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用量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用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VW分类):I类为钠通道阻滞剂,包括Ia、Ib x IC类;U类为B受体阻滞剂;∏I类为钾通道阻滞剂;IV类为钙通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在VW分类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新分类的部分内容,在I类中增加了Id亚类、IV类中增加了IVb亚类,其他类中增加了窦房结If抑制剂、其他自主神经调节剂及腺苗等,并结合中国实际补充了尼非卡兰等药物。
本文整理了5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用法,供大家临床参考。
I类药物M0.1g.*!∣2ħ,SQOYc窗RIR便不船¥0.13。
/次,1次∕8h显效”,典)0Zt达15mg∕kq.∙∙∙W∙2Tmg∕mic10-30EM□βiα>∙150mg∕a,iχ∕6hKAKf10.5-3h.MKM2hQffBSO-IOOmg(Λ∙1<ng∕kg),不蛭>5mi∩R>≡胖・■樗∙1~3mg∕m∙nU1-QOZgXKmgkg∙d>wr*a w½wminamftwa.1 ■不Minoomg(4.5mg∕kg)逐“应即2i8W衰RUt长.fiaxwa*∙M1.½2hDBK1B11OO1SOmg.iχ∕8h.∙∙Wf1U7d后可常・$0呷,次儿∙A15Egkg'<Γ.分以MWKWM)0-120min.达・“山7儿«amo»Uh,■度肝。
动■不全H*∙*tt*□*1Cβ∙5O150m9∕X.1次僧儿0∙Wi*4Mtt1BS200<nς∕Λ儿■体∙<15StM*2θm0kg'∙d∙∖1Skg∙7∙15mς∙kg'∙cΓ,分3次MQftsx4∣xa.剜■不∙asog∕次HMMaTO-ISOmg(1-2mg∕kg),WW6•次・大料■不I1Hn类药物In类药物IV类药物其他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臼.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256-269.。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来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常用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减少心率和抑制心室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1.使用适应症: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等。
2.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到达到治疗效果或耐受剂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避免过度阻滞β受体而导致心率过缓。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率监测。
二、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心肌细胞的去极化速度,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心肌收缩的持续时间。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3.使用适应症: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等心律失常。
4.使用方法:钙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心功能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和心脏抑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心功能。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特定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延迟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5.使用适应症:钾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6.使用方法:钾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在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药物过量可能导致心脏导电阻滞和心脏停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血电解质。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
药物治疗缓慢⼼律失常⼀般选⽤增强⼼肌⾃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乳酸钠或碳酸氢钠)。
治疗快速⼼律失常则选⽤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律失常药物。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前临床应⽤的抗⼼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来分类(VaughamWilliams法)。
第⼀类抗⼼律失常药物⼜称膜抑制剂。
有膜稳定作⽤,能阻滞钠通道。
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
⼜根据其作⽤特点分为三组。
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
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均弱;Ⅰc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较弱。
1.奎尼丁(Ia): 是最早应⽤的抗⼼律失常药物,常⽤制剂为硫酸奎尼丁(0.2g/⽚)。
主要⽤于房颤与⼼房扑动(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命的室性⼼律失常。
因其不良反应,且有报道本药在维持窦律时死亡率增加,近年已少⽤。
应⽤奎尼丁转复颤或房扑,⾸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如⽆不良反应,可以两种⽅式进⾏复律: (1)0.2g1次/8h,连服3d左右,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0.2g、1次/2h,共5次,次⽇0.3g、1次2h,共5次,第三⽇0.4g、1次/2h、共5次。
每次给药前测⾎压和QT间期,⼀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量,每6~8h给药⼀次。
在奎尼丁复律前,先⽤地⾼⾟或β受体阻剂减缓房室结传导,给了奎尼丁后应停⽤地⾼⾟,不宜同⽤。
对新近发⽣的房颤,奎尼丁复律的成功率为70%~80%左右。
上述⽅法⽆效时改⽤电复律。
复律前纠正⼼⼒衰竭(⼼衰)低⾎钾和低⾎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多发⽣在服药的最初3d内,因此复律在医院进⾏。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2024年,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将会更加安全有效,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2024年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总结。
1.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目前,抗心律失常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其他药物。
不同类别的药物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机制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2.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的力度,从而改善心脏的电生理过程。
目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2.2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通过阻断心肌细胞上的钠通道而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抑制异常的电传导。
常用的钠通道阻滞剂有普鲁卡因胺、脲苯地平等。
2.3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能够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期,抑制异常的电传导,从而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
常用的钾通道阻滞剂有胺碘酮、多西环素等。
2.4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断心肌细胞上的钙通道,减慢心率并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龙等。
2.5 其他药物除了上述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
例如,胺碘酮可以用于治疗顽固性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心房颤动患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等预防血栓形成。
3. 抗心律失常药的个体化治疗2024年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个体化治疗考虑了患者的年龄、心脏病病因、心功能状态以及伴随疾病等因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知识点总结
抗心律失常药
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心律失常速、室性早搏、三联律及心室纤颤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缓慢性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治疗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
作用机制:①抑制N a+内流
②使单向传导为双向传导
③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泄、食欲不振
(2)心血管系统反应:
(3)金鸡纳反应:
(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哮喘
(5)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低血压、老年人慎用
2、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
作用机制:轻度阻滞Na+内流,促进K+离子外流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禁用: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癫痫、伴有心动过缓的脑缺血综合征
IC类
药理作用:1、重度阻滞Na通道,抑制K+内流
2、轻度拮抗β—R
3、轻度阻滞Ca通道
作用机制:1、减慢心房、心室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
2、降低浦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自律性
3、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适应症:对甲状腺功能及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
特别适用于伴有
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作用机制:1、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2、阻断a、β—R
3、抑制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禁用:甲状腺功能障碍、碘过敏、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者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Ⅰ类:阻滞快钠通道,产生膜稳定作用 Ⅰa:改变动作电位除极,中度延长复极,心电图 PR、QRS、QT延长 Ⅰb:改变动作电位除极,缩短复极,缩短QT,提高 颤动阈 Ⅰc:明显抑制动作电位除极,对复极无作用,PR、QRS 延长, QT不变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复极相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Ⅴ类:降低舒张期缓慢除极的坡度
01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房颤最好能终止发作,大多数病例以减慢心室率为急诊处理目标。但若伴有预激,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和其他可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即使是阵发房颤、房扑,也应紧急终止。
02
需要急诊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不能终止时可考虑食管心房调搏或电转复。
也可选用β阻滞剂、普罗帕酮、地高辛。
——因d-索他洛尔使死亡率增加,试验提前结束
结果:
SWORD
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
01
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02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
03
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多,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在急诊情况下重点是找出窦速的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衰,发热,缺氧等),而不是强行减慢心率。
房性心动过速:主要指持续、无休止发作和某些频繁的短阵发作。折返性者可以终止发作,自律性增高者(如慢性持续性房速)急诊以减慢心室率为主。
室上性心律失常
需要急诊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均可以终止发作。
——心律失常死亡安慰剂组1.2%,用药组4.5%,RR=3.6
药理-抗心律失常药(1)
药理-抗心律失常药(1)药理-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频率、传导、收缩顺序等方面的异常,以及导致心跳骤停的病理状态。
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可用于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药物。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药理-抗心律失常药的相关知识。
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四类: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钾通道阻滞剂。
2.药物作用机制2.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减慢钠离子内流速度,减少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早期兴奋、折返和心律失常。
常见药物有利多卡因、美托洛尔等。
2.2 β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则是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弱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从而减少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能耗,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达到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见药物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2.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而减慢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使心肌的正常电活动恢复正常。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还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缺血心肌的代谢和恢复。
常见药物有硫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2.4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延长心房、心室复极期长度,减少兴奋性和自律性来抑制心律失常。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有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
3.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症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症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4.常见的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头晕、乏力、消化道反应、心律失常加重等。
胺碘酮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还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观察和控制。
5.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用药前应详尽询问病史、检查心电图及其他必要检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末梢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使用链类类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橙汁。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3篇)
2024年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抗心律失常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____年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总结,包括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以供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一、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及其对心律失常的选择性,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1. 钠通道拮抗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3. 钾通道拮抗剂:如奎尼定、依维莫司等;4. 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5. 心排除剂: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6. 电生理调控剂: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胺碘酮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从而延长心动周期和复极时间,改善传导系统功能;同时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心肌的兴奋性。
适应症: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
用法用量:胺碘酮口服吸收较慢,建议使用静脉注射给药。
初始剂量通常为100-200mg,维持剂量为200-400mg/天。
不良反应:胺碘酮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纤维化、肝功能损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
2. 普罗帕酮作用机制:普罗帕酮是一种钠通道拮抗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钠离子的进入,减少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从而减慢传导速度和心率。
适应症:普罗帕酮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性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普罗帕酮口服吸收快,起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常用剂量为每天2-3次,每次50-100mg。
不良反应:普罗帕酮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 奎尼定作用机制:奎尼定属于钾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外K+离子的流出,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抑制再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适应症:奎尼定常用于治疗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早搏、心室颤动、扑动等。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图表)
202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圄表)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vw 分类): I 类为纳通道阻滞剂,包括I a, I b 、I c 类;II 类为P 受体阻滞剂;E 类为押通道阻滞剂;IV类为铝通道阻;需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vw 分类): I 类为纳通道阻滞剂,包括I a, I b 、I c 类;II 类为P 受体阻滞剂;E 类为押通道阻滞剂;IV类为铝通道阻;需剂。
Z类药物即··,..‘U .l!T .. 囔钮’E 部‘.I b ’‘法,.。
IQ ,观察lh ,细Ole阔’自Iii俊不思·.撞,。
,-OlQ’放.’汉晴的越娘”’·的lOm挝、这·”’llh负揭氧’争,跑,smo1•0.II篇篷,t a,.. m o/mln&•剧揭10-lOmin口凰E胁•ISO 6吨Ill,l!l/6 h筝’虫”阉O .S -lh,1$81咱阉lh lll酱•s。
·10。
”。
()也••mol<ol ,本经…,l•Smln饨..”蝇撞蝇’1•3mg/m n CIL蝇。
.02-0.04n可电q '·d可”’*· 倒闭�lOmin苟’,.负...lh肉e.a:i:.11湿3田mg c•.s mott刷旺:;;二:a 叫丁|翩翩…’曾很息’鹏篷’民I<’‘ 「。
酣…呵睛’汉………儿童恤’<IHO蕾10-20mo·•o'·d·’,ISkO雷7-15m1t崎’d气份E注2台商., .. It! ORSI良••a ’’”·不锦州四”。
,ll..躯JH7。
”’somo n-2 m o/k时.,... ,,呻mo1m•、...题.’汉.大倒且不罐埠1somo口服这幢时随3.5h,攀噩巅2-lOh经过脑床安主锥评估的患者,-:,:性口巅崎0-600mg(口我隔离}用于转Sl新近Jt悖的房巅在转复房凰”,却卦可转为房外使心董事变惧,必要阿联用自置悻阻糟剂5。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适应证】 属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强度和毒性较小,主 要用于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如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室性心律失 常,也可用于复律治疗。 【不良反应】 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大剂量有心脏机制作用。 过敏反应较常见,如出现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中枢不良反应为幻觉、精神失 常等。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苯妥英钠(phenytoin) 【适应证】 苯妥英钠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与强心苷竞争 Na+-K+-ATP 酶,抑制强心 苷中毒所致的触发活动。本药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 律失常有效,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疗效不 如利多卡因。 【禁忌证】 妊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常见中枢不良反应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苯妥英快速静注 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缓。
美西律(mexiletine) 【适应证】 美西律化学结构和电生理效应与利多卡因类似,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对强心苷中毒、心肌梗死或手术所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有效。 【禁忌证】 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少而轻。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共济失调等。 静脉用药偶尔可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1
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分析
心律失常药物是指能防治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药物。
但一般指防治心动过速及某些心律不齐的药物。
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根据药物作用的电生理特点将药物分为四类。
Ⅰ类,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
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Ⅰc。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以延长ERP 最为显著,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降低自律性,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等。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强。
药物包括普罗帕酮、恩卡尼、氟卡尼等。
Ⅱ类,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性。
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抑制多种钾电流,药物包括胺碘酮、溴苄铵、依布替利和多非替利等。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应掌握循证医学结论和药物的药理特性;严格掌握临床用药适应证;需加强用药后反应的监测:①疗效的监测: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疗效。
②毒性反应监测:应注意监测相应药物的毒性反应;最后还需要始终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常用的药物如下表:。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能够恢复或控制心律的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从而纠正心律失常。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性质,抗心律失常药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减少异常电位的发生。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
常见的钠通道阻滞剂包括:•利多卡因(Lidocne):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减少异常电位的发生。
•普鲁卡因胺(Procnamide):可用于治疗心室颤动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同样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来达到治疗效果。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收缩力和自主性,从而减慢心率,治疗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抗心绞痛、降低血压等作用。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Atenolol):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心脏疾病,通过阻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来达到治疗效果。
•美托洛尔(Metoprolol):同样是一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3.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从而抑制心脏的电活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包括:•次乌司他丁(Amiodarone):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疾病,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钾通道来抑制心脏的电活动。
•多奈哌齐(Dronedarone):类似于次乌司他丁,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
4.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的内流,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力,从而减慢心率,治疗心律失常疾病。
药理思维导图11——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Ia 类利利多卡因对激活和失活的钠通道都有阻滞作⽤用。
对房性⼼心律律失常疗效差。
药理理作⽤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律失常。
临床应⽤用
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Ib 类
普罗帕酮,氟卡尼
Ic 类I 类(钠通道阻滞药)将滴窦房结,⼼心房和蒲肯野纤维的⾃自律律性。
药理理作⽤用⽤用于室上性⼼心律律失常临床应⽤用
普萘洛洛尔
II 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不应期。
主要是减少钾离⼦子外流。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不应期。
药理理作⽤用
⼴广谱抗⼼心律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始兴,⼼心动过速都有效。
临床应⽤用胺碘酮
III 类抑制L-型钙电流
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律失常效果好。
药理理作⽤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临床应⽤用维拉帕⽶米
IV 类16.抗⼼心律律失常药。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紊乱,使心脏无法保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衰、中风等。
因此,抗心律失常药常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跳力度的药物。
它们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用于预防复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索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们一般需要长期口服,适应症为有心血管病史且有房颤、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少见)等。
2.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缓心脏节律,防止快速心跳。
它们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
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通道拮抗剂一般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常见的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硫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它们通常需要长期口服。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胃肠不适等。
3.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监控和调整,掌握用药剂量和感应时间等。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静止性高血压等。
4. 心脏加压素拮抗剂(cardiac peptide inhibitor)心脏加压素拮抗剂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减少心脏负荷。
心脏加压素在心脏血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心脏加压素的产生和分泌,促进心脏的功能恢复。
常见的心脏加压素拮抗剂包括百捷通等。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抗心律失常药的五种分类
.
;. 1、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又称膜抑制剂。
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
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
程。
又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
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用均弱,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等;Ⅰc 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用较弱,包括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2、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
具有与第一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理。
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3、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
具有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
其药物有:胺碘酮、溴苄铵、乙胺碘呋酮。
4、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系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抑制作用。
其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心可定等。
5、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即洋地黄类药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起作用的。
其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除以上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司巴丁、卡泊酸、门冬氨酸钾镁、阿马灵、安地唑啉、常咯啉、醋丁酰心安、心得宁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第I类:膜抑制剂,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Na的通透性,使0相除极上升程度及幅度减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延长快反应纤维有效不应期(ERP),降低4相除极坡度从而减低自律性。
又分为三个亚类:IA类、IB类和IC类。
第II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减低或阻断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抑制4相自动除极速率,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
第III类:主要电生理效应是通过延迟复极时间,延长动作电位间期(APD)ERP.第IV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主要通过阻断慢Ca++通道的开放,抑制慢反应纤维的O相后期除极及2相复极速率,从而减低传导速度及延长ERP。
2.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1 第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quinidine)[临床药理] 具有IA类药细胞电生理效应。
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约70%(44-98%)。
90%经肝脏代谢,10-13%的原形药从尿中排出。
单次服药他t1/2 4-6小时。
心律失常者稳态为t1/2 4.5小时。
高效液相法有效血药浓度0.7-5ug/ml,中毒浓度5ug/ml。
[适应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或结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心房扑动(房扑);预激综合征(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
[禁忌症]对奎宁或本品过敏者:孕妇及乳母;洋地黄中毒;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起搏或传导功能异常;低血钾均应视为禁忌。
[不良反应]心脏传导阻滞及加重心衰,多形性室速或室颤;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及耳鸣;低血压、惊厥、精神障碍、呼吸抑制、皮疹、发热及溶血性贫血减少。
[用法]转复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及房扑时,用药前1天先试服0.2g,观察过敏及特异质反应。
第1天0.2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如无效且无不良反应,第2天增至每次0.3g;第3天0.4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
每日总量不应超过2.5g,恢复窦性心律后改为维持量,维持量用0.2g,1日3-4次。
抗心律失常药考点
抗心律失常药考点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目前在临床用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不正常,常见的类型包括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利多卡因类药物利多卡因(lidocaine)是一种麻醉剂,也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多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心脏细胞的电活动和钠通道的激活。
但利多卡因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毒副作用,一般只作为急救用药。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从而减慢心脏的收缩频率和降低心脏氧耗。
适用于室上性和房室性心律失常,也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动,抑制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电信号传导,减慢心率和减轻心律失常。
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治疗。
4.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多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常见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美卡姆霉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电信号传导,来控制心律失常。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心律失常类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个体化用药。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律失常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加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抗心律失常药种类多,傻傻分不清,哪一种最好?王药师详解
抗心律失常药种类多,傻傻分不清,哪一种最好?王药师详解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群体中,常会听到心律失常,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心律失常就是心动规律和频率异常,在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心动过缓或者心动过速。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抗心律失常药特指的是治疗心动过速的药物。
对于心动过缓,一般合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者阿托品类药物治疗,在此不作详解。
45岁的聂叔,就是一名心律失常患者,同时还查出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在体检查出心律失常后,感觉体检中心不是很靠谱,于是专程到了市人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证实,心动过速。
这可不能忽视,严重的话是可能导致死亡的。
于是他选择谨遵医嘱,开始使用药物。
其实,抗心律失常药有很多种,但按作用机制来分,可以分类四类。
第Ⅰ类就是钠通道阻滞剂;第Ⅱ类是β受体阻断剂;第Ⅲ类是钾通道阻滞剂;第Ⅳ类是钙通道阻滞剂。
每一类药物,还有很多种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应该选择哪一种呢?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为钾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剂。
钾通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有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等。
其中,胺碘酮是患者最熟悉的药物了。
它能选择性地扩张冠状血管,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减慢心律。
对于伴有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患者,胺碘酮常作为首选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的结构与甲状腺激素相似,而且还含有碘原子,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所以患者需要谨慎用药。
58岁的周叔就因为自己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服用胺碘酮后,症状加重。
开始还以为是心律失常导致的,结果在咨询医生后,才知道是药物胺碘酮所致。
单从胺碘酮这名字上就知道,药物的成分中含有碘,所以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一定要在咨询医生后,才可服用。
另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就是β受体阻断剂,约占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数目的一半以上,地位显赫。
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所以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
常用的药物通过细分,可以分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和α、β受体阻断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联合用药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当可产生相互拮抗或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来降低异位起搏点的活动性,降低除极化组织的传导性、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药物治疗主要是为预防和逆转心律失常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悸、濒死感、脑缺血及猝死等。
因此,不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尽量不用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1.1钠通道阻滞药(Ⅰ类)通过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APD)0相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对Ca2+、K+的通透性,此外,也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
1.2β-受体阻滞药(Ⅱ类)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导致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减慢,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此外,也可降低APD0相的上升速率,从而减慢心脏的传导性。
1.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抑制钾通道,降低钾电流,延长心肌细胞APD时程及快反应细胞的ERP,但对心肌细胞APD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
1.4钙通道阻滞药(Ⅳ类)抑制L-型钙电流,提高APD的阈值,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性。
2常用药物分析
2.1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1.1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前的准备及预防复发,可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室性期前收缩。
ⅠA类药。
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金鸡纳反应;心血管方面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特异反应为呼吸困难,发绀等,与剂量无关;②服药期间检查:血压、心电图、血钾浓度、血小板计数等;③小剂量奎尼丁可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且可使不良反应减少;④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易发生地高辛中毒,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⑤避免夜间给药;⑥静脉注射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有较大的危险性[1]。
2.1.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蒲氏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及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ⅠB类药。
注意事项:老年人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功不良、心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开始用时应减量,最好不应超过常用剂量的1/2~2/3,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倦怠、嗜睡、恶心、肌肉颤动、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大剂量可致严重窦缓、传导阻滞、惊厥及心脏停搏,意识丧失。
过敏反应可致皮疹、水肿及呼吸停止。
肝、肾功能障碍,肝血流量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
2.1.3苯妥英钠作用于利多卡因相似,尚有抑制钙离子内流的作用。
用于洋地黄毒苷引起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对利多卡因无效的心律失常。
ⅠB类药。
注意事项:苯妥英钠针剂有强碱性,宜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不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眼球震颤、精神异常,静脉注射
过快可引起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严重低血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2.2Ⅱ类药:β-受体阻滞剂。
阿替洛尔为选择性、长效β1-受体拮抗药,作用同普萘洛尔,但对β2-受体的阻滞作用很弱。
用途同普萘洛尔,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心绞痛。
对于糖尿病、哮喘患者不宜用普萘洛尔时可用本品。
偶见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及孕妇禁用。
糖尿病和哮喘患者使用剂量不要过大。
其他同普萘洛尔。
2.3Ⅲ类药: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药胺碘酮可抑制钠、钾、钙通道,降低窦房结及蒲氏纤维的自律性、传导性,明显延长APD、ERP及心电图Q-T间期。
临床应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和颤动、预激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一般不良反应有角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反应、头昏、头痛、肌无力、感觉异常、运动失调、日光敏感性皮炎等。
心血管不良反应: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
甲状腺功能障碍及对碘过敏者禁用。
2.4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可抑制L-型钙通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性,延长窦房结、房室结ERP。
尚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用于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还可用作抗心绞痛药。
注意事项:有恶心、轻度头痛、眩晕、心悸、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力衰竭者慎用。
低血压、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患者禁用。
不宜与β-受体阻滞药合用。
本品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合用时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2]。
3临床用药
首先应分清楚心律失常是属于哪一类型心律失常,其次应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具体适应证。
最好根据电生理检测的结果,查清楚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再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之前,最好能先查清和尽量去除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如过度劳累,睡眠太少,饮用过多咖啡、浓茶、可乐类饮料,大量吸烟、精神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缺血和预激综合征等)。
有些患者在消除病因和诱因后,心律失常可缓解,如果心律失常仍无改善,此时再考虑对症用药。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联合用药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当可产生相互拮抗或产生严重毒性反应,如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合用可造成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因此,联合用药只限于难治性和严重的心律失常。
最好选择作用途径不同、可产生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蔡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6):26.
[2]石丰富.78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