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授课课件 第十章 法律行为

合集下载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目录
CONTENTS
法律行为概述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行为的案例分析
法律行为概述
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具有意志性。
特征
定义: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能够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是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还包括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
法律行为的后果是确定行为效力和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否则可能导致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被撤销。同时,如果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行为的效力
合法性
真实性
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01
02
03
04
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禁止或限制。
法律行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
法律行为必须由具有相应行为能力的主体作出,如自然人、法人等。
法律行为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如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如合同履行不能、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准,不得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合法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将该行为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理解,确保其与相关法律规范协调一致。
整体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立法意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民法课件-法律行为

民法课件-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目的是产生民事法律效果 当事人为法律行为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民事法律 效果,使法律规定的抽象的权利义务转变为现 实中具体的权利义务。
以事例认识法律行为中的民事法律效果
在以下事例中,当事人之间能够产生民事法律效果的 事例有哪些? 1、甲乙是好朋友。二人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国庆期 间一起去新疆旅游,任何一方不得反悔,否则断绝朋 友关系。 2、甲乙二公司达成书面协议,甲公司出售给乙公司 10台电脑,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8万元货款。 3、甲乙是夫妻。为了解决家务的分配问题,双方签 订了一份书面协议,约定甲负责做饭,乙负责洗碗, 违者罚款100元。
胁杨白劳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你女儿抢过来做 小妾。杨白劳无奈,只好答应向黄世仁借高利贷。 3、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某企业谈合资事宜。在谈判过程 中,中国企业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告知可口可乐的配方, 遭到对方的拒绝。中国企业与可口可乐公司签订合资 合同后,起诉到法院,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隐瞒了与合 资合同密切相关的事项,要求追究其法律责任。
(3)标的确定、合法、妥当 标的确定是指法律行为的标的自始确定或能够
确定,即法律行为的内容可以通过当事人的意 思表示予以确定。 标的合法是指法律行为的内容符合法律要求。 标的妥当是指法律行为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序良 俗。
法律行为的生效
(三)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3、特别生效要件
这是指个别法律行为特有的生效要件。如附生 效期限的法律行为只有在期限届至时才生效。
法律行为
本章着重介绍法律行为的基本知识,包括 法律行为的含义与特征,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区别,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 为的成立与生效,不完全法律行为的含义及其 主要类型。
法律行为的含义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意思表 示的内容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它是 德国近代民法的产物,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 系中贯彻和实现意思自治原则的工具。

法理学第十章法律行为

法理学第十章法律行为

(二)行为方式(手段) 这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预设的目的而在实 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其中包 括:行动的计划、方案和措施;行动的程式、步 骤和阶段;行动的技术和技巧;行动所借助的工 具和器械,等等。行为方式(手段)是考察行为 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 是考察法律行为是否成立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 任、承担责任之大小的根据。除此而外,在法律 上还必须对各种特定行为方式予以规定,以为法 律行为性质和类别的判断提供具体的标准。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相互关系所作的分 类 (一)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 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极行为,又称“作 为”,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 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消极行为,又称 “不作为”,指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 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这两种行为 不能反向选择。
这些特定的法律行为方式主要有: (1)与特定情景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某些行为 方式只在特定的情形下方能使用,如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2)与特定主体身份相关的行为方式。指某些 法律行为的成立只与具有特定法律资格的主体 (个人或机关)相关联,其他主体无权采用此 种法律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即使采用,也不能 认定为该法律行为构成的要件。
?2种类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宗教行为等2种类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宗教行为等?3与法律行为的区分标准?1法律规定性?2行为的主体特殊性?3行为的程序?4行为的时效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一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又可称之为法律行为构成之体素是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
(2)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 即由法律根据结果确定行为的法律性 质和类别。不过,这里应当区别的问 题是:行为的结果并不等于法律后果, 行为结果只是行为人承担法律后果的 依据之一,但并不是法律后果本身。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受到了欺诈、胁迫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行为无法实现
法律行为的目的无法实现,或者行为的结果违反了公共利益。
可撤销法律行为
行为存在瑕疵
法律行为存在一些瑕疵,如遗漏或错 误的意思表示、误解等。
撤销的后果不同
如果撤销法律行为,可能会产生无效 的后果,也可能只是导致一定的赔偿 责任。
案例二:侵权行为纠纷案
总结词
侵权行为是引起民事责任的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在侵权行为纠纷案中,法院首先要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其次要判断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损害后果 ,最后要判断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
案例三:行政处罚决定纠纷案
要两个或更多方主体共同作出。
03
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自主行为是指行为人自己独立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代理行为则
是由代理人代为作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意义
法律行为的认定对于确定法律 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 准确地区分和认定不同的法律 关系。
法律行为可以有效地保障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消除影响
因不当行为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依法承担的消除不良影响或恢复原 状等责任。
行政责任
警告
因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依法承担 的口头或书面警告责任。
罚款
因违法行为情节较重,依法承担 的缴纳罚款责任。
没收违法所得
因违法行为获取非法利益,依法 承担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任。
刑事责任
拘役
因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依法承担的短期剥夺人身 自由的刑事责任。
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行为,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 律规定,提高司法实践水平。

法理学课件 第10章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法理学课件 第10章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受贿40万全部捐赠,算不算犯罪?
先受贿,后捐赠, 两者无因果关系, 岂能用捐款来抵扣 脏款来减轻罪责?
(二)违约
违约是指合同主体违反合同约定,通过作为和 不作为的方式未履行合同义务的状态。 民事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约和民事侵权两类。
违约与违法 :
违法针对一般人
违约主要适用于合同或契约主体,针对特定人


(三)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四)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四、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与意义
(三)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与条件 前提:法律规范 条件: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则所规定的,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的,并且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或现象。 2.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一定主体意 志支配之下而作出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和消灭的人的活动。
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
一般权利能力
特殊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享 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确认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标准: 1.智力因素—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2.精神因素—是否处于神志清醒状态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是同时产生并同时消灭 的。

规范责任说从法律责任的形式特征入手,有可能把道义责 任说和社会责任说的优点吸收进去。
三、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法律责任产生原因:违法、违约和法律的特别规定 (一)违法

法理学第十章法律行为

法理学第十章法律行为

法理学第十章法律行为在法理学中,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和行为。

它是社会成员根据法律规定和法律意思表示的权利和义务来进行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理学第十章的法律行为,主要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要素、种类和效力。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经过自愿行为实施,并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它包括个人和法人的行为,既可以是自然人的主体行为,也可以是法人的机关行为。

法律行为是人们在法律框架下实现自己权利和义务的方式之一。

二、法律行为的要素1. 行为主体:法律行为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组织等。

行为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人,即具备一定年龄、智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以及依法设立的法人和组织。

2. 行为客体:行为客体是指法律行为所指向的具体对象。

它可以是财产、权益、法律关系等。

行为客体必须是合法、合规、合宪的,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3. 行为方式:行为方式是指实施法律行为的方式和形式。

它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默示行为形式。

不同类型的法律行为可能有特定的行为方式要求。

三、法律行为的种类1. 合同行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达成协议,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

合同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交易和合作。

2. 法定代理行为:法定代理行为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代表他人实施法律行为的行为。

代理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代理权,代理行为的效力由代理人的行为产生。

3. 遗嘱行为:遗嘱行为是指自然人在死后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安排和处置的行为。

遗嘱是法定的,遗嘱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才能有效地确定遗产的继承和分配。

4.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所做出的具体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单方面性的特点,是行政机关对个人、组织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产生直接法律后果的一种行为。

四、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保护力。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59页PPT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59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 ppt课件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 ppt课件

ppt课件
17
➢ 从总的方面看,分清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就 是要将法律行为与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 道德行为和宗教行为等区别开来。
➢ 原则上,经济、政治行为等大多受到或应当受到
法律的调整,但由于立法的滞后或出于立法政策
的考虑,法律对此没有予以调整,这样在法律行 为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法律行为。
研究法律行为主观要件,首先就在于考察这些行为意思 (意志)诸要素的法律意义 。
动机本身不是法律直接调整的对象,例如在刑法中,动机
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仅是量刑时参考的情节之一。
ppt课件
24
2、目的
➢目的是行为的本质要素
➢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达到或者力求实现某种目标和 结果的主观意图。 目的构成行为的灵魂,给予行为规定性。 在刑法中,行为目的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根据之一 。 在民法中,所谓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对其目的直接或间接 的、真实或虚拟的表达。
ppt课件
11
➢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他/她的活动和行为的社 会性,这种社会性既可能表现为社会有益性,也 可能表现为社会危害性。正是由于这一点,它们 才可能具有法律意义。 ➢纯粹自我指向的行为,一般是不具有法律意义的。
ppt课件
12
2、具有法律性
法律行为是由法所规定和调整的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 的行为。 合法行为会受到国家肯定、承认、保护、奖励;违法行为 会受到国家否定、取缔、处罚、制裁。 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 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由此区别 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ppt课件
13
➢ 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
➢ 由于行为具有社会指向,并且可能造成社会矛盾、 冲突和社会危害性,它们才有可能、也有必要受到 法律的调整。

《法律行为》幻灯片

《法律行为》幻灯片
• 1 定义 • 所谓非法律行为,是指那些不具有法律意义的
行为,即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 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 2 种类 • 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宗教 行为等 • 3 与法律行为的区分标准 • 〔1〕法律规定性 • 〔2〕行为的主体特殊性 • 〔3〕行为的程序 • 〔4〕行为的时效
《法律行为》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 〔一〕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 所谓社会意义,是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 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根本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 行为。 • 〔二〕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 〔三〕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可 以把法律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 所谓“主观要件〞,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 心素〞,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
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
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行为意思〔意志〕
• 它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机支配、为到达目 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层次,即需 要、动机、目的。
• 〔二〕行为方式〔手段〕
• 这是指行为人为到达预设的目的而在实 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其 中包括:行动的方案、方案和措施;行动的 程式、步骤和阶段;行动的技术和技巧;行 动所借助的工具和器械,等等。行为方式 〔手段〕是考察行为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 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是考察法律行为是 否成立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之大小的根据。除此而外,在法律上还必须 对各种特定行为方式予以规定,以为法律行 为性质和类别的判断提供具体的标准。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 4、按行为是否符合法的要求分:
–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 5、按行为的公私法性质分:
– 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
• 6、按行为的表现形式分:
–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 7、按行为的主从关系分
– 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 9、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分:
–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 行为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行为乃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 动。”“行为即表现于身体外部的自主自决的 行动。”“行为指可受意志所控制的、与环境 和结果发生联系的身体活动。”
• 法律行为由德语 Rechtsgeschaft 翻译而来, Rechts有公平、合法之意,所以,法律行 为原初意义是合法的表意行为。 • 受苏联法学的影响,在我国,法律行为之 意泛化,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 志行动,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 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 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 法律事实。 • 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 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的合法行为。
• 10、按行为有效程度分:
– 完全行为与非完全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 一、法律行为的涵义
– 一般行为的概念 – 法律行为的概念
• 二、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 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目的、欲望、意识、意 志支配下的活动。
– “行己有耻” “行必果”(《论语》) “行 则思意”“行无越思”(《左传》)“行,为 也”“志行,为也”(《墨经》)
• 1、法律行为的社会性
• 2、法律行为的法律性

法理学 第10章 法律行为

法理学 第10章 法律行为
18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行为绝不只是某一种样式,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行为绝不只是某一种样式,其表 现出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 现出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
单个的、一次性的动作; 单个的、一次性的动作; 连续性的动作或一个活动过程。 连续性的动作或一个活动过程。 有些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定的程式和手续(如意思表示、公证、 有些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定的程式和手续(如意思表示、公证、 法院判决);有些法律行为在实施的同时即告成立, 法院判决);有些法律行为在实施的同时即告成立,不需要特别 );有些法律行为在实施的同时即告成立 的程式条件。 的程式条件。 有时候,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以另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作为前提; 有时候,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以另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作为前提; 有时候,法律行为以一个独立的法律事实产生法律效果。 有时候,法律行为以一个独立的法律事实产生法律效果。 有些法律行为的时效是短暂的, 有些法律行为的时效是短暂的,有些法律行为的效力则要经历一 个相当长的期间。 个相当长的期间。
4
弗里德里希.卡尔 冯 萨维尼 萨维尼( 弗里德里希 卡尔.冯.萨维尼(Fiedrich Carl 卡尔 Von Savigny,1779-1861)在《当代罗 , - ) 马法体系》中对这一概念作了系统论述, 马法体系》中对这一概念作了系统论述, 被认为是法律行为理论的集大成者。 被认为是法律行为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法律行为的“意思学说”,将法律 他提出法律行为的“意思学说” 行为与“意思表示”相提并论, 行为与“意思表示”相提并论,并为德国 民法典所采用。 民法典所采用。
11
2、具有法律性 、
法律行为是由法所规定和调整的行为, 法律行为是由法所规定和调整的行为,是发生法律 效果的行为。 效果的行为。 –合法行为会受到国家肯定、承认、保护、奖励;违 合法行为会受到国家肯定、承认、保护、奖励; 合法行为会受到国家肯定 法行为会受到国家否定、取缔、处罚、制裁。 法行为会受到国家否定、取缔、处罚、制裁。 –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 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的、具有法律意义、 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 行为,由此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行为,由此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思考:
试分析民工偷葡萄行为的法律行为的结构
案例一:惠州李国清公交车肇事案
2009年6月22日,李国清因身体不适,向其所在的诚通运输 公司车队长请假要求次日休息。第二天下午,车队长打电话给李 国清,安排其替889线路公交车另一名司机顶班,李国清碍于情面 勉强答应。 当日18时25分,李国清因不满车队长安排自己在休假时加班 且该车又晚点让其等候多时,气愤之下,无视公司的发车规定, 独自将刚下完客的公交车驶离火车站广场,沿889路公交车运营路 线急速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李国清无视公共安全,未采取任何避让措施, 驾车疾驶,分别在制造多起车辆碰撞、人员受伤事故。 当日18时 38分许,李国清驾车逆向行驶,将正在火车西站路口等候红绿灯 的一部出租车撞毁,致出租车上司机及3名乘客当场死亡。 整个过程中,李国清驾车共造成27辆机动车受损,4名被害人 死亡,1人重伤,9人轻微伤,受损车辆价值共计人民币376611 元。 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7日开庭公开审理此案,李国清被控构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许多概念需要记 忆157]
分类的标准是多角度的、多标准的。 根据行为主体分类: (1)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2)单方行为、多方行为; (3)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根据行为法律性质分类: (1)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2)公法行为、私法行为;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2)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1)是受法律规 范调整的行为;(2)是能够产生法律效果 的行为。 3、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 行为,具有意志性。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内在方面(心理状态和认知 内在方面 能力) :动机、目的、认知能力 1、动机 动机: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在 动机 动因。动机并非法律直接调整的对象,但却 构成评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注意,对动机的评价并不必然决定对行 为的评价,比如侠盗劫富济贫的行为和一般 的盗窃、抢劫行为一样都是盗窃和抢劫;谋 财杀人、情杀、大义灭亲同样都是故意杀人。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十章法律关系

法理学(第五版)课件第十章法律关系
的性质、等级和相应的法律关系的重要程度 ➢ (二) 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 • 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 ➢ (三) 纵向法律关系与横向法律关系 • 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 一、 法律关系的分类 ➢ (四) 双边法律关系与多边法律关系 ➢ 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数量的多少 ➢ (五) 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 ➢ 根据: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联系
智力成果是指人通过智力劳劢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行为也是一类重要的法律关系客体如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演出合同关系中演员的表演诉讼法律关系中证人的作证等等有价值的情报或资讯如矿产情报产业情报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法理学 Jurisprudence
(第五版)
第十章 法律关系
大禾人面纹方鼎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 二、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一) 物 ➢ 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以一定物理形态存在的有形物。 ➢ (二) 人身、人格 ➢ 人身和人格分别代表着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利益,是人
之为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 (三) 智力成果 ➢ 智力成果是指人通过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一、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 法律关系主体,简称为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
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 ➢ 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导性因素。 ➢ 类别: • 自然人 • 法人 • 国家 • 国家机关 • 其他主体
享有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人, 承担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人。
奴隶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 变更与消灭
➢ 一、 法律关系形成、 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需要具备的最主要条件: • 一是法律规范; • 二是法律事实。 ➢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依据。 ➢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

法理学教学课件 (第八讲)

法理学教学课件 (第八讲)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综上,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在法学领域中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的目的,不仅是使其成为观念上 的法,更重要的是使其运行于社会现实生活中。而观 念上的法必须依赖于主体的行为才能转化为社会现实, 体现其本质,实现其价值。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法律行为理论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处于中介作用,在观 念法与现实法律关系之间架起桥梁,没有法律行为, 法律秩序无从建立,权利义务落不到实处、法律价值 无法实现。
律行为的本质属性——意志性,符合法律行为的原初之义——
表意行为。 ↗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社会价值的认同, 因此行为必然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在法律行为中,只有意志强 弱之分,而无意识有无之分。完全无意识的行为,在法律上,
不能认定为法律行为,只能是法律事件。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2、从法律行为的性质方面入手,强调行为的法律性。 ↗凯尔森认为“行为之所以成为法律行为正因为它是由法律规 范所决定的。行为的法律性质等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行 为只是因为它是由法律规范决定并且也只有在这一范围内才是 一个“法律”行为。” ↗在我国,有的学者主张“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和 调整的行为” , ↗还有学者认为“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可以运用法律 规范来调整的作为、不作为” ,“只有那些由法律加以调整和 作出评价的行为,才是法律上有意义的行为即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任何掌权者在法律制度范围内采取的行动。法律行
为有各种形式,有的是言语,有的是行动,口头法律行为具有 特殊意义,它给行为人及公众一般指示,非口头行为总的是给 没有听到的人的。有三类基本的口头法律行为:决定、命令和 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理工大学
法理学
第十章 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 效果的行为。 二、特征 (一)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二)具有法律性 (三)具有意志性
三、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 标准为: 1、行为的主体 2、行为的程序 3、行为的时效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客观要件
(一)外在的行动(行为),如身体行 为、语言行为
(二)行为方式(手段),如特定情景 (正当防卫)、特定主体身份(职务 犯罪)、特定对象(挪用公款)
(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如行为造 成的社会影响,
二、主观要件
(一)行为意思(意志),指心理状 态,包括需要、动机、目的
(二)行为认知,指对行为的法律意 义和后果的认识。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行式与相互关系, 分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主行为与 从行为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分
(一)意思表示行为、非意思表示行 为
(二)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即是 否具有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三)完全行为、不完全行为(无效 的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失效的法律行为)
民法,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 刑法,不知法者不免其罪
三、法律行为的确认
主体是有权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和 某些行政机关
经当事人同意的某些组织或个人,如 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分个 人行为、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分合法行 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