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国防军事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分析

中国国防军事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分析

中国国防军事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分析近年来,中国军事实力的快速增强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军队建设一直是国家事务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军事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国防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21万公里边境线和近100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的大国,其安全形势异军突起。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安全风险交织混杂,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中国军事现代化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军事现代化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必要手段。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军事现代化能够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中国能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其次,军事现代化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必要手段。

当前,全球化、多极化和信息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发展,各种非传统安全状况对中国的安全局势构成了影响,如南海争端和朝鲜半岛核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剧了中国安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中国军事现代化更加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方针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战略方针。

当前,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方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追求科技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在新时代,中国军队需要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等现代化方向转型,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军队体系,推进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紧密融合。

二是实现战略国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当前,建立战略国防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这包括战略威慑和反制、情报战和网络战、高质量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三是完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

在面对国际复杂安全环境和实现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作战需求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深入推进新型武器装备、新型作战力量和全域作战体系建设,提升抵御各种可能安全威胁的能力。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引言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宁的重要保障。

当前,全球形势变化复杂,我国面临着许多安全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分析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并讨论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政治安全形势在政治安全方面,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

外部方面,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国际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重新回潮,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例如,台湾问题的升温、南海争议的不断升级,都对我国政治安全带来了挑战。

内部方面,社会稳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民族矛盾等也对中国政治安全构成了挑战。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政治安全的防范和处理。

二、经济安全形势在经济安全方面,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风险的增加,都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问题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了风险。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经济安全的保障。

三、军事安全形势在军事安全方面,我国当前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军事竞争加剧、地区冲突频发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都对我国军事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例如,东海、南海等海域的安全问题和我国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需要我国加大军事力量建设和提升军事实力。

此外,网络战争威胁也给我国军事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军事安全。

四、社会安全形势在社会安全方面,我国面临着犯罪问题、社会不稳定等挑战。

犯罪率的上升、社会矛盾的加剧,对我国社会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传播也给我国社会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安全意识,加强反恐怖主义和犯罪打击力度。

五、网络安全形势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当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频频发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及对外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及对外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及对外战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是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军事战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和对外战略研究两方面入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国际安全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核心是“人民战争”,即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构筑人民军队。

这种战争方式的特点就在于,除了军队以外,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参与者,而不只是军队部队。

在中国的实践中,人民战争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抗美援朝和中印边境战争等战争中。

实践中,人民战争的基础是全民国防,即将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参与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

为了实现全民国防的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如《国防动员法》、《民兵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等。

在中国,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包括军事安全战略。

二、对外战略研究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战略研究。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对外战略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对外战略的发展是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战略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政治形势及其趋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的重点是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及其趋势,包括国际局势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的演变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对外战略,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其对外政策,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2. 国际关系及其格局中国对外战略研究还关注国际关系及其格局,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高中外关系层次,以促进中国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3. 国家安全及其保障中国对外战略研究关注国家安全及其保障,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战略的发展方向之一。

军训论文-当代大学生与我国军事

军训论文-当代大学生与我国军事

当代大学生与我国军事大学军训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军训,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

虽然课时不多,但我的确学到了许多知识,感悟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军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甚至是能够为之做贡献。

以下将阐述我学习到的知识及我的理解。

一、如今我国各方面军事形势:1.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

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

综观当今世界,一方面,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尽管是时代的主题,但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加剧了世界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国际军事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显著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全球化军事战略调整深入进行,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

由此导致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加剧。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

2.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新形势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

新形势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
领海争端 能源通道 进出口通道
3、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开展,国际军事竞 争仍然剧烈。
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 为抢占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美国大力开 展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全球快速打击〞 〔C-PGS〕系统,加快建立“全球信息栅 格〞〔GIG〕,方案在2030年完成军队信 息化转型。俄国加快信息化建立进程,方 案在2030年前建成确保信息自由流动的统 一的军事信息空间。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加 快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军队。
二、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
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 作会议启动,在中国人民军队开展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根本原那么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指 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 负责制,军队最高指导 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 中央军委
新形势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
主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面临平安形势的变化 二、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
一、当前中国面临平安形势的变化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构造、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国 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 格局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化调整期。
1、大国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国际 战略竞争日趋剧烈,国际战略格场面临深化调整。
中国周边安全 的不确定性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32.、以传政统、与经非、传统军平合安一问的题交方织式,管中控国国周内边与局国势际
平安问题互动,我国平安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
跨境民族 能源通道 “三股势力”
内部威胁
领海领土争端 水资源、毒品 非法移民、跨境民族
因素
传统安全威胁 非法移民 跨境民族
谢谢!
坚持向打仗聚焦。适 应战争形态演变和世界 军事开展趋势,构建一 体化结合作战体系。

国家军事安全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国家军事安全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国家军事安全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大家都知道,形势,任务,政策,策略是战略筹划的基本条件。

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是政治历史的大变局,把握世界的大事,搞清楚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制定政策,确定战略,拟制规划和计划的前提与基础。

战略筹划的逻辑。

形势,任务和政策策略(战略)今天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

国际政治格局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国家的外部环境。

至于是“多极”纷争还是“两极”对峙,或是“一超”独霸,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制定我们的正常和策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08年9月15日金融危机爆发,这是百年未遇的。

其影响从经济领域看:全球金融规模大大缩小。

全球货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从国家安全的方面来看,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G20取代G8。

国际组织、地区组织作用增大。

七大国“排排坐”情况明显。

其中最严重是对美国的冲击。

1.在国内,重回国有化、重放“救济粮”。

是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大的一次。

西方有些国家提出美国在搞社会主义。

其行动将对美国在世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2.在国际上,重回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是美国传统的国际政策,一战之后的国联和二战后的联合国,都是美国带头搞起来的。

冷战结束以后,一超独大的美国开始搞单边主义。

不仅把联合国甩在了一边,欧洲的同盟和亚洲的小伙伴都甩在了一边,但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意识到单边外交的问题,重回多边主义,先在华盛顿召开了吉尔林峰会,又积极参加了伦敦的吉尔林峰会。

不仅同老牌的发达国家同谋量策,而且与新兴国家共商大计。

英国主流媒体说,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不是别的,是美国传统的帝王领导风格,奥巴马第一次出访摆出的是一副聆听者而不是说教者,是调停者而不是指挥者的架势。

华尔街日报说奥巴马的第一次出访是道歉者,从而表达出美国势力的衰微。

3.在国家安全上,首次把经济安全排在了头一位。

我国军事安全形势(形势与政策教案)

我国军事安全形势(形势与政策教案)

授课章节名称认清军事安全形势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授课时间课次:课次:33 周次:周次: 33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清当前中国周边军事安全形势,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当前中国周边的军事安全形势。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举例、播放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认清军事安全形势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一、我国周边军事安全形势1、美军海上围堵,继续对我进行战略遏制。

其一,是美军海上岛链封锁。

其二,是美军亚太基地封锁。

其三,是美军军力东移。

据统计美军海军舰艇有300多艘。

其中,航母11艘,太平洋6 艘;核潜艇72艘,战略核潜艇14艘,攻击型核潜艇58艘。

部署:太平洋与大西洋为9:5。

“华盛顿”号航母宽92米,高81米,相当于25层建筑物,拥有3300个房间,乘员达6000多人,不仅包括军人,还包括摄影师、理发师等,是一座“活动的城市”。

“华盛顿”号航母的甲板上停着最先进的战斗机和预警机,指挥塔下的E-2C鹰眼预警机的作战半径达2000到3000公里,公里,如果到达黄海,如果到达黄海,“华盛顿”号可以“像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样察看中国主要海军基地和战斗力”。

——《环球时报》2010.6.8 2、日本军事扩张,给我国安全造成威胁日本周边矛盾重重,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与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

与中国关于东海汽油田的争端。

日本政府12日作出决定,准备在东海油气田联合开发问题上向中方做出一定让步,允许中国对“白桦”(中国称“春晓”)油气田的出资比例超过50%。

——参考消息2010.5.4 第1版中国多名官员指出:“不改善报道,谈判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的报道是:“春晓不涉及日本主权问题,不在共同开发之列。

”但没有明确指出,春晓不属于共同开发的对象;应使用“合作开发”。

——参考消息2010.5.4 第1版1 3、朝鲜推行悬崖战略,东部隐患不可忽视。

《核不扩散条约》于1968年签署,1970年正式生效。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泱泱大国,浩荡中华,为一人所困。

迷茫,印在了众多中国人的脸上,更深入了众多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现在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究竟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走?这都是萦绕在中国人心头不解的疑惑。

一、中国已经入局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从苏联解体,中国就开始走上前台。

这绝对不是什么天意,而是几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世界上从来没有神,更没有什么上天的恩赐。

有人哀叹苏联的解体,认为如果苏联不解体,对于中国的压力可以分担很大一部分。

那么从长远看,北方就没有威胁吗?现在不是去寄希望有什么别的因素来帮助我们的时候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有利益给别人,自然就会有别人来帮助你。

如果没有利益或者能给出的利益比对手小,那么就不存在有人来帮助你的可能性。

问题的实质还是回到了自己这。

当中国开始越发显现出自身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时候,就必然引起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警惕。

对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来说,什么才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呢?恐怖主义?不可能的。

恐怖主义绝对不会是美国利益损失的决定性要素。

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真正就是去打恐怖主义吗?看吧,恐怖分子是越打越多,美国的势力范围也是越打越大。

国际军控?控来控去,不过是把可能影响美国集中力量去对付主要对手的一些中小国家给控的军力衰微。

美国的利益不在打击恐怖主义,也不在国际军控,只有捍卫美国自身的利益地位才是美国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其它一切行动又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来进行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在2005年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GDP排名世界第四的国家。

而如果从购买力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经济体规模早已经在多年前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国家。

虽然这种看法存在着一些漏洞,但是却从另一个角度上印证了中国力量的增长。

也就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客观地说,近年来,中国的国防开支仍然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

无论如何,透过国防开支的增长,我们都能看到军队建设的日新月异。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由十八大看中国军队的发展院系班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雷俊锋学号:201046830908辅导老师:梁艳完成日期:2012-12-23由十八大看中国军队的发展正文引论:当前世界飞速发展,社会格局逐渐发生改变,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中国逐渐的处于中流砥柱的位置,然而中国现在的地位仍然受到威胁。

目前时不时就有一些跳梁小丑挑衅中国在世界的权威,不断的用一些事件挑衅。

综上可知虽然中国已经有在世界上大国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经济领域,但是中国仍然在其他的方面上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应有的尊重,尤其是军事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经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军事的发展,是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

正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胡锦涛同志围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对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很强,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国家安全形势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

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环境新特点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也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期待。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形势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各大战略力量加紧分化组合,国际战略竞争加剧,世界进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

中国的战略与军事发展

中国的战略与军事发展

信息化战争与网络战
信息化战争:利 用信息技术和信 息系统,实现精 确打击和高效指 挥,提高作战效 能。
网络战:通过攻 击或防御敌方网 络系统,破坏敌 方信息获取、传 递和使用能力, 保护己方信息安 全。
信息化战争与网 络战在中国军事 发展中的地位: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强网络安全防 护能力,应对未 来战争挑战。
战效率
装备体系升级: 引进先进武器 装备,提升部
队战斗力
信息化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 设,提高信息
作战能力
人才培养与引 进:加强军事 人才培养,吸 引优秀人才加
入军队
Part Five 中国战略与军事发展展

国际安全形势展望
全球安全挑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
国际合作需求: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信息化战争 与网络战方面的进 展:研发先进信息 技术和武器装备,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体系建设,提高信 息化作战能力。
太空战与高超声速武器
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现状和 未来趋势
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 突破和成就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战略布局 和军事应用
太空战与高超声速武器在未 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联合作战与特种作战
人才队伍:中国将进一步加强 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军事人 才队伍,为未来的军事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地 区和国际安全事务。
Part Two 中国战略与军事发展重

核武器与导弹防御
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从无到有,逐步壮大 核武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慑止战争 导弹防御系统:防御敌方导弹威胁,提高战略纵深 国际核裁军合作: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核裁军进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军事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军事变化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

30年风雨激荡,30年铸就辉煌。

跨越两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军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0年来,人民解放军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政治、军事、后勤和装备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1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为人民解放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邓小平指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中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重新确立后,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邓小平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

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冷静地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变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的重大改变,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1985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国防能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胜利的到来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真正的安全保障,中国面临着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中共领导的中国军队,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军队以及广大民众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在八年的战斗中,中国军队经历了艰苦的游击战争,通过顽强抵抗和艰苦奋斗,成功扭转了战局。

最终,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完全溃败,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

二、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安全形势尽管抗战胜利为中国带来了国际声誉和地位的提升,但中国在战后仍面临着许多安全威胁和挑战。

1. 国家领土完整的恢复与维护抗战胜利后,中国领土的完整性仍然受到威胁。

台湾、澎湖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地仍然处于国家统一的待解决状态。

同时,中国的边境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如中印边界争端等。

因此,中国需要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加强对领土完整性的维护和捍卫。

2. 各种安全威胁的出现随着冷战的瓦解,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安全威胁。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地区冲突等问题使中国国家安全格局更加复杂。

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这些新的安全威胁。

3. 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质疑和担忧。

中国需要通过经济实力的提升来增加自身的国家安全,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中国的军事战略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中国需要发展一套合理的军事战略。

1. 维持国防力量的现代化中国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2. 推动军事改革和军事现代化中国军队需要进行军事改革,提高军队的机动性、信息化和综合作战能力。

【doc】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

【doc】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

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党史●试述革命战争石寸朝我军军事占芟路的三次重大转变李育鹏在中共党史特别是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了我们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极其危急关头,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声响亮回答.从1927年8月1日,党领导和组织南昌起义这一天起,到1949年1O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22年的革命战争史,是一部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史,发展史.纵观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适时进行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战略三次重大转变,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是从1930年初工农红军开始由游击队以游击战为主向正规部队以正规战为主的转变.这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重大的转变.这次转变主要是作战方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是由"-3时的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观方面:一方面,红军队伍和根据地的发展为实行转变创造了条件.红军初创时期还是游击队性质的武装,人少装备差,根据地很小,只能进行游击战争.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特别是1929年6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以后,通过粉碎国民党的"进剿","会剿",红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到1930年夏,主力红军发展到1O多个军7万余人,地方武装近3万人,党的领导,武器装备,战术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建立了遍及11个省的10多块农村根据地,并普遍建立起了党的领导和苏维埃政权.这些条件使红军能够建立起机动作战的正规军团,并具备了比较大的有广大群众支持的战略回旋余地,为红军实现由游击战向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做出了红军集中兵力攻打主要交通道路.攻占大城市的决定.这种错误的路线与红军从弱小到强大,从游击性到运动性的发展趋势又不谋而合.客观方面: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为我军这次军事战略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契机.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1930年5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等派系之间又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 双方投入兵力达100万之众,战争历时半年之久,死伤兵员30多万,这就使反动势力大为削弱,革命战争的发展出现有利的时机.这些主客观上的因素.使红军有可能实行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争取大规模的歼灭敌军,打破"围剿".然而,这种正规战又带有游击性,正如毛泽东说的:"所谓正规战争是中国型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国军队一概而论,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些不同,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1l军事战略的转变必然带动军队结构编制的变化.实行运动战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正规兵团.1930年5月, 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促成了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这次大会后,根据会议决定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各地红军先后集中整编,主力部队组建为正规兵团,开始了以转换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的战略转变.红军整编最重要的结果,是建立了方面军,军团一级的兵团.同时,原有的军级及其以下的单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在红军编成正规兵团后,根据当时中央指示,于1930年6月至9月,相继开始了进攻作战,集中攻打中心城市,致使军事行动与苏区建设脱节,给红军和苏区建设造戍严重危害.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全国总暴动和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后,红军顺利完成了这次军事战略转变,开始了伟大的长征.第二次军事战略转变,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军由正规军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以演习为名,并借口一名目军失踪,突然大规模进攻驻守北平的中国驻军.至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经过第五世纪桥2004年第1期圈●党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红军由鼎盛时期的3O万人减少为4万人,丧失了南方大多数省内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我们的作战对象也起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小而强的侵略者拥有约60万人的军队,且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挟其强悍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妄想在短期内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内部成分复杂,既有亲英美派,又有亲日派.也有主战派.蒋介石担心民主力量通过抗日得以壮大,并希望借日军之手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有一部分被日军收买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他民族败类为日本侵华充当汉奸走狗.在国际上,中国作为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的主要战场,其战略意义引起了盟军和联军的重视.德,意希望日本的侵华分散英,美的注意力;而英,美在东方有既得利益,不希望日本侵犯其利益,然而,他们又不希望看到中国人民力量壮大,危害其利益,并希望日本把战火烧到苏联;苏联则希望中国能拖住日军,使其无法北进,以免德,意侵苏时出现两线作战的困难局面.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军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了军事战略转变的决定.这次转变的主要内容是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会议规定了我军的基本任务是: 创建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进行战略支援;保存和扩大我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在党的正确军事战略的指导下,我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抗日战争炮火硝烟的洗礼, 我军的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壮大,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为随后战胜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军事战略转变,是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为了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人民军队的作战形式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转变.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开始疯狂的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并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当时, 我军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壮大,但同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从兵力来看,国民党拥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约有200万人.而我军只有大约127万人的兵力,其中正规军仅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比数为3,4:1,从装备来看,国民党军队装备的是精良的美式武器,还有接受日本投降时缴获日军100万人的装备,我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大都使用的仍是老式"三八大盖"步枪.从控制区域来看,国民党政府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并控制着国内主要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拥有雄厚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并得到了美国的资助;而我党控制的解放区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约1.36亿,经济和工业基础薄弱.且没有外援,一切都要靠自给自足.敌我双方在客观上的实力差距决定了我军军事战略必须转变.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及时实行军事战略转变,把人民军队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1946年7月20 日,党中央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指示规定我军在军事上"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闭9月16日,中央军委又发布了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要求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四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我军的军事战略由抗日战争时期的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正是由于人民军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这一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正确的军事战略,才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消灭了800万的国民党军队,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虽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军事战略的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即使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先进的武器设备,也不能保证战争的参与者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转变不是盲目的转变,而是在全面,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变化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事实证明,是扬我之长,克敌之短,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正确的科学的军事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军事战略指导下,我军才能够在抗日战争中一边同侵略者作战,一边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击败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且受到美帝国主义援助的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胜利解放了全中国.[1]1《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9页.【2]【3]《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87,1199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责任编辑,校对:郭健军翻世纪桥2004年第1期。

世界新军事变革形势与应对思考

世界新军事变革形势与应对思考

世界新军事变革形势与应对思考从我国我军来说,把当代进行的军事变革称之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那么,如何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含义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的重大变化,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实行质量建军、政治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科学管军,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逐步把我军建设成为信息化军队,逐步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更好地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祖国统一服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胡锦涛同志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都很重视,就这个问题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他主持中央工作以后,新一届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

他指出,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就提出要深入研究如何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好机械化信息化双重任务的问题。

他指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能不能完成这项战略任务,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安全统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因此,要密切观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从国情军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路子,努力夺取国际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胡锦涛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武器。

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回答“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形势与应对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个字:创新。

军事领域作为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是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

依靠创新推进军事变革,既是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形势的客观存在,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对思考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从称霸全球的战略出发,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15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战火燃遍三千里江山,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新中国。

党中央、毛泽东权衡利弊后认为: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则对各方都不利。

中国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制止其扩大战争,争取东方的和平,在全国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它昭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战争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使美国在以后的事件中尽量避免和中国发生正面对抗。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与敌视新中国的美帝相互勾结,觊觎中国大陆,威胁中国安全。

但是,帝国主义马上发动侵略战争的条件尚不具备。

结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中国制定了巩固国防,保卫沿海和边疆不受侵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国防目标;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以应付帝国主义可能的大规模入侵。

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确立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以解决国防建设的需求与经济基础薄弱的矛盾。

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上述目标和方针,为以后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建设“现代化国防”,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

军队进行精减整编,完成由陆军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经过1955年和1958年两次大规模裁军,军队员额由原来的430万减少到240多万;初步建立国防领导体制,明确了各部门职能;颁布了《兵役法》,取消志愿兵役制,建立义务兵役制;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两条腿走路,即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的方针,初步建立起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政局和军事局势的影响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政局和军事局势的影响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政局和军事局势的影响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被国民革命军军阀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软禁在西安,要求他停止对中国共产党的剿灭,并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此事引起了中华民族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局势的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高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内部矛盾愈演愈烈,蒋介石面临政治危机。

由于国共两党的民族大义,在蒋介石释放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了《西安协议》,规定国民政府应该团结全国各民族和各革命阶级,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此事使得国民党内部对于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逐渐趋向团结,也使得国共两党的政治关系有所缓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内部的分歧依然很大,而在日本侵华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局势也渐渐恶化。

由于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和困境,共产党得以抓住机会,积极扩大自己的力量和影响。

因此,西安事变不仅是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的标志,更是中共在政治舞台上超过国共两党的契机。

二、军事局势的影响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军事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此之前,中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军队被迫与日本军队进行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被迫打行军转移战,这时,张学良和杨虎城等割据势力占据河南,控制陇海铁路和洛阳,制造了大量内乱。

此时,蒋介石也被迫与这些割据势力合作,维护国家的统一。

随着西安事变的发生,更加加剧了国内的水深火热,影响了中国的军事局势。

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被迫将部分兵力调动至蒋介石军队的抗日前线,导致中原战场实力大大减弱,此时日军占领了一系列基地,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时显得十分脆弱,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不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也同时促进了国民党统一战线的发展,加大了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的力量,对于抗日战线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也逐渐在国共两党中站直了脚,开始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强军十年,谈变化。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支参与局部冲突维和行动的军队,到现在拥有极强战斗能力和作战信心的现代化军队,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卓越的进步和变革。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军队深入践行了习近平主席的强军目标和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和重大军事装备的研发投入,不仅使中国军队整体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为国家安全战略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军事改革为中国军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军队组织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使得军队指挥体系更加科学高效,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军队的建制编成、军官职务制度、军事训练、军事科研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改革,为军队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军队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也是变革的重要体现。

新一代的武器装备,如轰炸机、战略导弹、航空母舰等,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更展现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装备现代化的军队,更具备了战胜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第三,军队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通过深化军队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军队教育质量,培养了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道德水平的军事人才。

同时,军事人才管理体系的改革也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使得人才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到各个职务岗位上。

强军十年的变化,让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任务等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队在打击恐怖主义、海上救援、人道主义行动等方面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高度责任感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军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依然艰巨。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新威胁的出现,中国军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保持高度戒备和警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军队应继续坚守和践行强军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推动军队现代化发展。

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

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

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
浙江海峡[1]深藏英雄血泪,浙江海上“四通八达”的战线,也不少
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1949年5月,浙江海峡人民解放军经过激战,取
得了经典的经济南战役胜利,为中国长期内战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场“经济南战役”,奠定了中国人民政权的走向独立、民族解放以及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随后,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给全国的军事形势带来了转折点,解放军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迏取得了一个全国性的胜利。

正是由于经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出现了转折点,解放军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使中华民族史册上更新着被开辟的崭新的一页,促进了新中国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

在这篇评论里,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以后敌我力量变化的新形势,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重新作了估计,指出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后来的中国军事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

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

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的第二年底,即今年六月底,总数约计尚有三百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目,对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全国性内战时期的四百三十万人来说,是少了六十五万人。

这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两年战争中虽然被歼、被俘和逃亡了大约三百零九万人(其中被歼、被俘为二百六十四万人),但在此期内又补充了约二百四十四万人,故亏短数尚只有六十五万人。

最近则起了一个突变。

经过战争第三年度的头四个月,即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沈阳解放时,国民党军队即丧失了一百万人。

四个月内国民党军队的补充情形尚未查明,假定它能补充三十万人,亏短数为七十万人。

这样国民党的全部军队包括陆海空军、正规军非正规军、作战部队和后勤机关在内,现在只有二百九十万左右的人数。

人民解放军,则由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百二十万人,增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二百八十万人,现在又增至三百余万人。

这种情况,就使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长期占有的优势,急速地转入了劣势。

这是由于四个月内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英勇作战的结果,而特别是南线的睢杞战役⑴、济南战役⑵,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⑶的结果。

国民党的正规军,因为它拚命地将非正规军编入正规军内,至今年六月底,尚有二百八十五个师的番号。

四个月内,即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营以上部队合计共八十三个师,其中包括六十三个整师。

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

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至于在全国一切地方消灭反动势力,完成人民解放,则尚需较多的时间。

敌人是正在迅速崩溃中,但尚需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各界人民团结一致,加紧努力,才能最后地完全地消灭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国。

注释
〔1〕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河南省东部的开封和睢县、杞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中原野战军
两个纵队以及冀鲁豫和豫皖苏军区部分兵力,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下,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全歼开封守敌,共歼灭国民党军约四万人,击毙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

蒋介石为了挽回其不利的战局,亲临开封上空督战,调集邱清泉、区寿年、黄百韬三个兵团,分路进攻开封。

人民解放军于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六日,将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第七十五师以及黄百韬兵团的三个多团,先后包围于睢县、杞县地区,经九昼夜激战,歼敌五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年。

〔2〕济南战役,见本卷《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注〔2〕。

〔3〕这里所说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统称辽沈战役。

见本卷《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