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湘教版第9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学案.doc

合集下载

2019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19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3.【解析】 第 2 题,由材料“……山有小口……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可知,桃花源应在山中,土地平旷说明位于山间盆地。第 3 题,桃花源与外界联系很少,比较封闭,环境幽静,这与其特殊的 地理位置有关。 【答案】 2.C 3.A
(2015· 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土楼景观图。读图,完成第 4 题。
三、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标志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 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 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体的发展阶段 水平低, 人均国内 工业化、 城市化加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少 速推进 传统农业占有较 大比重, 以资源型 第二产业比重迅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工业和劳动密集 速上升, 型加工制造业为 加速发展 主体 对外开放程 低 逐渐提高 度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 6 月之前;6 月至 8 月阿拉伯海盛 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 6 月至 8 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 所以选 B。 【答案】 B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2~3 题。 2.“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3.“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 水平高,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高 第三产业发展超 过第二产业, 以资 金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 大幅度增强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

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总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 (2)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 、发展水平、 经济区、位历 史 文 化 等因素。
第9页,共50页。
五、区域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高效益的综合
工业化阶段
特点
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工业化 城市化
处于__起_步___阶段
加速推进
水平比较高
第23页,共50页。
“钢都”匹兹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匹兹堡从毛皮贸易站,发展成为“钢都”,是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匹兹堡附近煤田,苏比利 尔湖附近铁矿,水陆交通 便利,由毛皮贸易站发展 成为钢铁工业中心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 重,工业处于起步 阶段,以资源型和 劳动密集型为主
低水平 均衡状 态
第20页,共50页。
【对点演练】 1.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
回答(1)~(3)题。
第21页,共50页。
(1)④地区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依次为( )。
A.37.6;17.4;45.0
B.32.1;30.0;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第31页,共50页。
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图的判读技巧: (1)首先要明确是何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过程。 (2)阅读图例或图形的纵横坐标,注意其单位、数值变化的 方向。 (3) 注 意 地 理 事 物 或 现 象 整 体 发 展 变 化 的 趋 势 、 阶 段 的 划 分。 (4)分析影响因素、阶段特点与变化,并推测未来的发展趋 势。
(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含解析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含解析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考纲展示]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5页[基础梳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含义: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类型及特征类型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小生产活动农业非农业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经济要素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3)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1)(2)四、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标志(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逐步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及其类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及其类型

[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区域、区域整体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基本原理]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差异性原理;因地制宜发展原理;协调发展原理。

课时58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概念: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特性(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

(2)区域差异性:指区域之间的差异。

(3)区域开放性: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4)区域动态性: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思考区域内部也有差异性吗?答案区域内部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其内部相似度高,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在区域内部的不同部位,仍然存在气温、降水量、海拔、土壤等各种要素或大或小的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所以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即区域内部特征是“大同小异”。

正因如此,一个区域内部还可以根据更小的标准继续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才有了区域的大小尺度嵌套关系。

二、区域的类型1.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可按自然特征划分、人文特征划分,也可按某种内在关联特点来划分。

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区域类型含义范围或影响因素自然区域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包括各种综合自然区和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行政区域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主要受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区域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经济区域既有综合经济区,也有部门经济区文化区域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一致性特别提醒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湘教版2018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课件 3.1.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2018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课件 3.1.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二)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 影响因素 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类型及特 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 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 征 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 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展的基础和依托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 空间分布 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 特点 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7.海南省依托地理位置、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经济 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根据所给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1999 年与海南建省前的 1987 年相比较, 产业结构发生了 什么变化? (2)把海南建成“一省两地”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省两地”是指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热带滨 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试分析把海南建成“一省两地”的优越自 然条件。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5~6 题。
5. 图示区域中, 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
5~6.解析:第 5 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 区界线明确。第 6 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 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5.D 6.C
(2015· 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 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完成第 4 题。
4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析: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人口稀少,不存在 耕地缺乏问题。当地气温较高,无需保温。当时,建筑材料匮乏, 豺狼虎豹、 盗贼嘈杂, 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 客家人便营造“防 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所以选 A。 答案:A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
(1)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4 分)
解析 第(1)题,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 ,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 多等自然条件和西风带风大,推动风车排水 等方面展开说明。第(2)题,从保护环境,恢 复原始生态入手。
答案 (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 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 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 答三点)
•( )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 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 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 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 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2.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概念的理解 (1)区域空间结构的点、线、面、网
空间结构类型
举例
点状
工业、城市、商业中心
线状
交通线、通讯线、供水线
面状
农业、城市辐射力、工业区
网络状
交通网络、通讯网络
经济技术
区空域间位中置的 点 、 线 、 面 依 据 其 内 在 的
联系和
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
就形成了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

3.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规律
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经济为主,随着工
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当区域
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
以第三产业为主。如下图所示。
[深 度 解 读] 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

(完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湘教版

(完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3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江西南昌一模)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第1~2题。

1.福建省与四川省相比较,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地理位置优越C.工业起步晚D.劳动力资源丰富2.辽宁省与江西省相比较,资源更丰富,但GDP平均增速慢的原因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B.传统产业产品增长速度慢C.技术水平低D.第三产业落后答案:1.B 2.B解析:第1题,福建与四川相比,福建位于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所以B项正确。

四川人口比福建多,所以福建的劳动力和市场并不是突出的优势,因此A、D两项错误;工业起步晚不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C项错误。

第2题,辽宁省为我国的传统重工业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产品增长速度慢,导致GDP平均增速慢,因此B项正确。

辽宁工业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突出,且辽宁省技术水平比江西高,所以A、C两项错误;辽宁省GDP的增长主要受工业的影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因此D项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答案:3.B 4.C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①②③在秦岭—淮河线以北,④⑤⑥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

再结合经度判断,①为鄂尔多斯高原,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⑤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⑥主体为武夷山地区。

湘教版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①阿巴拉契山脉西部 ①本区资源源; 规模加大,外地 化、污染严重、地价
区 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 资源的大量输入 上涨、劳动力价格上
位 质的铁矿;③运河开 ;
涨等不利条件的限制
条 通、铁路修建及五大 ②中心城市的辐 ;
件 湖便利的交通;
射带动作用; ②高科技的推动;
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 ③交通等基础设 ③交通运输网络的信
湘教版高中区域地理复 习课《区域的基本含义 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2020/9/22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考纲展示
考点 1
区域特征分析
考点 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乡村地域
范围

生产活动
农业
二者关系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_基__础_和 依托
城镇地域 小
非农业 对乡村地域产生带__ 动__作用
发展状态
低__水__平__的均衡状 不平衡的加___速_

发展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第二、三产业 在国内生产总 值中占相当大 的比重,第三__ 产业的增长速 度和产值比重 超过第二产业
大幅度增__强__
高水平的均衡 状态
解析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 段
推动
施的完善
息商务网络的形成
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发展 特点
形成以匹兹堡为 中心的钢铁中心 ,但整个区域的 工业化、城市化 、开放程度较低 、农业占较大比 重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了机械、化学、汽车 、纺织等部门;第二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堡”城市群,第三产 业加速发展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Word版含答案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进展阶段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区域的主要特征(1)含义通常指肯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类型及特征类型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小生产活动农业非农业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进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经济要素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进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养等。

(3)差异表现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进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考向1区域特征分析(2022·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浇灌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1.C 2.A[第1题,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60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区域联系1.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3.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4.区域联系的突出表现突出表现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特别提醒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二、区域协调发展1.意义: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合作效果表现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东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实现了“双赢”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

(4)区域的划分具有层次性。
2.以同心圆状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例, 分析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别提醒 (1)图形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
(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
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 区间相互联。
学以致用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 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 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 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2)题。
点拨: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
系,可以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一
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
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 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 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
三、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标志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 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 _____________ 比重等。
人文发展 指数(预期 (2)综合指标:如_________
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发展阶 以传统农业为主 工业化阶 高效益的综 段 体的发展阶段 段 工业化 、 水平高,人 _______ 合发展 水平低,人均国 城市化 加 均国内生产 _______ 阶段经 内生产总值少 济发展 速推进 总值高 第三产业发 传统农业占有较 第二产业 展超过第二 大比重,以资源 比重迅速 产业结 产业,以资 型工业和劳动密 上升,第 构 金密集型和 集型加工制造业 三产业加 技术密集型 为主体 速发展 工业为主
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
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 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 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很少 很少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
方法技巧图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及突出特点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1-
学以致用 1(2013 福建文综,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9-
(2)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 入手。 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特点、 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②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 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2-
材料二: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 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 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答案: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 ,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5-
一 二
三 四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 界线有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间 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表现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 界线是模糊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湖南专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湖南专用)

(2010·山东烟台高三统考)甲、乙、丙代表三省 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图中a、b、 c分别为三次产业的产值。据图回答3~4题。
3.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B ) A.江苏 陕西 西藏 B.西藏 江苏 陕西 C.陕西 江苏 西藏 D.陕西 西藏 江苏
【解析】 本题读图时注意两点:一是观测三省区三次产 业的比重关系;二是注意图中三省区坐标上的 数值不相同。很显然,三省区中,江苏经济总 量最大,陕西次之,西藏最少。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5题,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 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 最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 第6题,由发展模式图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 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 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 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 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 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维过程】 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发 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 来越大,石油需要进口;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 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农业人口比 例不断降低;随着科技进步,单位面积粮食产 量不断提高。故答案为D
【思维过程】 第(2)题,主要考查上海城市经济的发 展。上海港区布局沿黄浦江向沿长江口 发展;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郊区农业用地面积变小; 由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 重由低到高。故答案为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 风沙满地跑,
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 3~ 5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据此回答 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
A.地理位置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均 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 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7.C 8.D [ 第 7 题,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 GDP 最高,但其水资源压
(2014 ·浙江高考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
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下表,完成 7~8题。 人均 GDP与全国平均
城市化水
人口对水资源压
人口对耕地压力
值之比
平%
力指数
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1.C 2.A [ 第 1 题,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
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第
2
题,“桃花源”这种盆地式封闭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
(2016 ·海南高考 )福建海坛岛面积 276.61 平方千米,人口约 35 万人,地势低
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 所以是低矮的, 窗小。 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
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 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
台湾山脉影响, 气流下沉, 形成干热的雨影区, 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
第 5 题,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 因此不适
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适合发展商品农业, D 项正确。 ]
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
●考向 2 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2015 ·全国卷 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农田
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 区域的基本含义 知识类考点 —— 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 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力不是最大, A 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
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 B、D 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
可以判断 C 项说法正确。第 8 题,青海地处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 A 项错误;
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 B 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 C
特征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 域的突出特征 (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 )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 限制性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 )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考向 1 区域特征分析
(2014 ·江苏高考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3)类型及特征
类型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生产活动 二者关系
农业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非农业 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要素 表现
农业 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 点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3.B 4.D 5.A [第 3 题,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
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 “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 其他气
候特点, 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 第 4 题,根据材料信息“房子像碉堡”说明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解图流程】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 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 —东北走向。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 易沉积。
(3)差异表现
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
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 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 )和人文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