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之中学地理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之中学地理

中学地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高等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 》的内容及其延伸《地理Ⅰ》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4)大气的组成和结构(5)大气受热过程(6)大气中的水分(7)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8)锋面、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9)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0)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地理Ⅱ》1.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6)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7)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4)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论(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地理 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遥感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 2《海洋地理》1.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4)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考试大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概述1.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招聘教师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低级中学考试大纲(供参考)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低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大体技术、大体方式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大体技术和常常利用方式。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大体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大体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大体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进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大体要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大体技术;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进程和方式。
3.掌握地理科学的大体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式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大体理念和培育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大体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利用方式;掌握地理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利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大体技术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大体用途和利用方式;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大体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大体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利用、地理教学方式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
(三)教学设计1.肯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既可作为招聘特岗地理教师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中学招聘地理教师考试的指导用书。
考试范围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部分。
考试要求(一)系统地理部分在大学阶段系统地理部分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专业必修课。
考试要求:自然地理学部分,要求掌握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子系统的物质组成,分布特点和时空变化规律,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作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
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部分的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满足中学有关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需要,并具备从事一般科研和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活动的能力。
(二)区域地理部分在大学阶段区域地理部分主要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大部分。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是高校地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考试要求:掌握世界和中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特征,探讨各区域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运动规律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角度去揭示区域的人地关系。
掌握全球、各地理大区和主要国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树立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学会区域分析和区域综合的研究方法,提高搜集、整理、运用地理资料和地理文献的能力并掌握使用与绘制教学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等。
满足中学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需要,并具备从事一般科研和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活动的能力。
(三)地理教学论部分地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要求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灵活地掌握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处理方法;各类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等。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本地理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评估其是否具备初中地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考试内容1.地球与地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等。
2.自然地理:气候与气象、地貌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等。
3.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农业与农业区位、工业与工业区位、商业与商业区位等。
4.地图与地理信息:地图的基本技能、地图的使用和解读、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安排本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解答题。
1.选择题部分: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共计50道题目。
每题4个选项,答题方式为在答题卡上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该部分所占分值为60%。
2.解答题部分: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答题,共计4道题目。
每题题目前有大致要求和分值,考生需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该部分所占分值为40%。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1.选择题部分:60分钟。
2.解答题部分:90分钟。
四、考试评分标准1.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答对得全分,答错不得分。
2.解答题部分:根据回答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综合评分。
五、备考指导1.复习范围:按照考试内容的划分,重点复习地球与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图与地理信息等相关知识点。
2.复习方法:结合教材、参考书和相关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学习和巩固。
重点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核心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3.提高技巧: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排除干扰选项等。
4.试题练习:通过解答真实考试题库的试题进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并检验自己的备考情况。
六、注意事项1.考生须按照考试规定带齐考试所需的证件、文具等,不得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
2.严禁使用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
3.考试期间需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传递信息等,以确保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之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打印版)

三、教材教法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23~24小题:课文:“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23.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简要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目标。
(6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的表现;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及其偏转规律;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河流(如湘江、长江等),通过流向偏转来说明水平地转偏向力现象;再运用试验法,用地球仪、红墨水等演示南、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并总结偏转规律。
然后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例、试验、总结、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科学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试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请简要设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
(4分)讲授该知识时,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举例法、试验法、归纳法等。
先展示自然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如:湘江自南向北流,深水河道一般在东岸,沙洲在西岸;长江自西向东流,河口三角洲在北岸连成一片,南岸为深水航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高等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及其延伸
《地理Ⅰ》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
(4)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5)大气受热过程
(6)大气中的水分
(7)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8)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9)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0)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Ⅱ》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6)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4)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论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修2《海洋地理》
1.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选修6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
(3)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及其延伸
地球与地图及区域地理
1.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世界地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板块构造学说
(3)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成因
(4)大洲、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中国地理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5)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1.地理课程与教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2)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2.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3.地理教学设计
(1)地理教学设计的要素,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2)地理说课的要素构成及其应用
4.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