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查账要点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难题之一。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承担着重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大量的国有资产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投入,但由于当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控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资产流失情况: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法占有和使用非法占有和使用是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有企业资产被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占有和使用,继而形成大量的资产流失现象。
比如,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倒卖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建筑材料等物资;还有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滥用企业的资源,进行虚报、冒报、虚收发票,等等。
二、重定价重定价是指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企业资产出售或交易的一种行为。
重定价现象主要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私自收取差价而形成,他们把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产品等物资以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企图从中挣取利润。
此种情况严重地破坏了国有企业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资产流转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私自集资盈利私自集资盈利是指少数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利用企业资源组织非法活动,进行集资拉人头,诈骗等违法活动,用非法收入获得大量的个人收益。
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企业的资金和资产非法流动到非法经营或私人口袋中去,甚至携带企业资产私自到国外去开拓个人市场和计划外的业务。
四、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将企业财产挪作他用的一种行为,一般为拿部分公司资金到外地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归为个人所得,或者购买奢侈品等个人消费。
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不充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股权制度不完善。
资产流失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减少,也极大地损害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针对资产流失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一、完善刑事法律体系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资产管理和资产流失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把避免资产流失及时纳入行政管理的目标,通过刑事法律手段提高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防范对策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防范对策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拥有的财产,包括企业、土地、资源等,在一定条件下被非法转让、转包、抵押或以其他形式流失的行为。
这种现象严重侵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损害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其防范对策。
一、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财产,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不规范,导致资产被非法侵占。
这种转让可能是出于诸多原因,如利益输送、权力寻租、腐败行为等。
为了防范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滥用,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股权流转的透明公平。
二、资源开发和土地流转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资源开发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资源开发和土地流转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和规范流程,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确保资源和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流失。
三、资金运作和金融活动资金运作和金融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也容易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
在这些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内外勾结、私刻公章等问题,导致资金流失。
为了防范资金运作和金融活动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我们需要强化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执法,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资金流失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过程中,存在买方未支付费用、未经授权转让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确保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
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运营效益;公众应积极参与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风尚;法律机构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惩治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表现方式、原因及对策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监察处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原因(一)在对外投资入股方面:主要是办联营公司,亏损比较大,几乎是办一个亏一个,如建设上海联营公司,经清算,有几百万的亏损,应收款是1千多万;江苏南京联营未清算,对方现在帐都没认。
我公司帐上挂400多万等等。
凡我公司对外联营的公司,没有一个是赢的,而且亏损金额巨大。
如有一欠款单位,称作A公司,它成立于1993年2月,注册资金为85万元,为独立法人单位。
A公司于1994年起与建设集团销售公司发生购销业务关系,当年,也就是1994年就欠销售公司货款达1千多万元。
至1998年5月,共计欠款总额达5千多万元。
在1998年5月,销售公司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至1999年1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一审判决书”,认定A公司应归还建设销售公司货款4千多万元。
另有1千多万元货款因销售公司拿不出对方收货依据而未予认定。
该案的结果虽然为公司挽回了部分损失,但仍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千多万元。
而且还用去诉讼费、审计费、保全费、差旅费等100余万元。
并且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的严重性,发人深省。
在联营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盲目决策:如搞联营未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典型的就是某联营公司,在我公司财务帐上反映的是A公司而不是联营公司,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联营公司的资料,只签了个联营协议,所以我公司去清欠时,A公司说不差我们的款。
事情发生后,投资的50%的摩托车,谁都不知道,查无记录。
对方以联营公司开发票,A公司提车。
(2)粗放管理,对联营公司只签协议,不考虑后果,也未认真安排人去管过。
一般联营我方任董事长,对方任总经理,我方未派一人去管,包括财务,对方帐是怎么做的,钱转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任何人知道。
前几年,摩托车好销的时候,个个批发商都赢钱,而个个联营公司都亏本。
(3)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依法办事。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来源及影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指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利益输送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国有资产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财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且复杂,给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流失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处置不当。
国有资产的处置主要包括转让、出租、投资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将国有资产低价甚至无偿转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资产监管不力。
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格,或者将国有资产变相转让、挪用、截留,加大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是违规行为频发。
一些国有企业高管及相关部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2.影响严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损害了国家形象和政府权威,削弱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能力,导致失信风险增加,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权益。
此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削弱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解决方法及建议为了有效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及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和整治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2.强化监管力度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由国家掌握、管理和支配。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国有资产可能会遭遇流失的风险,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本文将就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主要途径1.非法转移和挪用国有资产非法转移和挪用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常见方式。
相关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转移至私人账户,或通过虚假交易等方式挪用国有资产,以谋取私利。
2.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权钱交易,以及其他形式的腐败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效益、风险等因素,导致资源被浪费或配备不当,使得国有资产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4.管理不善和疏于监管管理不善和疏于监管也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如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出现资产管理混乱、监管失效等问题,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防范对策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对策,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和保护责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提高管理效能。
2.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审计和监督,发现和纠正问题。
3.加强人员监督和教育培训加强对涉及国有资产的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因个人行为导致的资产流失。
4.促进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国有资产的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便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5.加强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价值的评估,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和公正。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及种表现及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几种表现及对策事业单位改制是我国继国有企业改制后又一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随着改制工作的推进,事业单位潜在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根据笔者审计工作实践,总结出国有资产流失的以下几种表现:1、违规出借资金形成不良资产部分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中,除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外基本上为不良资产,特别是债权资产,帐龄基本上超过五年,相当部分已面呆帐,造成国有资产事实上的流失。
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管理不规范、单位负责人决策决策不当,存在违规出借资金现象,更有甚者,有的将公款外借给亲朋好友用于经商、高风险投资等商利活动,账外收取利息,一旦债务人经营业不善,出借的资金难以收回,形成呆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随意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单位未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单位领导凭哥们义气,随意为民营业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形成单位的担保风险,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债务随即转嫁到担保单位,由担保单位代为清偿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隐瞒收入、虚增成本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转移资产有些大型经营性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大、经营项目多、资金渠道广,存在隐瞒收入、套取现金等手段设立小金库转移资产现象,如某单位把部分房产租赁收入存入小金库,将单位资金游离于账外,而这些资金基本用于单位领导吃喝玩乐等不正当开支,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4、资产价值低估或不进行评估有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原资产价值低估或不进行评估现象,最常见的手法一是将有形资产按帐面值折算为股本,如房地产,而事实上房地产市值远远高于帐面值,且很多单位改制前土地未作价入账;二是专利、科研成果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作价或低价转为股本。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单位改组过程中未按程序依法对资产进行评估,造成资产价值低估。
5、非法收购、捐赠、转让国有资产事业单位领导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利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受让国有资产;有的事业单位向非国有主体单位或个人非法捐赠现金或实物,如有的将国有资产赠与个体经营业户、集体及合伙企业等;还有的在国有资产转让和出售过程中,暗箱操作、低估漏估国有资产,低价转让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转移到私人公司名下。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和对策060606精编版
浅议国有资产流失与对策问题【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
本文针对企业在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以及法规不完善等方面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及主要对策:1、盘活资产,重点做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作。
2、分流人员,重点做好社会稳定保障工作。
3、化解债务,重点是保障财政和金融债权的安全。
4、促进发展,重点做好改制企业的规范管理工作。
为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入手方向: 1.尽快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切实依照法律行事,将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保护体制。
在严格遵守商标法、专利法及相关规章的规定来对待国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严肃对国有无形资产的评估。
3.建立以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主导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追偿制度,严厉惩治对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
总之,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科学地规划未来,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及制度,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对策【正文】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
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 —1000亿元。
又根据有关机构计算,我国股市成立15年来,近900家国有上市公司形成了3474亿股国有股;截止2005年6月30日,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是2.84元/股,平均市场价格为4.95元/股。
如果国有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和平均市场价格也按此计算,其净资产和市价总值分别约为10000亿元和17000亿元;假定全部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改对价按目前试点企业的方案“10股送3股”计算,1042.2亿股国有股、价值近3000亿元的国有净资产和市值5000多亿元的国有股票将进入流通股股东腰包;而且这一数字还未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股的进一步增殖空间。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查账要点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查账要点发布日期:2008-02-03 资料来源:作者:谭亚萍点击数: 44关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根据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权益转化为非国有资产、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权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中小型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新形势需要而进行的体制大转换、利益大调整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在改制过程中,少数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令人痛心,国有资产流失的违纪违法案件明显增多。
在企业改制工作逐步深入的新形势下,构筑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安全网”,斩断伸向国有企业改制的“黑手”,对于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原因1、采取隐瞒、匿藏国有资产和核销有关账目的手法,使其“躲避”评估。
利用企业改制侵吞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国有资产在评估时被人为地减少,评估后企业负责人自卖自买,达到贱卖低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
有的企业在改制前将“小金库”里的钱以出纳个人名义单独存于银行,改制时企业原负责人,亦即后来的企业买断经营者便指使财务人员加以隐瞒,使得该笔资金不纳入资产评估;或者企业负责人指使将“小金库”里的钱分次转到与其有关联的另一家企业账上,改制完成后再把钱转回来,以逃脱评估。
企业负责人瞒报国有资产或将能收回的债务当死账处理,或把收到的货款与归还的欠债不入账,改制完成后再予以私分或由个人支配使用。
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改制期间,将企业的房产资料隐藏起来,使房产不参与资产评估,改制后作为买断经营者的原企业负责人出售房产,获取售房款。
有的企业在改制时不到国资部门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私自将“国有资产清理”科目或“呆帐”、“坏账”予以核销。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分析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腐败和滥用职权一些官员利用权力之便侵占国有资产,为个人谋取私利。
这种腐败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让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不合理的私有化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资产以低价出售给私人或者外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3.缺乏监管目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滋生。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监管不到位,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4.体制机制不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频发。
5.缺乏监督和问责一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后难以追究责任,容易造成贪污腐败。
二、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制度和机制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1.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
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全面的监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不受侵蚀。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促进市场化改革。
在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合理保护国有资产。
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加大打击腐败力度,对国有资产侵占者进行严厉惩处。
同时,加强国有资产财产权的保护,维护国家利益。
4.建立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形成监管闭环,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5.提高监督力度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强化监督作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加社会监督。
6.提高机制的透明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动的监控和审计,使国有资产流向更加明朗,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1.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
即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因决策失误、盲目建设造成项目失败或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形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
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闲置封存,积压弃置的固定资产共达258亿元,相当于1992年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307.87亿元的83.8%。
2.经营亏损造成的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使国有资产不仅难以增值,而且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实际亏损总额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72%。
国家信息中心在1995年对50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表明,1995年第二季度亏损企业仍占37%,账面持平,实际仍属潜亏的企业占24%,即国有企业明亏和潜亏面达2/3左右。
据有的专家测算,我国每天因企业亏损造成的资产流失额近1亿元。
3.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中,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少计成本,少摊费用,特别是拼设备、拼消耗,造成大量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严重损坏,给国有企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1992年国有企业中仅各种待处理财产损失就有200亿元。
4.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中方资产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中方资产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有的甚至低估,就按远远低于现值的账面净值入股,使中方资产比例下降,国有权益受到损害。
据有关方面统计,仅1992年全国8550多家进行中外合资的国有企业中,约有5000多家未经评估就与外商合资,中方出资额为657亿元,根据已评估项目增值幅度计算,仅此一项一年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约460多亿元。
5.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造成国有金融资产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不少企业高达90%以上,总负债率也曾高达75%。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或国有企业所有的资产,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固定资产、金融资产等。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指国有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的现象。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流失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减少和国家利益的损失,因此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腐败、疏于管理、监管不到位、权力寻租等。
首先,由于管理者的腐败行为,导致国有资产被侵吞、挪用。
其次,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国有资产被“灰色利益集团”和“权力寻租者”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疏于管理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方案针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国有资产保护和管理,以保护国家的财富和利益。
1.加强监管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键。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对国有资产的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打击和防范腐败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2.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要手段。
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环节。
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必要手段。
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警惕性。
5.加强国际合作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国际问题。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打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保护全球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对策作者:高联民来源:《审计与理财》2010年第11期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有的表现为隐性,有的表现为明显,笔者根据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及所学知识归纳出以下主要形式:(一)在国有资产评估时,对国有资产进行不评估、低估、漏估所造成的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表现为:在应当进行评估时根本不评估,单纯依靠某些数据(加账面值)确定国有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故意压低评估值以获得好处;由于主观和技术上的原因,对企业占有的国有土地和无形资产漏估;对评估值进行部门行政干预,搞指定评估,规定评估值上限使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流失合法化,这些资产流失的渠道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现实利益的损失,而且国家在以后获取收益的权利也被流失掉了。
(二)实行股份制改造和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实行股份制改造时,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配给个人,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表现为:将企业的国有资产以低于市场合理价格折股;分配股利时国家股与其他个人股、法人股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实行国家股不分红、不送股、不配股的歧视性政策;利用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机会,把好的车间、资产、技术人员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用完原有的资产,留下一个空壳和无人负责的债务,使银行和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国有产权交易时,由于交易行为不规范,存在大量的私下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变相处置国有资产(主要是以“租代售方式”)逃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逃避“招、拍、挂”程序,失去公众和媒体监督,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如:笔者在审计中发现某乡于2005年7月21日在原加油站租赁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未通知原承租方与第三方私自订立新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50年,一次性收取租金45万元,合同双方未约定违约赔偿方法及具体金额。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经济法授课学期 2012 学年至 2013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专业 2011级会计学学号 201113201175姓名阳芳玉任课教师程诗莉交稿日期二Ο一三年七月一日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浅谈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摘要: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诸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我国经济建设资源的极大损失,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从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这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国有资产表现形式原因对策国有资产是国家得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国有资产更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不仅会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破坏,而且还会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应当引起国家及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并从法律上探讨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有的表现为隐性,有的表现为显形。
根据笔者的考察归纳出以下主要情形:(一)在国有资产评估时,对国有资产进行不评估,低估,漏估所造成的资产流失这种情况表现为:在应当进行评估时根本不评估,单纯依靠某些数据(如账面值)确定国有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故意压低评估值以获得好处;由于主观和技术上的原因,对企业占有的国有土地和无形资产漏估;对评估值进行部门行政干预,搞指定评估,规定评估值上限使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流失合法化,这些资产流失的渠道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现实利益的损失,而且国家在以后获取收益的权利也被流失掉了。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研究(一)引言国有资产是国家重要的财产,其规模和数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财务管理渠道财务管理渠道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和弊端,一些职业经理人或者干部违规或者故意误导,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税费渠道税费渠道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税收管理中,一些企业采取偷税漏税等手段逃避税款,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从而使国家财力短缺,无法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护权益。
合约管理渠道国有企业会通过签订各种合同或协议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而合约管理渠道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合约管理中,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存在违规操作,假借合同和协议将国有资产转移给他人,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违规操作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人力资源管理渠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存在一些人事上的污点,企图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绩效奖金,或者使用职务上的权力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为防范财务管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政府内部审计体系,对重要财务指标和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税收管理措施为加强对税收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应制定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基础档案工作,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机制,对逃税者进行惩罚,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
合约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合约管理制度,强化合作伙伴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完善对各类合同和协议的审核及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管理体系,加上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国家财产的利益,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成为当今国家治理所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合理等。
由此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2.利益驱动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大多数通过企业发展和经营所获取的利益,经常会出现利益驱动的行为,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中。
不少职员涉足利益交易,或者与控股股东互通消息,将企业利益纵向转移,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人才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自主创业已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但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是由国家提供的,而人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
一旦人才流失,企业便会面临管理和技术上的薄弱问题,而这恰恰是恶性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
二、解决方案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
强调政府的监管职责,特别是对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管理人员的监管。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规章制度。
在对国有资产投资决策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决策的合法和合理。
2.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和国有企业自身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了一个合法合规的企业,才能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3.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并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将其制度化,以保证监管的公正和透明。
4.建立健全的资产评估体系。
在企业整体化的改革实践中建立更为完善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于国有资产投资和出售进行评估和监管。
最新-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精品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1处置固定的资产不入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擅自处理更新改造拆换下来的固定资产,但收入不入账。
2应收账款不入账。
有的企业不积极追收应收账款,达到三年即做坏账处理,而实际上已经收回。
有的企业收回三年以上、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时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化公为私。
3通过投资转移资金。
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让对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确认为投资损失,无法收回,造成合法流失。
4担保中的流失。
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
赚了钱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就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
5国有企业购销环节的流失。
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低价销售。
6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干预招投标。
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
7私设小金库。
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
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不进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以奖金、福利的名义私分国有资产。
8偷漏国家税款。
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
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
9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
利用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报销。
在成本中虚列费用,将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0高管渎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
企业高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
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受其经营管理能力所限,使得企业连年亏损,甚至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流失1财产清查不彻底。
在企业改制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彻底的财产清查。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更换频繁,致使无法对企业历史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或者只将账面原值作为清查值,使得一定的账外资产无法纳入改制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以下是关于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1.处置固定的资产不入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擅自处理更新改造拆换下来的固定资产,但收入不入账。
2.应收账款不入账。
有的企业不积极追收应收账款,达到三年即做坏账处理,而实际上已经收回。
有的企业收回三年以上、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时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化公为私。
3.通过投资转移资金。
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让对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确认为投资损失,无法收回,造成“合法”流失。
4.担保中的流失。
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
赚了钱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就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
5.国有企业购销环节的流失。
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低价销售。
6.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干预招投标。
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
7.私设“小金库”。
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
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不进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以奖金、福利的名义私分国有资产。
8.偷漏国家税款。
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
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
9.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
利用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报销。
在成本中虚列费用,将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0.高管渎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
企业高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
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受其经营管理能力所限,使得企业连年亏损,甚至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对策
山东审计5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增强工作能力,使之在审计工作中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对审计事项做到查深查透,定性准确。
通过出色的工作,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七、搞好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落实。
对被审单位的违纪问题,在形成结论和处理决定后,不管阻力多大,都一定要坚持落实。
当然,也要讲究一定的工作方法,尽量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以利于审计处理决定的落实。
处理决定落实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审计的权威和严肃性,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切实抓好。
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单靠做好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切实加强监督,搞好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人们的信赖和支持,在人们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作者单位:沂水县审计局)○林治平 王振厚 杨秀敏流失的方式及对策当前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当前正在进行的企业改制工作,需要经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程序,验证企业的净资产情况。
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现就企业改制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方式在企业改制中常见的国有资产流失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会计核资过程中的资产流失。
这种现象多见于盈利企业。
例:甲企业本来帐面经营利润为100万元,根据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财务查帐和资产评估后,企业的职工要拿出以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资金数额,购买国有资产,而某些单位的法人采取了把实现的税后利润,以一笔会计分录划为负债,帐务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工资。
②清产核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某些企业由于平时的会计核算不健全,一些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不入帐(常见于设置帐外小金库的企业),而清产核资中以帐面资产为准,帐外资产不清点,也不入帐,形成了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
③资产评估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受评估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个别评估人员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不考虑企业资产的现状及使用情况、损耗程度等因素,仅凭个人主观意念或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的介绍估价,造成了资产评估值和资产实际价值相差悬殊,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对策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意识淡薄,资产处置缺乏监督机制,造成国有资产归属混乱,使国有资产在处置过程中流失。
因国有资产流失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国有资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资产流失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形式1、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晰。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采取的是条块并行,分级管理的模式。
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脱节,造成产权虚置、管理缺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后所有权关系不清,出现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出现没有人向经营者追索所有者权益的现象;(2)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中权力交叉和职能重叠,使得对国有资产流失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实行责任制,无人对这些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3)国有资产配置不公。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大部分由各单位自行掌握,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并在国有资产出租、转让、抵押、改变使用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2、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1)上级拨入固定资产或接受捐赠不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或上级拨入固定资产不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2)国有资产处理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固定资产或其他物资变价处理时“优亲厚友”,从低作价;二是在固定资产变价后其收入不入账,存入小金库或挪作非法开支;三是能修的不修,能用的不用,提前报废处理;四是将国有资产无偿转给或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侵占往来款项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形成潜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4)非法捐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单位向非国有主体单位或是个人非法捐赠现金或实物,有的将国有资产以低价处理给个人明卖实送;还有的通过非正常渠道把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公司名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对策建议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对策建议2008年9月国资委李光林按照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8年1月发布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的内容,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致使国有资产财产权遭受损失。
据此,根据我国目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可以将国有企业改革中较常见的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概括地划分为八类,以下对八种主要形式、原因和对策建议做简要分析:一、主要形式(一)在发生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情形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先剥离一部分净资产再评估、随意压低评估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及其他形式企业,企业清算,都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大约有四种:1、在发生评估情形时,根本不进行评估,只按账面价值或者靠拍脑袋确定国有资产的价值量;2、在发生评估情形时,对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不完全进行评估,往往将土地和无形资产自行剥离在评估范围之外;3、对评估进行不当的行政干预,搞指定评估,规定评估值上限,或者压低评估值,使评估成为流失的合法形式;4、在发生评估情形时,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以低评估为目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致使评估结果失实。
(二)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违反规定,无偿地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这类行为有如下特征。
1、违反权限,不经批准,擅自作主;2、受让方是非全民的单位或者个人,因为在全民内部,无论有偿无偿、价格高低都不属流失性质;3、转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或者将仍有价值的资产作无偿处置;这三个特征也是构成此类流失行为的要件;(三)在企业改制时,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查账要点
发布日期:2008-02-03 资料来源:作者:谭亚萍点击数: 44
关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根据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权益转化为非国有资产、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权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中小型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新形势需要而进行的体制大转换、利益大调整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在改制过程中,少数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令人痛心,国有资产流失的违纪违法案件明显增多。
在企业改制工作逐步深入的新形势下,构筑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安全网”,斩断伸向国有企业改制的“黑手”,对于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采取隐瞒、匿藏国有资产和核销有关账目的手法,使其“躲避”评估。
利用企业改制侵吞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国有资产在评估时被人为地减少,评估后企业负责人自卖自买,达到贱卖低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
有的企业在改制前将“小金库”里的钱以出纳个人名义单独存于银行,改制时企业原负责人,亦即后来的企业买断经营者便指使财务人员加以隐瞒,使得该笔资金不纳入资产评估;或者企业负责人指使将“小金库”里的钱分次转到与其有关联的另一家企业账上,改制完成后再把钱转回来,以逃脱评估。
企业负责人瞒报国有资产或将能收回的债务当死账处理,或把收到的货款与归还的欠债不入账,改制完成后再予以私分或由个人支配使用。
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改制期间,将企业的房产资料隐藏起来,使房产不参与资产评估,改制后作为买断经营者的原企业负责人出售房产,获取售房款。
有的企业在改制时不到国资部门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私自将“国有资产清理”科目或“呆帐”、“坏账”予以核销。
2、虚列负债、开支或加大摊销,以增加企业成本。
有的企业在改制时,将房产收入不但不记到收入账上,反而记入“其他应付款”,同时还将企业已获减免的税款、多计提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附加等各种税费记入“其他应付款”;有的企业采取无中生有的手法虚列职工工资、借用人员费用和伙食费等经费开支;还有的企业在改制评估中要求资产评估事务所摊销全部递延资产,造成多摊销。
3、利用职权,将国有资产“打折”、“缩水”后,再由“特定”的对象买断,名卖实送。
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巨大投资,以低廉的价格将企业租赁出去。
租赁或承包人在租赁、承包企业后,大肆挥霍企业资产或盲目经营,弄虚作假,包盈不包亏,个人捞足后一走了之,致使企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未办理任何申报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企事业设备全部低价处理给与之“关系密切”的个人。
有的为了能以较优惠的条件或低廉的价格购买改制企业而行贿实权派人物。
4、既不投资也不入股,仅凭手中职权,将国有资产“无理地”据为已有。
例如私分国有资产,通常是经单位或领导集体决定,打着合法的外衣将单位的公款以职工福利费、奖金、各种补助等名义分给职工。
单位负责人明知是国有资产,却钻“法难责众”的空子,甚至假造名册,套取现金。
企业负责人有的是明目张胆地“拿”,有的是暗地里“捞”。
某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分三步实施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首先让有意行贿的企业出资与本单位合作成立新的股份公司;然后低评国有资产,以降低行贿公司进入股份公司的成本;个人再私下与行贿公司签订转让合同,约定数年后本人亲友将行贿公司的股份置换
出来。
这样运作后,企业负责人不仅可获得巨额贿赂,而且新的股份公司也成了自己资产的“孵化器”。
5、采取虚假重组或签订虚假合同、协议等欺骗手法,将大量国有资产实施转移,暗中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
例如某国有公司与私人联合搞股份合作经营为名,签订所谓“联营”协定,无偿从国有资产中划出场地、设备、资金,企业的盈利业务都给这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做,个人既分红又拿高息,投入的国有资产得不到收益保障。
这家股份公司出现亏损后,就拿国有资产垫底。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想尽快把改制企业当作“包袱”“一卖了之”,并且乘机还“捞一把”;评估机构评估资产时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唯利是图,得出的评估结论失真;政府职能部门只求改制工作时间进度,对改制程序把关不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很不完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责任缺位”;企业改制监管工作实际操作无章可循,企业改制全过程监管形同虚设;查处和打击违法行为存在一个“软”字,主观上姑息迁就和客观上“无法可依”,以致不法分子被发现后得不到应有惩处。
二、国有资产流失案件中的查账要点
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纷繁复杂,其查账工作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检查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并进行复制固定证据。
下面分别就常见的几种情况谈谈查账要点:
1、私设“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查账要点
国有单位为了逃避财会审计,争相设置小金库,其管理不仅没有规范性,而且给国有单位账目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化。
小金库资金的来源
有多种渠道,有截留非业务收入、门面房出租收入、处理报废物资、采用虚假发票报销套取现金等,既有合法收入,也有违法收入。
对于小金库中的合法收入要分清其来源,如果是截留应上缴国家的财产部分,自然要认定为国有资产;如果是其自有财产则不能认定为国有资产。
对于小金库中的违法收入也应纳入国有资产的范畴。
小金库的检查技巧也很多,可以通过检查被查单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入支出凭证、往来账目发现小金库。
有些单位将小金库资金存入银行储蓄部门,在查库时可能会发现储蓄存折。
检查核对发票或收据,发现未入账的收入票据并通过追查未入账款项的下落查出小金库。
检查费用支出凭证时注意查找虚假的财务凭证,并通过追查虚列支出款项的去向查出小金库。
检查核对应收、应付、暂收、暂付等往来账目,发现虚设账户,并通过检查其款项收支情况,查出小金库。
2、隐匿、低评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查账要点
检验审核被查单位“固定资产”账,看其核算是否合规,记录是否真实,看其是否存在低价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
检验审核“固定资产折旧”账,看其折旧的方法是否合理,查出是否存在变相处置固定资产的问题。
检验审核现金、银行存款明细账,资金的付出是否真实,有无开套票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检查费用类科目,查出隐匿固定资产的问题。
例如改制企业将购买的办公用品、电脑、空调等设备未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而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列支,在改制前进行资产清算时也未记入资产内,从而隐匿固定资产造成流失。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个别评估人员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丧失原则,低评资产。
通过检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审阅评估报告,找出评估依据,同时对评估机构跟踪监督,从中发现其有无不正当经济往来。
例如对某改制企业的一栋办公楼进行评估,第一次评估价值是400万元人民币,第二次由接管该企业的私人老板委托同一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时,评估价值是280万元。
两份评估报告差距如此之大这就需要调查落实,认真审阅两份评估报告的计算依据,找出差距的
原因,看其是否是客观真实的评估。
3、私分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查账要点
通过虚增发放工资、奖金、各种补贴的人员数量来私分国有资产,需要检查审核国有单位“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财务会计资料,调取职工花名册。
通过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私分国有资产,检查国有单位费用类账目资料,审核报销单据并外调取证,检验其真实性。
某改制企业将银行贷款50万元予以私分,分别将款项打入改制企业每个领导的私人银行账户。
在调查取证时,收集银行贷款资料,检查“银行存款”明细账,调取每个领导的银行账户资料,查出具体私分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