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一、卢梭简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作家和音乐家。
他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教育和个体发展方面。
二、卢梭的教育观点概述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教育》(Emile)中。
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1. 基于自然状态的教育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纯洁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在尽量远离社会的环境中成长,亲近大自然,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身心。
卢梭强调儿童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身体、感官和情感,而不是灌输知识。
2. 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卢梭强调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过早地对他们进行束缚和规范。
卢梭提倡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并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爱的教育和自由约束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是严格的纪律和惩罚。
他主张教育者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和引导者,用爱和关心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卢梭不赞成通过强制和压迫来教育儿童,而是倡导在自由的约束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4. 平等教育和社会关怀卢梭主张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不应因个体差异对教育机会进行排斥。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优秀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卢梭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倡改革社会制度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卢梭的教育观点的影响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卢梭的教育理论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这种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游戏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卢梭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
卢梭作品资料
卢梭作品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散文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卢梭的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政治、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生观和政治观卢梭的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被誉为政治学的经典之一。
他认为人类是在社会契约下组成社会的,主张人类平等自由地享有天赋权利,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他提出了“一切人民都有被迫遵从而非真正自愿参与的契约”的观点,强调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来决定的,反对专制统治和一切形式的压迫。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探讨了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之间的差异。
他认为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主张实现真正的人类平等和幸福需要消除社会等级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教育观和文学作品卢梭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深远,他在《论教育》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教育观念,主张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自由,反对机械记忆和刻板的教育方式。
他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卢梭的文学作品也具有重要意义。
《忏悔录》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发展历程,《新爱洛斯的悲剧》则描绘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
他的文学作品融汇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体现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关怀。
总结在卢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自由平等、政治参与和教育自由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
通过他的思想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并汲取启示,为建设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以上是对卢梭作品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愿我们能在探索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卢梭教育思想
❖ 直到1770年,才获赦重返巴黎。晚年卢梭贫病交 加,完成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1.卢梭的人性论
❖ 持人性善而社会恶观点。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
性善论
2.感觉论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主张对儿童进行感觉方面的训练
卢梭名言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
怎样去发现真理。 ❖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
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 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自然教育的原则
❖ 2.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原则
❖ 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应该持一种不压制、不强迫和不灌输的态 度,让儿童依据其天性自由和自在的发展。
❖ 自由教育的核心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反对束缚儿童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 纪律和实行体罚的经院式教育。
论女子教育
❖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还通过爱弥儿的 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讨论了女子教育的问题。 卢梭认为,从自然出发,顺乎女子自然的天 性,女子与男子不同,则女子教育应不同于 男子。女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她培养成好 女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 一、卢梭生平 ❖ 二、卢梭的人性论思想 ❖ 三、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四、女子教育观
一、卢梭生平
❖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 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 早慧,只受过两年正规学校教育。
❖ 12岁时开始学徒谋生,从事过多种职业。
❖ 1740年,卢梭在里昂一位修道院院长的 家庭里担任2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3单元卢梭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建立“主权在民”的国家。
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论教育》,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对西方近代,乃至现代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卢梭的生平和思想基础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刚出生不久,他母亲便去世。
10岁时,他父亲与人发生纠纷也离他而去。
由于生活贫困,卢梭12岁时不得不停学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有时为生存,还靠抄乐谱甚至流浪卖艺为生,饱尝了人间的辛苦和生活的磨难。
在这期间,卢梭通过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1742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结识了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
1749年,法国狄昂学会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能使道德改善还是使道德堕落》为题举办征文活动,卢梭参加了征文并获得了首奖。
卢梭在征文中指出,科学和艺术只为少数富人所享有,助长了贵族的腐败和对穷人的剥夺。
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以多数人的贫困和少数人的享乐为代价的,它使得社会道德堕落、风气败坏。
卢梭的论文犀利、尖锐,与众不同,社会反响强烈,卢梭一举成为文坛名人。
此后,卢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1754年,他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批判了封建专制社会下的不平等现象,阐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
1762年,他发表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同年,他又发表了教育小说《爱弥尔——论教育》,系统地阐述了反封建专制的自然教育和自然神论的思想。
由于书中谴责基督教神学,小说一问世,便激起了新旧教会和政府当局的仇视,被列为禁书,判为当众销毁。
卢梭本人也受到通缉,到处逃亡。
他先后逃到日内瓦、伯尔尼、英国,身心倍受摧残,直到晚年,才回到法国过起隐居的生活。
教育家卢梭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教育家卢梭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雅克·卢梭,出生于日内瓦,是法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爱弥儿—论教育》,其宝贵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近代教育史上依旧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借鉴价值。
卢梭的一生是孤独的,他的父亲是一名钟表匠,他的母亲生完他,由于难产便去世了,剩下这对父子继续过着苦日子。
卢梭的母亲是个爱读书的人,死后留下了很多书籍,所以卢梭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也算是他的母亲对他的一种爱的转移吧。
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在思想启蒙运动时期,伴随着波旁王朝的倒下,思想启蒙大革命一点点的发展起来。
经历过多次战败的法国,也经受不住考验,国内等级分化严重,出现专治主义危机,国家财政步履维艰,银行倒闭、富商破产,正是因为恢复旧的财政制度,导致社会的各种反对,社会阶级矛盾正在越来越烈,危机随时可能到来。
卢梭的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不平等的祸根,非常反对社会的贫富不均,应该达到人人平等,反对专制,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国。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在推动这场变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他还提出“尊重童权”,肯定了儿童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也对未来学前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卢梭鼓励儿童读书,毕竟他本人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而成长的。
在《忏悔录》中,卢梭对自己童年时期的阅读有这样的回忆:“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做了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
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不可否认,卢梭通过童年时期的大量的阅读而成长的。
他的经历,恰好说明了早期阅读的重要。
因此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是各位耐心备考的考生们,对于著名教育家卢梭的知识内容都需要我们不断的研读他的作品,将他的知识理论内化于心。
同时,卢梭个人喜爱阅读、擅长思考的优秀特质,也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标榜来努力学习。
卢梭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述评一、生平简介让·雅克·卢梭 (1712年~1778年) ,法国人,生于瑞士,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自幼跟其父亲一起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学书籍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只在正规学校学习过两三年的拉丁文、数学和绘画,所以其一生所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其不间断的刻苦阅读。
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名著。
此外,他还结识了当时启蒙思想家中的先锋人物伏尔泰、狄德罗等并接触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成果。
卢梭的成名始于1749年第戎学院的一次有奖征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并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并获得了头等奖。
此后,卢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
如他于1754年出版了著名的政治理论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62年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卢梭的一生,物质生活条件并不富足甚至有些潦倒但他却创造出了影响世界进程的思想财富,令人敬佩。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爱弥儿》为例(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把一个人受的全部教育分为三类: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1]卢梭认为只有这三种教育达到一致,趋向相同的目的才是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自然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种目标,要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2],即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跟当时的公民教育相对的。
公民教育培养的是服从国家的专制统治的人,而自然教育培养的自然人是有着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能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而不依赖他人的劳动生活,并且身心皆健的人。
近代古典自然法思想卢梭
近代古典自然法思想卢梭近代古典自然法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是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他在18世纪的法国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与社会和政治组织有关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介绍卢梭的思想,探讨他对近代古典自然法思想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一、卢梭的生平与背景卢梭于1712年出生在日内瓦,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成员。
他在年轻时曾做过多种职业,包括盲童教师、音乐教师和侍从等。
他的早期作品被认为是神学方面的,并且在支持了音乐、文艺和科学方面的自由。
卢梭在他的作品《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他对政治组织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自由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二、卢梭的自然法思想1. 人与自由: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恢复到这种自由状态,同时摆脱来自社会和政治组织的不必要的束缚。
他的自由观念与个人的自主权密切相关。
2. 社会契约:卢梭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组织自己。
他主张通过共识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组织。
在这个社会组织中,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并为整个社会的利益做出贡献。
3. 自然权利与政治权力:卢梭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自然权利。
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只有在它得到人民的认可下才能确立。
他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专制制度,主张政治的平等和合法性。
4. 民主与国家:卢梭主张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其中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中,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三、卢梭的思想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1. 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卢梭的思想为政治哲学领域提供了深思熟虑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他通过对个人自由和社会契约的思考,提出了一种宏伟的社会组织理论,并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法国大革命的启蒙: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他的观点和理论为广大人民揭示了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人民争取自由的热情和对不平等和专制的反抗。
卢梭的教育思想
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 继续发展身体,锻炼感官,掌握一定 的道德观念
➢ 给孩子一个快乐而健康的童年 ➢ 重感觉而非理性
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
➢ 注重自然观察及亲手操作,而不必进行书 本教育。“整个世界就是书本,事实就足 以教学”。
➢ 提供实用的知识及职业活动,使最具价值 的教育。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时代背景及生平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
让 • 雅克 •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一、时代背景及生平
卢梭的祖先来自巴黎,于1529年移民至 日内瓦
两岁丧母,十岁后失去家庭 自幼聪颖早慧,爱读书,多愁善感 短暂的正规学校的学习经历 30岁时来到巴黎,结识启蒙思想家伏尔
泰、狄德罗等。
两次有奖征文,才华为世人瞩目,然亦 与伏尔泰等分道扬镳。
1754年之后在巴黎附近的乡村相继出版 《新爱绿绮丝》、《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等著作, 惹祸上身,逃亡 八年。流亡中写出《忏悔录》第一部。
1770年返回巴黎,声望日著。
1773年写出《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
正确看待儿童:在万物的秩序中,人 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 童有他的地位;应该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
给儿童充分的自由 实施“消极教育”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婴儿期的教育:0-2岁
➢ 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 身体保育须合乎自然,要给孩子活动的自
由。 ➢ 此时教育应在乡间进行
➢ 通过劳动来陶冶情操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 力。
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
➢ 培养良好的感情、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 的道德意志。
教育家卢梭是谁
教育家卢梭是谁卢梭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生平简介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
卢 梭 晚 年
1768年8月29日, 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 仆黛莱丝在布戈市结婚, 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 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 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 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 阿蒙农维拉去世(恰与 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 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 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 践踏。
二·卢梭思想观点:
归于自然
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 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 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 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 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 年龄特征而实施。他批评封建教 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 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 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因此,他 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 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知识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 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 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 用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 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 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 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 共同活动之中。
性的教育
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 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 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 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 能够“行为端正”。 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 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 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 重视男女天性差异,对于男 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 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 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
卢 梭 早 年
生于瑞士日内瓦,母 亲早逝,父亲是钟表匠,家 境贫寒,没受过系统的学校 教育,16岁起就过着流浪生 活,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当 过仆役、书记员、家庭教师 和乐谱抄写员等。复杂的工 作经历和长期的流浪生活, 使他获得了广泛的阅历,他 的知识也很渊博,再加上他 的刻苦自学,为他后来的成 就奠定了基础。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 1778),是法国启蒙
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作家,被誉为法国启蒙时期
的「哲人王」、「民主先驱者」和「政治伦理学的开拓者」,他的
思想对欧洲文化及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出生在日内瓦,年轻时曾经做过很多职业,如劳动者、音
乐家、象形文字制作者、教育家等,他的人生经历充满曲折和波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的思想和个性。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和
人性相关的深刻分析和批评,代表着普遍自由和正义的价值观。
卢梭的主要思想可以分为自由、民主和契约三个方面。
自由
对于卢梭而言,自由是每个人天生拥有的自然权利,这种权利
不但不能因为社会规则的存在而被侵犯,还应该受到保护。
他在
《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们的独立原本来自于他们的自由,正
因为承认了自由,人们才结成了社会契约,社会契约也才是合法的。
”
卢梭强调,社会规则是要有目的地来保护自由、正义和人的尊严,而不是为了混淆人的视听、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政
府应当服务于人民,它的根本使命就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益,而
不是限制和剥夺这些权利。
民主
1。
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
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教育理论的贡献被认为是深远而重要的。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卢梭的生平、教育思想和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
卢梭生于1712年的日内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工匠,母亲则是家庭主妇。
由于家境贫困,卢梭的童年并不幸福,他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了童年时光。
然而,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塑造了卢梭对教育的独特看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天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卢梭主张“从自然中学习”,强调儿童应该在自由和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受到严格的束缚和教条的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论教育》中。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主张儿童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受到严格的纪律和规则的束缚。
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此外,卢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亲密的家庭关系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
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和探索。
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为后世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激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和探索。
在当代,卢梭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卢梭的生平、教育思想和影响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深刻领会他对教育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卢梭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对后世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卢梭的教育思想
(四)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适应自然”——基本准则 第一:正确的看待儿童
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年人 的思想去代替儿童的思想和感情,是最愚蠢的事情, 是把教育引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因此,新的教育即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要改 变对儿童的看法。
他呼吁,既不要把儿童当成管教的奴仆,也不要把他 当做成人的玩具。
道德教育: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 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卢梭说,如果儿童有不良的行为,“你只需让他 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 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使他们觉得这些惩 罚来自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
(三)12~少年期的教育
需要理智对个性活动进行指导,因而,儿童应当 接受智育和劳动教育。
智育
(1)内容:强调儿童学习的知识要实际、有用, 要有益于儿童的幸福,因而,应学习自然、天文、 地理和物理知识。
(2)学习方法:强调要让儿童主动地进行学习。 他说
在智育上,卢梭特别强调儿童自己的学习,并极 早形成关于独立和自由的观念,成为独立判断能 力的人。
(二)自然教育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自然人”这个概念是与“公民”“国民” 等概念相对而言的。
第一:独立自主的人 第二:平等的人 第三:自由的人 第四:自食其力的人
(三)如何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
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方法。
“消极教育”的方法是指在儿童发展早期阶段, 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 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 情况下,能够按其本性健康地成长。
一、卢梭的生平和思想基础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刚出 生不久,他母亲便去世。10岁时,他父亲与人发 生纠纷也离他而去。由于生活贫困,卢梭12岁时 不得不停学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仆 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有时为生存,还靠抄 乐谱甚至流浪卖艺为生,饱尝了人间的辛苦和生 活的磨难。在这期间,卢梭通过自学获得了丰富 的知识。
卢梭生平
1.自然教育 2.知识教育 3.游戏教育 4.美育教育 5.女子教育 6.教师的艺术
自然教育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 他的教师是“自然”。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 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 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 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他照料着 孩子,他观察他,追随他。象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 候守侯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他极其留心地守侯着他 微弱的智力所显露的一道光芒。”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可是教 育孩子不能够急于求成,要让孩子自然成长,自己积 累经验。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艺术是: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以 及继续深造或融入社会之中,能够健康、快乐、文明、有使命 感、有责任感、有爱心地生存着。
教师的艺术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 命、保卫生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教师的艺术是: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培养学生具 有民族自豪感与荣辱观的人,培养学生具有真正对国家与整个 民族有用的人。 卢梭说:“ 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 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 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同 学生交谈的时候,必须善于启发你在他心灵中所培养的思想。"
卢梭对男女差别的基本看法是:一个是积极主动和身强力壮的,而 另一个则是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的。他认为女子虽显得弱,但也可支配 强者;她们是孩子们和父亲之间的纽带;生儿育女、帮助和体贴丈夫是 她们应尽的自然义务。她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她们只能学习适 合于她们学习的东西。 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健康的身体, 但更倾向于灵巧的目的。为此,她不可整天坐着不动、娇生惯养,而应 当尽情游戏,免除过分的束缚。这对于以后生育健壮的孩子和获得良好 的身段是有益的。卢梭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使之声音 动人、身材灵巧、风度优雅并具有思考的习惯,以便更好地愉悦家人、 教育子女,而不是为了参加社交活动。女子的治家能力是她尽相夫育子 卢梭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总倾向是保守的。小家碧玉、贤妻良母是其教育的 的天职所不可缺少的。 目标。尽管如此,这对于当时贵族妇女不事家务、奢侈放荡的风气来说, 也不啻是一种反叛了。 卢梭理想中的女子不仅是女工的能手,而且是管理、调度、安排全家 生活、使全家人亲密相处的能人。不过,她最好不进菜园和厨房。卢梭 还不赞成女孩学习更深的知识,因为她们没有相当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 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
卢梭
应征第戎科学院征文《科学与艺术》获大奖, 应征第戎科学院征文《科学与艺术》获大奖,一举成名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年 《新爱洛伊丝》 (小说) 1761年 新爱洛伊丝》 小说) 年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1762年 年 爱弥尔》 教育学) 《爱弥尔》(教育学)1762年 年 其家庭出身与经历对其性格、 其家庭出身与经历对其性格、思想都有较大影响
人民主权理论: 3、人民主权理论:
主权实质上由公意构成, 主权实质上由公意构成,主权是公意的运用 主权不可转让 主权不可分割 主权不能被代表 (反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制) 反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制) 人民不能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 ∴人民不能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而是强调人民直接行使主 权;人民是政治生活的主体
二、卢梭的政治思想: 卢梭的政治思想:
社会契约理论: 1、社会状态:孤独、自在、和平的生活 原始人际关系、 原始人际关系、自我保全意识 ↓ 个人独立生活困难,无法保存,必须共同生活 个人独立生活困难,无法保存, ↓
订立社会契约, 订立社会契约,每个人把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
2、平等理论
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平等,只是人类社会打破了这种平等 两种不平等: 两种不平等:自然的或生理的不平等
并非实质的不平等,因为没有造成社会差别) (并非实质的不平等,因为没有造成社会差别)
政治的或道德的、 政治的或道德的、或社会的不平等 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出现财产的不平等和国家、 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出现财产的不平等和国家、法律 出现政府与官吏 出现了专制权力 不平等必然导致革命,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契约, 不平等必然导致革命,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契约,建 立人民主权的共和国
18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自然的教 育
人为的教 育
教育来 源
事物的教 育
思考
夸美纽斯与卢梭的 自然主义教育的区 别?
卢梭的自然:主观的 自然、心理学的自然
夸氏的自然:客观的 自然、外部的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亚里士多德 客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主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 心理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生长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
四、自然教育的实施
卢梭强调进行自然教育还必须注意儿童的个性和年龄特征,按照 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卢梭将教育年龄划分为 4 个阶段。
自然发展进程
特征及教育
婴儿期(0—2岁)
身体养护为主
儿童期(2—12岁)
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少年期(12—15岁)
智育和劳动教育为主
青年期(15—20岁)
道德教育为主
三、自然教育的目的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
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
他首先是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
到做人的本分”。
做人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 自然人: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 力、不受传统压迫和束缚、能够在社会中自由生活 的一代新人。
谈谈卢梭消极教育观
卢梭消极教育观
“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 纯粹是消极的,他不在 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 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 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 生谬见。”
消极教育观:0——12岁
“但凡主张在适龄以前培养心智,把做人的义务等知 识灌输给孩子,我称作积极教育;但凡主张先让作为认 知工具的身体器官长成,再传授知识,通过感官训练为 理智做准备,我称作消极教育。”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郭晓蓉(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
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
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
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
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
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
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
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
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
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郭晓蓉(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
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
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
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
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
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
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
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
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
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
在巴黎,他写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著作。
1749年,在狄容学院悬赏作品中,他因为《论科学和艺术》获得了一等奖,使他一举成名,自信心大大的提高。
1764年巴黎法院查禁《爱弥儿》一书,并下令逮捕作者。
卢梭流亡到了英国。
休谟虽然极力想要帮助他但他却猜忌休谟要害他,两人关系破裂。
后来,卢梭不得不回到法国,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卢梭是个感情极其丰富而不免多疑的人。
他一辈子都是在流浪之中。
他寄人篱下的时候也并没有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他的自信、幻想、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源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一)自然和文明的对立卢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把自然状态作为社会政治学说的出发点。
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与其说是历史事实,不如说是为了阐明人的本性,为了正确的判断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而采用的一种理论假设。
他使用抽象分析方法,从“人所形成的人性”,即既成的人性事实中,剔除人的社会性,剩下的就是人的社会本性,进而追溯到自然状态中的人的善良本性。
卢梭所谓的自然状态指没有人际交往、语言、家庭、住所、技能的人类最初状态。
自然状态的人具有的自我保存和怜悯情感等善良的本能,以及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
人对自然有服从和反抗的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
自然状态既赋予人以自由,也包含着丧失自由的原因。
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然能力,最后达到自然状态的终点-私有制的产生。
社会的不平等伴随着文明的进程而加深,而文明的第一阶段就是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确立。
卢梭关于社会的学说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反省,他克服了启蒙学者盲目的社会进步观。
他对文明的批判着重指出,文明的基础是私有制。
他说:“各种不平等最后必然会归结到财产上去”。
他对所有制的批判预示了资本主义行将出现的矛盾,对现代社会的弊病有先见之明。
(二)自然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
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根据自然天性来养育孩子,侧重培养人格品质,而非提高人的智力。
卢梭教育思想的格言是:“上帝造就万物原本善良,但因人捣乱而变邪恶。
”根据当时的教育体制,自然与社会势不两立,“我们的智力充满奴性的偏见;我们的习俗在于统治、限制和强迫。
文明人生为奴隶,死为奴隶。
幼时被裹在襁褓里,死时被钉在棺材里,一生被囚在机构里”。
他的教育体系分三种:“我们器官与感官的内在成长是自然的经验;我们学习利用这种成长的过程是对人的教育;凭借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经验即获取的东西则是对物的教育”。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品格而不增长知识。
为此,卢梭推崇经历和实践而非书本。
卢梭还在《爱弥儿》的第二卷说到传授给孩子道德品质的内容。
他从痛苦与快乐谈起,痛苦或忍受痛苦的能力,是道德人格生成过程中的第一课,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避免向孩子灌输不必要的需要和欲望。
教育要顺其自然。
孩子未达到理性年龄之前,不要教授孩子道德法则之类的东西。
作为孩子,他所要接纳的唯一习惯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屈从于必要性;作为成年人,他所要养成的唯一习惯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顺从于理性。
(三)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基础;认为人类是从自然状态,经过缔结契约,而进入社会和国家状态的,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结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和生命。
“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或者应当是这样起源的。
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他对这种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抨击和否定,致力于从理论上探讨一种新的契约关系。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们为了摆脱枷锁,人们就应订立社会契约,从而去获得自由。
通过社会契约,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联合的形式即国家,在其中的每个成员不是把自己让渡给某个统治者,而是让渡给整个团体,“把自己给予所有人就等于没有把自己给予任何人;同伙有仅支配我们,我们也有同样的权利去支配同伙,我们失去多少也就获得多少,获得保存现有一切的更大力量。
”在自然状态下,个人在体力上是不平等的;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根据社会契约,国家变成了所有个人财产的拥有者。
个人财产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了真正的保护。
《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政治法律学说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震撼世界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号角和福音书。
它阐述的许多原则原理不仅在革命之初被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等重要文献中,在革命后的长时期里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石。
卢梭的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四)人民主权说以契约方式建立的国家,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即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是国家的灵魂。
其原则有:第一,主权不可转让;第二,主权不可分割;第三,主权不能被代表;第四,主权是至高无上、绝对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卢梭认为“‘主权’就是公共意志的运用,所以它是永远不能转让的。
”“主权是不能分割的,其理由正和不能转让相同。
”公共意志“只考虑公共的利益,”它与全体意志不同,全体意志只“不过是个别意志的总和而已。
”(五)自由和平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开篇就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它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是什么原因呢?卢梭把自由分为天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正是因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生来就有天然的自由因不平等的出现而被破坏,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就是恢复人类本应该享有的自由,实现社会的自由,进而实现道德的自由,使人们成为更有道德的公民。
卢梭认为,对于人类而言,自由本来是固有本质,但社会契约必须把自由本身的意义加以转变,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它排除个人私自无拘无束的“自然的自由”,而使人具有“社会的自由”。
卢梭还显示了在确保公民的自由平等的关系上,彻底的人民主权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同时,他把这个主权概念,提升为人类道德价值的源泉,而非仅局限于政治制度的原理之中。
卢梭说:“放弃了自由,就是放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力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力,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三、卢梭的影响卢梭的伟大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雅各宾专政正是他的理论的实践。
不单是雅各宾专政时期,而是整个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都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
例如,1789年的《人权宣言》第1条:“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2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第6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1793年宪法:“社会的目的是公共的幸福”;“一切公民都同样有资格担任公共职务”;“宪法的目的即保障全体法国人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并享有一切的人权”;“主权在民,主权不可分,不可失,不可弃让”;“当政府侵犯人民权利之时,全体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起事。
”杰弗逊起草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共同宣言》序言:“我们认为下述这些真理是非常明确的: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曾赋予他们以一些不可让与的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变更或废除政府,这是人民的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卢梭的影响已经非常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宪法和法律上了。
可见他的影响巨大。
四、总结卢梭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哲学家,他上承柏拉图、蒙田、孟德斯鸠、洛克,下启康德、马克思、杜威等无数思想家。
他还是浪漫主义之父,他推崇自然、情感,主张人与自然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但不抛弃理性,启蒙运动所盛产的知识只是鼓励人性中的邪恶,为了适合公众舆论而研究无用的信息、纸上谈兵的阅读、久坐不起的案牍生活,会使个体无聊和虚弱。
但是自己一生坎坷,备受磨难。
“我把一生奉贤给神圣而纯洁的真实,我的情感从未玷污我对真实的挚爱,利害与恐惧也从未腐蚀或败坏我对真实的敬意,只有当我手中的笔担心自己是出于复仇的目的时才拒绝描绘你。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他拒绝君主政体的武断统治,憎恶因财产导致的人间不平等。
参考文献:【1】(法)罗曼•罗兰著:《卢梭传》,陆琪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2年2月版。
【2】卢梭著:《爱弥儿》,英译《每人图书馆丛书》本,第253页【3】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律出版社,第103页【4】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3页【5】卢梭著:《忏悔录》,转自注[1]书,第5页【6】周敏凯《试析法国大革命思想原则的困顿及其原因》选自《华师大学报(哲社版)》1983年【7】张秀兰《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选自《求是学刊》1985.2。