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中医治疗青春期失眠有妙招

中医治疗青春期失眠有妙招

文/成云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治疗青春期失眠有妙招青春期的青少年也常常面临失眠的问题,中医认为青春期阶段失眠的原因是心肾不交、肝郁化火、痰热内忧、胃气失和等。

让我们从中医视角了解一下青春期失眠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1.心肾不交症状:心烦失眠,心悸,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

方中黄连清心火,阿胶滋肾阴,黄芩、白芍、鸡蛋黄、鸡内金可助黄连、阿胶以交通心肾,酸枣仁、珍珠母镇静安神,牡蛎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可改善失眠症状。

2.肝郁化火症状: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细数。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中龙胆草、柴胡疏肝解郁,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

若头痛剧烈加菊花、钩藤清泄肝火;若大便秘结加酒大黄清肠通便;若口渴多饮加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

3.痰热内扰症状:不寐,头重、痰多、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或头眩心悸,恶心呕吐。

苔腻或黄腻,脉滑或弦细略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方中竹茹、胆南星以化痰清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祛痰,茯苓利湿祛痰,甘草调和诸药。

若因痰热蒙蔽清窍所致头痛、头重可加钩藤、菊花、白芷疏风止痛;若脘胀满甚者加白蔻仁、砂仁开胃消滞;若恶心呕吐者可加姜竹茹止呕;若苔黄者可加黄连以清热。

针灸治疗1.针刺疗法体针疗法:选穴,脾俞、心俞、肾俞、神门、内关、三阴交。

操作方法,常规针刺,中等刺激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用1周后隔日1次。

头针疗法:选穴,额旁1线及顶颞后斜线。

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进针,只捻转不提插,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梅花针疗法:选穴,额头部及太阳穴。

常规轻度手法刺激,隔日1次,连用5次。

2.艾灸和刮痧疗法艾灸疗法:选穴,足三里、三阴交。

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肾不交型失眠是中医常见的一种失眠类型,主要表现为心火旺盛、肾水不足,导致心神不宁,难以入眠。

俞募配穴法及耳针治疗作为中医独特的疗法,对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

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中医诊断,确定为心肾不交型失眠。

然后,根据俞募配穴法的原理,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同时,结合耳针治疗,对耳部相应穴位进行刺激。

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反应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俞募配穴法及耳针治疗原理俞募配穴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病因在于心火旺盛、肾水不足,通过俞募配穴法,可以调和心肾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耳针治疗则是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调节全身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将俞募配穴法与耳针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四、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指标,发现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延长,入睡困难、夜间醒来的情况明显减少。

同时,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疲劳感减轻,心情愉悦。

统计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

五、讨论俞募配穴法结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表明,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和心肾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同时,该方法具有非药物治疗、无副作用等优点,为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公式与心法口诀

中医辩证公式与心法口诀

中医辩证公式与心法口诀治疗步骤:收集情报→辨病→辨证→寻方→化裁→反馈→重复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得神=精神好+双眼有神少神=疲倦+迟钝+萎靡+不爱说话失神=呆滞+郑声+意识模糊假神=久病+突现好转+面色红妆+索食中风=中老年+高血压+突然昏倒痫=半身不遂既往病史+突然倒地+抽搐+双目上视中经络=中老年+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中脏腑=突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表证=恶寒+发热+类感冒象风寒=苔薄白+脉浮+清涕+白痰+病程短+恶寒风热=苔薄黄+脉数+黄痰+稠涕+咽痛伤风=畏风+多汗+头痛亡阳=肢冷+冷汗+神色淡漠+气微+脉微亡阴=身热+油汗+脉疾+烦躁+皮肤瘪阳虚=畏寒+肢冷+舌淡+神疲+长病程+脉沉弱无力阴虚=潮热+盗汗+舌红+苔少+长病程+脉细数无力气虚=神疲+面色少华+乏力+劳后加重+脉虚无力气脱=呼吸节律不规+口张+大汗+瘫软+脉微气滞=胀痛+憋闷+嗳气+受情绪影响大+按之无形+时轻时重气闭=突然昏倒+剧痛+口闭+窒息感血虚=面唇色淡+头晕眼花+月经少+舌淡+脉细血瘀=疼痛或发热固定+针刺样痛+青紫+异常包块血热=出血+舌绛+脉数+紫疹血寒=冷痛+麻木+暖后减轻+面唇淡紫津亏=干+渴+瘦+脉细水停=凹陷性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饮证=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内湿=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倦+稀便气血两虚=气虚+血虚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虚+出血气随血脱=急性大出血+气虚+休克征气不固津=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气虚+失水气随津脱=急性大失水+气虚气滞津停=内湿+气虚津血两亏=干燥+血虚+长病程痰瘀互结=痰证+瘀证+长病程心气虚=心悸+气虚心阳虚=心悸+阳虚+气虚心阳暴脱=亡阳+心阳虚病史+急性发作心血虚=血虚+心悸心阴虚=阴虚+心悸心脉痹阻=心悸+胸闷+血瘀+急性心痛病史痰蒙心窍=呆+闷+郁+痰+昏心火亢盛=神志亢盛+口舌生疮+火热征痰火扰心=狂躁+心火亢盛前兆+气郁病史小肠实热=心火亢盛征病史+尿路刺激征尿路刺激征=淋+漓+涩+痛肺气虚=低声咳嗽+气虚+易感冒肺阴虚=干咳+咯血+阴虚+长病程风燥犯肺=干咳+痰少+痰不易排出+短病程+感冒征寒饮阻肺=久咳+寒水征+喘息痰热壅肺=高烧+喘咳+黄色痰涕大肠湿热=腹痛+脓血+稀便+暴泻+便后肛灼肠热腑实=高烧+口渴+便秘+急性加重+腹胀痛+烦躁肠燥津亏=长病程+便秘+失水病史大肠虚寒=久泻+阳虚+水样便脾胃气虚=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气虚+长病程脾胃阳虚坠=脾胃气虚+长病程+阳虚征脾虚气陷=胀感+内脏下垂+气虚征脾不统血=出血+气虚+慢性加重寒湿困脾=内湿+食欲不振+轻微阳虚征湿热蕴脾=胀闷+口苦+湿热征胃阴虚=胃隐痛+干呕+胃不爽+时轻时重+饥不多食+食后缓解寒凝胃脘=胃剧痛+蜷缩+暖后缓解+受寒史+拒按胃火炽盛=胃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龈痛史食滞胃脘=赴宴史+嗳气酸腐+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胃脘气滞=胃腹胀痛+走窜痛+排气缓解+受情绪影响肝血虚=筋手目失养+血虚+月经少肝阴虚=筋目失养+阴虚+热病后期肝郁气滞=郁+喜怒无常+气滞征+经期不按时久郁化火=肝郁病史+火热征肝火炽盛=头晕+胀痛+急躁+胁痛+火热征肝阳上亢=肝阴虚+眩晕+胀痛+中老年+轻微肝火炽盛象肝阳化风=肝阳上亢病史+肌肉神经症状热极生风=高烧+小儿+抽风样症状阴虚生风=肝阴虚病史+手足震颤血虚生风=肝血虚病史+肌肉震颤+麻木寒凝肝脉=小腹痛+睾丸痛+得暖缓解+脉紧寒凝肝脉=外阴湿热征+口苦厌油+发黄胆郁痰扰=易惊+失眠+眩晕+口苦肾阳虚=腰膝冷痛+性功能下降+阳虚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性功能亢进+阴虚+月经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障碍+性功能下降肾气不固=肾虚征+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滑胎)肾虚水泛=肾阳虚+水停+下身肾不纳气=喘咳+肾虚+长期慢性病史膀胱湿热=淋+漓+涩+痛+湿热心肾不交=肾阴虚+心阴虚+心悸心脾两虚=脾气虚+心血虚心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心肺气虚=心气虚+肺气虚心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肺脾气虚=脾气虚+喘咳无力+长病程肺肾阴虚=肺阴虚+肾阴虚肝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肝火犯肺=肝火炽盛病史+肺热咳喘肝郁乘脾=肝郁病史+脾虚征肝胃不和=气滞+胀痛+胃不适+情绪影响脾肾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

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

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

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内科按摩学是在祖国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系统阐述内科疾病辨证施治的临床学科。

内科疾病的范围很广,按中医理论可分为外感时病(包括伤寒、温病)和内科杂病两大类,两者各有不同特点。

外感时病是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辨证”作为辨证施治的主要方法;内科杂病,则是以“脏腑辨证”作为分证纲领,进行辨证施治。

无论是外感时病或内科杂病,突出的内容,就是辩证施治.在辩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系统地阐述、研究外感时病和内科杂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这是内科按摩学的主要任务。

本书重点是介绍中医内科杂病。

外感时·病已在《古典医著》中有关伤寒、温病部分详细论述,故不再重复。

内科杂病的病因,大部分以内伤为主,既有情志、劳倦、起居、饮食等不同因素,又有彼此夹杂情况,也有·内伤兼外感的。

内科杂病就是在多种病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术的特点之一,也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规律,内科杂病,主要是以脏腑辨证为辨证法则.脏腑辩证在内科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它是直接以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其立论依据。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等外感时病的辨证方法,尽管各有其特点,但它们所辨疾病的病理变化,多与一定脏腑的阴阳或气血失调有关,甚至某些病变,就在有关的脏腑。

所以,外感时病的辨证方法与脏腑辩证理论也是密切相关的。

脏腑学说是脏腑辨证的理论基础,同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是确立内科杂病治法的依据。

因此,掌握脏腑基本理论和脏腑辨证,对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现概括介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节脏腑辨证所谓脏腑辨证,就是对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候,进行分析归纳,确定病变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因此,只熟悉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变规律,才能很好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一、心与小肠(生理病理)心居胸中,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开窍于舌。

儿科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儿科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儿科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汗病是指小儿体表多汗,或病后出现出汗增多的病症,常见于小儿时期。

中医认为,小儿汗病与先天体质、气血津液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一份试行版的儿科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辨证施治1.湿热内蕴证:汗出黏稠,体温偏高,体表皮肤湿润,睡眠不好,红舌少苔,脉象滑数。

方剂:四逆散合茯苓四逆散,临证加减。

2.心肾不交证:汗出较多,尿量不足,面色苍白,气短懒语,红舌少津,脉象沉缓。

方剂:黄连阿胶汤合参薏苡散,临证加减。

3.脾胃虚弱证:汗出较多,皮肤湿润,饮食不香,口干舌燥,大便稀溏,红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方剂:理中丸合麦冬胶囊,临证加减。

4.外感风寒证:汗出较多,恶风怕冷,发热畏寒,鼻塞流涕,红舌薄白,脉象浮紧。

方剂:藿香正气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加减。

5.脾虚湿阻证:汗出黏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胸闷,舌苔薄白滑,脉象滑弱。

方剂:二陈汤合山药扁豆汤,临证加减。

二、饮食调理对于小儿汗病患者,合理调整饮食有助于改善病情。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1.多喝水:适量增加饮水量,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2.少食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易激发汗液分泌,不宜多食。

3.多食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加体内的水分,帮助排出湿气。

4.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缓解汗病症状有一定作用。

5.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食容易造成脾胃不和,加重病情。

三、日常护理1.适当减少穿戴厚重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2.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正常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

5.避免频繁洗澡和热水浴,以防过度刺激皮肤。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血气为先治疗慢性顽疾中华医学,历史悠久,中医内科学集理记和实际应用之精华,囊括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中药学及四诊、八纲、六经、气血津液、三焦辨证,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辨证施治”是整个体系中的重点和中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遣产,在世界医学上占有绝对优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

它将人体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结构,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只有机体几各个脏腑阴阳平衡,相互协调,各司其职,才能产生相对的平衡。

医者必须对疾患进行全面思考,应具有很强的辨证思维和全局观念。

通过对疾病的全面分析,从而作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施治。

凡重大疑难疾病,它的成因都具有很深的根源,错综复杂,往往是某一脏腑产生病变。

其它脏腑同时受到影响。

千变万化。

就一种病而言,即有普遍性质,又有个体差异,需要医者掌握普遍干规律,又要洞察特殊性。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施治;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绝对不足而引超的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

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其分类有三,即:上消——随饮随渴,小便清利,大便正常;中消——随食随饥,口渴多饮,大便秘结;下消——饮多溲多,小便黄浊,犹如膏状,现代治疗主要以控制饮食,药物长期控制血糖或注射胰岛素。

在不少医学文献中曾有过不少治疗此症的论述,但结论都是长期依赖降糖药物,称之为“世界疑难病症,终生难愈”但笔者以为并虽如此,糖尿病有治愈的可能,前景非常美好,并且完全可以脱离依赖性药物。

笔者从2005年5 月涉足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至今一年有余。

只对5例糖尿病进行施治,其体会较深。

其中一例刚刚接受治疗,虽有些起色,现在无法做出结论。

其余4人有一人已完全康复,一人基本康复,还有二例病情大大好转。

还要治疗3月~半年,我相信将在不长时间内全愈,其有效率达百分之百。

在治疗过程中,尤其强调:(1)不限量食物,只嘱在治疗期间尽量不食用甜食,不要食过饱。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症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症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症史长燕医师(中医医院),在临床诊治儿童多动症时,根据患儿的表现及伴随症状,将儿童多动症辨证分为4型,即心肾不交型、肝风内动型和风痰上扰型施治,疗效满意。

【绝技妙法】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

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为其特点,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

多动、急躁、易发脾气等乃肝胆过亢之象;心神不宁,难以静谧,注意力涣散乃心脾不足之症。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虽疗效较慢,但无毒副作用,并能调整脏腑功能,对多动症常见伴随症状如遗尿、厌食、易感冒等也有改善作用,且中医辨证治疗有很大灵活性,能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而随症加减,疗效较好。

【常用方药】(1)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表现为多动易惊,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刺激。

可伴有心悸,健忘,睡眠不安,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

治宜:清心泻火,补肾安神。

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生地黄、黄连、山药、莲子心、茯神、牡丹皮、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当归、阿胶。

(2)心脾不足型心脾不足型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梦,学习成绩不稳定,伴有眩晕,心悸,摇头努嘴,言语多而反复,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面色欠润泽,舌质淡嫩,脉细弱或沉细。

治宜:健脾益气,宁心安神。

选用造车丸加减:党参、白术、茯神、远志、石菖蒲、枸杞子、何首乌、当归、炒酸枣仁、生牡蛎、炙甘草。

(3)肝风内动型肝风内动型表现为容易激动,任性冲动,上课不守纪律,坐立不安,甚至辱骂殴打他人,缺乏自制力,且伴有眩晕,目赤,眨眼,皱眉,面部肌肉大多呈快速抽动,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宜清肝泻火,熄风镇痉。

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炒黄芩、生龙骨、生牡蛎、柴胡、炒栀子、当归、木通、生地黄、全蝎、白僵蚕、钩藤、甘草。

(4)风痰上扰型风痰上扰型表现为情绪烦乱,胡言乱语,做事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冒险冲动,好干扰别人,有时耸肩,四肢抽动,同时伴有口臭,纳食增多,喉中痰鸣,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

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

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寐,即失眠,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

中医认为,不寐的成因复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将不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心脾两虚型:此类不寐多因思虑过度、劳心伤脾所致,表现为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上宜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常用方药有归脾汤、养心汤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心神,导致失眠。

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安神,常用方药有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

3. 痰热内扰型: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扰乱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头重胸闷、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化痰、安神定志,常用方药有温胆汤、清心滚痰丸等。

4. 心肾不交型:心火亢盛,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导致失眠。

症状包括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方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5. 心胆气虚型:心胆气虚,神志不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易醒、胆怯心悸、遇事善忘、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疗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常用方药有安神定志丸、补心丹等。

6. 肝血不足型:肝血亏虚,魂不守舍,导致失眠。

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爪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宜养血安神,常用方药有四物汤、归脾丸等。

7.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饮食不节,胃气不和,影响睡眠。

表现为失眠、胸闷、嗳气、口干、舌苔黄腻、脉滑。

治疗宜和胃安神,常用方药有保和丸、半夏秫米汤等。

中医治疗不寐,不仅重视药物的选用,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调养、情志调摄等多方面因素,以达到身心和谐,改善睡眠质量。

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

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

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3-03-15T08:48:41.2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经海容[导读] 目的:探讨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老年失眠症,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47例。

经海容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老年失眠症,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47例。

参照组予以交泰无忧散治疗,试验组予以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

治疗3个月,试验组与参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显著更低(P<0.05)。

结论:引火归元贴联合交泰无忧散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失眠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

关键词:老年失眠症;心肾不交型;引火归元贴;交泰无忧散;临床疗效失眠症是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共同作用引起的睡眠障碍,病情轻微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时睡时醒,病情严重者表现为彻夜不眠[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且随着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其发病率也成逐年升高趋势[2]。

患者病情缠绵反复,不仅会导致神疲乏力、心情烦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还会造成记忆力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3]。

既往临床常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失眠症,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会产生戒断反应,无法根治[4]。

中医将失眠症归于“不寐”范畴,其主要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和,心肾不交为失眠主要证型,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故发此病[5]。

辩症施治

辩症施治

辩症施治关于头的问题,很多是下丹田表现出来,最常见的就是头晕,头痛。

头痛又可分为很多方面,如果是前额痛的话,一般是阳明胃经出问题。

如果是头两侧痛,那就是少阳胆经痛,同时伴随有口苦,口干,口臭。

在中医中肝胆相表里,如果胆经痛,肯定就是肝的问题,如肝火上亢啊,肝气上升。

一些人经常熬夜,肝脏长期大负荷运作,就会积累过多毒素,肝脏只好分泌大量胆汁来解毒,而部分胆汁会沿胆经来到头的两侧,就会形成胆经痛。

头两侧痛,还有另一种情况偏头痛,。

此病发作是阵阵发痛,并伴随恶心,呕吐。

在中医来讲这个是局部的气滞血瘀型发痛,按西医讲是血小板过多聚集,导致血液粘稠,并释放一些兴奋性神经肽,如5-HT等,所以偏头痛的人一般还会表现为紧张,怎么治疗这个呢,一般来说睡一觉,放松心情对本病有较好效果。

如果是后脑勺痛,则有可能是太阳膀胱经痛,气带不上来。

太阳膀胱经虚弱有可能还会导致后脑勺部分头发发白。

治疗这些病症以抓住锻炼膀胱经为主。

如果不是膀胱经的问题,那就是阳虚,即下焦气足,上焦气虚弱,说到底还是气虚,一般多见于&#8220;房事频繁&#8221;的人,若仔细观察这类人,都有一个&#8220;象&#8221;就是经常会仰头。

如果是头中空痛,百会穴下方,那就是肝经痛。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肝经是通脑的。

将大部分血液带给大脑,维持大脑功能,如果肝脏有问题,像一些肝火,肝气厉害的人,肝气会直冲大脑中空。

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把&#8220;肝气&#8221;看成血小板,肾上腺素,白细胞等炎症物质,肾上腺会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小板生成淤血,白细胞过度活跃会攻击自身细胞。

所以头中心痛的人,必然是两眼发红,烦躁,重则发狂,脱衣,裸奔至山上狂呼。

解决这类头痛要多俺是睡觉,并吃些清热泻火的药即可。

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8226;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大怒可以伤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中医常见的病理概念,意指心脏和肾脏之间相互调养失调的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主宰心血脉络的激活与运行,肾脏则主宰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等功能。

心肾之间的调理十分重要,对于身体健康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的相关方法。

一、中医辨证论治心肾不交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心肾不交也不例外。

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质特点,中医师可以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心肾不交病症包括心悸、失眠、健忘、腰酸等,中医师可以针对这些症状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悸而脾肾亏虚的病症,可以应用补益心脾、固摄心神的中药治疗,如当归、党参等。

二、中医药调理心肾不交中医药是中医调理心肾不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药物可以通过补益脏腑、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中药可以对心肾不交进行调理:1. 黄芪:黄芪具有补益中气、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心脾肾亏虚引发的心悸、乏力等症状。

2.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养阴补虚、滋养肾阴的作用,对于肾阴亏虚引发的健忘、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天麻:天麻具有宁心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心肾两虚引发的头晕、耳鸣等症状。

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也是调理心肾不交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的人宜选择养心养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龙眼肉等,可以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三、中医养生调理心肾不交中医养生非常重视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认为,心肾之间的调理需要长期的养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调理心肾不交的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可以通过冥想、放松等方法调节情绪。

4. 合理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躯体化障碍文章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躯体化障碍文章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躯体化障碍文章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表现为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和疼痛,但在身体检查中却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这种情况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医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传统中医认为,躯体化障碍是由于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因此,在治疗躯体化障碍时,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一、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是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眩晕等,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2.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怒、失眠、食欲不振等,伴有头晕、疲乏、腹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所致。

3.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的患者常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伴有腰酸背痛、夜尿频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情志失调导致心肾相互失调所致。

二、治疗原则1.理气活血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中医采用理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丹参等,可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2.调理脾胃对于肝郁脾虚型的患者,中医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等,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益气养阴对于心肾不交型的患者,中医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精等,可补充气血精华,改善心肾功能失调所致的症状。

三、针灸治疗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情志状态,对于躯体化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太冲等。

针刺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四、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躯体化障碍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调配。

常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逍遥散等。

五、心理治疗躯体化障碍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心理治疗在综合治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摘要】《辨证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所论述的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本脏的阴阳相交和心肾的阴阳上下相交,将心肾不交归为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和心肾两不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肾不交理论的内涵。

在治疗心肾不交证时,陈士铎以补益为主,伍以清心泻火之品,常用熟地、麦冬、人参、山茱萸、肉桂、黄连等药物,善用熟地与麦冬、熟地与人参、黄连与肉桂配伍。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9【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辨证录;心肾不交证;用药特点;陈士铎【作者】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陈士铎是我国清代医家,祖传行医,注重实践,《辨证录》是其代表医著之一。

该书记述了伤寒、中风、咽喉痛、五郁、关格、火热症、痉痓、疟疾、大便秘结、鹤膝、妇人、安胎、背痈、惊疳吐泻等一百余门,每门下列病案数则,体现了“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的特点。

在理论方面,陈氏突出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运用,辨证施治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治法上重视温补。

《辨证录》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论述及所载交通心肾的方药,集中体现了陈士铎治疗心肾不交证的用药特点。

在《辨证录》中,陈士铎强调,心肾相交包括本脏交济和上下交济。

心之中有阴阳,肾之中亦有阴阳,心肾本脏的阴阳可以互相交济。

心阳温心阴,心阴滋心阳,阴阳平衡,则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心神安定。

肾为水火之宅,内寄原阴原阳。

肾阳温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滋肾阳,使相火不亢。

若肾阴不足,无以制约肾阳,易致相火妄动,虚火上炎。

心肾本脏的阴阳不能自交,将直接影响心肾的上下交济。

心肾上下交济包括心交于肾和肾交于心两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就是指:症状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

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不得下降,心肾无以交通,故心烦不寐;盗汗、咽干、舌红、脉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均为肾精亏损之象。

用现代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观点来看,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兴奋性的提高和调节能力的减弱,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具体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虚弱导致了内耳神经的异常兴奋,因此就会出现耳鸣。

由于神经系统常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而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因此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萎靡、健忘。

由于肌体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而导致了疲劳,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过程,就会导致人体的腰酸、腿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影响了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此,就会产生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中医对这种失眠患者所采用的办法是:交通心肾。

选方采用以黄连、肉桂等为主的交泰丸。

方中黄连清心降火,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共达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之功效。

上方若觉药力不足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若以心阴虚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如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

此外,有人根据“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之论,运用半夏、夏枯草,常能达到协调阴阳,交通心肾之效。

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在中年人比较长见,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失眠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使得包括在性神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失调。

西医治疗失眠多采用安眠类的药物对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往往采用其它药物另外治疗,而中医虽然对这种伴随性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的失眠,采用统一治疗,但由于受到习惯性的影响,多选用大苦、大寒的黄连为主。

因此治疗的效果常常是清热有余,而未见补肾。

对心肾不交的失眠解决的根本办法应该是:严格遵循中医理论,以调理为主,也就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

也就是说,通过滋补营养神经系统,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解功能,使得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性得以恢复正常,使得虚弱的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恢复调理功能。

般认为心肾不交证,从病机上分析多为心火旺于上,肾阴亏于下,水火不交而成。

对于这种“心火旺、肾阴虚”常用黄连阿胶汤火“泻心火,滋肾阴”;从临床上分析,尚有“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心气虚,肾阴虚”,亦可说是心肾不交证。

其治疗,“心火旺,肾阳虚”可用交泰丸泻心火,助肾阳;对“心气虚,肾阳虚,“用茯菟丸养心气,补肾阳;对“心气虚、肾明虚”用天王补心丹来益心气,滋肾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