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

合集下载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5.方阵:总人数=N 2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

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1.核心公式:S=V x T,路程二速度x时间2.平均速度二总路程!总时间3.若物体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 ... ............................. V1 + V 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4.若物体前一半路程以V1运动,后一半路程以V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个2V1 + V 25.相遇时间二相遇路程+速度和6.追及时间二追及路程+速度差7.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所走的路程的(2n-1)倍8.环形相遇问题:环形相遇问题中每次相遇所走的路程之和是一圈。

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9.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0.火车过桥问题:火车速度X时间二车长+桥长完全在桥上时间二(桥长-车长)+火车速度二、几何问题1.极限理论平面图形:周长一定,趋近于圆,面积越大面积一定,趋近于圆,周长越小立体图形:表面积一定,越趋近于球,体积越大体积一定,越趋近于球,表面积越小2.三角形常见考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较小的角对应的边也较小3.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4. 几何图形的缩放: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若将其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则其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变为原来的M倍,体积变为原来的n,倍三、十字交叉Aa + Bb=(A+B>cA c -b整理变用后可得B a~c (a>c>b).用图示可简单表示为::二c工二*B b - a-其中c为平均值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1.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2.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3.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四、利润问题进价:商品进货的价格定价:商家根据进价定出的商品出售价格售价:商品实际的出售价格利润:售价与进价的差利润率:利润与进价的百分比折扣:售价与定价之比五、方阵问题1.方阵每层总人数=每边人数*4-42.方阵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实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奇数时,从内到外每层人数依次是1,8,16,24……3.在方阵中,若去掉一行一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2-1若去掉两行两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4-2*24.实心方阵总人数二最外层每边人数N的平方5.空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最内层每边人数-2)的平方或者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最外层总人数,公差为-8 的等差数列六、浓度问题溶液=溶质+溶剂浓度二溶质♦溶液高浓度溶液A 与低浓度溶液B 混合,得到溶液C,那么C 的浓度介于 A 和B 之间。

行测历年真题数量关系及解析

行测历年真题数量关系及解析

第一部分数目关系(共 20 题,参照时限 20 分钟)本部分包含两种种类的试题:一、数字推理(共 5 题)给你一个数列,但此中缺乏一项。

要求你认真察看数列的摆列规律,而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以为最合理的一项。

来填充空缺项。

使之切合原数列的摆列规律。

例题:13579()A. 7B. 8C. 11D.未给出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奇数数列,故应选C。

1.11071019()A. 16B. 20C. 22D. 282.-7012 ()A. 3B. 6C. 9D. 103.321114 ()A. 17B. 19C. 24D. 274.122 3 4 ()A. 5B. 7C. 8D. 95.227 238 251 259()A. 263B. 273C. 275D. 299二、数学运算 ( 共 15 题)在这部分试题中。

每道试题体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

要求你快速、正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元、元、元、元以及元的总和是:B.343.83C. 解答:正确答案为 D。

实质上你只需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最后一位数是2,只有D切合要求。

就是说你应该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

请开始答题:6.女儿每个月给妈妈寄钱 400 元,妈妈想把这些钱攒起来买一台价钱 1 980 元的全自动洗衣机。

假如妈妈每次取钱时需要扣除 5 元手续费,则女儿连续寄钱几个月就能够让妈妈买到洗衣机:.5C7.某型号的变速白行车主动轴有 3 个齿轮,齿数分别为 48,36,24,后轴上有 4 个不一样的齿轮,齿数分别是 36,24,16, 12,则这类自行车共能够获取多少种不一样的变速比:.9C8.桌子上有光盘 15 张,此中音乐光盘 6 张、电影光盘 6 张、游戏光盘 3 张,从中任取 3 张,此中恰巧有音乐、电影、游戏光盘各 1 张的概率是:A. 4/911084559.甲罐装有液化气 15 吨,乙罐装有液化气 20 吨,现往两罐再注入共 40 吨的液化气,使甲罐量为乙罐量的倍,则应往乙罐注入的液化肚量是:吨吨吨 D.吨10.有 100、10 元、 1 元的纸币共 4 张,将它们都换成 5 角的硬币,恰巧能够均分给 7 个人,则总币值的范围是:A.(100 ~ 110)B.(110~120)C.(120~130)D.(210~120)11.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比妈妈大 3 岁,此刻他们一家人的年纪之和是 80 岁,10年前全家人的年纪之和是 51 岁,则女儿今年多少岁?.8C12.某商场进行有奖销售,凡购物满100 元者获兑奖券一张,在10 000 张奖券中,设特等奖 1 个,一等奖 10 个,二等奖 100 个。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1.求确定概率:确定概率也称相关概率,是指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条件是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其计算公式为:P(A|B)=P(A∩B)/P(B)。

2.计算比例:计算比例时,首先要分析其中几步,拆解成几个小问题:(1)求出所求对象的总数;(2)求出所求对象的个数;(3)计算出比例,公式为所求对象的数量/总数。

3.求百分比:百分比计算技巧较为简单,需要将题目中的具体数字抽象化。

通常用公式:A/B×100%。

A为数量,B为总数。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具体的数值换算成10的倍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百分比了。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是指行测科目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国考数量关系中常考的题型:
1. 计算问题: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等。

2. 排列组合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排列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工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工时计算、成本分析等。

4. 利润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商业利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行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容斥问题:考察考生对于集合交、并、补的计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几何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8. 概率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概率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函数图像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 极值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最值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最大值、最小值等。

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5.方阵:总人数=N 2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行测数量关系

行测数量关系

1某班级对70多名学生进行数学和英语科目摸底测验,有12%的学生两个科目均不及格。

已知有的学生英语及格,数学及格的学生比英语多10人,那两科均及格的学生有多少人?A.31B.37C.41D.442兔子和乌龟举行一场跑步比赛,终点位于起点正北方500米处。

兔子和乌龟同时出发,均保持匀速奔跑,且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5倍。

兔子先向正东方跑了一会后发现自己跑错了方向,马上直奔终点,速度不变,结果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

那么兔子发现跑错方向时已经跑了多少米?A.600B.1200C.2400D.30003将5个相邻的铺位出租给2家餐厅和2家水果店。

要求租完不能有空余铺位,每家餐厅可以租用1个铺位,也可以租用并打通2个相邻的铺位作为其营业场所,每家水果店只能租用1个铺位,且相同类型的两个租户之间至少要间隔1个铺位。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A.24B.48C.8D.164社区计划采购10份年货礼包发放给10户独居老人,每户发放1份。

年货礼包有100元/份和150元/份的两种供选择,总预算不能超过1250元。

如采购了150元/份的年货礼包,则需要优先在3户孤寡老人中选择发放对象。

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式?A.21B.28C.36D.555A、B两地直线距离为320千米,甲车从A地、乙车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与甲车相遇后,立即右转弯90度并保持原速度继续行驶。

那么甲车到达B地时,其与乙车之间的距离:A.小于80千米B.80~90千米C.90~100千米D.大于100千米6某学习软件要求用户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8位密码。

赵某使用D、E、F、W4个大写字母(不重复使用)和4个不同非零数字的组合作为自己的密码,要求数字放在后四位,且4个数字的乘积须是320的倍数。

那么这样的密码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A.不到1000种B.1000~3000种之间C.3000~8000种之间D.超过8000种7从A地前往B地的道路前40%的路程为上坡路,其余为下坡路。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一、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注:在解决实质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 1 或最小公倍数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 4+1)2=N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 1)× 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 - 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 - 层数)×层数× 4=中空方阵的人数。

★不论是方阵仍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知足:外圈比内圈多8 人。

3.N 边行每边有 a 人,则一共有 N(a-1) 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M×N 外圈人数 =2M+2N-45.方阵:总人数 =N2N 排 N 列外圈人数 =4N-4例:有一个 3 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 10 人,问全阵有多少人?解:(10 -3 )×3 ×4 =84(人)(2)排队型:假定队伍有 N 人, A 排在第 M位;则其前方有( M-1)人,后边有( N-M)人(3) 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 N 层楼要爬( N-1)楼,从第 N 层爬到第 M层要爬 M N 层。

三、植树问题线型棵数 =总长 / 间隔 +1环型棵数=总长/间隔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2 倍。

N(5)剪绳问题:对折 N次,从中剪 M刀,则被剪成了( 2×M+1)段四、行程问题⑴ 行程=速度×时间;均匀速度=总行程÷总时间均匀速度型:均匀速度=2v1v2v1 v2(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 =(大速度 +小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击距离 =(大速度—小速度)×追实时间背叛问题:背叛距离 =(大速度 +小速度)×背叛时间(3)流水行船型:顺流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行测数量关系50大公式全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50大公式全解析

一、页码问题对多少页出现多少1或2的公式如果是X千里找几,公式是1000+X00*3 如果是X百里找几,就是100+X0*2,X有多少个0 就*多少。

依次类推!请注意,要找的数一定要小于X ,如果大于X就不要加1000或者100一类的了,比如,7000页中有多少3 就是1000+700*3=3100(个)20000页中有多少6就是2000*4=8000 (个)友情提示,如3000页中有多少3,就是300*3+1=901,请不要把3000的3忘了二、握手问题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S=(n-1){a1+a(n-1)}/2=(n-1){1+1+(n-2)}/2=『n^2-n』/2 =N×(N-1)/2例题: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 )人A、16B、17C、18D、19【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多边形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

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时却是相当的麻烦。

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

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

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

每个人都是这样。

则总共握了x×(x-3)次手。

但是没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

则实际的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三,钟表重合公式钟表几分重合,公式为:x/5=(x+a)/60 a时钟前面的格数四,时钟成角度的问题设X时时,夹角为30X ,Y分时,分针追时针5.5,设夹角为A.(请大家掌握)钟面分12大格60小格每一大格为360除以12等于30度,每过一分钟分针走6度,时针走0.5度,能追5.5度。

1.【30X-5.5Y】或是360-【30X-5.5Y】【】表示绝对值的意义(求角度公式)变式与应用2.【30X-5.5Y】=A或360-【30X-5.5Y】=A (已知角度或时针或分针求其中一个角)五,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引用)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2ab/(a+b )。

行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技巧

行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技巧

行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部分解题技巧2019.5.291、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被为小鸡或者兔子,计算公式:整体差值÷个体差值=兔子数量(鸡的数量)例如:有大小两个瓶子,大瓶可以装水5kg ,小瓶可以装1kg ,现在有100kg 水共装了52瓶,问大瓶和小瓶相差多少个?解析:假设全部都是小瓶,整体差值就是100-52=48,个体差值就是5-1=4,根据公式得出48÷4=12,12就是大瓶的个数,小瓶就是52-12=40个。

2、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如:某河段的沉积河沙可以供80人连续开采6个月或者60人连续开采10个月。

如果要保证河段河沙不被开采完,问最多可供多少人连续开采?解析:根据公式:(60-X )×10=(80-X )×6,解得X=30。

3、空瓶换水问题:M 空瓶换一瓶水,相当于M-1个空瓶可以喝到一瓶水。

例如:1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水,现在有101个空瓶,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水?解析:101÷(12-1)=9.....2,最多喝到9瓶。

4、剪绳子问题:一根绳子对折n 次,再剪M 刀,则绳子剪成12+⨯M n 段5、日期问题:①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闰年2月有29天),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不能被32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②平年有52周零1天,闰年有52周零2天。

③最小公倍数:两个循环的周期为两者的最小公倍数。

如,小花每4天值班一次,小王每6天值班一次,那么两个是每12天共同值班一次。

④每5天和每隔5天(实际为每6天)的区别。

例如:小明、小红、小桃三人定期到棋馆学围棋,小明每隔3天去一次,小红每隔4天去一次,小桃每隔5天去一次。

2019年5月23日恰好在棋馆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间为()解析:算出来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0,则下次相遇就是在60天之后。

即为2019年7月22日。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5.方阵:总人数=N 2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1.百分数计算公式:
百分数=数量/总数*100
数量=百分数/100*总数
总数=数量/(百分数/100)
2.比例计算公式:
比例=部分/全部
部分=比例*全部
全部=部分/比例
3.平均数计算公式:
平均数=总数/个数
总数=平均数*个数
个数=总数/平均数
4.增长/减少百分数计算公式:
增长/减少百分数=(最终数量-初始数量)/初始数量*100 5.复利计算公式:
复利总额=本金*(1+利率)^年数
本金=复利总额/(1+利率)^年数
年数 = log(复利总额 / 本金) / log(1 + 利率)
6.每月等额本息还款公式:
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期数/((1+月利率)^还款期数-1)
7.速度、时间、距离关系公式: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这些公式是行测中常用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十大题型

行测数量关系十大题型
男女各多少人?
课后题解析
男-女=30;男÷女=1.5 有: 女生=30÷(1.5-1)=60人 男生=60*1.5=90人或60+30=90人
和差问题
已知两数之和及两数之差,可以快速得出 这两个数 参考公式 大+小=和 大-小=差 则 小=(和-差)÷2 大= (和+差)÷2
父子两人共60岁,父比子大30岁,则父子各多 少?
植树问题
已知每一边上的数量,求方阵一圈的个数 已知每一圈的数量,求方阵一边上的个数 参考公式 若一圈的个数为m,一边的个数为n. 则: m=4n-4 N=(m+4)÷4
在大楼的正方形平顶四周等距离地装上彩灯, 四个角上都装上一盏,每一边装有8盏,一共 有多少盏灯?
解析此题是已知一边求一圈,一边是8盏灯, n=8。根据公式,一圈彩灯的数量为
解析: 1两端都植树:段数=60÷3=20,棵树= 段数+1=20+1=21棵;
2两端都不植树:段数=60÷3=20,棵树=段数 +1=20-1=19棵;
课后题 有一根木料,要锯成7断,每锯开一段要花掉8
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长时间?
课后题解析
锯成7断需要锯6次,则有用时=6×8=48分钟:
在山洞时间(洞长-车长)÷车速=(500-300) ÷20=10秒;
课后题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2400米长的大桥用了90秒, 用同样的速度穿越长1800米的隧道用了70秒。 问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课后题解析
过大小桥问题: 车速=(大桥-小桥)÷时间差=(2400-1800)÷(90-70)=30米/秒
容斥极值问题
已知N个集合A/B/C......,以及全集I,求N个 集合公共部分最少为多少个 参考公式: N个集合之和-(N-1)倍合集 两集合交集最少:A+B-I 三集合交集最少:A+B+C-2I 四集合交集最少:A+B+C+D-3I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口诀:“差同减差,和同加和,余同取余,最小公倍加”这是同余问题的口诀。

①同余问题。

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n+1)②差同减差。

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这个数是?因为4-1=5-2=6-3=3,所以取-3, 表示为60n-3。

③和同加和。

“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最小公倍加: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上面1、2、3中的60n)都满足条件,称为:“最小公倍加”,也称为:“公倍数作周期”。

3.奇偶特性。

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

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

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

如2003!的尾数为0;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

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C.2008D.2009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A.246 B.258 C.264 D.272解析:考察尾数。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是指通过对事物数量的分析和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行测中,关于数量关系的问题非常常见,因此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是行测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公式:
一、基本数量关系公式:
1.两个数的比例关系:两个数a和b的比例关系表示为a:b,可以用分数形式a/b或者百分数形式a%表示。

2.百分数与小数的关系:100%=1或者1%=0.01
3.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转化关系:百分数转化为小数除以100,小数转化为百分数乘以100,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或者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

4. 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如果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倍数,可以表示成a = nb,其中n是整数。

二、增长和减少关系公式:
1.增长率的公式:增长率=(增长的数量/原来的数量)*100%。

2.减少率的公式:减少率=(减少的数量/原来的数量)*100%。

3.点数和百分数的关系:点数表示的是增长或减少的比例,1个点
=1%。

三、综合数量关系公式:
1.一对一关系: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一一对应,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

即,集合A和集合B的元数相等。

2.多对一关系: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对应集合B中的多个元素,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小于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3.多对多关系: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对应集合B中的多个元素,而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又对应集合A中的多个元素。

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个数都可以不相等。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1. 数量关系题型介绍
- 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 主要考查数量大小、比例关系、代数运算等方面的能力。

2. 数量大小比较
- 直接数量比较
- 利用已知条件推理数量大小关系
3. 比例与占比
- 比例概念及计算
- 百分比、千分比等占比问题
- 利率计算
4. 代数运算
- 四则运算
- 方程式求解
- 函数运算
5. 数列规律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找规律推理
6. 几何计算
- 平面图形面积、周长计算
-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
7. 逻辑推理
- 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 排除无关选项
- 验证选项正确性
8. 题型技巧
-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 关注数据单位及换算
- 利用选项互斥性进行排除
- 审题细致,避免粗心错误
以上是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建议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行测专项题库数量关系

行测专项题库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1-20)及参考答案(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一、数字推理:共5题。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例题】2,9,16,23,30,( )。

A.35B.37C.39D.41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请开始答题:1.4,5,7,11,19,( )。

A.27B.31C.35D.412.3,4,7,16,( )。

A.23B.27C.39D.433.32,27,23,20,18,( )。

A.14B.15C.16D.174.25,15,10,5,5,( )。

A.10B.5C.0D.-55.-2,1,7,16,( ),43。

A.25B.28C.31D.35二、数学运算:共15题。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你可以跳过不做,待你有时间返回来做。

【例题】84.78元、59.50元、121.61元、12.43元以及66.50元的总和是( )。

A.343.73 B.343.83 C.344.73 D.344.82解答:正确答案为D。

实际上你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最后一位数是2,只有D符合要求。

就是说你应当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

请开始答题:6.甲、乙、丙三人买书共花费96元钱,已知丙比甲多花16元,乙比甲多花8元,则甲、乙、丙三人花的钱的比是( )。

A.3∶5∶4B.4∶5∶6C.2∶3∶4 D.3∶4∶57.把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制成两个等周长的圆形铁丝框,铁丝的总长不变,则每个圆铁丝框的面积为( )。

A.16πcm2B.8πcm2C.8/πcm2D.16/πcm2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房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学生?( )。

A.30人B.34人C.40人D.44人9. 12.5×0.76×0.4×8×2.5的值是( )。

公务员考试 行测 数量关系

公务员考试 行测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1.三大方法(必考题型的方法):代入排除、数字特性、方程法。

2.六大题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排列组合;容斥原理、最值问题。

【小结】代入排除:1.范围:(1)特定题型:年龄、不定方程、余数、多位数。

(2)选项信息充分:选项为一组数(例1);可转化为一组数(例2)。

(3)题目复杂:题目长、主体多,关系乱(例3)。

2.方法:(1)先排除:大小、奇偶、倍数、尾数(出现5和10的倍数)。

(2)再代入:简单入手、最值思想。

【小结】奇偶特性:1.范围:(1)不定方程:一般优先考虑奇偶性。

(2)平均分成两份、2倍(4、6、8等偶数倍):必然是偶数。

(3)知和求差、知差求和。

(4)质数:逢质必2。

2.方法:(1)和差:①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②和差同性。

(2)积:①一偶则偶、全奇为奇。

②4x、6y必为偶数;3x、5y不确定(x、y均为整数)。

【小结】倍数特性:1.整除判定:(1)3/9/5/4是重点(考得最多)。

(2)拆分:普遍使用。

(3)因式分解:①45=5*9≠3*15。

②分解时必须互质。

2.比例型:出现分数、比例、百分数、倍数时使用。

(1)若A/B=m/n,则:①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②A±B是m±n的倍数。

(2)前提:A、B均为整数,m、n互质(最简分数)。

3.余数型:(1)若答案=ax±b,则答案∓b能被a整除。

(2)前提:a、x均为整数。

【小结】方程法:1.普通方程:设、列、解三步走。

(1)设未知数:①设小不设大(避免分数);②最大信息化(方便列式);③求谁设谁(避免陷阱)。

(2)列方程:“共、是、比、相等”等明显的等量关系。

(3)解方程:①约分:如3600=400x+800y,先消掉2个0;②消元:求谁留谁。

2.不定方程:(1)主流:未知数必须为整数:①奇偶特性:系数一奇一偶。

②倍数特性:系数与常数有公因子。

例如5a+3b=25,5a、15均有公因子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数量关系:“两数之差”问题之解答技巧鸡兔同笼中的总头数是“两数之和”,如果把条件换成“两数之差”,又应该怎样去解呢?例7 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

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解一:如果拿出40张8分的邮票,余下的邮票中8分与4分的张数就一样多。

(680-8×40)÷(8+4)=30(张),这就知道,余下的邮票中,8分和4分的各有30张。

因此8分邮票有40+30=70(张)。

答:买了8分的邮票70张,4分的邮票30张。

也可以用任意假设一个数的办法。

解二:譬如,假设有20张4分,根据条件“8分比4分多40张”,那么应有60张8分。

以“分”作为计算单位,此时邮票总值是4×20+8×60=560。

比680少,因此还要增加邮票。

为了保持“差”是40,每增加1张4分,就要增加1张8分,每种要增加的张数是:(680-4×20-8×60)÷(4+8)=10(张)。

因此4分有20+10=30(张),8分有60+10=70(张)。

例8 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

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解:类似于例3,我们设工程的全部工作量是150份,晴天每天完成10份,雨天每天完成8份。

用上一例题解一的方法,晴天有(150-8×3)÷(10+8)=7(天)。

雨天是7+3=10天,总共7+10=17(天)。

答:这项工程17天完成。

请注意,如果把“雨天比晴天多3天”去掉,而换成已知工程是17天完成,由此又回到上一节的问题。

差是3,与和是17,知道其一,就能推算出另一个。

这说明了例7、例8与上一节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总脚数是“两数之和”,如果把条件换成“两数之差”,又应该怎样去解呢?例9 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脚数比兔的脚数少28。

问鸡与兔各几只?解一:假如再补上28只鸡脚,也就是再有鸡28÷2=14(只),鸡与兔脚数就相等,兔的脚是鸡的脚4÷2=2(倍),于是鸡的只数是兔的只数的2倍。

兔的只数是:(100+28÷2)÷(2+1)=38(只)。

鸡是:100-38=62(只)。

答:鸡62只,兔38只。

当然也可以去掉兔28÷4=7(只)。

兔的只数是(100-28÷4)÷(2+1)+7=38(只)。

也可以用任意假设一个数的办法。

解二:假设有50只鸡,就有兔100-50=50(只)。

此时脚数之差是:4×50-2×50=100,比28多了72。

就说明假设的兔数多了(鸡数少了)。

为了保持总数是100,一只兔换成一只鸡,少了4只兔脚,多了2只鸡脚,相差为6只(千万注意,不是2)。

因此要减少的兔数是:(100-28)÷(4+2)=12(只)。

兔只数是:50-12=38(只)。

另外,还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总头数换成“两数之差”,总脚数也换成“两数之差”。

例10 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

有一诗选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

问两种诗各多少首。

解一:如果去掉13首五言绝句,两种诗首数就相等,此时字数相差13×5×4+20=280(字)。

每首字数相差:7×4-5×4=8(字)。

因此,七言绝句有:28÷(28-20)=35(首)。

五言绝句有:35+13=48(首)。

答:五言绝句48首,七言绝句35首。

解二:假设五言绝句是23首,那么根据相差13首,七言绝句是10首。

字数分别是20×23=460(字),28×10=280(字),五言绝句的字数,反而多了:460-280=180(字)。

与题目中“少20字”相差:180+20=200(字)。

说明假设诗的首数少了。

为了保持相差13首,增加一首五言绝句,也要增一首七言绝句,而字数相差增加8。

因此五言绝句的首数要比假设增加200÷8=25(首)。

五言绝句有23+25=48(首)。

七言绝句有10+25=35(首)。

在写出“鸡兔同笼”公式的时候,我们假设都是兔,或者都是鸡,对于例7、例9和例10三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这样假设。

现在来具体做一下,把列出的计算式子与“鸡兔同笼”公式对照一下,就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事。

例7,假设都是8分邮票,4分邮票张数是(680-8×40)÷(8+4)=30(张)。

例9,假设都是兔,鸡的只数是(100×4-28)÷(4+2)=62(只)。

例10,假设都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首数是(20×13+20)÷(28-20)=35(首)。

首先,请读者先弄明白上面三个算式的由来,然后与“鸡兔同笼”公式比较,这三个算式只是有一处“-”成了“+”。

其奥妙何在呢?当你进入初中,有了负数的概念,并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就会明白,从数学上说,这一讲前两节列举的所有例子都是同一件事。

例11有一辆货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的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损瓶子不给运费,还要每只赔偿1元。

结果得到运费379.6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瓶破损了几只?解:如果没有破损,运费应是400元。

但破损一只要减少1+0.2=1.2(元)。

因此破损只数是(400-379.6)÷(1+0.2)=17(只)。

答:这次搬运中破损了17只玻璃瓶。

请你想一想,这是“鸡兔同笼”同一类型的问题吗?例12 有两次自然测验,第一次24道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包含不答)1题倒扣1分;第二次15道题,答对1题8分,答错或不答1题倒扣2分,小明两次测验共答对30道题,但第一次测验得分比第二次测验得分多10分,问小明两次测验各得多少分?解一:如果小明第一次测验24题全对,得5×24=120(分)。

那么第二次只做对30-24=6(题)得分是:8×6-2×(15-6)=30(分)。

两次相差:120-30=90(分)。

比题目中条件相差10分,多了80分。

说明假设的第一次答对题数多了,要减少。

第一次答对减少一题,少得5+1=6(分),而第二次答对增加一题不但不倒扣2分,还可得8分,因此增加8+2=10分。

两者两差数就可减少6+10=16(分)。

(90-10)÷(6+10)=5(题)。

因此,第一次答对题数要比假设(全对)减少5题,也就是第一次答对19题,第二次答对:30-19=11(题)。

第一次得分:5×19-1×(24-9)=90。

第二次得分:8×11-2×(15-11)=80。

答:第一次得90分,第二次得80分。

解二:答对30题,也就是两次共答错24+15-30=9(题)。

第一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5+1=6(分),第二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8+2=10(分)。

答错题互换一下,两次得分要相差6+10=16(分)。

如果答错9题都是第一次,要从满分中扣去6×9。

但两次满分都是120分。

比题目中条件“第一次得分多10分”,要少了6×9+10。

因此,第二次答错题数是:(6×9+10)÷(6+10)=4(题)·第一次答错9-4=5(题)。

第一次得分5×(24-5)-1×5=90(分)。

第二次得分8×(15-4)-2×4=80(分)。

习题二1、买语文书30本,数学书24本共花83.4元。

每本语文书比每本数学书贵0.44元。

每本语文书和数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2、甲茶叶每千克132元,乙茶叶每千克96元,共买这两种茶叶12千克。

甲茶叶所花的钱比乙茶叶所花钱少354元。

问每种茶叶各买多少千克?3、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16次,雨天每天只能运11次。

一连运了若干天,有晴天,也有雨天。

其中雨天比晴天多3天,但运的次数却比晴天运的次数少27次。

问一连运了多少天?4、某次数学测验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不做得0分。

小华得了76分。

问小华做对了几道题?5、甲、乙二人射击,若命中,甲得4分,乙得5分;若不中,甲失2分,乙失3分。

每人各射10发,共命中14发。

结算分数时,甲比乙多10分。

问甲、乙各中几发?6、甲、乙两地相距12千米。

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在停留半小时后,又从乙地返回甲地,小王从乙地到甲地,在甲地停留40分钟后,又从甲地返回乙地。

已知两人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4小时后,他们在返回的途中相遇。

如果小张速度比小王速度每小时多走1.5千米,求两人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