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完美版25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春望》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我发现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杜甫的爱国情怀,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句中一些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如“烽火”、“家书抵万金”,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这些历史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春望》的理解。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了整体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活动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帮助他们把握重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全诗,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和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如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诗意、品味词句、体会感情;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通过《春望》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本节课将重点解析《春望》的结构、意境、情感,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春望》体会诗人杜甫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学会从时代背景、诗意、词句等方面品味诗词,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健康审美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其次,在诗词鉴赏方面,尽管我尝试通过逐句解析和朗读体验来引导学生,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方法还不够熟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一些鉴赏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品味诗词。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涉及诗词五首,包括《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观刈麦》和《月夜》。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词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古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关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词的意境。

2. 诗词讲解:(1)关雎:介绍作者、背景,逐句讲解诗词,分析韵律、意境。

(2)蒹葭:引导学生发现与关雎的相似之处,理解作者情感。

(3)十五从军征:分析战争背景,体会战士的忠诚与勇敢。

(4)观刈麦:讲解农村生活,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快乐。

(5)月夜:引导学生欣赏月夜景物,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关雎:韵律美、意境美2. 蒹葭:相似之处、情感表达3. 十五从军征:忠诚、勇敢4. 观刈麦:劳动人民、辛勤、快乐5. 月夜:月夜景物、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一首,分析其韵律、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我选择了《关雎》。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韵律优美。

诗中描绘了古代婚嫁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感悟到,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现代人是一样的,诗词中传递的美好情感是跨越时空的。

2. 拓展延伸:请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五首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分析其艺术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表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描绘的战争场景及其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掌握诗词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词,讲解平仄、韵脚等格律知识,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景色或情感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赤壁》中的意象与历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历史背景与诗人情感的联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赤壁》这首诗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赤壁》的诗歌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
3.品味《赤壁》中的生动意象,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的一种常见写作手法,它能够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展现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赤壁》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起承转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描绘壮阔的历史场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赤壁》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以及生动意象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赤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诗词学习和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赤壁》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赤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能够把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新知识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6 诗词五首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一、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新课教学饮酒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

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

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2.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听诗歌范读。

3.理解诗意明确: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知识链接: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僻字词的理解、意象分析以及诗中哲理的领悟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赤壁》诗相关的意象或哲理。
2.诗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感。
(2)意象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中的意象,从而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整首诗的审美体验;
(3)主旨的理解,学生可能对诗中所表达的哲理感到困惑,难以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诗词朗读的节奏划分,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影响对诗歌韵律美的体验。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生僻字词,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语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如“couch”在这里指的是“沙洲”,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沙洲的形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意象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等方法,感悟诗中的自然美。在理解主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诗中的哲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自然的感慨。诗歌是文化的瑰宝,它能够传递情感,表达哲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赤壁》诗的具体内容。通过解读诗句,了解诗中的意象、韵律之美,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诗词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赤壁》诗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思考,这一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赤壁》诗产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问题导入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背诵、默写。

2.了解作者、背景。

3.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4.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赏析诗词的名句。

【教学重点】准确朗读、背诵、默写。

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赏析诗词的名句.【教学准备】PPT课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编号:编号: D1900667【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课前检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新课导入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逼真。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3.作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平台使用:PPT展示二、【自主学习】1.自学指点①自学内容:第六单元第23课P132—P134②自学方法: 自读课文③自学时间:早读课④自学要求:用参考书书查本诗的名句赏析2.自学检测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1.逐句翻译诗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2.逐句翻译诗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仍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5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重点)3.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难点)【学法指导】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文体简介(1)歌:即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多题名为“歌”或“行”,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区别不大,后代便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

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

词调又一般把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知识板块二自读感悟2.自读五首诗词,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释题。

为:被;歌:古诗体例,指铺叙,记述;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2.走进作者。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3.了解背景。

公年759年,关内大饥,杜甫弃官西行至成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春。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诗人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成都西郊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

部编新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诗词五首》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诗词五首》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25.1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 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 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早已经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 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 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 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 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 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 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 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 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 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 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 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 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 庶族寒门出身的人, 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 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终于辞官归田园, 躬耕陇亩, 不再出仕, 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 就是归隐之初写的, 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知识链接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课文理解《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

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构思奇妙,想象丰富。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一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分别是:《望岳》、《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

这些诗词均为唐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单元《壮美河山》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情感。

2. 学会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壮美河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1)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基本内容。

(2)逐句解析诗词,分析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吟诵方式,体验诗词的韵味。

(2)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1)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讲解答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题目及作者。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重点词汇、句子及修辞手法。

3.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诗词中的关键词,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

(2)分析五首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部分:学生自行检查。

(2)鉴赏文章:教师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价值、分析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却无法言喻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举例:《登高》一诗中,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与他所处的唐朝安史之乱背景密切相关。
(2)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这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举例:《望岳》一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韵律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探讨其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举例:《春望》一诗中,杜甫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春日美景与国家动荡相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4)诗词的语言表达:学习诗词中的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诗词五首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饮酒》(其五)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不事雕琢,神韵独具。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中偶见到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相交融,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同样属于山。

人闲逸自在,山静穆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化为一首轻盈的乐曲。

《春望》
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有景。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而是寄寓于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雁门太守行》
用词精巧,意境奇特。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教学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趣味。

2.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反复诵读,促使获得完美的美感。

3.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

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