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合集下载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就是指:症状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

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不得下降,心肾无以交通,故心烦不寐;盗汗、咽干、舌红、脉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均为肾精亏损之象。

用现代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观点来看,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兴奋性的提高和调节能力的减弱,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具体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虚弱导致了内耳神经的异常兴奋,因此就会出现耳鸣。

由于神经系统常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而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因此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萎靡、健忘。

由于肌体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而导致了疲劳,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过程,就会导致人体的腰酸、腿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影响了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此,就会产生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中医对这种失眠患者所采用的办法是:交通心肾。

选方采用以黄连、肉桂等为主的交泰丸。

方中黄连清心降火,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共达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之功效。

上方若觉药力不足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若以心阴虚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如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

此外,有人根据“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之论,运用半夏、夏枯草,常能达到协调阴阳,交通心肾之效。

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在中年人比较长见,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失眠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使得包括在性神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失调。

西医治疗失眠多采用安眠类的药物对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往往采用其它药物另外治疗,而中医虽然对这种伴随性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的失眠,采用统一治疗,但由于受到习惯性的影响,多选用大苦、大寒的黄连为主。

心肾不交之不寐证辨证治疗体会

心肾不交之不寐证辨证治疗体会
“心 肾不交 ,毕竟是 肾水下涸 ,心火上炎 ,由于阴 虚者多 ,但亦偶有阳虚者……不独阴虚之证也”(明· 陆晋生《鳐溪 医论选》)。 “因内伤而致者 ,由素秉 阳 衰 ,有 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 ,心气 即 不得下降 ,故不卧 ;有因心血衰 ,不能降君火以下交 于肾 ,肾水 即不得上升 ,亦不得卧”(清 ·郑寿金《医 法 圆通》)。其中 “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 心 ”的因素 常为 大家所 忽 略 。肾水需 在 肾 阳的鼓动下 才 能化 气 上 济 ,如 果 肾 中真火 温 煦 失 职 、气化 无 权 , 肾中真阴则不能滋养心阴 ,心阴失去肾阴的协助难 以牵制心火 ,君火不能下降充盛相火 ,则形成上热下 寒之证。但是这种“上热”乃是与“下寒”相对而论 ,只 是心神不安于位 ,很少表现出火热炎灼之象 ,如果下 寒严重、水气积聚甚至能出现水气凌心、君火不 明之 寒象 ,实为肾阴(精 )‘肾阳(气 )俱不足而以肾中阳气 亏虚为主。其不寐的特点为心神不宁而心烦不甚 ,白 昼精神不振 、昏昏欲睡 ,夜晚却又入 睡困难 ,多梦易 醒 ,舌淡或淡红 ,苔薄 白或 白滑 ,脉沉细或见迟象 ;阳 虚甚而寒重者可见纳差 、小便清长 、形寒肢冷 ,尤 以 下肢为甚等症 。此型失眠以老年患者为多 ,当选用温
之心肾不交不寐患者。二仙汤由仙茅 、仙灵脾 、巴戟 焦山楂 10 g,焦神 曲 10 g。14剂,水煎服。
胶 、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 ,补心肾之阴,“以有情补 有情 ”“壮 水之 主 ,以制 阳光 ”;芍 药泻 火 ,又 可 化 阴 、 平肝 ,“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泻邪也”(《本草纲 目》引成 无己语 )。伤寒大家刘渡舟曾强调黄连阿胶汤必须按 原书方法煎服 :“煎药时先用水煮黄连、黄芩 、芍药三 味 ,煮到 以水五 升 取 得 两升 后 去 滓 ,纳 阿胶 人 ,待 稍 冷 ,人鸡子黄。”后世李东垣创制朱砂安神丸 ,即在滋 阴降火 基础 上加 用重镇 潜镇 药 ,提高 了疗效 。 3 肾阳 亏虚 、心 肾不 交 不寐之 辨治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交泰丸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交泰丸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交泰丸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2扶余市人民医院吉林省扶余市 13120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摘要:不寐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作为现今社会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交泰丸是治疗不寐的常用方剂。

国医大师卢芳善于治疗疑难病证,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列举卢老运用交泰丸治疗本病的验案 3则,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卢芳不寐交泰丸心肾不交A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Lu Fang in treating insomnia with Jiaotai PillAbstract: Insomnia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often can not get normal sleep a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ease, as a common disease in today's society,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jiaotai pill is a common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Lu Fang, a 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 is good at treating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diseases. The author has the honor to attend the clinic. Here are three cases of Lu Lao using Jiaotai pill to treat this diseas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ey words: Lu Fang Insomnia, coxetai pills, heart and kidney nonintercourse不寐的病名首次见于《难经》,其相关内容首先记载于《黄帝内经》,称其为“目不瞑”、“不得卧”。

刘持年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经验

刘持年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经验

2023年12月第42卷第12期山东中医杂志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半夜易惊醒、多梦,醒后不解乏,白天刘持年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经验尚春光,张艳,刘西建指导:刘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摘要]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

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

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

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失眠;心肾相交;心肾不交;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23)12-1328-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3.12.015Experience by LIU Chinian in Treating Insomnia of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Kidney TypeSHANG Chunguang ,ZHANG Yan ,LIU XijianMentor :LIU Chinia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eart -kidney interaction ,experience by Professor LIU Chinianin treating insomnia of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typ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origi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were analyzed.Insomnia is mainly caused by old age and physical weakness ,deterioration of physical function ,deficient spleen and stomach ,overwork ,or external contraction of cold with damage of yang qi.In addition ,the theory of insomnia caused by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has been improv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heart failing to connect kidney ,kidney failing to connect heart ,and mutual non -conne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Professor LIU often uses Liuwei Dihuang Pill (六味地黄丸),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苓桂术甘汤)and Wumei Pill (乌梅丸)as the primary formulas withmodification to treat insomni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f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type.Keywordsinsomnia ;heart -kidney interaction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heart failing to connect kidney ;kidney failing to connect heart ;mutual non -conne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收稿日期]2022-11-23[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中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编号:SDYKC19142,SDYKC20051)[作者简介]尚春光(1996—),男,山东烟台人,2019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效用机制及针药结合研究。

中药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药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药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贴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临床上心肾不交阳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黄石市中医医院睡眠治疗中心的共90例失眠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24.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06<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贴治疗临床上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关键词:中药贴穴位贴敷失眠心肾不交临床疗效近年来,失眠症患者日益增多,我国随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约50%的人群在过去的1个月中, 经历了程度不等的失眠[1]。

黄石市中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通过采用自行研发的一款宁心安神助眠贴,组方包括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筚笈等药物。

治疗临床上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研究对象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黄石市中医医院睡眠治疗中心治疗病例中选取90例失眠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21-72岁)。

1.1.2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心肾不交型不寐症的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参考《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中失眠证的诊断标准。

1.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失眠诊断和中医心肾不交不寐证诊断的患者;(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大于7分,由于本试验要求在整个穴位贴试验期间不能服用任何相关的催眠类药物,因此本次课题试验忽略“催眠药物”因子得分;(3)年龄18~75周岁;(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5周岁或小于18周岁;(2)哺乳期或孕期女性患者;(3)皮肤过敏、足底皮肤有破溃者;(4)继发性失眠患者;(5)近一月内接受过可能会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治疗的患者;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组选取双足涌泉穴为治疗穴位,患者每日睡前泡脚后,以中药贴于涌泉穴,保证至少12小时的敷贴时长,配合放松训练、金鸡独立等养生疗法。

黄宗勖教授交通心肾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两则_Professor_Huang_Zongxu’s_Two

黄宗勖教授交通心肾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两则_Professor_Huang_Zongxu’s_Tw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1, 10(6), 767-77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1.106106黄宗勖教授交通心肾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两则陈孝颢1,俞 平1,俞 航1,陈雨兴1,魏治文2,赵 岚3,宋红梅3*1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澄江闽派针灸黄宗勖支派传承工作室,福建 福州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收稿日期:2021年9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9日摘要 顽固性失眠目前在临床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病症,中医治疗失眠主要包括中药和针灸治疗。

本文通过选择黄宗勖教授运用针药治疗心肾不交型顽固性失眠的典型病案,对中医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针刺疗法,黄宗勖Professor Huang Zongxu’s Two Experie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InsomniaXiaohao Chen 1, Ping Yu 1, Hang Yu 1, Yuxing Chen 1, Zhiwen Wei 2, Lan Zhao 3, Hongmei Song 3* 1Inheritance Studio of Huang Zongxu Trib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he Min School of Chengjiang, Fuji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uzhou Fujian 2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Received: Sep. 23rd , 2021; accepted: Nov. 2nd , 2021; published: Nov. 9th , 2021AbstractRefractory insomnia is currently a common and refractory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treat-*通讯作者。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寐,即现代医学中的失眠,是指无法获得充分、满意的睡眠,导致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不寐的辨证论治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的不寐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上应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养心汤等,药物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的不寐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清热安神。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药物如柴胡、郁金、黄芩、栀子、龙骨、牡蛎等。

3. 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的不寐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4. 痰热内扰型痰热内扰型的不寐患者,多见入睡困难、胸闷痰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常用的方剂有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等,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等。

5.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胃不和则卧不安型的不寐患者,表现为饮食不节、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上应调和胃气、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平胃散等,药物如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枳壳等。

在治疗不寐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进行放松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治疗不寐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因此在具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肾不交易失眠,你可以按摩这几个穴位

心肾不交易失眠,你可以按摩这几个穴位

心肾不交易失眠,你可以按摩这几个穴位
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叫水火相济。

如你经常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则很有可能患有“心肾不交”。

如有上述病情,不要着急,今教你如何通过中医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来缓解“心肾不交”症。

【按摩方法一】患者俯卧位,按揉腰部膀胱经路线,从三角俞至次寥穴,重点点按肾俞,志室穴,大肠俞,次寥穴。

【按摩方法二】拿揉小腿3~5次,点按昆仑,太溪,涌泉穴。

【按摩方法三】提捻心俞,厥阴俞,膈俞。

【按摩方法四】按压上肢后侧小肠经及心经路线,点按小海,神门穴。

另外,心肾不交还可配合内服中药来缓解和治疗。

【治法】交通心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黄连、肉桂、生地、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注,根据个人体质以及症状的不同,以上按摩治疗及中药治疗法,效果因人而异。

若失眠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摘要】根据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
整体观,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以及时间医学和不寐的用药时间原则,邓悦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
者辨证论治,总结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疏肝理脾,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夜晚则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

此日夜分治之“二步法”顺应天地阴阳与自身阴阳的消长规律,为调理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调畅气机;和血舒脉;@邓悦;心(中医)/病理生理学;肾(中医)/病理生理学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分为广义
失眠和狭义失眠。

广义的失眠即通常所说的“睡不好”“睡不着”。

具体说,凡是处于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况都
可称之为失眠。

狭义失眠指失眠症,为连续长期感到睡眠不好至少3周以上且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1]。

古代文献又称“目不
瞑”“不得卧”,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

2006年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城市的成年人中,不寐的总患病率高达57%[2],且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也正逐步扩大。

治疗失眠中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同时佐以安神宁心,虚者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清火化痰、消导和中。

治疗虚实夹杂者,应先去其实,后补其虚,或补泻兼顾。

更有医家[]从火论治、从气血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五神论治、从营卫论治、从心理论治。

导师邓悦教授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对不寐的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邓悦老(各)15 g,脱力草30 g。

腰冷、下肢微肿酌加山茱萸9 g,巴戟天9 g,功劳叶9 g,增强温补肾阳之功;自感咽喉堵塞加旋覆花9 g,炙百部15 g,清咽利气;颈项板滞不舒加葛根15 g,防己10 g,通络舒筋。

师应用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二步法”治
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经验总结归纳
1 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活在
天地气交的环境之中,时时受自然界的影响,故人体活动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尤其是一年四季寒暑更替,一日之中旦午暮夜的阴阳变化明显而有规律,使人类生活受到影响,与睡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寐一证于《内经》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后世论治失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
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不仅如此,阴阳二气的运行也直接受着昼夜节律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人的睡眠活动。

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因此《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
寤矣。

”可见,《内经》认为人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直接受到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影响而和自然通应,同时又决定着人体的寤寐(觉醒)周期。

故以平旦、日中、暮夜的阴阳消长变化为中心,邓悦教授对不寐提出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调肝脾,顾及病因,避免应用镇静安神药,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以应少阳升发之气为主;夜晚则以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为用药特点。

此日夜分治之法谓之“二步法”。

2 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
《内经》通过卫气循行建立起来的睡眠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不仅使人体与自然相通应,而且在人体本身,由于它的生成与循行几乎和所有脏腑经络相关,因而包涵了人体的多重因素。

仅就卫气的循行来说,日行于阳经(六腑),夜行于阴经(五脏),而无论其中哪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影响到卫气的循行而致睡眠障碍。

也就是说,睡眠除了和营卫之气的循行密切相关外,仍然离不开人身脏腑经络功能的密切配合。

这在《内经》
关于睡眠的病理认识中可以得到反证。

关于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内经》认为主要责之于营卫的失调。

如《灵枢·邪客》和《灵枢·营卫生会》中分别指出邪气内扰,卫气不得入于阴和营气衰少、卫气内伐都可导致睡卧不安。

此外,《内经》还论述了五脏精伤和邪气侵扰脏腑也可导致睡眠功能障碍。

《素问·热论》有“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阳明者,胃脉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在《内经》中有关精神情志和睡眠关系的直接论述的确鲜见,但精神情志却是直接和脏腑气血阴阳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思伤脾”等。

可见情志所伤仍是通过引起脏腑的气血失常进而
影响睡眠。

《灵枢·淫邪发梦》云:“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内经》对于睡眠疾病的治疗基本上以祛邪补虚、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