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江版新课程信息技术七上第15课公式与函数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公式与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公式与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公式与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Excel中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
2.学会Excel中常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知道公式和函数使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熟悉公式和函数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法,掌握函数与公式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体会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给实际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2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需要使用公式或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并合理设置数字格式。

2.难点:理解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格式与使用技巧。

3教学过程
3.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每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是让全国网名剁手的日子,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嘛?
生:双十一、双十二。

师:没错,刚上周六就是12.12日。

老师也趁着这个购物狂欢节入手了很多的东西。

不过,老师身边除了剁手党还有很多有志青年,小明就是其中之一。

小明毕业后在网上开了一个名为“回头客零食铺”的淘宝店。

在双十一期间就赚了不少的钱,前几天为了备战双12购物,他。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应用公式和函数》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掌握常用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等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2. 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公式和函数的运用场景,掌握函数的嵌套使用。

教学重点: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分、平均分等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SUM、AVERAGE等函数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计算某学生总分。

(2)计算某班级平均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计算某商品的销售总额。

(2)计算某商店的平均销售额。

5. 学生实操(25分钟)(1)制作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并计算各项数据。

(2)利用函数计算班级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

六、板书设计1. 《应用公式和函数》2. 内容:(1)公式和函数的概念(2)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3)函数的嵌套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某商品的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额。

(2)制作一个成绩统计表,计算各项数据。

2. 答案:(1)销售总额:SUM(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平均销售额:AVERAGE(销售数量销售单价)(2)根据实际数据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如COUNT、COUNTA、RANK等,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创作与发布》教学设计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创作与发布》教学设计
3. 信息沟通与表达:学生将学习如何发布视频到社交媒体平台,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学校,培养信息沟通与表达能力。
4. 信息安全与道德:学生将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避免网络安全风险,同时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创作。
解决办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视频作品。
2. 难点:发布视频到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学校。
解决办法: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提供在线帮助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视频的发布。
3. 重点:信息安全与道德。
解决办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避免网络安全风险。
2. 当堂检测
(1)视频剪辑:学生需要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给定的视频片段进行裁剪、拼接、合并等操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视频特效:学生需要为给定的视频添加过渡效果、滤镜、动画等特效,以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3)视频字幕:学生需要为给定的视频添加字幕,并确保字幕与视频内容同步。学生需要掌握字幕的添加、编辑、同步等基本操作。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创作与发布》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创作与发布》。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多媒体工具创作和发布介绍学校的视频。学生需要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剪辑、添加音乐、字幕和特效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发布视频到社交媒体平台,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学校。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5课信息交流教案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5课信息交流教案

第15课信息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即时交流与非即时交流的概念以及相关工具或方式;掌握QQ的文件传输与远程协助方法;理解什么是bbs,博客,电子邮件,以及相关的使用知识;了解什么是垃圾邮件以及垃圾邮件的危害。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与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即时交流与非即时交流的概念以及相关工具或方式;QQ的文件传输与远程协助方法;什么是bbs,博客,电子邮件。

教学难点什么是bbs,博客,电子邮件。

教学过程课前组织教学给学生展示QQ工具的界面。

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这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QQ了,几乎会上网的人都会有一个。

那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它的内容——网上交流。

课堂组织教学网上交流就是人们通过上网从而相互传递信息,进行文字、视频、图片、文件等的交流,教师举例。

要求学生讨论举例,教师总结答案。

及时交流与非即时交流的概念。

教师列举即时交流与非及时交流的工具,学生予以补充。

讲解QQ的文件传送与远程协助时,教师可以在同一计算机上,上两个QQ来完成演示。

再或者与班上某一同学在不同的机子上完成演示。

教师配合幻灯片讲解QQ的文件传输与远程协助的方法。

教师配合幻灯片讲解bbs,博客,电子邮件相关概念,并演示给学生,说明其特征,让学生学会辨认。

教师配合幻灯片讲解垃圾邮件以及垃圾邮件的害处。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并要求学生进bbs讨论交流意见。

★作业设计1. 组内讨论,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自主摸索出QQ的一些其他辅助功能,然后将组内总结结果发表到bbs上,由大家讨论交流。

2. 网上找两个自己喜欢的博客网址,然后发表到bbs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信息技术浙教版七上15课《建立硬件资料库》.doc

信息技术浙教版七上15课《建立硬件资料库》.doc

十五课建立硬件资料库----访问机箱内的零件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及实物的感知,来收集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的存放。

目的是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元部件及其功能。

从教材的地位上看,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硬件知识,进一步的体会搜索引挈的使用。

教材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自主的自觉的学习,养成用网络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材在第十五课已经安排了建立素材素材资料库安排本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强化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随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的好习惯。

有序的存入资料,才能过到高效利用资料的目的。

从本课的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灵活的操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会随意地打开机箱去了解一下----电脑的主机箱中到底有哪些零件,如果我的电脑硬件出现问题,如何更换,学生更加不知道。

而学生对这个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有必要利用现有的机器,让学生好好去探索一下,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电脑的零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更换电脑主机箱中的零件。

情感目标:通过自己拆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计算机设备的功能及特点。

2、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3、能够自己拆装电脑的主机箱中的各个零件。

五、教学难点把自己拆下的零件再重新安装上去,特别是CPU和硬盘、光驱的安装。

六、教学方法通过直接拆装零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电脑的各个零件。

宜采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同学间互相帮助,采用合作的方法。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15.1 实验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操作系统通常都会提供常用的网络命令。

通过这些命令,使用者可以
了解网络状况或诊断网络故障。

下面就是之前使用过的网络命令。

ping可用于连通性测试,如果能ping 通目标,就可以认为能与目标进行
基本的网络通信。

这个命令也可用来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

netstat用于显示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ipconfig用于显示与TCP/IP相关的信息,包括IPv4地址、IPv6地址、域
名服务器等。

tracert用于跟踪通信路径,可显示到达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由器。

15.2 实验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服务器发送网页数据时,数据将从上到下,依次在不同层流动。

每一
层接到上一层传来的数据后,都会加上含有本层控制信息的头部,形成TCP 包、IP包等,再交给下一层。

TCP包、IP包等数据包主要由头部和数据体两
部分组成。

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很长,可能还要拆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再
添加头部。

具体可参考图15.1。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公式的输入和编辑;2. 常用函数的使用;3.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3. 学生能够将公式和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式的输入和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

难点: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电脑、Microsoft Excel软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班级成绩的平均分,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公式输入和编辑的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师讲解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例如SUM、AVERAGE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并解释其应用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式输入和编辑方法;2. 常用函数及其使用方法;3.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20 + 30 + 40 + 50 = 140答案: (20 + 30 + 40 + 50) / 4 = 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以及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在Excel中的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公式的输入和编辑:需要注意公式的正确输入方法,包括引用单元格、输入运算符等;同时,还需要掌握公式的编辑技巧,如修改公式、复制公式等。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5课 公式与函数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5课  公式与函数
理解数据表中的数据特征,自学课本知识,演示操作。
明确任务要求,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操作。
师生交流,展示、演示
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1.完成课本P65(随堂练习)第1题。
课题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
设计
意图
通过比较引出Excel中公式与函数,体会其计算的方便与快捷。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掌握电子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目标
1.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单元格的数字格式。
2.掌握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合理地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师生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布置任务:自主学习课本P64~65(三、用函数计算)中的相关内容,小组分工完成“2010~2011我国各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数据表中的“合计”、“平均”及“使用率在平均值以上的个数”项。
师生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演示,教师小结
明确任务要求,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完成操作。
学生回答,展示作品,演示相关操作。
布置任务:自学课本P63(二、用公式计算)中的相关内容,完成数据表中“2011年使用率”的计算。
师生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演示
教师小结
2.提出问题:根据数据表中的数据特征,应该设置为百分比样式,如何操作?
师生交流,演示。
布置任务:设置“2010~2011我国各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数据表中单元格的数字格式。
1.下发并展示“上网目的调查表”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公式应用,能够熟练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简单的函数计算和公式编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教材、视频等资料学习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常用公式,包括函数的基本类型、公式的组成及常见错误等。

2. 操作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如Excel等,进行公式输入、编辑和计算的实操练习。

练习内容应涵盖函数的输入、公式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完成一个与日常生活或学习相关的案例分析,通过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探究:学生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所学的公式和函数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制作简单的数据分析报告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在课后通过自学补充相关知识。

2. 操作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任务,注意公式的正确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3.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记录分析过程和结果,并附上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说明。

4. 拓展探究部分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操作练习的准确性和案例分析的深度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公式的正确性、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创新性等方面。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2.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3. 对于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 03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 03
1、通过数据处理,掌握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操作方法,体验感悟它们的作用。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合理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并根据需要设置数字格式。
3、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简单的结论。
4、体会Excel的计算功能给实际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增强对Excel的学习兴趣。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作业描述、评价表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学生excel使用问题,网络断网问题,提前准备微视频分发给学生
2.学情分析
在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Excel表格的作用及基本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缺少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认识。故本课将公式与函数的应用作为重点,通过对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让学生感受Excel带来的方便快捷,完成教学三维目标要求。以任务驱动为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信息技术
学段
初一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教材版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公式与函数》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十五课,本课内容为Excel公式与函数。公式与函数是Excel数据处理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在创建和编辑数据表之后,安排数据统计的内容,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了解在Excel中用公式与函数计算的操作方法,并得出结论。也为下一节课排序与筛选做准备。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教案(总62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共享网络资源一、教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关于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这一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资源管理器”了解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能下载和浏览老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上传网络资源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获取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培养。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本地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和网络上其它计算机共享的资源;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界面,理解资源管理器中的目录结构;3.能用记事本;4.会复制、保存、重命名文件;5、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进师生间的了解;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信息的能力。

3、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本地资源和局域网上的共享资源。

教学难点:1. 理解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

2. 理解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区别。

4、教学对象分析本单元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有如下特点:1)、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还不完全了解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2)、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新知有着美好的憧憬,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易分散,不稳定;3)、在小学时曾学过WIN XP中文件夹的建立和重命名、文件复制、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等,但操作熟练程度不一。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有关七年级老师和同学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课件2、教学过程设计:《搜索网络信息》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4、下列属于无效的IP地址的是()A、 B、C、 D、E、 F、呈现任务一:保存网页1、在桌面上新建一文件夹,名为自己的姓名。

小助手2、分别用四种不同的保存方式保存“中国航海博物馆”网页到姓名文件夹中。

对照课本第17页3、分小组讨论四种保存方式的区别(文件类型和文件大小)。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公式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函数和公式的使用方法,并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公式与函数》的课程要点,包括各类基础函数(如算术函数、三角函数等)的表示方法和主要性质。

了解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在计算中的作用。

2. 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函数图形的绘制。

学生需要利用Excel或其他相关软件绘制不同的函数图形,例如直线、抛物线等,并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

3. 公式应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公式和函数知识进行计算和求解。

如利用公式计算速度、距离等,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作业:布置一个小项目作业,学生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通过函数的特性进行物体的最大最小值分析,撰写出问题分析和计算过程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未提交或迟到需有书面说明,并需在规定时间内补交。

2. 操作练习部分需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和图形展示,确保图形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公式应用部分需有完整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展示,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4. 实践作业需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或完全照搬书本内容。

5. 书写工整,答案表达清晰。

如有特殊符号或格式要求,需按照课程规定进行排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

2. 评分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

3.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Excel中基本公式与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对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了解并学习Excel中常用的基本公式,如算数公式、比较公式等;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计算规则和Excel函数的功能;学会输入并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2. 实践练习函数的应用通过模拟场景设计一个表格数据集,让学生在其中应用学到的函数如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发现不同函数在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3. 编写应用题编写三道关于公式与函数运用的应用题,涵盖基本操作、复合函数和嵌套函数的计算。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三、作业要求1. 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并探索公式与函数的用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细心操作提醒学生细心检查公式的输入和函数的运用是否正确,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3. 记录过程学生需记录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于课堂讨论和知识巩固。

4. 规范格式作业需按照教师指定的格式完成,包括表格的设计、公式的书写、函数的运用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性、操作熟练程度、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和在线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

2. 问题汇总教师需汇总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3. 知识拓展针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兴趣点和疑问,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作业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公式与函数计算一组数据,求出平均值和最大值。

a. 在Excel表格中输入数据;b. 使用公式 =SUM(A1:A5) 计算总和;c. 使用函数 MAX(A1:A5) 找出最大值;d. 最终求得平均值,即 =(总和 - 最大值)/ 数量。

2. 学生需要完成上述任务,并在作业报告中详细描述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完成作业后,学生需将Excel表格和作业报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作业报告应清晰、准确,描述过程详尽;3. 按时提交电子文档,确保文件格式正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Excel表格、作业报告以及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给予评分;2. 评价标准包括:公式与函数使用正确性、数据处理的完整性、作业报告的清晰度及准确性等;3. 优秀作业将得到表扬,并可作为示范展示给其他学生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反馈,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2. 教师:教师将根据作业反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公式与函数》这一课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合理的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因此,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方案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提高他们运用公式与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巩固所学知识,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 巩固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2. 理解如何在电子表格软件中运用公式和函数;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公式与函数进行设计,具体包括:1. 基础练习: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等,通过填空、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函数使用方法的了解。

2. 操作实践:学生需独立完成一个电子表格的编辑任务,在任务中合理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

任务内容可包括数据录入、公式输入、函数应用、格式设置等。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涉及公式与函数应用的案例,如成绩统计、销售数据分析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独立自主: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但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规范操作:在操作实践部分,学生需按照软件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表格的规范性。

4. 认真分析:在案例分析部分,学生需认真阅读案例,深入分析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四、作业评价为确保作业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将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老师评价: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价意见。

2.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3. 自我评价: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将进行以下反馈工作:1. 及时反馈:老师需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老师可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课件》初中信息技术浙教课标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课件50366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课件》初中信息技术浙教课标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课件50366

电话费 53 80 42 39 48 32
水费 30 43 31 27 35 41
电费 生活费 其它支出 合计支出
150 1200
530
175 1656
320
116 1187
200
108 1093
410
91 1468
180
84 1320
340
3、运用Excel 公式的根本规那么:
①公式输入必须以等号“=〞开头。 ②乘号用“*〞表示,除号用“/〞表示,乘方用“^〞表示。 ③公式计算规那么遵循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括号优 先。 ④公式中没有大小括号之分,一律使用圆括号,圆括号可以 有多层。 ⑤公式中可输入数值、运算符号、函数、单元格地址。 ⑥公式输入完毕按回车键,或按编辑栏中的“确认按钮〞, 在输入公式的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的结果。
三、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1、公式的定义
在excel中公式就是单元格中一 系列数值、单元格引用、运算符的 组合,也就是描述计算方法的表达 式〔算术〕称为公式。 2、Excel中公式的格式
=表达式
如: =4*2 =A1+B1
任务一:
1、利用公式计算表格中的“合计支出〞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2、请计算2021届各班的总收入、节余和支出 。 3、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转化 成表格来进行分析处理,任选一例,用EXCEL设 计一个工作表。〔扩展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EXCEL中公式的运用, 知道了:
1、公式的定义。 2、公式的格式及运用规那么。 3、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和区别。 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 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

浙教版信息技术七上 15课公式与函数教案设计

浙教版信息技术七上  15课公式与函数教案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掌握电子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给实际生活与工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重点
设置单元格数据格式
难点
电子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完成成绩输入和简单的编辑。如果我们想继续对分数进行分析,一般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例如:计算总分、平均分和及格率等。这就会用到我们Excel表格中强大的“公式和函数”
亲身体验:根据数据表中数据的特征,设置合适的格式。
教师讲解
活动3【讲授】二、用公式计算
教师活动:
在Excel中,可以运用普通的数学运算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日积月累:Excel中简单常见的运算符:
演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日积月累:Excel中的运算公式要以等号“=”开头,后面是由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和常量组成的一个表达式。如,“=(A1+A2+A3)/2”表示将单元格A1、A2、A3中的数值相加再除以2.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计算结果会随着单元格中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教师巡视并指导操作
播放视频
学生认真听课
学生观看操作
学生操作
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讲授方法,让学生将抽象的实物具体化,更能生动形象地学习新知识。
学生发挥创造力,自己动手设计创新
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组内团结、共同完成任务,资源共享的意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1.1.公式与函数有一个共同点,其左边第一个字符均为,如果是引用单元格参加运算,一般在公式中输入,其好处是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十五课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3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公式与函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包含至少三个公式的Excel表格:学生需根据给定的数据,使用SUM、AVERAGE或MAX等函数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例如,学生可以制作一份班级成绩表,根据总分、平均分和最高分等数据进行计算。

2. 学生需至少使用一个函数完成一项实际任务,例如计算班级同学平均年龄、班级同学年龄最大值或班级同学身高总和等。

任务完成后,需保存表格并上传至作业平台。

三、作业要求1. 作业表格需符合Excel规范,数据真实有效;2. 公式书写正确,函数使用方法得当;3. 计算结果准确无误;4. 任务完成后,需对表格进行保存并上传至作业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公式书写、函数使用、计算结果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优秀:公式书写规范,函数使用得当,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任务完成度高;良好:公式书写基本正确,函数使用基本得当,计算结果基本准确,任务完成度较高;不合格:公式书写错误或函数使用不当,计算结果错误较多,任务完成度低。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对于优秀作业,可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公式与函数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寻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2. 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公式与函数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 学生也可通过作业平台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能够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2. 提高学生运用公式与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课公式与函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Excel中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
2、掌握Excel中常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了解公式和函数使用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熟悉公式和函数计算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法,掌握函数和公式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场合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义务教科书《信息技术》2012版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第三课内容,公式与函数。

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Excel表格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以及单元格的数据格式设置。

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帮助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和常用公式函数的使用。

上节课,学习了设置单元格的边框与背景。

相对来说对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这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把这块内容放到课堂任务中,以学生要计算“零食所占比例”这一任务,引出对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设置。

对公式和函数的计算这块重点,要反复处理,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教法分析
坚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探讨、实践操作,并结合书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帮助,并对某些难点操作可通过电子教室进行强化,加深学生理解。

六、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播放小视频《富二代的天价零花钱》
教师设问:
1、同学们觉得中国富二代和外国富二代哪种方式更健康?
2、我们同学有自己的零花钱吗?
3、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观看视频,较感兴趣
用公式计算
老师这边有我们七年级同学做的《七年级某班一星期
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零花钱是怎
么使用的?他们的零花钱使用合理吗?
观察调查表,跟自己使用的零花钱对比一下有哪些区
别?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更深层次的分析
问题:
任务一:1、该班级这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买零食?
2、该班同学这个月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书?
3、买零食的钱比买书的钱多花了多少?
学生操作,小组互助
同学上台演示操作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
教师总结:
公式运算符号:+ —* /
公式使用口诀:1选2等3算4回车
“自动填充”
用函数计算
我们在刚才的计算中,要找很多次“+、-”,这样使
用起来较为麻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那我们就来使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函数计算
讲解函数的使用口诀:1选2选3选4回车
用函数的方法计算任务二:
1、该班哪个同学的零花钱最多?那个同学买零食
的钱最多?
2、该班同学的平均零花钱有多少?
3、计算“零食所占比例”该列的数据
讨论: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的区别?
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引出单元格格式数据
的设置
作品展示展示上传的部分同学作品,并分析
注意:
1、有的同学“所占的比例”那列是小数的形式,怎么转化
成百分比的形式?
2、有的同学完成的数据无法实现自动填充
对作品优秀的同学表扬,对完成的不好的同学应多多鼓励
学会欣赏其他同学的
作品,学习优秀的地
方,改进不足的地方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利用Excel中函数和公式分析了该班
同学的零花钱使用情况,也学习了Excel中数据的计算,
还学习了可以对数据的格式进行设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同学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零花
钱,看看怎么使用是最合适的。

知识巩固
课外拓展利用函数,我们发现了该班零花钱最多的同学,那你们能
不能找到该班零花钱第八多的同学?有什么办法?下节课
再来学习。

引出下节课的排序
七、反思
调查表可以用当堂调查本班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表(EXCEL共享工作薄或调查软件),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但要注意时间上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