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森林经理:以林业局场为对象,组织经营单位、编制经营方案,执行检查修定方案直至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都不经济性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d水土资源的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f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g 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它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1)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2)林木条件: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单纯讲可持续发展一词,它的空间尺度是全球、大洲(或相当的区域)、国家和国家内的某种区域。

在国家内的区域尺度上,其空间不能太小,其内部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必须有相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从内容上看,区域可持续发展它所包括的范围必须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思想类型无论FSY还是FSM,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

国有林场
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班—小班
集体林区
县—乡—村—林班—(大班)—小班—(细班)
9 10
§ 2.2 森林区划
小班区划
小班的概念:在林班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因地制 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林地林学特征和森林经营要求相 同性而划分出的不同地段。 小班区划标准(面积要求:0.1~20ha):(1)林地、林木所 有权不同;(2)林地、林木经营权不同;(3)土地类别不 同;(4)林种类别不同;(5)优势树种不同;(6)林木起 源不同;(7)林木龄组不同;(8)郁闭度级不同;(9)经 营类别不同;(10)生长类型不同。
5
6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的概念
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 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 的划分,将林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7
8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系统
国有林业局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 2.2 森林区划
林班区划
林班的概念:在林场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 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 基本地域单位。区划界线一般是永久性的,常具有 林班线和林班桩。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以国营林业局、林场等为单位,逐个林班、小班调查 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其任务是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总体设计、林业发展区划和规划、基地造林规划、森 林采伐限额编制等提供基础资料。
15
16
§ 3.1 调查概述
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 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查清一个伐区内,或 一个抚育、改造林分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 长状况、结构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 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等。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

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

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

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 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 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 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导言: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它涉及到森林规划、森林经济、森林生态和森林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内容,供学生们复习使用。

一、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资源规划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

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解森林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情况,并对森林资源进行定量评估。

森林资源规划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森林利用计划,合理配置资源。

森林资源保护是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森林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森林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资源的价值。

森林经济学涉及到森林木材、非木材产品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森林木材是森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林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非木材产品是指森林中除木材外的其他产品,如野生动植物、草药等,它们在经济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通过开发森林资源进行旅游活动,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关注的是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

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是指森林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相互作用等,它们影响着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例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1.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3.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4.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5.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6.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7.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8.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9.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10.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11.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2.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3.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4.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6.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7.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谷建材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谷建材

一、森林经理学的性质森林经理学来源于林业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学科。

关系从性质和内容上看,森林经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需要多学科知识作为基础课程,除了应用测量、测树、遥感方法解决森林资源调查外,在具体规划时,还必须应用到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林木育种学、气象学、土壤学、林业经济与企业管理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技术。

因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与其它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森林经理学学科水平的发展决定于上述学科的发展水平。

任务★森林调查研究:包括森林区划、调查、分析论证;★规划设计: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实施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定期检查与修订,调整森林结构,使森林达到永续利用。

我国森林资源结构特征(一)、林地资源结构1.有林地林业用地用材林、防护林、新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和竹林。

划分标准天然林:郁闭度≧0.2的林分;人工林:凡生长稳定且每公顷株数≧造林设计的80%或郁闭度在0.2以上的林分防护林:农田林网和种防护林带的林木郁闭度在0.2以上或林带宽度在10m以上。

2. 疏林地郁闭度0.1的林地。

经济林、竹林不划分疏林地。

3. 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率大于等于造林设计的80%,沿未郁闭但有可能成林的新造林地。

4. 灌木林地是以培养灌木为目的或分布在乔林生长界限以上,以专为防护用途。

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含薪炭林中的此类林地)。

5. 苗圃地指固定用的苗圃地。

6. 无林地指现实无林,以后有可能成为林地的用地,主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宜林沙荒。

(二)、权属结构20世纪8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的权属主要有2种,国有林和集体林。

80年代后,又出现了新的所有制形式,如私有林、股份制所有林等类型。

(三)、林种结构: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四)、林龄结构1. 龄级、龄组划分由于林木的生命周期长,在森林经理中常用整化的年龄及龄级来表示森林的发育阶段。

hiuhi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hiuhi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2一.名词解释1.法正林:①指具备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森林,其对象是一个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同龄林,具备同样的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百度)②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合理的经营管理可以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利用,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称为法正林。

属于同龄林的经营类型。

2.森林区划:①又称林地区划。

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划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②是林业局(场)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地域上的划分。

3.森林认证:①又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简称森林认证、木材认证或统称认证(百度)p40 ②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

4.森林评价:为了特定目的,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程序,对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价值计算。

5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是森林经营利用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确定林分、林木经营周期的基础。

包括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经济林成熟等。

6.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实际上轮伐期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7.森林经营类型:在林业局或林场范围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8.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为期10年规划设计文件。

森林经理学复习

森林经理学复习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得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 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得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得能力构成危害得林业。

3.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得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得森林资源与健康得环境,满足当代与后代需要得森林经营。

4.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要得林木与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得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5. 森林资源:(狭)主要就是树木资源,尤其就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得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得总称。

6. 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得乔木与其她木本植物为优势得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得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 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得片林或林带。

8. 区划:对地域得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得综合分类9. 森林区划:就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得需要而进行得空间秩序得安排10.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与林业生产得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与分区得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与重点、林业方针与关键性措。

11.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与林学特征,就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得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得区别,这样划分出来得地块。

12. 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得小块森林。

13.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4. 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5. 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得区域。

16. 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得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得林学计算方法得许多小班组合起来得一种经营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

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

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

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

★缺点——强的定性话、模式化;只从森林内部出发;基于同龄林,未考虑到现实林分资源;针对有林地,不能解决荒林地;只针对用材林,对经济林生态公益林不能使用。

◆森林调整: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

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1)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

2)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

3)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

◆检查法: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

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

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具体做法:择伐老世代林木,逐步更新,使株数与径级呈反“J”型曲线分布;择伐非主要树种与病腐木;对大径级择伐时,同时对小径级实行抚育间伐。

检查法的经营原则: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森林作业法的概念:在作业级(经营类型)内,根据林分的特点和既定的经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从更新到采伐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经营方式的体制,也就是说,将更新方法和森林的主伐方式,组织和规划起来,它是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

◆森林作业法的分类1.按林分起源而分的森林作业法:乔林作业;法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2.按采伐方式而分的森林作业法:皆伐作业法;渐伐作业法;择伐作业法3.按木材产品类型而分的森林作业法:大型产品作业法;小型产品作业法◆皆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的作业,一次伐光伐区上的所有林木,采伐后才更新,所以又称后更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形成同龄林,主要适于阳性树种或中性偏阳的树种。

◆皆伐作业法优点:能充分利用伐区上所有的成熟的立木资源;采伐过程中易于机械化操作,集材可以不考虑幼树;更新系统完整,整地、造林很完整;作业方式简单,对林学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检查、监督,是否执行森林采伐更新技术管理条例,采伐面积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检查就可能检查出来。

皆伐作业法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地方,不能采伐;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容易失去生态平衡。

渐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作业方式,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伐区上的林分分几次逐步伐光,采伐前,就要更新,所以又称前更作业。

◆采伐分为:①预备伐:先采一些林木,目的在于改善林木的发育状况,促进林木的大量结实和加速死地被物的分解,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②下种伐:在林木种子年进行,目的在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树初期生长;③后伐:又称终伐或清理伐,幼苗幼树生长旺盛,不需要庇荫,需要更多的光照,可以把老一代林木全部伐去。

优点:保证更新,幼苗幼树得到保护;保护林地免受冲刷;适宜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林分。

缺点:不适宜森工部门采伐作业,采伐技术复杂,只适宜高度集约经营水平林区,机械化集材难以实现,尽管这样,德国、瑞世等国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择伐作业法:粗放择伐作业法;集约择伐作业法◆森林作业法确定的原则:①根据森林经营的目的,确定作业法;②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作业法;③依据立地条件,确定作业法。

◆林业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

森林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为社会提供食物、纤维和木材以及各种环境效益,以便缓解许多全球性的问题。

森林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一是生产能力;二是可再生能力;三是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林业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措施:保护效益原则及实施;顺应自然原则及实施;公益性原则及实施;节约利用原则及实施◆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

森林达到成熟时的年龄称为森林成熟龄。

◆森林成熟概念的涵义:⒈森林成熟指个别林木或经营上同一类型林分,不是指整个森林或森林综合体。

⒉反映和体现森林经营的目的和任务,森林成熟不仅是生物现象和林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种经济现象。

⒊森林成熟反映出林业生产各方面的综合概念,成为林业生产工作中重要的林学指标与经济指标。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数量成熟,也称为材积收获最多成熟,绝对成熟等。

主要用于用材林、薪炭林中。

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法:找出合适的生长过程表,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即可;2.标准地法:选择标准地→设立标准地→伐倒林分区分求积,计算材积总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列表,查找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2.马尔丁法;3.标准地法。

◆竹林成熟的确定方法:1.标志法;2.声响和外部特征◆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

“平均年产量”是指从经营该经济林林分开始倒第n年间的前n年平均的年产量。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防护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防护成熟龄。

防护成熟主要用于防护林中。

◆自然成熟:林分或单株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都要经历从小到大、衰老,然后逐渐枯萎死亡的过程。

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称为生理成熟。

◆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

可用于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中。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实际上,轮伐期就是林分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即成熟龄加上更新期。

◆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

简单的定义为: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择伐周期的确定方法:1.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2.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3.转移矩阵法。

◆合理确定采伐量应考虑的原则⒈有利于改善同龄林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龄级结构或异龄林的林分树木径级结构;⒉在成熟林占优势的原始林区,确定的采伐量既要及时利用现有成过熟林资源,又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采伐量,避免较大的变动;⒊采伐的对象一定要是成熟林,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或达到工艺成熟的林分才能采伐;⒋有利于改善林况和环境条件,要充分利用更新择伐、卫生采伐的木材产量,同时要积极扩大间伐利用。

一、面积控制法(一)区划轮伐法LA(轮伐)=Σf/ULv(轮伐)=LA(轮伐)×V m3/hm2式中: LA(轮伐)---年伐面积;Σf---经营单位的总面积;Lv(轮伐)---年伐蓄积;U---轮伐期;V---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的蓄积量(二)按成熟度计算的年伐量LA(成熟度)=(f成+f过)/aLv(成熟度)=(v成+v过)/a式中:f成、f过分别为成、过熟林面积;v成、v过分别为成、过熟林蓄积;a为龄级期限。

(三)按林龄公式计算⒈按第一林龄式计算LA(林龄Ⅰ)=(f近+f成+f过)/2a Lv(林龄Ⅰ)=LA×Vm3/hm2⒉按第二林龄式计算LA(林龄Ⅱ)=(f中1+f近+f成+f过)/3a Lv(林龄Ⅱ)=LA×Vm3/hm2公式将龄级期限延长到靠近近熟林的一个中龄林。

四)EБCA模型f01= 1/n×[f11+1/2(f11+f21)+1/3(f11+f21+f31)+....+1/n (f11+f21+f31+.... +fn1)]式中:f01--最近10年的总采伐面积;n--以10年为单位的轮伐期,如u=90年,则n=9;f11--最老龄级的面积;f21--次于f11的龄级面积;...fn1--最小龄级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