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知识点及文言文断句技巧
预习知识点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昔日好友滕子京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1046),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观景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同时也借以劝勉好友滕子京。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二)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2.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
3.南极潇湘
古义:南面直到;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4.浊浪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今义:把水等全部去除掉。
5.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6.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今义:聚集。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8.进亦忧
古义:在朝廷做官;今义:向前移动。
9.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三)一词多义
1.政通人和(顺利)
然则北通巫峡(通往)
2.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一碧万顷(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全)
5.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尽头)
6.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四)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
2.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五)重要虚词
1. 之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助词,的)
2.其
①增其旧制(代词,指岳阳楼)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代词,他的)
3.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和“远”均为定语后置)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七)成语积累
1.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2.百废俱兴:许多原来荒废了的事情,都一下子兴办起来。
3.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
4.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6.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7.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四、鉴赏品读
1.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奋发,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