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前的英国战列舰
英国前无谓时代战列舰
前无畏舰时代,从火力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92-1900年,这一时期的战列舰火力通常为2-6门主炮,10-20门左右的副炮,最常见的配置是4门主炮,12-16门副炮,主炮范围在234-413之间,通常是305口径,但是更大和更小口径的主炮也有。
副炮范围在102-203之间,通常是152。
这其中:英国的主炮口径通常是,一级战列舰305口径,二级战列舰254口径,另外也有343和413口径;法国则为274、305、320、370口径;俄国通常是254和305口径;意大利为305口径;美国为305和330口径;德国为240、260、280口径;奥匈则为240口径。
以前无畏舰时代标志性战舰“君权”级来讲:装备4门343毫米主炮,10门152毫米副炮,12-16门47毫米或者57毫米速射炮,布局是前后各一双联主炮塔,副炮集中在舷侧炮廓内,这基本成为前无畏舰的标准配置。
第二个阶段,1900-1907年,战列舰同时配备二级主炮和一级主炮的时期。
这一个时期,战列舰的主炮不变,和之前的配置基本相同,但是出现了二级主炮,配置数量为4-12门,口径通常在203-274之间,小于主炮口径,大于副炮口径。
出现二级主炮,主要是考虑到战列舰在对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时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的情况。
这一时期,以英国爱德华七世级为代表的战列舰,开始采用了二级主炮,爱德华七世级采用了4门305主炮和4门234主炮,以及标准配置的152副炮。
其他如:英国纳尔逊级,4门305主炮和10门234二级主炮;法国丹东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40二级主炮;俄国的安德烈_佩沃兹万尼,4门305主炮和14门203二级主炮;日本的萨摩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54主炮;意大利艾琳娜女王级,2门305主炮和12门203主炮;奥匈拉德茨基级,4门305主炮和8门240主炮;美国的弗吉尼亚、康涅狄格和密西西比,4门305主炮和8门203主炮。
一战英国驱逐舰
一战英国H级驱逐舰,也称为橡树果级,G级驱逐舰的增加主炮武备改进型,共建20艘,
730~780吨,75×7.8×2.1M,13500马力,72人,27节,2×4寸炮,2×12磅炮,2×21寸鱼雷
橡树果号、警报号、活泼号、麻鸭号、坚定号、变色龙号、彗星号、金翅雀号、复仇女神号、海仙女号、
水泽仙女号、愤怒号、信心号、拉恩号、天琴座号、紫燕号、诗人号、红头雀号、步枪兵号、红宝石号
一战前英国A级驱逐舰:同级42艘,是1892--1895年间开工建造的多级早期鱼雷艇驱逐舰的统称
包括:
浩劫级/也叫哈沃克级(浩劫号、大黄蜂号)
大胆级(大胆号、诱饵号)
雪貂级(雪貂号、山猫号)
一战时英国无N级的编号
一战时英国无O级和P级驱逐舰的编号
英国老R级驱逐舰,并不是一战后的,它属于一战应急驱逐舰建造计划,是M级的改进型。
先说3烟囱的海军部老R型:1916年~17年共建39艘,
975/1035吨,84×8.2×3M,27000马力,36节,3440海里/15节,82人,3×4寸炮,1×2磅砰砰炮,4×21寸鱼雷
火箭级(火箭号、鲨鱼号、粗鲁号)
鲑鱼级(鲑鱼号、啮鱼号)
鲟鱼级(鲟鱼号、海星号、鳐鱼号)
剑鱼级(剑鱼号、喷火号)
斑马级(斑马号)
一战前英国B级驱逐舰:是1895年以后建造的多级早期鱼雷艇驱逐舰的统称
鹌鹑级(鹌鹑号、雀鹰号、长尾鲨号、母虎号)
诚挚级(诚挚号、兀鹫号、蝗虫号、豹号、海豹号、狼号)
热心级(热心号、拳师号、好斗者号)
突击者级(突击者号、冲击者号、急速号)
女妖级(女妖号、竞争号、龙号)
冲突级(冲突号、蒂泽号、男巫号)
英国前无畏舰
铁甲舰时代蹂躏级蹂躏 1873/4/19——1908/5/12退役解体怒吼 1877/5/26——1909/7/13退役解体排水量:9330T 长:93.6M 宽:19M 吃水:8M 速度(节):13.8 人员:358人火炮(MM):305双联装×2装甲(MM):水线305,甲板760,矮护墙305,主炮塔356,指挥台2291873年4月19日,由朴次茅斯工厂建造的英国海军“蹂躏”号竣工,这是历史上最早撤去风帆,完全应用蒸汽机推进的铁壳装甲舰。
“蹂躏”号干舷很低,两个扁平的圆柱形炮塔分装在上层建筑前后中心线上。
尽管“蹂躏”号在风浪中航海性能不佳,但它是第一艘具备近代战列舰基本要素的军舰。
无畏号无畏 1879/2/15——1908/7/14退役解体排水量:10886 长:104.6M 宽:19.5M 吃水:8.1M 速度(节):14.5 人员:358人火炮(MM):318双联装×2,10挺机枪,57×6,47×10 鱼雷(MM):406×2 装甲(MM):水线356,甲板356厚,76米长,主炮塔356,指挥台356 作为“蹂躏”级的3号舰而建造的,施工时修改参数,比母型大,为远洋航海型,最早采用液压机构来操作全部主炮,首先采用1个高压汽缸、2个低压汽缸的倒直立型复式蒸汽机。
称当时世界最强精锐的战舰也不为过,所以将创新性能的主力舰命名为“无畏”号自此开始成为英国海军的传统。
阿贾克斯级阿贾克斯 1883——1903拍卖阿加门农 1883——1903拍卖排水量:10660 长:91.44M 宽:20.72M 吃水:7.31M 速度(节):13.5 人员:405人火炮(MM):318双联装×2,152×2 鱼雷(MM):356×2 装甲(MM):舷侧带381,甲板76简化版的不屈级,可能用来压制俄国在波罗的海与黑海的战舰。
东瀛妖刀、天皇野望——日系战列舰发展史
东瀛妖刀、天皇野望——日系战列舰发展史海军一直被认为是最需要底蕴和时间积累的技术型军种。
也因此有了“百年海军”之说,意思是海军的建设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有符合预想的结果。
但近现代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却似乎是这个现象的异类。
从明治维新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海军力量从默默无闻一直急速发展到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势力。
其速度之快与力道之猛,都让观察者们大跌眼镜。
很多人都将日本近代海军发展,定义为弯道超车的典范。
即便是最后输给了美国,也不应由海军本身要负担主要责任的。
仅以截止1942年年初的90年时间来看,日本海军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
但这恰恰不是日本人追求什么弯道超车的结果,而是他们非常明智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潮主流。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则以原来的萨摩海军人才为班底,组建大体上效仿英国皇家海军的近代军事力量。
与英国有竞争关系的法国人,是日本早期海军的影响人之一。
日本的首艘铁甲舰甲铁号就购自法国。
甲午战争中的旗舰松岛号也购自法国。
虽然初期的起点不高,但是日本海军却生活在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很多海军技术在10年内就面临新技术的替代,军舰服役8年左右就开始落伍,超过10年则根本面临淘汰。
所以,日本海军在前期的规模不足,并不影响他们在下一次技术更新换代时再加速跟上。
英国从开始19世纪的80年代慢慢转向联合日本。
日本也非常果断的在外交上与之靠拢。
随即,就不断躺在皇家海军与英国银行业的大树下乘凉。
甲铁号铁甲舰:日本装备的第一艘铁甲舰甲鉄号的经历可谓波折,它原本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邦联政府为了打破海上封锁,在同情南方政府的法国秘密订购的两艘铁甲舰之一。
结果由于走漏了消息,在美国政府的抗议下,法国不得不终止了这笔交易,把这两艘铁甲舰分别转卖给了丹麦和普鲁士。
其中卖给丹麦的斯芬克斯号因为价格问题,交易再次搁置,最后经过协商,又被二次转卖,这次买家变成了美国政府,也就是当初订购者南方邦联政府的敌人。
斯芬克斯号抵达美国以后,被改名石墙号。
二 战 十 大 战 列 舰
二 战十大 战 列 舰
大舰巨炮
汪洋霸主
钢铁咆哮 怒海争锋
• • • •
中文名: 外文名: 国 别: 类 型:
中文名:乔治五世国王级战舰 英文名:King George V class Battleship 国 家:英国
1941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取得了服役期间最大的战果——她与“BIG SEVEN”的传奇角色“罗德尼”号战列舰一道,击沉了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 麦”号战列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对手力早已不从心的情况下,“乔治五世” 却遭受着火炮故障的困扰,以至于她几乎从未进行10门主炮的齐射。 1945年上半年,“乔治五世”号协同“衣阿华”号等盟军战舰游移于日本近海, 炮击室兰制铁所等日本工业设施。 1945年9月2日,“乔治五世”号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投降仪式。 1950年退役,1958年1月20日出售解体。 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在丹麦附近发现“俾斯麦”号, 随即展开炮战,史称丹麦海峡海战。双方从26000米一直打到22000米,“胡德” 号中弹沉没,“威尔士亲王”号中弹3发,雷达操作室、舰桥被毁,航空设施、 救生船加班遭到破坏,但也命中“俾斯麦”号3弹,打穿了对方舰艏的一个油舱 (让“俾斯麦”号损失了1000吨燃料,又迫使其尽量顺风航行以免增加进水,机 动性优势大减)。随后,饱受“伤”“病”折磨的“威尔士亲王”选择了撤退, 未参加后续的追击行动。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在马来亚海域(3-30'N,104-30'E) 遭遇日军飞机空袭,两舰先后沉没。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上将和“威尔士亲王” 号舰长里奇上校阵亡,英军高级军官仅有“反击”号舰长威廉-坦南特上校幸存。
巡洋舰演变史
巡洋舰演变史巡洋舰是海军最古老的舰种之一,可以追溯到风帆时代的快速帆船。
当时,英国海军将装备38-50门火炮的舰艇定义为快速帆船,即巡洋舰的始祖。
快速帆船一般都是木质船壳,有三根桅杆,因此也被称为“三桅炮舰”。
由于速度快,经常执行侦察巡逻任务,被称为“舰队的眼睛”。
除了侦察巡逻外,还执行袭击商船、快速运输、送信、炫耀武力等任务。
1842年,美国建造了第一艘海军螺旋桨蒸汽船,就是轻巡洋舰“普林斯顿”号;英国海军在后不久,也下水了一艘螺旋桨快速炮舰“响尾蛇”号。
采用螺旋桨和装甲等新技术后,这种全蒸汽动力并装有旋转炮塔的装甲巡洋舰就是现代巡洋舰的前身。
这时的巡洋舰速度快,火力强,已开始在海战中显露头角。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和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中,双方使用的就是装甲巡洋舰。
1908年,英国建造了常胜号巡洋舰,排水量达17300吨,航速26.5节,装备356毫米火炮8门,102毫米火炮16门,这种战舰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德国也建造了Von der Tann 型战列巡洋舰,主炮口径小于英国,但射程与英国的一样,均为13.7千米;副炮口径比英国的大,但数量要少一些。
节约下来的重量增加了装甲的面积和厚度,提高了生存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损失惨重,英国34艘巡洋舰有11艘被击沉。
日德兰海战中,英国3艘战列巡洋舰、2艘装甲巡洋舰被击沉,德国的巡洋舰也被打得遍体鳞伤。
1922年,英、美、日、法等国签署了华盛顿条约,对战列舰建造数量进行了限制。
巡洋舰开始吃香,这个时期建造的排水量1万吨左右、主炮口径为203毫米的重型巡洋舰,被称为“条约型巡洋舰”。
到1930年,英、美、日等国签定了伦敦条约,对主炮口径为203毫米的重型巡洋舰和主炮口径152毫米的轻型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也进行了限制。
二战期间,巡洋舰的排水量迅速增大加强了装甲防护,同时普遍使用高温高压的蒸汽轮机和柴油机,提高了巡洋舰的航速。
如美国阿拉斯加级巡洋舰就达到了3万吨,航速达到33节。
二战经典战列舰
【浅谈】【二战中的经典战列舰】“大舰巨炮,汪洋霸主,钢铁咆哮,怒海争锋...在20世纪前半页的强权争霸时代,战列舰以极其具象化的身影雄姿,将战争的暴力美学推向极致...”以下就战列舰这个话题,挑选了参与二战的十数艘经典战列舰,带读者重温那段“纵横四海,劈波斩浪,烈焰与狂澜交织的征程...”10.田纳西级40年代初的“田纳西”号1917年开工的“田纳西”(Tennessee)级是美国在“新墨西哥”级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共建造两艘:“田纳西”号与“加利福尼亚”号。
田纳西级下水之初便搭载了最大仰角达到30度的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这在当时为战舰带来了明显的射程优势;4座3连装炮塔的布置使得该级战舰可以向单侧同时发挥12门主炮的威力,与同时期的另一级具备相同火力配置的日本“扶桑”级战列舰相比,田纳西级还有着炮塔布置紧凑简约、装甲防护集中的优势。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田纳西级舰体划分多层隔舱,并且采用了新式的后置龙骨设计,水下防御性能相比美国海军以往建造的战列舰有很大改进。
肥大宽阔的舰身加上飞剪型舰艏为战舰带来了优秀的适航性,虽然在航速上依旧是传统的低速/舰队战列舰的水准,但该级舰采用的电气推进系统对后世战舰动力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各类大演习中,集众多优秀设计于一身的田纳西级无疑是美海军战列舰中的亮点,优异的表现使其长期坐镇主力位置,加利福尼亚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担任太平洋舰队旗舰,该舰还是是美军最早安装CAXM雷达系统的战舰之一...两艘田纳西级战列舰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中遭受重创,经修复后再度被编入美军战斗序列,1942年前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大量的先进电子设备并强化了防空火力,两舰在1944年的苏里高海战中成功完成了对日军的复仇。
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田纳西”号共获得10枚“战斗之星”勋章,“加利福尼亚”号也有7枚入账。
20年代的“田纳西”号,可以看到早期美系战列舰特有的笼式结构在“珍珠港偷袭”中被重伤的“田纳西”号(后)维修、改造中的“田纳西”号改造完成的“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1943年摄)9.金刚级上图为金刚级2号舰“榛名”号“金刚”(Kongo)级是日本以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为蓝本仿制的一型战列巡洋舰,首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她同时也是日本向海外订购的最后一艘战舰),1913年竣工服役,剩余三艘(“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则在后续几年由日本根据“金刚”号图纸自行建成...金刚级装备了8门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这使得金刚级在刚建成时颇有世界最强火力之姿,加上其出色航速航程,金刚级可以说是英国“海军上将”级出现之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战列巡洋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看中金刚号的战力,曾试图向日本租该舰用来应对德国公海舰队的威胁,遭到日本的拒绝。
英国战列舰史观
鲁珀特
鲁珀特级装甲撞击舰
1872.03.12
得名自普法耳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之子,英国内战中为保皇军统帅,1907年7月出售解体
54
无畏
无畏级炮塔舰
1875.03.08
原名“愤怒”,1908年7月14日退役拆除
55
库克罗普斯
库克罗普斯级胸墙式低舷重炮舰
1871.07.18
得名自希腊神话中独眼巨人,1903年退役拆除
69
坎珀当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5.11.24
得名自1797年亚当.邓肯上将同荷兰海军之间的坎珀当海战,1911年7月11日退役拆除
70
豪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5.04.28
得名自海军元帅查理德.豪(1726-1799),1910年11月10日退役拆除
71
罗德尼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4.10.08
得名自海军上将乔治.罗德尼(1719-1792),1909年6月16日退役拆除
81
复仇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2.11.03
皇家海军传统舰名,至此为第十一代。1913年改名为“敬畏”,1919年11月6日退役拆除
82
皇家橡树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2.11.05
1914年1月14日退役拆除
83
君权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1.02.26
第七代君权号。1913年10月7日退役拆除
84
胡德
得名自女王的夫君称号,原名“凯旋”,1882年退役拆除
14
喀里多尼亚
王夫级木壳侧舷炮门铁甲舰
1862.10.24
得名自苏格兰的拉丁名称,1886年退役拆除
战列舰简史
战列舰简史一.定义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
二.名称由来“战列舰”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
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
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
三.特点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
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四.主要战术T字横切:全称为抢占T字横头射击阵位,理论上即攻方纵队以约90度航线交角横穿敌纵队前方,这样攻方可以集中全部侧舷火力对敌先导舰进行大广角射击,而对方只能运用部分前主炮进行还击。
意味着抢占T字横头阵位的一方可以充分发扬火力,而相反的一方火力受到极大抑制。
“T字横头”最先是出现在风帆舰船时代,以前以桨为动力时,要求军舰以船头对准敌船侧面,靠船头的撞角撞击敌船船身,然后再靠上敌舰,进行肉搏战,这在火炮出现之前是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战法,火炮加上风帆用在军舰上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火炮布置在军舰的两舷,只有侧面对敌时,一侧的火炮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全数开火,而船头对准敌舰时,自己的火炮几乎无法向对方射击,所以,舰队在作战时,要尽量排成一线,争取用自己的侧面对准敌方船头,这样两只相互作战的舰队就形成了“T字横头”.这并不是英国人发明的,而是在基督教联合舰队与阿拉伯舰队在地中海展开决战时,由基督教联合舰队首先采用的.此种战术一直使用到二战后,直到导弹代替了火炮成为主要打击的手段为止.。
至勇无敌——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至勇无敌——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在20世纪初叶的世界海军舞台上,“无畏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而秉承其思想建造的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则是历史上第一批服役的战列巡洋舰。
在“无敌”号短暂的生涯中,她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享有过荣耀的庆典,并最终战沉海底,完美实践了一艘战舰辉煌而悲壮的一生。
作为大舰巨炮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组成,以“无敌”号为代表的战列巡洋舰的出现,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短暂而壮丽的篇章,今天回味这段“战舰的黄金年代”,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英国海军的困境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英国拥有世界范围内无以匹敌的强大海军,保持和延续这种优势,是英国历届政府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作为资本主义殖民帝国,英国的扩张和进取主要朝向欧洲大陆以外的世界范围,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岛之外的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1另外,英国不像其它欧洲大陆强国,拥有方便物资流通的陆上边界,地理环境造成其对海洋依赖的绝对性。
因此,不列颠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必须占据海上主宰的地位——这是关系到国家兴废的关键。
而一旦实现了这种优势,英国便可以不断获取新的殖民市场,从而加大产业规模和贸易量,使“资本主义的工业齿轮”高速旋转。
作为殖民帝国的基石,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并通过航运和商业网络互相联系起来,与本土紧密结为一体。
这种全球网络的畅通运行有赖于海军的严密保护,而英国海上力量也要依托这个网络的结点(重要海上通道,商业港口、海军基地)提供补给支援,一旦其中出现破绽,将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作。
但实际上,这些结点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不像英国人所希望的那样平静无事,往往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其它强国势力挑战的要冲。
因此,英国需要经常性地在这些地区维持一定海军力量,用以保护利益和显示存在。
到20世纪初,装甲巡洋舰逐步构成皇家海军驻外舰队的主力,当时英国共有30多艘此类舰服役,其中超过一半服役于世界各地的分遣舰队中。
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 1906
威廉·怀特 爵士小传
0 4
“纳尔逊勋 爵”级 (Lord Nelson class)
0 6
皇家海军舰 队重组
0 5
前无畏舰时 代的12英 寸舰炮
作者介绍
这是《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
对勇士级等等早期铁甲舰的描述不够细致,我本人是早期铁甲舰的爱好者,看完后感觉有点可惜。
一部完美的英国前无畏舰查询手册。
前无畏舰的发展历史有些过于枯燥,毕竟这一时期世界各主要海军强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海战,没有战例佐 证,这部分的内容很难吸引读者的兴趣。
1860年~1906年的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就是一部前无畏舰时代的舰船历史,从露天炮塔到全封闭装甲炮塔、 从固定甲板炮到火力凶猛的二级主炮,前无畏舰的历史也是工业化时代历史缩影,每一步改进都往更实用方向发 展,直至出现取消二级主炮的无畏号战列舰。
目录分析
炮郭与炮塔之争
进入铁甲舰时代
强化中央防御
0 1
“君权”级 (Royal Sovereig n class)
0 2
1889年海 军防卫法案
0 4
“声望”级 (Renown class)
0 6
“卡诺珀斯” 级 (Canopu s class)
0 3
“百人队长” 级 (Centuri on class)
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昔日的海上巨无霸,盘点二战那些最著名的战列舰
昔日的海上巨无霸,盘点二战那些最著名的战列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交战国及人口最多、范围最广、伤亡人数及损失财产最多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带给人类的是难以抹去的记忆,是无可估计的损失。
所谓有失必有得,这场战争样带给人类同样的机遇,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雷达、原子弹、导弹、喷气式飞机、抗菌素等等。
这些东西直接影响人类至今。
同样的这场战争也造就了无数的将军,数不清的经典战列,但有些东西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东西失终究属于历史,无可代替。
那些昔日的海上巨无霸,海军曾经的辉煌,随着舰载航空兵的出现,终究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那些狰狞的巨炮,庞大的身躯却永远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 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 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
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俾斯麦级战列舰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于1936年开工,1939年下水,1940年8月24日服役。
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上也仅次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
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
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发表于:2008年6月27日 21时28分28秒来源:阅读(0)评论(0) 举报本文链接:/121031728/blog/1214573308[顶]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1992年3月31日,是世人未曾留意的普通一天,但它却是世界海军史上的一个特殊日子。
就在这一天,美国海军宣布“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役。
曾经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主宰辽阔海洋的一代海上霸主暨一个著名的舰种,自此就从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彻底功成身退了。
战列舰(BATTLE SHIP),也称为战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承担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兰色风骚,是海军舰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战列线战术的产物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和欧洲等处,就发生了最早的水(海)战。
当时的海军在作战中使用的是装有舰艏冲角的木质桨船和各种冷兵器以及投掷器。
交战双方的舰队首先是各自排成单列横阵或多列横阵,用投掷器和弓弩等进行一定距离的对射,然后进行撞击战和接舷战。
这种战法一直持续沿用到17世纪之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自14世纪中叶开始,海军战舰在两舷逐渐配置了滑膛炮,使海战的战法随之产生一些变化,即交战双方的舰队首先在有效射程内进行舷侧方向的舰炮对射;如果炮战不能解决战斗,双方再以撞击战或接舷战来决定胜负。
到17世纪时,舷炮战战术成为海军舰队在海战中的主要战法。
18世纪以后,随着木质风帆战舰操纵性能的改善、战舰排水量的增大和大口径火炮在战舰上的普遍配置,海军作战的舷炮战战术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战列线战术,即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于是,在这种战列线战术中使用的拥有80门以上火炮的大型军舰得名为战列舰。
到19世纪中期时,最大的风帆战列舰其排水量可达4000吨,配置火炮多达130门,通常建有三根高大的桅杆,航行在海面上非常威武壮观。
1866 年至 1911 年的重大海洋灾难
在有记录的重大海洋灾害中,这些灾害导致了生命和船只是:1866,1月11日——伦敦轮船在前往墨尔本的途中,在1000号邮轮上沉没。
比斯开湾;220人丧生。
1866,10月3日——轮船黄昏之星,从纽约到新奥尔良,沉没;大约有250人丧生。
1867,10 月 29 日——皇家邮政轮船 Rhone 和 Wye 以及其他大约 50 艘轮船船只在西印度群岛的圣托马斯被飓风;大约有100人丧生。
1870,印第安线轮船“波士顿市”(City of Boston)载有117名乘客离开纽约并且从未收到过任何消息。
1871,7月30日——史坦顿岛渡轮韦斯特菲尔德在纽约爆炸飓风;大约有1000人丧生。
1873,1月22日——英国轮船“北方舰队”号在邓格内斯海域相撞沉没; 300人丧生。
1873,11 月 23 日——白星班轮大西洋号在新斯科舍省海域失事;547 条生命失去。
1873,11月23日——从纽约到阿弗尔的法国班轮“阿弗尔城”(Ville du Havre)失事与Lochearn船相撞;16分钟沉没;110人丧生。
1874,12月26日——移民船“科斯帕特里克”号在奥克兰附近起火沉没; 476人丧生。
1875,5月7日——汉堡邮报轮船席勒号在西西里岛大雾中失事群岛;200人丧生。
1875,11 月 4 日——美国轮船太平洋在西南 30 英里处相撞开普敦奉承;236人丧生。
1877,11 月 24 日——美国单桅帆船休伦号在北卡罗来纳州海岸失事; 110人丧生。
1878,1月31日——大都会号轮船在北卡罗来纳州失事;104 条生命失去。
1878,3月24日——英国护卫舰“欧律狄刻”号训练舰在“欧律狄刻”号附近沉没。
怀特岛;300人丧生。
1878,9月3日——英国铁轮“爱丽丝公主”号在碰撞中沉没。
泰晤士河;700人丧生。
1878,12月18日——法国轮船拜占庭在达达尼尔海峡相撞沉没与英国轮船里纳尔多(Rinaldo)合作;210人丧生。
英国战列舰简史(三)——布局诡异的胖子:纳尔逊级战列舰
英国战列舰简史(三)——布局诡异的胖子:纳尔逊级战列舰这是英国战列舰系列的第三篇作品,主要讲述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发展。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谢谢•纳尔逊级战列舰建造背景艰苦卓绝的一战终于结束,而各国却并没有赢得一个真正的和平。
正像法国的福煦元帅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们竟将彼此当做了假想敌,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各国准备建造了大量超级战列舰,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负担。
很明显,他们不能再这样继续进行军备竞赛了。
为此,在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这五大海军强国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日军陆奥号战列舰,属于长门级由于日本强烈要求要保存下来已经接近完工的长门级二号舰陆奥号,美、英、日三国最终做出决定:日本保留陆奥号,美国则可以完成2艘未完工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可以建造2艘新式战列舰。
新战列舰对英国皇家海军有着重要的意义,英国决定让他拥有能达到的最强实力。
由于条约限制,新式战列舰最大吨位被限制到了35000吨以下,主炮的最大口径也被限制在了16英寸。
英国海军在之前一直使用的是15英寸主炮,和日本的长门级和美国的科罗拉多级的16英寸炮相比,火力上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是英国海军无法接受的。
为此,英国开始筹划拥有16英寸炮的强大新式战列舰。
美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921年12月17日,海军部向造舰局下达了新战舰的技术指标:安装9门406毫米主炮,主装甲带装甲厚度在330至356毫米之间,水平装甲厚度在102至254毫米之间,航速23节,排水量不能超过35000吨。
造舰局仅用1个月就拿出了3个方案:O3、P3、Q3。
但是由于P3和Q3都装备的是15英寸主炮,很快便被淘汰了。
O3方案设计安装了16英寸主炮,其全部3座三联装主炮塔都集中在舰桥之前。
以O3为基础,设计部门又衍生出O3a、O3b和O3c三个子方案,其中O3a和O3c两个子方案是将“A”、“B”主炮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后面的“X”炮塔呈背负式高于前面两座主炮塔;这两个方案实在是不太好找图,我就拿日本最上级重巡洋舰代替,全部布局相同O3b子方案则是“A”、“B”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设计,后面的“X”则与“A”炮塔位于同一平面上,三座炮塔呈三角形布局。
北洋水师为什么放弃英国买德国军舰
北洋水师为什么放弃英国买德国军舰19世纪中后期,称霸海洋的非英国莫属。
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1889年开始,英国海军保持的战列舰数量是他后两个海军强国的总和。
为其强大海军实力提供支撑的是英国首屈一指的造船工业。
对近代海战有划时代影响的“无畏舰”,就在大英的船厂中诞生。
领先世界的军事水平和工业水准令大英帝国的威名传遍全球。
晚清积贫积弱,一些较有远见的士大夫,发起推动了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要“师夷长技以治夷”,发展海军“勤远略”。
学习对象自然是第一海上霸主英国。
清政府派遣了严复、萨镇冰、叶祖珪等学生远赴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求学。
在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内,还有五名赴英学习的北洋水师官兵的坟墓。
早先北洋水师的引进设备也以英国为主。
北洋水师成立开始就从英商洋行购入一大批近海小炮艇一一蚊子舰。
后来又从英国引进了“扬威”“超勇”两舰。
但是后来,北洋列装的军舰中,德国制造的比例份额却迎头赶上。
北洋2000吨以上的军舰共有7艘,其中5艘定远、镇远、经远、济远、来远来自德国。
德国不是传统的海权强国,当时的造舰技术不是很突出。
1887年,德国的海军吨位只有17.6万吨,只有英国的1/5, 法国的1/3 O 但为何北洋水师对德国军舰青睐有加?英国长期愚弄欺骗清政府英国不愿让清政府拥有铁甲舰,更不可能大量售舰给中国。
清朝的海军税务总监长期以来由英国人赫德担任。
赫德作为清政府和列强之间的“话事人”,对清朝洋务运动政策走向有重大影响。
赫德认为,中国海上力量的强大,会使得英国对远东海域控制力减弱,“他们会用这些军火来攻打我们”,因此赫德一直误导清政府的决策,让清政府放弃大吨位的铁甲舰,而以发展小型“蚊子舰”为主。
赫德对李鸿章说:“若前门大炮口径十一寸至十五寸者,皆可打穿铁甲舰队”,搞一些小艇,装上大炮,人称蚊子舰,“其力足以制铁甲”,中国应该大量购买;至于铁甲舰,“吃水过深,中国海口多浅,未易驶入”,不符合中国国情。
英国海军上将级铁甲舰
英国海军上将级铁甲舰海军上将级战列舰1877年,随着俄土战争的爆发,英国发现其与潜在对手法国和俄国之间的海军力量对比并不占有压倒性优势,海军收购了一切可以买到的军舰,其中就包括了几艘外贸军舰。
为了应对不利的局面,英国开始建造6艘“海军上将”级(Admiral class)。
中文名称海军上将级战列舰英文名称Admiral-class ironclad前型/级巨人级战列舰次型/级维多利亚级战列舰首舰下水时间1882.11.22首舰服役时间1887.8.1概况海军上将级战列舰,长101米,宽21米,吃水8米,排水量达到10600吨。
海军上将级共有4门12英寸主炮,主炮分别安装在位于舰艏与舰艉中轴线上的两座露天炮塔中。
海军上将级上还安装有6门6英寸副炮(非速射炮)、12门6磅炮、8门3磅炮及4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海军上将级的主装甲带厚457毫米(18英寸),隔舱装甲厚178到406毫米,炮座装甲厚254到292毫米,指挥塔装甲厚51到305毫米,甲板装甲厚51到76毫米。
采用两轴推进的海军上将级安装了燃煤锅炉和蒸汽机,发动机功率7500马力,航速达16节。
[1]设计原型有趣的是,在海军上将级战列舰设计之初有过其他几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2]方案设计概况图方案A没侧甲只有穹甲,航速18节,排水量12800吨,穹甲战列舰,巴纳比(Nathaniel Barnaby)和休斯敦·斯图尔特(Huston Stewart)支持这个方案,这个方案copy意大利勒班陀级(Lepanto class)或者叫意大利级(Italia class )穹甲战列舰,花费80万镑海军上将级战列舰方案B排水量12800吨,航速14.5节,中央铁甲堡式,换成前后80t炮单装,两侧43t炮双联装,航速14.5节,里德支持这货,花费80万镑海军上将级战列舰方案C不屈号的改进,船面旋台舰,11500吨,航速15节,钢面铁甲,也是巴纳比的设计,花费80万镑海军上将级战列舰方案D无畏号的改进,排水量11500吨,航速15节,船面旋台,还是巴纳比的设计,花费大于60万镑。
深度剖析英国皇家海军74炮战列舰:从外到内看司战女神贝隆娜号
深度剖析英国皇家海军74炮战列舰:从外到内看司战女神贝隆娜号风帆战列舰的分级风帆战列舰是大航海时代最浪漫的象征。
从十八世纪起,随着造舰技术的提高,海上霸主英国人对战舰制定了新的六级分类,其中:•一至四级为战列舰(主要参与舰队决战)•五至六级为巡洋舰,起辅助和保护殖民地的作用。
△ 十八世纪的英国海军战舰分级(从大到小共分为六级)一级战列舰(如风帆界圣船胜利号)造价在当时高达100万英镑(相比之下,当时英国王室买下白金汉宫也只花费了3.4万英镑),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岁入高达1400万英镑(早期一英镑币值等于一磅白银,即12两库平银),但卖肝也只够造14艘一级舰。
因此,即便对于富有四海的日不落帝国来说,价格和火力适中,操纵灵活的三级舰,才是舰队的中坚。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侵华的英军中,主力也依然是这种三级舰。
△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侵华海军主力(除少量蒸汽机船外,主力正是三级风帆战列舰)而司战女神贝隆娜号,正是这样一艘经典的74炮三级战列舰。
△ 战列线中的风帆战列舰(正中为5艘三级舰)性能参数这种经典的英制74炮三级舰炮甲板长51.2米,龙骨长42米,宽14.2米,吃水6米,排水量约为1600吨。
在17世纪,仅英国皇家海军所建造的贝隆娜级及其改进型号的三级舰,就多达五级39艘。
△ bellona(司战女神贝隆娜)级战列舰三姊妹△ 司战女神贝隆娜号船体结构贝隆娜号的主体结构分为五层共四层甲板。
从上往下依次是露天甲板(包括艏楼甲板、艉楼甲板等)、上层炮甲板、下层炮甲板和下甲板(orlock deck,标准翻译未查到)。
最下层往往作为压载物舱,存放饮水、食物和弹药等。
△ 贝隆娜号舰体结构纵剖图△ 贝隆娜号舯部剖面图△ 舰内生活场景舰艏如果问一名水手,在船上最具美感的东西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船首像”。
欧式大帆船最醒目的特征,正是雕工繁复,造型精美的船艏像。
这种将图腾和神祇雕像固定在船首,以期神明可以保佑航行的顺利的风俗,从公元年前开始就已经在西方流行,到了大航海的时代,更是发展到巅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战列舰发展的里程上-1889年前的英国战列舰
图片:
舰船知识2006.08
李钢
在1904年英、法签订友好协约,以及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击败之前,对已拥有百年海上霸权的英国来说,法国和俄国是其最大的潜在敌人,其海军的建设与战略方向也主要针对这两个国家。
1858年,法国订购了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LaGloire)。
该舰实际上是一艘大型蒸汽铁甲巡航舰,其整体设计并无革命之处,只是在木质舰壳上包覆了一层铁甲。
英国海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就意识到这种铁甲舰的出现将使英国舰队更易受到攻击,木质战舰将很快过时。
于是,英国政府在1859年为皇家海军订购了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HMSWarrior),1861年10月服役,从而开启了英国的铁甲舰时代。
1860-1890年间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可以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61-1881年间,对英国战列舰来说是一个试验与探索的时期,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使舰船设计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试验期。
设计师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平衡点:
1、最大化的重型装甲与重型火炮,但整体排水量不能太大,以保证船舶性能并使己方的目标成为最小;
2、高航速需要一个狭长的舰体,而机动灵活却需要一个短肥的舰体;
3、舰舷要低,火炮安装要低,以使其射击更稳定、目标更小;但火炮安装位置高可以
更好地发挥火力,特别是在海况差的情况下;
4、火炮的射界要宽广,而高大的挂帆桅杆以及全套风帆索具却是长时间巡航的动力源。
这一阶段的英国主力舰主要是舷侧齐射型铁甲舰,有明显的从风帆向蒸汽钢铁战舰过渡的特征。
不过当中仍有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试验型舰,如1869年6月服役的"君主"号(HMSMonarch)是第一艘采用炮塔的大型铁甲舰:1873年4月19日服役的"蹂躏"号(HMSDevastation)是海军战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设计来源于早期的铁甲浅水重炮舰,是最早的完全没有采用帆桅索具的大型战舰,完全依靠蒸汽动力进行航行与机动。
其建造时间仅仅在"勇士"号开始试航的8年后,而且当时全风帆型的蒸汽铁甲舰还继续建造了5年时间,考虑到这两点,我们才可以充分认识其设计上的革命性!
尽管革命性的"蹂躏"号已经出现,但英国议会和海军的传统派人土仍然抱着全风帆的舷侧火炮型铁甲舰不放,因此英国仍建造或收购了一些传统的铁甲舰并坚持保留风帆。
1879年2月15日服役的"无畏"号(HMSDreadnought)是世界上最早的没有帆桅的远洋型炮塔铁甲舰,该舰原名"狂怒"号(HMSFury),设计源于"蹂躏"号,也采用首尾各一座主炮塔的布置形式,但其性能(排水量、火力与防护)更为均衡,并且成为后续主力舰设计的参考基础。
"无畏"号是最后一艘采用全面防护理念、真正拥有完整水线装甲带以及几乎覆盖全舰的装甲防御系统的铁甲舰!她也是皇家海军第一艘采用三胀式蒸汽机的战舰(1906年的"无畏"号是第一艘采用涡轮机的战列舰),最终确立了蒸汽机作为一种可靠、远程航行推进动力的地位,风帆战列舰时代的帆桅索具最终将让位于蒸汽动力。
第二阶段是1881-1889年间,这是一个技术逐渐稳定、舰型向前无畏时代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可以说有多条不同设计路线,其间又有交叉。
虽然时间短,但在战列舰的里程上却有着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发展,这些发展最终为战列舰制定了新标准并使战列舰在此后50年里继续成为舰队的主要力量。
设计师在这一阶段考虑的主要问题是:
1、重点防御与全面防御之争;
2、低干舷与高干舷之争;
3、露炮塔与封闭式炮塔之争。
新技术的发展,如速射炮、鱼雷、钢材、蒸汽动力,流体力学与船模试验水池,船厂的
扩大以及管理的进步等等,这些都是进入前无畏时代的物质基础。
1881年10月18日服役的"不屈"号(HMSInflexible)被很多海军史研究者认为是最难看的铁甲舰,她是回应意大利的"杜里奥"号而建造的。
这是一艘走极端设计的战舰,其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拥有一个"攻不破"的"中央装甲堡",这个在舰体中部的方形装甲堡可以在舰体非装甲部位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不沉。
"不屈"号的装甲厚度是所有英国战舰中最厚重的,而且配备了皇家海军使用的口径最大的前膛主炮;该舰是第一艘采用水下鱼雷发射管和电灯的英国战舰。
正是它的到来,舷侧火炮与风帆才最终成为历史。
在"不屈"号之后,英国又建造了多艘缩小的同类舰,以及拥有撞击舰首的铁甲舰和仅有舷侧装甲带的二级铁甲舰。
这个时期,战列舰纵队战术已成为一种战术原则,不过撞角冲击战术仍被认为有实用价值。
实战射击距离约在1800米左右,这时主炮与副炮均可向目标射击。
主炮用来穿透敌舰的装甲防护,而副炮则撕开敌舰的薄弱部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副炮中的速射炮成为对付鱼雷艇威胁的主要手段。
在舷侧火炮成为历史后,英国并没有马上采用炮塔,而是学习法国战舰,采用了露炮塔,它实际上是炮塔的一个变型,是没有顶盖的炮塔。
火炮由于没有完全封闭,因此仰角可以抬得更高,这是这种炮座的优势,其四周仍可由装甲围壁保护。
舰炮以炮座的形式布置获得了有限度的成功,这时的交战距离近,炮弹弹道基本上是水平的,因而炮座的防护力显得还够,但炮座却无法防护从顶上飞进来的炮弹!
1880年7月12日动工,1887年7月服役的"科林伍德"号(HMSCollingwood)是海军上将级(AdmirlClass)的首舰,可以说是英国第一艘真正的露炮塔型战列舰,其舰型布置成为此后(至1906年"无畏"号之前)大部分主力舰的标准。
总体布置与"蹂躏"号相同,前后各有一个沿中线安装的主炮塔,中间是一个大型的上层建筑,布置有副炮与轻型火炮,首次确定了战列舰的基本布局。
出于建造经费上的考虑,"科林伍德"号的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必须在对防护能力及干舷高度有严格限制的前提下,来达到火力、航速与续航力的平衡。
1887-1889年间建成的6艘海军上将级露炮塔型战列舰可以说是现代战列舰最早的原型,但弱点之一是舰体的防护不足,其次遭到批评最多的就是暴露的火炮。
虽然如此,海军上将级舰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舰级,也是标志进入前无畏时代的新一级主力舰-即君权级的设计基础。
-End-
描述:图011873年4月19日服役的"蹂躏"号
图片:
描述:图02"无畏"号于1879年2月15日服役,本图为1885年时的状态
图片:
描述:图031881年10月18日服役的"不屈"号,与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是同一个时代。
同一种设计风格的铁甲舰
描述:图041887年7月服役的"科林伍德"号是海军上将级的首舰,配备305毫米主炮
图片:
413毫米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