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案1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人之初教案第一课时

人之初教案第一课时

人之初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一课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古代启蒙教育的基本读物,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小黑板4.录音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三字经》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并学会组词、造句。

4.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课文背诵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跟随背诵。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熟读并背诵。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性相近,习相远”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课文背诵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跟随背诵。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熟读并背诵。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启蒙教育的基本读物,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之初》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2. 理解《人之初》的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人之初》的深层含义。

2.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人之初》的内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3. 示范讲解:教师对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朗读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人之初》的韵律美。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人之初》,感受其韵律美。

2. 课文解析:分析《人之初》的文意,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文学鉴赏:讨论《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人之初》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人之初》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人之初》,理解文意。

3. 分组讨论:分组探讨《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4. 重点讲解:讲解《人之初》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人之初》,感受其韵律美。

6. 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人之初》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3. 搜集其他有关《人之初》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八、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人之初》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我还会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人之初》课文,力求熟读成诵,家长签字确认,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人之初》的生字词、成语、句子结构等基本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的基本道理。
2.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对课文所传达的人生道理的深入领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
6.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一篇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做人道理的文章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3.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优美句子结构,进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文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背诵,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做人的道理的认识。

《人之初》精品教案

《人之初》精品教案

《人之初》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1.(出示动画《孟母三迁》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2.导入:这个故事出自我们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节选的两个小片段。

(揭示课题)3.认读生字“之”“初”,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出示:“之”“初”)(1)书写要点:“之”字的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

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2)口头扩词:初中、初一、当初……初始初夏【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揭示课题的同时相机识字写字,使识字写字任务分散进行,科学合理。

二、随文识字。

【语文要素】1.朗读课文第1小节,圈出生字,读通读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跟读。

(2)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2.认读第1小节中的生字。

(出示:“之、初、性、善、相、近、习、远、教、迁、贵、专”)(1)指名读。

强调:“迁、专”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

(2)开火车读。

小老师带读。

天性性格专心专门善良友善(3)交流识字方法:换一换:性—姓。

偏旁归类:远、迁。

猜字谜:羽字丢半边。

(习)(4)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播放朗读录音)①学生试读。

②指名读,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师的范读下,学生容易读准字音。

在读文的过程中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灵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理解课文。

1.齐诵第1小节。

同学们,这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教育孩子。

2.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拍手朗读第1小节。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解释。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例子。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课文内容分析:(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句式、词类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2)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生字、生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的初生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初学者的基本品质,如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人格品质。

文化知识目标:通过对《人之初》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初生阶段的思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之初的含义。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针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之初的含义”的部分)了解“人之初”认识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逐步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展示课件上的初生婴儿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人最初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对“人之初”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人之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在初生时是一张白纸?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教师补充讲解“人之初”的文化背景与深层含义,如人性的本善本恶等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

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将遵循识字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同时融入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以下具体步骤。

生字识别:通过展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顺序,并示范书写。

学生跟随模仿,进行书写练习。

新词理解:在生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通过例句、图片或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教师范读:教师首先进行课文的范读,注意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为学生树立榜样。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
-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教育意义,如尊敬长辈、友爱互助等。
-举例: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应能够阐述“孝”和“悌”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实践。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难点解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记忆和书写汉字是难点,特别是形近字和易错字。
-解决策略:通过游戏、歌谣、卡片等多种方式加强记忆,设置有趣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以及《三字经》句式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故事讲解等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道德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校园里做到尊敬师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良好的道德行为。
-对《三字经》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解析:句式的韵律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
-解决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节奏拍打、句式替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创作。
-道德观念的内化与实践。
-难点解析: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将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形近字和易错字方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可能需要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歌谣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教案名称: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赵薇所演唱的《人之初》这首歌曲的歌词。

2. 能够通过歌曲体会人之初的美好与纯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人之初》歌曲录音。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教师播放《人之初》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歌曲让他们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步:歌词理解1.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同时在幻灯片上展示歌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逐句解读歌词,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义。

3. 教师提问:- 歌曲中提到了人之初,指的是什么?- 歌曲中有哪些描述人的特点的词语?- 你觉得人之初的状态是怎样的?第三步:创作歌曲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词语,根据这个词语创作一段新的歌曲。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创作歌词并谱曲,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他们的创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四步: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的美好和纯真的重要性,形成总结性思考。

2. 教师提问:- 为什么我们要保持人之初的纯真和美好?- 你觉得人之初的特点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影响?四、课堂作业1. 搜集一首你喜欢的歌曲的歌词,写下你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

2. 准备一个小小的表演,展示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理解人之初的美好和纯真,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将在小组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老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老师引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场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构造。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仁慈”。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构造。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老师〕。

〔7〕“迁”:半包围构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探讨了人生的初始阶段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重点词汇:初始、人生、成长、价值观。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题和内涵。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起始阶段。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章节三: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程度。

3.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步骤的反思: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

对教学改进的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章节四: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4.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章节五: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展示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讨论问题。

打印的文章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5.2 教学材料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思考。

彩色笔:用于标记重点内容和做笔记。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2 教学活动实践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人之初》这篇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基本道理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难点(1)让学生体会到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启蒙教育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成长和教育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人之初》。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如“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等。

(2)通过讲解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课文(1)逐句讲解课文的意思,如“人之初,性本善”,解释“初”是开始的意思,“性”指人的本性,“善”指善良。

(2)引导学生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的天性本来相近,但后天的学习和环境会使人产生很大的差异。

(3)对于“苟不教,性乃迁”,让学生理解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5、深入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学习和教育来不断完善自己。

(2)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教育改变人的例子。

6、朗读背诵(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背诵,采用分段背诵、接龙背诵等方式。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课文的意思和道理。

(2)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

8、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把《人之初》背诵给家长听。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解。

《人之初》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人之初》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8 人之初【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

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关注字词学习:本课13个生字中,“之、初、善、专、知”是翘舌音汉字,“专”是前鼻音汉字。

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之、义、习、玉”4个字是独体字,“远”“近”都是走之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

关注词语理解: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人之初》优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近、远”3个字。

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8的题目。

教师板书课题:人之初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主笔是平撇,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撇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读课文《人之初》。

2.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

3.大声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4.能听懂课文的内容,并简单复述。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识记,包括掌握生字的发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表达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人之初》、板书工具。

2.学生:课本、笔、本单元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到《人之初》这篇课文,让他们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题目“人之初”意味着什么?2.请学生展示本单元词卡片,帮助他们快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第二步:学习新课1.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人之初》,并解释生字和课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描述。

2.强调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做简短的讨论,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巩固训练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训练,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课文朗读。

2.通过组内互助、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发音。

第四步: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一幅画,展示对《人之初》的理解。

2.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简单描述人类的起源,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2.简单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课文中的重点以及生字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程以《人之初》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字学习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类起源,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人之初》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

(学生观看)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

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

(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

(2)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人之初》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人之初》,理解文意,掌握教学目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人之初》,了解文意。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人之初》的。

(2)引导学生朗读《人之初》,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边读边解析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文意。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人之初》的道理。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选取学生进行朗读、默写《人之初》。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2. 运用《人之初》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思考《人之初》所传达的道理,与家长交流心得。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价值观的熏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人之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
3.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

组词:器皿、器物、武器。

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

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

(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

(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
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出示生字——找出喜欢的生字——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