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
教育史(一)
教育史(一)六、颜元的教育思想1、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是批判宋明理学教育,这是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
1)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
2)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
3)抨击八股取士制度。
2、学校为“人才之本”1)“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2)学校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包括通才和专门人才二种类型。
3、“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1)借古:周孔时代的学术即六府、三事、三物。
其核心是六艺教育2)托今:体现在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的教育内容上。
(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帖括)4、“习行”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认为惟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
第八章近代教育第一节洋务与维新教育改革一、洋务教育的改革1、创立新式学校创办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和西世为主。
1)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2)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3)技术实业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2、举办留学教育1)幼童留学美国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
2)派遣留欧学生二、洋务教育宗旨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容《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三纲的废除必然招致封建社会秩序的崩溃。
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西政指西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
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
”在《循序》篇中论证了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
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教育学之中国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一、学校萌芽的传说(一)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活动:身教、言传)(二)学校的萌芽(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活动)原因:①教育的分化;②文字的产生二、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学在官府”(学术官守)★特点: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重视道德教育,明人伦是核心(二)国学与乡学国学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统称为乡学。
(三)大学与小学天子的大学:辟雍、东序、成均、瞽(谷)宗、上痒。
诸侯的大学:泮宫(四)家庭教育教以初步的礼仪。
7岁开始男女有别。
三、“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中心是礼、乐。
“六艺”起源于夏代。
既重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要重内心情感修养。
第二章私人讲学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一)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1.官学的衰废(天下动乱、旧有的教育失去了价值)2.学术的扩散与下移3.新兴的士阶层的出现(二)私人讲学兴起的意义★1.私学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2.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3.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4.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三)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二、齐国的稷下学宫(一)稷下学宫的性质:1.是一所有官家举办而由四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2.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1.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2.不治而议论。
3.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4.学无常师。
5.管理规范(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三)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1.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
2.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中国教育史
第三章产品3.1产品与使用3.1.1产品本产品是智能化数字标牌广告机,是一款只播放用户最喜爱的广告,本设备将对所有媒介公司、商场免费提供设备及服务。
3.1.2使用方法本设备将对所有媒介公司、商场免费提供设备及服务,该设备具有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性别识别、年龄段识别、表情识别、注视时长统计等功能。
植入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给商家带来用户分析数据依据,还可结合大数据信息,根据用户习惯和喜好的不同自动提供其更感兴趣的广告或产品展示3.1.3.人脸检测“智能惠达”智能设备的手机软件人脸检测有两个相当强大的功能:1.选择一张照片: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肤色、性别、年龄、是否戴眼镜、笑容度。
2.选择另一张照片: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除可以检测出:肤色、性别、年龄、是否戴眼镜、笑容度外,还能检测出两张图片的人物相似度,从而可以调查出来,在形色的人群中找到群众的各种相似度,进而投放适合的广告3.1.3明星脸(找自己)使用明星脸功能(由于目前数据库几乎没有用户图片数据,后面才开放”找自己“功能),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系统会选出和你有相似度的明星,并由高到低的排列出来。
3.1.4图片美化使用图片美化功能,选择照片,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图片美化,也可以对照片添加一些小标题、小插件等等。
3.1.5魔幻相机使用魔幻相机功能,可选择不同的滤镜、场景、美颜等级来让你的照片更加优美。
3.1.6相册历史使用相册历史功能,可更快的找到修改过、检测过的照片,避免图片找不到,也节省了漫天照图片的时间。
3.1.7用户反馈“智能惠达”智能设备的创新性的把用户反馈放在主页,即方便用户把意见反馈给我们,也方便我们能收集到更多的意见反馈,帮助“智能惠达”智能设备e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更多人的追捧。
教育学专业教育史
教育学专业教育史教育学专业是一门涉及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学科,而教育史则是教育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并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以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探讨教育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一、教育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专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教育的统一理论”和“洪钟教育法”,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灵魂和德行。
古代中国的孔子则是我国教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教育应注重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学专业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专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些著名的教育学者如德国的赫尔巴特和美国的杜威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这一时期,教育学专业主要关注教育的实践和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教育史学科的建立主要受到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并对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旨在深入研究和探索教育的历史演变,揭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主要包括教育史的研究方法、教育史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编写,以及教育史学科的师资培养等方面。
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分析、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此外,教育史学科还需编写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以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参考。
最后,教育史学科需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教育史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和教师,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教育史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制度和政策、教育思想和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通过研究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变迁,揭示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规律,探索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中国古代教育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历史
历史时期
时间范围
教育特点
主要教育机构/制度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教育资料相对较少,教育形态初现
-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重视礼仪和教育,贵族子弟接受私人教育,后期出现官方教育机构
太学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形成“学在官府”的局面,官学制度完善,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
-
隋朝
公元581年-618年
学校内容以五经和史、经、子、集为主,实行特色的“九级制度”,创立盐商书院
国子寺
唐朝
公元618年-907年
推行科举制度,形成完整的四种学制:文书制度、孔子学院、学校制度、公学制度
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
宋朝
公元960年-1279年
教育方法以及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新的测验制度“水笔判”,兴起私立学校
国子监、书院
元朝
公元1271年-1368年
实行儒学政策,设立国学推广儒家经典,孔子学院兴起
国子学、蒙古国子பைடு நூலகம்、回回国子学
明朝
公元1368年-1644年
推行科举制度,重新组织国子监,设置兵部、刑部等专门教育机构
国子监、书院
清朝
公元1644年-1911年
实行封建教育制度,八股文教育成为主要学习内容,科举制度继续沿用
国学、乡学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私学兴起,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私学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
稷下学宫、私塾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实行法家思想,推行统一的教育制度,重视官学
中国古代教育史
Page 33
鸿都门学与四姓小侯学
LOGO
鸿都门学创设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我国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学校。由三公推 荐入学。它是宦官集团培养自己势力的场所。 四姓小侯学创设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 年),是朝廷专门为外戚贵族及功臣子弟设立的 贵族学校。“四姓”是指:樊氏、郭氏、阴氏和 马氏,因他们不曾列侯,故称“小侯”。
Page 19
LOGO
商代的官学
LOGO
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根据 甲骨文的记载,商代的官学已出现“大学”“瞽 宗”、“庠”、“序”、“学” 等名称。 《礼记·明唐位》说:“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 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曰: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 构。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故称右学。 右学和瞽宗以乐教为主,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 礼乐的场所。右学和瞽宗(又称辟雍或西雍)。
Page 31
LOGO
汉设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 秋》,由皇帝征召或由公卿荐举社会学术名流担 任。 汉代太学学生,西汉称“博士弟子”或“弟子”, 东汉称“诸生”和“太学生”。太学生的来源有 两条途径: 一是由太常在京师直接挑选,条件是“年十八以 上,仪态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作为正式的太 学生。
Page 12
二、学校萌芽的客观原因:
LOGO
(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给教育带来的 变化(生产力的较大发展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的明显分工、阶级的形成 (二)、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
Page 13
第二章:古代文教制度和教育政策
《中国教育史》课件
唐代教育
1
教育制度
探讨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官学、科举等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2
科举制度的影响
分析唐朝科举制度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解读其意义。
宋元明清教育
宋代的教育制度
研究宋代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探索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了解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从中国教育的起 源开始,了解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当代教育 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史概述
起源与特点
探索中国教育史的起源和其独特的特点,揭示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经学与儒家思想
探讨中国教育史中经学与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
先秦教育
1
教育制度
研究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组
经学与儒家思想
2
织、师生关系以及教材和考试等方面。
探索先秦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渊源和 发展,对后续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教育
教育制度
揭示汉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官学、私学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经学与儒家思想
研究汉朝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 Nhomakorabea 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和影响。
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挑战、变革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总结
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的启示和意义
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中国教育史(近现代教育)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和洋务运动教育 第一节 封建教育的衰朽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一、封建教育的衰朽 1、官学名存实亡,学风颓废 2、教育内容不切实际 3、科举考试流弊百出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1、龚自珍的教育改革主张 龚自珍是中国中世纪最后一位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思想家。第 一,批判封建教育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第二,“不拘一格降人 才”。 2、魏源的学习西方思想 第一,主张“经世致用”;第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 方思想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活动和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内容:“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
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2、评价 首先,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种积极、进步 的教育思想;其次,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再次,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五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作用):“使无业者有
业,使有业者乐业”。 2、大职业教育主义 职业教育社会化和科学化,职业学校的教学 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 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 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敬业乐群”。
三、大学教育思想 1、大学性质——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
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 成学问家之人格。” 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 是对教师的要求。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4、教学制度——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 评价: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论和办学实践上的一笔十分宝贵 精神财富。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中国教育史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篇章,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教育发展的先后进程。
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教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都为后世教育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篇读书笔记,将从中国教育史的几个关键时期入手,简单分析中国教育史的主要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意义。
1.古代教育时期中国古代教育时期算得上是中国教育史的鼻祖,它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严格规范教育内容和方式。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内容广泛,包括文、史、经、子、诗五经等,在此基础上,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干;教师被赋予了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成为“君子之道”之一;此外,此时期的教育还有种姓制度,即割裂了贫富之间的机会,并依靠财政支出来保证在维持统治之下的贵族阶层子弟的幼稚园教育。
2.封建教育时期封建社会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随着政治建制的形成而形成。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学制逐步完备,私塾普及,儒家思想仍然是主流;私塾中的书生在财富到足够水平后,学生们登基为状元,成了当时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地方政府则由体制内的文人担任,勉力提供教育资源以使贵族子弟接受基本教育;通过应试考试制度,社会排斥了许多人才,高考日后得这个制度充分恢复了封建主义下等级制度的坚定与不屈不挠。
3.现代教育时期中国现代教育正在构建中,此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学制逐渐规范,学校制度逐渐形成;教育模式开始多样化,大学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洋务运动和改良派推进科学技术教育,各种主义势力进入学校而带来多组份互相背离的教学内容;国民教育政策的颁布和执行以及高等教育慷慨就业政策等措施共同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然而,教学模式的创新仍然是不足的,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没有发挥出来,而教育从业者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却不足以使教育成为一个民族的命运。
中国教育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创新与探索的历程,在历史的波澜中,我国的教育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势,以更好地适应民族命运的需求。
中国教育史
• 问题: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有哪些?你怎样理解? • 生物学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 • 心理学起源论(孟禄) •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社会生活需要、劳动需要) •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
• 记事——图画——象形文字——最早文字(仓颉)
• 三、学校萌芽的传说
• 成均(“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成均之法者,其
遗礼可法者”)
• 庠:养老与教育
• 成均与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
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它虽然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它开 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
教,在宽。”《史记.五帝本纪》
•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王制》
• 教育内容出现以变化:
• 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
• “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 强调礼乐之教:司徒负责五常之教、秩宗负责三礼(天
神、地祗、人鬼)
• 强制手段的采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 二、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 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经济发生重要变革,农业
为主,手工业独立。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氏族公社制度 变为部落联盟制度,原始社会处于解体之中。 • 一、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 知识垄断;教育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培养劳
力者的社会教育;
• 如:“夔,命尔典乐,教胄子。” 《尚书.舜典》 •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尔作司徒,而敬敷五
公社(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教育史的发展脉络
教育史的发展脉络
教育史是研究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演化历程的学科。
从人类社会开始出现至今,教育一直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基石之一。
教育史的脉络如下:
1.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教育儿童关乎生存和基本技能。
随着城邦国家的形成,出现了不少初级学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开始普及公共教育和体育活动。
公元前3世纪,孔子创立了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体系。
2. 中世纪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主要以修道院为中心,同时在城市中也有一些教育机构。
因宗教不容于世俗教育,其中的拉丁语是学术语言,古典文学、神学和哲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科。
3.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学问被重新关注。
人们发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在意大利等地,私人和公共学校开始为人们提供古典文化的教育。
4. 工业化时代教育。
工业革命和宗教改革使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
学校数量倍增,公共教育变得更加重要。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创造了“进步教育”概念,强调学生参与、合作和实践体验。
5. 当代教育。
20世纪后,教育发展迅速,包括新兴的技术、互联网和开放式教育资源的发展。
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相继涌现,如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在线课程等。
同时,教育的全球化也在不断发展。
以上是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它展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变迁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教育史专题课程介绍
▲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 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 育思潮等。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介绍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以及教育制
度,带领学生走近教育家的思想,了解重要的
教育制度,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
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良好的人文熏陶,增长
论语
荀子
荀子
思孟学派 学记
颜之推
颜氏家训
朱熹
四书集注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晏阳初
晏阳初教育论著选
黄炎培
黄炎培教育论著选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文集)论著选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论著选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田正平主编:《中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教育历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国 别教育史、断代教育史、专题教育史、地方 教育史
▲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发生、
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3、教育史是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3)陈学恂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 年版。
(4)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5年版。
(5)杨伯峻主编:《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6)高时良著:《学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远古社会的教育一、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的平等性2. 教育的社会性3. 教育的现实性4. 教育的非独立性二、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1. 生产劳动教育(工具制造、取火、制陶、渔猎、种植、手工业)2. 社会生活教育(集体生活观念、公共事务、婚姻、成人礼)3. 艺术和宗教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巫师、歌舞、绘画、雕刻等)第二节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育一、 学校的产生1•夏以前的学校一一成均(与音乐有关)、庠2. 夏代的学校一一庠、序(国都)、校(地方)3. 商代的学校(1) 地方:庠(赡养)、序(骑射)(2) 国都① 学:右学(大学)、左学(小学)② 瞽宗(礼乐)二、 西周的教育制度1. 学校体系r 校(设立于乡)乡関序(设立于州)I 庠(设立于党)I 塾(设立于闾)2. 学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
r 天子所设人学 (大学国学" (上庠(北)瞽宗(西)辟雍(中)序(东)、成均(南)i 诸侯所设人学一一泮宫1. 政教合一(教育职能)2. 官师合一(教师来源)3. 学术官守(知识保存)4. 学为政用(教育目的)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官学的衰废与私人讲学的兴起一、官学的衰废与私学的兴起1.官学衰败的原因影响官学衰废的除经济原因外,还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1)奴隶主贵族不重视教育(2)王权衰退,学校荒废(3)文化垄断的打破2.私学兴起的原因(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掌握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员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3)社会上不少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知识文化(4)私学的创办人乂都以各式的“治国治民”方案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二、稷下学宫1.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教育史
1.填空1原始社会经历了前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三个时期。
儿童在“大家庭”内接受教育思想在父系氏族时期。
2在奴隶社会,幼儿由公有公序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3幼儿教育与生产社会生活相脱节基从阶级社会开始。
4柏来图是西方学前教育史的奠基人。
5在古罗马,孩子7岁以后。
父亲是他真正的教师。
6亚里士多德以为,在学前教育的内容上应有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7西方教育论的奠基人为昆体良代表作为《雄辩术原理》。
11判断1亚里士多德以为学习就是回忆。
(×)2柏拉图以为幼儿应公有公育。
(×)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4原始人有杀婴的传统.(√)5蒙田提出教师要德才兼备。
(√)6柏拉图提出幼儿要和谐发展。
(×)7昆体良反对体罚。
(√)重点:1、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其他。
2、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其学生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
3、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因材施教。
4、奥古斯丁的性恶论。
中古时期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1性恶论的儿童观及畏神禁欲的教育。
5、卢梭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是自然后果法。
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
教育父母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6、预成论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的成人化。
“六岁小妇人”。
7、夸美纽斯,《母育学校》(《幼儿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里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8、体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代表作《教育漫话》。
德育: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
9、《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赫尔巴特。
反映赫尔巴特学前教育思想的著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教育分为三部分:管理、教学和训育。
10、欧文的幼儿学校。
11、福禄倍尔是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家庭必读作品《母亲与儿歌》。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教育- 1.1 官学与私学:在周朝,教育主要由官府控制,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同时,私学也开始出现,如孔子的讲学。
- 1.2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是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二、秦汉时期的教育- 2.1 秦朝的法家教育:秦朝推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
- 2.2 汉朝的太学: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成为国家培养官僚的主要机构。
同时,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3.1 私立学校的兴起:这一时期,私立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 3.2 儒家经典的注释与讲学:学者们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讲学活动盛行。
四、隋唐时期的教育- 4.1 科举制度的确立: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对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 4.2 教育内容的扩展:除了儒家经典,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也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5.1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这一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成为教育的中心。
- 5.2 书院的兴起:书院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
- 5.3 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儒、释、道教育,还出现了实学、西学等新的教育内容。
六、近现代教育的变革- 6.1 晚清的教育改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晚清开始进行教育改革,设立新式学堂,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 6.2 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民国成立后,教育制度进一步西化,实行普及教育,推广新文化运动。
- 6.3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
七、当代教育的特点- 7.1 教育法制化: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确保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 7.2 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和内容日益现代化,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成为新趋势。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上卷中国教育史第⼀章夏、商、⻄周时期的教育1.⻄周的教育⾏政体制——“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具有两个典型特征:第⼀,政教合⼀;第⼆,官师合⼀。
2.⻄周的教育内容——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射御为“⼤艺”,属于⼤学课程,书数为“⼩艺”,属于⼩学课程。
3.周宣王时太史籀做作的《史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童识字课本。
第⼆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的教育对象——“有教⽆类”孔⼦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旧习,扩⼤教育对象的范围。
“有教⽆类”是孔⼦创办私学的⼀条基本原则。
⼀,种族,即招收学⽣时不分⺠族、国别。
⼆,类别,即招收学⽣时不问等级出⽣、不分贫富贵贱。
三,定规,即招收学⽣时灵活机动、不循成规。
对年龄没有限制,对智⼒性情没有限制,对学习态度也没有限制。
2.教育⽬的——“学⽽优则仕”教学⽅法:因材施教⾸先要求教师承认学⽣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并充分了解学⽣对个性特征和才能志趣。
p23句⼦例⼦3.《⼤学》中的教育思想(1)三纲领“⼤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在⽌于⾄善。
”这是对于⼤学教育⽬的的纲领性概括。
明明德,就是使天⽣的善性——“明德”得到明复和发扬。
亲⺠,即新⺠,就是推⼰及⼈,把个⼈⾃身的善转化为他⼈乃⾄全体⺠众的善。
⽌于⾄善,就是要以达到⾄善的境界为最终⽬标。
(2)⼋条⽬⼋个教育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修身、⻬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是⼤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其任务在于学习儒家德⾏艺能等⽅⾯的知识。
诚意、正⼼、修身,属于意志和情感⽅⾯的综合修养阶段。
诚意指意念和动机的纯正;正⼼指摆脱情绪的影响,保持认识的中正和信念的坚定;修身,指超越个⼈的⾃省和⾃律,在与他⼈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和提⾼⾃我。
⻬家治国平天下,是⼤学教育的实践⽬标。
⻬家,成为家族的楷模;治国是⻬家的扩⼤和深化,平天下是治国的扩⼤和深化。
4.《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篇专⻔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西周的教育在文化教育上,其历史特征为:学在官府。
客观原因: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家庭教育(二)小学教育(三)大学教育(四)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而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三、六艺教育六艺:礼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的读写数:算法第三节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一、官学衰微(一)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二)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三)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二、私学兴起四民:士农工商三、私学的历史特点四大自由: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
第四节孔丘的教育思想一、重视教育的作用1、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
2、孔丘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住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理论基础(1)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
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和“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困而不学”,属于下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就是中人。
(2)提倡“有教无类”2、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内容,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
教育内容的特点:其一,偏重社会人事。
属于社会历史政治伦理方面的文化知识,注重的是现实的人事,而不是崇拜神灵。
其二,偏重文事。
其三,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3、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原始社会教育的最本质特点是无阶级性。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史籀篇》。
制度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是学校的出现。
西周教育的特征:学在官府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官学衰废,学术下移,新兴士阶层出现私人讲学兴起的意义冲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了独立的活动。
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私学提倡思想自由,有利于学术繁荣促成了学校教育服务社会政治的古代教育传统的形成,例如孔子的“学而优则仕”。
稷下学宫性质:由官家主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是战国时代的最高学府。
由养士制度发展转化来的教育机构。
创办学宫的目的是招贤纳士。
任务:讲学,著述,育才,咨询议政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历史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贡献:1 首创私学,2 编订六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孔子是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启发诱导——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思,行并重4由博返约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立志——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孟轲的思想——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性善论的内容:善性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理论价值:1认为人生来就有理智的善端,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生来就有的2他所说的善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他的性善论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一是求放心,即恢复失去的善性,二是存心,养性,保持和发扬固有的善性。
他认为仁政的根本在于得民心,而教育又是得民心的最有效地手段。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实现: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荀子的思想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他把儒分为俗儒,雅儒和大儒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最早提倡尊师他认为教师具备的四个条件1要有尊严和威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要能循序渐进,颂说不凌不乱;精通细微道理,并加以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即僧侣●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2、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他们代表两个相反的政治体制类型和教育类型二、他们又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根源(一)斯巴达城邦的学前教育教育目的:训练良好公民,培养合格军人7岁以前——在家里7—18岁——军营小队长助手“鞭打着”教育主要任务是进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
教育内容:a.忍耐劳苦训练养成忍饥饿的习惯的食物很少忍受肢体伤痛的能力,变大制度“五项竞技”,神话、传说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体育训练强调军事效果,不注重发展身体健康、形体美和全面发展b.道德教育绝对服从特点:只重军事训练评价:这种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实践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二)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军人、政治家、商人教育的过程和内容:7岁前——由家庭7岁后——男女有别新生儿断奶后教化的内容:听摇篮曲、唱歌、听寓言、童话或神话故事、玩玩具共同点: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熏陶,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的,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后者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后者,则还增加了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3、古代中国保傅制度: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太师,太保,大傅的官职,合成“三公”;他们的副职分别为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为“三少”。
师:负责知识和经验的教导方面保:负责身体保育方面傅:负责道德培养方面保傅的选择:“天下之瑞士,孝悌、博闻有术者”乳保制度:在宫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姆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4、柏拉图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奠基人代表作:《理想国》和《法律篇》学前教育思想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最早提出论述优生优育的问题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精选教材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政治学》和《伦理学》学前教育思想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教育的年龄分期:出生—7岁为第一个时期7岁—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14岁—21岁为第三个时期6、昆体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教育家96年出版《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是系统的教学方法著作。
教育目的: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首次提出“双语教育”7、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1)性恶论(2)预成论新生幼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尤其是后者)特点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预成论的形成,流行的原因与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或滞后有关古代儿童的死亡率高,使人们不愿意对儿童的特点给予较多的关注与成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关8、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捷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母育学校》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西方第一本有插图的儿童读物(1)儿童观,幼儿教育意义儿童是上帝的种子,无价之宝呼吁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关注孩子的灵魂(2)母育学校的性质,意义和任务0—6岁,婴幼儿期6—12岁,儿童期12—18岁,少年期18—24岁,青年期9、贾谊(1)早谕教——“君子慎始”(2)选左右赞同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3)重儒术封建性教育内容合理因素:抓紧早期教育重视环境10、颜之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音韵家和教育思想家《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1、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
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四书集注》、《小学》、《童蒙须知》儿童是“圣贤坯璞”学“眼前事”:(1)重视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认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其事”。
即,学习眼前日用的事(2)关于“事”主要包括:“古者小学,教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小学》”(3)“行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童蒙须知》制定了儿童学“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依照童蒙学习之序“如于义务冠履,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12、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儿童教育思想:(一)顺应性情,鼓舞兴趣主张儿童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积极教育方法。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儿童的“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符合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教学的难度不应过于落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四)全面诱导,不执一篇以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
——知德兼顾,动静交替13、封建教育时期——家庭教育教材:(秦)李斯《仓颉篇》赵高《爱历篇》(汉)司马相如《风将篇》史游《急就篇》(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宋)王应麟《三字经》无名氏《百家姓》14、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教育形式:家庭教育15、让·雅克·卢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教育》和《忏悔录》自然教育观:教育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16、裴斯泰洛奇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关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强调体、智、德、劳和谐发展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化”评价: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类天性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这是然比夸美纽斯、卢梭等人的教育适应或顺应自然的思想前进一步,他的这一思想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的运动。
(1)要素教育:是教学心理化思想的具体表现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过程应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的要素开始,后。
过渡到更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多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2)关于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求社会教育“模仿家庭教育所包含的各种优点”儿童应当尽可能早地接受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母亲是第一位的力量,母亲与儿童的关系最为重要总评:裴斯泰洛奇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怀着教育是人完善并进而改良社会的夙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他的教育理论也不乏不尽完善和缺乏理论逻辑的地方,但,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福禄倍尔、欧文、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人及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17、康有为《大同书》人本院——育婴院——慈幼园18、福禄倍尔德国19世纪著名学前教育家代表作:《人的教育》人称“幼儿教育之父”(1)教育的目的是发展(2)发展儿童秉性的方法是自我活动的表现游戏表现“恩物”(3)发展儿童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创造性活动、参与社会活动19、陶行知近代教育家、杰出教育思想家1927创办晓庄学校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核心部分(2)“社会即学校”——范围的命题(3)“教学做合一”——方法论方向:创办工厂和农村幼稚园“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就是他确立的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总目标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儿童具有很大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去启发和解放。
二是要创造一个儿童乐园,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使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功能之一,解放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功能之二,培养创造力第一,需要充分的营养第二,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第三,需要因材施教20、张雪门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关于行为课程行为课程是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幼稚园的一种新课程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活型”课程论幼稚园师资的培养幼稚师范生要进行有系统组织的实习“第一须有步骤,二须有范围,三须有相当的时间,四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有步骤:指实习场所的安排要按系统进行有范围:指实习项目的具体内容有相当的时间:指增加实习时数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指实习的领导与管理见习、实习的场所: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教保园、小学四种单位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三年学制中参观(第一学年):每周实习9个学时,分3次进行。
先参观本校中心园,后参观各类型的幼稚园,最后是参与实习,每周有3个上午到中心园实习见习(第二学年):实习时间由学生自己友配,在平民幼稚园里试教(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实习,一半时间到小学实习辅导(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全班下乡,开办农村幼稚园总评:张雪门对培养幼稚园师资的论述,尤其是对幼师实习地研究,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现代性和重实际的精神,这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家中是少见的。
21、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幼稚教育思想的支柱(1)目的论(2)课程论(3)方法论1923年南京古楼幼儿园是第一所现代幼儿教育科学的实验园地论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1)好动的(2)好模仿(3)好奇心(4)爱游戏(5)喜欢成功(6)喜欢野外生活(7)喜欢合群(8)喜欢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