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城镇 建设新农村(1)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新农村发展
届 班 子 一 套 政 策 , 甚 至 一 个 领 导 一 个 令 ,使 城 市 建 设 处
将改变 原有 的生活 习惯和 方式 ,各种现 代化 的牛活 用 品消 费和精 神文 化支 出也会 大幅增加 ,从而 有效 刺激 农村 的消
区 。 城 镇 的 水 、 电 、煤 气 、通 讯 等 基 础 设 施 布 局 、 施 工 不
能 有效 的统一 ,存在 重复布局 、施 l T的现 象 ,不 仅造成 人
力 、 物 力 和 财 力 的 巨 大 浪 费 , 而 且 施 T 期 间 的 灰 尘 、 噪 声
等 环 境 问 题 严 重 影 响 居 民 的 生 活 和 城 镇 景 观 。 还 有 一 些 地 方 领 导 为突 出政 绩 ,对 城 镇 发 展 缺 乏 全 面科 学 的 调 查 研 究 ,
流 、物 流、 资金流和信 息流 的聚 集地和 服务 中心 ,能够 以
广 大 农 村 为 发 展 腹 地 , 通 过 产 品 扩 散 、 技 术 协 作 、市 场 服 务 ,促 进 城 乡 共 同 发 展 , 加 速 农 业 产 业 化 和 农 村 现 代 化 进 程 ,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具 有 很 强 的 辐 射 作 用 ;城 市 的
我 国小城镇 的发展尽 管 比世 界发达 国家起 步晚 ,但 发
展 迅 速 , 成 效 也 很 显 著 ,不 仅 在 促 进 城 市 的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方 面 取 得 了 令 世 人 瞩 目 的 成 绩 , 而 且 在 促 进 居 民 的 文 明 建 设 、 推动 农村 的剩 余 劳 动 力 转移 上也 取 得 了 明显 的成 绩 。
芨 腱 要 求 人 口 的 相 对 集 中 , 而小 城 镇 正 是 吸 收 农 村 剩 余 劳
如何推进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居
推进 户籍 制度 改革。严格 执行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
保护是小城镇可持续 发展 最重 要 的方 面。对周边 小城镇 土
地、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水环境 保护尤 是 当务之急 。应在镇
促进 小城镇健康发展 的若 干意见》 使进 入小城 镇 的农村 人 ,
利用率 , 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 ; 要加 强对环境 的综合治理 , 控 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 对现有的污染要采取 各种方式使其 减少 到国家允许 的标准范 围内。 要加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 源有效和节约 利用 、 源 资
强政府对技术创 新 的领导 。建 立 以企业 为 中心 的技术创 新 体系 。培育形成较完善 的社 会化技术服务 体系 。
如何 推 进 我 国小 城 镇 的 建 设 与发 展
张 桂 萍
( 中共五常市委党校 , 黑龙 江 五常 1 0 ) 5 0
关键词 : 小城镇 建设 ; 乡一体化 ; 城 可持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21 F 9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5o2 o )4 0 5 —0 10 —8 2 (0 9o — 03 2
要 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与发展 , 努力实 现小城镇
建 设与大城市协 调发展 。要 把小 城镇 低成 本进入 与大 城市
高效益产出有机结合起来 , 大城市通过经 济结构 的调整和市
场 扩 容 , 边 地 区产 生 的 辐 射 可 以 促 进 小 城 镇 自身 结 构 的 对周
升级 , 同时 , 更要注意积极发挥城市群 ( ) 圈 的作用 , 积极 利用 核心城 市对周边小城 镇 和区域经 济 的辐 射带 动功 能。在城 镇群 内部 , 将发展小城镇的重点放到 促进不 同小城镇之 间功 能 区分 的合理化上 , 放到 围绕核 心城 市发 展卫 星镇上 , 到 放 与核心城市具有互补效应层 次差别且各 具特 色的重点镇 上 ,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
( 三)大力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 乡—体化的关键举措 ,是
三农”问题和推进 农村城 镇化的有效方案 。城 乡二元 发 展程 度 的差 异是 紧 密相 关 的 。由于 自然 和社 会条 件 的制 解决 “ 三农 ”问题 约 ,在农村 人口大量集 中的中西部地 区发展大城市 的难度较 分离 的体制造成了城 乡发展 的差距 ,既不利于 “
需 要一个 时 期 ,涉 及 许多重 大 而复 杂的 问题 ,不能 一蹴 而
( 二)我国 目 前 的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决定了我们应该大力 就 ,需要稳 步有序地推进 。搞一步 到位 ,不切实际地推 动所
※基金 项 目: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专项任 务项 目 “ 毛 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 系概论课教学 内容重点难点研 究”( 项目 批 准
西疏 。换言 之 ,目前大 中型城市 主要 分布在 我国东 部地 区 , 级 ,而不是盲 目地将现有 的城市与农村强行捆绑 在一起 ,搞 而大部分农 村主要集 中于我国 中西 部地区 。我 国城 乡之所以 城市大扩张 。
呈现 这样的分布 格局 ,与 我国的东 西部 地区地理环境和 经济
大。从 区域 范围来看 ,各 地的农村一般 围绕城市发 展 ,而发 的解决 ,也制约了农村城镇化 的发展 。促进城 乡一体 化 ,关 展大城市意 味着将周边 的农村纳入 原先的城市 ,但 从 目前的 键在 于大力发展小城镇 。首先 ,小城镇在经济和行政 位阶上
实际情况来 看 。许多城 市的承载力 不足 ,盲 目扩大 只会加剧
业 、人口聚集功能。 ”事实证 明,在我 国农村城镇化道路 的探 大 。在我 国许多 地区 ,城市 发展与 经济发 展程度不成 比例 , 索中 ,不应 盲 目冒进 而贪大求快 ,搞 城市集 中甚至 搞 “ 大跃 城 市公 共服务设施滞后 ,造成了城市发展的极大 压力。而广 进 ”式 的城镇 化 。这 既 不符合 我 国广 大农 村地 区的现 实情 大 农村 地 区的经 济发 展程 度和 社会 公共 服务保 障程 度也 较 况 ,也不利 于促进城 乡综合发展 。加 快城镇化建设 ,重点应 低 ,农 村发展的压力 也较 大 ,倘若盲 目地发展大 型城市 ,则 落在发展小城镇上。
发展小城镇与建设新农村
目前 我 国小 城 镇 发 展 面 临 一 定 的 困 境 .其 原 因 除 了 认 识 观 念 、现 行 政 策 和 自然 条 件 等 直 接 因素 外 .最 根 本 的 制
约 因 素 就 在 于 能 够 持 续 支 撑 小 城 镇 发 展 的农 村 经 济 非 常 落
发展小城镇与建设新农村
樊 卫 宾 .孙 宏
( 天水 师 范 学 院 经济 与社 会 管 理 学 院 ,甘肃 天 水 7 10 ) 4 0 1
摘 要 : 小城 镇 是 推 动 我 国城 市 化 发 展 的 重 要途 径 和 突 破 口 ,小 城 镇 发 展 和 当前 正 在 广 泛开 展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之 间不 存 在 战 略 重叠 和 矛 盾 . 而 是 相 互 起 着 促 进 作 用 。 一 方 面 , 小城 镇 的发 展 引 导 和 牵 动 着 新 农 村 建 设 ;另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1来自天 水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a f in h i r l iest o r lo a s u ma v ri n T No Un y
No . 0 v , 06 2
第 2 6卷 第 6期
V 1 6 No6 o . . 2
城 镇 的 演 化 成 长 产 生 决 定 性 作 用 小 城 镇 从 很 大 程 度 上 就
和 农 民 教 育 、 文 化 水 平 的 制 约 ,小 城 镇 集 聚 人 1 数 量 、 3的
规 模 更 是 直 接 与 农 民 的 富 裕 程 度 联 系 在 一 起 。 此 外 , 小 城 镇 功 能 的强 化 、基 础 设 施 的 完 善 、经 济 特 色 的 形 成 等 都 与 周 边 农 村 经 济 要 素 的供 给 、输 入 情 况 密 不 可 分 。 因 此 ,农
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的城 镇 体 系打 好 基 础 。 由 于新 农 村 建 设 和 城 镇 化 是 在 不 同 的 地域 范 围 内的 两 个
结 构 ,实 现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因 此 城 镇 化 也 是 新 农 村 建 设 应 有 之 意 。 实 践 证 明 ,一 个 地 方 城 镇 化 水 平 越 高 ,新 农 村 建 设 步 伐 就 越 快 。我 国农 村 发 展 和 改 革 已进 入 了新 的 阶 段 .必 须 按 照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要 求 ,贯 彻 工 业 反 哺农 业 、城 市 支 持 农 村 的 方 针 ,加 大 各 方 面 对农 村 发 展 的 支 持 力 度 ,这 样 才 能 较 快 改 变农 村 的 落后 面貌 。
[ 收稿 日期 ]2 0 — 6 7 0 8 0 —1 [ 作者简介 ]赵景 爱( 9 1 , , 16 一)女 中共 太原市委 党校科 学社会主 义教研 室副教授 ; 张桂 香 (9 3 , , 1 5一)女 中共 太原市委 党校科 学社会 主义教研 室 主
任 、 授 ; 永 刚 (9 3 , , 教 霍 16 一) 男 中共 太 原 市委 党 校 国防教 育教 研 室主 任 、 副教 授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8 3 ( 0 8 0 4 1 2 0 )4—0 0 0 8—0 3
的 双 重 驱 动 , 这 样 才 能 开 创 一 条 有 中 国特 色 的农 村 现 代 化 与城 市 化 结 合 发 展 的新道路。
康 发 展 的 若 干 意 见》 中 又 进 一 步 指 出 ,
特色城镇化道路是 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两者相辅相成,互
相促进 。 因此 ,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坚持 统 筹城 乡发展 ,积极 探 索建设 新农 村与发 展 小城镇 的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经验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经验汇报材料(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经验汇报材料相公庄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
主要做法是: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
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
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
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
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浅谈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应优先发展小城镇
浅 谈 建设 新 农村 背 景 下 应 优 先发 展 小城 镇
王 秀 娟 ( 黄乡政府 河南新 乡 耿
4 30 ) 5 0 0
摘
要: 在新农村建 设的 总体 部暑 中 , 应优 先发展 小城镇 ,采取 有效政 策和措 施加 强小城镇 的建 设 、发展 , 以便 更好 发挥 统 筹城 9发展
抓 点 , 推 线 , 扩 面 。总 的 原 则 是 3 后 再 2个 字 : 出重 点 , 范 引 路 t 划 先 行 , 突 示 规 因地 制 宜 ; 府 支持 , 民 为 主 , 新 机 制 , 成 合 政 农 创 形
文章编号 : 6 2 3 9 ( 0 8 1 ( ) 2 8 I 1 7 - 7 1 2 0 ) 0b 一0 1 —0
立 足 当地 资源 条 件 、 环 境 优 势 、 A文 特 色 等 , 续调 整农业结 构 , 极发 展畜牧业 , 继 积 大 力 发 展 小城 镇 二 、 三 产 业 特 别 是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 大 县 域 经 济 。 有 必 要 指 出 的是 , 壮
以 内 生 比较 优势 为 基础 的竞 争 力 培 育正 在 成为小城 镇 , 尤 是 资 源 缺 乏 型 小城 镇 发 展 的重 要手 段 。根据 自身 条件 、竞争 环境 、 市 场 需 求 及 变 化 趋 势 , 过 知 识 学 习 、技 通
的功能 。
关 键词 : 建设新农 村 发展 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 : U 8 T 94 文献标识码 : A 小 城 镇 是 “ 农 ” 工作 的 物 质载 体 , 三 是 农 村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示 范 点 , 亿 万 农 民 是 安 居 乐业 的 家 园 , 接 体 现 着 农 村 经 济 社 直 会 文 化 、 生 态 环 境状 况 、 农村 面 貌 、农 民 生 活 乃 至 农 村 文 明 的 总 体 水平 。 在 建 设 新 农 村 这 个 大 背 景 下 , 议 把 优 先 发 展 小 城 建 镇作 为重要抓 手 , 定数量 , 高 质量 , 稳 提 先
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学生:卢基山专业:行政管理年级:班级:
学号:1143004469017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经济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要完成这项重大任务,需要科学的发展观,需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小城镇建设,农村就向城镇靠拢。
一:小城镇的含义
我国的《国史通鉴》中指出:小城镇是指县城和县城以下比较发达的集镇或乡所在地,以及大城市周围农村建设的卫星城。
它包括两个屋次:一是城市型小城镇即县城和县属镇,二是乡镇和村镇,统称农村集镇。
我认为《国史通鉴》中都指出小城镇的含义就是农村集镇,那么现代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小型城镇建设,那么现代的新农村建设中在现实中存在那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能更好更完善建设现代新农村。
就以上三个问题分析. 一:现代新农村建设存在那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比例的70﹪,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历史性发展,为向小城镇靠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总体上看来,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1:现代农村人材严重流失,生产力明显剥弱,在生产我技术方面的能力跟不现在现代的发展形式,目前的农村就我们这个大村的形式来说:本村是东山峰管理区南山三片,村在册人口875人,其中老年人点到40﹪,幼年点到20﹪,青壮年等于老年人,但外出务工人员在青壮年中占到70﹪,。
谈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发展
谈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政府应该对城镇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就针对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作为中国的基层行政单位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逐渐受到了历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首先应该做好科学的城镇规划,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也需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城镇一体化进程减缓,无法发挥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所以,政府应该早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使得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城镇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城镇体系规划,有效发挥资源优势。
城镇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城镇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所以,在城镇规划中应该根据城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结合地方的资源优势对城镇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应该重视城镇各功能区有效的联系,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通过的城镇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城镇进行完整的体系规划,可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有效发挥城镇的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因地制宜的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镇规划中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城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地理位置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城镇建设的标准合理的确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做到从城镇的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城镇潜在的发展优势有针对性的建设与之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
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问题。
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
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
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
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二个月用来过年,三个月用来耕田,其他时间都是空闲”是部分农民的现实写照。
这是长期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忧,一些农民盲目外流打工,涌向省内外大中城市,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城市带来巨大负担,引发了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务农劳动者的素质。
乡镇企业虽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落后,其扩张就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是资本)不足,导致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容量有限。
要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就业、创业、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重组,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空间,创建发展的平台,这样才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奉和王献忠1 尹衍成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
[摘1 要] 1 1 解决 “ 三农” 问 题必须做好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小城镇两项工作。然而在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过程中面 临着农 村经济停滞、 城镇化发 展缓慢、 可耕地面积萎缩、 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村教育 不公平、 农业基础 脆弱、 农村公民 意识淡 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积极介入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城镇体制加 速推进城 镇化过程、 控制可 耕地的使 用加强 保护环境、 大 力改进农村养老机制、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 投入、 加强 农业基 础建设、 维护 农民的 正当权 益, 促 进农村 公民意 识的 觉醒等一系列工作来完成。 [关键词] 1 1 [中图分类号] 2"3#1 1 [ 文献标识码] 41 1 [ 文章编号]$##0—-#&% ( "##) ) #0 —#""" —#% 1 1 党中央从全局战略高度科学分析 和把握形 势, 提出 以新 农村建设为战略重点, 促进城镇化协调发 展。这项重大 的历 史任务将 造福 3 亿农民, 大 幅度缩 小城乡差 距, 对于整 个中 华民族和国家未来走向影响极 其深远。讨论 "$ 世纪我 国城 镇化发展战略, 必须把我们的思路放在这样 一个重大的 背景 之下。 解决中国的 “三农” 问题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推 进新农村 的建设。我们国家大部分 人口在农 村, 即使我 们国家 城镇化 提高到 )#5 以上, 那还有 ) 亿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民仍然是庞 大的群体, 解决好这些人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非常重 要的任务。 同时要看到, 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也有利于推进城镇 化的发展, 城镇化不是越快越 好, 而是 要与生活 水平相适应。我 们在解
(小城镇建设)论文
发展新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发展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科学建设下去。
关键词:小城镇新农村城市化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
由于它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农 民居住和从事农
业生产的地方 所以又通称为 农村
【 关键词】新杠村建设 ;小城镇建设;城 乡统筹;
汉 南 区
“ 十五 期间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村镇建 设事业稳步发展 .但由于受长 期城 乡二元社会结
构影响 ,重城轻 乡的倾向尚未根本扭转 绝大部
小城城镇作为农村社区的中心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镇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的聚集和对周边农纽带和桥梁对农村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村的辐射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具体表现在它不仅可以为控制大城市规模创造条本上改变农村人口固守农业找饭吃的传统格局件和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流动也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对城市的压力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活动力对传播先进文化现代科技知识和提高农跃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状况以及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以及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产生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为农村逐步积极的影响
分的农村村容村貌还比较落后 ,农村建设存在众
多问题。 1 1 1 村庄建设缺少规 划,无序建设状况极为 .,
普 遍
—1 0 3 3 一 手 简 惮 1 引 文章编 号】 1 02 29 薄 耐 足 州 , 【 江 阵 王 呈 3
( 0 6) 2 0 3 7 2 0 1 -0 3 -0
BOOST THE DEVEL OPM ENT OF NEW L VI— L AGE CONSTRUCTI ON ON THE BASI S OF SMAL LTOW N CONSTRUCTI ON
GENG n ; Ho g LUO Yi
村庄建设 缺少总体布局规 划 加上缺乏统一 规划管理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 .用
以小城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考察
二 、 过小城 镇 为发展 现代 农业 服好 务 , 进 “ 通 促 生
产 发展 ”
建 设 新 农 村 . 须 把 发 展 现代 农 业 、 荣 农 村 经 济 作 为 首 必 繁
要任务。 ( ) 障 市场 流通 。 动 农 村 经 济发 展 一 保 带
全 国农 业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报 第 三 号 ) 。小 城镇 与大 中城 市联 系
紧密 , 已经 可 以被 看 作 是 城 市 在 农 村 延 伸 的 一 个 平 台 。政 府 应 利 用 好 这 个 平 台 ,使 其 在 农 村 生 产 和农 民 生 活 方 面发 挥 有 效 作用 , 以推 动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开 展 , 实现 城 乡统 筹 发 展 的 目标 。
渠 道 转 移 农 民 就 业 , 利 于 实 现 城 乡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协 调 发 展 。 有
缩 小 城 乡差 距 。 ( ) 城 镇 政 府 是 推 动 新 农 村 建 设 的重 要 主 体 三 小
小 城 镇 是 区域 性 政 治 、 济 和 文 化 中心 . 有 城 市 先 进 的 经 带 特点 , 处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第 一 线 , 负 着 带 动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和 又 担
农 业 普 查 的 公 报 显 示 .0 6年 末 全 国 乡 镇 有 二 级 以上 公 路 通 20 过 的 有 4 . , 乡镇 政 府 所 在 地 距 县 城 在 一 小 时 车 程 内 的 有 61 % 7 .% .距 一 级 公 路 或 高 速 公 路 出 入 口在 5 81 0公 里 之 内 的 占 6 -% . 55 的 村 和 8 .% 的 自然 村 通 公 路 ,76 的 村 和 1 3 9. % 26 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以临泉县陈集镇为例1.小城镇建设对促进新农村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自然延伸,并衔接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小城镇也是城镇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农村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农民进入它的门槛也最低。
因此,小城镇最容易实现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的渗透和传播,也会在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2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
小城镇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具有很强的集聚扩散效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第二、第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
同时,小城镇中的产业集聚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也可起到节约土地、减少污染等作用,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城镇化就是“小城镇,大作用”的典型模式。
1.3小城镇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发展小城镇,一方面有利于人口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使城镇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转化器”;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一部分会转化为农民的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同时,小城镇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务农农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
尤为重要的是,发展小城镇,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有利于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临泉县陈集镇小城镇发展现状陈集镇位于临泉县城南40公里处,西与河南省新蔡县杨庄户乡接壤,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20个自然村。
近几年来,该镇从实际出发,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树立集镇大起来、市场活起来和人口多起来的理念。
走科学规划、强力推进、精心实施、完善功能的路子,一个崭新的小城镇正在形成。
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
宽敞的水泥路正在修建之中,学校、公园、集贸市场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建设较为大气、宏伟。
工业园区也在进行之中。
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80多套住房已经可以入住,第二期100多套住房也将要竣工,第三期360多套的住房也在建设之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路灯、公园、敬老院、学校、道路、集贸市场、娱乐设施、工业园区等一应俱全,为下一步发展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连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明生态镇正在迅速崛起,已拉动周边数个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该镇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笔者归纳一下,主要由一下几点原因。
2.1拥有一批坚强的领导核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多年来,陈集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用市场机制推进农村结构调整,重视当前,兼顾长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陈集镇在建设小城镇的起步阶段,即把“以市兴镇、以市活商、以商聚财”作为突破口,推动跨越式发展。
该镇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张(张新)-新(新蔡县)公路、韦(韦寨)-艾(艾亭)公路穿镇而过、西与河南省新蔡县接壤,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该镇树立正确的小城镇定位。
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市场建设,以市场建设带动商贸流通,以商贸流通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群众增收。
2.2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合理规划。
该镇为更好地发展小城镇,促进新农村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行规划,聘请阜阳市规划设计院对整个过程进行规划,从道路、桥梁、房屋、公园全方位的高标准规划、高要求建设。
使得整个布局结构合理,井井有条。
2.3拥有一批能奉献的队伍。
该镇党委书记、镇长亲临一线指导工作,所辖朝阳行政村书记、村长。
日夜超劳,化解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干部群众能够深入一线,使得在短短的三年中一个崭新的小城镇展现出来。
2.4群众利益放心上。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在拆迁问题上。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多方为百姓着想,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房屋按照成本价格出售给村民。
通过土地复垦保证用地的合理性。
由于补偿到位、没有出现一例群众上访的事件。
3.陈集镇发展小城镇和建设新农村协同发展的思路发展小城镇和建设新农村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都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关联,协同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3. 1 积极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转型升级农村传统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陈集农业基础脆弱,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要大力推进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之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陈集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
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现代营销方式,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创新农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的帮扶力度,以服务开辟市场、挖掘财源、促进发展。
要积极培育“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专业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改善生产营销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 2 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当前陈集镇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
取消农业税,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灾减款,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得以休养生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得益于劳动力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目前陈集镇常年有很多外出打工者。
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不高,农民增收的压力还很大。
主要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培训输出率不高,季节工、临时工居多,很难进入文化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专业基础高、报酬待遇高的行业和领域。
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宽裕的幸福生活,就必须在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上取得突破,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和渠道:实施农业增收工程,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实施创业致富工程。
3. 3 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
陈集镇物质生活比较宽裕,但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
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水平偏低,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育新农民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予足够重视。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上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以适当的待遇留住现有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个农村孩子特别是困难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
二是努力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新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产业。
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文化网络功能,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各项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
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
四是逐步改善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工作,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重视做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病灾家庭的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关心农村老党员、军烈属、离职村组干部的养老问题,保证农村弱势群体居有其屋、食有其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增强农村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依法办事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懂得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4 要科学同步规划镇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强政策引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紧落实扶持措施,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新家园。
3. 5 要创新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机制,为为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
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基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实现村民自治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四个民主”:全面推进民主选举,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