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三四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三四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拓展延伸:
在这个日渐冷漠Leabharlann 世界里,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梳理小结
导入:
课后反思:
三、当杨绛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此刻她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这样想?
四、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这个片断 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 细节(温馨提示:可 以从这个片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思考)?将自己的独到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五、从本文中,你学到哪些写作手法,请写在下方,以便学以致用:
《老王》
课题:《老王》(第三四学时)
课型
新知预展
学习目标:1、再读课文,说出人物性格特征。
2、品味作者平淡简 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并,谈谈你的理解。(找至少三处)
3、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再读课文,说出人物性格特征。品味作 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谈谈你的理解。(找 至少三处)
交流探究
一、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 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结合具体语句, 至少找三处):
学法指导:归纳人物性格特征要从文中对他的各种描写及典型事例来入手
二、作者杨绛与老王身份、职业悬殊很大,却一直很照顾、关心老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她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9、《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法、品读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提高阅读能力。

2、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的特色。

3、学习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学习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爱的博大。

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huánɡ()恐tā()败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二、合作探究1、“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是否足够?3、本文作者写作的主旨是什么?三、佳句赏析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1)①、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2)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3)、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口。

四、课堂测验1、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有关爱的格言警句。

五、教学反思。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9课老王》导学案目标导航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老王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生活中弱势群体的疾苦。

预习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愧怍.()伛.()攥.()滞.()笨翳.()骷髅..()荒pì()取dì()tā()败 huáng()恐2、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3.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塌败:取缔:凑合:滞笨:愧怍:课题文体主要人物职业生活年代与作者的关系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人物生活片断:(仔细阅读课文,按照文章顺序将与主要人物有关的生活片断梳理出来)性格特点:你有什么疑问提出?课堂导学一、问题导学:1、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3、为什么在老王死后,作者依然感到“愧怍”?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阅读课文第8-16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8段中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这样写表明老王______________,暗示了他___________。

(2)、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第11段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解释?“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9课老王【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老王》,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收集作者杨绛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

自我感悟: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老王》。

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 9《老王》作者:杨绛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2.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法: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完成随堂笔记一、二、三)预时10分钟交流与分享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互相讨论字词读音与解释。

预时2分钟挑战与冲刺B.四人互助组:组长主持交流:探讨老王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

组长指导本组组员在文章找出具体句子,并在旁边作批注,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落实到位。

预时5分钟。

准备与预展C、八人共同体:1解决组中组提出的疑难问题.2、抽签决定各组的展示方案。

3、大组长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

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进行板书规划展示单元一:充实词库方案建议:1、选2位同学讲解,其余同学补充。

2、带领整班同学齐读,对易错字加以标注。

3、用双色笔在黑板上标注。

展示单元二:知人物建议:先在组内讨论每部分的内容,规定每个组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切忌精英展示。

展示单元三:佳句赏析建议:板书本组选出的重要语句。

带领大家读一读、品一品。

(联系文章8—16段落展示,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在书中作批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问:这一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
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明确: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
老王
课题
老王
课型
探究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书夫妇对老王:
老王对钱钟书夫妇:
五、达标测评
阅读课文第8-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8段中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这样写表明老王______________,暗示了他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3、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没读过?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们,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
2.通过独立阅读,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语言风格。
学习
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
难点
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荒僻:塌败:
取缔:凑合:
滞笨:愧怍:
三、问题探究
1、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
2、[理线索]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老王
课题
老王
课型
预展课
课时
第一课时
3、[知内容]用一句话回答以下的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
(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老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老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感受作者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学会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社会。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3分钟、朗读10分钟、独学与交流12分钟、展示15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简介:《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字词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惶.恐()荒僻.()塌.败()取缔.()凑.合()伛偻..()眼翳.()骷髅..()强.笑()滞.笨()愧怍.()失群落伍2、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老王常有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三、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

2、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第二课时环节预设:导入3分钟、独学与交流17分钟、展示20分钟模块二:合作探究美文品读1、老王是怎样对待作者夫妇的?有哪些具体表现?老王的这样善良的举动对他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又有没有收获呢?2、作者夫妇又是怎样对待老王的?具体表现又在哪里?他们的这些做法对老王的生活有没有实际的帮助?3、你认为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一家又是怎样的人?4、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第三课时环节预设:导入3分钟、独学与交流17分钟、展示20分钟一、美文品读(二)1、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却灵气飞扬,却有一番韵味,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每组中第⑴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2•默读5至22段,填表概括: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及家人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王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老王虽苦,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作者一家人也是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对不幸者老王抱着一颗爱心。

他们交往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思索。

请同学们雇记住: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更美好
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片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假如我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泓清
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课时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理解主旨
1 •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
心。

”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提示:文化大革命中,作者及其丈夫钱钟书是“反动学术权威”,属于“敌人”,是被“专政”的对象。

从“你还有钱吗”推测,可能还被停发工资。

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一种保护。

表现了老王的憨厚善良,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


3•老王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知恩图报)
4•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5.“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 “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

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
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鰹合作探究
1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明确: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明确: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明确: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①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 ②幸亏有一位老先生仍愿意坐他的三轮。

明确:句①幽默风趣,又意味深长,表现了老王境况的凄凉惨淡。

还可以体会作者对极“左”政策的深恶痛绝。

2 •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
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炸。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

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