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分层练习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一、单选题基础演练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①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①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A2.D【解析】1.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

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丰富,易于地表积水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如果地下水位低,则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不易积水,不易形成湿地,①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材料信息表明,扎龙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由此可推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扎龙湿地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根据题意判断,这些不是重点保护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湿地的经济作用:提供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灌溉等经济作用。

青藏高原是“江河之源”“亚洲水塔”,生物多样性独特,是综合多重功能的有机体。

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漠 漠
图18
植树种草 设臵沙障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12分)
[例1]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 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 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 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24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
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10 分)
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生态作用——“地球之肾”,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湿地的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1.存在问题:大规模围湖造田
2.洞庭湖缩小的危害: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
的能力下降 3.解决措施: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自然灾
害加剧。
H
36.(26分)图10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 原因。(8分) 东侧:沿海,航运便利; 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H
湿地的作用与开发
1.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
吸烟除尘 防风固沙
?
?
?
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 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雨林特点:
层次丰富,物种多样的雨林, 世界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 源,各种生物多达数百万 种
砖红壤
气候 植被 土壤
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 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著名的热带雨林。
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 亚马孙河。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 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 10倍。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公 里内的海水变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条, 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亚马孙河沉 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 地区,它的流域面积约705万平方公里, 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说明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目标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产生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________。

2.表现:________________、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拓展延伸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耕还牧、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平原,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退田还湿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西北、华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降水少、气候干多途径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荒漠化半干旱区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旱、蒸发旺盛严禁乱砍滥伐;上下游统一分配水资源;合理放牧3.影响(1)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4.措施:设定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产业转移高中地理必修三_高中地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知识点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青藏高原自然因素地貌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土层薄,发育差河流多外流河、多大河,以补给为主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人类影响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学地理的五大掌握地理知识点我们要记知识点,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地球的时间差问题,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而且不好做,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

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还有别的学科,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0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0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经纬1.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分析要点精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4)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 认识荒漠化2. 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

1.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居世界首位,但地区分布差异很大C.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太低2.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影响是( ) B.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太多D.人口素质低,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3.在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 )A.第2 位B.第5 位C.第8 位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D.第10 位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5. 1998 年9 月渤海发生赤潮,使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养殖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 )A.水中CO2 含量大量增加C.大气中的CO2 含量增多B.环境污染,海区富营养化D.水中O2 过多6.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用于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直接使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7.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A.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8.下列行为属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 C.雨季回灌地下水B.建立垃圾发电站D.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9.下图表示两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0.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 O 1.0 2.0 3.0 人口出生率(%) 不正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 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 2032 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 14.7 亿人左右1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优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人时间 ⅠA. Ⅰ 、 Ⅱ 、ⅢB. Ⅱ、 环境容量时间ⅡC. Ⅲ 、 Ⅱ 、 Ⅰ ( )人 原有 环境容量 口数 量 新的环境容量时间 ⅢD. Ⅰ 、Ⅲ 、 Ⅱ12.(改编)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整章练习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整章练习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全章练习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2.要使人们认识到,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A.一个营养级 B.一个基因库 C.一种原材料 D.一笔财富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A.药用生物资源 B.是重要的工业原料C.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错误的一个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 D.生态效率多样性5.鲎血制成的试剂在临床上用来诊断脑膜炎、肝硬化等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A.药用价值 B.工业原料 C.美学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6.海带是提取碘和甘露醇的原料;芦苇是造纸的原料,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A.药用价值 B.工业原料 C.美学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7.美国的玉米受一种病菌的危害,严重减产。

后来在墨西哥野生植物中发现了这种病菌的抗性基因。

用此改良了玉米品种,提高了产量。

这说明野生植物的()A.基因库的资源效益越来越显著 B.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C.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 D.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8.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下列与治理沙尘暴有关的一组措施是()①大力植树、营造防护林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③围湖造田④退耕还林还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9.试分析野生动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1)野生动植物在自然界对起重要作用;(2)野生动植物可以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为改良现有植物品种提供。

(3)许多野生动物是医学研究的,许多野生动植物在医疗上具有。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4.右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模式图,识图作答: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 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 ,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战略。
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 B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 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人均耕地 继续减少。 (2) 自然资源 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 环境污染 加剧。 (5)生态平衡破坏。
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请回答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 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 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 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远少于世界人均耕地,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水平。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保护基本农田;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3章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3章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谢谢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若尔盖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
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
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该库对云南热区及邻近东南亚国家500多种野生植 物及地方性传统稻种资源、传统蔬菜资源及其野生亲 缘类型进行了收集、入库和微机资料系统的建立,已 保存这些种质材料4100余份;对6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 价值的热带野生植物开展了微繁保存研究,建立组织 培养保存系2000多份(株)。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母树林 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对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
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存了完整原始红松林,为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 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等调节服务能力。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
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
陕北;水土流失;重度;流水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人教版秋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秋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材第26页活动本活动的内容虽分为三个小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思路: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沿海低地国家关心木材产量。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

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的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的国土,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

2.联系框图如下:森林面积减少―→大气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从框图中可以看出,森林资源被大面积毁坏后,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少。

怎样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呢?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教材第29~30页活动1.至少15年。

垦荒者首先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然后砍倒树木,烧毁开荒。

连续耕作1~3年后,因为作物生长的消耗和雨林地区的淋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垦荒者只好弃耕土地,迁移到新的林地上,再砍树开垦。

被弃耕的土地,经过15~20年的时间慢慢恢复植被,但可能仍逃脱不掉再次被焚烧的噩运。

从迁移农业的过程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连续耕作时间加上森林再生的时间)。

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下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通过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

当休耕期小于15年时,森林再生是不完全的,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土地性状的彻底改变,出现森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丧失的局面。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考试成绩,更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过度放牧、滥垦荒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大片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

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则是困扰当地生态的一大难题。

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每逢暴雨,大量的土壤被雨水冲走,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还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南方一些地区,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森林资源的减少、湿地的萎缩、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问题也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往往更加显著。

以土地荒漠化为例,气候干旱是其自然原因之一,但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等人类活动则是加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牧区,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退化;而在一些农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大量开垦草原和荒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

水土流失的产生,除了黄土高原本身的土质疏松和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以及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中的植被破坏,都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森林资源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火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滥砍滥伐和非法采伐。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
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亚马孙横贯公路
你们认为雨林公 路该不该修? (评价修建雨林公 路的利与弊)
•28
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
发 展
弊:
的 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
眼 光
开发公司的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
辩 雨林的受损程度日益加大,甚至加速其毁灭
证 地
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看 利:
问 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2 、环境资源——环境效益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山地、丘陵、河流中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上游、坡地
平原农田周围
保护农田、
干旱、荒漠地区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园林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繁衍物种
城市道路两旁
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请说出下列林地的作用。
例: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
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即:西北、华北、
东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__亚__马__孙___河__流域,非洲___刚__果__河__流域, __东___南__亚_____地区
•12
例: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世 界最大的自然原因。(8分)
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 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 ③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水; ④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北、东南信风带来丰富降水; ⑤暖流经过,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 ⑥东临大西洋,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水 汽深入,并在西部安第斯山形成丰富地形雨。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np等无机盐藻类浮游动物鱼人2乙组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的co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3使藻类抗药性增强4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5生态系统崩溃稳定性完全破坏正反馈调节或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1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 环境容纳量
解析: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可采用生物技术对其基因予以保
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答案:D
回 顾 考 情
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 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了高考命
题的热点素材,以此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
候等。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 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 远无法再生。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
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 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③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
护草,草林结合。 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外来物种入侵
①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
途 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 严 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
特称侵入种。
②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 态 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共31张ppt)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共31张ppt)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侵蚀
黄土高原最为严 重,第二级阶梯 的山区,东部丘 陵地区,东北的 山前地带
降水多且集中;地 形起伏大;土质疏 松;过度开垦等人 类活动
土层变薄、河流 含沙量增加、淤 塞河道、洪涝灾 害频发
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 冲工程”),减轻水土流失;修建小型 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 漫地”等);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采用生 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 态安全的危害。
2. 结合实例, 说明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 结合实例,说明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4. 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 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具体措施
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 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 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20世纪80年代未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 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
实施生态修复
案例分析 “林都”伊春的觉醒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 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 撒并和生态程民等生态修复措施。

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新课改自主命题在本章呈现以下特点: 1.近几年高考题涉及到本章内容,且以 选择题形式出现,所占分值不高,2009、 2008年广东在选择和非选择题中都涉及, 山东理综在非选择题出现且所占分值在提高。 2.本章中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 及索指导 (1)以人口增长为线索,分析我国的人口现 状与前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知 识。 (2)以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线索,涉 及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
本章包括两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当今社会 的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粮食、 能源等诸多方面。 (1)全球性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酸雨、 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臭 氧层破坏都是高考热点,其中以材料形式考 查污染及其危害将会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2)联系实际考查当今热门话题——生物多 样性及其保护。

2.重点关注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运用图文转化法理清人对资源的需求和对 环境的污染之间的关系。 (2)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以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化学学科 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 运用分层法,从不同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 的含义;运用比较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潜 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比较在保护 生物多样性中,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的优缺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34
巩固与提高
1、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 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 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A. 以禽类、蛋类为主 B. 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 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 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35
2、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 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6
〖思考与讨论〗 P125
▪ 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 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 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 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 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 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 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 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 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 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态系统类 型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44
其中,最核心的是物种多样性。
▪ 举例说明: 在一个小桶内放入10种
颜色的小球各10个,比放入 100个同种颜色的小球更多 样化。
45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 看,这种措施是调节(D ),措施要达到 的目的是降低( A)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36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必修三2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

必修三2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
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 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一个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 重的地段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
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
高山灌丛草 甸
4.在该水源地内 A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5.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B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6.该水源地位于 C
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
5.(2009·广安模拟)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处均有荒漠,试分析其类型和成因,并说明两地 荒漠分布特点的异同。(14分)
答案:(1)见下表:
土地生产 力下降
人口增长过快
过垦 过牧
荒漠化加剧
针对训练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 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答。案、(1) 兰新铁路
海港 (2)大于400 毫米,小于 600毫米 地处祁连山 的迎风坡,
甘肃河西走廊
(2)大于400毫米,小于600毫米
(3)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命脉是 灌溉水源;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
(4)荒漠化 植树种草,注意选择 旱生类的树种和草种,禁止任意破坏 地表植被Leabharlann 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 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 存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这里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地理环境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

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的侵蚀。

③降水的不均匀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④自然灾害多发性: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主要因素)
①人口压力(根本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露天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③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

四、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

②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精选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技术等,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的目的。

③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
【补充】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2.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二、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①地表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②气候
干旱促进荒漠化的进程。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4.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5条):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②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③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
(1)内因:①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②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煤矿枯竭、工人失业等
(2)外因: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2.环境恶化(类型:煤渣矿渣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

)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鲁尔区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分布:总体上南多北少。

我国的缺水区:黄淮海平原及西北内陆地区。

2.南北北调选择从长江调水的原因:
“多”、“稳”、“近”(课本63-64页) 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1.
东线工程:长江下游的江都 天津(黄河以南抽水北送,供水范围:苏、皖、鲁、冀、津) 2.中线工程:长江中游丹江口和三峡库区 北京、天津(自流,供水范围:华北平原大部) 3.西线工程: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 (自流,供水范围:西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 4. 三线方案的对比(记忆)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有利、不利)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同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四、西气东输工程
1.一线工程:新疆的轮南 上海
二线工程:新疆的霍尔果斯 广州、上海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和西部的影响 (1)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机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②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以天然气为源的化学工业发展 ④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 ⑤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来大量投资,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③改善大气质量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晋煤东运
1、线路 ①大秦线 ②黄骅线 ③太焦-焦兖日线
2、坑口电站的意义 ①减少煤炭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②减少对铁路沿线的污染 ③缓解铁路交通压力 ④调整东部地区能源结构,减少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