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转染和实验设计原则
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与实验方法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精确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它在医学、农业、生物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针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特定位点的改变,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修饰。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是CRISPR-Cas9系统。
CRISPR是一种细菌天然免疫系统,它能够识别并切割入侵细菌的外源基因组(如病毒基因组)。
Cas9是CRISPR系统中的一种酶,它作为一个“剪刀”,可以精确切割特定序列的DNA。
基因编辑的主要步骤如下:1. 选择目标基因:首先确定要编辑的目标基因,并确定编辑的目的,如基因突变、插入或删除等。
2. 设计引导RNA(gRNA):根据目标基因的序列,设计合适的gRNA,可以指导Cas9酶精确识别目标序列。
3. 载体构建:将gRNA和Cas9基因组装到载体中,以便在细胞内表达。
4. 导入细胞:通过转染或病毒载体等方式将构建好的基因编辑复合物导入目标细胞。
5. 基因编辑:在细胞内,Cas9酶与gRNA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
复合物会识别目标位点,引发DNA双链断裂。
细胞为了修复断裂的DNA链,会启动其自身的修复机制。
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方法1. 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的使用便捷、高效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最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设计gRNA:选择目标基因组的特定序列,设计合适的gRNA,以便Cas9酶能够识别和切割。
(2)载体构建:将gRNA和Cas9蛋白基因构建到相应的表达载体中。
(3)细胞培养:培养目标细胞(如细胞系或原代细胞)至适当的生长状态。
(4)转染:通过转染方法(如细胞培养基添加转染试剂、电穿孔等方法),将构建好的CRISPR-Cas9复合物导入目标细胞。
(5)筛选和鉴定:筛选转染细胞并分离单克隆,通过PCR、测序等方法检测基因编辑效果。
什么是转染实验的原理

什么是转染实验的原理
转染实验是指将外源性的基因导入到受试细胞内,使其获得新的生物学功能的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1. 选取一个适当的载体载体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试细胞的载体。
常用的有质粒、病毒载体等。
载体需要具备携带基因的能力,同时对细胞也要有一定的亲和力。
2. 构建重组载体将需转入细胞内的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构建成重组载体。
这需要运用一些基因工程手段,如restriction酶切割、连接酶连接等。
3. 转染载体入细胞有多种方法可以将重组载体送入受试细胞,如阳离子脂质体法、电穿孔法、病毒感染法等。
转染后,细胞会吸收载体。
4. 载体在细胞内表达载体进入细胞后,需要在细胞内正确表达,产生目的蛋白质。
需要载体具有组成可自主复制或整合入细胞基因组的能力。
5. 筛选成功的重组细胞不是所有细胞都会转染成功。
需要设计筛选标记,比如赋予细胞抗生素耐药性,然后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6. 鉴定转染结果需要用一些手段鉴定转染细胞是否获得了新功能,如PCR、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新基因或蛋白的表达。
7. 分析转染的生物学效果观察转染基因对细胞生长、形态、功能等产生的影响,分析基因的生物学效应,这是转染实验的最终目的。
转染实验可以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是揭示基因功能、发展基因治疗等的重要手段。
但每种细胞和基因都有特异性,需要设计针对性的转染方案,并严格验证转染效果。
转染实验心得体会

转染实验心得体会转染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实现对特定基因功能的研究。
转染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需要细致、精确,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参与和进行转染实验,在实践中加深了我对生物学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在进行转染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所需的结果。
对于转染实验来说,可能的目的包括了解外源基因的功能、研究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分析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等。
明确实验目的之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和转染方法。
不同的细胞系对于转染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细胞系进行前期的验证和优化试验,以确定最佳的转染条件。
接下来,需要进行载体构建和纯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载体构建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将所需的外源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载体中。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熟悉DNA测序和酶切等实验方法,以确保所克隆的外源基因正确无误。
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质粒纯化,以获得高质量的重组质粒。
质粒纯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法、滤纸层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质粒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纯化转染所需的载体DNA,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中,转染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转染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实验的结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载体法等。
不同的转染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结合实验目的和细胞特性进行选择。
转染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培养来确保转染的效果。
培养条件的优化对于细胞的存活和分裂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验设计和操作来进行。
通过对转染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可以获得外源基因表达的情况,以及对目标基因功能的了解。
实验结果的解释需要基于生物学理论和文献研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生物学意义的解释。
这一步需要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
基因工程设计实验方案

基因工程设计实验方案摘要:基因工程是一种能够改变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以期望获取新的性质或功能。
本实验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产生一种特定的推动力物质,以期望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或环境修复等领域。
实验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设计目标基因序列;2)构建表达载体;3)转染目标细菌;4)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5)鉴定生产的推动力物质。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以实现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一、实验目的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产生一种特定的推动力物质的能力;2. 验证基因改造后细菌是否能够表达目标基因,并产生需要的推动力物质;3. 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或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材料1. E. coli DH5α细菌2. LB培养基3. PCR试剂盒4. DNA琼脂糖凝胶5. DNA酶6. 质粒抽提试剂盒7. DNA连接试剂盒8. 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9. 干冰10. 离心管11. 热平台12. 琼脂糖凝胶电泳仪三、实验步骤1. 设计目标基因序列目标基因序列为一种推动力物质合成酶基因,可以通过生物数据库或文献检索获取。
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2. 构建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的PCR产物与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连接试剂盒进行质粒构建的验证。
3. 转染目标细菌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E. coli DH5α细菌中,利用热激转化技术进行转染。
4. 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菌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
5. 鉴定生产的推动力物质利用生化方法,检测生长在含有目标基因的E. coli DH5α细菌培养基中是否产生了需要的推动力物质。
四、实验步骤详解1. 设计目标基因序列目标基因是一种合成推动力物质的酶基因,可以通过生物数据库或文献检索获取。
(完整)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

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在细胞相关的实验操作中,对于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转染甚至无法转染的细胞,通过病毒介导的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基因的转导效率,以达到目的基因的高效瞬时表达。
病毒转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载体 2包装提纯病毒 3感染靶细胞。
以慢病毒为例。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
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慢病毒载体构建原理:慢病毒载体的包装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包装成分和载体成分。
包装成分由HIV-1基因组去除了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而构建,能够反式提供产生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载体成分则与包装成分互补,即含有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同时具有异源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及在此位点插入的目的基因.将包装成分与载体成分的多个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即可在细胞上清中收获携带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慢病毒载体颗粒。
慢病毒表达载体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
慢病毒包装质粒可提供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 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
为产生高滴度的病毒颗粒,需要利用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同时共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对于一些较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不分化的细胞等,能大大提高目的基因转导效率,而且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为RNAi,cDNA 克隆以及报告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途径。
基因工程实践教案

基因工程实践教案一、引言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修改和重组。
在基因工程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深入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实践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目标1. 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基因工程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技术方法;3. 学会正确运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验前准备a. 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b.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c. 清洗实验用具,准备实验台和实验室环境。
2. DNA提取实验a. 收集实验所需材料,如细菌、平衡盐溶液等;b. 按照提取DNA的方法,进行操作;c. 观察DNA提取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基因克隆实验a. 准备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b. 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质粒上;c. 转化细菌,并培养后进行筛选。
4. 基因转染实验a. 准备目的细胞和载体;b. 进行细胞和载体的共培养;c. 观察细胞是否成功转染,并进行分析和鉴定。
五、实践评估1.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提出结论。
2.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2. 实验试剂3. 实验操作手册4. 相关课本和参考书籍七、教学过程1. 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2. 介绍基因工程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技术方法,引导学生了解DNA提取、基因克隆和基因转染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3. 分组讨论和实验计划制定,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制定实验计划和分工。
4. 实验操作指导,老师根据实验计划,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5.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细胞转染实验注意事项

细胞转染实验注意事项细胞转染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将外源DNA 或RNA导入目标细胞中,使其表达特定的基因或分子,从而研究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在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在进行细胞转染实验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系。
不同的细胞系对转染条件和效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适合的细胞系。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HEK293、HeLa、CHO等,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可以提高转染效率和表达效果。
二、优化转染条件转染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高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非常重要。
转染条件包括转染试剂、转染时间、转染剂和DNA或RNA浓度等。
不同的细胞系和转染试剂可能需要不同的优化条件。
一般来说,转染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转染剂的浓度也需要合理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转染效果。
三、验证转染效果为了确保转染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对转染效果进行验证。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荧光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
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转染细胞中是否有荧光信号,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可以检测目标基因或蛋白的表达水平。
通过这些验证方法,可以判断转染实验是否成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对照组设计在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时,为了排除非特异性效应和误差,需要设计相应的对照组。
常用的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是指不转染外源DNA或RNA的细胞,用来排除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效应。
空载体对照组是指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用来排除转染载体本身对目标基因或蛋白表达的影响。
五、注意细胞毒性某些转染试剂和转染条件可能对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时,需要注意选择低毒性的转染试剂和合适的转染条件,以保证细胞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时,应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质粒DNA转染注意事项

[精华]质粒DNA转染注意事项:聚焦转染专辑终结篇(中)【字体:大中小】 时间:2005年08月19日来源:生物通------------------------------------------------------------------------------------------------------------------------------------·一、质粒的构建:启动子的选择启动子的选择对于转染基因的有效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转染过程本身虽然无甚影响,但是对转染结果却有着微妙的影响。
启动子可分为2大类:诱导型启动子是比较精明的,平时歇着,一旦接到诱导信号指示就马上开工干活儿。
而组成型启动子比较老实的,就是从头到尾不停干活从不闲着的那种——比如我们很熟悉的CMV启动子啊,SV40啊,pMC1啊,PGK启动子啊等等。
获得高转染活性所需选择的启动子依赖于选用的细胞系和要表达的蛋白。
CMV启动子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可以获得高表达活性。
在BHK-21中,CMV 启动子活性比其他启动子如SV40和RSV都要高。
但这三种病毒启动子在T细胞来源的细胞系,如Jurkat中组成表达水平较低。
转染后在培养基中加入PHA-L和PMA可以激活Jurkat细胞中CMV启动子,而单PMA就足以激活KG1和K562(人骨髓瘤白细胞)中的CMV启动子。
SV40启动子的表达在含有大T 抗原(存在于COS-1和COS-7)时会提高,因为大T抗原可以刺激染色体外的合成。
一个强悍的高表达组成型启动子是我们做表达所求之不得的,但是对于转染本身来说却不一定好——因为任何持续过高表达外源基因都可能带来某种程度的细胞毒性,影响细胞生长——如果外源基因本身对细胞生长有毒,那更完蛋了,你很可能筛不到转染成功的细胞株,更别提稳定转染了——因为过量表达本身可能已经害死了那个转染了的细胞,没转染的细胞又死于筛选压力。
细胞转染实验报告

细胞转染实验报告细胞转染实验报告引言细胞转染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将外源基因或分子导入目标细胞,可以实现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研究等多种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次细胞转染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探究该基因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选择了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作为实验对象,并选取了目标基因X作为转染载体。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A549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保持在37°C恒温培养箱中,供给适当的CO2和湿度。
2. 转染载体构建:将目标基因X克隆到适当的转染载体中,确保载体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
3. 细胞转染:将构建好的转染载体与转染试剂混合,加入到培养皿中的细胞上,进行转染操作。
注意控制转染试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以避免对细胞产生过多的毒性。
4. 转染后处理:根据实验设计,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或添加特定的诱导剂。
5. 细胞采集:根据实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点采集细胞样品,用于后续的分析。
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在转染后的细胞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形态变化。
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减缓、形态不规则等现象,这可能与目标基因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有关。
2. 蛋白质表达分析:通过Western blot等蛋白质分析技术,我们检测到了目标基因X在转染后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中目标基因X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这进一步验证了转染的有效性。
3. 功能实验:通过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功能实验,我们发现转染后的细胞在这些生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表明目标基因X可能参与了这些功能的调控。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初步得出了目标基因X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变化的结论。
然而,由于实验设计的局限性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深入探究这些发现。
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word精品

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在细胞相关的实验操作中,对于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转染甚至无法转染的细胞,通过病毒介导的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基因的转导效率,以达到目的基因的高效瞬时表达。
病毒转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载体2包装提纯病毒3感染靶细胞。
以慢病毒为例。
慢病毒(Lentivirus )载体是以HIV-1 (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
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
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
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慢病毒载体构建原理:慢病毒载体的包装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包装成分和载体成分。
包装成分由HIV-1基因组去除了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而构建,能够反式提供产生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载体成分则与包装成分互补,即含有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同时具有异源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及在此位点插入的目的基因。
将包装成分与载体成分的多个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即可在细胞上清中收获携带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慢病毒载体颗粒。
慢病毒表达载体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
慢病毒包装质粒可提供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
为产生高滴度的病毒颗粒,需要利用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同时共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
L■町析*riVMvsIk]?对于一些较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不分化的细胞等,能大大提高目的基因转导效率,而且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为RNAi,cDNA克隆以及报告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途径。
基因转染

一、基因转染: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 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二、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 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DNA自组装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两条互 补的单链DNA分子自发杂交形成双链DNA结构。整 个杂交过程由一系列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如氢 键、范德华力、静电力和疏水相互作用等,并且严 格遵守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基因治疗是治疗学的巨大进步,它是指在基因 水平上将功能正常的基因或其它治疗基因通过 基因转移方式导入到患者体内,赋予患者新的 抗病能力。其中,有效的基因转移和基因表达 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质粒DNA插入目 的细胞后,可修复遗传错误或产生治疗因子, 如多肽、蛋白质和抗原等。利用纳米技术,可 使DNA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 DNA浓缩且带上负电荷,使其对细胞核能够有 效入侵;质粒DNA最后能否插入到细胞核DNA 的准确位点,则取决于质粒DNA纳米粒子的大 小和结构。这里的纳米粒子是由DNA本身所构 成,还可以将DNA与基因载体一起制备成纳米 粒子. 基因疗法通常是治本而非治标的方法,其 选择常遵循 优后原则!。
由于缺少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 DNA 纳米 结构的耐久性研究还远远不够 DNA 的免疫原性也存 在争议 单链DNA, 如质粒 DNA 可以诱发抗体产生, 双链 DNA 也有很弱的免疫原性 从化学稳定性方面来 看, 天然DNA 在血清中容易被内切酶和外切酶降解 对于DNA 适配体, 由于其本身的分子量小(小于 40kD)酶的降解和肾清除导致了体内的血清循环时间 比较短, 尽管适当的化学修饰, 如甲基化 聚乙二 醇包裹可以显著地防止降解和提高循环时间, 但仍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总而言之, DNA 纳米技术虽然 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离实际应用还任重而 道远, 需要更多 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技术在基因治疗上有着光明的 发展前景。
转染步骤及经验

转染步骤及经验转染是在生物实验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中的常用操作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转染的步骤及经验,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旨在帮助读者顺利完成转染实验。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转染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准备步骤:1.1 细胞培养与处理- 培养适量的目标细胞,并确保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 处理细胞,使其处于适宜转染的状态。
例如,对于贴壁细胞,可以使用酶消化将细胞分散为单个细胞。
1.2 载体准备- 准备带有目标基因的载体。
这可以是质粒、病毒等。
- 使用合适的方法制备高质量的载体DNA或RNA。
1.3 转染试剂- 准备合适的转染试剂,如转染剂、离子可溶液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使用不同的试剂。
二、转染步骤转染步骤的具体操作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细胞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转染步骤:2.1 细胞处理- 将要转染的细胞洗涤并收集到离心管中。
- 注意不要创建过高的转染细胞密度,以免影响转染效率。
2.2 与载体混合- 将载体与转染试剂混合,形成载体-试剂复合物。
根据实验需要可做不同浓度的复合物。
- 注意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以防止对细胞的损伤。
2.3 加入转染复合物- 缓慢地将转染复合物滴加到细胞中,确保复合物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
- 转染时间和温度应根据细胞类型和所用试剂进行优化。
2.4 培养细胞- 按照细胞所需的培养条件将细胞孵育在恰当的培养基中。
- 在培养期间,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后续处理,如观察表型、提取蛋白等。
三、经验分享3.1 优化试剂浓度- 不同的细胞系对试剂的敏感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验经验进行优化。
试验应根据需要尝试不同浓度的试剂。
3.2 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所用试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
常见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载体法等。
3.3 控制转染时间和温度- 不同细胞对转染复合物的吸收速度有差异,应该根据细胞类型和试剂特性确定合适的转染时间和温度。
进行转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转染——让克隆的核酸进入真核细胞中,已经成为研究和控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
比如表达纯化特定的蛋白;鉴定一个基因的生物学特性;突变分析;研究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等等,等等。
如今广义的转染不单包括了DNA、RNA,还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很多因素会影响转染效率,细胞株本身啦,细胞培养环境啦,转染的DNA、RNA或者蛋白的质量和特性啦,转染方法啦,等等。
每个转染高手也必然有自己的独门心经,只可惜大家都为实验或者生活而疲于奔命,没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情来仔细总结经验汇集成文字——那些曾经用无数失败的痛苦烦恼换回来的宝贵经验,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铭刻于脑海的教训,随时间的流逝而终于渐渐褪色,到模糊。
即使偶尔有珠玉掩埋于浩瀚的口水中,也难以汇串成珠。
试剂盒的盛行,让实验更快,更简单,也更机械化,相信更多人更愿意先抓起Protocol 123地往下做,直到碰壁再苦思原因。
其实等碰得遍体鳞伤回头一看就会醒悟,很多坑,只要事前注意了就不会陷进去的。
DNA转染后,转入基因的表达可以在1-4天内检测到——仅有一部分转入细胞的D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并最终输出mRNA到细胞质进行蛋白合成。
几天内,大部分外源DNA 会被核酸酶降解或随细胞分裂而稀释;一周后就检测不到其存在了。
因此转染也可以分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transient transfection)指的是转染的核酸不整合到染色体上,结果是短暂的高水平表达,可在24—96小时内检测表达效果,表达水平与位置无关,不会受到周围染色体元件的影响。
瞬时表达分析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比稳定表达少,但因为DNA摄入效率和表达水平在不同实验中差异较大,不长久也不稳定。
超螺旋质粒转染更倾向于瞬时表达。
瞬时表达适合研究启动子等调控元件——不过,诱导型的启动子除外。
稳定转染,就是转染的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或者相当于附加子(episome)可持续存在,使得转染的细胞可长期表达。
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与应用

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与应用引言小鼠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小鼠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基因功能等。
本文将介绍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小鼠模型的构建、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
小鼠模型的构建小鼠模型构建是小鼠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法:•基因突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人工改变小鼠的基因序列,使其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基因表型,从而建立特定疾病模型。
•基因转染: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体内,实现目标基因的过表达或抑制,从而观察目标基因对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药物处理:通过给小鼠口服、注射等方式给予药物,观察药物的药效、副作用等。
•疾病模型:通过给小鼠人工引发或基因改变等方式,使小鼠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情况,如癌症、糖尿病等,用于研究疾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
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小鼠技术的实验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实验方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样本大小:确定进行实验的小鼠样本数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可靠性。
•实验组设计:按照实验目的,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操作方法: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确保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时间点选择:确定实验进行的时间点,以观察实验结果的动态变化。
•数据采集:明确所需采集的数据指标和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软件和方法。
数据分析小鼠技术的实验数据通常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图表展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小鼠实验数据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多个组别小鼠实验数据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生存分析:通过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不同实验组小鼠的生存率差异。
•图表展示:使用柱状图、线图、散点图等方式将实验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
应用领域小鼠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药物研发小鼠技术可用于评估新药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操作步骤与技巧概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工程方法,它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准确、高效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
CRISPR-Cas9系统利用CRISPR序列指导Cas9酶进行DNA切割,并借助细胞自然的修复机制来实现精确的基因修饰。
本文将介绍CRISPR-Cas9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 设计合适的gRNA(引导RNA)序列:gRNA是用来指导Cas9酶精确切割特定DNA序列的RNA分子。
设计一个合适的gRNA序列是CRISPR-Cas9技术操作的第一步。
确保目标DNA序列位点的选择和gRNA序列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合成gRNA和Cas9蛋白:合成合适的gRNA是CRISPR-Cas9技术的关键。
根据设计的gRNA序列,合成相应的gRNA。
同时,合成Cas9蛋白或利用表达载体将Cas9蛋白表达进入细胞中。
3. 转染gRNA和Cas9蛋白:将合成的gRNA和Cas9蛋白转染到目标细胞中。
可以使用合适的转染试剂和方法,如化学转染、电转染或病毒转染等。
确保gRNA 和Cas9蛋白能够成功地进入细胞内。
4. DNA切割和修复:一旦Cas9与gRNA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Cas9便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切割目标DNA序列。
DNA的切割会引发细胞内自然的修复机制,可以选择使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重组(HDR)来修复切割的DNA。
NHEJ修复机制常常带来插入缺失或错配,而HDR可以实现特定的DNA改造。
5. 筛选和检测:在进行CRISPR-Cas9基因编辑后,需要对细胞或生物体进行筛选和检测,以鉴定编辑效果和确认目标基因的改变。
可以利用PCR、Westernblot、DNA测序等方法验证基因的编辑和修饰效果,并在细胞或生物体水平进行相关功能性分析。
技巧和注意事项:1. 合适的gRNA选择:选择合适的gRNA序列对于CRISPR-Cas9技术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引物设计原则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引物设计原则引物设计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基因编辑的准确性和效率。
CRISPR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工具,它利用细菌免疫系统中的CRISPR-Cas9蛋白质来识别并切割DNA序列,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编辑。
准确、高效的引物设计是CRISPR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前提。
首先,CRISPR引物的选择应基于目标基因序列,以确保精准编辑。
目标基因序列包括指导RNA(sgRNA)序列和PAM序列。
sgRNA是由crRNA和tracrRNA 合成而成的一段RNA序列,它与Cas9蛋白相结合并导向其在目标DNA上进行切割。
PAM序列是一个短的DNA序列,它位于目标序列的末端,为Cas9蛋白提供识别结合的位点。
在引物设计中,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sgRNA序列并确保其与目标基因序列的配对部分形成稳定的互补性。
其次,引物设计需要考虑规避引物间的交叉杂交和非特异性。
由于CRISPR引物通常比较长,存在引物之间的相互杂交的风险。
相互杂交会导致非特异性的引物结合,进而可能导致非预期的基因编辑。
为了规避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在线引物设计工具进行引物序列分析,检测引物之间的相互杂交,选择尽可能与其他引物无交叉的序列。
另外,引物设计还需要考虑引物的特异性和目标基因的编辑效率。
引物的特异性和引物与目标基因的互补性是保证编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选择一个能够与目标基因准确结合、避免与非目标基因序列相互作用的引物,可以降低编辑中的非预期效应。
此外,用于识别和结合目标基因的引物还应具有高效的匹配性,以确保高编辑效率和成功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DNA的切割。
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将引物设计与实验条件相结合考虑。
实际的CRISPR 实验条件可以影响到引物的设计。
例如,实验条件可涉及细胞类型、转染方式、转染效率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引物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产生影响。
因此,在引物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条件的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转化实验步骤

转化实验步骤转化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某个物质或介质对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以下是转化实验的一般步骤:1.实验设计: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同时,确定实验所需的生物材料和实验方法。
2.生物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如细胞、组织或生物体。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和其他实验用具。
3.转染:将目标物质(如DNA、RNA或蛋白质)导入到目标生物材料中。
转染方法可以包括体外转染和体内转染。
体外转染通常使用细胞培养技术,而体内转染可以通过注射或其他方法实现。
4.培养和处理:培养转染后的生物材料,提供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培养基)。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对生物材料进行添加物处理,如药物处理、酶处理等,以研究目标物质的效应和机制。
5.数据采集: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和仪器设备,采集相关的数据。
这可以包括细胞活力、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细胞增殖等方面的指标。
6.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释。
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计算、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7.结果解释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已有的文献知识进行比较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原始研究问题的假设和预测。
8.结论和展望: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转化实验是一种关键的科学方法,能够揭示生物过程和机制,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通过遵循正确的实验步骤和科学原则,可以获得可靠、可重复的实验结果,并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提供支持。
基因编辑技术手册

基因编辑技术手册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提供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指南。
一、技术原理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基于CRISPR-Cas9系统。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和古菌基因组中的特殊DNA序列。
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是CRISPR系统中的核酸酶,能够切割DNA分子。
通过将CRISPR与Cas9融合,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的目的。
二、操作步骤1. 设计引物和RNA片段在进行基因编辑之前,首先需要设计引物和RNA片段。
引物是一种针对目标基因序列的短DNA片段,用于引导Cas9的精确靶向。
RNA片段则包含了目标基因序列的互补序列,用于与引物结合并形成Cas9-RNA复合物。
2. 合成引物和RNA片段合成引物和RNA片段需要借助化学合成技术。
可以将引物和RNA片段交由专业实验室或合成公司进行合成,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的要求。
3. 转染基因将合成的引物和RNA片段导入目标细胞中,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基因枪、化学方法或病毒载体等。
确保转染过程的高效率和细胞的健康状态。
4. 与Cas9复合待引物和RNA片段进入细胞后,它们将与Cas9蛋白形成复合物。
这一复合物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目标基因的特定位点。
5. 修饰基因Cas9蛋白依靠其内在的核酸酶活性,切割目标基因的DNA链。
细胞将尝试修复这些断裂,但通常会引发错误的修复过程,导致目标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
6. 评估编辑效果通过PCR、DNA测序等技术手段,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验证和评估。
这一步骤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编辑的成功率,并确定编辑效果的范围和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时,必须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基因编辑技术的CRISPR系统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基因编辑技术的CRISPR系统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使人们能够直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其高效性和精确性使其成为科学家们的首选。
首先,使用CRISPR系统进行基因编辑需要明确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一步是设计sgRNA(single-guide RNA)。
sgRNA是CRISPR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Cas9酶准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上。
设计sgRNA时,应选择与目标基因相匹配的区域,并确保不会与其它基因产生非特异性的配对。
此外,sgRNA还需要具有适当的长度、稳定的结构和高活性。
第二步是构建CRISPR-Cas9复合物。
CRISPR-Cas9复合物由Cas9酶和sgRNA组成。
Cas9酶具有切割DNA的能力,而sgRNA能够指导Cas9酶准确地定位到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
构建CRISPR-Cas9复合物时,需确保Cas9酶与sgRNA的浓度与比例适当,以确保有效的基因编辑。
此外,还需注意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第三步是转染CRISPR-Cas9复合物到目标细胞中。
转染是将外源DNA或RNA导入目标细胞中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有化学转染、电穿孔转染和病毒载体转染等。
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需要考虑目标细胞类型、实验目的和转染效率等因素。
第四步是筛选和验证编辑后的细胞或生物体。
基因编辑后,需要对细胞或生物体进行筛选和验证,以确认目标基因的编辑效果。
目前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和测序等。
验证编辑效果的方法则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来选择,比如功能研究可以采用功能分析、荧光染色或功能性检测等方法。
在实际应用CRISPR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目标基因时要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可行且有意义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转染和实验设计原则麟酸钙-DNA共沉淀法核酸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的形式出现时,可使DNA附在细胞表面,利于细胞吞入摄取,或通过细胞膜脂相收缩时裂开的空隙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的DNA仅有1%~5%可以进入细胞核中,其中仅有不到1%的DNA可以与细胞DNA整合,在细胞中进行稳定表达,基因转导的频率大约为10-4,这项技术能用于任何DNA导入哺乳类动物进行暂时性表达或长期转化的研究。
此方法对于贴壁细胞转染是最常用并首选的方法。
1、配液(1)2×HBS 1.63g NaCl1.19g Hepes0.023g Na2PO4、2H2O加水至100ml pH7.1过滤,4℃保存(2)2mmol/L CaCl2 过滤除菌(3)TE:0.1mmol/L EDTA1mmol/L Tris-HCL PH8.0(4)G418(新霉素G418)液:1g G418溶于1mmol/L Hepes液中,加H2O至10mL过滤除菌4℃保存。
(5)G418选择培养基: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配制G418,G418浓度为200~800mg/L注意:对受体细胞先做预试验,选用浓度为在10~14天内能杀死细胞50%以上的最低浓度。
2、操作步骤[方法一]:(1)供体DNA制备:方法按前介绍的DNA提取法提取,溶于TE中,40mg/L。
(2)受体细胞的培养:研究癌基因转移应选择不含人类Alu序列的动物细胞系作为受体细胞。
如小鼠NIH3T3胚成纤维细胞系等,该细胞有一定自发转化倾向,一般在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接种密度为2×104/cm2,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液,37℃、5%CO2培养,待细胞占50~70%瓶底面积时,用于转染试验。
(3)DNA-磷酸钙沉淀物的制备①将供体细胞DNA和PSV2-neo质粒载体DNA用TE配制成40mg/L的DNA溶液,同时向供体细胞DNA液200μl中加入带基因neo质粒DNA液(20mg/L)220μl和2×HBS 250μl(PSV2-neo为1~2mg/L的使用量)。
②取500μl上述DNA溶液加入硅化试管中,缓慢加入3.1ml、2mol/L CaCl2混匀30秒。
③然后立即混旋,室温下静置30分钟,待溶液轻度混浊后,吹打后即用于转染受体细胞。
(4)转染受体细胞①将处于对数生长期已占瓶底50~70%的受体细胞,在转染前4小时更换一次新鲜培养基,每瓶5ml(25ml培养瓶)。
②吸取0.5mLDNA-磷酸钙沉淀,加入含5mL培养液的细胞瓶中摇匀。
③置37℃ 5% CO2培养24h或更长,使细胞充分吸入DNA-磷酸钙结晶颗粒。
④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小时,诱导转染基因的表达。
⑤更换浓度800mg/L的G418选择培养液进行筛选。
同时设有未能转染的对照细胞。
⑥培养大约3~5天,对照细胞大部分死亡,这时转染细胞更换浓度为200mg/L的G418选择培养基,每3~4天更换一次选择培养基。
⑦2周后对照细胞死亡,在转染的细胞瓶中可见有抗药性的细胞克隆出现,待其增大后再进行克隆化和扩大培养,可建立转化细胞株,并做进一步鉴定。
本实验要加入PSV2-neo、DNA与外源DNA共转染受体细胞,这样可使受体细胞获得新霉素(neo)基因的抗药性,这样即使癌基因没有出现明显的“转化灶”,也可测出转入的外源性基因的抗neo的标记。
而且还可利用被neo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通过G418选择培养筛选转化的细胞建立细胞株。
若以获取“转化灶”为目的,可不加入PSV2-neo DNA只需将从癌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即可,其方法如下:3、基因组DNA转染[方法二]:(1)配制磷酸转染液NaCl 8.0gHepes 5.0g 用时现配,pH很重要一定要控制在6.95±0.65Na2HPO4 0.099g 消毒灭菌-20℃贮存备用加温水至1000mL(2)按前面介绍的方法提取癌细胞基因组DNA。
(3)取供体基因组DNA50~100μg,加3M NaCl或醋酸钠,使最终浓度至0.3M混匀。
(4)再加2倍体积无水乙醇3000r/min离心10分钟,去上清。
(5)加入转染缓冲液,待DNA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5MCaCl2,含最终浓度为125mM,用吸管轻轻吹打三次(不用搅拌器以防DNA袢结),置室温下10~30分钟,待液体透明度降低,出现微浊兰色时,即可用于转染细胞。
(6)取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半汇合阶段的对数生长期细胞,在转染前4小时,更换培养液(5ml/瓶)1次。
(7)转染:向每瓶中加DNA-磷酸钙沉淀物0.5~1mL/瓶,置37℃作用4~6小时。
(8)培养:弃去培养液,用15%甘油处理3分钟,无血清培养漂洗1次,接近汇合时血清用量降至5%,培养2~3周。
(9)检测:逐日观察,待出现“转化灶”后,克隆分离,扩大培养建立转化细胞株。
脂质体介导DNA转染法脂质体(lipofectin regeant,LR)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N-[1-2,3-Dioleyoxy, Propyl]-n, 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1:1(w/w)]。
它适用于把DNA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
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LR进行转染时,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应找出该批LR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LR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DNA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LR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LR和DNA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2~24小时)。
因LR 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细胞种类: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1、操作步骤[方法一]:(1)细胞培养:取6孔培养板(或用35mm培养皿),向每孔中加入2mL含1~2×105个细胞培养液,37℃CO2培养至40%~60%汇合时(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转染液制备:在聚苯乙稀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2-50μgLR,终量100μL,轻轻混合A、B液,室温中置10-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如出现沉淀可能因LR或DNA浓度过高所致,应酌情减量)。
(3)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1mL不含血清培养液。
(4)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摇匀,37℃温箱置6~24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5)其余处理如观察、筛选、检测等与其它转染法相同。
注意:转染时切勿加血清,血清对转染效率有很大影响。
2、快速脂质体转染法操作步骤如下[方法二]:(1)以5×105细胞/孔接种6孔板(或35mm培养皿)培养24小时,使其达到50~60%板底面积。
(2)在试管中配制DNA/脂质体复合物方法如下:①在1mL无血清DMEM中稀释PSV2-neo质粒DNA或供体DNA。
②旋转1秒钟,再加入脂质体悬液,旋转。
③室温下放置5~10分钟,使DNA结合在脂质体上。
(3)弃去细胞中的旧液,用1mL无血清DMEM洗细胞一次后弃去,向每孔中直接加入1mL DNA/脂质体复合物,37℃培养3~5小时。
(4)再于每孔中加入20%FCS的DMEM,继续培养14~24小时,(5)吸出DMEM/DNA/脂质体混合物加入新鲜10%FCS的DMEM,2mL/孔,再培养24~48小时。
(6)用细胞刮或消化法收集细胞,以备分析鉴定。
稳定的脂质体转染方法如下:(1)接种细胞同前,细胞长至50%板底面积可用于转染。
(2)DNA/脂质体复合物制备转染细胞同前(2)、(3)步骤。
(3)在每孔中加入1mL、20%FCS的DMEM,37℃培养48小时。
(4)吸出DMEM,用G418选择培养液稀释细胞,使细胞生长一定时间,筛选转染克隆,方法参照细胞克隆筛选法进行。
DEAE-葡聚糖转染法DEAE-葡聚糖介导的转染,其原理还不清楚,可能是通过内吞噬作用而使DNA转导进入细胞核,此法只适合暂时转染实验,转染效率与DEAE-葡聚糖浓度以及细胞与DNA/DEAE-葡聚糖混合液接触时间的长短很有关系,可采用较高浓度的DEAE-葡聚糖(1g/L)作用较短时间(30分钟-1.5小时),又可用较低浓度(250g/L)的DEAE-葡聚糖作用较长时间(8小时)。
方法如下:(1)接种鼠L成纤维细胞浓度为5×105CO2/孔/皿生长2~3天,当达50%板底面积可用。
(2)乙醇沉淀的4μg的PSV2-neo质粒DNA,空气干燥后溶于40μL的TE中,或取供体DNA。
(3)用10ml 1×PBS、4mL、10%富合生长因子血清的DMEM洗板(皿)。
(4)在80μl热的10g/L DEAE-葡聚糖中缓慢加入DNA,取120μL DNA/DEAE-葡聚糖加到每孔(皿)细胞中,使其分布均匀轻轻转动直到显示均匀一致的红色,培养4小时。
(5)从孔(皿)中吸出DNA/DEAE-葡聚糖,加入5mL 10%DMSD,室温放置1分钟,吸出DMSO,用5mL 1×PBS洗一次吸出,加入10mL培养液(10%血清的DMEM)。
(6)培养细胞,在适当时间分析细胞,若含有抗药基因,可用G418选择培养液培养,方法同前。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1)实验对象。
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
如用小鼠做实验,小鼠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或称为受试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
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实验因素。
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