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上《风筝》word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

课题:《风筝》课型:讲读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高霞审核:宋新蕊时间:

学习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

2.读准下列字音

丫杈(chà)憔悴(qiáo cuì)

模样( mú)嫌恶(xián wù)

可鄙( bǐ)什物(shí)

惊惶(huáng)瑟缩(sâ)

惩罚(chãng )虐杀(nuâ)

宽恕( shù)苦心孤诣(yì)

堕( duî)蜈蚣( wú gōng )

伶仃( ling dīng )

3.掌握多音字

â凶恶

恶ě恶心

wù嫌恶

shí什物 mï劳模

什模

shãn什么 mú模样

二、检查导入

1.检查作者和作品的掌握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2.导语: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梳理思路,整体感知

1.题目是风筝,可见它是本文的物线。

2.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我粗暴地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知错后道歉而不得的沉痛之情。

3.理清课文脉胳

第一部分(1、2段),“我”见风筝而悲哀

第二部分(3、4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 5~8 ),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段),“我”想讨弟弟的宽恕,小弟已全然忘却,这更平添了“我”心头的沉重

4.怎样理解本文主题?

(1)作者心中那份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很严重,这个“风筝事件”是那个时代和封建家长制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4).兄弟之间的亲情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阅读: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阅读: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明确: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明确: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阅读: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良心受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明确:我粗暴地毁坏了弟弟风筝的事

阅读: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明确:(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三.品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文章用词准确、形象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某个人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

例: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希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明确:——“瘦得不堪”形象地勾勒出小兄弟多病的身体形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显出了小兄弟聚精会神、仰着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惊呼、跳跃”更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极点。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的形象。

在课文当中找出一些语句品味一下。

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