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摘要】根据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

整体观,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以及时间医学和不寐的用药时间原则,邓悦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

者辨证论治,总结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疏肝理脾,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夜晚则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此日夜分治之“二步法”顺应天地阴阳与自身阴阳的消长规律,为调理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调畅气机;和血舒脉;@邓悦;心(中医)/病理生理学;肾(中医)/病理生理学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分为广义

失眠和狭义失眠。广义的失眠即通常所说的“睡不好”“睡不着”。具体说,凡是处于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况都

可称之为失眠。狭义失眠指失眠症,为连续长期感到睡眠不好至少3周以上且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1]。古代文献又称“目不

瞑”“不得卧”,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2006年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城市的成年人中,不寐的总患病率高达57%[2],且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也正逐步扩大。治疗失眠中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同时佐以安神宁心,虚者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清火化痰、消导和中。治疗虚实夹杂者,应先去其实,后补其虚,或补泻兼顾。更有医家[]从火论治、从气血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五神论治、从营卫论治、从心理论治。导师邓悦教授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对不寐的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邓悦老(各)15 g,脱力草30 g。腰冷、下肢微肿酌加山茱萸9 g,巴戟天9 g,功劳叶9 g,增强温补肾阳之功;自感咽喉堵塞加旋覆花9 g,炙百部15 g,清咽利气;颈项板滞不舒加葛根15 g,防己10 g,通络舒筋。

师应用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二步法”治

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经验总结归纳

1 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活在

天地气交的环境之中,时时受自然界的影响,故人体活动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一年四季寒暑更替,一日之中旦午暮夜的阴阳变化明显而有规律,使人类生活受到影响,与睡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寐一证于《内经》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后世论治失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

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不仅如此,阴阳二气的运行也直接受着昼夜节律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人的睡眠活动。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因此《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

寤矣。”可见,《内经》认为人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直接受到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影响而和自然通应,同时又决定着人体的寤寐(觉醒)周期。故以平旦、日中、暮夜的阴阳消长变化为中心,邓悦教授对不寐提出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调肝脾,顾及病因,避免应用镇静安神药,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以应少阳升发之气为主;夜晚则以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为用药特点。此日夜分治之法谓之“二步法”。

2 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

《内经》通过卫气循行建立起来的睡眠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不仅使人体与自然相通应,而且在人体本身,由于它的生成与循行几乎和所有脏腑经络相关,因而包涵了人体的多重因素。仅就卫气的循行来说,日行于阳经(六腑),夜行于阴经(五脏),而无论其中哪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影响到卫气的循行而致睡眠障碍。也就是说,睡眠除了和营卫之气的循行密切相关外,仍然离不开人身脏腑经络功能的密切配合。这在《内经》

关于睡眠的病理认识中可以得到反证。关于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内经》认为主要责之于营卫的失调。如《灵枢·邪客》和《灵枢·营卫生会》中分别指出邪气内扰,卫气不得入于阴和营气衰少、卫气内伐都可导致睡卧不安。此外,《内经》还论述了五脏精伤和邪气侵扰脏腑也可导致睡眠功能障碍。《素问·热论》有“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在《内经》中有关精神情志和睡眠关系的直接论述的确鲜见,但精神情志却是直接和脏腑气血阴阳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思伤脾”等。可见情志所伤仍是通过引起脏腑的气血失常进而

影响睡眠。《灵枢·淫邪发梦》云:“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内经》对于睡眠疾病的治疗基本上以祛邪补虚、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