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共30套130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共30套130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1 新闻两则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2.培养阅读能力,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3.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重点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一课时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 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 流光溢彩, 瑰丽壮美, 发黄钟大吕之强音, 吐山川日月之精华,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 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 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 他更是欢欣鼓舞, 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 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 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2.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课时要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结合新闻知识学习第一则新闻。
2019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全册.doc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导学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二则》学案教师寄语: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毛泽东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来源:学#科#网]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自主探究3.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3.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一【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G 摧枯拉朽(1)溃退(ku i)荻港(d i)锐不可当(d a ng)泄气(xi。
)要塞(s d i )签(qi a n)订歼(ji a 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2.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页共2页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 S)湖摧枯(g⑴拉朽B溃(ku i)退繁他川昌・・・・C获(hu o)港锐不可当(d a ng)D歼(ji G n)灭要塞(s G i)•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本课时的课文是《蒲公英的约定》,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同学们先回想一下蒲公英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有人说蒲公英是勇敢、坚强、乐观的象征,也有人说它是梦想与希望的化身。
你们认为蒲公英在这篇文章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作者借助蒲公英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课时课文感悟通过第一课时的导入,同学们已经对文章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文章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方面。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高潮部分,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一部分表达什么。
然后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如小明和小倩之间的情感真实感如何展示等。
最后,尝试总结文章的主题,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启示和感悟。
第三课时写作探究在前两堂课的导入和感悟中,同学们对《蒲公英的约定》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首先,请同学们选取文章中的一个片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是如何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然后,结合自身经历或想象力,仿照文章的风格写出一个类似的片段,并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第四课时语文积累通过前三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蒲公英的约定》这篇文章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扩展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书籍,了解蒲公英这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等相关知识,然后和同学们分享这些有趣的知识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诗歌或散文,进一步感受蒲公英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表现,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第五课时诗词鉴赏在这个课时中,我们将围绕着蒲公英这一主题展开古代诗词鉴赏。
请同学们选取一首与蒲公英相关的古诗或现代诗,解读其中隐含的情感与意境,感受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
在进行鉴赏过程中,可以尝试朗诵或背诵这些诗词,感受其中的音韵之美,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导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汇总(全册共计49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学案汇总1 新闻两则☆课文导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芜湖(wú)阌乡(wén)荻港(dí)鄂豫区(è)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ɡ) 歼灭(jiān)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绥靖(suí jìnɡ) 阻遏(è) 杜聿明(yù)二、词语释义不含:不包括。
溃退:败退。
溃:溃败。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炽烈:旺盛猛烈。
屏息凝神:抑止着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三、语句解读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3.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合集(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合集(全册)
整套学案有固定模式,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资料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课后反思等七个部分,环节简单,适于操作。
绝大部分问题附有答案,问题设置简洁而又有层次感,更适宜于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学。
作者EMAIL:1519783962@.com
1新闻两则
编写:江海霞审核:校稿:魏珊珊
班级______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上课时间
1.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2.培养阅读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3.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1/ 1。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14页)目录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 三峡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五首13背影14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16 昆明的雨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 梦回繁华21 《孟子》二章22 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 诗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新闻两则》【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版本2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案(全套)1 新闻两则☆课文导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芜湖(wú) 阌乡(wén)荻港(dí) 鄂豫区(è)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歼灭(jiān) 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 绥靖(suí jìn?)阻遏(è) 杜聿明(yù)二、词语释义不含:不包括。
溃退:败退。
溃:溃败。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炽烈:旺盛猛烈。
屏息凝神:抑止着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三、语句解读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3.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已整理(全册)
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第二课时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全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全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合集(全册) (4)
16 大自然的语言编写:江海霞审核:校稿:魏珊珊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资料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读准字音。
翩.然piān 簌.簌sù连翘.qiáo 萌.生méng 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 载.途zài 农谚.yàn 竺.可桢.zhúzhēn 销声匿.迹nì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悬殊:相差很远。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载途:满路、遍地。
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xt>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流程】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用心爱心专心1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舓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舓:中国——新华舓美国——美联舓.合众舓英国——路透舓法国——法新舓日本——共同舓俄罗斯——俄通舓.塔斯舓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臽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o雪》、《卜算子o咏梅》、《水调歌头o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合作探究】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主题阅读】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2019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
为此,南阳市××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19元,共计1.7万元。
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
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18、这是一篇()。
A.消息B.通讯C.小说D.议论文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22、相同点:23、不同点:【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