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五首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德育目标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关键,可设计新的朗读方法,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语文素养。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知诗——说诗——悟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熟读背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指导学生自读《过零丁洋》。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情,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25 诗词五首_课件共45页文档

25 诗词五首_课件共45页文档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 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 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 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 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 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 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
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平易近 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 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
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 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游山西村
杜甫
歌即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 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富于变化。
成都草堂
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 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 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 有《杜工部集》。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 南宋 著名爱国诗人。 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 作最多的一个。

25词五首教案(集体备课).doc

25词五首教案(集体备课).doc

25、《词五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主备人:陆间好审稿人: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两首同的内容,并进行背诵。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屮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宋代是词,元代是曲,明清则为小说等。

词,在古代文学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能与唐诗争奇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今天我们来集屮学习一下儿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望江南》:1、介绍词的相关知识:過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词最初称为“曲调”或“曲调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咅乐分离了,称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是同谱,同人依照词谱填词,同谱的名称叫‘‘同牌”。

比如:《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

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㈧)、屮调(59-90字)和K调(91字以上)1种。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2、作者及词风简介: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淸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 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教学设计5: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设计5: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师生互动过程:第一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第二课时《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吟读诗歌,阅读注释,自行译诗感受诗歌的情感发展:忧愤悲苦——以死明志(讨论)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每人用一句概括自己赏析所得。

(可以从修辞,情感,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颔联:“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颈联: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尾联: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第三课时《水调歌头》发言,鼓励有不同发看法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可请C 类学生背诵并大加鼓励。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望江南学情分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翻译和简单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

鉴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较低,想要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领悟词中的思想情感,体会悠远的意境,学习精妙之处,。

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风格浓艳精巧,音律和谐,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首闺词小令,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不足30字,但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默写这首词。

2.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导入——诵读——感悟——赏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菩萨蛮》(《甄嬛传》插曲),自然引出本课题作者: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娇柔的女子在对镜梳妆,精致的装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内心那份孤独寂寞道不出,言不尽……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温庭筠。

25课古诗5首教案

25课古诗5首教案

25课古诗5首教案第一篇:25课古诗5首教案诗词曲五首新授课第一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并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掌握诗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情怀。

4.会背诵并默写。

重点难点:1.诗句品析。

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交流一、教学过程:1.前置作业汇报情况如下:作者及背景:过程:2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2分钟)明确: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曾学习过《陋室铭》杜牧字牧之,唐朝杰出诗人,诗、赋古文都颇有名气。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七绝,为人刚直不阿,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很不得意。

2.字音形(1分钟)烂柯kē人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折戟jǐ二、朗读诗歌,合作交流1.交流诗歌内所描述的什么内容?(7分钟)方法小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展示明确: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在创作中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登高》中杜甫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感慨。
-《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泊船瓜洲》中王安石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汉语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杜甫如何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感慨。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词五首》教学着重培养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品位。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深入感受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对于诗词背景知识的拓展还有待加强。学生们对于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了解不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诗词内涵的深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效果很不错。大家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诗词的一些感受,这说明他们对诗词并不陌生,这对于后续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word教案

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word教案

25.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3、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杂诗》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以思乡导入新课。

2.作者链接王维,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3.读熟此诗合作·探究·展示一、师范读此诗。

注意语速、节奏。

二、生读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再读诗,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四、学生交流展示有关写“故乡”和“梅花”的古诗词。

五、当堂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查)反馈检测1.《杂诗》是言绝句,作者,朝诗人。

2.填空,寒梅著花未。

3.划节奏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夜雨寄北》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2.作者链接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其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五首25词的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背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背诵五首25词的经典名句;•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诗歌朗诵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准备•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学园》课本;•教师准备五首25词的经典诗词文本;•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复习所学的诗词背诵技巧,并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一对比。

2.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五首25词诗词的标题,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诗词的内容,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猜测。

3.朗读与欣赏:教师逐句朗读一首25词诗词,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并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

4.学生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小组表演,可以自由发挥诗词的情境和意境,突出诗词的核心感情。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解读诗词的意境和含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课时1.温故知新:诵读上一课时学习的五首诗词,并进行诗歌朗诵的技巧点评,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2.学生自读:给学生展示五首25词诗词的文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情感进行阅读。

3.润色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形象描写、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润色,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

4.互动表演:将学生再次分组进行表演,要求每组从润色后的诗词中挑选出适合表演的部分,进行互动表演。

5.学生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请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三课时1.温故知新:复述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复习所背诵的五首25词诗词,并进行朗诵表演技巧的进一步讲解。

2.朗诵比赛:学生进行小组内的朗诵比赛,每组选择最好的一名代表,进行全班的朗诵表演。

25 词五首课件共30页文档

25  词五首课件共30页文档
•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 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 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 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 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 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 如雨下。
情景交融
4、刻画人物方法
一.正面描写 1.动作描写:“梳洗”、“独
倚”“望江”
2.心理描写:“独”(孤独的处 境和心境)、“肠断”
二.侧面描写:景物衬托 “斜晖脉脉”、“水悠悠”、
“白蘋洲”
三.细节描写:“梳洗罢”表现 “女为悦己者容”的心理和 盼望行人归来的热切心情
描写方法
• 了解背景
•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 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下诏,就像汉文帝派遣冯 唐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那样啊?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 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词作分析
借出猎
出猎
上片
情景
豪情 英姿 阵容 场面 气概
表达报
国决心
报国
下片
之志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信心 忠心 雄心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25 古诗词五首教案

25 古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 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提问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春 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提问1: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25诗五首-教学教案

25诗五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预习指导: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

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

〖教学过程〗[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黄鹤楼》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4、理解诗意:(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写两首诗:抽查上黑板写。

由同学批评。

五、布置作业1、a类:巩固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两诗各二次;预习下三首。

2、b类:熟练默写两首诗。

不要有错误字。

3、c类:课后练习二2两道题。

[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后三首诗。

词五首25教学文档

词五首25教学文档

25、词五首【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这五首词;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感情;3、掌握赏析诗词名句的方法,能够简单赏析诗词名句。

【学法指导】利用相关资源查阅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五首词;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对词作内容及情感的认识。

《望江南》1、《望江南》作者是,“望江南”是,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脉.脉白蘋.洲温庭筠.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这首词围绕哪个字来写?望的时间?望的内容?望时的感情有何变化?4、合作探究:(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2)词中哪个字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请赏析。

《武陵春》1、《武陵春》作者是,女词人,词牌名是。

2、给加点的字注音:舴艋..舟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这首词围绕哪个字来写?愁的时间?愁的原因?愁有什么外在行为表现?愁时的感情有何变化?4、合作探究:(1)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5、延伸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至少写出两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渔家傲》1、《渔家傲》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渔家傲是,秋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塞.下千嶂.里燕.然羌.管寐.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1)这首词上阕(表达方式),描写;下阕(表达方式),抒发。

(2)塞下风景“异”在何处?4、合作探究:(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你还能写一句有关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吗?(2)“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应如何理解?(4)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1、《江城子》作者是苏轼,号,词牌名,题目。

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学设计6: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设计6: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3.品味字句,研读赏析,掌握古诗词曲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鉴赏古诗词曲的能力。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首诗词曲,有感时伤怀抚今追昔的,有慷慨激昂思亲忧国的。

赏读中可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研读五首诗词曲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品味诗意,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突破方法:借助背景资料,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再重点抓住关键词、名句进行重点的突围,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要积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1.资料推入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每首诗词曲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2.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带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对话。

3.诵读激趣法:课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如男女擂台赛,接龙快快快,单挑大PK 等形式,尽最大力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设计(一)歌曲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图片为“赤壁之战”片段。

教师配画外音:公元208年,三国赤壁之战,滚滚江流,浓浓硝烟,英雄豪杰金戈铁马、气吞山河,那种从容潇洒的千般气概仿佛就在身边。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战役,它不仅奠定了魏、蜀、吴三国的鼎立局势,而且也令后世的文人墨客反复地咏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词曲五首》中就有一篇歌咏赤壁之战的著名诗篇——《赤壁》。

设计(二)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导入:在我国卷帙浩繁的古代文苑中,有几朵瑰丽的奇葩,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

它们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那脍炙人口的绝唱,响彻千年仍生机盎然。

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doc

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doc

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25、诗五首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 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回乡偶书》1、作者简介及导入课题:贺知章,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 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2、据题质疑:⑴这里的“偶书”是什么意思?诗人并非着意作诗,只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记下来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3、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4、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思考:(1)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这时他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当儿童笑问客人的时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了一个与亲人团聚的欢乐情景,表达了思 念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 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 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 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 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 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 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 “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 存《云台编》。
下共剪烛蕊。
赏析
这是一首奇特的抒情诗。诗人以时空的变换, 由回忆到想象,抒发了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将写景与抒情、现实与想象紧密结合起来,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思念友人,期盼重逢!
合作释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创设了一个 怎样的情境?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释疑 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写离家人向来客询问家中的情况,表达了浓郁的 思乡之情。
夜 雨 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 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 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 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 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 “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 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 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 诗集》传世。
❖ 1.作者为什么说“杨花愁杀渡江人”? ❖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
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 人”。
合作释疑
❖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 扬子江、杨柳、杨花、渡江人、风笛、离
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王勃(650—676) ,字子安, 绛州龙门人。唐初著名诗人,幼 年即聪颖过人,六岁能文,年十 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曾授沛 王府修撰。代表作《滕王阁序》。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并称“初唐四杰”。本文选自 《王子安集》。
别,所以称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
为离亭。
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
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③潇湘:潇水和湘水。
赏析
这首诗写离愁别绪,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 厚、真挚的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大好 春光和心中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动 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春中与友握别,依依不舍
合作释疑
。 2.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杂诗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合作释疑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 试作赏析。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 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 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但无伤 感之情,诗人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 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合作释疑
❖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 特点?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 种感情的?
本文选自《王维集校注》,这是一首抒写怀乡 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重点词语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 星感想和琐事, 不定题目的诗。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 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 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 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 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 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 邻。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 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 这里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 情比较达观。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重点词语
淮上与友人别
①淮上:指扬州。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②离亭:亭是古代路 旁供人休息
[译文]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
的地方,人
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数
们常在此送
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 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 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 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 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 我痛苦的情思。
重点词语
①夜雨:下雨的夜晚。 ②寄北:寄给自已的友人。 ③共剪西窗烛:在西窗
④著花:开花。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诗以白描记 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思乡的 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 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 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合作释疑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里迭用“故乡” 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表现作者思乡之切。
重点词语 ①任:上任。
②无为:无须,不要。
③岐路:分手的路口。
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 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 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别离中 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 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