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的宪政思想

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的宪政思想

洛克的宪政思想宪政与民治的关系虽形影难剖,然其根本意义与作用,则有区别,“民治之精义在以民决政,宪政之精义在以法治国。

民治为本,宪政为用。

”二者相辅而行,方可具今日民主国家的实质。

我们若要在今日民治宪政的波澜中,加以寻声考迹,当可在洛克的时代背景与《政府论两篇》,索得流源。

(1)自然法与自然权利——洛克一如霍布斯,亦提出自然状态的主张,也以人性的解释作为立论的基础,但内容则迥然有异。

他认为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的领域,又人性并非如霍氏所描述的自私好争,而是有社会倾向,依理性以行动,这种理性是“上帝赋予人类共同的规范与判断的标准。

”洛克称之为人心之中的“上帝之声”。

而自然状态中的人人,就是“依理性而居”,故充满理智与和平。

自然状态虽是一个自由平等的领域,但并非可放纵欲为的世界,它仍须受自然法的管治,并受理性的指导,因为“上帝给人理性,同时也给人与理性相伴的法律”,这就是自然法。

洛克相信:“人类不仅有能力认知自然法,并且可以像数学命题一样予以证明”,所以他说:“在自然状态中,有自然法治理,人人皆受其约束;而理性,那就是自然法,它训示就教于它的人类:人人皆平等独立,无人得以侵害他人之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在洛克所述的自然法诫训中,绝大部分关于个人的权利,他认为这些权利是人人本有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其中以生命、自由和财产最为重要。

自然权利源于自然法,故亦受自然法的保障,当国家成立后,政府更要加以维护。

这种思想成为17世纪以来宪政思潮的主流,更导成美国宪法修正案前十条的《权利法案》。

(2)社会契约——自然状态既然是和平的世界,何以人人欲脱离而进入政治社会呢?洛克指出,这是因为自然状态存有三种主要的“不便”:缺乏一部明确而周知的法律,这部法律是经由共同的同意而承认为是非的标准、为决定一切争执的共同尺度;缺乏一位大公无私且为大众通晓的法官,人民赋予他有依据确立的法律以解决一切争端的威权;缺乏拥护判决而使之能执行的权力。

孟德斯鸠和卢梭

孟德斯鸠和卢梭

哲学与教育方面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 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张 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 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 “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主张通过“自然教育”来取代经院式教育。 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 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 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在《爱弥儿》中体 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 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 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 来学习。

卢梭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君主立 宪制和“人民主权”说。孟德斯鸠极力赞美 英国君主立宪制;而卢梭反对君主,主张建 立民主共和制度,更注重人民的民主权利。 卢梭反对孟德斯鸠关于权力分立的学说,主 张人民主权至高无上而且不可分割。所以说 卢梭比孟德鸠的观点更进步。
孟德斯鸠和卢梭主张的异同?

卢梭的公益论可以代表所有人的利益,所有人的民主。世间万物 都是绝对平等的,这种公意论,成为了日后议会制度卢梭所言: “为了很好地表达公意,最重要的是国家之内不能有派系的存 在。”人是 有罪的,人是自私的,人世间是不完美的。政府能够 尊重、代表大多数人的“众意”,已经是人的能力的极限了。卢梭 所追求的代表所有人意志的“公意” ,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如果 强求,只能得到一个贴着“人民民主标签的绝对独裁。卢梭的“民 主”是建立在否定秩序的“绝对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而这种“绝对的平等”正是孟德斯鸠所批评的“极端平等”。他在 《论法的精神》中说:“平等的精神和极端平等的精神的距离, 就象天和地一样”。“民主原则的败坏,不仅发生在人们丧失平等 精神的时候,而且发生在产生极端平等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 选举的领导人平等的时候。”

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比较分析

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比较分析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即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衡,以保 障公民自由和权利。
孟德斯鸠强调法治,认为法律是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手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卢梭则主张人民主权,认为国家 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 举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
卢梭则强调民主,认为民主是实 现人民主权的重要途径。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强调权力制衡,保障人民权利 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强调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监督和制约政府 孟德斯鸠:认为人民权利需要法律保障,法律应限制政府权力 卢梭:认为人民权利需要政府保障,政府应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
孟德斯鸠提出 法治原则的背 景:反对封建 专制,倡导自 由、平等、法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民主政治 的基础,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 手段。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应该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 不仅仅是政治权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卢梭强调,人民主权应该由人民 直接行使,而不是由政府或统治 者代表行使。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应该受到法 律的保护,防止政府或统治者滥 用权力。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卢梭在《社 会契约论》中提出,国家权力源 于人民,人民通过订立契约将权 力契约论》中不断完善社会契约 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
如民主、法治、人权等。
社会契约论的影响:卢梭的社会 契约论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民主政治

法治原则的内 涵:法律至上, 依法治国,保
障公民权利
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中的法治实践: 强调法律的公 正、透明、可
预测性
孟德斯鸠对后 世的影响:为 现代法治国家 的建立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实

启蒙运动主要人物及思想

启蒙运动主要人物及思想
1749年参加第戎科学院 征文活动,开始进入公众 视野
1722年随母亲移居法国
1750年发表《论科学与 艺术Fra bibliotek一文,正式开启启 蒙运动思想家生涯
主要思想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
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反对过度强调纪律和规范。
主张民主共和制度
认为社会契约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基础,强调人民 主权和社会公约。
教育经历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接受 教育,并成为一名逻辑学 和形而上学教授。
学术生涯
康德的学术生涯主要集中 在哲学、逻辑学和政治理 论领域,他的思想对西方 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思想
知识论
社会政治理论
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人 类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世界,这个 经验世界是由人类理性所构建的。
康德提出了政治哲学的三大理念,即 “自由”、“平等”和“博爱”,这 些理念构成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础。
主要思想
狄德罗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认 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他主张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性思考来认识世界, 反对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狄德罗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和 压迫,主张通过教育和改革来消除这 些不公正现象。他强调个人自由和平 等,反对专制主义和特权阶级的统治。
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德尼·狄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和作 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启发 了许多其他启蒙思想家,促进了科学和理性的普及。
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三权分立思想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
他的言论自由和宗教宽容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05

孟德斯鸠和卢梭自由思想的比较

孟德斯鸠和卢梭自由思想的比较

79品 评孟德斯鸠和卢梭自由思想的比较贾英萍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他们都非常重视自由,还为了实现自由提出了具有制度性的见解。

但是,针对自由与平等、法律与自由等方面,两人又有不同的见解。

孟德斯鸠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卢梭所占的立场是社会大众,主要秉承社会公正的理念,代表的是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主张崇尚君主、同王权妥协立宪,卢梭主张的是政治权利。

一、针对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有不同见解在孟德斯鸠看来,自由和平等是在悠久的历史之中所形成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性意义。

这种看法和那时自然学派的一般看有所差异。

在政制中发现政治自由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所以,人们可以从孟德斯鸠分析的政制中看出自由是如何形成的。

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专制政体以及君主政体三种类型。

每一种政体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即性质和原则。

孟德斯鸠肯定地说,共和政体在性质上不是自由的国家,政治自由通常只会出现在国家权力合理使用的政府里。

孟德斯鸠断言那时的实行君主政制的英格兰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政治自由。

在卢梭看来,自由和平等是全部立法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然而平等是自由的前提条件。

通过查看《社会契约论》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两本术中对自由的解释,人们可以看出卢梭在自由和平等这个问题上的思路:由表扬野蛮人的自由在经历了社会的不自由之后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社会自由。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自然的自由、普遍的奴役和不自由、社会的自由三个阶段。

卢梭指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他看来,人天生具有可完善性,对环境做出反应,导致人类结合为社会并且堕入了专制政府的统治,个体层面的自然状态完全被消解,而一个人一旦进入社会状态,自然状态的自由就不可能存续,80品 评因为社会作为枷锁与自然的自由并不相容,势必导致人们陷入困境之中,但卢梭的目的不是去除枷锁而是将枷锁合法化,即通过约定的自由来代替自然的自由,使这个枷锁不致沦为王权奴役的工具,从而实现社会的自由,保障公意。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1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

他运用历史的方法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去探寻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以便为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提供普遍适用的政治原则。

2 .“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影响、制约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为一种规律性。

3 .提出“法的精神”的目的:(1) 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

(2) 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4 .意义。

“法的精神”强调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表明孟德斯鸠已从国家外部寻找国家运动的规律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孟德斯鸠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思想家。

5 .局限性.孟德斯鸠还没能找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他不仅将一个国家的良法善政寄托在立法者的智慧上,而且宣扬了一种法律决定一切、法律万能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

这表明“法的精神”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政体的分类1 .国家政体可以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2 .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两种。

民主政体由全体人民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贵族政体是由一部分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体。

3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人依据法律执政的政体,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君主、贵族阶级和政治团体是构成君主政体的三个要素。

4 .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5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实行共和政体成君主政体。

(三)政体原则1 .涵义。

政体原则可以解释为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

它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2 .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主要是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其中心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及其对美国宪政的影响(1)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及其对美国宪政的影响(1)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及其对美国宪政的影响摘要: 本学期讲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洛克、卢梭等人为论述的重点,一来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思想,二来使学生对政治制度变迁和政治思想之演进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历史,我们不仅仅应该从横向娓娓道来,更应该懂得纵向的对比与思考。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是首先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的。

孟德斯鸠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之一;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他以英国政体为原型, 在继承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第一次系统地阐释和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宪政原则,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 并赋予不同的机关。

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关键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1 孟德斯鸠及其论法的精神1. 1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背景1. 1. 1 社会现实方面的时代背景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前半期, 是法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正要急剧转向没落的时代。

这时法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专制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是很极端的,农民的起义此起彼伏, 政治经济危机已非常尖锐。

到了十八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展开, 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专制主义愈加势不两立, 革命时机才进一步成熟。

这个历史形势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反教会的时代任务和思想主题。

1. 1. 2 思想方面的时代背景第一是某些先驱哲学思想的存在, 尤其是英国培根的实验主义和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第二是同时代的进步思想家的活动。

这时期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的进步历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进步人士等, 都先后出来抨击封建主义的腐败社会秩序, 或提出新的初期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这些活动都是在专制主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

第三是作为人类近代史的开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的传播。

论西方的古典自然法思想

论西方的古典自然法思想

论西方的古典自然法思想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班刘东来一、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历史线索古典自然法学派是西方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不拘一时,不拘一地的一个重要细想流派。

其产生于自然资本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格老休斯、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等……主要观点:一社会契约论。

二人权。

“人生而自由平等,自由、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三权力制衡和分权制度。

基本线索:(1)15、16世纪古典自然法重心在荷兰。

核心内容:自然法思想从神学思想中剥离出来,由依附于神学变为独立。

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

格劳秀斯荷兰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对政治权利与法律关系的探讨沿袭了西方传统学说中自然法高于人法的思路,认为人们如果仅仅凭借经验观察来探讨法律问题,那就不发解释法律的本质。

(2)17世纪古典自然法重心转移至英国,在17世纪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和革命斗争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以强调自然法为特征的一个法学派别。

代表人物霍布斯和洛克。

1、霍布斯,英国最有影响的法律思想家,是西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

霍布斯的思想中心是国家主义的法律思想。

希望英国建立强大的王权,平息内乱,管理国家政治,促进经济。

因其担心内乱,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2、洛克,代表资产阶级,他是自由主义的法律思想家,最重视财产权。

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的鼻祖,主要著作《政府论》。

他认为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都可用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多余其他的权利,一切权利和管辖都是相互的,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而和财产。

(3)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转移到法国,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

1、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反对君主制,提倡三权分立自由主义,强调政治自由。

他认为自然法是永恒存在的,先于人定法,强调三权分立与制衡。

权利不能再少数人手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乱用权利主张不分权就不自由。

欧洲三大思想启蒙运动总结

欧洲三大思想启蒙运动总结

欧洲三大思想启蒙运动总结欧洲启蒙运动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的一场重要的知识革命运动。

它主要集中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并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在欧洲三大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运动以强调理性、批判精神和人权为特点;英国启蒙运动以关注个人自由和实证主义思维为特点;德国启蒙运动则注重于哲学与文学的结合和振兴,为后来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对这三大启蒙运动的详细总结。

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以强调理性、批判精神和人权为特点,主要集中在18世纪。

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包括伏尔泰(Voltaire)、孟德斯鸠(Montesquieu)、卢梭(Rousseau)和狄德罗(Diderot)等。

他们通过批判宗教独裁和专制政权的不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理念。

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和教会的权威进行了批判,强调理性与事实的重要性,并主张对知识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他提倡自由思想和宗教信仰自由,他的著作《哲学字典》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人权思想奠定了基础。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主张通过权力制衡来保护人民的自由。

卢梭则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主张政府应代表人民的意愿,且有权被废除。

狄德罗则致力于推动普及知识和文化,他是《百科全书》的主要编辑之一,其中收集了大量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文章。

法国启蒙运动对人权保护和民主制度的推进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对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制定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法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英国启蒙运动:英国启蒙运动主要发生在18世纪。

它以关注个人自由、理性和实证主义思维为特点,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英国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包括洛克(John Locke)、休谟(David Hume)、伯克(Edmund Burke)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等。

洛克是英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天赋人权并向政府转让权力的理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法国大革命期间,众多思想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为法国大革命注入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动力。

本文将探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几位重要思想家及其影响。

一、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的理论,将君主制度与立宪制度相结合,主张建立一种政治体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孟德斯鸠的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伏尔泰伏尔泰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并通过其作品《哲学字典》和《愿意相信什么》传播了这些理念。

伏尔泰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卢梭卢梭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对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主张政治主权归于人民,反对王权神授的观念,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

他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主,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平等和自由思潮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四、康德康德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也有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启蒙”的概念,认为人类应当以理性和自由的方式行动。

康德的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和自由思潮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推动了人们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

总结: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通过他们的理论和观点,为这场历史事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概念、伏尔泰的自由思想、卢梭的公民主权观念以及康德的启蒙思想,都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社会契约理论

社会契约理论

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名的政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在研究自然法学派的国家学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西方社会中关于契约的历史实践和其中体现的思想加以分析,然后再讨论契约及其潜在含义又是如何作为理论模式和理论要点而影响了自然法学派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契约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关于契约的思想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古已有之。

但是,这种传统在西方似乎格外强烈。

在后来成为西方文化之“灵”的犹太文化中,圣经就被视为犹太民族与上帝耶和华的一种契约,而犹太人之所以受苦受难,一种传统的犹太文化解释就是因为犹太人违背了契约。

这种思想在经由基督教的传播而进入欧洲大陆,特别是进入罗马之后,又通过罗马法中固有的契约思想而得到强化,或者反过来说强化了罗马法中的契约思想和欧洲人的契约意识。

法学家一般认为,罗马法最早概括且全面反映了契约自由的原则,并对后世西方的法律制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3世纪欧洲复兴罗马法时期,在后来被称为民法法系的国家中,罗马法的原则就获得了普遍认同。

在欧洲大陆,从12世纪玻伦亚大学研究和教授<国法大全>开始,13世纪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14世纪的德国纷纷建立大学,法学教育在这些学校里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玻伦亚大学开创时仅有的一个系就是法律系,其他大学也都设有法律系,而在各大学的法学教育中,首先都是讲授罗马法,其次才是讲授教会法。

至于本国法的讲授,不仅地位次要,而且开始较晚。

与此同时,各国法学家都承认注释罗马法的注释法学派。

“在罗马法精神和注释法学派的熏陶下,一个崭新的法学家阶层在西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民法法系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

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观

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观

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观洛阳幼儿师范学校田建国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大的趋势来讲,是一个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坎坷、有曲折、有反复、有倒退,在平静的背后,伴随着血雨腥风、战争杀戮。

然而,每一次争斗之后,人类社会就要向前迈出它坚实的一步。

西方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逐步建立现代民主国家的整个过程,就丰富、生动的体现了这一历史规律。

其中,为整个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起着奠基作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先进政治法律思想令人称赞,其至今仍在为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之一,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一位主要人物。

他出身寒微,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但他聪明好学,才华过人,对政治、法律、哲学、教育、音乐等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建树。

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当中。

前者可视为后者的基础和绪论。

卢梭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除了在年龄、体质、生理上存在差别外,不存在奴役和被奴役、服从和被服从以及其他任何不平等。

但是这种状态是好景不长的,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和人之间的财富开始不平等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地位的不平等,这样矛盾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

除了人类内部之间的矛盾以外,人类还面临着战争、疾病、灾害、瘟疫等一系列来自外部以及自然界的威胁。

怎样应对这些威胁?使这些威胁对人类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类的痛苦。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必须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用集体的力量去战胜来自内外的各种威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类必须让渡自己的全部权利给一个组织体,让这个组织体能够以全部和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人的人身和财富,这个组织体就是国家。

但是,人类让渡自己的全部权利给国家的时候,是有条件的,即国家只能保护人民的权利,而不能是损害。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背景
内容
否定君主专制,倡导 否定君主专制,倡导建立 建立封建的“明君贤 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臣”的国家,“经世致 用”“工商皆本” 冲击了封建制度, 但未引起社会变革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思想准备,推动了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
影响
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与西方启 蒙思想的比较
对下列两位中西思人文思想‘比文艺复兴人文 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 值,尊重人的欲求。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人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科学的 结论。 两者关系: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观察到了什么社会现象? 通过分析后又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 观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但封建制度阻碍其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资产阶级队伍在壮大 结论:以 自由、平等、民主等为武器,推翻封建的专制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 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内涵: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 制、三权分立……
热点提示1:
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宣 传理性主义,主张建设民主政治、 法制社会,对我国当前的民主法制、 和谐振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热点提示2:
“人文精神”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变化而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核 心内容,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为终极关怀……突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振、生态意识,强调生活 质量及幸福感,提高守法意识等“都是社 会主义和谐人文观的内容,也是对西方传 统人文主义的发展。
在理性主义指导下, 启蒙运 动中的人文主义内涵为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整 套政治构想,具有鲜明的政治 性,所以启蒙运动的人文思想 “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 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 质”。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内容摘要: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其涵盖各个知识领域。

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

其中特别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法国,更是出现以梅叶(1664—1729)、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启蒙运动法国梅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正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潮,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所带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了封建宗教对欧洲人民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和艺术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科学家们揭示看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同时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而作为运动主战场的法国更是风起云涌。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并非偶然,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要原因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爆发了全面危机。

17、18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虽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却埋下了巨大危机,君主贵族为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剥尽民众脂膏;同时四处引爆战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交战,造成军费膨胀,财政岌岌可危,不得不转嫁与课税上,使得法国民众更是苦不堪言,饿殍载道,据一份文件记载,法国贫苦农民“吃野草,啃树皮,像苍蝇一样地死亡”。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伏尔泰的“人人平等”思想所有教士既是国家的臣民,一切就应受政府的支配。

以同胞给与一个教士的土地的头年收入献给一个外国教士山的那种可笑而又可耻的惯例,应该永远予以废除。

教士不能以违反神律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丝毫权利,因为教士自己也是一个有罪的人,他应该为其他的罪人祷告,而不应裁判他们。

官吏、劳动者和教士既然都是同样地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地缴纳租税。

应该只有一种度量衡的标准和一种法律制度。

让对犯人的处罚变成为有用的事情。

把一个人绞死,毫无好处;把一个人罚做苦工可继续为他的国家服务,并提供一种活生生的教训。

每项法律应该是明晰的、一致的、和确切的。

去解释法律几乎往往是去败坏法律。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引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卢梭社会契约的基本思想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黑格尔( 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

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孟德斯鸠与卢梭自由观的差异比较

孟德斯鸠与卢梭自由观的差异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the Views on Freedom Between Montesquieu and Loescher
作者: 李龙;李小萍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主题词: 孟德斯鸠;卢梭;自由;法律;政治制度
摘要:孟德斯鸠与卢梭同为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思想家,他们都关心自由,并为实现自由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的主张,但二人在自由与平等、法律与自由以及保障自由的政制等方面又相去甚远,这些又源于两人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场:孟德斯鸠站在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同王权妥协、崇尚君主立宪;而卢梭则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多从社会公正的理念出发,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要求政治权利。

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成熟时期:启蒙运动(明确打出“自由、平等”的旗帜,反对 封建专制制度,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民主革命的浪潮)
文艺复兴 时间
14、15世纪
前三杰、后 三杰
宗教改革
15、16世纪
马丁· 路德 加尔文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伏尔泰、卢梭、 孟德斯鸠
代表 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性质
矛头 旗帜 影响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文 学艺术的发展
体现: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 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及主张: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 底:认识人自己,知识即美德;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 背景: 经济:工商业发达,促进了思想自由;
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促成了思想活跃,学说纷呈。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线索一、西方人文精神由产生、复兴到发展、 成熟的演变历程
产生时期 复兴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产生时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无不闪 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 以“人文主义”为旗帜,通过文艺作品来宣扬反封建思想) 发展时期:宗教改革运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 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脱出来)
材料二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 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 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 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 的反封建思想,因此这场运动被称做文艺复兴运动,它催生出众多 彪炳史册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原因: 教会神学世界观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值得借助古希腊文化来反封建。 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倡导 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 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1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

他运用历史的方法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去探寻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以便为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提供普遍适用的政治原则。

2 .“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影响、制约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为一种规律性。

3 .提出“法的精神”的目的:(1) 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

(2) 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4 .意义。

“法的精神”强调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表明孟德斯鸠已从国家外部寻找国家运动的规律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孟德斯鸠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思想家。

5 .局限性.孟德斯鸠还没能找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他不仅将一个国家的良法善政寄托在立法者的智慧上,而且宣扬了一种法律决定一切、法律万能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

这表明“法的精神”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政体的分类1 .国家政体可以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2 .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两种。

民主政体由全体人民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贵族政体是由一部分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体。

3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人依据法律执政的政体,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君主、贵族阶级和政治团体是构成君主政体的三个要素。

4 .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5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实行共和政体成君主政体。

(三)政体原则1 .涵义。

政体原则可以解释为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

它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2 .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主要是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其中心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3 .贵族政体的原则是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

民主政体的原则也适用于贵族政体。

4 .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

荣誉和法制力量相结合可以实现政府的目的。

5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

专制国家里存在着暴力恐怖和宗教恐怖。

6 .评价。

孟德斯鸠用法律和荣誉划分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否认专制政体,主张资产阶级法律制约下的君主政体,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他对君主制的幻想又是保守的,反映出他政体学说的局限性。

(四)政治自由理论孟德斯鸠对自由的划分:孟德斯鸠把自由分为政治自由和公民个人的自由两类。

一、政治自由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第二,“政治自由的关键在于人们有安全或者人们认为自己享有安全。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认为要确保政治自由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确保公民个人的自由的实现;二、合理设计一国的政治制度。

公民个人自由的实现是政治自由的前提,合理的政治制度是政治自由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二、公民个人的自由公民个人的自由被称为事实上的自由和民事自由。

它的实现是政治自由的前提。

公民的个人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财产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言论自由等。

(五)三权分立学说1 .内容。

(1) 国家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

这三部分权力应授予不同的机关。

(2) 立法权是制定法律的权力,应该出人民集体享有,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机关来行使,它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

立法权又可分为创制权和反对权两种基本权力。

创制权就是自己制定法律或者修改别人制定购法律的权利。

反对权就是取消别人所作决议的权利。

立法权掌握在议会手中,议会由贵族院和平民院两院组成。

(3) 行政权是决定言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等权力。

行政权是执行国家意志的,掌握在君主手中。

(4) 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论的权力。

法院行使司法权。

(5)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必须分开,分别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国家机关来掌握,使它们既相互制约,又适当保持三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以防止滥用权力,保障政治自由。

2 .历史意义。

三权分支学说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分权理论,对资产阶级的分权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关于司法独立的原则,关于防止服用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原则为资产阶级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法国等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作用,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过影响,3 .历史局限性。

三权分立学说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它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与封建势力分享统治权,以保护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资产阶级与王权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态度和立场。

卢梭的政治思想(一)卢梭的关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的思想1 .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人类曾生活在自然状态中,过着孤立的、自由的和平等的生活。

人类具有的“自我完善化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度。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出现不平等。

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产生不平等的真正根源。

2 .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确认富人和穷人的状态。

出现财产上的不平等。

第二阶段是确认强者和弱者的状态。

又出现政治上的不平等。

第三阶段是确认主人和奴隶的状态。

不平等达到顶点。

这时,人民起来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不平等,平等又重新出现,建立起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新社会。

3 .价值。

卢梭的这一思想包含有唯物主义因素。

在他对不平等的分析和批判中,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识到了不平等的真正根源。

(二)卢梭的平等思想1 .地位。

平等思想是卢梭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在批判不平等的基础上提出的。

2 .内容。

(1) 人们在财产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平等。

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实现人们在政治上的平等。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内容与特点:(1) 是共同体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2) 权利的转让是毫无保留的;(3) 每个人都向整个集体奉献自己,并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得以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4) 人民是主权者,也是立法者,如果政府破坏了契约,人民有权取消这一契约,可以以暴抑暴。

2.意义与局限。

社会契约论中所阐述的平等要求和以暴抑暴的光辉思想,鲜明地表达了他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精神,鼓舞和启迪了法国人民,直接影响了法国革命。

但是始终未能清楚地叙述并合理解决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四)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1.人民主权的涵义。

以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最高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人民行使国家主权统称为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

2 .人民主权的性质。

(1) 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国家的灵魂和集体的生命,主权只能由人民来掌握。

(2) 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公意是一个整体,一旦被分割,公意便不存在,主权也失去了。

(3) 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

主权本质上由公意构成,而意志是决不可以代表的,主权也不能被代表。

(4) 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任何人不能侵犯和动摇它,主权也不可能按受任何权力的支配和约束。

3 .主权与政府的区别。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政府是臣民与主权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体。

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是一种行动的力量。

政府的权力由主权派生,政府是主权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要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蜕化。

4 .意义。

人民主权思想中提出的关于政府来自人民的委托,应该服从人民,政府成员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等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

5 .历史局限性。

(1) 人民主权主张是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基础的,而他的平等又是建立在财产小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决定了他的平等和人民主权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 没有找到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权组织形式。

他不能否认执政者身上的私人意志和团体意志总是强于政府应该遵循的公意,因而政府总是在不停地反对主权者。

人民主权思想在理论上不科学,在实践中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五)卢梭的法律思想1 .法律的地位。

法律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体现了公意和公正。

立法权属于人民。

2 .立法原则。

(1)法律的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有权颁布法律。

(2)法律的对象的普遍性,它所规定的是全体公民集体的抽象的行为,而不规定个别的甚至具体的行为。

3.法律的目的与职能。

卢梭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利益,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法律而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职能是维持全体成员的最大的幸福,即自由与平等。

4 .法律的分类。

(1)自然法。

这是实在法的基础。

(2)实在法。

A 政治法。

调节全体对全体的关系,即主权者对国家的关系。

B 民法。

调节国家成员之间或者成员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C 刑法。

规定个人与法律的关系,即不服从与惩罚的关系。

D 习惯法。

即风尚、习俗和舆论,形成国家的真正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