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下意见: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能源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

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当前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存在着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重哪些关键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重哪些关键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重哪些关键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那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哪些关键领域呢?首先,能源领域的变革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清洁、低碳、可持续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危机。

同时,还需要加强能源的存储和传输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推广节能电器和设备,优化能源管理系统,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供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产业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例如,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要加强农业的生态化发展,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

再者,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砍伐、湿地萎缩等。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废气治理等能力。

此外,还需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矿山生态修复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总体 要 求
( 一) 指 导思 想 。全 面贯彻 党 的十八 大和 十 八届 三 中、 四 中、 五 中、 六 中全 会 精神 , 深入 贯彻 习近 平 总 书记 系 列 重要 讲 话精 神 和 治 国理 政新 理念 新 思想新 战略 , 紧 紧 围绕 统 筹推 进 “ 五 位 一体 ” 总体 布局 和 协 调 推进 “ 四个 全 面” 战略 布局 , 牢 固树 立新 发展 理 念 , 认 真 落 实党 中央 、 国务 院 决策 部 署 , 以改 善 生 态环 境 质 量 为 核 心 , 以保 障 和
施。
( 七) 明确属 地 管理 责任 。地 方各级 党委 和政 府是严 守生 态保 护 红线 的 责任 主体 , 要 将 生 态保护 红 线作 为相 关综合 决策 的重要 依据 和前提 条件 , 履 行好 保护 责任 。各 有 关部 门要 按 照职 责分 工 , 加 强监 督 管 理 , 做 好 指 导协 调、 日常巡护 和执 法监督 , 共 守生态保 护 红线 。 建立 目标 责任 制 , 把 保 护 目标 、 任 务 和要 求层 层 分 解 , 落到 实处 。 创新 激励 约束 机制 , 对 生 态保 护红 线保 护成 效 突 出的单位 和 个人 予 以 奖励 ; 对造 成破 坏 的 , 依 法依 规 予 以严 肃 处
态功 能 , 通过 自然 资源统 一确权 登记 明确 用 地性 质 与 土 地权 属 , 形 成 生 态保 护 红 线全 国“ 一 张 图” 。在 勘 界 基础 上设 立统 一规 范的标 识标 牌 。 确 保 生 态保 护 红线 落地 准确 、 边 界 清晰 。
( 六) 有序推进划定工作。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 改革委会 同有关部 门提 出各省( 自治 区、 直辖 市) 生态保护 红 线空 间格局 和分 布意 见 , 做 好跨 省域 的衔接 与协 调 , 指 导各 地 划定 生 态保 护红 线 ; 明确 生 态保 护 红 线 可保 护 的 湿地 、 草原、 森林 等 生 态 系统数 量 , 并 与 生 态安全 预 警监 测 体 系做 好 衔 接 。各 省 (自治 区、 直辖市) 要 按 照相 关要 求, 建 立划定 生 态保 护 红线 责任制 和协 调机 制 , 明确 责任部 门, 组织 专 门力量 , 制 定 工作 方案 , 全 面论 证 、 广泛征 求

2024年甘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甘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甘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农业4.0属于()生产。

A.机械化B.智慧C.无人化D.小农2.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2.5B.33.6C.35.8D.47.53.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4.()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A.数据B.教育C.科技D.人才5.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的新作品的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独创性D.非独创性6.《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A.流动岗位B.技术岗位C.管理岗位D.创新岗位7.《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科研机构、高校要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以()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

A.论文数量B.工作年限C.实际贡献D.职务职级8.强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等文物古籍古迹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和边疆考古。

A.历史遗迹B.文化遗产C.革命文物9.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A.德才兼备B.德高望重C.国际视野开阔D.研究能力突出10.《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A.研究目标B.经费预算C.技术路线D.团队组成11.著作权在整个知识产权的框架里面,它相对于()而存在。

A.工业产权B.商业产权C.科技产权D.专利产权12.要大力培养使用()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word可编辑)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word可编辑)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断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逐渐形成“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本领。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力提升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生态环境治理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 排污费管理
23
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排污收费的范围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征收排污费。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 污染源暂时不征收废气排污费;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征收排污费。若超标排放污染物,加倍征收 排污费;
若没有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 征收固体废物排污费;若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的,征收危险废物排污费;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
自然保护法
《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 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
环境行政管理法
通过制定法规的形式对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行政管理 程序、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处罚程序等作出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 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2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3
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4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
1972年,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
1984年底,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 理的国家局,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部独立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设置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总局内共设置10个职能司(厅)。

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12月1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年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发表题为特别演讲摘录(个人认为有用的)今年的国合会以“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契合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很有意义。

这里,我就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些看法,同大家交流探讨。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明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环境法治必将日趋完善,为推进环境与发展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更加有力的武器。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显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决,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

浅谈建筑环境工程管理

浅谈建筑环境工程管理

浅谈建筑环境工程管理摘要:建筑环境工程管理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工程建设的多次实践,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污染和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引言:在我国现阶段,建筑业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工地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管理施工环境,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

1.建筑环境管理体系第一条:为统一加强公司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促进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建设工程质量,适应国家建设工程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公司需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股份公司及关联矿山新建、扩建、改建及其他建设项目(含矿山、土建、安全)的建设项目管理。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进行了说明,强化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说明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内容和程序。

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1建筑与环境协调理论建筑与环境和谐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所谓的关系艺术。

关系艺术首先意味着它必须能够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布政伟的《独一居》为例,他对海带草的运用,将方言融入了现代精神。

又如戴念慈的阙里客栈项目,寻求与先秦文化的直接对话,白墙灰瓦与孔庙原貌融为一体。

建造了这座桥。

正是因为建筑师创造了建筑环境的新概念,他们可以将他们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2实现架构与环境的协调2.2.1树立环境观念架构师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许多。

在高科技时代,现代人力求高昂的情感、人情味和人性的回归,以达到生活节奏的平衡。

他们对人的个性和自然的尊重,强调最能满足人类多样性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

(2)参与。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不仅具有欣赏能力,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环境艺术的创作,文丘里所推荐的就是一种。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与创新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与创新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与创新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愈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创新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实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是生态环境管理创新与发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创新引言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涵盖资源管理、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管理的重要管理机制,其体制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管理质量及水平。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使其可以最大限度的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和谐。

1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安委〔2020〕10号)中,明确生态环境部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法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等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等4项工作任务。

各省也相继落实了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职责任务。

因此,生态环境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落实的法定责任。

对照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及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主要任务一是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等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相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调查和事故现场应急环境监测;二是对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环境污染和其他相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处置;四是完成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一、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科学认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通常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受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决定的,而没有投入劳动或不能进行交易的事物的本身是不存在任何价值的。

受这种传统认识理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缺乏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一切活动过程中往往存在对资源过度和掠夺性占有、开发的现象,无限制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断恶化。

我国现阶段用于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涵盖了工农业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了计算,但却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损失。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当下国家经济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大量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现象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和统一的协调机制我国自80年代开始就已经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我国现阶段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仍然存在着诸多空白、重叠和冲突之处。

例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对于森林采伐量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却未能明确指出大面积森林的生态环境的防治与评价措施。

再比如:渔业主管部门通常需要同时负责水产资源的保护以及渔业生产的管理工作,进而造成的主管部门的经营权与行政权重叠的现象,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不合理情况。

我国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工作中,往往未能依据资源分布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我国原本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且生态环境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背离。

2024年福建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福建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2024年福建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统筹推进强基固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建设,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全国兴边富民典范和强边固边示范区。

A.开放兴边B.民生安边C.产业兴边D.以上都是2.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的新作品的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独创性D.非独创性3.《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年为评价周期,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综合评价,涵盖职责定位、科技产出、创新效益等方面。

A.1B.5C.10D.154.《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以()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A.促进人才发展B.优化职业分类C.促进人才开发使用D.优化人才评价5.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A.双一流大学B.985院校C.国际智库D.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6.教字广东项目的五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中()是面向全省1300万商事主体的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企业开办、经营许可、清缴税款、出口退税、创业补贴、扶持资金申请等961多项高频服务集成到一个手机应用。

A.奥商通B.粤政易C.广东政务服务网D.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7.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A.引进B.人才发展格局C.人才工作格局D.人才管理格局8.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

A.雁阵格局B.中心圈格局C.梯形格局D.“一三”格局9.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金融活动。

A.正确B.错误10.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绿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生态绿化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有助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增加。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工作仍存在许多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方向1.助推城市绿色发展城市生态绿化需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生态绿化的融合,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绿地、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使城市内外的绿地形成连片、互联的绿色生态网络。

另一方面,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提升城市生态绿化质量城市生态绿化工作应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目标。

要将生态绿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大投入和力度,提高花卉苗木质量,推广灌溉技术和养护管理方法。

在绿地建设中,注重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提高抗生态风险、提高生态现代化水平。

此外,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更新,建立健全的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绿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3.推动城市绿色交通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提倡步行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同时,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交通枢纽区域增加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改善环境质量。

4.加强城市园林管理与环境监测城市生态绿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环境监测体系。

要加强城市园林管理,推进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同时,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生态绿化。

建立城市生态绿化的长效机制,确保绿化工作得到长期保障。

同时,加大对城市生态绿化的投入和资金保障,提高绿化的质量和数量。

2.强化教育宣传和社会参与城市生态绿化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选一)(24春)

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选一)(24春)

答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党在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上的不懈努力与艰苦探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五个重大关系”中,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首位,发挥着牵引性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更高视野、更高站位、更强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的新动能、新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

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

这些年来,湖南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洞庭湖麋鹿聚集、江豚畅游、鸥鹭潜翔,三湘大地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攻坚,又立足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重点攻坚与系统治理同向发力。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步伐。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虽在环境保护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环境保护适应经济的发展是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生态保护工作在政府工作中处于次要位置“发展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开发主义”或“GDP主义”仍然是一些地方政府首要坚持的。

他们认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也只有经济增长起来,才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有更多的财力投人。

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问题的关系被描述成了“成绩和代价”、“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这是典型的发展思想的误区。

解决这个问题,需从改变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和建立约束机制两方面着手。

改变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生态观。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发达国家百年造成的生态破坏在中国20年内就全部出现,而发达国家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比我们更有能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中国必须而且只能走边开发边治理的道路。

建立约束机制一是要实行行政问责制。

现在,政府职能正在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服务,哪一届政府造成了生态破坏,就要坚决追究其相关责任。

就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应该作如下所说:1、建立有效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领域和方面,单靠环保部门“包打天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广泛动员联合各方力量一起来干。

但是,这也会带来多头执法的弊端。

试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试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试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和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绿色发展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建设绿色环境,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惠及全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法治管理:坚持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三、加强综合管理:坚持综合治理,结合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多方面,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技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四、加强科技支撑:坚持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环境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科技水平,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五、强化社会责任:坚持社会责任,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活动,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3.15•【文号】环发[2007]37号•【施行日期】2007.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现就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一)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参与综合决策,加强监管,努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取得积极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得到重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明显提高。

(二)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污染和水生态失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退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安全;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

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

生态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的手段不足,能力建设严重滞后,队伍、技术力量薄弱,投入机制不健全。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一、环境生态管理制度的概念环境生态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政府在环境生态管理领域所采取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措施,以及各级政府和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在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演化和良性发展。

二、环境生态管理制度的特点1.综合性。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不仅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还包括环境监测、评估、规划等全过程管理。

2.协同性。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联动合作,形成协同作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和治理目标。

3.科学性。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需要依据科学数据和技术手段建立,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优化和改善。

4.可持续性。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适应性。

环境生态管理制度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保持对不同环境问题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三、环境生态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环境生态管理制度建立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生态管理制度框架,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兴环境保护意识的初期阶段(1978-1988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了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成立了环境保护机构,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发展阶段(1988-2008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评估、规划等管理机制,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设立了环保部门,推动了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新阶段(2008年至今)。

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理念,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推动了我国环境生态管理制度的深入完善。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

基本信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

基本原则: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三个结合: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都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举措,在水土流失重点区,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外,在地广人稀、降水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应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

通过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12.21•【文号】•【施行日期】1994.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1994年12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防治生态破坏,应从源头管起,按照有关法规,切实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一、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领导,将其摆上工作日程,指定机构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

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中赋与的职权,积极开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薄弱,生态破坏加剧的现状,当前应着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森林采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动植物资源开发、荒地草原和湿地开发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

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环境保护部门应从实际出发抓好试点,总结和探索适应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经验,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要结合试点工作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探索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有关技术规范。

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摘要: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关系的分析,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依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整合,生态工程的分类应以灾害为依据进行系统分类,以行政区划为序进行规划实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分类工程系统整合系统工程Summary: I t’s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to man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the way of engineering for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of systematic engineering,the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rough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classified by calamity and carried out by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System;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引言: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建国初期就已开始,西满防护林建设是我国最早的生态环境建设,后来发展为“三北”防护林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已遍及全国,并已引入工程建设的范畴。

这就需要我们对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过去我们把这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均称为体系建设。

当引入工程建设概念以后,由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没跟上去,必然产生一些混乱现象。

今天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课题,目的就是要使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及城乡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成为普遍。

我国人多地少,近年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

黑龙江省水资源匮乏,每年干旱面积达106.67万hm2。

同时,因不合理不科学用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有533.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蔓延趋势,废污水随意排放,秸秆焚烧,人畜粪便进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每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惊人。

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t,平均用量在400 kg/hm2以上,鹤岗市郊区年化肥用量达到9256 t,平均化肥用量高达450 kg/hm2。

农民几乎不施用有机肥,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化肥应用指标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氮素浪费严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农业污染加剧。

农药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933.33万hm2。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十分混乱,随意添加组合的现象十分严重。

据调查,鹤岗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2 t,除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农业生产中由于投入品的不合理应用,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

2、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结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

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

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

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3、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

因此离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

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

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

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

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

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

4、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通过前面论述,我们知道生态与经济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企业要走生态之路,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原则的同时,坚持以建立绿色企业经营为根本目的、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原则,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形式上。

正是基于此,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在生态经济约束下的企业经营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只有寻找到有效实现“生态管理”和“生态管理经济”的路径,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真正建成生态型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