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日期: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管理论文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任重而道远,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亟待改变。

文/龙艳

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据测算,建筑业每完成100元产值,便可带动相关产业130~150元的产出,建筑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建筑业在解决城乡人口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企业利润长期依赖规模扩张,企业创新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直接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状况,与国内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进步缓慢和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建筑行业产能过剩。

所谓产能过剩,即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行业利润下滑、企业生存艰难等局面。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具备三大特点:低产能利用率、低利润率、高负债率,而低产能利用率是最直观的特点。

工程建筑单位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其生产(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建

筑单位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商和提供方,而建筑产品的需求方是政府或企业,最终需求方还是市场。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达到1.7亿人,这些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能相对低的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建筑行业,一些自发组成的劳务队伍和并没有资质的农民外协队纷纷以挂靠的形式进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另外,国内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产能利用低、利润率低和负债率高,具备行业产能过剩的三大特征。

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三大原因

买方市场的原因。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完全开放竞争状态下的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状态下的竞争是直接由价格竞争体系来体现其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性,在这种竞争状态下的“买方”是价格竞争的直接受益者,具体体现在业主压价和最低价中标上。

另外,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日化阶段。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后首当其冲选择的行业就是建筑业,因为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的建筑企业实现了快速膨胀,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同时也为业主压价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

建筑企业之间正常竞争本无可厚非,但是恶性竞争也是产能过剩的衍生物。作为“卖方”的大部分建筑企业能通过提高自身产品质量、降低自身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实力而获得生存权。相反地,有些实力不过硬、资质不全的企业不从提高自身竞争力入手,而是从“买方”责任人身上下功夫,或者在投标中恶意降低工程标价,以低价入围,破坏了行业游戏规则,恶化了整个市场环境,从而导致“让利、垫资、拖欠”等一系列不规范行为集中出现。

再者,由于建筑业处于“买方市场”状态,建筑企业与业主签订的经济合

同都是单方面约定,属于霸王条款。如工程从投标那一刻起,就要施工方交纳投标保证金,中标后还要交纳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安全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套住了建筑企业大量的真金白银,而这部分资金到工程竣工后又被业主以各种理由拖欠不还,建筑企业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侵占,现金流更是雪上加霜。

政府的盲目规划。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建筑业的利润率有专门规定,法定利润率为2.5%,工程造价、单项工程价格都是按政府指定的定额,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下进行,没有市场自由竞争,不存在公开招投标,外围市场很单纯,建筑企业要获得高于2.5%的利润率只需做好自己的成本控制就行。然而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受形象工程政绩观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去年国家新开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5.8万亿,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形象而超财力搞基建、要政绩、要形象;不少业主是“无钱也敢上项目,小钱上大项目,明天的钱干今天的项目”;有些工程在立项、审批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建设资金把关不严,致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而工程却匆匆上马;有些工程建设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监控不力,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建设,而是发生挪用,使工程施工严重“失血”:有的业主在建设资金上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施工方成了“冤大头”。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致使建筑业垫资干工程,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费用,压缩了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使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攀升,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财务结构堪忧。

另外,地方政府迫于GDP增长和就业压力,大搞重复建设,盲目扩充本土建筑企业,行政干预企业活动。建筑行业内专业人士大概都知道,对于政府大型市政工程,其主要设备和材料供应商都是由业主指定,单项专业工程也由业主

指定分包,就这样,建筑生产链条被人为分割,对于这些指定分包项,利润都叫分包商拿走了,承包商只能在“骨头缝”里榨点油。

再者,政府在建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没有发挥引领作用。由于长期以来的低利润、高负债促使建筑企业资本积累很少,而建筑企业老总又把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与政府周旋,建筑企业生产方式落后,而落后的生产方式又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力不足,技术集成力量薄弱,企业无法依靠技术创新获得新生。另外,落后的生产方式还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导致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和德国相比,2005年到2008年,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的30—40倍。同时,国内建筑行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生存,就只能靠外延扩张,靠外延扩张的结果必然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生产率低又进一步导致落后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了竞争的激烈,加剧业主压价,诱发恶意竞争,建筑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因素进一步助长了行业产能过剩。有的建筑企业不顾自身实际,不把心思用在管理、创新等内涵式发展上,而是追求个人政绩,追求“面子”工程,片面追求规模、追求产值、追求市场空间的拓展等外延式扩张上。另外,由于建筑企业热衷于外延式增长势必使企业长期依赖外协队,企业主动权被外协队所控制,这在工程质量、安全上埋下了一定隐患,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行业的进入门槛,促使更多没有安全防护意识、技能素质低、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这个行业,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

破解产能过剩困局的一些建议

归根结底需突破两方面:一是改变建筑领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