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的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1.1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但只有行政区才有明确的界线;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现实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之间是先互相联系的。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4、空间分布形式①农业:面状②交通运输线:线状或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点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分析包括: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③各产业的内部构成。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一、二产业之外的产业。

3、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①传统农业阶段:1>2、3;②工业化阶段:2>1、3;③后工业化阶段:3>2>1。

1.2区域发展阶段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常考点。

2、区域划分①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②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3、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即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

二、区域开发方式1、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对外联系少,封闭。

2、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密切。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四、区域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②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⑥区域发展状态:平衡→不平衡→平衡⑦交通运输线路:不断完善⑧工业发展变化: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加工制造业→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见教材1.3区域发展差异一、我国四大地区1、划分东部——(13个中部(6个西部(12个,二者大约以110°E为界,或湖南的西部为界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2、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差异——①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②经济增长速度:东部>中部>西部2、产业结构差异(1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中西部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中西部小;(2产业结构的内部差异:工业结构差异——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农业结构差异——东种西牧。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必修三主要是对区域地理的深入研究,包括区域环境与发展、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存在差异性。

2、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具有开放性。

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

(2)在农业社会,人类主要依赖自然条件,从事农业生产。

(3)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等对工业布局和发展影响较大。

4、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区域的自然环境,如修建水库、开垦荒地等。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能源资源的开发(1)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为例,需要了解其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

(2)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3)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等。

2、流域的综合开发(1)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

(2)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

(3)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三、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1)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农业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布局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分布。

(3)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黑土流失、湿地破坏等问题的治理。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探讨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必修3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必修3

规律技巧总结
分析某一区域的特征时应注意:首先要判别 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其次,分析所在区域 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最后,综 合分析评价区域特征,抓住区域的优势、劣 势、特色及功能,明确发展的方向。
考点2 区域发展阶段分析
1.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B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 展阶段经历了平衡—不平衡—平衡。我国目前仍处 于快速发展而不平衡的②阶段。
读世界两个国家局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共同点是(D ) A.都缺铁少煤矿产 B.都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区 C.都是优质稻米的重要产地 D.都有世界大城市群的分布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第 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 发展阶段
考点1 区域的重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 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
1.区域的四大特征
特征
表现
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 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 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真题1】下图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 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 (2)题 。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D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过程】 考查提取信息并结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区域地理回答区 域地理特征:重要的“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 布”,这里土地辽阔,森林、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km2,说明“地广人稀”、 “矿产丰富”。由于纬度高、地冻天寒,因此气候较 差,交通落后(和俄罗斯欧洲部分不能比)。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区域发展的内涵(1)均衡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增强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协调发展。

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和谐,避免出现发展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间交通、信息、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通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和互利共赢。

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各地区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内外的交通、贸易、人口迁移等都有影响。

2. 自然资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影响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

3. 政策环境政府发布的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都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 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6.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7.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8. 社会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1)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

(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地区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布局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

(4)政策扶持。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和市场等。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对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整理。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区域指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区域发展阶段1、传统农业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极少。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小,区域开放程度低。

2、工业化阶段工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差异增大,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三、区域发展差异1、东、中、西差异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教育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科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2、南方与北方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都有不同。

南方气候湿润,河网密布,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燥,以旱地农业为主。

在产业结构上,南方轻工业相对发达,北方重工业比重较大。

四、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例如,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山区则往往以林业、矿业等为主要产业。

2、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区域的地理环境。

例如,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引发土壤盐碱化。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020年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2020年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知识梳理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欧盟、东盟、APEC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类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3.原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和能源(东多西少)空间的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时空不均:水库)4.南水北调:1)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布局,实现我国5.西气东输西气东输:)线路主体工程分为三线1(.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南抵广州、香港。

三线工程: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

(2)意义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中西部的影响①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④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6.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云、贵等地火电为补充,向珠三角等地送电。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地理必修三主要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对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的整理:一、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如按照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二、区域发展阶段(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区域内部的差异较小,对外联系较少。

(二)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区域之间的差异加大,对外联系增强。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1、自然环境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丘陵;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多平原。

2、经济发展差异: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优化;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包括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地理必修三主要是从区域的角度来研究地理问题,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对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范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

(2)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4)区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大到小可以分为不同级别的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4)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2)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适宜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

3、地理环境差异对工业生产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依托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综合性工业。

(2)松嫩平原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限制了农业发展,水系成为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2)农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系成为交通通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农业发展迅速。

(3)工商业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粮食商品率低,耕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生产规模小。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一)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高考地理复习 必修3第一章第1讲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高考地理复习 必修3第一章第1讲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4.能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能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________。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______。

4.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______________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___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__________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____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______。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__________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__________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四、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_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学业水平课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业水平课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3.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区
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新课学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新课学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阅读课本P11和地图册P8,思考: 1.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2. 比较五大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前、后的产业结构差异?
课堂小结 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比较
以传统农业为 主体阶段
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特点
第二产业比重 迅速上升,直 至占据第一位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3.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新课学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区域空间结构 特点
发展状态 对自然依赖性
人地关系
低水平平衡 强空前Leabharlann 张高效益综合发展 阶段 高
区域内部差异缩 小,开放度大增

知识拓展 区域发展阶段的“四阶段划分法”
主要特点
初期 以农业为主;区域内城镇少,空间
阶段 结构比较简单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相继
成长 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阶段 工业基地,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
2.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 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美国东北部 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 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逐渐 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知识点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知识点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区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知识点四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标志(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2.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知识点五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发展差异2. 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熟制、物产);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外观);③对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运输);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风土人情、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

一、单选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下表为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目前产业结构最为合理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根据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由表格推知,目前我国处于的区域发展阶段是A.前煤炭时期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某区域的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其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发生变化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区域核心范围在缩小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5.在区域发展晚期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美墨边境墙是美国为阻止非法移民而沿美墨国界线修建的隔离墙,始建2006年。

2017年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宣布继续修缮、扩建美墨边境墙。

下图为“美墨边境墙景观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从2006年至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B.区域之间的联系性C.区域之间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的连续性7.众多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其优势区位是A.原料充足B.地价便宜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D.产品运输成本低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8.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9.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11.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13.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变化中,该地区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和交通B.河流和资源C.地形与科技D.文化与政治15.阶段二时期处于A.采集与狩猎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16.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该地区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①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工业数量②加大矿产资源开采力度③调整工业的空间布局④限号通行,减少交通流量⑤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绿化防护带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⑤⑥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8.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19.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 C.C-A-B D.B-A-C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20.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A.b a B.a b C.b c D.a c21.在③阶段,其产业结构是()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019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表为我国某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读表,完成22~23题。

我国某市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年份198020002013第一产业/%21.213.822.4第二产业/%60.338.945.7第三产业/%18.547.331.922有关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198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C.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D.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低23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该市在该时期处于区域发展阶段中的()A.工业化阶段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现代化阶段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二、综合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的西(安)——成(都)高铁有力地促进了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及西成高铁示意图。

(1)由图示信息可知,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于_______(填“内流区”或“季风区”),按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目前藏南地区处于_________(填“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或“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1.A 2.C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试题难度较易。

1.读表格内容可知,甲乙丙丁四大地区中,甲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甲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少,,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中大,且第三产业比重接近第二产业比重,所以甲地区产业结构最为合理,故选A。

2.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比重,所以目前我国处于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故选C。

3.D 4.C 5.D【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所以D正确。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5.在区域发展晚期,呈现出以下特点,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趋缓,而外围空间的发展呈加速趋势;区域处于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减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6.A 7.D【解析】6.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7.工业集聚的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产品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优势区位是距离美国消费市场近,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