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在辛词中,他也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
他谴责朝廷当局的苟且偷生;更直接讽刺宋光宗迫使自己投闲退隐:“君恩重,教且种芙蓉。”(《小重山·与客泛西湖》)
在名篇《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3、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二、辛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的转换
2、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3、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后),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李清照诗词的各个时期:
1、少女烂漫情怀的表露
2、闺中寂寞情绪的表达
3、夫妻款款深情的体现
4、婚后离情别思的抒发
凤凰台上忆吹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分析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易安写“慵”,意在写愁。“慵”字是词眼,从易安的慵态中能感到她内心深处的愁情。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上句,易安恐暗袭之。唐杜甫《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下句,易安恐反用之,而翻出新境。这两句仍写“慵”。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表达的是吞吐往复的复杂心情、情绪。后人常用之,
“欲说还休”几成一种模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
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
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写出一种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二)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明]李廷机《草堂诗余平林》卷三)
5、生命与时代的哀歌
二、艺术特点
1、善于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1).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
(2).化虚为实
2、通过情景交融的描绘开拓动人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意境创造的几个特点:
一、写真情实感。
汤显祖《焚香记总评》中说:“其填词皆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
二、回环曲折、多彩多姿。
如《凤凰台上忆吹萧》
三、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
1.以口语入词。
2.造语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