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技巧教育科学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一门学科。
而对于教育科学研究者来说,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一、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各种数据和资料,来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信息。
调查研究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合理设计调查问题、建立样本和选择调查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教育实践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来验证教育假设的有效性和影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分组、实验条件的控制等,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实验研究法能够提供较高的实证证据,但在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等进行比较,来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可以揭示出教育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角。
在进行比较研究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合理的比较指标,以保证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四、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以数量化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教育假设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能够提供定量的证据支持,帮助教育科学家进行多样化的教育问题研究。
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注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五、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教育文献和资料,来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进行综述或者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可以帮助教育科学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需要注意文献来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并进行合理的文献评价和分析。
六、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分析特定的教育案例来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常用研究方法介绍
教育科研常用研究方法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为完成教育科学研究任务的"桥"和"船"。
方向和目标定了,方法就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种类很多,如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预测法、测量法、统计法及内容分析法等。
前六种研究方法经常用到,简介如下。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概念和作用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从而了解某些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是客观、全面地了解教育现象,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正确措施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进一步认识教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本质属性,探索新的教育规律的重要方法。
(二)观察法的实施1.制定方案: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学习有关知识和理论,确定观察对象的总体和样本,选择好观察手段,制定观察计划和预期成果。
2.实施观察:具体选定观察对象和范围,明确观察的中心内容,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善于辨别主要因素和无关因素,注意观察对象的活动及其反应,可重复多次进行观察,提高观察信度。
做好观察记录。
3.完善资料:及时整理观察数据、图表、笔录、录音、录象、相片等资料。
及时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不断提高资料的信度。
(三)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
要及时分析和处理观察所得到的数据材料。
找出事件的因果关系,得出观察研究结论。
撰写观察研究报告,对教育实践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调查法调查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一)调查法的概念和作用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调查有以下三个作用:①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和教育改革的学科。
为了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首先,实地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亲自到教育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和研究教育行为、过程和结果。
实地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深入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看法、意见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教育活动和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作相关变量,以验证假设和推断。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影响,从而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育科学研究还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统计分析等方法。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总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
问题,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严谨地进行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 成功地操纵自变量 科学地观察因变量
三、实验研究的种类
按实验场地的不同分为: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按对问题的已知程度分为: 试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按自变量的性质分为: S-R法则实验,P-R法则实验。
按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分为: 前实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无法有效地控制无 关因素,误差程度高,往往无法说明因果关系。 准实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只能按现存班级或 群组进行实验,无法完全控制无关因素,只能尽 量减小误差,实验效度较真实验低。 真实验: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 质;系统操纵自变量,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 实验效度高,误差程度低。 按因变量的个数分为: 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
2. 应用研究
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实 际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 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 直接有用的知识,它回答的是“是什么” 的问题。
3. 发展研究
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 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4. 评价研究
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 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 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
(四)编制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范围 2.问题的内容 3.问题的数量 4. 问题的文字表达 5. 问题的排列顺序 6. 敏感性问题
第四章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 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 一种研究方法。
(二)特点:
1. 明显的传播,就是指任何形态的,可以记 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2.客观性,就是指内容分析过程中,是按预 先制定的类目表格判断并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 事实,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是指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 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分析。 4.量化,是指内容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 , 并能某种数学关系表示,如百分比、或然比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收集、分析资料,获取新知的过程。
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研究的效度:结论是基于事实或证据,能够被证明的是有效的。
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即研究本身的真实性)。
外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的程度(即研究的推广性)。
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即研究的可靠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即研究的一致性)外在信度: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
(即研究的重复性)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又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描述术语。
自变量可影响因变量。
在某种意义上,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
(课本P23)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所以又叫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的具体化。
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
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研究到全面完成课题研究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行动研究法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方法或模式。
选题的基本途径:
1、从理论的空白处、不足处、“错误“处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选题;
2、从教育实践的反思、对策研究、校本教育研究、行动研究中选题;
3、从教育规划中选题。
校本教育研究如何选题?
1、立足本校实际选题(即学校的需要,有别于专家立足完善科学体系的着力点)
2、立足个人特点选题(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力量)
2、学校与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相对欠缺;
3、校本研究本身存在问题(视野水平、经验总结、资料信息、研究方法、研究层次、低水平重复研究)
对策:
1、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树立发展性的研究目的观、树立长效性的研究功能观、树立实践性的研究质量观)
2、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宏观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超前思维)
3、研究过程受到控制;4、实验不等于试验;5、具有可重复性
什么是实验效度?简述实验内外效度的关系?
实验效度是实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实验内外效度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具体地说,内效度低,外效度必然低,内效度高外效度不一定高;反之,外效度高,内效度一定高,外效度低,内效度不一定就低。
分析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
2、搜集事实、资料;
3、整理分析资料(核实资料、筛选资料、提炼升华资料);
4、总结与讨论。
简述个案研究法实施程序:
1、确定个案研究对象与目的;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而要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帮助研究者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编制问卷并向受访者发放,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广泛收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注意受访者的回答倾向性和主观性。
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实验,来观察和检验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
教育领域中的观察研究可以分为实地观察和录像观察两种形式。
实地观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实践中的细节和情境,而录像观察则提供了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次观察和分析的机会。
观察研究需要提前制定观察指标和观察表,确保观察者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四、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有关教育问题的信息和见解。
文献研究可以包括书籍、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文献类型。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需要筛选和评估文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来总结和归纳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五、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
案例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案例进行观察和探究,从而揭示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选择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同时还要收集和整理案例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研究者的目标和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错误。
内在效度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调查(survey)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材料;
研究(study)是对所搜集得来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分类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
定量分析主要是用数学的方法(主要是统计的方法)分析数据,找出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水平、比例、结构以及发展变化规律。(数量描述、频数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常见的概念:
变量: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体的特征或条件。
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被试行为或才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与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中加以控制。
因此,准实验和真实验是不一样的。
真实验设计: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
所罗门四组设计
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四个组均有后测。把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较理想的设计。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应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多种科学实用的方法,探索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法等等。
观察法1、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可分为抽样观察、追踪观察、隐蔽观察和综合观察。
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而不是对能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任何事物都观察。
无论是发现课题,获取材料,还是验证假设,都离不开对各种事物的观察。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已成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码要求。
有人对观察法持有偏见,错误地认为:观察法层次低,太普通,太简单,运用这种方法不可能有重大发现。
其实,“对原有理论的验证和突破,最终的、最有力的证明总是事实,而对事实的最直接的认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都与观察法的应用有关。
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结构的发生学研究,最初采用的就是自然观察法。
他在妻子的帮助下,对他的三个孩子进行了各种观察和研究、对儿童的象征性行为(模仿、游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初步构成了他的儿童智力结构发生和发展学说的雏形。
再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儿童和教育现象的自然观察基础上的。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期间,不但坚持经常听课,还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对19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了如指掌。
他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写了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多本,教育论文百余篇,童话、短篇小说1200多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指导教育实践和改进教育质量为目的,应用各种现代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对于推进教育科技改革与开展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是以科学实验为手段进行系统地、规范地、系列化地考察现象,以达到判断现象性质和探求规律的目的。
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具有实验可控、实验可重复、实验可证的特点,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教育实践。
实验研究法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对照,观察其差异性,并据此评估其中的因果关系,以此来评价实验效果。
2.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运用各种调查手段、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特征和变化。
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方面可用来了解教育事实、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可用来预测、检验假设、发现问题及其原因,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教育。
调查研究法的核心是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无论选择何种调查方式,需要掌握严格的调查程序和统计方法。
3. 实践研究法实践研究法是把观察、描述、解释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以指导和改进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指将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践实施、成果评价等所经历的整个过程视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体系、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以形成规律、总结经验、改进现状。
实践研究法的核心是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既需要关注实践场景,更需评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4.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查阅、分析、概述文学资料,并据此推导出结论和观点,以进一步推动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工作。
文献研究法是教育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书籍、期刊、论文、报告、统计数据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写作资料,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文献的特征、思想、方法、研究的源起及其发展的趋势,从而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一、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某个变量或因素的控制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其对教育问题的影响。
实验研究法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通过对两组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差异来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他干扰因素,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
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受试者的态度、行为和观点等信息,从而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其数据收集方式简单直观,适用于大规模的研究对象,但也存在回忆偏差和主观性的问题。
三、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亲自前往实地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真实行为和情况的方法。
实地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直接的、客观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
实地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录像录音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来得出结论。
实地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其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但也存在观察者主观性和时间成本高的问题。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研究一个个案例来了解和解释教育问题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通常包括对个案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通过深入了解个案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来推断普遍性规律。
案例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但由于个案的特殊性,其推广性和普遍性有一定限制。
五、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综述。
文献研究法可以通过系统地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然后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其数据来源广泛可靠,但也存在文献选择和分析的主观性问题。
六、实践研究法实践研究法是指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践研究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验证和检验理论观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探索方法和途径,是教育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教育现象、现象背后的行为规律,以及现象间的关联等,来研究教育问题。
观察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形式进行,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现成的记录材料进行分析。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现象,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观察者效应的影响。
实验法是指通过人工控制变量和操作来观察教育问题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与真实环境存在差异,实验结果的适用性可能有限。
调查法是指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理教育问题的相关数据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形式。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缺点是调查结果受到调查对象的主观回答和研究者的设计限制。
个案研究法是指以个别案例为对象,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来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了解个别案例,缺点是可实证性较差,适用性有限。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研究文献、书籍、期刊等教育资料来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缺点是受到文献选择和分析的限制。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在实际研究中常常会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育实验研究法
二、实验中的实施 实验方案的实施是指将实 验方案付诸实践,收集资料 以检验假设。将实验方案付 诸实践的过程要求研究者主 要抓好实验自变量的操作、 无关变量的控制和测量工具 的使用等三项内容。特别要 强调的是,实验活动的开展, 一般应严格按实验方案进行, 不应随意 更改实验程序和实验措施。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局 限是,只有一个自变量, 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 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 影响。这是所有单因素实 验设计共同具有的研究局 限。此外,无前测不能进 行实验处理前后差异的比 较。
(二)、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 是在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基础上的 扩展,即对两个等组施加了前测
(三)按实验操作因子的个数
1.单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 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的实 验。 2.多因素实验 多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 施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 因素的实验。
(四)按实验变量的控制 程度来划分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 验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效度是实验设计质量的 评价标准。美国的坎贝尔 和斯坦利在1963年把教育 实验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和 外部效度两类。
(二)研究工具 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在 借鉴Gibson & Dembo (1984 ) 编制的《教师效能量表》有 关 维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共 21个项目。按五个等级评分。 问卷重测信度系数为0.84, 分 班系数为0.77,效标关联效 度系数为0.56
(三)实验操作 采用等组实验设计。实 脸班在数学课中运用“自 知、助学自验、自评”结 合的方法进行实验培育, 对照班则按常规进行教学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进行 两次测验;在人力、物力 和时间上不是很经济。另 外,该实验设计不能检测 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 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种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种类
1.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教育干预措施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教育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接受,通过对比两组的差异来判断教育干预的有效性。
2.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对特定教育问题的描述和解释。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
3.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对特定教育问题的理论和观点。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学术论文、报告等文献资料,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整理和评估。
4.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现实教育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以验证已有理论和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5.数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以获取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数量性描述和解释。
6.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非结构化和开放式的数据,例如访谈记录、观察笔记和文本分析,以获取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7.范例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案或事件的详细研究,获取对教育问题的丰富描述和深入理解。
8.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和迭代过程,以改善实际教育实践和增进学生学习成果。
除了以上所列的常用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例如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模拟实验等。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组合使用。
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可行性进行选择和运用。
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
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章 教育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统计的应用
• 平均数之间进行比较要用t检验(大样本可用 Z检验),率的比较要用 z 检验。进行检验 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 选用相应的计算公 式, 不能弄错。
T检验的适用条件
• t检验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 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有以下应用条件: • (1)两样本来自的总体均符合正态分布, • (2)两样本来自的总体方差齐。 •
▲ 适用条件: (1)已知/可计算两个样本均数及它们的标准差 ; (2)两个样本之一的例数少于100; (3)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4)方差齐性
五、t检验注意事项
1. 要有严密的抽样设计 随机、均衡、可比
2. 选用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 注意:t检验的前提是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3.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例 两法测定12份尿铅含量的结果
样品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尿铅含量(μmol.L-1)
简便法 常规法 差值(d )
2.41
2.80
-0.39
2.90
3.04
-0.14
2.75
1.88
0.87
3.23
3.43
-0.20
3.67
3.81
-0.14
4.49
4.00
0.49
• 若是单组设计,必须给出一个标准值或者 总体均值,同时,提供一组定量的观测结 果,应用t检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该组资料必 须服从正态分布;
• 若是配对设计,每对数据的差值必须服从 正态分布;
• 若是成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 资料均取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并满足方差 齐性。之所以需要这些前提条件,是因为 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计算出的t统计量才 服从t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处理 (X1)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因变量)
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前测 员工士气问卷
实验处理 (X2)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因变量) 无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实验处理 (X1)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实验处理
后测
(X2) 员工士气问卷
无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计算
实验组1 控制组1 实验组2 控制组2
一、一次性案例研究: X O
新教材 成绩
X表示“实验处理”,o表示对于自变量的观察 (测量),符号的位置表示了事件发生的顺序
二、单组前后测设计:
O
XO
前测 实验处理 后测
三、固定组比较设计:自然存在的组
X1 O
新教材 成绩
X2 O
旧教材 成绩
虚线表示被比较的两个组是已经存在的, 被试不是被随机分配的。
R
X1 O
R
X2 O
减少前测的影响, 样本量大, 精力和努力大
随机 选择 100个 教师
随机分配 25个教师 到实验组 (R组1)
随机分配 25个教师 到对照组 (R组2)
随机分配 25个教师 到实验组 (R组3)
随机分配 25个教师 到对照组 (R组4)
举例
前测 员工士气问卷
3、随机化:参加实验的每个被试都有同等的 机会被分配到被比较的任何一个实验组或控 制组中去。
A。应该在实验前进行 B。是将被试分配到各组中的过程,而不是结
果 C。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就直接构建完全相等的
组,消除可能的影响
三、实验研究的步骤
1。从一个有关因果关系的简单明白的假设开始 2。根据实际条件决定一种合适的实验设计用来检验假设 3。决定如何引入实验刺激或创造一种引入自变量的背景 4。制定一种有效的和可信的因变量的测量 5。建立实验背景,并对实验刺激和因变量进行预实验 6。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或个案 7。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不同的组,并对他们进行详细的
第四节 准实验设计
不包括对于被试的随机分配,在自然组 (一)纯配对设计 1、纯配对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M X1 O 控制组 M X2 O 2、纯配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O M X1 O 控制组 O M X2 O
指导 8。对所有组中的个案进行前测 9。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刺激 10。对所有组中的个案进行因变量的后测 11。告诉实验对象有关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
的实际感受,尤其是当实验对象在某些方面被欺瞒时,这 种说明就更为重要 12。考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并运用 统计方法决定假设是否被证实
四、 固定组前后测设计:获得量或改变量
O X1 O
………………….
O X2 O
第三节 真实验设计
一、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R
控制组
R
随机选择 100个教师
随机分配 50个教师 到实验组
随机分配 50个教师 到控制组
X1
O
X2
O
实验处理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无实验处理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第九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研究的特性 第二节 弱实验设计 第三节 真实验设计 第四节 准实验设计 第五节 因素设计 第六节 单一被试研究
第一节 实验研究的特性
一、定义
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 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
二、特性
1、组间比较:
不接受训练 (因变量)
能够控制被试特征、成熟、统计回归的影响;
没有控制:被试的流失、态度因素、实验实 施、数据收集者偏见、地点、历史等
二、随机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R
控制组
R
随机分配
50个教师
到实验组
随机选择
100个教师 随机分配
50个教师
到控制组
O
X1
O
O
X2
O
前测 员工士气问卷 (因变量)
实验组与控制组(或对照组)
2、直接操纵自变量:
研究者慎重而直接地决定自变量将采用什么形式, 哪组被试接受哪一种实验处理。
在教育研究中,经常被操纵的自变量有:教 学方法、作业的种类、学习材料、给予学生 的奖励、教师的提问类型;
不能被操纵的自变量有:性别、种族、年龄、 宗教信仰等
经常被研究的因变量有:学习成绩、兴趣、 注意范围、动机、对学校或对教师的态度等
四、随机区组设计
1、使用配对的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
Mr X1 O
Mr X2 O
2、使用配对的随机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O Mr X1 O
O Mr X2 O
配对
手工配对:将特定变量上得分相似的2人匹配 为一对;
统计配对:根据因变量与配对变量的相关, 每个被试都得到一个在因变量上的预测分; 用预测得分与实际得分的差来比较两个组。
(二)控制无关变量
1、随机化:随机分配,每组≥40人 2、保持特定变量不变:排除 3、将变量纳入到研究设计中:包含 4、配对 5、被试内设计:接受多种处理 6、协方差分析:以前测为基础,调整后测
成绩
第二节 弱实验设计
前实验是没有对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进行内在 控制,(很难对自变量的效果做出评价)。
前测65 前测65
实验刺激 后测95 后测70
实验刺激 后测85 后测68
实验组总的影响=95-65=30 前测的影响=70-65=5 实验刺激的影响=85-65=20 外部因素的影响=68-65=3 交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组总影响-前测影响-实验刺激影响
=30-5-20-3=2 前测、实验刺激的实际影响需要减去外部影响
四、好实验设计的标准
一个实验的质量取决于对影响内部效 度的各种因素的控制程度
(一)影响实验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 1。重大事件的影响 2。对样本的有差别挑选 3。时间:为其他因素影响提供了可能 4。测验:练习效应、测验的等质性 5。成熟:发育、成长 6。前后测量的环境不一致 7。实验对象的缺失 8。态度:霍桑效应
实验处理
后测
员测 员工士气问卷
(因变量)
无实验处理
后测
员工士气问卷
无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实验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三、随机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组 控制组 实验组 控制组
R O X1 O
R O X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