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合集下载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学派 形式主义学派 差异点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 社会现象 行为方式 说话者做什么、与 什么有关系种种其 他功能
语言观
符号系统 天赋机制
说话者知道些什么 研究重点 普遍规律、类范畴 方法论
追求理想化——规 则化、离境化、标 准化
不追求理想化—— 入境化
自足的、演绎的、 不自足的、归纳的、 具体方法 定性的 近似的
• 语法的理只有一条,语法的用却有多种。 • 许国璋《论语法》中说:‚‘不以执一理而昧 用’,是教学语法的特点。它和‘设一理而明之’ 的语言学语法不必相同,也应该有所不同。‛
这么/那么 这样/那样
• 朱德熙《语法讲义》:
• 都是谓词性代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 宾语和修饰语。
• 这么/那么作谓语时,后面应该加‚着‛,这样/ 那样可以不加。 • 这么/那么不能作补语,这样/那样可以作补语。 • 这样/那样可以作宾语,这么/那么不能作宾语。 • 这样/那样加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这么/ 那么修饰名词,中间必须有数量词。
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法毛病。
1. 需要着重教的汉语语法现象: 汉语有而母语没有、学生又常容易出错的语法 现象; 虚词。
2. 传统语法体系是‚句本位‛:词——词组——句 子 五个层级语法单位:语素——词— —词组——句子——句群。 3. 随着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的深入贯彻,随着功 能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口语语法的内容。 省略 隐含 脱落 重复 追补 停顿 主谓关系松散 拟声词做谓语……
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
的一些问题》
• “我认为:不论通过一种什么讲解的方式或练习的
方式,语法的知识是必须教给学生的。学习汉语
在语法上必须掌握三点:句子结构的形式,句中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汉语语法课是针对非汉语母语学习者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地运用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表达准确、流利的汉语语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汉语基本词类的分类和特点;2.熟练掌握汉语基本句型的构成和使用方法;3.理解汉语句子的语序规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常用的语法助词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正确汉语语法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及特点2.名词的性质和功能3.名词的数的表示4.名词的格的表示单元二:代词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疑问代词4.物主代词5.不定代词单元三:动词1.动词的分类及特点2.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动词的否定和疑问4.动词的趋向性5.动词的补语单元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的基本用法2.形容词的比较3.形容词的修饰4.副词的基本用法5.副词的修饰单元五:量词和数词1.量词及其分类2.量词的使用方法3.数词的表示方法4.数词的使用规则单元六:介词和连词1.介词的基本用法2.介词的常见搭配3.连词的分类及用法4.连词的连接作用单元七:语序和修辞手法1.主谓宾语语序2.宾语前置和后置3.状语位置的灵活运用4.反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单元八:语法助词和句型1.的、地、得的用法2.把字句的使用方法3.是…的句型4.一…就…句型5.有关趋向动作的句型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语法问题;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练习和作业:包括听力、口语和写作练习,用于检验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能力;4.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等。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纲目一、语法概要1.0词1.1语素1.2词的组成方式1.3词类2.0汉语的词组3.0汉语的句子3.1汉语的四种谓语句3.2汉语的四种功能句3.3汉语的复句二、语法大纲条目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2.疑问句⑴:陈述句+吗?3.否定的表达(1):不+动词+宾/不+形容词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5.疑问句⑵:特指问句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7.汉语数字的读法8.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形容词谓语句9.状语10.疑问句⑶(省略问句):……呢?11.动作行为的进行:(主语+)动词(宾语)……+呢?12.动词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到+处所词+动词13.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点词+动词14.动作行为发生的时刻、过程和状态15.“的”字词组16.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主语+动+宾语1+宾语217.表达数量18.代词19.程度的加深与喜爱感情的表达:形容词的重叠20.疑问句⑷:特指疑问句+呢/吗?21.疑问句⑸:句子+疑问语气22.疑问句⑹:“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

23.疑问句⑺:正反问句24.动作行为的目的:来/去+地方+动词+宾语25.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主语+状语+动词+宾语26.距离的表达:……离……+距离27.动作作定语:动词+的+名28.年、月、日、星期的表达(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29.年龄的询问和回答(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30.疑问句⑻: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高/长/重/宽/远)31.时点的表达32.征得他人同意:能/可以+动+宾语+吗?33.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主语+会/要/能/想+动词+宾语34.尝试、轻微和舒缓的语气35.否定的表达⑵没/没有+动;还没有……呢。

36.疑问句⑼(选择问句)(是)A还是B?37.说明对象(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38.指出不满意的地方:有(一)点儿+形容词;形容词+了+(一)点儿39.比较⑴:形容词+(一)点儿40.比较⑵:A跟B一样/不一样41.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了”的用法⑴42.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⑵43.动作的完成:动态助词“了”的用法⑴44.意念上的实现:动态助词“了”的用法⑵45.动作的方向:介词(往、向)+方位词+动词(看/走/跑/拐)46.方位的表达47.存在的表达:有、是、在48.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语+)快要/快/就要/就/要+动词+了49.时段的表达50.一种情况或状态的延续时间51.做某事客观上所需的时间52.时间、地点、方式的表达顺序:时间+地点+方式+行为动作53.动作持续的时间: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的)+宾语54.动作经历的时间:动词+时量补语55.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56.概数57.感叹的表达58.对事物性质程度的描述59.询问经历60.时空的起点到终点61.动作的结果⑴:动词+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宾语)+(了)62.被动意义的表达⑴:名词1(受事)+名词2(施事)+动词+补语63.一定时间发生的动作行为64.两个动作行为发生的顺序:动词1+完(了)+名+再+动词265.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再+动词”和“又+动词”66.劝告和禁止67.提醒别人不要做某事68.比较⑶:最+形容词(比较的方面)69.比较⑷:更+形容词/动词70.比较⑸:“比”字句71.比较⑹:A不如B(+形容词)72.数量、程度等差别73.比较⑺: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74.指使意义的表达(兼语句):动词1+名词1+动词2+名词275.动作的持续:主语+动词+着+宾语76.动作进行的方式:动词1+着+动词177.两种动作同时进行:一边+动词1+宾语,一边+动词2+宾语78.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79.询问发生的情况:主语+怎么了?80.对象的描述(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81.对过去经历、经验的叙述和说明:动词+过82.动作行为的实现:动词+过+了83.动作进行次数的表达:动词+下/次/回/遍84.评论或说明:程度补语85.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信息86.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⑴:简单趋向补语87.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⑵:复合趋向补语88.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89.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能否实现:可能补语90.动作行为不能发生或达不到某种结果:动词+/不+了(liǎo)91.使某事物发生位移或改变状态:“把”字句⑴92.表达请求、命令和愿望:“把”字句⑵93.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把”字句⑶94.询问原因:怎么/为什么+不/没(有)+动词+(宾语)95.说明意愿:主语+得(děi)+动词96.评价与判断:动词+起来+副词+形容词97.被动意义的表达⑵:“被”字句98.强调否定:一+量词+名词+都/也+没有+动词99.决心和命令:必须/一定要+动词;非……不可100.强调肯定:二次否定101.动作结果获得不易:好容易/好不容易+才+动词102.无主句的用法103.动作行为的方式⑶:数量词重叠104.反问句105.变化的表达:越来越……+形;越……越……106.疑问代词的活用107.连续动作发生的顺序:先+动词1,再/又+动词2,然后+动词3最后+动词4108.假设与让步关系的表述109.说明事情的原因与结果:因为……所以……110.“一……就……”的意义与用法111.排除意义的表达:除了A(以)外,也/还B112.转折意义的表达:虽然……但是/却……113.说明条件:“只要……就”和“只有……才……”114.无选择条件的表述:无论……还是,都……115.说明事物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另一方面……116.评述和估价:无论……还是……都117.说明进一层的情况:不但……而且……118.“连……都/也……”的用法119.说明主观判断和推论120.汉语的意合法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程度补语(P100)⑴基本句式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主语+动词+得+不得了/得很/极了主语+形容词+极了⑵基本语义a.主语+宾语+动词+得+形容词:“动词”为已然的动作。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精心整理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谓语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 A 还是 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 形容词(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来、去去”的情况:+处所词语 +来/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来 / 去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 适用对象:初级汉语学习者4. 教学时长:20课时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汉语语法概述1.1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1.2 汉语语法的构成要素1.3 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2. 第二章:词类2.1 名词2.2 动词2.3 形容词2.4 副词2.5 量词和数词2.6 代词2.7 介词和连词3. 第三章:句子结构3.1 句子的基本结构3.2 主谓结构3.3 动宾结构3.4 偏正结构3.5 联合结构3.6 句子分类4. 第四章:时态和体态4.1 基本时态4.2 进行时态4.3 完成时态4.4 被动语态4.5 虚拟语态5. 第五章:语气和情态5.1 语气词5.2 疑问语气5.3 否定语气5.4 肯定语气5.5 情态动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法规则,分析实例,进行对比。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增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4. 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法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实时检验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法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2. 辅助教材:相关语法练习册、案例分析等。

3. 教学工具:PPT、视频、音频等。

4. 在线资源:相关语法学习网站、论坛等。

六、第六章: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6.1 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6.2 动词短语的类型和用法6.3 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搭配七、第七章:形容词和副词7.1 形容词的性质和用法7.2 副词的性质和用法7.3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7.4 形容词和副词的修饰关系八、第八章:介词和连词8.1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和连词的搭配8.4 介词和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九、第九章:句子分类和句子成分9.1 句子的分类9.2 句子成分的分析9.3 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9.4 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十、第十章:汉语语法的应用10.1 语序和句子结构10.2 语义场和词汇搭配10.3 语境和语言表达10.4 语法错误分析和纠正十一、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动词/形容词?(1)动词?+?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处所词语?+?来?/?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来?/?去?+?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概述1.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概念1.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重要性1.3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发展历程1.4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主要特点第二章:基本语法概念与术语2.1 语法单位与语法项目2.2 词类与词性2.3 句子成分与句子结构2.4 语法规则与语法现象第三章:词与词组的教学3.1 词的分类与教学策略3.2 词组的概念与教学方法3.3 词汇的扩展与教学技巧3.4 词汇的运用与教学实践第四章:句子与句型的教学4.1 句子的分类与教学策略4.2 句型的概念与教学方法4.3 句型的转换与教学技巧4.4 句型的运用与教学实践第五章:语法项目的教学设计与实践5.1 语法项目的选择与安排5.2 语法项目的讲解与演示5.3 语法项目的练习与实践5.4 语法项目的评估与反馈第六章:时态与语态的教学6.1 时态的概念与教学方法6.2 常见时态的用法与教学示例6.3 语态的概念与教学方法6.4 被动语态与其他语态的教学与实践第七章:情态动词与助动词的教学7.1 情态动词的概念与教学方法7.2 常见情态动词的用法与教学示例7.3 助动词的概念与教学方法7.4 助动词的用法与教学实践第八章:疑问句与否定句的教学8.1 疑问句的概念与教学方法8.2 不同类型疑问句的用法与教学示例8.3 否定句的概念与教学方法8.4 否定句的用法与教学实践第九章:复杂句型的教学9.1 复杂句型的概念与教学方法9.2 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教学9.3 并列句与复合句的教学9.4 复杂句型的运用与教学实践第十章: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评估10.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10.2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评估10.3 教学反馈与学生学习进步的评估10.4 教学改进与持续发展的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解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对汉语语法结构的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阐述,是教师进行语法教学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程目录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章语素与词第三章词类第四章短语第五章句法分析第六章句型、句式、句类概说第七章复句第八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第九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一节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一、对汉语的认识(宏观、历史、语言内部)九大语系中之五大语系: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南岛。

汉藏语系: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语音、词汇、语法●汉语普通话的形成汉语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汉民族共同语古已有之:雅言、通语、官话2、古代书面语:主要以文言为主流,中古以后,白话开始发展3、官话的产生与发展:元明清、公用口语、外国人学习北京话4、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5、政府的推动●影响汉语形成、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因素)(参考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P7-11,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1、多元性的汉文化民族融合:蛮夷戎狄、百越人口迁徙:西晋永嘉之乱,赣方言、吴方言初步形成唐代安史之乱,赣方言基本形成,吴语和湘语分离南宋移民南迁,客家话最终形成2、汉字对汉语、文化的统一和维系汉字王国、书面语(文言、白话)3、佛教文化的影响(1)四声理论的建立:梵语、反切(2)书面语口语化倾向的产生(3)对汉语词汇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大量音译词进入汉语:禅、塔、佛、佛陀、菩萨、般若、琉璃、和尚、涅盘4、近代开始的西方文化二、什么是语法?(一)语法:(1)指语法本身,词的构造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说话的规则。

(2)指语法学或语法著作。

●语法和语音例如: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进行了认真的学——韵律影响语法(韵律构词法、韵律句法)●语法和词汇例如:I’ll tell you why this is wrong.* I’ll explain you why this is wrong——词义影响句法(二)狭义语法和广义语法1.狭义的语法:同上“(1)”2.广义的语法:指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维多利亚·弗罗姆金&罗伯特·罗德曼《语言导论》:语法就是我们的语言知识,它代表我们的语言能力。

【免费下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免费下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2
五级: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语段(句群)
四级: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关于词:汉语的词与英语的 word
关于短语中心说:
短语+语调=句子?
例如:鸟飞 跑他一身汗 (句子?)
关于句子:
思考:
句子=述谓成分+指称成分+情态成分
命题 + 情态
构句
完句
例如:小张很高兴地打扫了/着教室
汉语有词吗?
汉语有词类吗?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指对外汉语教师使用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
(三)与本体语法、对外汉语语法相比,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有何不同?
1.编写的目的不同
2.学习的对象不同
3.教学的内容不同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与印欧系语言相比较)
一、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英语的限定动词
汉语有语法吗?
小张很高兴地打扫干净了教室
短语加语调就是句子吗?
评“广义形态”。
三、什么是教学语法?
(一)专家语法
对语法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索和研究,揭示语言中尚未被认识和认识不充分的语法现象和规则。解释语法和描写语
法都属于专家语法。
(二)教学语法: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
教学语法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体系,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可接受性。
洪迈《容斋随笔》有“句法”一词,指作文之句法。
(三)客观语法和主观语法
思考:有无没有语法的语言?
1.客观的语法
存在于语言中的一套语言构造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能没有专业的语法知识,但一定有语法正确与否的感
觉——语感。
2.主观的语法
语法学说、语法著作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范文大全)[修改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范文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

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

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

否定式:A不是B。

疑问式:A是B+吗?(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

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

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

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

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

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

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7.汉语数字的读法(1)1~100数字的读法(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5)100以上数字的读法(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读法(7)人民币的表达法:人民币的计算单位:元(块)、角(毛)、分人民币的读法(8)问价和讨价还价基本句式:问价:A.主语(物品名)+多少钱+1+量词?B. 主语(物品名)+数量+多少钱?讨价还价:钱数+行不行?钱数+怎么样?(9)号码的询问和应答:基本句式:……的号码+是多少?/是+几/多少号?用法说明:门牌号、电话号码、护照号、汽车牌号、飞机航班号等要按照数量的读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概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概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概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副词提纲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其理论基础是什么?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 简称经验主义(摒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

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摒弃了笛卡尔的天赋论,继承了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 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认知与语言观: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之一, 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与认知观:1 .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是认知的窗口。

2. 语言能促进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语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思维和认知新事物。

而且, 人们可以借助于己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

另一方面, 有了语言, 人们才可以交流思想, 交换信息, 增加经验, 从而互相沟通认识, 互相调整、适应、趋同, 促进种系和个体认知的发展。

3. 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2.什么是隐喻?请举例说明隐喻的种类。

隐喻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

前者叫来源域, 后者叫目标域。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它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现在,隐喻已经被上升为一种“认知方式、推理机制”这个高度来理解,在本质上,它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所形成的映射结果。

它基于相似性,也可创造相似性。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隐喻的种类BLACK:1.死隐喻:桌脚山头头儿2.休眠隐喻:成语(破釜沉舟)3.活隐喻:他是一只猴子,爬树爬得很快。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概述1.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意义和作用1.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成1.3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特点第二章:汉语语法单位与语法结构2.1 汉语语法单位的概念和分类2.2 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和类型2.3 汉语语法结构的构成要素第三章:词类与词性3.1 词类的分类和特点3.2 词性与词类的关系3.3 汉语特殊词类的教学策略第四章:句子结构与句子类型4.1 句子结构的概念和构成4.2 句子类型的分类和特点4.3 汉语特殊句子类型的教学策略第五章:情态动词与助动词5.1 情态动词的概念和用法5.2 助动词的概念和用法5.3 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教学策略第六章:时态与体6.1 时态的概念与分类6.2 体态的概念与分类6.3 汉语时态与体态的用法及教学策略第七章:条件句与假设句7.1 条件句的概念与分类7.2 假设句的概念与分类7.3 条件句与假设句的教学策略第八章:疑问句与否定句8.1 疑问句的概念与分类8.2 否定句的概念与分类8.3 疑问句与否定句的教学策略第九章:成语与惯用语9.1 成语的概念与特点9.2 惯用语的概念与特点9.3 成语与惯用语的教学策略第十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的意义与作用10.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0.3 案例分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意义和作用补充说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教学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汉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汉语语法单位与语法结构补充说明:汉语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每个单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汉语语法结构由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构成,包括词组和句子结构。

三、词类与词性补充说明:汉语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量词等,每类词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特点。

词性是词的分类,与词类密切相关,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辨别。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讲义第一章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四、语法体系五、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汉语注重意合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4、汉语的句子构造规则与词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5、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陈述第二章词和词类第一节词类概说一、词类划分的标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十二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二、识别词类的方法1、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功能(1)组合功能(2)句法功能(3)类别功能2、识别的窍门:记小类(1)名词(2)代词(3)动词(4)形容词(5)数词(6)量词(7)介词(8)副词(9)连词(10)助词(11)叹词(12)象声词三、词类的教学分布1、构成语法点出现在教材中2、构成表达式出现3、分布在句子当中四、词的兼类1、名、形兼类2、形、动兼类3、名、动兼类第二节名词和时间方位表达法一、时间表达法汉语的时间表达与印欧语的区别:1、时点和时段(1)时点词①钟点词②日期③某些时间词④某些词组(2)时段词①时间词②词组(3)时段词中的“个”①必须用“个”②可用可不用“个”③一定不用“个”2、时间表达法(1)汉语中能表达时间的词(2)时点和时段在句子中的功能①动作、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②动作持续的时间③表示不定时间④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现在、将来3、注意事项(1)怎么分析时间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2)时间词和介词“在”的问题(3)区别同译词①点、点种、时②刻、刻钟、分、分钟、秒、秒种③“号”和“日”(4)“前后”和“左右”跟时间词搭配的问题二、方位、处所表达法1、方位词2、处所词3、名词和方位词的组合规则4、方位处所表示法(1)作主语(2)作状语(3)作补语第三节数词和读数法一、数词的分类二、整数的读法1、“万”以下数字称数法2、“零”和“半”3、“二”和“两”三、小数、分数的读法四、倍数的读法五、序数的读法1、“第”的用法2、号码读法六、概数表示法1、相邻数字的并列2、“几”和“多”3、表概数的词语第四节量词的语义特征一、量词和名词在语义上的联系“把”:“张”:“条”:“块”:二、量词和动词在语义上的联系“次”:“趟”:“遍”:“下”:“顿”:“场”“番”:三、量词的多义性和交叉性四、量词的色彩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3、语感五、辨析近义量词六、量词教学的设想1、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量词的不同阶段的教学(1)初级阶段:(2)中高级阶段:第五节代词的活用一、人称代词的活用二、疑问代词的活用1、泛指2、虚指3、任指三、指示代词的活用第六节能愿动词一、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二、能愿动词的词义分析1、能愿动词的一词多义“能”:“会”:“可以”:“要”2、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1)表擅长(2)表可能(3)表意愿三、能愿动词的肯定与否定第七节副词和介词一、虚词的教学分布概况二、副词和介词的再分类1、副词再分类2、介词再分类三、副词组合中的特殊现象1、副词修饰名词、数量词2、副词和否定词的位置3、某些副词修饰“动/形”后影响了“动/形”的语法功能四、副词和介词的使用条件五、归纳虚词语法意义的方法1、把同义、近义的词放在一起比较2、把说明同一方面的虚词进行比较3、把意义相对的词进行比较4、把用虚词的句子,抽掉虚词后比较六、分析虚词偏误的方法第八节离合词一、离合词概述二、离合词的语法特点1、中间可以插入其他(多种)成分2、大多数离合词不能带宾语3、离合词带补语时要重复动词4、离合词的重叠方式是AAB5、离合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6、有的离合词可以倒序三、离合词的教学方法第三章词的组合一、短语概述二、短语的类别1、短语的结构类别2、短语的功能类别第四章句子和句子成分第一节主—谓中的主语和谓语一、句法成分概述二、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和陈述三、主谓词组对组织句子的影响四、主、谓的语义关系1、主语对谓语来说是什么角色2、谓语有四种第二节述—宾中的宾语一、句法分析中注意与其他成分的区别1、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2、主谓结构作宾语和双宾语二、关于双宾语三、形容词带宾语四、述宾之间的语义关系第三节定—中中的定语一、“的”的用法1、名词2、代词3、形容词4、动词5、数量词6、短语结构二、多项定语的位置三、定语的语义指向1、主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2、宾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第四节状—中中的状语一、“地”的用法1、副词2、形容词3、介词词组4、其他词组5、时间处所二、多项状语的位置三、状语的语义指向第五节述—补中的补语一、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八类补语二、趋向补语1、范围2、趋向补语对动词的选择3、趋向补语的立足点4、趋向补语的宾语的位置5、趋向补语的意义三、结果补语1、结果补语的意义2、结果补语的语义分析3、结果补语形式上的特点四、程度补语1、程度补语的语义类型2、程度补语的否定式3、程度补语的几种形式五、可能补语1、可能补语的形式2、可能补语的意义3、可能补语与“能”的区别4、可能补语肯定式与否定式使用频率5、特殊的可能补语六、时量补语1、时量补语的基本意义2、时量补语的用法3、时量补语的否定式和疑问式七、动量补语八、数量补语和介宾补语1、数量补语2、介宾补语第五章句型和句类一、句型: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二、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第六章句式一、“把”字句二、“被”字句三、连动句四、兼语句五、存现句六、比较句七、“连”字句第七章复句。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 《汉语课本》(1977) (1)第一次引入句型教学; (2)语法作为注解而不作系统讲解; (3)内容反应了文革时期极左思潮,文革结 束后不能使用。
★ 《基础汉语课本》(1980,李培元等) (1)“以结构为纲”教学思路的总结和发 展。——“是到那时为止的按照结构法路子编 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吕必松1996) (2)既强调实践,又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 用。(56课,被动句) (3)替换练习;课文;生词;语法;练习; 汉字表。
缺点: A.注重语言知识,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 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 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或深奥难懂。
直接法
定义:又称“改革法”、“自然法”,它是用目 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 也不注重语法形式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
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 尔特 理论基础: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联结主义 心理学
特点 1、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 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2、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3、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4、以模仿为主
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 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 思维的能力
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认知法
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 “现代的语法——翻译法”,20世纪60年 代。 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 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 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 全面掌握语言。 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 介绍与说明:“是”字句(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

否定式:A不是B。

疑问式:A是B+吗?( 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 疑问句( 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2)用法:用“肯定句+吗” ,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

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 否定的表达(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4. 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

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

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 1):名词/代词+的+名词所属关系的表达( 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 疑问句( 2):特指问句(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

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

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 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

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7. 汉语数字的读法(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 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 以上的数目:用“多少”(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5)100 以上数字的读法(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读法(7)人民币的表达法:人民币的计算单位:元(块)、角(毛)、分人民币的读法(8)问价和讨价还价基本句式:问价:A.主语(物品名)+多少钱+ 1+量词?B. 主语(物品名)+数量+多少钱?讨价还价:钱数+行不行?钱数+怎么样?(9)号码的询问和应答:基本句…的号码+是多少?/ 是+几/ 多少号?用法说明:门牌号、电话号码、护照号、汽车牌号、飞机航班号等要按照数量的读法。

8. 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基本句式:形容词谓语句语义说明:主要描述或评论事物的性质、情况、状态和特点,说明某事物怎么样。

用法说明:疑问式:主语+谓语(形容词)+吗?主语+怎么样?肯定式:主语+副词+谓语(形容词)否定式:主语+不+谓语(形容词)在陈述句中,形容词前面一般要用表示程度的副词“很” 、“非常”、“比较”、“十分”等。

9. 状语状语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基本功能是限制和修饰中心语。

副词“也”和“都”的用法:“也”表示与前面所说的事物同类、相同,“都”表示概括全部。

10. 疑问句(3)省略问句:……呢?“名词/代词+呢”有两种用法:没有上下文时,询问“……在哪儿?”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

11. 动作行为的进行基本句式:(主语+)动词(+宾语)+呢基本语义: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用法说明:用在口语中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

还可以用来打招呼12. 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基本句式:在/ 到+处所词+动词基本语义:句式“主语+在+处所+动”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主语+到+处所+动”表示将要发生动作的目的地。

用法说明:“在/ 到+处所词”放在动词前边13. 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基本句式:时间词+动词疑问式:什么时候/ 几点/几号+动词?肯定回答:时间词语+动词基本语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就”和“才”的比较和使用14. 动作行为进行的时刻、过程和状态基本句式:疑问式:主语+正在+动词+什么?主语+正在+动词+宾语+呢/ 吗?肯定式:主语+正在+动词+宾语。

否定式:主语+没(有)+动词+宾语。

“正+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刻,“在+动”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

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动词+(呢)”=“正/ 在+动词(呢)”15. “的”字词组“的”字词组是由结构助词“的”附在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其词组后面组合而成,用来表示人或物。

16. 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基本句式:主语+动+宾语1+宾语 2 汉语可带双宾语的动词主要有:给、借、问、送、教、还、递、告诉等。

基本语义:该句式的谓语动词后边常常有两个宾语,宾语 1 是间接宾语,一般是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单位;宾语2是直接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

语义类型:陈述一件事;表示给予;表示获取。

用法说明:表达陈述一件事或表示给予某人某事物和从某人处得到某事物时用该句式。

17. 表达数量汉语表达人或事物的数目时,常常要用量词。

数词和量词常用来作名词的定语。

一般名词都有自己搭配使用的量词,有时候也用容纳存放这个物品的工具名称作为量词来使用,往往含有“多” 、“满”的意思。

如“我有一柜子衣服呢。

”18.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我们”和“咱们”“们”的用法19. 程度的加深和喜爱感情的表达形容词重叠的形式表示程度加深或加强描写,表达喜爱的感情。

基本句式:A—AA 式AB —AABB式AB —ABAB式基本语义:AA=很/非常+ A AABB=很/非常AB ABAB=很B20. 疑问句(4)用特指疑问句加上疑问语气词“呢/ 吗”发问时,句子的疑问语气变得委婉、亲切。

基本句式:特指疑问句+呢/ 吗?基本语义:询问句中疑问词特指的事物。

21. 疑问句(5)基本句式:句子+疑问语气基本语义:用疑问语气表示询问用法说明:口语中用,语气要上扬。

22. 疑问句(6)基本句式:“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

基本语义:先说一个句子,表示自己的看法、意见、要求等,然后用“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以征求别人的意见。

用法说明:使用该句式要用与人商量的语气,因此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客气、谦恭、委婉。

23. 疑问句(7):正反问句基本句式:(用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起来提问)动+不+动词?/ 动词+没+动词?/ 形容词+不+形容词?用法说明:使用该句型的心理背景是对所问情况完全不知,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4. 动作行为的目的基本句式:来/ 去+地方+动词+宾语基本语义:句中的“来”和“去”的宾语是表示地方或处所的词,后边的动宾词组,表示“来”或“去”的目的。

25. 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基本句式:主语+状语+动词+宾语疑问式:主语+怎么+动词+宾语肯定式:主语+动词+宾语+动词+宾语基本语义:表达动作方式或动作目的如:她去首都剧场看电影。

我坐飞机去香港。

26. 距离的表达:基本句式:……离/到……+距离疑问:A离B+多远?/有多远?/多少公里?回答:A离B+公里数27. 动词作定语:动词+的+名词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时动词后边要有“的” 。

如:这是我买的书28. 年、月、日、星期的表达基本句式(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 2 名词1为话题,名词 2 为说明29. 年龄的询问和回答基本句式(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 2 名词 1 为询问对象,名词 2 为说明30. 疑问句(8)基本句式: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 高/ 长/ 重/ 宽/ 厚/ 远)基本语义:询问年龄、面积、长度、宽度、厚度、重量、距离等。

31. 时点的表达(1)时点词语:年月日(号)星期时分(2)表达时间的基本顺序:年-月-日(星期)-时-分-秒32. 征得他人同意(1)基本句式:能/ 可以+动+宾语+吗?(2)基本语义:用询问得语气征得别人的同意。

(3)用法说明:表示请求,希望别人帮助,说话时语气要谦恭,有礼貌33. 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基本句式:主语+会/ 要/ 能/ 想+动词+宾语“会” V.S. “能”“要” V.S. “想”34. 尝试、轻微和舒缓语气(1)基本句式(动词重叠式):单音动词为AA式;双音节动词为ABAB式尚未发生的动作:VV V 一V V 一下儿如:想想想一想想一下儿已经发生的动作:V了V V 了一下儿女口:问了问问了一下儿(2)基本语义a. 表示尚未发生的动作时,有尝试或轻微的意思;b. 表示已发生的动作行为,表示程度轻、量少、时间短等意义。

(3)用法说明:用在口语里。

在主语为第一人称的句子里,表示请求、要求等,有缓和语气的作用;用在主语是第二人称的句子里,表达规劝、告诫等功能。

35. 否定的表达(2)(1)基本格式:没/没有+动词;还没有……呢。

a. 疑问句:……了吗?……了没有?b. 否定式:没/没有+动词还没有……呢。

(2)基本语义:表达说话之前应该发生而事实上没有发生的动作36. 疑问句(9)基本句式(选择问句):(是)A还是B?37. 说明对象基本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38. 指出不满意的方面(1)基本格式:a. 有(一)点儿+形容词b. 形容词+了+(一)点儿(2)基本语义:句式a 表示程度不高,有“稍微”的意思。

句式b 表示跟某一标准比较,程度不合适。

(3)用法说明:在使用时,表达主观感觉或认识。

说话人有挑剔、不太满意的意思。

39. 比较(1)(1)基本句式:形容词+(一)点儿(2)基本语义:表示与同类事物比较,程度有差别。

句子描述的是客观情况,不带主观色彩。

比较的对象在句中可以不出现。

(3)用法说明:用“形容词+一点儿”表示比较时,心中已经有一个比较对象。

40. 比较(2)基本句式:疑问式:A跟B 一样吗?/A跟B一样不一样? 肯定式:A 跟B 一样。

(+形容词/ 动词)否定式:A 跟B 不一样。

(+形容词/ 动词)41. 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了”的用法(1)(1)基本句式:句子+了(2)基本语义:语义助词“了”用在句尾,用来终结句子语气,有成句作用。

句子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

句中一般有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果没有时间状语则表示说话时刚刚发生的事情或即将发生的事情。

42. 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2)(1)基本句式a. 主语+谓语+了b. 主语+不+谓语+了c. 名词+了d. 形容词+了e. 主谓词组+了(2)基本语义a. 表示意愿的改变或情况的变化b. 新的情况已经出现,交际中有提示信息,引出下文的作用。

c. 表示事物的性质、程度、状态等已经有了变化。

d. 表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不可能到可能等情况的变化。

(3)用法说明:当需要强调事物的程度、性质、状态或主观意愿发生变化时句尾要用“了” 注意:初级阶段“了”的教学应点到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