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5a7a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变色龙》的教学反思篇一语文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
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在这堂课上不就有敢说“不”的吗!一句句像“那群人并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个个“精彩”。
一、“他们(那群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
”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人物的心声,此时你不得不慨叹文学的魅力,学生思维的活力。
教师就要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二、“‘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
’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虽然看似与上题无关,但不妨看作一个小插曲,教师只需稍做引导似乎就能水到渠成。
可谁又曾想到,他们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爱护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以学得促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导便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找寻“看客”。
四、有思维的沉默是金。
当某些东西一旦触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触动他们的某些不和礼仪的行为时。
他们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斗争,这时沉默是他们唯一的外在表现。
教师则要经得起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的智力发展。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a506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b.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动物变色现象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变色的了解和例子。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变色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三、讨论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需要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挑选与课文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e543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f.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如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内交流学习,巩固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查阅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写一篇关于变色龙的小论文,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变色龙教案反思
![变色龙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6f73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1.png)
变色龙教案反思《变色龙教案反思一》教《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一开始觉得挺简单的。
就想着把变色龙那善变的特点讲清楚就得了。
可是真正上起课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在课堂上,我讲变色龙随着环境变色的特点时,就像在背课文一样,干巴巴的。
学生们的反应那叫一个冷淡,一个个眼神里就透着“无聊”俩字。
我当时就想,完犊子了,这课要砸。
也许我该多讲点故事啥的,把气氛搞起来。
就像我以前听别的老师讲课,人家那故事一讲,学生眼睛都放光。
我咋就没想到呢?这就好比做菜,我只把菜炒熟了,却没放调料,能好吃吗?这堂课下来,我就反思,教课文不能只是机械地传达知识,得像变魔术一样,把那些知识变得有趣。
我是不是把学生都当成和我一样知道变色龙特点的人了呢?这不是搞笑嘛。
《变色龙教案反思二》讲《变色龙》的时候,我自认为备课备得挺充分的。
可实际一上课,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碰壁。
我让学生们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本以为他们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结果呢,冷场了好一会儿。
我当时就有点懵,这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啊。
我可能是在引导问题上出了差错。
就好比你给人指一条路,指错了方向,人家能走到目的地才怪呢。
我突然想到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最讨厌老师问那种模棱两可的问题,是不是我也犯了这个毛病?我在那自顾自地讲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多变,可是学生可能都没理解为啥要这么比喻。
我是不是应该从他们熟悉的场景入手呢?比如说班上有个同学一会儿对这个态度好,一会儿对那个态度差,像不像变色龙?这么一想,我就觉得自己这堂课上得太失败了,恨不得重新上一次。
《变色龙教案反思三》上《变色龙》这一课,我本想把它上得精彩绝伦。
我设计了好多环节,什么角色扮演啊,小组讨论啊。
可到了课堂上,那叫一个乱套。
角色扮演的时候,有的学生根本没理解角色的性格,演得那叫一个奇葩。
小组讨论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净在那闲聊了。
我当时就特别郁闷,感觉自己像是个指挥家,可乐队根本不听我的指挥。
我想,也许是我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不够吧。
《变色龙》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变色龙》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09a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1.png)
《变色龙》优秀教学反思《变色龙》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3篇)《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情节简单,但曲折有趣。
警官道貌岸然,滑稽可笑。
是一篇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
但小说写于1884年的俄国,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生要准确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本文采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对于人物进行塑造,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变色龙》优秀教学反思篇1这篇小说,编排在九年级下,学生们学起来比较轻松。
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好把握,课堂上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
因此,我用课下预习,课上提示检查的形式处理。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过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吴敬梓《儒林外史》节选的《范进中举》之后,对比手法在小说中对于人物、情节的作用都有所认识和体会。
因此课堂上通过提示和回顾来学习。
学生对用对话、细节来表现人物构成情节这一点,因平时关注不够,课堂上应作为重点来分析。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他们虽然在课下读过,但有相当多的同学对文本不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第一课时,介绍了有关背景之后,把半节课的时间花在听、读上:请学生跟听示范朗读,随后自由散读,要求边读边体会、圈化语句,并做有关批注。
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还是贯穿了朗读这一环节,并且有层次地渗入到其他教学过程中。
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去剖析、去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来理解人物。
在理清情节阶段,我根据学生预习掌握情况,请大家速读概括出奥楚蔑洛夫六次不同表现。
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先是抓住重点语句自读课文,交流感悟时个别朗读体味人物的情感。
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我也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其他同学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沉浸文本,运用声音的动感再现文本的内容。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对语文的工具性的重视有点欠缺。
教学重点中“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提及不足,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意犹未尽,尤其是人物形象分析及社会意义这个环节。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多篇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e3446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a.png)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多篇《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1这节课,我的重点就是学语言,用语言,表现语言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小动物:(生齐读)变色龙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谁来读给我听呢?我点了一个几乎没举过手的前排就坐的学生(我们班学生很少举手,即使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都懒得抬抬手,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他) 生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我们面面相觑,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他的朗读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于是,我请他又读了一遍。
生1:再读第一自然段师:好些了,但我想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读这一段?生1同桌起来读了,也是一字一句地读。
我心想肯定很多人根本没预习吧,于是就给了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一遍,读完了他们停下来了,我说,既然都停下了,说明都读完了吧,请生1再读一遍好吗?大家感觉他这次读好些了,我提醒道:请问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提到“中非”)请圈出“中非”这个地名。
好我们请生1后的学生接下读课文。
生2:很平淡地读了一下第二自然段(这是我们班的一贯风格: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人说,他们是擅长考试的孩子,因为期中期末考试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上课各忙各的,很少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
不过,通过今天的尝试,我知道是我没有去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是我以后每节课必须认真去做的事:课堂上,教师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激情)。
我轻轻问了句:他的声音能“震惊寂静的田野”吗?教室里有人摇头了,我想听到震惊田野的声音,谁能呢?有人挑战了,很好,一个读过了,又有人举手了,终于一个凄惨的声音让其他跃跃欲试的人都放下了手,笑声在课堂上第一次爆发!我知道,我们已经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师:我们继续,该轮到谁了呢?生3站起来,很急切地读了声“什么事?”(他是我们班唯一平常有点活力的人,悟性较高,所以,在此没有费“周折”)生4紧接着就读了第四自然段。
师提醒:为什么“怪蛇”上要加单引号?有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理由:1这句话本身就用了双引号2这里的“怪蛇”并不是真正的蛇!!接下来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读了“在哪里?”我也学着她读了一遍,大家伙都笑了,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的热情又上来了,于是课堂的第二个小高潮出现了。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1eddd7b0fad6195f312ba6dd.png)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篇一:一课教学反思一课的教学反思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
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下面我就本节教学谈谈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思考:教师的教一、能抓住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
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一一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能够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也很适合学生阅读,在课堂上,我多次指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去体会变色龙外形的怪,捕食速度的快,以及从哪儿看出变色龙不易被发现等。
三、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如何让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本节课我让学生看图输变色龙的外形,绘声绘色地介绍它的眼睛的与众不同。
但受时间的限制,学生说的还不够充分。
四、有些问题没有深入下去,探讨的不够深入,如变色龙的特点与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关系,深入研究也会很有趣。
五、当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不太一致时,处理的不是很好。
六、教师的评价语言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一直是我课堂上的不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七、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参与,课后我问了一下,有三个学生一次也没回答问题,教师的疏忽。
学生的学一、学生兴趣浓变色龙的外形,捕食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也比较轻松。
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比较好,比我预期的要好。
三、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二: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中人物一一那群人时,当解读完“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后,我把那群人定位成“庸俗、麻木的看客”。
《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6篇)
![《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0240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4.png)
《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6篇)《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色龙》教学反思1《变色龙》是一篇写人的外国小说,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文章的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兴趣高极了。
因此,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
交流中,学生的的积极性很高。
我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多读,通过朗读来感悟课文,大致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的课堂活动化”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课堂的活动如何开展,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是学生之间开展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感情方面中的课堂提问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
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
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
课上完了,听了老师们、领导的高度评价,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
我深信:只要我们善于依靠文本,大胆创新,我们的花朵定会开得更灿烂。
《变色龙》教学反思2本课内容是关于变色龙的趣味性极强的科普故事。
虽然充满了趣味,但是由于变色龙远离学生生活,如果只是依靠课文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对其捕食和变色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解,似乎不太现实,也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变色龙课堂反思(三篇)
![变色龙课堂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0611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4.png)
变色龙课堂反思课堂效率的提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摈弃课堂上无效的、低效的环节,让课堂有效教学最优化、最大化,就是“高效课堂”。
仔细回忆我的课堂,自以为虽能关注学生,较为灵活的调控课堂节奏和内容,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环节不在少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设置的不当,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是第一点。
备课之初,我就在想,怎样设计一个能很快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的主问题呢?《变色龙》这篇课文我教了很多遍了,以前总是围绕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案子的变化来设计问题,问他变了几次?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呀?这次我想换种方式,冥思苦想想了个以“___书”的形式来梳理情节的办法,但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做时才发现,这种方式很好,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问题设计过于粗略,指向性不明,学生对每一审的判决结果的回答不好说。
如果我在“___书”上加点提示“对狗和赫留金怎么处理”,学生在书中直接勾画答案,答问的难度就降低了,这样我就可以节约五分钟的课堂时间。
幻灯片的使用不当,导致有限时间的浪费是第二点。
还是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这个环节,我为了把主人公不断改判的过程给学生理清楚,特制了几张幻灯片,在引导学生熟悉文本的时候我发现一张张的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课本,同时很浪费时间,因此我在播放三张之后果断的放弃了后三张的播放。
仔细想来,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也不够准确,把他们估计的有点高,总觉得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说不难,可落下实来不是那么回事。
整个课堂由于前面耗时较多,所以后面就有些赶进度,在朗读的指导上不够具体到位,课堂小结的环节也省去了。
一节课没有留下让人很难忘的东西。
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啊!记得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
我的课虽谈不上艺术,但为了让以后的遗憾少一点,让课堂高效一些,我将继续努力。
变色龙课堂反思(二)公开课今天终于上了,-一节课上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谢天谢地,课总算上完了,好像是卸下了很重的包袱似的,格外轻松。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49c0e68bd63186bcebbcb5.png)
[标签:标题]篇一:《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福建省顺昌县埔上中学黄雪英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叶老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
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和情感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进行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然而,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①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讲解的轨道,教师分析课文就象解剖手,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层次;讲解课文就象布道士:本文通过了??叙述了??表达了??反映了??,揭示了??赞美了??。
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
②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
轻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结论。
一切都由教师安排,问题由教师设计,答案由教师提供。
③思想教育多,语言品味少。
从教材中引出一个话题,然后抛开文本,把语文课上成了主题班会课、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就这样,世界上最美的方块字连缀的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艺术作品,被我们操作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了。
于是乎,出现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
于是乎,语文教学满意率日趋下降。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语文教学柳暗花明呢?鉴于这种思考,我努力学习新课标,借鉴名家教学理论,再结合农村中学学生实际,经过自己的整合修改,我从2000年9月起,就有意识地进行“板块式”教学思路。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e7edd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e.png)
《变色龙》教学反思《变色龙》教学反思1《变色龙》这一课,从课题来看,课文是介绍说明变色龙特点的,而本课却写得这样生动、有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那是作者一改常规,以叙事形式出现,并溶入感情,使文章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变色龙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课中,我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哪部分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那些词句反映了人物强烈的感情?怎样进行“绘声绘色”地介绍?让学生揣摩并学着中非工人的口吻介绍介绍变色龙。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变色龙》教学反思2前几天,我利用课件教学生学习《变色龙》,颇有感触。
两个课时的教学中,课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回顾这两课时德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
第一课时新授课,我考虑到学生没有见过变色龙,贸然讲的话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以各种变色龙的图片倒入,学生们瞪着眼睛看图片,同时不时地发出“哇……哦……”等激动的声音,我也顺利地导入新课。
接着利用课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学生掌握较好。
但是在读“刹那”时,误把:“刹”读成“shà”;“凶相毕露”的“毕”有的学生把“毕”写成了“必”。
“距离”的“距”学生有写成“矩”。
本学期,我课堂上着重教学词语,之前我发现,学生的字词掌握得不过关,看来学生得字词还应努力。
描红不到位学生朗读得还是比较好,因为课件中有范读。
教第二课时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主要时让学生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朴实,课文写得生动形象,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1859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4.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3)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关注自然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变色龙”,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如人物描写、场景设置等。
4.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2)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变色龙”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审美观得到培养。
(3)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2. 教学改进:(1)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变色龙反思(通用6篇)
![变色龙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e4d5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a.png)
变色龙反思(通用6篇)变色龙反思篇1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在讲解变色龙的外形时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在讲这一段时只想到了这是本节课我的一个目标,是为单元的习作打基础的,要讲通讲透,让学生在时,知道从何入手,怎么入手。
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很简单的东西,同学们是很容易接受的,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以至于,在分析变色龙的捕食时,把对词语的品味的时间侵占了。
比如:绘声绘色、窥探、伺机等重点的词语,虽然在第一课时点了他的意思,但是在这节课上重点词语还要结合语境再仔细的分析。
在设计之初虽然请教了韩老师和宁老师一些问题,但后来基本上是闭门造车。
作为一个与学生磨合期比较短,还不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的新老师,我还应该多和学生接触,多学习,多请教。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状况。
其次、在课堂环节的组织上,前后衔接的还不够清晰明了。
学生毕竟还比较小,理解能力和老师的有所偏差,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考虑问题。
比如:在设计完变色龙的外形之后,小结了同学们的情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下面进一步去了解它的捕食。
”不必要再让学生填空似的再回答捕食。
其实,这也体现了我备课过程中对学生情况的忽视。
变色龙反思篇21、把学生教得快乐:快乐一直充溢着课堂,主要集中在说捕食和变色时,学生由衷地格格地笑出了声来,这不在于老师的几句幽默,更多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材给学生感觉的新鲜,对大自然小动物的真正热爱……2、把学生教得聪明:首先变色龙的聪明感染了孩子们(似睡非睡地窥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色……);其次,孩子们发现了文本中许多的隐含着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3、留下点遗憾:没能在第二课时当堂让孩子们把写完。
文本,一个多好的凭借!有了它,老师就有了智慧的源泉;有了它,孩子们就有了起跑的力量;有了它,师生间就有了丰富而美好的情感。
变色龙反思篇3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节课终于很紧张的上完了,在课之前很有一点伸头一刀的悲壮的感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5ab90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e.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变色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变色龙》的情节概述。
2.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分析。
3. 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阅读《变色龙》。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标准1. 阅读理解: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否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2 评价方法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小组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讨论的深度和效果。
3. 读后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读后感写作水平。
4.2 教学改进1. 对于理解程度不够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辅导和答疑环节。
2. 对于分析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题目和案例分析。
3. 对于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评价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1. 《变色龙》小说原文。
2. 相关注释和解析资料。
5.2 辅助材料1. 小说背景介绍资料。
2. 主人公性格特点分析文章。
3. 读后感写作指导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变色龙》的封面和作者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能变色的人会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并分享想法。
6.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变色龙》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变色龙》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91f2833d4b14e842468c9.png)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变色龙》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教案《变色龙》课堂实录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保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布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
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出示变色龙的图片)二.初读感知1.让我们打开书,自身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请你依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局部小组学习: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局部。
2.读完第一局部,你了解了什么?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安排作业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a8cf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9.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和关爱。
(3)创新写作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变色龙》课文及相关资料。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变色龙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探讨变色龙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明理由。
4. 课文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22edd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6.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教学重点:1.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1. 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入理解。
2. 对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性格1.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组讨论。
第三章:修辞手法解析1. 学生自主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第四章:写作特色探讨1. 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叙述方式、景物描写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五章:教学反思1.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困惑。
教学反思:六、深入探讨主题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主题。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作品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社会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细节出发,联系实际,深入探讨主题。
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或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分组讨论其主题和寓意。
2.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主题和寓意。
七、创意表达与写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再创作。
教学重点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变色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变色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16611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2.png)
《变色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变色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变色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色龙》教学反思1《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
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对教室里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
怎么办呢?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以准确、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认识变色龙。
但是,为了使孩子们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我让孩子们观看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在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相互提示。
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准确、清晰、具体了。
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
学习第十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样几幅插图:在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在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变成了棕色;在水泥板上,变色龙变成了浅灰色;在枫叶上,变色龙变成了红色……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颜色渐变的、流动的、和谐的画面。
学生不禁惊叹变色龙功能之奇特,本领之高超。
《变色龙》教学反思2《变色龙》是沙皇俄国时期的契诃夫创作的批判当时社会的一篇小说。
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文本的中心立意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考虑到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3d86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a.png)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人性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探讨。
3. 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
教学难点:1. 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变色龙的了解,激发学习欲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变色龙》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词汇和语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结构。
2.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创意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段故事进行创意表演。
2. 各小组表演,全班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性格特点分析、词汇语法学习和创意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对于教学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5.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深入探讨主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变色龙》故事的主题,如成长、自我发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1这节课,我的重点就是学语言,用语言,表现语言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小动物:(生齐读)变色龙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谁来读给我听呢?我点了一个几乎没举过手的前排就坐的学生(我们班学生很少举手,即使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都懒得抬抬手,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他) 生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我们面面相觑,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他的朗读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于是,我请他又读了一遍。
生1:再读第一自然段师:好些了,但我想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读这一段?生1同桌起来读了,也是一字一句地读。
我心想肯定很多人根本没预习吧,于是就给了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一遍,读完了他们停下来了,我说,既然都停下了,说明都读完了吧,请生1再读一遍好吗?大家感觉他这次读好些了,我提醒道:请问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提到“中非”)请圈出“中非”这个地名。
好我们请生1后的学生接下读课文。
生2:很平淡地读了一下第二自然段(这是我们班的一贯风格: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人说,他们是擅长考试的孩子,因为期中期末考试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上课各忙各的,很少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
不过,通过今天的尝试,我知道是我没有去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是我以后每节课必须认真去做的事:课堂上,教师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激情)。
我轻轻问了句:他的声音能“震惊寂静的田野”吗?教室里有人摇头了,我想听到震惊田野的声音,谁能呢?有人挑战了,很好,一个读过了,又有人举手了,终于一个凄惨的声音让其他跃跃欲试的人都放下了手,笑声在课堂上第一次爆发!我知道,我们已经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师:我们继续,该轮到谁了呢?生3站起来,很急切地读了声“什么事?”(他是我们班唯一平常有点活力的人,悟性较高,所以,在此没有费“周折”)生4紧接着就读了第四自然段。
师提醒:为什么“怪蛇”上要加单引号?有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理由:1这句话本身就用了双引号2这里的“怪蛇”并不是真正的蛇!!接下来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读了“在哪里?”我也学着她读了一遍,大家伙都笑了,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的热情又上来了,于是课堂的第二个小高潮出现了。
(尽管就三个字,但孩子们的热情就是高,可能是这是他们能理解的,体验过的场景) 第六段后面一个孩子读了。
“在这里。
”又是三个字,有的人就能读得很果断,而有人读来就是软绵绵的。
“变色龙”“变色龙”!这一段,学生的朗读也很精彩。
就这样,我们边读边聊,第一自然段就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于是我顺水推舟,说道,那一小组还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过我们听,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了。
(这是我来这个班上课以来学生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所以,每一小组结束,我都说只请最后一小组了,但是学生的兴致极高,而且,会冷不丁地冒出很地道的一句“啊呀”“在哪里?”“在这里。
”)而且,尽管我们是分小组“开火车”读,但是,孩子们配合的非常密切,他们仿佛都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小结了一下,重点表扬了几个“意外的突出者”和“最佳搭档组”,他们都像打了胜战似的得意。
现在读书的主动权已经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接下来的课文我依旧这样与孩子们在嬉笑怒骂中学完了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还特别练习了用“似-似-”这一格式的造了词,用“绘声绘色”一词造了句。
反思: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我的课堂内容太简单了,但是,我们能奢望从一篇短短的*中学会全部的语文知识吗?我们能夸张地在一节课内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吗?所以,学生能悟到的,读懂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们应该在备课时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必强加给他们太多不能理解或目前还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篇随笔可能有些絮絮叨叨的,却是我第一次写,我还挺“津津有味”呢。
之所以不怕献丑把它贴出来,也是想听听各位同仁们是怎么处理这篇课文的,权且算是“抛砖引玉”吧,期待您的赐教!《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2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按常规做练习。
生(1):(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师:很好!生(2):(朗诵《咏柳》)师:很好!生(3):(朗诵《黄鹤楼》)师:很好!三位同学朗诵得都不错,但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都没有加进与诗内容相配合的手势动作,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大胆地尝试做些动作,勇敢地向自己挑战;况且即使做错了也没有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师依次出示卡片:仄仄、打量、朦胧、无聊、迷茫)生:(依次流利做答)师:就复习到这里。
今天讲《变色龙》,(板书:变色龙契诃夫)谁把作者的名字读一下?生(9):qi ke fu师:有不同意见吗?生(10):qi he fu师:对!契诃夫的“诃”很容易读成ke,这个字的读音应该加以注意。
大家跟我读: qi he fu(齐): qi he fu : qi he fu (齐): qi he fu师:今天我们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
这节课准备教大家一种阅读课文的方法,讲完课后,根据你的理解,可以试着总结一下今天所运用的是什么阅读方法。
下面看课文注释①,根据以往我们所介绍过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对于作者应如何掌握?生(11):我认为应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名,契诃夫;时,1860—1904;地,俄国;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师:很好!对于作者就这样掌握。
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请你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
现在按座次朗读课文。
生:(共计19人按要求依次朗读完课文)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但有两个字的读音须要注意:一是“恐吓”的he,大家跟我读:恐he生(齐):恐he师:恐he生(齐):恐he师:再有就是“逮住它”的dai,这个字还有dai的读音。
如何区分呢?单用这个字的时候,读成“dai”;和别的字组成词的时候,读成“dai”,比如逮捕。
大家跟我读,dai住它生(齐):dai住它师:dai捕生(齐):dai捕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
发言时,先说出你拟的标题是什么?然后稍作解释。
(生翻书思考,片刻举手)生(31):我拟的标题是“奉承多变的奥楚蔑洛夫”。
理由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他的言行举止变来变去。
在不断变化之中,奉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生(32):我拟的标题是“两面人”。
所谓“两面人”是指,奥楚蔑洛夫有对穷苦、没有地位的人凶狠的一面,还有对有权力有威望的人一味地顺从的一面。
师:你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两副面孔,对没钱没势的人一副面孔,对有钱有势的人一副面孔。
生(33):我拟的标题是“穷人和富人”。
因为奥楚蔑洛夫警官对穷人是一个态度,而对富人则是另一个态度。
师:你的意思是对的,但你拟的“穷人和富人”容易让人误解。
比如说有一个作文题是《穷人和富人》,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呢?你一定会认为让你写两个人,一个穷人,一个富人。
你能不能稍微改动一下。
生(33):(沉思片刻)穷人?富人?师:很好!生(34):我拟的标题是“狡诈多变的警官”。
理由是:奥楚蔑洛夫来回变了好几次,一会儿夸狗,一会儿又说把狗弄死,这些说明多变;而且在每次变化时,又总是为自己找到比较好的借口,这又说明他非常狡诈。
生(35):我拟的标题是“荒唐的奥楚蔑洛夫”。
课文写道,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又那么说,对狗的态度忽上忽下,对赫留金的态度忽左忽右,做法十分荒唐。
师:大家的发言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警官,可见奥楚蔑洛夫警官是这篇*的主人公。
大家拟的标题都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生(36):变色龙是爬行动物蜥蜴的一种。
这种动物皮肤的颜色可以随着四周的物体颜色而改变。
*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警官的做法就好比是变色龙,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目。
师:很好!刚才大家发言用词虽然不同,但都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一个显著特点———变(板书:变),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几次?并且用简要的话概括一下这几次变化?生(37):我认为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六次。
第一次事件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说它是“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留金是受害者。
第二次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却说道:“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却说“鬼东西,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发生了骤变,“什么玩意儿!毛色不好,模样不中看,下贱胚子。
”而对赫留金却说:“你呢,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当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却说它是“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说:“混蛋,不用把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它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当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这小狗“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这坏蛋生气……好一条小狗……”而对赫留金却说:“我早晚要收拾你!”师:对!同是一条狗,三次说是野狗,三次却说是名贵的狗。
课文就是在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中,展现了主人公的一大特点———变。
这种变来变去的作风叫什么?(生思考,片刻举手) 生(38):奉承生(39):随机应变生(40):欺软怕硬生(41):顺其自然生(42):看风使舵师:大家的发言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用褒义词概括,第二种是用中性词概括,第三种是用贬义词来概括。
对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物应该使用哪种感情色彩的词语呢?生(齐):贬义词师:那么用哪个词语来概括最为恰当呢?生(齐):看风使舵。
师:(板书:看风使舵)(响铃)师: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下课!第二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在初读这篇课文后,对《变色龙》这篇课文重新拟定了标题。
大家抓住了课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人物性格的特点,拟出的标题基本正确,可见大家对课文已有了比较不错的认识。
然后又讨论了课文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讨论后,我们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奥楚蔑洛夫的特点,并且用一个“变”字,用“看风使舵”这个成语概括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下面大家进一步想一想,除了“变”这个特点外,奥楚蔑洛夫有没有始终不变的思想或行为?师:(板书:不变)生:(翻书思考,片刻举手)生(43):我认为奥楚蔑洛夫始终不变的是讨好有钱有权的人。
课文写道,当他得知狗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时,他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最后当他得知,这条狗是将军哥哥家的时,课文写道:“‘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这些无不说明奥楚蔑洛夫为了讨好有钱有权的人,阿谀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