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如何破解困境
产能过剩如何破解困境产能过剩是指某个行业或领域内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应过剩,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下跌、销售困难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在如今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探讨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需求波动:市场需求的波动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周期的变动、消费习惯的改变、技术创新等因素都会对某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的产能不能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2.低效竞争:不少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企业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导致产能过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降低售价,扩大产能,结果导致全行业的产能超过实际需求。
3.技术滞后:技术的落后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当某个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过慢,企业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时,就容易导致产能过剩。
二、破解产能过剩困境的策略1.市场多元化: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寻找新的市场是破解困境的重要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
2.调整产业结构:为了破解产能过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行业协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转型升级,减少低效产能的存在。
3.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破解产能过剩的长久之计。
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抵御市场竞争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4.合作共享: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可以有效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减轻产能过剩的困扰。
5.政策引导:政府在破解产能过剩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同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
然而,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行业产能过剩。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 市场预测不准确一些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大时,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和计划。
但市场是变化莫测的,有时企业的预测与实际需求出现矛盾,导致产能过剩。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将行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倍,从而使得产能得以大幅提升。
但对于某些老旧的行业来说,技术升级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导致产能过剩。
3. 政府激励政策为了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某些国家或地区提供了激励政策。
这些政策可能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企业们会借此扩大生产规模。
但当企业的生产过剩时,政府往往难以通过政策手段来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二、产能过剩的解决办法1. 加强市场调研企业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避免过度扩张时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如果有必要,可以与市场媒体或调研机构合作,共同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
2.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产能过剩问题往往与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关。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减少产能过剩的风险。
3. 探索新的市场如果企业所在的市场已经饱和,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市场来扩大销售。
企业可以考虑进军国际市场,或寻找新的客户群体。
4. 改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现代企业最关键的管理之一,对于缓解产能过剩也有积极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合作,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效率,避免庞大的库存和产能过剩。
总之,产能过剩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探索新的市场和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来规避过剩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
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是关键。
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生产调整。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潜在需求,掌握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
2.加强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波动,为调整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3.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预测准确度。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协作,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匹配。
1.建立强有力的供应链协作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2.通过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减少库存的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3.建立分销体系,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的良好组织和协调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一些建议:1.完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体系,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和生产节奏,避免产能过剩。
2.加强内部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3.推行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四、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创新和技术升级是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市场需求。
3.积极开展合作与联盟,共同研发和开拓创新型产品和市场。
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还涉及到国际市场。
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一、问题的提出1、对于产能过剩的理解存在概念上的差异和分歧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研究领域,对“产能过剩”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有人认为,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有人认为,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产能过剩应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阶段性特征,应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有人则认为,产能过剩是一个结构性概念;甚至还有人认为“产能过剩”是计划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就不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
由于对“产能过剩”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引发了许多争议。
2、对于产能过剩的判断指标也比较含混模糊针对产能过剩问题,不少学者根据主要行业所表现的过剩特征,提出了一些效益指标作为判断指标,比如:产品库存、产销率、产品价格、亏损面、资金利税率等。
但这些指标都只能间接反映产能利用的情况,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判断时往往是依据经验,缺乏预警体系。
其次,影响效益指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产能过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
另外,对产能是否过剩的判断往往是对趋势的判断,如果只进行较短时期内的数据比较,缺乏长期的连续的跟踪分析,对产业未来的走势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3、不同行业的产能过剩由于其产业发展特性会表现出不同特征,产能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下,产能过剩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产能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行业产能可能变动的幅度也不一样;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产能利用水平也有区别。
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产能过剩特征加以具体分析。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研究目前一些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应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等进行更为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再对不同行业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对产能过剩问题才能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产能过剩的概念关于产能过剩概念的内涵,存在着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的不同解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而形成的生产能力的过剩这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对产能过剩加以定义。
钢铁行业中的产能过剩状况
钢铁行业中的产能过剩状况在钢铁行业中,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企业或行业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企业或行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量,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甚至可能引发价格战和恶性竞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钢铁行业中的产能过剩状况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钢铁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
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和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测市场需求的精确性较低。
企业在制定产能规划时难以准确估计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和变化趋势,往往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2. 投资导向的盲目性:由于钢铁行业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政府往往会通过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然而,这种盲目的投资往往导致产能过剩。
过多的资金流入行业,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更新设备,导致产能过剩。
3. 行业竞争的加剧: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不惜扩大产能,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往往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产能过剩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产能过剩对钢铁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下跌: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价格的下跌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这对钢铁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 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其生产设备和资源。
大量的生产设备和资源闲置,导致钢铁行业资源的浪费。
3. 环境压力:产能过剩导致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环境压力也相应增加。
钢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4. 行业整合压力:产能过剩促使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加速。
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一些小型和无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产能过剩的概念
产能过剩的概念产能过剩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市场或行业中,产品的供应量超过了消费者的需求量,导致市场上出现过多的产品。
产能过剩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行业,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农业。
当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但市场需求无法跟上时,就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面临销售困难,产品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浪费和资源的浪费。
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经济周期的波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往往会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增长的需求。
然而,当经济转入衰退期,消费需求下降,企业将面临需求不足的情况。
其次,技术的进步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因素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能够更高效地生产更多的产品。
然而,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导致需求下降,因为更少的人力和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这时,企业就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的政策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如减税、贷款优惠等。
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给经济和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产能过剩会导致销售困难和价格下降。
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和争取市场份额,可能会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导致利润下降。
其次,产能过剩还会导致生产资源的浪费。
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线的运转,可能不得不继续生产,即使并没有足够的需求。
这样就会浪费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资源。
此外,产能过剩还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和裁员,给就业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产能过剩,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平衡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寻找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如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新产品等。
总之,产能过剩是一个经济领域常见的问题。
它的出现与经济周期、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分析
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材行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材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本文将对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及表现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是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大量的建筑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希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变化,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
此时,建材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
产能过剩所表现出的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建材生产企业面临着订单量下降、库存积压等困境,产能利用率下降,甚至有一些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方面,价格战的出现,导致建材价格的不断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这些现象不仅对建材行业本身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有多个原因,在下面我们将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是导致建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新增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了建材需求的下降,而建材企业的产能却无法及时调整,所以产生了过剩的问题。
其次,过度扩张的投资行为也是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繁荣时期,一些企业过于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大量进行了产能扩张。
这种盲目扩张导致了建材行业的产能过剩。
第三,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是产能过剩问题的因素之一。
新技术的应用使建材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产能得到了提升。
然而,技术进步的同时,建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更快,替代效应凸显,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应对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建材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监管,遏制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的现象,有助于防止产能过剩问题的继续扩大。
其次,建材企业可以加强自身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减少价格战的出现。
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性
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性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供应过于充足,企业的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产能过剩是一个常见的经济问题,它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淘汰落后产能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企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落后产能指的是那些技术陈旧、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
这些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质量较差,难以与先进企业竞争。
淘汰这些落后产能可以减少市场供应量,促使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当市场上仅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时,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市场效益也将得到提升。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落后产能往往提供低效、低附加值的产品,其生产过程存在浪费现象。
通过淘汰这些低效的产能,社会资源可以优先配置给高效率的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这种优化资源的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益。
此外,淘汰落后产能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
落后产能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技术更新和创新的滞后。
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当落后产能被淘汰后,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它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这将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另外,淘汰落后产能也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落后产能通常使用陈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淘汰这些产能,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这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推进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国家繁荣与进步。
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作者:李平李晓华吕铁网站编辑:杨宾来源:人民网日期:2009-09-25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可能是不全面的、滞后的,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强行按照自己的愿望控制产能增长的结果往往是尴尬的失败,出于抑制“产能过剩”考虑而过度限制市场进入,可能就保护了落后产能和低效率企业。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解决产能过剩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第二,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第三,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的增长。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
生产能力或产能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潜在产能或经济中业已形成的产能。
从需求的角度看,由于市场均衡时,实际产出等于实际需求,因此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大于实际有效需求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不仅包括国内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也构成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剩产能的判断基础应当是同一时期的既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
根据时间的差异,可以将产能过剩划分为“即期过剩”和“预期过剩”。
前者是指当前时期的生产能力超过需求量达到了“过剩”的程度,后者是指未来某时期内预期的生产能力与预期需求相比达到了“过剩”的程度。
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也是市场竞争的动力来源,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供过于求”理解为“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大于需求仅仅是产能过剩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时生产能力超过有效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构成产能过剩。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因素,又有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特有的原因。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看,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当前投资所形成的未来产能有可能超过或低于实际的市场需求,即出现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
怎样认识中国的产能过剩
中国产能过剩是企业盲目扩张和政府盲目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存在,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钢材、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光伏等过剩,其实其他产业如饭店、宾馆、服装、鞋帽、手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各个产业都过剩,但为什么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前者而没有集中在后者,有人说前者都是生产资料,后者是消费资料,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问题的实质是后者在自由竞争中由企业做出理性选择,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那么多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生产线,为什么今天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消失了呢,这就是竞争的结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下降,直至下降到了成本以下,谁生产谁赔本,当然就有厂家实在撑不下去,只好关张停业,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对地方的经济及社会影响没那么大。而前者表面看是企业产品以及产能的过剩,是企业盲目上马的结果,实质是地方政府干预的结果。在现有的对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和指标体系下,各个地区都在努力追求经济增长,实现所谓跨越式发展,都在尽一切可能招商引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外商提供最优惠的条件,都在争取大项目,最终结果是生产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特别是同一项目在各个地区同时上马,出现了结构趋同,进而出现了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表面看是企业投资过剩,实质是区域经济恶性竞争和地方政府过度引资的结果。特别是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乐此不疲地继续引进这些过剩产能,而在国家的相关部委居然能够获得审批通过。进一步讲,所有产能过剩的项目都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可见,我们常说的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过剩项目又是审批的结果。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降低的现象。
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成因相当复杂,它既涉及到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政策执行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探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一、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产能过剩是宏观经济结构问题的一种表现。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为主,制造业的产能快速增长,但同时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
这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而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政府鼓励投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不断扩大产能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多的生产能力,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这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一些地区的产能过剩。
二、企业生产经营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跟风,盲目扩张产能规模,甚至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顾风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一些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组织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产能规模超过市场需求,产生浪费。
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和市场预测等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
三、政府政策执行问题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策执行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政策,鼓励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
这导致了产能的过剩。
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政策失误,一些行业过度受到政府扶持,导致市场产能过剩。
政府在监管和审批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产业产能过剩。
政府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产能过剩情况汇报
产能过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对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对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从整体产业来看,我国一些传统产业仍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难题,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其次,新兴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一些企业在投资建设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此外,产能过剩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为了维持产能利用率,不得不加大产能的使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针对产能过剩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调整产能,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竞争力,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总的来说,产能过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加大科技创新和加强市场调研等措施,才能够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表现产能过剩指的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产品库存过高。
由于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库存逐渐积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并造成价格下跌。
2. 工业生产效率低下。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生产成本的收回,进而影响工业生产效率。
由于资源和成本的支出不得不限制、降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资本和能源资源被浪费。
由于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而不得不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的浪费。
二、产能过剩背后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规模过大。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的投资使得生产能力过剩,这也被称为投资误区,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同行业、重复建设。
中国在建设特定产业或区域时,往往重复地建设同类型的工厂,从而形成同行业、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3. 设计和技术不成熟。
由于科技供应商实力薄弱,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
三、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对策:1. 防止投资规模过大。
保持适量的投资规模,同时确定合理的投资期限和回报标准,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2. 加强产业整合,避免同行业的重复建设。
建立完善的用地计划、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可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3. 改善技术和生产工艺。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是指中国生产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多,超过市
场需求,导致产品供给过剩、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钢铁、水泥、铝等传统产业,也出现在太阳能
发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去产能:政府通过强制式的减产措施,对部分企业进行关停、搬迁、破产等方式,去除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减少过剩产能。
2. 转型升级: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应鼓励其进行技术改进、
产品升级以提高竞争力。
3. 减税降费: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税负、降低利息等方式支
持企业发展。
4. 扩大出口:通过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少对国内市场
的依赖。
5. 提高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社会消费等方式刺
激市场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总之,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共同
努力,实施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极为迅猛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不可避免地增长速度放缓,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投资过剩过去十年,由于中国赶上了一场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的热潮,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大量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领域,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业扩大产能规模,而高额的投资和低利润的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追求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缺乏差异化由于过去长期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同一领域中竞争。
由于他们缺乏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相对低廉。
这导致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竞争,而不是通过不同的创新和技术提升来提高竞争力。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3.国际市场不景气中国的出口市场一度被视为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北美市场疲软,出现了不确定性和消费降级。
这降低了出口市场的需求,并导致一些行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4.环保和劳动生产力成本升高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工人权益的重视,工业生产要求更高的环保和劳动保障。
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能力的下降。
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生产效率,以适应这些变化,他们面临成本上升和盈利下降的困境。
二、应对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对策1.开放创新市场中国应该不断地加强开放战略,以寻求新的市场和机会,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价值。
中国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伙伴的联系和降低障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加入国际市场。
2.技术升级与创新中国应该加强对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立全面强大的创新体系,提高制造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扶持技术与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总结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总结行业产能过剩是指在某个特定行业中,供应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
这一问题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 高投资和低门槛:某些行业相对容易进入,投资门槛低,导致了市场上大量的企业涌现,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
2. 不完善的市场监管:一些地区或国家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混乱,企业产能规划缺乏合理性,进而导致产能过剩。
3. 投资决策错误:有时企业的投资决策存在偏差,未能准确评估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盲目扩大产能,最终导致产能过剩问题。
二、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行业产能过剩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行业发展和经济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包括:1. 价格下降:由于市场供应过剩,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导致行业整体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
2. 资源浪费:过剩的产能使大量资源被浪费,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等,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
3. 企业亏损和倒闭:产能过剩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在剧烈竞争中生存,导致亏损甚至倒闭。
4. 增加金融风险: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增加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一定冲击。
三、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措施为了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行业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2. 提高行业门槛:对于投资门槛较低的行业,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防止过多的企业涌入,减少产能过剩的可能性。
3. 创新技术和产品:通过加大科研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降低对价格竞争的依赖。
4. 加强行业规划: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合理分配资源。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产能过剩成为一个日益严重而普遍的问题。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1 产能扩张过度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不断扩大产能。
然而,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度投资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1.2 技术进步推动产能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了产能。
然而,技术进步的速度往往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因此产能过剩问题难以避免。
1.3 不合理的产业政策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扶持制造业,采取了过度的产业政策,例如提供补贴、减税等措施。
这样一来,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减小,进一步刺激了产能的扩张,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
二、解决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方案2.1 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过剩产能的产生。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环保的领域发展,促使制造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2.2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向高端制造业升级,从而提高更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比重。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3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市场垄断现象,促进公平竞争。
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4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减缓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压力。
可以进行贸易合作、技术交流、生产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结果
分析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结果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 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往往源于市场需求的下降。
经济形势不好、消费低迷或者外部冲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进而引发产能过剩问题。
2. 技术进步和自动化:技术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也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增加生产量,从而形成产能过剩。
3. 投资规模的失衡:某些行业在快速发展时,由于投资规模过大或者投资倾向单一,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当投资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时,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4. 政府干预与扭曲: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目标常常会对某些行业进行过度支持和干预,导致这些行业的产能失衡。
例如政府补贴政策带来了大量企业投资新增加的生产线,并未严格把控项目售后市场真实有效情况等。
5. 资金过剩:在金融环境宽松的时期,过多的资金涌入市场,使得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于高回报行业和项目。
这会导致一些热门行业中过度建设产能,从而引发产能过剩问题。
二、产能过剩带来的结果1. 价格下降:由于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往往会出现下降趋势。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降低产品价格。
价格战会进一步拉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2. 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由于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企业的盈利水平将受到严重压缩。
有些企业甚至无法盈利,直接面临倒闭和破产的风险。
3. 压力传导:当某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时,在下游相关行业也会感受到压力。
原材料供应商、配套服务商等将面临订单减少、销售量下滑等问题。
4. 社会资源浪费: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社会资源浪费。
大量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被浪费在未能产生真实需求的领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和投资方向。
这将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空间。
总结起来,产能过剩往往是由市场需求减少、技术进步、投资规模失衡、政府干预与扭曲以及资金过剩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面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产能过剩不仅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如何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一、产能过剩的成因1、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有关。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行业销售难、库存高的情况。
2、生产技术落后一些产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了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在同行业内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大规模的产能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3、盲目扩张一些企业因为看中了短暂的利润,就盲目进行扩张,过度扩大产能规模,形成竞争态势,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同时,这些企业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忽略了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导致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主动调整过剩行业的产能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的升级,可以实现转型和升级,推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这需要政府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资本向优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等方向投入。
2、升级生产技术升级生产技术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实现效益提升。
此外,在生产中引入绿色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需要价格竞争,更需要质量、信誉、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因此,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是防止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包括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对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等措施,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日期: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管理论文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任重而道远,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亟待改变。
文/龙艳
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据测算,建筑业每完成100元产值,便可带动相关产业130~150元的产出,建筑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建筑业在解决城乡人口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尽管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企业利润长期依赖规模扩张,企业创新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直接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状况,与国内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进步缓慢和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建筑行业产能过剩。
所谓产能过剩,即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行业利润下滑、企业生存艰难等局面。
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具备三大特点:低产能利用率、低利润率、高负债率,而低产能利用率是最直观的特点。
工程建筑单位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其生产(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建
筑单位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商和提供方,而建筑产品的需求方是政府或企业,最终需求方还是市场。
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达到1.7亿人,这些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能相对低的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建筑行业,一些自发组成的劳务队伍和并没有资质的农民外协队纷纷以挂靠的形式进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另外,国内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产能利用低、利润率低和负债率高,具备行业产能过剩的三大特征。
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三大原因
买方市场的原因。
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完全开放竞争状态下的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状态下的竞争是直接由价格竞争体系来体现其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性,在这种竞争状态下的“买方”是价格竞争的直接受益者,具体体现在业主压价和最低价中标上。
另外,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日化阶段。
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后首当其冲选择的行业就是建筑业,因为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的建筑企业实现了快速膨胀,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同时也为业主压价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
建筑企业之间正常竞争本无可厚非,但是恶性竞争也是产能过剩的衍生物。
作为“卖方”的大部分建筑企业能通过提高自身产品质量、降低自身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实力而获得生存权。
相反地,有些实力不过硬、资质不全的企业不从提高自身竞争力入手,而是从“买方”责任人身上下功夫,或者在投标中恶意降低工程标价,以低价入围,破坏了行业游戏规则,恶化了整个市场环境,从而导致“让利、垫资、拖欠”等一系列不规范行为集中出现。
再者,由于建筑业处于“买方市场”状态,建筑企业与业主签订的经济合
同都是单方面约定,属于霸王条款。
如工程从投标那一刻起,就要施工方交纳投标保证金,中标后还要交纳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安全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套住了建筑企业大量的真金白银,而这部分资金到工程竣工后又被业主以各种理由拖欠不还,建筑企业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侵占,现金流更是雪上加霜。
政府的盲目规划。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建筑业的利润率有专门规定,法定利润率为2.5%,工程造价、单项工程价格都是按政府指定的定额,一切都在政府的掌控下进行,没有市场自由竞争,不存在公开招投标,外围市场很单纯,建筑企业要获得高于2.5%的利润率只需做好自己的成本控制就行。
然而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受形象工程政绩观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去年国家新开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5.8万亿,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形象而超财力搞基建、要政绩、要形象;不少业主是“无钱也敢上项目,小钱上大项目,明天的钱干今天的项目”;有些工程在立项、审批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建设资金把关不严,致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而工程却匆匆上马;有些工程建设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监控不力,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建设,而是发生挪用,使工程施工严重“失血”:有的业主在建设资金上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施工方成了“冤大头”。
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致使建筑业垫资干工程,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费用,压缩了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使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攀升,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财务结构堪忧。
另外,地方政府迫于GDP增长和就业压力,大搞重复建设,盲目扩充本土建筑企业,行政干预企业活动。
建筑行业内专业人士大概都知道,对于政府大型市政工程,其主要设备和材料供应商都是由业主指定,单项专业工程也由业主
指定分包,就这样,建筑生产链条被人为分割,对于这些指定分包项,利润都叫分包商拿走了,承包商只能在“骨头缝”里榨点油。
再者,政府在建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没有发挥引领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的低利润、高负债促使建筑企业资本积累很少,而建筑企业老总又把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与政府周旋,建筑企业生产方式落后,而落后的生产方式又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力不足,技术集成力量薄弱,企业无法依靠技术创新获得新生。
另外,落后的生产方式还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导致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和德国相比,2005年到2008年,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的30—40倍。
同时,国内建筑行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生存,就只能靠外延扩张,靠外延扩张的结果必然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低又进一步导致落后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了竞争的激烈,加剧业主压价,诱发恶意竞争,建筑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因素进一步助长了行业产能过剩。
有的建筑企业不顾自身实际,不把心思用在管理、创新等内涵式发展上,而是追求个人政绩,追求“面子”工程,片面追求规模、追求产值、追求市场空间的拓展等外延式扩张上。
另外,由于建筑企业热衷于外延式增长势必使企业长期依赖外协队,企业主动权被外协队所控制,这在工程质量、安全上埋下了一定隐患,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风险。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行业的进入门槛,促使更多没有安全防护意识、技能素质低、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这个行业,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
破解产能过剩困局的一些建议
归根结底需突破两方面:一是改变建筑领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改变
落后的生产方式。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建筑行业现有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绿色循环经济为主的增长模式。
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主要看行业劳动生产率是不是提高了,产值利润率是不是上去了,碳排放水平是不是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行业与环境的和谐度是不是提高了,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否比以前高了。
在转变建筑行业发展方式上,一是行业协会要积极为企业呐喊,为企业与政府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二是政府要积极主动作为,为建筑行业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建筑企业自身也要积极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尽快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带头抵制签订“阴阳合同”、垫资和变相注资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大力培育集项目策划、融资、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管理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专项施工能力,朝细分领域发展的专业承包公司,并促其做强、做大。
再者是积极向产业链条上游渗透,推动设计施工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打破融资、设计、采购等行业壁垒。
五是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六是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协会组织、建筑企业参与的人才培训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