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49-1976年小说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五、别样情调,人性美的战争小说《百 合花》
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 1998), 1958年在《延河》 发表《百合花》。新时期发表 有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 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 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 作品内容: • 人物: 十九岁的小战士、新媳 妇、文工团的 “我”。 • 情节:小战士向新媳妇借被子, 为救老百姓牺牲。(请叙述)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农 民英雄朱老忠从不成熟 到成熟,(现代成长小 说),发起反割头税斗 争。 •情节跌宕起伏,从第一 代朱老巩(自发)保卫 锁井镇48亩公田失败, 吐血身亡;到第二代朱 老忠远走他乡多年后回 乡复仇(自觉革命); 到第三代江涛、大贵遇 到共产党,成长为无产 阶级战士。
•艺术上:气势宏伟,结构 庞大,有民族气魄。家族小 说与阶级斗争建构相结合, 朱、严两家三代农民的不断 奋争; •锁井镇乡土气息浓郁,日 常生活化叙事特点明显,具 有北方农村风俗画、风景画 特征。
炼》
1、作者简介: 1906—1970,原名赵 树礼,山西人,很小就受民间戏剧、戏 曲的影响,是《讲话》后实践毛泽东文 艺思想的最佳作家。1943年发表《小二 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944年后,发表《李家庄的变迁》。建 国后主编《说说唱唱》,创作了长篇 《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登 记》,及戏剧、谈创作经验的文章。作 品追求大众化,语言通俗、风趣。是一 个置身于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 作家。与马烽、西戒、孙谦、胡正等一 起形成“山药蛋”派。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第二章1949-1976小说创作概说

第二章1949-1976小说创作概说

(二)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 朱老忠: 《红旗谱》对农民英雄典型的刻画, 突出地体现在作者对朱老忠的创造上。 朱老忠是作者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 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革命英雄的艺术 典型。 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
朱老忠的性格特征: ①嫉恶如仇,勇敢刚强的反抗性格。 ②慷慨仗义,正直无私的英雄精神。 ③深谋远虑,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超越了一般的农民,具备了现代农民英雄 的性格气质。 ④老一代农民中的最先觉悟者。 待他“扑摸”到共产党,接受了党的 教育后,个人的复仇决心,便上升为阶级 的革命觉悟了。
保持现实主义的基本面貌: • 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李心田的《闪闪 的红星》、孙雄飞的《难忘的战斗》、克 非的《春潮急》、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 》、姚雪垠的《李自成》 • 文革“地下文学”小说 小说以手抄本形式在地下流行 当年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手抄本 小说就是《梅花党》 和梅花党故事有关 的《一只绣花鞋》。 故事情节以恐怖诡谲著称 。
五、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 (一)同步反映时代的发展
题 材 和 主 题 与 现 实 同 步
刘白羽《火光在前》 解放战争: 柳青《铜墙铁壁》 杜鹏程《保卫延安》 杨朔《三千里江山》 抗美援朝: 陆柱国《上甘岭》 巴金《团圆》路翎《初雪》 李准《不能走哪一条路》 农村合作化 赵树理《三里湾》 刘树德《桥》 经济 草明《原动力》 工业化 周立波《铁水奔流》
(三)军人题材 • 战争历史为题材的作品: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 刘流的《烈火金刚》 • 短篇小说主要有 孙犁《嘱咐》 茹志鹃的《百合花》 峻青的《黎明的河边》 王愿坚的《党费》
• (四)知识分子题材: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的《三家巷》 • (五)另一条战线的共产党传奇: 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49—1976年非主流小说(6)

1949—1976年非主流小说(6)

3、小说的深层主题1: 小说的深层主题1 以个人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 以个人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 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智成长的精神历 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程。
小说的深层主题2: 小说的深层主题
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 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
• 王蒙这篇小说的主题还可以概括为是党文化与知识分 王蒙这篇小说的主题还可以概括为是党文化与知识分 子文化的冲突。 子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王蒙笔下表现为他有意选 择的两个意象:一个是“组织部” 一个是“学生” 择的两个意象:一个是“组织部”,一个是“学生” 青年)。这两个意象虽在写实的一面, )。这两个意象虽在写实的一面 (青年)。这两个意象虽在写实的一面,但同时也具 有象征意义。王蒙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现在看来, 有象征意义。王蒙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现在看来, 小说因为把握住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小说因为把握住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所以小说 获得 了超时空的意义, 了超时空的意义,后代读者可以从中解读出他们自己 的生活感受。这篇小说的内在冲突是代表“组织部” 的生活感受。这篇小说的内在冲突是代表“组织部” 的刘世吾和代表“学生”的林震。 的刘世吾和代表“学生”的林震。如果细读王蒙的小 你会发现,在过了半个世纪后, 说,你会发现,在过了半个世纪后,他的小说还能让 读者重新解读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 读者重新解读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就在于王蒙的 艺术感觉使他在瞬间把握住了生活的本质。 艺术感觉使他在瞬间把握住了生活的本质。
二、双百小说 (一)新的矛盾和困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新的矛盾和困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作者的精神自传
1956年:王蒙的文化心态 年
让我们荡起双浆, 让我们荡起双浆, 小船儿推开波浪。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 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四章—第六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四章—第六章

1949——1976年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第一节“十七年”文学文艺新方向的确定1、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2、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的文艺方向的总指针二、建国初期的文艺风波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评(俞平伯《红楼梦辨》)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在“左”与“右”之间的沉浮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出现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红豆》(宗璞)、《小巷深处》陆文夫、《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秦兆阳、《论人情》巴人、《论文学是人学》钱谷融、《电影的锣鼓》钟惦棐2、“反右”斗争扩大化作家、艺术家陷入罗网,被当做“毒草”。

3、文艺政策的调整1958年,文艺界“全名写诗歌运动”(新民歌运动)1960年,纠正左倾错误,文艺界“新侨会议”4、左倾思潮的泛滥1962年冬,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一些作品受到批评第二节文革十年文革十年1966.5——1976.101、1965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评历史剧《海瑞罢官》2、1966年2月,江青、林彪炮制了《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三突出”“三结合”3、八部“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龙江颂》二、两类文学1、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万山红遍》(黎汝清)、《李自成》(姚雪垠)、《山呼海啸》(曲波)、《闪闪的红星》(李心田)、《机电局长的一天》(蒋子龙)2、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张扬)、诗歌《秋歌》、《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船》《春夜》(舒婷)、“天安门诗歌”第二章1950、60年代的小说第一节概述道路曲折、成绩显著、题材较为广泛、长篇小说大面积丰收。

中国文学当代十七年期间的主要作家以及作品分析

中国文学当代十七年期间的主要作家以及作品分析

第一编1949——1976 年文学第一节 17 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 年 7 月 2 日——19 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若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若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意义: 1.实现了革命文艺工作者空前大统一、大团圆2.确立和制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和总路线,确立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3.成立了文艺工作者自己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消极影响: 1、在文艺指导思想上,完全肯定和照搬了解放区,文艺思想僵化2.沿用解放区文艺的做法,因此对毛泽东思想知名的艺术与生活挂关系做出险隘的理解,具体说是由文艺服务于政治,到文艺自身于政策,服务于当前中心任务,忽略了文艺自身规律,导致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

3.由于把解放区文艺作为新中国文学艺术楷模,相比之下对国统区的文学成就估计太低,不能正确对待国统区出来的广大作家。

第二次文代会(略去)二、文学领域的批判运动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①武训奇人,“行乞兴学”、清末奇人②陶行知《武训画传》,主要宣传武训事迹;孙瑜拍摄, 1948——1950 年上映。

③毛泽东对其批判实质是:是一种文艺策略,而不是对其具体作品的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

④教训: A、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政治批判的文艺运动的先河;B、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学术、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影响: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评判①关于《红楼梦》②旧红学派与新红学派;旧:五四时期以前,评点派和索引派;新: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③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作书籍《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简论》④李希凡与蓝翔A、《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批评俞平伯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上编(1917-1949)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

“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

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

3、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

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农4、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5、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

6、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

7、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

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

8、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

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

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

9、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20 年代小说概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

2.会议构建新秩序:概念、表述方式、等级秩序、组织新秩序的建构与资源重整。

中国当代文学需面对和继承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解放区和国统区:第一次文代会确认毛主席的《讲话》规定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此外没有第二个方向,如果有就是错误的方向。

郭沫若提出五四以来文艺的斗争是为艺术而艺术VS为人民而艺术,指出接受无产阶级领导。

茅盾检讨并把“争取进步、改造自己”作为国统区作家的努力目标。

解放区形成的延安艺术理念开始渗透。

整个50年代的文学行为呈现出对创建文学新格局、新规范、新秩序的努力。

十七年文学:清理和重建两个方面呈现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是十七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也是十七年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点与实际目的,“无产阶级的党的文学的原则”,十七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全面政治化、阶级斗争化,首先体现在一系列文艺运动的批判斗争交替更移。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53年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新的人民的文艺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艺,描写主体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讨论“典型”,英雄人物置换典型形象。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炼》
1、作者简介: 1906—1970,原名赵 树礼,山西人,很小就受民间戏剧、戏 曲的影响,是《讲话》后实践毛泽东文 艺思想的最佳作家。1943年发表《小二 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944年后,发表《李家庄的变迁》。建 国后主编《说说唱唱》,创作了长篇 《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登 记》,及戏剧、谈创作经验的文章。作 品追求大众化,语言通俗、风趣。是一 个置身于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 作家。与马烽、西戒、孙谦、胡正等一 起形成“山药蛋”派。
4、艺术特征: (1)、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对人物性 格的展示具有很大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挖掘具很 大的雕塑作用。 (3)、议论:议论的使用是作品成功的一 个重要方面,在对事件、人物的关系上运用了 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有时也夹叙夹议式的议论。 (4)、语言:朴实,充满感情。
二、赵树理及其短篇小说《锻炼锻
五、别样情调,人性美的战争小说《百 合花》
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 1998), 1958年在《延河》 发表《百合花》。新时期发表 有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 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 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 作品内容: • 人物: 十九岁的小战士、新媳 妇、文工团的 “我”。 • 情节:小战士向新媳妇借被子, 为救老百姓牺牲。(请叙述)
在题材上采取了一些传奇的情 节。如:奇袭虎狼窝、智取威 虎山、大战四方台等。 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高波、 白茹、李勇奇,以及匪首座山 雕等形象 艺术分析:人物各具个性特征。 环境描写特色鲜明,雪原、山 林等很多奇异神秘的环境描写 对传达有很好的作用。 叙事上,表现惊险传奇具有更 多的民间因素,节奏有张有弛。 文体上以民间为基础做一些现 代的改造,从通俗走向艺术化。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造成中篇创作沉寂的原因。一是“先天不 足”,在现代阶段就没充分发展。二是文 体自身局限和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偏狭造成( 中篇既不如长篇容量那么大,全面充裕地 去处理生活,又不象短篇那么快捷,能迅 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映 )。三是大 型文学期刊的短缺。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 的根据。 对于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 是受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 “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 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创作了《生活 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 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会见彭司令员 》等作品。 后来,出版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两个短篇小说 集《英雄的故事》 (1959) 和《李大海》 (1961) 。 巴金:“我多么想绘出他们的崇高的精神面貌, 写尽我的尊敬和热爱的感情。然而我的愿望和努 力到了我的秃笔下都变成这些无力的文字了。”


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 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 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这个时期,还有了“短篇小说作家”的概 念。 被称为短篇小说作家的有赵树理、李准、 马烽、王汶石、峻青、王愿坚、茹志鹃、 林斤澜、唐克新、陆文夫等,尽管他们中 有的也写过中、长篇。

二、小说体裁的状况


在小说体裁上,这一时期趋向于关注它的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中篇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 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 重视。


从1949年到1965年,这期间发表的中篇小 说,大约有四百余部。 较为知名的有《铁木前传》(孙犁)、《在和 平的日子里》(杜鹏程)、《来访者》(方纪)、 《水滴石穿》(康濯)、《归家》(刘澍德)等 不多的几部。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3)、郭振山:(消极人物)新生的富裕中农: 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对党有感情,离不开党,在党 内有一定地位,与姚世杰有矛盾,解放后,与社会主 义社会也有矛盾。
(4)、姚世杰、郭世富(外善内奸):对抗合作 化运动的反面人物,阴险狡诈、毒辣,带有很强的剥 削阶级特性。
精选2021版课件
7
4、艺术特征: (1)、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对人物性
邓秀梅:铁姑娘形象。陈大春、盛淑君:年轻的社员
形象。
艺术特色:精细的日常生活的描画。
风情画(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
展示的要画面。)
语言:土语、方言与普通话一起融合,加以运用。
文体特征明显。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四、李准及其《李双双小传》
1、作者简介:1928—2000,河南
洛阳人。曾任河南省文联作协副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 第一节、概述
一、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当时很重视写什么,而不重怎样写。强调形
式技巧要为内容服务。文体不被重视,题材的 问题很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部小说的命运。
题材应写当下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即使 写历史,也强调写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 史。而写小资的生活与情感就有很多危险。
不饱”否定、批判,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 她们的同情,反映了民间疾苦。
(3)艺术手法:喜剧讽刺手法的运用, 具有戏剧色彩。
(4)语言:诙谐、生动、对话有趣。
精选2021版课件
10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就与政治需要存在相当的差距了。
《三里湾》主要提炼了三里
湾这个村庄开展的秋收、整
社、开渠等情节,着重表现
人民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
遭遇的两种思想和道路的错 综矛盾和挣扎,小说从不同 侧面历史地再现了当时社会 的深刻变革。
5、柳青与《创业史》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
的《创业史》(1960年)是当代农业 题材小说的新的标志性作品,当时一 度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 史诗性‛、‚纪念碑‛式作品。
他建国后的创作非但得不到肯定,却不断遭到苛
责,《‚锻炼锻炼‛》和倾向相似的《赖大嫂》
后来被作为描写‚中间人物‛的标本受到批判。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发表于正处在‚大跃进‛高潮阶段的
1958年,赵树理通过小说曲折地表现了他的立场。赵树
理的小说文本都采用叙述人与人物同一视角来叙述,通
《三里湾》
长篇小说《三里湾》是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小说围绕山西农村三里湾的四个家庭即
三里湾合作运动的带头人村支书王金生、热衷于发
家致富的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糊涂涂‛马多寿、 落后妇女‚能不够‛等四家展开故事,穿插几对青 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写了秋收期间扩社、整 社、开渠等几件事情,歌颂了走集体道路的建社爱
1958年
杨沫《青春之歌》 冯志《敌后武工队》 雪克《战斗的青春》 刘流《烈火金刚》
十七年小说的重要收获
1959年 柳青《创业史》 欧阳山《三家巷》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1960年 黄秋耘《耕云记》
柳青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
1961年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949-1976长篇小说成就

1949-1976长篇小说成就

1949-1976长篇小说成就
1.赵树理的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活泼、健朗、正面的中国农民形象。

2.赵树理195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是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3.对柳青的《创业史》人物形象的争论,后演化为文学界对“写中间人物论”的重大批判。

4.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四部长篇小说)反映了国家对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全部历史过程。

(规模最大、反映资本主义问题最深的一部,人物资本家“铁算盘”徐义德)
5.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为第一部表现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

(毛主席、彭德怀、连长周大勇的形象)
6.梁斌的《红旗谱》(三部,原计划五部)展现了冀中平原朱、严两家三代和地主冯兰池两代人的复杂斗争。

7.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步描写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

8.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被誉为“革命的圣经”,创下了当代小说的发行记录。

(正面形象:江姐、华子良、徐云峰、成岗、刘思扬;反面形象:徐鹏飞、甫志高等)
9.吴强《红日》围绕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展现了我军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连长石东根,国民党师长张灵甫的形象)
10.曲波《林海雪原》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也称革命通俗小说(回忆录式小说)战役: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会师百鸡宴、绥芬草原大周旋、大战四方台;人物:杨子荣、少剑波/蝴蝶迷、座山雕、刘维山)。

1949-1976革命战争小说创作(2)

1949-1976革命战争小说创作(2)

《红日》以山东战场为背景,以一个军的军事行 动为主线,通过描写涟水战役受挫、莱芜战役大捷和 孟良崮歼灭战的胜利,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革命战争 中的重大战役。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敌众我寡、力 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殊死决战<陕北战场:敌34个旅, 23万兵力;我西北野战军主力6个旅,2万多兵力。山 东战场:敌50多万重兵,包括蒋亲信、五大主力之一 的74师,十倍于我。> 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的历史转折图景;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的伟大 胜利——“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撤退”,“避开敌 人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 人的有生力量”。
(二)在人物塑造上: 1、运用大量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百合花——通讯员、新媳妇纯洁美好心灵 的象征 树枝、菊花——爱美、爱生活 馒头——关心他人 肩上破洞——忘我个性
2、通过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情 感 ①通讯员与“我”拉开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异性难为情 关心、爱护战友
②新媳妇开始“笑”,不愿拭洗伤员到给 通讯员拭身子、缝破洞、“气汹汹地嚷”。
• 一:茹志鹃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深层 心理动因: • 1:以日常人伦情感话语空间的建构来缓 解现实和内心焦虑。
作者自述
•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 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 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 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 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 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 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 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 《百合花》便是这样,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 的产物。然而产物和我的忧虑并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总的性质方面有所区别: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巨大。

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延续发展。

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并不一定完全科学与合理。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二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分两个阶段:1.十七年文学(1949—1966)政治的思维模式逐渐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2.文革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1976—): 1.80年代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2.90年代文学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第一、文学描写的生活范围和创作领域不断扩大第二、题材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第三、艺术风格与手法日益多样化第四、少数民族文学恢复了生机第五、文艺队伍的形成与建设(可参考教材P5-14)四、当代文学的作家队伍构成由现代时期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

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梁斌、吴强、杨沫、杜鹏程、茹志鹃、李准、王蒙、刘绍棠、高晓声、谌容、张洁、张贤亮等。

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叶辛、铁凝、张抗抗、史铁生、舒婷等。

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格非、韩东、陈染、林白、徐小斌、海男、棉棉、卫慧等。

70后安妮宝贝、魏微、饶雪漫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春树、小饭、张悦然等等。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一、工农兵文艺方向的确立(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824人。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三、意识形态的单一化。 在人物刻画上,要求英雄就是彻底的 英雄,很少出现性格组合式的复合型人物。 主人公不成熟只是经验的问题,不是世界 观的问题。 中间人物不被提倡。
第二节、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 一、柳青及其《创业史》(第一部) • 1、作者简介:1916~1978 陕西吴堡县人。 • 写有《地雷》、《种谷记》(1945), • 参加过陕北保卫战,写了《铜墙铁壁》 • 建国后,去北京,参加创刊《中国青年报》, 任副主编。 • 1952年回陕西,深入生活,任中共长安县委 副书记,并在黄甫村安家十四年。 • 《创业史》,写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的一部史 诗性的作品,并以阶级论建构人物关系。
在题材上采取了一些传奇的情 节。如:奇袭虎狼窝、智取威 虎山、大战四方台等。 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高波、 白茹、李勇奇,以及匪首座山 雕等形象 艺术分析:人物各具个性特征。 环境描写特色鲜明,雪原、山 林等很多奇异神秘的环境描写 对传达有很好的作用。 叙事上,表现惊险传奇具有更 多的民间因素,节奏有张有弛。 文体上以民间为基础做一些现 代的改造,从通俗走向艺术化。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农 民英雄朱老忠从不成熟 到成熟,(现代成长小 说),发起反割头税斗 争。 •情节跌宕起伏,从第一 代朱老巩(自发)保卫 锁井镇48亩公田失败, 吐血身亡;到第二代朱 老忠远走他乡多年后回 乡复仇(自觉革命); 到第三代江涛、大贵遇 到共产党,成长为无产 阶级战士。
•艺术上:气势宏伟,结构 庞大,有民族气魄。家族小 说与阶级斗争建构相结合, 朱、严两家三代农民的不断 奋争; •锁井镇乡土气息浓郁,日 常生活化叙事特点明显,具 有北方农村风俗画、风景画 特征。
柳青在创作
2、作品分析:深刻反映人们在那时的社会思想和心理变 化过程。 (1)、题序:1929年(民国十八年),下堡村,蛤蟆 滩。出现的人物:梁三老汉的爹、梁三老汉、杨大财东的 佃户、梁生宝母子。 (2)、正文,互动组中国建国以后农村的一种劳动形 式。 ↓ A梁生宝等—贫农、下中农 合作社: B姚士杰、郭世富—地主、富农 ↓ C梁三老汉—中农 高级社 ↓ 人民公社 冲突:四条线索、立体构架。 (3)、结局:照应、对照

1949—1976革命现实小说(5)

1949—1976革命现实小说(5)

梁三老汉的双重性格,既说明关键的问题 梁三老汉的双重性格, 是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 是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作为小生 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梁三 老汉告别私有制的心灵上经历的艰巨、 老汉告别私有制的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痛苦的 思想历程,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思想历程,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饱含 着作者对农民的深切理解和诚挚感情。 着作者对农民的深切理解和诚挚感情。 郭世富: 中农的代表, 顽固维护私有制, 郭世富 : 中农的代表 , 顽固维护私有制 , 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 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 。 是改 造的对象。 造的对象。 姚士杰: 富农的代表。 仇恨新社会政权, 姚士杰 : 富农的代表 。 仇恨新社会政权 , 阴险狡诈, 阴险狡诈 , 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 是专政的对象。 。是专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 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3、独特的艺术风格:开阔、浑厚、热烈而 独特的艺术风格:开阔、浑厚、 细密的艺术风格。 细密的艺术风格。 结构复杂,气势恢宏; 结构复杂,气势恢宏; 善于将细节描写、 善于将细节描写 、 心理描写与哲理性议论 结合起来塑造人物群像; 结合起来塑造人物群像;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 在矛盾冲突中突出和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 , 展示人物性格。 展示人物性格。
二、《创业史》的成就和意义 创业史》 1、深刻的主题,宏伟的气魄。表现了农民 深刻的主题,宏伟的气魄。 翻身和创业的艰难历程;写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 翻身和创业的艰难历程; 农村的发展史。 农村的发展史。 2、塑造了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梁生宝: 梁生宝:是一个从旧中国小生产者成长起来 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农民的典型。顽强坚毅,忠厚 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农民的典型。顽强坚毅, 善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善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带有明显的英 雄化、理想化色彩。 雄化、理想化色彩。 梁三老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 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 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体现 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 代表。是教育的对象。 代表。是教育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创作,1957年夏天之后受到批判; 二十多年后,“重放的鲜花”。 这些作品主要是两方面的动向,一类 是“干预生活”,揭示官僚主义的,另一 类是对人性人情的深入触及。
“干预生活”类: 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革命意志衰退, 明哲保身的官僚主义者形象罗立正。 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思想僵化专制武 断的官僚主义者形象陈立栋 。 李易《办公厅主任》装死躺下的官僚主义者 形象。 耿简(柳溪,女作家)《爬在旗杆上的人》 沽名钓誉的官僚主义者形象朱光 。
作品写了战争和人性的矛盾,战争的胜利是 以人性的必要牺牲作为前提的,但是健全 的人性是战争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作者肯 定了战士为了战争而对个人情感的牺牲, 但更着重写了人性的珍贵和美好。 批评者认为,这篇小说“实际上在某些读者 的心灵深处也形成了一个‘战役’,在那 里攻击了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支援了个 人温情主义,并且使后者抬起头来”。

平地一声雷,震动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 “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古钟了!”



严家:严老祥 严志和 严运涛、严江涛 冯家:冯兰池(冯老兰) 冯贵堂



Βιβλιοθήκη 《红》展示了好多条农民的革命斗争道路 和形式,展示了他们由自发到自觉的历程。 1、赤膊上阵——“古钟”事件 2、打官司——“对簿公堂” 3、“一文一武”的韬略 4、反割头税斗争 5、“保二师”学潮
建国以来,以侧重表现农村生活的代表性作 家主要是赵树理、周立波、柳青、马烽、李准、 王汶石、浩然等。 从取材的地域分布来看,“北方”成为这一 时期农村小说的主要艺术资源和表现对象。 形成了两个比较突出的作家群体。 一个是以赵树理为中心的山西作家群,包括马 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有“山药 蛋派”之称。 另一个是以柳青、王汶石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

在作品中,王蒙通过林震形象批评了脱离 实际的幼稚的理想化,但肯定了他锐意进 取的精神,通过刘世吾批评了他麻木不仁 的冷漠的生活态度,但责任不在于个人而 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法则。
小说体现了王蒙风格的两个特点: 一是一颗永远新鲜的少年布尔什维克的心。 二是对社会生活抱一种实际的善意的理解和 干预态度。
用短篇形式书写革命 历史题材较有影响 的,是王愿坚、峻 青、孙犁、茹志娟 等。由于篇幅的限 制,断片式的写法, 这里的“历史性” 并不显著,主要体 现为一种“历史化” 的思想或情感表达。
梁斌的《红旗谱》

梁斌(1914-1997) 河北蠡县人。《红 旗谱》是“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经 典之作。

解放战争:《保卫延安》(杜鹏程)、《红 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等 乃至于抗美援朝:《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等等。
二是农村题材小说,从土改到农业合作化,
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调 整,50、60年代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 都在这些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是社 会主义改造的形象历程。 如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三里 湾》、《“锻炼锻炼”》、周立波的《山乡 巨变》、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 双小传》等


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腐化堕落的官僚主 义者形象,一个蜕化变质的农村基层组织 领导形象。 李准《灰色的篷帆》见风使舵的官僚主义 者形象孔令顺。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最初发表时,《人民文学》 编辑部作了改动,原稿中 朦胧模糊的情爱因素被加 强,并改题为《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
第二章 1949-1976年小说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概述
一、题材的等级化
●在十七年文学中,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
予不同的价值等级。 ●农业与革命历史题材特别“重大”。工农 兵作为革命的主导力量,被要求作为人物 塑造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城市生活与文化, 知识分子的世界尤其是他们的爱情等个体 性世界,属于小说题材的边缘与危险地带。
路翎有反批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 路翎认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概念,而是 与历史的参与者的具体感性生活密切相关、 从后者中提升的东西。从这一体认出发, 路翎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关 切的温情,暗示了战争和个人生活之间的 矛盾和可能出现的“悲剧”。
二、“百花文学”

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口号,1956年下半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 和创作遂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易《办公厅主任》 刘绍棠《田野落霞》、《西苑草》 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蓬帆》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丰村的《美丽》、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 《小巷深处》等

刘世吾麻木不仁、冷漠,但是责任不在于 个人,而在于一种现实生活的法则,刘世 吾对工作,对爱情皆有种与现实妥协的无 所谓的态度。这种妥协,有它合乎现实的 深刻性和合理性,正是这种深刻性和合理 性成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最危险的消损力 量。



王蒙当时就指出,“我着重写的不是他工 作中怎样“官僚主义”(有些描写也不见 得宜于简单地列入官僚主义的概念之下), 而是他的‘就那么回事’的精神状态”。 “当我读一本好小说时,我梦想一种单纯 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我想去做水手, 或者穿上白衣服研究红血球,或者做一个 花匠,专门培植十样锦……” “那时候,我是多么热情、多么年轻啊!我 恨不得……”
小说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为背景,通 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人的命运与斗 争,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 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时农村与城市革 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过程。



《红旗谱》以史诗的规模对中国现代革命 农民悲壮反抗历程做了深刻的艺术概括, 小说以朱、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冯家两代地 主的斗争为情节主线展开对中国革命农民 悲壮反抗历程的描绘。 朱家:朱老巩 有侠义英雄色彩的革命农民。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朱老巩“咱不跟他 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 朱老忠 朱大贵、朱二贵

从干预生活这方面说,当时人们认为小说 是写官僚主义的,并因此说小说塑造了一 个看破红尘、革命原则衰退政治上麻木不 仁的官僚主义者刘世吾形象,“就是那么 一回事”成为他的口头禅。但是这篇小说 有着远为复杂的意蕴,有人认为它是十七 年文学中少数的意蕴极为丰厚的小说。

刘世吾 : 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简单的官僚主义可以概 括的,有着比官僚主义更丰厚的内涵。 小说中也写了一般的官僚主义者形象。 如韩常新,他不从实际出发,习惯于下命 令,听汇报,最关心的不是人的作用和贡 献,而是那些数目字和统计表。而刘世吾 不同,他有着比官僚主义更可怕的东西, 即对党的工作和现实的冷漠。他有句口头 禅“就那么回事”,可以概括他的性格。

浩然是文革期间最当红的小说家,他严格 按照阶级分析方法演绎的长篇小说《艳阳 天》和《金光大道》,当年曾拥有很多读 者,这离不开作品的生动叙述和生活气息, 也是文学贫瘠时代里人们的阅读选择面所 决定的。



审美基调: 在新时代,农村已经是作家、知识分子改 造、锻炼、提高的新天地,农民也成为他 们必需认真学习的对象。 这决定了当代农村小说明朗向上的审美基 调,鲁迅式的沉郁凝重、沈从文式的田园 牧歌都不合时宜。 明朗向上的美学并不排斥因反映“严酷” 且“复杂性”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而呈 现出的严峻和紧张。


五是工业题材的作品,质量不高,形成套 数,基本上是车间文学、班组文学 ,没有 提供成功的典型形象。 六是知识分子题材,不仅作品数量少,而 且有些产生观点的倒错 。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以长篇为主的革命历史小说, 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广泛、成 就较高的一个方面。 革命历史小说的中心话语: 新中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中国革命是怎样通过党的领 导、在曲折艰难中走向胜利 的,中国人民如何参与了这 样的历史进程,他们身上发 生了怎样深刻的历史变化。

朱老忠的形象全面而历史性地揭示出农民 与革命之间的深刻、必然联系,他的人生 体现了农民必然走向革命的历史道路,他 的“性格发展史”,就是中国农民从自发 到自觉的革命的发展史。
朱老忠身上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 民族性:他身上有传统农民英雄的性格,嫉 恶如仇,打抱不平,豪侠仗义,流着传统农 民英雄的血液。 时代性:诞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着时代 的投影,他的新式农民的使命使他与传统狭 隘的个人复仇的传统农民英雄区别开来。 革命性: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他一马当 先,非常英勇。
革命历史小说(长篇)的两种类型 一是以历史容量的广阔性、时代精神的纵深感为 主要目标,呈现宏大叙事形态的革命史诗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红旗谱》、《红日》、《青春之 歌》等; 二是较多吸收传统演义小说叙述方式的革命传奇 小说,《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野火 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 等,这些小说通俗活泼,可读性强,以曲折跌宕 的故事情节和脸谱化人物塑造见长。
一、最初的“异端”
1、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小说因其人 情、趣味、技术等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而 遭到批判。 对这一短篇,批评者责难它“依据小资产阶 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表现了“离开政治斗争,强调生活细节” 的那种创作方法,其写作动机是为了迎合 “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批评者还说萧也牧的创作,“已经被 一部分人当作旗帜”,用来反对“太枯燥, 没有感情,没有趣味,没有技术”的“解 放区文艺”,而拥护“留在小市民,留在 小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不好的趣味” 。

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等这些概念有特 定的含义,强调的是这些领域的社会政治 活动。因而,革命历史题材并不能等同于 历史题材或历史小说,而农村题材(两条 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其含义也与五四 新文学以来的乡土小说,乡村小说,有了 不容混同的区别。
二、主要题材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