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

2023年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课程设置,课程,试验相关资讯是工作生活常常需要使用到的,其写作内容格式也少为人所了解,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新课程试验课程设置方案,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篇1:高中新课程试验课程设置方案霍邱二中高中新课程试验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设置的策略(一)基本策略1、学校方案设置两个课表学校课表分为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

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支配,同学统一学习;选修模块由同学在学校编排好的课程基础上进行选择。

学校先排好必修课表,再依据同学选课结果编排选修课表。

2、同学有自己的共性化课表同学的共性化课表包含四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任课老师。

3、行政班与教学班结合必修课以行政班为基本单位上课,选修课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上课。

4、周教学时间在32课时以上每学期分两学段支配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或机动。

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课时,每课时45分钟,每周共计35课时。

其中1课时为教职工例会、2课时为学校机动时间,实际教学时间至少32课时以上。

5、每门课的周课时数尽可能为偶数除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外,每门课程周课时数为4或2课时。

6、同学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肯定学分学校每学年八高校习领域都要有课程开出。

对详细同学来讲,是每个学习领域每学年都要修得肯定学分,不是每个学习领域的每个科目每学年要获得肯定学分。

获得学分的课程是必修、选修均可。

(二)必修课编排策略1、高一以必修课为主高一班级各学段以必修课开设为主,特殊是高一的第一学期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

一方面可以避开把课程拉得太长,造成同学学习心理上的倦怠;另一方面,很多选修课的开设以必修课为基础,所以必修课集中在高一开出,有利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同学后期进行共性化选课供应良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选择空间。

2、必修课表只需排108学分的必修课程同学毕业要求修得116必修学分,学校必修课表只需排出93学分,其余23必修学分从讨论性学习(两年内完成,修满共获得15学分、社会实践(同学每学年参与一周社会实践,三年修满6学分)和社区服务(同学三年内参与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可获2学分)获得。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班级:高二(或其他适合的年级)
教科书:《新课改高中化学教材》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并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观察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了解氧气对试验火种的燃烧作用。

实验材料:
1. 锰酸钾(KMnO4)
2. 过氧化氢(H2O2)
3. 试管
4. 试管架
5. 火柴
实验步骤:
1.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锰酸钾固体。

2. 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3. 当观察到气泡产生时,迅速靠近试管口点燃一根火柴。

4. 观察观察试管口的火焰现象。

实验要点:
1. 反应方程式:2KMnO4 + 3H2O2 = 2MnO2 + 2KOH + 2H2O + O2
2. 实验中释放的氧气对火种有促使燃烧的作用,火焰会更加明亮和稳定。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需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试管爆炸等意外事件发生。

实验检测:
1. 使用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试管重量,并计算氧气生成的重量。

2. 使用火焰观察火种燃烧的情况及明亮度。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生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过程,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中要注重安全操作,防止意外发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知识面日新月异,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2. 知识与技能并重。

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综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科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5. 保持连贯性。

与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相衔接,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三、课程设置1. 基础学科(1)语文: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物理、化学和生物: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5)政治、历史、地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解和关注。

(6)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基础教育课程(1)体育:重视学生体格锻炼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美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余干中学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余干中学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余干中学首轮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根据江西省教育厅、上饶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从2008年秋季起,我校将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精神,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上饶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1、通过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我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4、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新课程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8月)1、成立以曹发兴校长为组长,彭木善书记、吴爱水副校长、盛流光副校长、余光、吴晓东副书记、艾志红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余干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为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提高我校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实施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文件精神和《昭通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1、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周4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0课时为1学分。

2、课程类别、科目、学分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的,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完并进行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我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具体学分和课时指导意见如下:说明:(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推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我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

,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网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二篇)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二篇)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自___年___月起,___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保证我校的新课改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特制定我校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国家的(范本)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__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

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___机构1.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副组长:___成员:___2.成立各学科新课程实施研究小组。

以各教研室主任为责任人,所有任课教师参与研究。

三、工作计划(一)宣传发动阶段___年___月-___年___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___全体教师学习《国务__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__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上级关于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让教师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等工作,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

(二)培训学习阶段___年___月-___年___月为培训学习阶段,主要任务为___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部门___的新课改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学观念,确保新课改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___实施阶段___年___月开始为___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有如下几点:1.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利用图书馆、学校网站,结合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

3.改变课程传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淄博四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新课程实验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四中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路子,倡导新教育理念并付诸于实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二、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立足我校的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3、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到现代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

改革校内评价方法,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经教育部批准,自2004年秋季起,我省作为全国首批省(市、自治区)参加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于提高我省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

对于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效益,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使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本文将探讨这一方案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以及预期效果。

二、目标和背景1. 目标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目标是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2.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开展新课程实验成为必然选择。

三、内容与实施策略1. 内容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2)课程设置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时代的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评价体系改革: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评价,包括平时表现、作品展示、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实施,山东省采取了以下策略:(1)政策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学校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套措施。

(2)师资培养: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3)资源保障:加大对实验学校的资源投入,包括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为实施工作提供保障。

(4)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等方面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预期效果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预计会取得以下效果: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大对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翠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二稿.

翠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二稿.

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二稿深圳市翠园中学课程委员会要点一、指导思想二、目标任务三、基本原则四、重点难点五、组织领导和分工六、保障措施七、有关学习的组织八、启动工作进度安排九、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安排(一课程方案的制订(二课程的选定和审定(三教师开课指导(四学生选课指导(五班级的组织和指导(六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七教师评价体系(八校本教研的组织(九试验工作的检验我省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校为全省50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之一。

为从今年9月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有效地模范地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特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对样板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和党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省、市教育领导部门的有关指示,根据我校实际,在我校近些年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创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光荣目标,为培养和早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目标是:在三年内,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省级样本学校的带头示范作用,继续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

任务是:(一从高一年级起严格按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开设课程,课程的编排合理有序,必修课开足开齐,按要求开设多种选修课以尽量满足学生需要,在选修课二部分中开设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

(二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

编制科学可行的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修习计划。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____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生,我们制定了____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该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的内容和设置1. 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

(2)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各类选修课程,如科学探索、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2. 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科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与创新: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式和方法(1) 微课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项目实施:开展各类项目实施,如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四、评价和考核方式1. 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05〕19号)要求,自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了保证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

立足我省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安徽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使我省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安徽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一)结合安徽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实证性意见和客观依据。

(三)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方案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方案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1.1 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入推进的阶段。

为了提升高中教育质量,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高中课程改革政策。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旨在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高中教育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1.2 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使新课程新教材得以有效实施,确保高中教育的优质与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科融合水平;(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4)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5)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1.3 实施步骤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准备阶段、课程设计阶段、教材编写阶段和后期实施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1)前期准备阶段:明确工作目标,组织编写工作大纲,梳理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阶段:根据实施要求,组织编写具体课程方案,确定教学进度;(3)教材编写阶段:组织编写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资源;(4)后期实施阶段:开展教师培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和评估工作。

第二章前期准备阶段2.1 确定工作目标在前期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工作目标。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政策,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工作实施奠定基础。

工作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2 组织编写工作大纲工作大纲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工作的重要依据。

要根据实施目标,确定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时间计划,明确各个学科的内容和重点。

2.3 梳理课程设置在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编写前,要对现行课程设置进行梳理和总结。

要调研高中课程的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新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高中教育部门决定推出一项新课程实验方案。

该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理念1.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出自己的特长。

2.实践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1)语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为核心,开设文学欣赏、写作指导等课程。

(2)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加实际应用的内容,如统计学、金融数学等。

(3)英语:增加情景对话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物理、化学、生物: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设计能力。

(5)历史、地理:将历史和地理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素养。

(6)政治、经济: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经济常识,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和模拟体验。

2.选修课程(1)艺术: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体育:增加多样化的体育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3)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编程、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

四、教学方法1.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经教育部批准,自2004年秋季起,我省作为全国首批省(市、自治区)参加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于提高我省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

对于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效益,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使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6.04.05•【字号】浙教基〔2006〕60号•【施行日期】200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教基〔2006〕60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按照教育部部署,我省将从2006年9月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涉及面广,任务重。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组织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普通高中校长、教师深入学习《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的、意义的认识,增强参与高中课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明确高中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结构,正确把握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为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积极稳妥,务实创新。

各地要坚定改革方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

要加强研究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求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保持正常教学秩序,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完成每一位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

三、加强领导,保障落实。

各地要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统筹组织协调做好本地区新课程实验工作。

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完善图书、仪器、设备和用房,根据需要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总纲2021年秋季,重庆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特制订新课程实验方案如下:一、组织机构1、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组长:余元明(校长)副组长:隆承林(分管教学副校长)、周春林(分管德育副校长)组员:唐春(教务主任)、张青华(教科室主任)、陶举登(德育主任)、张勇(体卫处主任)、汤献慧(团委书记)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2、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设在教科室)主任:隆承林成员:唐春、张青华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3、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成员:各学科教师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4、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组长:汤献慧(团委书记)副组长:学生会主席成员:各年段的学生代表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5、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余元明、周浩、隆承林、周春林成员: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体卫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二、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市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范文】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范文】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XX〕21号)精神,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XX〕6号),确保全省普通高中从XX年秋季起始年级开始,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立足实际,借鉴先期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认真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校为本、区域联片开发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制定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州级、县市区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

要优化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资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
发〔XX〕21号)精神,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XX〕6号),确保全
省普通高中从XX年秋季起始年级开始,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立足实际,借鉴先期进行高中新课程
实验的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认真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
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精品文档*
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校为本、区域联片开发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制定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州级、县市区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

要优化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资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

要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快教研、培训网络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逐步形成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中的现代化教研培训网络,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精品文档*
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弓I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XX ”规划纲要,统筹协调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配合学校为新课程实验提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要联合高校、教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形成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省教育厅要采取分区域、分类指导方法,加强对实验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全省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