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案第19课 运用思维导图写作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思维导图
万隆会议 (第一次亚非会议)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 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意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 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1953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非洲年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拉美人民维护国 家主权的斗争
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美国支持的 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底,收回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的思维导图
文章作者
卡尔·恰彼克(1890~1938),又译为卡雷尔·恰佩克,捷 克小说家兼剧作家。 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 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文章生字
仪、眺、骏、驰、辽、绵、凳、吆、铃、 铛、罐、恢、踢、牲、畜
听写词语 文章结构 文章主旨
仪态、端庄、远眺、骏马、遮掩、阻挡 飞驰、辽阔、赞许、板凳、吆喝、铃铛 恢复、沉睡、牲畜、灯塔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荷兰是牧场之国。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白天牧场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夜晚牧场的景象。
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 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表达了作 者对荷兰如画的田园风光的由衷赞美。
拓展பைடு நூலகம்伸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以及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衰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了解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衰落,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衰落。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资料片、图片展示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历史资料片、图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资料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原因和条件。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思路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教材结构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有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三个子目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以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辅助设计教材在主体内容之外,设置了一些辅助栏目,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同时引发进一步思考。
“学习聚焦”:高度概括每一个子目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核心认识。
“历史纵横”:补充“清末新政”、“保路运动”等重要背景知识。
“史料阅读”:摘录林觉民的《与妻书》,体现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学思之窗”: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
图片:呈现历史文本、人物、场景,促进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理解历史。
地图:《辛亥革命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革命形势发展的空间概念。
“思考点”:启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探究与拓展”: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法制史的里程碑。
核心概念基本观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知识概念: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教学立意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依照时间顺序了解武昌起义发生前后的相关史事,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内在联系。
2.依据教材,分析武昌起义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局限;对比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认识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3.运用唯物史观,综合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认识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对辛亥革命发生背景的综合分析,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人
word格式版本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word格式版本
第3课远古人类
word格式版本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word格式版本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word格式版本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word格式版本
第8课百家争鸣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9课统一中国
word格式版本
第10课末农民大起义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word格式版本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word格式版本
第13课东汉的兴亡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word格式版本
word格式版本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word格式版本
第16课三国鼎立
word格式版本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迁
word格式版本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格式版本
第19课北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word格式版本
第20课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word格式版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爱护家园》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爱护家园》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观察和描绘家园的美,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家园环境的基本特点和描绘方法,运用绘画技能表现家园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家园环境的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家园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通过绘画表现家园的美。
2.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3. 家园美的创造与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绘画技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家园作品,表达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家园环境的观察与描绘,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家园美的创造与表达,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能表现家园的美。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园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家园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家园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讨论如何用绘画表现家园的美。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家园环境的描绘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能表现家园的美。
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运用绘画技能创作家园作品,表达对家园的热爱。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鼓励。
板书设计1. 课题:爱护家园2. 教学目标:掌握家园环境的基本特点和描绘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培养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教学内容:家园环境的观察与描绘,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家园美的创造与表达。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广阔疆域的统一管理》(思维导图)素材 华东师大版
时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
英雄
郑成功 收复台
湾
清设台湾府:1684年,清设台湾 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清朝在 台湾的
建制
郑成功封达赖
清廷对 西藏的 有效管
辖
康熙册封班禅 设驻藏大臣(1727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793年)
修建须弥福寿庙(乾隆)
17世纪中叶,沙俄势力侵入我国
背景
黑龙江流域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
概况
败沙俄侵略者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意义
清朝抗 击沙俄
广阔疆域的统一管理
思维导图
清朝对 全国的 统治
清廷对西 藏的有效
管辖
郑成功 收复台 湾和清 朝在台 湾的建
制
统一多 民族国 家的巩 固和发
展
巩固西 北边疆
清朝的 疆域
基本沿袭中原王朝历代王朝的做法,
政治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 制度
大一统
方面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
思想 文化
代文化传统
方面
清朝对 全国的 统治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思维导图
课文作者
王安忆:1954 年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 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主要作品: 《长恨歌经济) 量 liànɡ 力量 liánɡ 测量 吭 hánɡ 引吭 kēnɡ 吭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爽气——爽快 恍惚——模糊 倔强——固执 胆怯——胆小 嘱咐——叮嘱 沮丧——懊丧 后悔——懊悔 沉着——镇静 安慰——宽慰 妨碍——阻碍
反义词 耐心——厌烦 恍惚——清楚 胆怯——勇敢 紧张——放松 熟练——生疏 高涨——低落 容易——困难 熟悉——陌生
文章结构
文章主题
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 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表达作 者对小外甥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舞台布景的基本概念,掌握布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独立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舞台布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舞台布景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舞台布景的基本概念:介绍舞台布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 布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解布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符合剧情、突出主题等,以及设计方法,如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3. 布景设计的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布景设计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舞台布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独立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舞台布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创造出既符合剧情又具有创意的布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舞台布景设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等。
2. 学具:绘画工具、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台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舞台布景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舞台布景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布景设计的实践操作,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舞台上的布景》2. 内容:包括舞台布景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实践操作等。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设计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要求符合剧情、突出主题。
2. 选做题: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舞台剧,为其设计一套完整的布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评价,使学生掌握了舞台布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他们的设计作品也展现出了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布景设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图画文字(二) 苏少版 (1)
图画文字(二)一、教材分析本课按文件要求是上“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并且相对独立的一课。
课堂教学选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解决更多的问题。
使用IPAD平板电脑进行作品的创作,可以提高学生创作的效率。
本课展示了很多古文字,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学生徜徉其中,可以领略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文字的演变,欣赏到不同材质上的古文字,立体化地去理解文字,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使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象形文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美感。
技能目标:用IPAD上的应用 Line Brush软件画出象形文字或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目标:感受汉字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带领学生了解古文字知识和欣赏象形文字的美;利用IPAD创作美术作品;教学难点:创造具有个性的、有美感的象形文字画面。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微视频1部、PPT课件、基于IPAD进行互动教学的软硬件平台、IPAD平板电脑46台,电容笔45支。
学生准备:课前学会IPAD简单的操作五、教学过程课前看微视频,了解古文字相关的知识微视频的解说词: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有点像图形,又有点像文字,它们都是古代的文字那这些文字都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它们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后面的两个今天不作过多的介绍首先来看“象形”它是最基本的“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全册)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9年级 历史部编 版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本课讲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是本单元二战后世界新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了解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教材将这一要求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万隆会议,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子目“非洲年”,介绍了20世纪50-90年代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第三子目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古巴和巴拿马两国人民反对美国控制,维护国家主权的曲折过程。
三个子目内容分别展现了亚非拉不同地区民族独立运动以及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的过程。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证明民族解放潮流不可抵挡。
二、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亚非拉人民的爱国热忱,树立维护国家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意识。
2.时空观念: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非洲殖民体系瓦解的地图,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解读文献资料、历史图片、政治漫画等史料,分析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影响、掌握万隆精神、知道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曲折过程,以及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发展道路不平坦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和在理解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
第19课:五感写作法 【部编版1--2年级作文 (用思维导图 做看图写话)】
听
触
挖洞的声音 小蛇在哼歌儿
脚底下的地面 坑坑洼洼
看一看
在画里: 小老鼠的“五感” 可以有哪些?
其中比特的是哪些?
画一画
原料
成品
触
帮忙干活儿
干流水
小松鼠的行
果仁干
味
小老鼠的五感-3 (特的内容)
听
果仁
嗅
干
喇叭里的声音 可能是什么?
重 流水的声音
奏
与小松鼠的交
大小
形状
手部
表面
地
冷
触
湿 / 干燥
······
手
地面
脚部
物品
身体
大境 物品
看一看
在画里: 小老鼠的“五感” 可以有哪些?
画一画
木 温度
窗台
秋天的气候
秋吹来的候
手部 身体
如果是一个早晨,
小老鼠吃完它的早 ··· 味
看到物手中的西, 小老鼠回起 / 想象到 / 感到 ···
秋天有气味?
蜂蜜
果
境 物
触
小老鼠的五感-1
听 嗅
物 境
行
神 色 地
境 物
声
落叶的声音
行的声音
声
气
奏 重 方向
看一看
在画里: 小老鼠的“五感” 可以有哪些?
其中比特的是哪些?
画一画
(没看)告示牌
小老鼠的五感-2
(特的内容)
部编(统编)人教版1--2年级作文
精品课件
(思维导图 看图写话)
第十八 五感写作法
要者 “身其境 ”
看一看
除了用眼睛看到的内容, 能有什么?
8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1到19课
8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1到19课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经过与结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5.英雄人物的事迹: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②邱少云,为保证潜伏部队安全,严守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6.胜利原因:①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7.抗美援朝意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8.值得人们学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最可爱的人”的原因)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第3课土地改革1. 背景(原因):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地主也获得应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名著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19
尼摩船长讲述
“指南针”号率先撞上礁石沉没。
“星盘”号赶来救援出白铁盒
白铁盒:在船出事地点找到的。
盒子上印有法兰西的徽章,内有发黄的 纸
海军部长给拉彼鲁兹船长的训令。 法王路易十六的御笔亲批。
尼摩艇长感慨
对于海员来说,这样的死可以说是虽死犹荣,死得其所。
第19章:瓦尼可罗群岛
鹦鹉螺号常见海中腐烂沉船
佛罗里达·森德兰号的悲惨遭遇。 大炮、炮弹、铁锚等铁器锈蚀不堪。
鹦鹉螺号来到波蒙图群岛
这是危险的群岛,到处是石灰质珊瑚岛。 必须当心别把石珊瑚和普通珊瑚混淆。
波蒙图群岛一路见闻
石珊瑚形成高墙绝壁,生长速度却缓慢。 经过塔希提岛:有鲜美的鱼。 经过怀莱阿湾:优质牡蛎。
来到瓦尼可罗群岛
“指南针”号和“星盘”号失事的地方。 又称为“探索岛”:磁石环绕,岛上有土著人。 经过怀莱阿湾:优质牡蛎。
我讲述两艘船失事的故事
“指南针”号和“星盘”号失事后,第一个寻到踪迹的迪龙船长。
迪蒙·迪维尔继续寻找:送当地土著人礼物,找到了出事地点。 并立碑纪念。
鹦鹉螺号来到失事海域
通过舷窗,我们看到了失事船的残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根据思维导图,完成未完成的作文。
2、准备好明天的绘图工具,备战考试。
课后小结
参考文献
主
管
意
见
自我勉励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EMC国际全脑训练中心教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思维导图
授课老师
张欣欣
Hale Waihona Puke 教研组授课期间201 年 月 日
EMC国际全脑训练中心
课程名称
思维导图
教师姓名
张欣欣
教研组
教学对象
思维导图班
授课时间
201 年月 月 日
教学内容
思维导第19课
教学时数
2
教材版本
教学准备
1、自身准备:教具、教材、教案、白板笔、
2、教室硬件要求:白板、电视、电脑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
2.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写作文。
教学内容提要
1.独自绘制思维导图。
2.自主完成文章。
重点难点
1.重点:思维导图的熟练绘制。
2.难点:通过思维导图写命题文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白板板书、
教学过程
1、作业点评(10分钟)
上节课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业点评。
2、作文题目展示(5分钟)
①《如果我有钱了》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②《给的一封信》
③《我的故乡》
④《未来的地球》
⑤《假如我会变成》
⑥写一篇童话故事。
3、思维导图绘制命题作文(30分钟)
中途10分钟休息。
4、用绘制的思维导图写命题作文。作文字数不少于400字。(30分钟)
5、作业(5分钟)
思考自己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遗漏和薄弱点,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