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唐代仕女图中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仕女图中的艺术
摘要
中国仕女图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时代,唐代仕女图的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后期更具有"丰颊"脸型和丰腴婀娜的体态, 这种画风有着鲜明的标志和独特创作风格,成为唐代仕女图的主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唐代仕女图风格绘画艺术
目录
引言2
第1章唐代仕女图介绍2-3
第2章唐代仕女图的起源3
第3章唐代仕女图的艺术风格3-4
3.1 唐代女性的审美标准3
3.2 唐代仕女图代表作品简析4
3.3 服饰与形体4
第4章唐代仕女图的风格演变4-5
第5章唐代仕女图的影响5
结语5
参考文献5
引言
唐代仕女图端庄华丽,雍容典雅,图中的女性由贵族至平民阶层皆以“丰肌秀骨”为美,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其代表性画家是
张萱和周昉。唐之前代所绘女性形象多为礼教服务,因而弱化了画作本身的美感;或者是绘画题材取自于文学作品进行描绘,画家需要根据文中描写而创作形象。画家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由于唐的绢本及纸本仕女图较少,在人物画中以仕女图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本文仅凭借张萱和周昉部分作品在对唐代政治、历史、文学的背景下,分析唐代仕女图的主要特点和绘画风格,略谈仕女图中的艺术。
第1章唐代仕女图介绍
仕女的形象多属于封建时代中上层的年轻的美女,宋代时仕女改为士女,“士”代表未婚的男性,“女”则是未婚女性。仕女图是描绘贵族女子闺阁生活的传统绘画类别,区别于魏晋流行的贤后贞妃图,是有风态、有诗意的仕女图。“仕女图”的定义起于唐,多用于唐后期。仕女图在唐代时期,从内容定义上已区别于其他时期。仕女面部特征:初唐柳叶眉,状如柳叶,整体面颊饱满,摒弃浓妆艳抹,追求蛾眉轻扫、面不施粉而眉目清晰的形象,显示人体自然美。在处理其他人物造型时,比例关系上明显遵照“主大宾小”的造型规律,而是有意识地在形刻画上区分人物的地位等级。
第2章唐代仕女图的起源
仕女图起源于魏晋南北朝,那个时期的女性原型,大多来自诗赋等文献和民间传说,描写古代神话和贤惠的妇女及仙女的传说。画家在这些远离现实生活中,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通过对这些女性形体的描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这是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属于类启蒙工作,以促进女士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或不道德的讽刺和嫉妒国家擅自灾难贾皇后。这一次,他们欣赏女性美从道德方面来理解。
唐朝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统治者对文人、作家也没有思想控制,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开放自由,有关为统治者服务的道德著作便变成了画家的描绘对象。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当时西域的“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畅通局面,与西域毗邻的敦煌,也较早地受到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唐朝政治清明,武氏称帝、上宫婉儿等女官参与政治;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等都是唐代著名的宫廷女性,都参与过政治斗争。由于女性地位不断攀升,无论是妃嫔还是公主,都过着安逸舒适的后宫生活。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高,日常生活中跟男性享受同样的权利,女性还可以穿戴男性的服饰。她们在那个时期的丰富生活使画家对贵族仕女更加的关注,并积极描绘她们的生活。
第3章唐代仕女图的艺术风格
3.1 唐代女性的审美标准
“硕人其颀,衣锦装衣”是《楚辞》中对美女的描述,由此可见唐之前便对女子的屯美
有了定的标准。多数观点认为唐代女子“以肥为美”、“以胖为美”,唐代仕女图则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女人身形外貌推向极致。《唐语林一卷一》记载玄宗为太子选妃“乃诏力士,令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颀长洁白五人,将以赐太子。”“颀长洁白”概括了选妃的标准:“欣长”意为修长高挑的身材,“洁白”则要求妃子的面容肤色好,唐代女性形象自贵族至平民阶层皆以“丰肌秀骨”为美,按照当时的观点来讲体格丰腴健壮,利于家族子嗣的繁衍。而这种审美观点在绘画中也完全体现。从画中看这些仕女面部特征更像佛教的菩萨,具有凤眼、额黄、斜红、等特点。这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和变化不仅仅体现了盛唐的审美风尚,也使得唐朝善于兼并融合外来文化的精神影响了这个时代的画家们,让他们敢于突破创新,用自己的艺术修养为后代展现中国历史上辉煌。
3.2 唐代仕女图代表作品介绍
唐代仕女图的画家都是宫廷画师,他们对宫廷贵族仕女生活十分熟悉,可以进行精准的把握和描绘仕女的形貌、气质、神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了画作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和色彩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细腻,表现丰富,进行多层烘然、墨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开启了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作品中的仕女多为面圆多肉、形体丰满的艺术形象,着装设色艳丽,相对于之前的画作那种超凡脱俗飘逸睿智的特征,他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这是时尚文化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仕女图的代表作品。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妹游春的情景。此图无背景,而是通过有节奏的构图、悠闲自得的人物神态、轻快细碎的乘骑步伐以及鲜丽柔和人的人物服饰表现出春游这一主题。画面中可以看到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在侍从、侍女的拥护下小心翼翼地前进。其中四人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肩披白帛,淡青色窄袖,上襦和下身为金花红裙,裙下露出红色绣鞋。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好像与她谈论着什么,画面色彩艳丽,线条舒展,形态动感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游春图。图中男装仕女,一队人马之首身着暗青色男装,坐骑为剪三鬃的高头大马,面有敷粉,面容清秀,身姿挺拔。而男装除了有利于骑行的便捷之外,对女性也有证明其社会地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们对于美好形态的追求。在同张画面中的不同装束女性,男装则英武刚健,女装则无法直视其腰身,即便是聪慧的女人们有披帛、罩衫、半袖这些搭配,却依然无法改变腰及半胸的装遮挡线条这一事实,而男装则尽显女性的形态美。唐人出于对健康自然形体美的追求,在仕女图中对服饰的质地材料做出了新的尝试。张萱的画风脸型圆而中庭短,五官小巧,眼睛圆短,鼻梁更不及张萱仕女的高直,并且有意利用刚健方折的线条,反衬仕女形象的圆润饱满。张萱以工笔重彩为创作手法,用鲜亮浓郁的色彩烘托出烘托出宫廷侍女悠闲的生活状态。整张画面格调生动活泼,洋溢着雍容华贵的盛唐风貌。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相比,他更多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地主阶级填补精神空虚服务的,以现实的生活为题材,具有一定的进步。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人物之间关联不大,所以笔者将其归为在单动細卿上具有定特細作别。最左侧的戏犬仕女,全身呈弓形弯向一侧,双手交叠,头上的簪花应该是最淡的芍药。她右手里轻轻捏着一只蝴蝶,不胜娇羞。而她明显附身顾盼的姿势,颇显张力,又顺应这样的动态,眼祌投向奔跑着小狗,通过动势展现人物专注的神情。在人物性格上,表现了左顾右盼贪玩儿的特点。最右侧的仕女发髻插一朵牡丹花,右手轻提肩上柔滑的衣衫,动态则与卷首形成呼应,这样的动势体现若往若还的情态。中间的仕女发髻插着粉荷,右手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