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5-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和发病机制
缺⾎性卒中病因分型和发病机制作者:王拥军来源:《神经病学》(⼀)病因分型各种原因⽐如动脉硬化、⾎管炎、⼼脏病、⾎流动⼒学改变、⾎液病、⾎液流变学改变、各种栓⼦、外伤、药物、肿瘤、先天性⾎管病等均可导致缺⾎性卒中。
具体的病因分型包括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应⽤最为⼴泛的卒中分型系统是1993年提出的TOAST分型,该分型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沿⽤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哈佛卒中登记分型和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卒中数据库的分型标准。
TOAST分型简单易懂,使⽤⼴泛,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与临床流⾏病学研究的深⼊,TOAST分型⼀致性判断为中等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型的诊断过于严格,⼩动脉闭塞的诊断过于宽松。
2007年基于停⽌卒中试验中研究(stopstroke study,SSS)以TOAST为基础,将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成像、CTA/MRA、经胸及经⾷道超声⼼动图等现代影像检査项⽬纳⼊分型评价中,提出新的缺⾎性卒中分型即SSS-TOAST分型,2007年发表SSS-TOAST的⽹络版本病因分类系统(causa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CCS)简称CCS-TOAST分型。
SSS-(CCS-)TOAST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决定可能病因的强度,针对多重机制造成的缺⾎性卒中推测最可能的机制,将新的影像诊断技术纳⼊分型诊断标准之⼀,但同时也存在新增加的表现缺⾎性卒中分型过于复杂。
2007年提出了韩国改良TOAST分型,不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对梗死灶的类型和⼤⼩要求也不严格,使各研究者的⼀致性明显提⾼。
上述这两种分型都在原来TOAST分型基础上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闭塞的诊断标准逬⾏了改良和优化。
⽽2009年发表的A-S-C-0分型,即动脉粥样硬化⾎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管病(small vesseldisease)、⼼源性(cardiac causes)和其他原因(other uncommon causes),同时将每个病因诊断级别⼜分为5级,完整保留了所有病因信息,可以进⼀步推断最可能的病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1. 引言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至关重要。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和继而坏死。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神经细胞的损伤会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最终导致脑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免疫炎症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反应会加剧脑组织的损伤,增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激活与栓子形成也在脑卒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加重脑部缺血和缺氧的程度,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
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损伤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了解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脑卒中患者。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以为未来脑卒中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并有望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突破口。
2. 正文2.1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脑部损伤。
其病因分析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和栓子形成等多种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血管内动脉壁的斑块形成,导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
脑动脉狭窄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当脑血管壁发生狭窄时,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引发脑卒中。
脑动脉瘤也是导致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当脑动脉瘤破裂时,会导致脑内出血,从而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而栓子形成则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狭窄的脑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造成脑部缺血缺氧。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和栓子形成等多种因素,对这些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策略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加强治疗病房 吕彦锋
♥卒中流行病学
♥ 血流减少80%会发生脑缺血。 血流减少80%会发生脑缺血 会发生脑缺血。 ♥ 心源性梗死占20~30%, 心源性梗死占20~30%, ♥ 动脉硬化性梗死占14~40% 动脉硬化性梗死占14~40% ♥ 腔隙性脑梗死占15~30% 腔隙性脑梗死占15~30% ♥ 其他:血液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 其他:血液动力学(分水岭)
♥动脉夹层
♥ 颈内动脉分叉部无明显狭窄,血管闭塞, 颈内动脉分叉部无明显狭窄,血管闭塞,
FMD
♥巨细胞性动脉炎
♥巨细胞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AJNR 2002
♥结节性多动脉炎
♥不明原因血管病变
♥一、临床血管检查
病史询问
触诊 血压测量 脑供血动脉的听诊 ♥ 辅助检查
病史询问
发病时间 发病的体位 诱发因素 时间概况
♥脑结构学检查
♥ CT缺血的区域和缺血的大小,CT影象最清楚 CT缺血的区域和缺血的大小 CT影象最清楚 缺血的区域和缺血的大小, 的影象在24小时获得 小时获得, 50分钟右侧大脑中动 的影象在24小时获得,在50分钟右侧大脑中动 脉高密度影象, 脉高密度影象,提示早期血管闭塞 ♥ 发病一周后低密度保留大量脑回 ♥ 血管高度狭窄 ♥ 长期狭窄闭赛后侧枝循环开放良好 ♥ 短暂闭赛后再通 ♥ MRI:影象 突然起病,症状迅速达到高峰; 有风湿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史; ② 有风湿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史; 心电图表明有心房纤颤; ③ 心电图表明有心房纤颤; ④ 颈动脉和主动脉超声发现有不稳定斑块; 颈动脉和主动脉超声发现有不稳定斑块; TCD栓子检测发现脑血流中有过量的栓子存 ⑤ TCD栓子检测发现脑血流中有过量的栓子存 在。
缺血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
缺血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是:A. 动脉粥样硬化B. 心源性栓塞C. 血液高凝状态D. 血管炎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A. 突发肢体无力B. 突发言语不清C. 突发头痛D. 突发视力模糊答案:C3.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 神经影像学检查B. 神经功能缺损C. 脑电图异常D. 脑脊液检查答案:D4.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不包括:A. 溶栓治疗B. 抗血小板治疗C. 降压治疗D. 抗凝治疗答案:C5. 以下哪项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A. 控制高血压B. 戒烟C. 合理饮食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_________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答案:脑部血管阻塞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_________等。
答案:高脂血症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定期进行_________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答案:神经影像学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避免_________,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答案:长时间卧床5. 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_________。
答案:职业治疗三、简答题1. 简述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答案: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力障碍等,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并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
2.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包括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以及康复期的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措施。
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日常护理?答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心理支持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
四、论述题1. 论述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答案: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炎等。
缺血性卒中分型PPT课件
RIND患者的症状通常在数小 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但不会
超过一周。
RIN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 可逆的,经过及时治疗,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RIND患者应尽早接受诊断和 治疗,以避免发展为进展性卒
中或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PSD)
进展性卒中(PSD)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
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侧缺失。
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或昏迷。
眩晕、呕吐
脑干和小脑缺血引起的共济失调 和平衡障碍。
失语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
02 缺血性卒中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 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 性缺血,引起的相应供血区神经功能 障碍。
控制体重
肥胖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 体重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偏瘫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认知训练
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训练 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语言训练
对于缺血性卒中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有助于恢复语言功能。
CS患者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以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
CS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03 缺血性卒中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对缺血性卒中进行诊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全面关怀服务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干预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加强患者教育
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随访制度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rt-PA),以溶解血
栓并恢复血流。
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 短、症状严重的患者,但 需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创来自、脑出血等。并发症与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颅内出 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
注意事项
避免过快、过度降压,以免引起脑血流灌 注不足;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相互作用。
调脂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作用
调脂药物种类
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主要调脂药物。
调脂目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降低目标。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危害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 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缺血性脑卒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 件
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解读及诊断思路
挑战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不同患者之间 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 的挑战。此外,一些新型影像学技术和生物 标志物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仍需进一 步研究和验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心源性栓塞型卒中诊断
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心源性栓塞型卒中通常发病突然,病情较重,常表现为完全 性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心源性栓塞型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他还包 括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以及高龄 、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的病变部位和范围,提高诊断准确率。
结合临床表现
02
医生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偏瘫等
症状,以及病史、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借鉴先进经验
03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诊断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
也是提高缺血性卒中诊断准确率的重要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缺血性卒中 的诊断将更加精准、快速和便捷。同时,基 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辅助诊断系统也将得到 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等,可作出大动脉粥样 硬化型卒中的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其他原因型卒中及非血管性疾病进行鉴别 。如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可协助鉴别心源性栓塞;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 查有助于鉴别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可排除脑出血,并初步判断缺血病灶 的部位和范围。
如CTA、MRA等,可评估颅内外血管 狭窄或闭塞情况,为病因诊断提供依 据。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
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然发病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2024/8/20
八、出血状态判断
1. 脑 出 血 后 继 续 出 血 : 指 脑 出 血 不 断 发 展 ,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 超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 嗜酒者。
下
腔
脑疝
压迫脑干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脑机能障碍
2024/8/20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 脑实质破坏
脑内血肿 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
脑疝
昏迷
并 发 症
下丘脑刺激
致残
2024/8/20
抽搐
缺氧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2024/8/20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坏死软化而言。(占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26常见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26常见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备注:红色选项为正确选项常见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一)1、关于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A、不存在能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原因,如血管炎、凝血系统疾病、肿瘤性栓塞等B、急性多发梗死灶,特别是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C、有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D、有相应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损斑块或狭窄≥50%)E、无相应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损斑块或狭窄≥50%)2、房颤患者需要预防卒中的发生,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关于抗凝药传统用药最多的华法林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华法林需要频繁的剂量调整,且起效缓慢B、华法林不经CYP450酶代谢,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C、稳定、可预测的抗凝效果D、不受治疗窗限制E、以上选项均正确3、以下()临床症状不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A、发作性偏瘫、单肢瘫B、短暂性视物扭转或失明C、意识障碍D、四肢神经末梢痛苦悲伤E、猝倒发作4、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都大概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B、忽然发生的一过性部分脑供血停滞而导致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停滞,普通时间延续时间较短,超过1小时多为脑卒中C、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如动脉狭窄基础上血压升高,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缺血发作D、血管痉挛,因动脉硬化后狭窄,形成血流漩涡,刺激血管壁痉挛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缺血发作E、微血栓因栓子小、易破碎或经酶的感化分化,供血恢复症状消失,肯能引起短暂缺血5、脑栓塞也是激发卒中的原因之一,以下关于栓塞性卒中说法错误的是()A、脑栓塞根据栓子起原,心源性占60%-75%,常见病因为心房颤动B、栓塞性卒中普通在活动中骤然发生,局灶性神经体征而无前兆C、各类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响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停滞形成脑栓塞D、起病时间长的,多呈完全性卒中,常见癫痫发作E、脑栓塞的病变实质仍为脑梗死常见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二)1、关于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挑选说法错误的是A、动脉溶栓可显著提高局部溶栓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与栓子接触的速度,减少药物使用量B、动脉溶栓可显著提高局部溶栓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与栓子接触的速度,减少药物使用量C、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D、主干血管闭塞等严重致残性中风动脉溶栓明显优于静脉溶栓E、小动脉或皮层支等侧枝轮回好的血管,静脉溶栓可取得好的效果2、以下关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24h内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不宜持续用药,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B、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需针对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的特点相应地采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综合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C、他汀不但具有下降胆固醇的感化,而且具有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感化,包孕改良血管内皮功能、改良脑血流和抗炎感化D、脑梗死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良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E、以上说法均正确3、关于缺血性卒中诊断的说法错误的是()A、诊断第一要找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B、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水平,活动性易损斑块非常风险,应立刻采纳参与治疗或手术治疗C、可经由过程脑血流微栓子旌旗灯号(TCD-MES)确定是否有动脉-动脉栓塞D、经由过程超声可辨认易损斑块,内部存在厚实胆固醇和出血、表面溃疡的斑块属于易损斑块E、通过超声识别斑块,高回声则代表钙化,稳定斑块底部钙化和纤维组织含量多较多4、动脉溶栓可通过机械取栓达到效果,机械取栓的优点不包括()A、技术复杂、远端闭塞、损伤血管B、静脉溶栓的同时桥接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良好的新型溶栓方法C、减少用药量D、增加再通率E、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术可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5、在卒中治疗中通过溶栓的方法患者获益明显,关于溶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栓可通过药物治疗如链激酶(SK)、尿激酶(UK)等,为临床首选B、溶栓治疗的新一代用药,可选用抗体靶向溶栓药,如阿替普酶与尿激酶的突变体等C、rt-PA用于发病在3h内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D、rt-PA是唯一一种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E、rt-PA治疗发病超过4.5h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益处是较小脑出血的诊断1、关于脑出血流行病学说法不正确的是()A、脑内出血占脑卒中10%~15%B、3天死亡率为35%~52%C、与长期高血压及高龄患者脑血管淀粉样变多发相关D、约50%为深部出血2、基底节出血约占全部脑内出血的()A、40%B、50%C、10%D、60%3、脑内出血最多见原因是()A、烟雾病B、动脉瘤C、动静脉畸形D、高血压4、最多见的高血压颅内出血部位是()A、丘脑B、皮质C、基底节内囊区D、额叶5、颅腔内组织有肯定调治能力,能够使约()血肿的压力得到缓冲A、250mlB、100mlC、150mlD、50ml6、脑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的首要因素是()A、血肿的占位效应B、局部脑血流变化C、脑水肿D、脑脊液循环障碍7、脑出血后可出现()病理施展阐发A、血肿回缩开释血浆白蛋白B、炎性细胞浸润C、自由基毁伤D、以上都是8、脑室出血约占全部脑内出血的()A、40%B、50%C、10%D、3-5%9、脑出血约占出血性脑卒中总数()A、10-20%B、50-55%C、70-80%D、80-95%10、血肿体积增大超过首次CT血肿体积的()为血肿扩大A、13%或10mlB、33%或20mlC、23%或12mlD、53%或200ml11、脑桥出血约占全部脑内出血的()A、40%B、50%C、10%D、15-24%12、脑出血的临床特点表现为()A、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顶峰B、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别C、多有高血压病史D、以上都是13、丘脑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内出血的()A、40%B、50%C、10%D、15-24%14、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施展阐发为()A、常发生在50-70岁B、男性略多见C、冬春季发病较多D、以上都是15、脑出血后可出现()病理表现A、血肿对周围脑组织压迫B、部分或全脑血流量下降C、血肿析出物毒性损伤D、以上都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进展1、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是发病后()A、4.5小时内B、4.5-9小时C、9小时-1周D、1周-6个月2、卒中静脉溶栓适应证,卒中症状持续至少()min,治疗前无明显改善A、10B、20C、30D、603、卒中患者溶栓中和溶栓后24小时内降压宜缓,24小时内不要超过()mmHgA、20B、70C、30D、504、缺血性卒中发病后9小时-1周,称为()A、超急性期B、急性期C、亚急性期D、病愈期5、卒中静脉溶栓的禁忌证包孕NIHSS评分大于()分或别的合适的影像学证实为严重卒中A、13B、25C、30D、286、卒中患者溶栓后出现血管源性水肿,以下哪项处理措施是错误的()A、马上停药B、避免利用扩张血管的降压药C、高流量吸氧D、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7、经过漫长的历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时内为卒中溶栓的最好时机A、2.0B、4.5C、6D、39、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急性期的心问题是()A、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B、进行临床神经血管的评价C、扩大再灌注策略D、静脉溶栓10、我们要求在卒中病人就诊()后,利用溶栓药物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11、卒中患者溶栓后最初()不利用阿司匹林或抗凝制剂A、24小时B、12小时C、36小时D、72小时12、()内有过卒中史,为卒中静脉溶栓的禁忌证A、10天B、6个月C、3个月。
绳经病学--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临床表现
1. 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 2. 安静时急性或逐渐起病; 3. 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4. 症状较轻,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常见腔隙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 PMH) 2. 纯感觉性卒中(pure sensory stroke, PSS)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taxic-hemiparesis, AH) 4.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erebral infarction
概述
概述
• 概念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 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倾向和血小板减少
急性期治疗
4. 降纤治疗 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 栓形成 常用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
5.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发病早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 可降低卒中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期治疗
6. 脑保护治疗 (1)神经保护剂 • 许多试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神经保护剂的效
(二) 危险因素 病前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
(三) 既往病史 1/3患者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
(四) 起病情况 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
临床表现
(五) 症状体征 •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指脑动脉或脑血管突然发生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导致脑部局部缺氧及神经功能障碍。
这种病因复杂,病变过程迅速,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科学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动脉病变: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不断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壁内膜逐渐增厚、钙化,形成斑块。
斑块破裂或者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导致脑部缺血。
2. 血栓形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血栓形成。
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平衡异常会引起血栓的形成。
局部缺血状态下,受损的内皮细胞会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激活,促进血栓的形成。
3. 溶栓系统紊乱:溶栓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保护机制,能溶解血管内生成的血栓。
肾上腺素激素和其他应激物质会抑制溶栓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患者可能伴随应激状态,促使溶栓系统受到抑制,而造成血栓无法迅速溶解,进而加重缺血程度。
4. 炎症反应:炎症过程也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缺氧及损伤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促进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脉病变、血栓形成、溶栓系统紊乱和炎症反应都是导致脑部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机制,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缺血性脑卒中》课件
1 突然出现的头痛
剧痛或胀痛,伴随眩晕或 呕吐
2 面部、手臂、腿部无
力
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 麻木
3 言语障碍
言语不清或说话困难
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 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系统评估
检查病人的感觉、协调和反射
脑部影像学
利用CT扫描或MRI观察脑部状况
血液检查
寻找减压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康复期护理
1 康复训练
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 功能
2 言语疗法
接受言语矫正和康复治疗
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支持
结论和要点
缺血性脑卒中
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康复期护理
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
促进认知
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提高认知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 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课件将介绍其症状、原因、诊断 方法、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以及康复期的护理。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暂时中断,症状持续数分钟
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使用抗栓药和溶栓药物来恢复血 流
康复治疗
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 酒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1
定期体检
监测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3
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4
压力管理
医学文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提要一、概述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四、治疗进展五、问题与展望一、概述1概念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
2脑血管病的分类1995年10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将脑血管疾病分为十类: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脑血管性痴呆,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其他动脉疾病和颅内静脉病,静脉窦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3中西病名的界定: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病,中医称为中风;由于该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症状多样,就象自然界变幻莫测的风,故取类比象曰中风; 中风临床四大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或失语; 中风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
4流行病学;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0万人,其致残率约70%,而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美国每年由该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500亿美元。
脑卒中现已成为使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1.血管壁的病变 :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常见原因。
其他如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炎、颅静脉病变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动脉内膜损伤(包括动脉营养血管)破裂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进一步使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动脉弹性回缩力降低,血小板及血液中其他有形成分、纤维素等附着于受损粗糙的内膜上,易于造成动脉管壁的血栓形成。
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若有局部或全身血压降低,血液灌流减少,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加,血管痉挛等,使血栓逐渐扩大,最终使动脉完全闭塞。
脑动脉硬化好发于颅底大血管、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基底动脉及颈动脉的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脑梗死缺血性卒中、病理、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及病因
脑梗死缺血性卒中、病理、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及病因病因分型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
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在同侧MCA分布区不存在其它急性梗死病灶;在脑桥发生的急性孤立梗死灶,在基底动脉供血区内不存在其他急性梗死病灶。
急性孤立梗死灶推断是甶载体动脉斑块突出后堵塞穿支动脉血流所致。
(2)动脉-动脉栓塞。
影像学上显示在粥样硬化颅内外大动脉分布区内的皮层小的梗死灶或单发的区域性梗死灶,病灶为多发或者虽为单一梗死病灶但在TCD上发现微栓子信号,诊断可以明确。
(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梗死病灶仅位于分水岭区。
在病变血管分布区内没有急性皮层梗死灶或区域性梗死灶,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程度>70%,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或侧支代偿不好。
(4)混合机制。
上述2种或2种以上机制同时存在。
心源性急性多发梗死灶,双侧前循环/前后循环。
有心源性卒中证据。
无其他病因。
排除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为肯定心源性,如不能排除,为可能心源性。
穿支动脉病变与临床症状吻合的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不考虑梗死灶大小,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或任何程度狭窄。
其他病因血管性相关疾病。
脑动脉夹层、烟雾病。
感染性疾病:脑膜炎、巨细胞病毒。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易栓症;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血管炎:SLE 、白塞病等。
胸部CT示右肺多发占位性病变;头部MRI示双侧额顶叶、左侧颞枕叶及右侧小脑多发脑梗死;MR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P1远端重度狭窄或闭塞。
特鲁索综合征。
恶性肿瘤病史+D二聚体升高+三个或三个以上血管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头颈部责任血管无明显狭窄。
原因不明多病因共存。
发现两种以上病因,难以确定哪一种与本次卒中有关;无确定病因。
未发现确定的病因或有可疑病,需更深入检查;(1) CISS分型中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要求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必须>50%,也不要求梗死灶直径;TOAST分型中要求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具有该血管供血区对应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颅脑CT或MRI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大于1.5cm;(2)低灌注梗死、分水岭梗死等概念都不是TOAST分型中内容;(3)CISS分型中没有小动脉闭塞型,而是穿支动脉病,与TOAST 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完全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Stroke. 2007;38:2470-2476
17
18
18
临床神经 血管评价
预测预后
结构影像
评价 基于病因 学评价
和发病机
病因和发 病机制评
估
制的治疗
心源性卒 中相关评
价
脑血管影 像评价
19
主主要要探探测测部部位位
• 颈、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
•诊诊发断断现价价血值值管狭窄或闭塞
• 初步识别易损斑块(通过观察纤维 帽的完整性、溃疡、回声等)
5. 梗死血管分布主要是皮层;或者皮层下大灶豆纹动 脉区梗死
6. MCA高密度影(无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7. 闭塞大血管快速再通(反复神经超声评价)
31
European Journal of Echocardiography (2010) 11, 461–476
STAF评分
得分
年龄(岁) >62 ≤62
优点:无创、廉价
缺点:准确性依赖操作者水平
20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主要探测部位
• 颅、内外动脉
诊断价值
• 发现>50%的动脉狭窄或闭塞 • 通过发现微栓子信号来判断不稳定
斑块和A-A栓塞的存在
优点:无创、简便
缺点:颞窗穿透力影响数据采集
21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血流动力学机制
5
5
发病体位 诱发因素 时间演变
呕吐/腹泻 • 血流动力学机制
后
情绪激动后 • 栓塞
长距离旅游 后
• PFO
血压下降 • 血流动力学
心脏导管
• 血流动力学/栓 塞
6
6
发病体位 诱发因素 时间演变
短暂性
• 穿支动脉疾病 • 动脉源性栓塞
完全型 • 心源性栓塞 • 大的动脉栓塞
好转型
• 穿支动脉疾病 • 动脉源性栓塞
心脏节律检查
心脏结构检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 (TEE)
经胸超声心动 (TTE)
34
经胸超声心动 (TTE)
增强MRA(CE-MRA)
• 静脉内注射对比剂获得血管影像 • 主要用于颈动脉检查
高分辨MRI(HR-MRI)
• 可评价斑块负荷及稳定性
27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DSA是血管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与CTA和MRA相比,DSA可以动态 观察颅内、颅外侧枝循环
制的治疗
心源性卒 中相关评
价
脑血管影 像评价
29
二尖瓣狭窄、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过去的四周内心梗、 左心附壁血栓、 左心室壁瘤、 持续或阵发性房颤、 病窦综合症、 扩张性心肌病、 射血分数<35%,、 心内膜炎、 心腔内肿物、 伴有血栓形成的PFO、 在脑梗23 2020/1/17
主要探测部位
• 颅、内外动脉
诊断价值
• 评估管腔狭窄程度 • 了解斑块性质:钙化、溃疡等
优点:无创、立体、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
缺点:分辨率相对较低,显示细小血管不 及血管造影
24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25
基础NIHSS ≥8 <8
左房扩大 是 否
血管原因 是 否
总分
2 0
1 0
2 0
0 3 0-8
ROC曲线
32
32
变量 左心房内径(mm)
年龄(岁)
诊断 既往几年吸烟
<35 35-44 45+
<60 60-79 80+
TIA 卒中
是 否
分值
0 1 2
0 1 2
0 1
0 1
33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301 (2011) 27–30
临床神经 血管评价
预测预后
结构影像
评价 基于病因 学评价
和发病机
病因和发 病机制评
估
制的治疗
心源性卒 中相关评
价
脑血管影 像评价
3
临床神经 血管评价
预测预后
结构影像
评价 基于病因 学评价
和发病机
病因和发 病机制评
估
制的治疗
心源性卒 中相关评
价
脑血管影 像评价
4
发病体位 诱发因素 时间演变
由坐位/卧位变为直立位
30
1. 突然发作的卒中症状,尤其是无TIA病史、严重首 次卒中的房颤患者。
2. 年长严重卒中(NIHSSS≥10;年龄 ≥70岁)。 3. 既往不同动脉分布区栓塞
1. 空间多发 (前后循环同时梗死,双侧梗死)
2. 时间多发(不同年龄的梗死灶)
4. 其他系统性血栓栓塞的征象(肾脏和脾脏的楔形梗 死、Osler splits; Blue toe-syndrome)
DSA是进一步外科干预和神经介入治 疗的基础
对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可获得较好的成 像效果
缺点:有创性检查,限制了它作为一线诊 断工具的应用
28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临床神经 血管评价
预测预后
结构影像
评价 基于病因 学评价
和发病机
病因和发 病机制评
估
进展型
• 血流动力学 • 存在其他恶化机制
波动型 • 血流动力学
7
7
颈动脉 桡动脉
1. 搏动强度 2. 对称性 3. 异常搏动感
8
8
双侧血压
9
9
合适的听诊器 准确的体表标志 杂音的最强部位 适当加压
10
10
11
11
临床神经 血管评价
预测预后
结构影像
评价 基于病因 学评价
25
Homburg P J et al. Stroke 2011;42:1244-1250
26
Copyright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MRA可判断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共有三种成像方法:
时间飞跃法(TOF-MRA)
• 应用广泛,利用血液流入增强效应,不 使用对比剂
和发病机
病因和发 病机制评
估
制的治疗
心源性卒 中相关评
价
脑血管影 像评价
12
A. 皮层梗死/流域性梗死: 栓塞(心源性可能性大)
B. 皮层下梗死:栓塞 C. 多发皮层:栓塞(动脉
源性可能性大) D. 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
梗死
13
14
14
15
15
16
Stroke. 2007;38:2470-2476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
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动脉源性栓塞
主动脉弓斑块 心源性栓塞
穿支动脉病变
颈动脉狭窄,低灌注 房颤
瓣膜病 左心室血栓
2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lbers GW, et al. Chest. 2001;119:300S-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