试验结果来判断使用哪种药物。

按照CAST-1和-2地试验结果,在器质性心脏病种可更好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更好地认识该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即其效益可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但是本身所具有的危险会导致病死率不断增加,因此放弃了这类药物的使用,如氟卡因、英卡因等。

同时,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应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等药物时,但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格外小心、谨慎的使用,尽可能的以短期少量用药为主,对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护,对于QT间期延长等信息需要有效的捕捉,针对新近心律失常,需对低钾血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纠正,对心肌缺血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所合并的严重高血压进行控制,防止严重副作用的出现。

药物应用后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会造成心律失常作用,若QT间期为0·155s、 QNJ为120%,则需要减量或停用。

3首选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则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则需要选择开展非药物治疗,或者说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非药物治疗。

3.1伴有休克、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

3.2存在快速心室率,对于房颤、房扑等经药物治疗无法控制,如近期不存在动脉栓塞史、血钾较高,存在心力衰竭即刻电击复律,针对病情渐趋稳定的患者,可择期开展电击复律操作。

3.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者,合并存在室颤或休克的情况,经过电击复律后可采用ICD起博器。

4遵循原则
4.1单独用药后开展联合用药;
4.2选择药物的最小剂量,以此来增强临床疗效;
4.2先致力于危险性的降低,后考虑如何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4.4关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与心律失常作用进行密切留意。

临床上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已经超过百年,近20年来开展以抑制试验为代表的循证医学研究,人们对于抗心律失常药逐渐有了更新的认识,其应用基础也逐渐从之前的经验与推理,发展为证据,治疗效果的评价也更加重视死亡率等。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人表现出心慌的情况,偶尔一两次可不用紧张,但是若经常发生且已经对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由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具有多种种类,治疗作用特殊,服用必须有医师的专业指导,过程中对用药时间与剂量进行严格遵守,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